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来此世开神道-第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千年青羊宫,道门圣地,此时第一次被兵马围困,一队队大军破门而入,见人就杀,生活在宫中的上千道人哪里是成建制的大军对手。
    往日的圣地,如今的地狱。
    “大军围困,军气镇压,好高明的手段”
    有道门真人惨然说着,扶持潜龙失败,动用剩余气运推举新的潜龙做最后一搏,没想到还是失败了。
    目前蜀中一十三家道脉高层都在青羊宫之中,他们本就同气相连一同进退,今日索性一同覆灭。
    很多道脉掌教甚至生出幸灾乐祸的心思,能与名动天下的清虚派一同灭绝道统,也算道脉最后荣光了。
    “修道求仙本就是夺天地之气运增益自身,不过身死道消罢了,何必做小儿做派”
    一位掌教皱眉说着,既选择修道便将生死置之度外,如能以自己身死换取道统延续又有何不可,心中对那些惶惶不可终日地道友顿感鄙夷。
    清羊神色黯然道:“道友修为不足看不真切,我已得传信,不只是青羊宫,各家道脉都有大军围攻,很明显他们早有预谋”。
    心中满是绝望,恐怕林志泽也是李青故意放出来的诱饵,给他们希望,让他们赌上最后一丝气运,好一。
    外面兵马越来越近,他们似乎已经听到脚步声,众位掌教惨然的对视一眼,各自掏出丹药服从,很快气绝身亡。
    等大军攻入正殿时,只见到一地的尸体,生前地位尊崇,就算死时也是整理仪容,从容而去。
    武蕴藉亲自过来看了一眼,叹息道:“好生安葬,勿要侮辱亡灵”。
    确认过青羊宫没有幸存者之后,开始整顿大军进入锦城,他的任务可不只是清理道门蛀虫,还要趁机接管益州一切军务。
    等大军撤退后,青羊宫正殿中出现上千道虚影,大多肢体残缺,身上满是血污,这些都是死去的青羊宫道人亡魂。
    其中有五名真人身上散发出青光,将周围血污清扫而空,并且周身覆盖的罪孽之力,此为人道罪孽,呈血红色。
    “一夜之间,十三家道脉灭绝,数千道人命丧,自道法现世后还是第一次出现”
    清羊真人沉着脸说着,死亡并不是终结,对他们这些人来说,就算下沉冥土也非普通鬼魂能比,只是眼前惨状仍是令人神伤。
    “李青贼子,倒行逆施,毁我道脉,必遭天谴”另一位真人披头散发,面目狰狞地吼道。
    清羊真人说道:“不急,现在李青气运浓厚,咱们奈何不了他,但等我们到了冥土,以吾等手段,定让他家龙庭永不安生”。
    “痴人说梦”
    一道阴冷的声音在大殿中响起,两道身影出现在现场,分别穿着黑白衣衫,帽子高高竖起,面色惨白,甚至带着嘲弄的笑容。
    “你二人就是传说中的黑白无常?”清羊皱眉问道,早就听闻李青与伪神有勾结,现在看来的确如此,不过他并不惧怕。
    真人灵魂与鬼王相当,他们此刻有五名真人灵魂,对面不过两个伪神,竞想抓捕他们,真是可笑。
    清羊真人心中一动,也许可以抓住这两人逼问出伪神之法,如果能一窥伪神之路岂不是绝妙。
    正想着,忽然脖子上多出一条锁链,锁链自动延伸,将青羊宫中上千名道人灵魂困在一起,而锁链的另一头则握在那两名伪神手中。
    “放肆”
    五名真人大怒,真人道果非同寻常,就算到龙庭之中也备受尊崇,这两名鬼神竟用锁链缚住他们,真是奇耻大辱。
    可是无论他们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锁链反而越捆越紧,同时鬼神手持巨大打鬼棒不停抽打他们,那种疼痛令人崩溃。
