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得出,市领导还挺重视这样的参展的。
估计他们也想着,如果他们能在这次参展中脱颖而出,市里也有露脸的机会啊。
如今市里也得争机会,要不然,年年落后县市评比都能榜上有名,可不好看。
要是出头了,能获得上面的支持与扶持,那肯定是件好事啊。
五个多小时很快就过了,周恒他们是提前一天到的,打算先到处逛逛玩玩,熟悉一下环境。
说起来,周恒以前一直是在南方换工作,北方还是头一次来呢。想着京城的美食,那是应该先尝尝的。
他跟粉丝们约饭的时间,是在展会结束后,所以不着急联系他们。
从高铁站到展会的距离可不近,到他们定的酒店得有一个小时的车程。
果然是遇到了一个巨能侃的本地司机,一个小时的时间里,他们犹如听了段长相声,然后高兴的来到了酒店。
的士司机说,他们这是时间选得好啊,再晚来半个小时,他们到酒店的时间,将会可能延迟三个小时——因为晚高峰。
一行人听得真是太高兴了。
到了提前订好的酒店,各自去收拾自己的行李。
收拾好后,时间也到了晚饭点,他们一路上来搜索出的美食店,现在派上了用场。
名扬海内外的“北京烤鸭”就不用考虑了,早听很多人说过,那只是名气大而已,实际上口味一般,还不如去吃一些更小众、更难得的美食好了。
人多就是麻烦,尤其是现在这种下班时间,到处都是人,他们这一行稍不注意就会被人挤散。
周恒和江晓萱还可以,他们毕竟在另一个比较挤的城市呆过,所以没问题。最辛苦的是那小队新闻工作者。
他们一直以来,就只在小城市的电视台上班,低效率、人少、完全没有这么赶过。他们甚至连春运都没有体会过,只是在电视上看到这些。
突然间到这么快节奏又拥挤的大城市,登时快乱了方寸。
这时候谁要是走丢,那真是麻烦大了,又记不住来时的路,估计连怎么回酒店都难。
孙计安勉强充当着领头人的角色,吆喝着大伙不要走散,真是难为他了。
说真的,一路之上,周恒只觉得这大城市的空气质量是真的不太好,以前在花城呆习惯了还不觉得。
这回去半年后,这样的空气、这样的城市,他都觉得有点不适应了。感觉呼吸进肺的氧气都供应不上似的,有点透不过气来。
终于,他们按着地图找到了吃的地方,是一间不大却很别致的小店,最主要是价格不高。
那个新闻小队吃饭的报销是有限的,超额了就得自己补上,所以也不敢到太贵的地方。
小地方吃的倒还是可以,味道不错,而且生意爆好,他们原先来时,还觉得最后一桌太小了,想换个大点的桌子。
哪知道才坐上,后面就来了很多人,都拿着凳子排起了队。
没见过这阵仗的人,都吓了一跳,心想来这么贵的地方吃个饭,居然还要排队,这也太夸张了吧?
怪不得说京城动不动几万几万的工资,这样吃几顿饭就得花多少钱啊!
有时候,地域贫富差距真是限制了人们的想象。
吃饭的时候,江晓萱兴致不是很高,象征性的吃了一些。
周恒问她:“怎么了?看你精神状态不好的样子。”
江晓萱单手支着脑袋,有点虚弱的说道:“我可能是中毒了,吸入了一氧化碳,现在脑子晕晕的。”
这家伙,净胡诌,哪有什么一氧化碳啊!
“你是不是病了?我看看你发烧没有?”周恒有点担心,伸手去探探她的额头。
有点发烫。
不知道是不是空气质量的原因,还是两省间温差比较大,气候不适应,尤其是今天相当干燥,感觉怎么喝水都不能缓解。
“我没有我没事,你别担心我,快吃你的吧。”江晓萱推开他的手,然后为免他担心,拿起筷子又勉强吃了一些。
吃完饭,有人提出要不要去外面再逛逛,逛下夜市什么的,反正这么早回酒店也没什么事做。
周恒看了看江晓萱的意思,只见她虚弱的摇了摇头,便说让他们先去逛吧,他要把她送回去休息。
于是兵分两路,逛夜市的逛夜市,周恒扶着江晓萱回去。
路过一间药店,周恒给她买了药,她这是气候不适、过于干燥引起的感冒,然后又买了药店人员推荐的口罩,匆匆赶回酒店。
回了酒店房间,周恒就找水壶烧点水给她喝药。毕竟感冒了要多喝热水。
江晓萱虚弱无力的瘫靠在沙发上,看着他忙来忙去。
或许人一旦生病就特别脆弱、情绪会特别娇气,尤其女孩子在这方面特别明显。她还嘤嘤的哼着:“我不吃药,我没事,我睡一觉就好了。”
周恒等着水壶里的水开,说道:“你现在不吃药,拖到明天就得打针了,那你是想打针啊?”
