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恒打量着这座石头,不知道这么大的一块,算不算奇石呢,也不知道能不能值钱。
不过,这也太大了点,近三米高的个头,底座也非常大,应该至少都是好几十吨重了。
不用周恒提醒,江晓萱自己就拿相机拍了起来,各种远景加近景,尽量显得画面美观,并凸显这块石头上的图案。
看来,生活真需要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周恒走这条路肯定不止一次了,但都没有像这样发现过。
奇石贵在自然,除了擦拭灰尘外,任何的人工干预雕琢描画之类,都不能使之称为奇石,所以他们真的只能干看着。
不过,是真的越看越像,现在还觉得画面里的人物,好像是在招手一般。
太有意思了。
不知道谁文邹邹地念了一句:“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其余人便哈哈大笑。
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嘛。
一些常规无法解释的事情,推到仙侠传说里,让故事渲染一点仙气,总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事情。
这些学生们的思维,也很是浪漫。
也许他们本来就应该具有这样的能力,要不然,思维过于僵化,那也难以做出比较有想象力的作品来。
因为欣赏石头的原因,今天几个学生的拍摄拖延了一点时间,但其实这里并不是主场,拍摄瀑布才是。
于是周恒又带着他们赶往瀑布那里,又是一大通拍摄。
到回程的时候,周恒又返回这里来,拿回他的筲箕——先前放在这里接虾米来着。
他拿起来一看,嘿嘿,果然有点收获,一碗是有的了,里面还有几条小鱼。
不过从这里拿回去有点远,怕是还没提到家,小鱼就得缺水死掉——最主要的是小鱼太少了,当配料都炒不了一碗,不如等它们再长大些。
于是,他把小鱼又扔回了溪里。
江晓萱看着洁白到半透明的虾米,不由得啧啧稀奇,说道:“没想到还真的有啊!都这个季节了。”
山野间的食材,永远有着别样的魅力。
“这就是这个季节的,不过平时也有。以前还更多啊,以前要是接这么长的时间,都能接一大盆子了。”周恒提起虾米说道。
现在真是少了,以前这东西很多,现在稻田里都看不见这个了。
江晓萱笑眯眯地说道:“这个可以煮虾米瑶柱粥了。”
周恒说道:“还是炒韭菜吧!瑶柱还得去买,多麻烦。”
他想到一个笑话,某人捡到一把蒜苗,想着可以做红烧肉吃了,可是一想到还要去买肉、买油盐、买锅灶,还得找个会做饭的女人,矮马,那也太麻烦了,太费钱,吓得赶紧把这败家的蒜苗扔掉了。
提着虾米回到家,现在才下午时间——周瑛一家子来了。
碰巧周末时间嘛,两个孩子都放假了,就回来一趟。
王思齐穿着一件粉色的呢子外套,可爱得不行,远远看到周恒来了,飞奔着扑过来:“舅舅舅舅……”
周恒放下筲箕就接住她,一下子举过头顶,小丫头乐得格格直笑。
“今天吃虾米,吃不吃?想不想吃?”周恒问她。
“想吃。”小丫头重重的点头,快快的回答。
江晓萱伸出一根指头,在她鼻尖轻轻刮了一下,小家伙顿时害羞了,笑嘻嘻的把脸往舅舅的脖子里藏。
一家子又热闹了。
王睿现在看着长大了些,中二气息稍微好了点,好像个头也猛的蹿了一下似的。
周恒问他:“小伙子,高中感觉怎么样?”
王睿伸手去摸大黄狗的脑袋,吹嘘:“轻松得很,完全没压力。”
说着,一家子都进了屋。
周瑛闲着没事,去看忙活着的马晨,虽然不太懂他的操作,但看了一阵后,还是说道:“马晨现在真是听话多了,做事很认真。”
以前他是比王睿强不了多少的,小姨也不太舍得管他,也没让他操过什么心,在外面爱怎么就怎么。
现在是突然间长大了。
外面,李芸莲问王思齐:“齐齐,上次你跟姥姥说,你想吃什么来着?”