    “还想着复仇,真是可笑”
    黑白无常相互看了一眼,忍不住哈哈大笑,这帮人恐怕还不知晓冥土之中情况,这种与神君作对之人死后的下场绝对会令他们惊喜。
    牵引着灵魂,黑白无常缓缓沉入冥土之中。
    随着荆州、益州两州道脉几乎道统灭绝,李青以孤军大败林志泽带领的蜀军最后精锐,襄阳城大受震动。
    城中郡望家族勾结守城将士打开城门迎越军进城,荆州最后一座坚称统一,是以荆州、益州,交州全部落入李青之手。
    此消息犹豫海啸般传遍天下,一时间天下震动。
    金陵城中,吴王与群臣正与是否救援襄阳进行争论之时,忽然传出李青接连打败宋天行、周玉泉、林志泽的消息。
    顿时朝野一片哗然,荆州目前只有襄阳还在坚守,他们此刻就算派军救援也无济于事,救援的心思转而变成如何守住扬州。
    淮南郡,自从江海悍匪米志行起义被朝廷剿灭后,其部将张无伤再次起兵叛乱,号称淮王,占据江淮之地。
    张无伤继承米志行势力后开仓放粮,争取人心,不像米志行一般仇视世家,强行没收世家田产分给贫苦百姓,逐渐在江淮站稳脚跟。
    消息继续扩散,豫州东都。
    自从雍州刘胜做大,大将军戚前为继续控制朝廷,携百官东迁至东都,此地一举一动都引起天下关注。
    名义上各地诸侯反王仍然尊奉六岁桓帝为正朔,戚太后垂帘听政,此时她已发觉兄长异心,可惜朝廷大权皆控制于戚前手中,她对此也无可奈何。
    早朝仍然在持续着,此为大庆皇室最后一丝体面,百官朝拜,戚太后带着六岁恒帝垂帘听政。
    可惜朝中大臣大多有名无实,真正军国大事大多在大将军府邸商议,而大将军除初一十五大朝会,已经不参加早朝。
    当李青一统交、荆、益三州消息传到大将军府,戚前愤怒的将军报撕成碎片,随即在书房中焦急行走着。
    “传牵左真人”
    戚前神色越发沉重,他感觉天下局势越发超出掌控,先是刘胜狼子野心占据雍州之地,随后李青一统三州,而他限于君臣大义事事受到掣肘。
    越想心中越焦急,挟天子已令诸侯表面上占据很多便宜,但实际上有苦自知,很多事情别人能做他却不能。
    犹豫良久后,不待牵左真人到来,戚前断然说道:“立刻通知百官上朝,我要觐见陛下”。
    随侍在旁的谋士神色一动,看来大将军终于下定决心了,不觉心中大喜,急忙离去通知大将军心腹。
    大庆终于要变天了!

第138章 三州之地
    朝堂之上,戚太后带着恒帝二人正听各部大臣奏本,虽都是一些鸡毛蒜皮之事,朝臣听得昏昏欲睡,但六岁恒帝却听得津津有味。
    戚太后不觉鼻子一酸,都是她无能,错信兄长,导致大权旁乱,现戚前狼子野心,欲取大庆而代之,都是她之过错。
    “大将军到”
    殿外值班太监高声喊着,殿中朝廷猛然惊醒,不觉往外望去,目光中有仇恨、有敬仰、有谄媚,不一而足。
    戚太后不觉心中一紧,现朝中军政大权皆操控于戚前之手,双方有约定除非关系大庆江山之事双方不再见面,此时为何上殿?
    在一群大将簇拥下戚前剑履上殿,面容速度,走到朝臣最前方位置时缓缓下拜,口呼万岁。
    “大将军请起”
    戚太后不待戚前跪倒冷声说着,望着以往亲厚的兄长此刻心中只有仇恨。
    随后戚前走到武将队首,身后带来的文臣武将各自按照品级站好,大庆虽衰,但三百年积威仍在,并无人敢放肆。
    听了一段时间奏事后,从武将中走出一人拱手说道:“启禀太后、皇上,刚刚收到荆州急报,交州反贼李青打败荆州水师都督宋天行以及伪蜀王周玉泉,占据荆、益、交三州,荆州牧杨震力战而死”。
    此消息一出,朝中大臣哗然,时局越发艰难起来,不少人神情恍惚,朝局已经坏到这种地步了吗?