其实不但是她,就周恒自己,也觉得乍一到这里很不适应,喉咙都有点开始疼了。
所以,她现在最好还是吃药,不然以她现在的状况,拖到明天真得打针。
不一会儿,水开了,周恒用带来的杯子给她倒了一杯水,放得有点温了才给她端过去。
江晓萱已经连眼睛都没力气睁开了。
周恒给她开好了药,放在掌心,另一手将她托得坐起来,说道:“大郎,快起来喝药了!”
江晓萱本来虚弱无力,眼睛都不想睁开,听到立即给笑喷了,周恒趁势把药塞到她嘴里。
然后又往她嘴里倒水。
她被迫把药喝了,然后接梗演:“让我喝药可以,等我二弟回来,决不饶你。”
周恒也被逗笑了。
有时候他是真的觉得,两个人的生活确实比较有意思,真的不会无聊。
一杯温热水下肚,江晓萱微微见了汗,人也稍稍有力气了些。
周恒拿纸给她擦汗,顺便给她盖好被子。
第一百八十二章 展会
江晓萱擦了汗,扁着嘴说道:“亲……我是不是要死了?我……”
然后,戏精一般的倒在了枕头上。
她颤抖的半睁开眼睛,演着虚弱无比的声调,说道:“我……临死前,我还有些话……想对你说……”
周恒:“……”
都生病了还有心思玩!
他很配合的伸过耳朵去,小声问道:“你的花呗密码是多少?是不是要准备让我继承?”
江晓萱“噗”的一声笑出声来,结果一不小心,冒了个鼻涕泡,这下不好意思了,双手捂着脸别了过去。
周恒伸手探了探她的额头,还是有点烫,这应该是在发烧,于是他站起来,准备去给她弄个冷毛巾敷一下。
才刚站起身,就被她拉住:“你要走了吗?要扔下我不管了吗?”
这个戏精!
周恒说道:“不走不走,给你拿条冷毛巾就过来。”
在洗手间拿一条毛巾用水打湿,然后拧得八分干,拿回来折成长条,放在她的额头。
冰凉的那一瞬间,江晓萱微微皱起了眉头,然后缓缓睡去。
感冒药里都有辅助睡眠的成份,喝了没多久她就有了困意,再加上又有人在她旁边照顾她,让她很安心,所以很快就睡着了。
周恒坐在她旁边,时不时给她的毛巾翻个面,让冷的那一面贴着她。
不知不觉,他也有了困意,要起身去隔壁旁边睡觉去。
刚刚动了动,发现他的衣服被人扯住了,原来是江晓萱睡着了都忘记松开手了。
或许是生病的人比较感情脆弱,害怕一个人呆着的原因,反正拉住了就不放开。
周恒干脆就不走了,就躺在她旁边,陪着她。
有时候,这么被一个女孩子依赖着,却让人莫名的幸福。
……
一觉醒来,早晨六点多钟,这是在村里养成的习惯。
昨天还病怏怏的江晓萱,这会儿已经好了八成,人也有精神了。
睁开眼睛一看,周恒还在她旁边睡着——她现在才反应过来,昨晚抓着人家的衣服不让人走,而她的额头上,还搭着一条毛巾,已经被捂干了。
现在回想起来,有点丢脸、但也有点甜甜的呢。
周恒此时也醒了来,看到她慌忙转开的脸,打趣道:“哟,又活了?看来你的花呗我暂时继承不了了。”
然后,起身去洗漱。
沙发上睡一夜,浑身酸痛。唉,开了两个房间,结果床都空着了,浪费。
江晓萱依旧躺在沙发上,看着他忙活的背影,突然想到,其实结婚应该也挺好的。
周恒三两下洗漱完出来,看到江晓萱还在呆呆的发臆症,便问她:“怎么样?今天还要不要再吃顿药?”