王思齐顿时愣住了,一本正经的假装开始想——其实隔了这么多天的事情,她早就忘记得一干二净了。
不过她还是装模作样的说道:“姥姥,我说我想吃冰淇淋……”
反正姥姥好说话,要什么给什么,于是她就张嘴说了。说了之后,还偷偷扭头看远处的老娘,见她没看过来,顿时放了心。
李芸莲一脸蒙圈,上次说的好像不是这个吧?不过,这个冰淇淋咱家里也没有啊,这可怎么办?
于是她说道:“齐齐,现在天气凉了,咱们不吃冰的,好不好?一会儿姥姥给你做虾米吃,舅舅刚刚弄回来的。”
王思齐一想,也行,反正是好吃的就行了。
而李芸莲还在那里使劲的想,外孙女上次到底要吃什么来着?瞧瞧,人年纪大了就是不行,一点点事也记不住。
亏得人家上次还特地打电话过来要吃,结果都不能满足她,唉,这脑子要着有什么用啊,一点点事都装不了。李芸莲很是自责。
周恒一边淘洗着虾米,一边提醒她:“妈,上次齐齐说想吃薯条。”
“什么薯条?”李芸莲一脸不明白的问。
她可没有吃过肯德基、麦当劳。
周恒说道:“就是个炸土豆丝,再撒点盐,蘸酱吃的。”
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所以周恒也没有要带老娘去品尝的意思。
“还有这个吃法啊?那……那我给她做呗。”李芸莲一脸不解,还有这么怪的吃法?这有什么好吃的,值得特意打个电话?
江晓萱笑着说道:“我给她做吧,让她也尝尝我的手艺,嘿嘿……”
炸薯条对于她来说,完全没有问题,可以做得跟麦当劳的一模一样。
周瑛从马晨那里看了一阵出来,听说江晓萱在准备帮她女儿做炸薯条,立即非常不好意思,连连说道:“不用了不用了,她就是个孩子,想一出是一出,不用当真的。”
江晓萱已经在切土豆条了,笑道:“没事,做了大家都尝尝呗。”
第一百六十九章 鸡数,狗数
自己做炸薯条很简单,把土豆切粗一点的丝,然后洗去表面的淀粉,在锅里煮一煮,然后放到冰箱的冰冻区冻起来。
冻硬了随时想吃,随时拿出来用油炸好,捞出来撒点盐,蘸着蕃茄酱吃就行了。
现在时节已经没有蕃茄了,但周恒家里有做好的野酸枣酱,吃着同样是酸酸甜甜的,也可以入味。
王思齐吃得可高兴了。
李芸莲现在才开始准备晚饭,然后看着这一大碗的炸薯条,心里想着,孩子们吃的东西越来越稀奇了,她的老手艺都快赶不上趟了。
以后孩子们想吃这吃那,可是她听都没听过,可怎么办?
周瑛一脸的不好意思,不过心头真是甜,她知道江晓萱是爱屋及乌,是真没把她当外人,也没把自己当外人。
就是不知道孩子什么时候开始改口。
王睿沾了妹妹的光,也跟着有薯条吃,也吃得美滋滋。
一边吃,他一边教王思齐数数:“一、三、五、七、九……”
王思齐也跟着他数:“一、三、五、七、九……”
然后她问:“哥哥,为什么要这样数数啊?”
王睿回答她:“因为这是单数,二、四、六、八、十是双数。”
王思齐点点头,又问:“哥哥,什么是单数啊?”
王睿:“……”
这个妹妹的问题太多了。
他回答:“单数就是奇数,双数就是偶数,知道了吗?”
“鸡数?叽叽叽……狗数?汪汪汪……哈哈哈哈……”王思齐被戳中了笑点,笑得前仰后合。
王睿起初还没明白,这家伙在笑什么。
等明白过来了,也跟着笑得直不起腰。
他向妹妹举起大拇指:“人才,你真是个人才!你还可以发明词组,我佩服你!”