感觉她的抵抗力还可以,虽然倒下得快,但起来得也很快。
江晓萱确实不想再吃药了,为了证明她已经好了,麻利的起来去洗漱,但脑子里还在想着关于“结婚”的问题。
是不是太快了点?也不算太快吧?
洗漱完毕,江晓萱再磨蹭打扮一番,两人一起出去吃早餐——其余的人们还没起来呢。
没人发现他们是从一个房间出来的。
由于她的感冒还没好利索,再加上早晨的空气质量不是很好,所以她全程被压着戴上了大口罩,像个明星一样。
时间还很充足,可以慢慢选着吃,虽然有不少人觉得豆汁儿其实不好吃,但也不妨碍品尝一下。
周恒买了一点尝尝,感觉确实不太喜欢。
不过其余的各种早餐多到数不胜数,来京城是不可能为吃发愁的。
时间就这么消磨了一阵,到了十来点钟,孙计安带大伙去展会,那里已经开了门,正式的展出日是从明天开始,维持一个星期,但今天就是布置展位的时间。
一到地方,门口巨大的条幅已经挂上,欢迎来宾莅临本届国际高精尖农副产品商贸会。
这个展会是真正的国际性质,每处的宣传语都是中英文对照,看这架势就一定会有国际友人参加。
以前人们总说:哪个国家的什么好吃、哪个国家的什么蔬菜抽检达标、质量更高级。
然而现在看看,国际友人也会来咱们这儿采购农副产品了,这显示咱们的水平也有了巨大的提升。
周恒这个不太擅长这方面感慨的人,也一阵扬眉吐气,而随行来的新闻小队,哪会放弃这个机会?
他们摄影的、主持人什么的,已经各就各位,开始录制新闻了。
其实不但他们市这样安排人来了,其余省市也都各派有新闻组来。在这个方面,各省的想法真是出奇的一致。
门口有保安守着,必须戴上相关证件牌才能入内,比如周恒和江晓萱挂的是“参展商”,而孙计安、新闻组的人员,则挂的是“新闻记者工作证”的牌子。
进去一看,里面已经开始忙碌了,不但分到各个展位上的人在忙,主展区那里也有不少人在忙。
主展区是一个巨大的台面,上面的展示便是今年的主题——其实每年的主题都差不多,都是主展农副产品,无非换个新一点的名字罢了。
今年,主持这届工作的工作人员,将很多水果蔬菜分颜色、按形状给排成了个巨大的“切糕”。
底下是一层青绿的香蕉,第二层是三层苹果,再往上是两层桔子,继续往上则是青菜啊、土豆啊等等之类的。
虽然平平无奇,但胜在体量大,排列得又规则,而且主题突出,一看就充满了农业气息。
这些都是基本农业产品,而各摊位上将要展出来的,才是重头戏,才是来访客商们注意的对象。
参展一次不容易,各家都把自己的鲜明特点给标了出来,产品有何优势、质量如何过硬等等,必须让经过的客商们看一眼就产生兴趣。
这边,周恒他们也找到了自己的展位,开始布置。
布置方面——孙计安请他的老同事全部帮着完成,不用周恒操心,甚至市里的几处公章都大方的给用上了——这就导致整个产品介绍牌,一看就充满了“报告文件”的气息。
他的“周氏品牌鸡”、“农溪鸡”等等品牌标志,放在这里是那样的泯然于众,丝毫不显。
而让人窒息的是,不但是周恒一家,几乎所有参展的,全部都大同小异,因为全都是省、市里帮着写出来的文件。
这就像是六点半的时候调电视台一样,所有卫视台都在放新闻,虽然台不一样,新闻内容不一样,但就感觉全部都是一个台。
估计都是各省市怕来参展的农民伯伯们,文化水平不高,不会写宣传语,所以都热心的帮忙给做好了,不用他们操心。
所以啊,做出来的东西,都完全大同小异,简直像一个人做出来的。
还能说什么呢?靠这个说明牌是完全起不了作用啊,还得靠自家的产品说话。
就连周恒的几张产品营养成份表,原本还颇引以为傲的,结果现在也泯然于众,毫不起眼,因为基本上家家都是这么写了的。
不但产品说明牌大同小异,各家的参展位的布置也基本统一——因为台布就是统一发的,展位也是统一装修的,能彰显个性的空间不太大。
又不能像别的行业展会那样,搞一些金佛、金链子来吸引喜好奢华的阿拉伯客商。
周恒决定了,明儿让公鸡不停的打鸣,一鸣惊人,把客商都吸引过来。而那些不会叫、不会说话的哑吧蔬菜水果们,看他们怎么办。
到了下午,简单的展位就已经布置结束,就等明天带产品来了,今天的活儿已经干完,可以去玩了。
周恒问戴着口罩的江晓萱:“怎么样?你现在适应了没?”
这里的气候相当干燥,尤其到了最干燥的季节,这对很多人来说,都有个适应过程。
“感冒好得差不多了,但是我觉得,我可能真的离不开这个口罩了。”江晓萱略带郁闷的说道。
以前也来过京城,没觉得空气有多不好啊,当然,遇到雾霾天的确是挺可怕的,可昨天没雾霾啊。
只有一个解释,因为长时间在空气清新的地方住着,她的肺已经退化了,只能适应那样的地方。
尤其是在石泉村的那几天,人真是格外的舒服。这一到京城就病了,真让人觉得可怕。
周恒说道:“还好咱们只呆几天就走,不用长期住在这里。”
接下来,他一个人去取昨天火车托运的鸡,让江晓萱就在酒店多休息。她的精力还有点不够,毕竟明天还有一场硬仗要打啊。
第二天上午十点,一行人整整齐齐的来到展位,周恒将他的产品放在位置上,一笼鸡、一笼兔。
公鸡叫声宏亮,毛色鲜艳,倒是很引人注目,来往路过的客商们,来问询的都不少,有些还特意去看看宣传牌上的营养成份,感觉不错。
可惜问得多,但看到价格后,有兴趣的少,都是当热闹看看。
半天下来,没有接到什么实质性的客户,名片倒是接了一大把。日后想达成交易,还需要大量的工作。
虽然不太理想,不过也属正常现象——来的都是全国各地的客商,以及少量的国际友人,他们也在观望状态,希望能看到最满意的产品,然后各种对比,才会决定给谁下些定单。
货比三家,用在谁的身上都适宜。
下午,江晓萱拿出了她的ipad,然后点开周恒的视频链接,播放他以前的一些视频,比如兔场、鸡场、鱼场的生态环境,日常喂食状况,生长状况等等,这又吸引来一波人的注意。
于是,无数人都问周恒,他家乡在哪里,怎么坐车去——他们要去旅游。
周恒觉得这样下去不行,明天必须放大招——明天现场炖鸡,或者炖兔子。
第一百八十三章 馋人的飘香
第一天参展就此结束,周恒的鸡和兔子虽然出众,但价格太高,而别人的产品也都目测不差,所以他的优势不太明显。
其实能到这里参展的,也不会有太多普通货色。
这年头,还是有不少人盯在了农业上面,很多大企业都能请生物专家、去专门培育些什么品种出来。
比如某个桃子的种类,就非常出色,看着从色泽到形状,卖相都非常好。而且那个产品可以直接切开让客户品尝,就能起到很直观的效果。
如果价格再合适,比普遍市稍高一些、但不是很离谱的,就很容易促成成交。
比如刚刚说的新品种桃子,现在在谈的价格约莫是几块钱,到客商面市翻到二十几块钱一斤,也是可以有市场的。
一句话,价格真的是一个方面。
而周恒的产品,如果光从表相来看,真的很难一眼出众。
所以,吃货还是用吃的办法解决吧。
结束第一天的参展后,周恒和江晓萱先去超市,买一套电磁炉器具,再买一些配料,明天要真干了。
与周恒的暗暗焦虑相比,同来的一行人都很满足,那两个参展的农民兄弟也拿到了很多客户的资料,下一阶段只要好好联络,就会诞生一两个大客户,他们很满意。
因为他们本身就是特色扶贫项目,产品胜在原生态,而原先只值一两毛钱的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