满院子的人也跟着笑个不停。
王思齐见大伙都乐了,心想,自己肯定说了个很了不得的好话,顿时笑得更开心了,成就感十足。
周瑛也笑出了眼泪,说道:“这家伙有时候说话是很搞笑的。”
孩子们的创造力,真是大人想都想不到的。
笑闹了一阵,没多久就准备吃晚饭了——今天的晚饭稍有提前,因为昨天加今天累积了十来个订单,周恒吃完饭就要准备发货了。
由于快递的原因,他想要顾客收货新鲜,必须自己送到市里去。
王睿现在学业不算忙,自然有大量的时间关注网络——他也知道舅舅现在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网红了。
他也吃得很快,说道:“舅舅,一会儿我帮你发货去。”
周瑛知道弟弟很忙,便说他:“你不要添乱就是好的了,还说帮忙。”
王思齐专心的吃饭,两耳不闻窗外事,夹起了一个小虾米放碗里,就要准备去动手剥壳。
周瑛还没明白她要做什么,问道:“齐齐,这个用筷子吃啊,你怎么用手拿?小心袖子蹭到碗里了……”
王思齐赶紧退回手去,嘟嚷着说道:“剥壳……剥壳……”
周瑛这才明白,说道:“这个不用剥壳,直接吃的。”
然后吃一个示范给她看。
王思齐摇头:“不行,不要吃壳。”
她还穷讲究起来了,想着以前吃虾都是要剥壳的。
周瑛用勺子舀了一勺,放到她嘴边,说道:“来,吃一大口,这个不用剥皮的,虾皮是补钙的,小朋友吃了有好处。”
王思齐还是摇头:“要剥壳……”
吃虾要剥壳的概念太深入了。
“你尝一尝嘛,尝尝看不剥壳好不好吃,好不好?”周瑛循循善诱。
终于,王思齐试探性的吃了一个,顿时觉得,咦,还可以啊!
这下子这盘韭菜炒虾米也成了她的最爱。
江晓萱看着她的样子,自己也跟着笑了起来,她小声对周恒说道:“小孩子好可爱啊!”
周恒点头:“嗯,是啊,太可爱了,就是长大了不乖,要拆家。”
“谁说的!你看我长大了也这么可爱,谁会拆家啊!”江晓萱做了一个鬼脸。
饭桌上有小孩子,气氛就是不一样,大人的笑容也多些。
吃完饭,周恒拿着竹篓去兔场捉兔子,回来李芸莲帮着处理剥皮清洗,他负责真空包装加放冰块和冷藏箱,一切都要抢速度。
这边马晨也动手,把地址都复制下来,发到周恒的手机上。
现在发货都不是用填写快递单了,而是周恒送到货后,直接把地址让快递员扫描打印出快递单,然后贴在快递箱上。
好在周恒只有一种货品,发货简单,只需要备注重量就能区分。
地址下面是备注重量,与快递箱上标记的重量吻合就是对的,很简单,没有别的货品那么多的款号、颜色、尺码等等之类的区分。
王睿还是跟着坐车去送货了,但今天江晓萱就不用跟着了,因为不用再跟拍。
九点之前,赶到了顺丰快递,然后即刻装车转省站,周恒便再开车回去。
王睿跟着来也没干什么,不过也算是涨了些见识,知道发货是怎么回事。
回去后,马晨还没有睡觉,等着将周恒带回来的快递单号回执填到网上,让买家们知道已经发货了。
马晨父母看到他,虽然才来了两天,倒跟着做事还有模有样,没有拖周恒的后腿,也跟着高兴。
周恒也当面表扬了他:“小姨、小姨父,马晨现在是真的懂事了,不一样了。”
其实二十一岁应该还在上大学的年纪,不过现在也好,跟着做点事情,转转性子,总比以前一年换好几个工作要强点。
到第二天,周恒依然要去送货——先前有间酒店找周恒订购了十只兔子试菜,结果可想而知生意还不错,这次又订了五十只。
他还得快去快回,因为下午还有一趟货要送。
准备出门时,周发强从外面回来,跟他说了一句:“徐开贵想要他孙子过来帮你开车送货,你看怎么样?他找我说了两次了,但我没替你答应。”
周恒一愣,问道:“他孙子学了开车?”
这户人离周恒家很近,就隔了三户人家而已。
不过,那真是个可怜的孩子,徐开贵是老木匠,他生了四个儿子,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四个儿子有三个不健全。
老大老二是双胞胎,全是聋哑人,老三健全,但外出打工十几年没回来,老四有点智商低。
再到下一代——老大没有结婚,前几年得病死了,老二娶了个瘫子,生了个儿子居然是完全健全的;老三生了两个女儿,在外面躲计划生育十几年不回来,不过现在开放了,估计生了儿子。
老四智商低,也娶了个比较傻的,但没过一年,人家娘家就来人,把姑娘接回去了,没有孩子。
也就是说,徐开贵家第三代,就剩下一个独苗了。这个独苗比周恒小了近十岁,他小时候还跟在周恒后面当过跟屁虫的。
后来周恒去上学,再加上年龄差距大,就没怎么一起玩了。对于他后来的发展,也不是很清楚。
学历倒是只读了个初中,像这样的家庭,哪供得起啊!
想想也是可怜,不过村里其余人家也只是个温饱,除了偶做什么好菜叫他去吃点,也没能力过多的照顾他家。
徐开贵以前是老木匠,教的儿子们都有点木匠手艺,可惜后来没什么人要做木工了,难以靠手艺赚钱,也就靠点薄田地过日子。
这些年来,徐开贵也老了,但还得操孙子的心——儿子是聋哑人,那年月也没读个书,什么都不知道,就会点木匠手艺。
手艺养不了家了,也只能跟着种田地。
但儿子就连平时种田地,还得他带着种,比如什么时候该种什么、什么时候该打药除虫,都需要跟他说。
像什么药是除草的、什么药是除虫的,不说也分不清。
那样的人,带个孩子最多就是不让他饿着冻着,哪懂操额外的心呢。
孙子是端午节出生的,这里也叫端阳节,所以名字就叫徐端阳。
周恒还不知道,这孩子这些年在干些什么。
“嗯,他说学了开车的,跟他姑父都开一年多车了。”周发强回答。
这个姑父也是不亲的,堂姑父,隔得稍有点远。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现在求到周恒家来了,说想帮着开车送货。徐开贵求了几次了,还提了东西来,不过周发强没要。
这怎么好意思要呢。
周恒思索着问:“那孩子性格怎么样?”
虽然小时候一起玩过,但到底年龄差距大,再又过了这么多年了,谁知道性格啊。
周恒虽然觉得那孩子可怜,但这跟请人不能混为一谈,开车送货是大事,出了问题他的麻烦很大,一定得问清楚了。
帮人归帮人,但不能拖累自己。如果不能胜任也不能勉强,最多是自己赚了钱后,关照他家里一些了。
周发强思索着说道:“倒是很老实,话特别少,上初中起就不太跟人说话了。”
特殊家庭的孩子,估计内心也自尊敏感,不愿意跟别人一起玩。
“那他在他姑父那里,怎么不想干了?”
“估计也有点合不来吧,他姑父那个人,话有点多,喜欢吹嘴,又喜欢喝点酒,嘴巴像是没把门一样。”
村里的女婿,回来次数多了,村里人多少也是有印象的。
有时候,跟着亲戚做事,处理不好就会有寄人篱下的感觉,甚至翻脸成仇的都有,这很正常。
周恒想了想,性格老实、话少的话,倒是应该可以。其实他总归也是想找人,徐开贵估计也是听到消息才求来的,要不就试用一下吧。
如果性格和做事方式都还行的话,交给他做也无妨。
其实他也知道,养殖场在家里办着,总是免不了这些那些的事情,不过如果那孩子做事还行的话,帮一帮也是无所谓的。
……
而他帮着宣传了的皮影戏短片,也慢慢开始在网络发酵开来。
第一百七十章 引发了话题
那部名为《黄粱一梦》的短片,渐渐开始有了一点热度,和一些评论。
有意思的是,评论已经现出了两个比较极端的苗头。
夸的把这部短片奉为经典,无数的溢美之词全都用上了,恨不得一下子推到天上去;
骂的把这部短片骂为垃圾,亵渎经典艺术,完全不尊重皮影戏的本来面貌,哗众取宠,胡改瞎改,甚至有些还要求主创方谢罪。
夸的那面,周恒很明白,因为他自己也想夸;然而骂的那面,人家也是引经据典、逐条而批、头头是道。
一时间,两方形成了极端的派别,竟然还掐了起来。
一般好电影出现时,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谁要是黑一部好电影,那些自来水不会放过你的,会跟你死磕到底。
现在情况就是这样,主创方完全无力的看着事情的发酵,双方已经越吵越烈了。
而争吵本身,再次让更多的人关注起了这部短片,让更多的人看到了短片,争辩双方也越发变大。
等周恒闲下来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