    朝廷之中寂静无声,戚前不觉冷笑,都是一帮酒囊饭袋,说起大道理来一个个引经据典,真到了危难之时却无一人献出一策。
    忽然从大臣之中走出一人,顿时引起所有人注意,当看到此人为吏部侍郎纪沭,都不觉望向大将军,纪沭为大将军心腹是朝野皆知之事。
    “臣吏部左侍郎纪沭有本启奏,目前天下反贼四起,全靠大将军之力大庆才勉力维持,臣请太后加封加封大将军为魏王,加九锡以彰功德”
    此话一出朝中一片哗然,封魏王是为实权,九锡之礼岂可轻易赐予,此可代天子征伐四方,仪同皇帝,而加九锡则是谋反前兆,历朝历代凡加九锡者,从未闻有不篡位者。
    “戚前狼子野心,臣请太后诛杀此撩以正超纲”
    从朝臣中走出一名老人,此人名为文田镇,历侍三朝,官封太师,此人出面,从朝臣中呼啦啦站起十多人,都是跪地哭诉戚前罪孽。
    此时的戚前更是万众瞩目,事情已经走到这一步由不得他退缩,大步走向文田镇,抽出佩剑一剑刺死。
    随即狞笑道:“大庆危在旦夕,此子竟还想着相互倾扎,朝廷养士三百年竟养出如此狼心狗肺之徒”。
    殿外忽然冲出一队士兵,将站出来哭诉的朝廷拉了出去,很快殿外传来声声惨叫声,朝臣都是色变。
    在戚前心腹带领下纷纷出列奏请加封大将军,六岁恒帝被眼前发生之事吓得啼哭起来,戚太后急忙将皇帝搂在怀中。
    恨恨说道:“大将军想要魏王,加九锡,拿去就是”。
    说完带着恒帝拂袖而去,留下面色沉重的魏王戚前,眼中不时露出精光,他本以为这一步很艰难,但当真迈出第一步后这才发现,只要想做,并无多少困难。
    可惜,他并无时间庆贺晋升,反而投入应对荆州李青之事,此子势力已成,不能等闲视之,在他心中威胁仅次于秦王刘胜。
    朝廷发生之事暂时尚未传到荆州,襄阳城内李青毅然还在忙碌着接受荆州与益州的军政要务。
    一下多出两州之地,治理起来就不能与以往一样了,各种军政事物千头万绪,就算燕正谊赶到襄阳辅助,仍然在忙碌半个月后才算稍微理出头绪。
    此时势力发展过快的后果体现出来,地盘增加,各种开支也是随之增加,益州、荆州两地府库经过连番大战已经消耗一空,只能靠交州输血。
    以交州一地供养两个大州其中困难可想而出,这还不是最重要的事,目前最头痛的是人才的缺乏,各州、郡、县官员目前大多为降官代理,很多政务往往不能得心应手。
    襄阳齐福功,此为南方最大行宫,亭台楼宇、雕梁画栋,各种奇花异草装点,为南方少见的奢华宫殿。
    居住于此的李青并无多少心情欣赏,每日沉浸在处理不完的政务之中,黄门侍郎不停送来送出各项政令。
    大战过后急需休养生息,粮食和银钱欠缺甚多,户司主事王徵为此愁白了头,交州这几年经营所赚取银钱大多投入其中。
    其中各军扩充所需钱粮尚未解决,李青下了死命令,军队所需必须满足,王徵只得搜刮各地粮库,拆东墙补西墙。
    李青沉着脸从户司衙门走出,心中暗暗叹息,看来一两年内想要再次动兵是休想了,心中不禁陷入苦思之中,如何用他远超本世的知识解决目前难题。
    返回寝宫路途,此时已是傍晚,晚霞升上天空,将行宫照耀的金碧辉煌,望着这种美景李青心中舒畅不少。
    “好在两州顺利接收,接下来就是健全制度以及休养生息了”
    “此时比刚转世之时已经好上太多,我这有些得陇望蜀了”
    李青不仅哑然,自观气运,发现玄黄大鼎之中气运早已满,甚至不停向四周溢出,越国公的名号已经无法容纳三州气运了。
    再观气运天柱,红中带黄,这是统治三州时日尚短,等三州稳固之时才会变成纯黄天柱。
    当初占据交州之时天柱不过白中带红,此时已经纯红,甚至黄气占据了大多数,此为气运稳固的征兆。
    之时望着不停消散的气运李青感觉阵阵肉痛,这些气运可是一丝丝积攒而来,凭空损失出去实在心疼。
    “竟然忘了此事”
    李青忽然拍了拍脑袋,一向精打细算的他竟然忘了趁机召唤属神,正好利用这些散溢的气运将属神全部召唤转世,顺便还能解决人才空缺之事。
    “随着神庭发展,西山神庭作为起家之地更是积攒了不少人才,这些人窝在神庭训练却是有些浪费了”
    “凉州与益州接壤,通过冥土连接,神庭与三州鬼神连接终于打通,今后已经无需再神庭驻扎那么多神将了”
    “听闻长河龙女近几年发展很快,将青湖龙君死死压制在青湖无法动弹,也许可以让本体前去,彻底解决一些遗留问题”
    李青目光幽幽,思索着前尘往事。

第139章 称大明王
    永昌十一年,五月初七。
    繁华的襄阳城因连番大战变得有些冷清,宵禁暂未放开,襄阳的夜市罕见的冷清下来,上至郡望世家,下至贫民百姓,都摸不准目前官府政策,因此都小心翼翼观察着。
    入夜之后早早归家休息,只是习惯晚上热闹的人民哪里能睡得着,大多在院中乘凉聊天,以度过漫漫长夜。
    就在这时,城内百姓忽然感觉天空一亮,无数流星从天而降,分别落入城中各地,照耀的襄阳城亮如白昼。
    城中大部分百姓都见到这一幕,心中顿感震撼,自从李青入主荆州之后关于他的各种传言也传遍各地。
    很多人想到此处,顿觉李青天命所归,因此都是沉默不语。
    暗中不时与好友聊到此处都是小心翼翼,李青在民间威望猛然提升不少。
    反应最敏锐的还是各级官员,第二天清晨,无数奏章送至齐福功,都讲天降祥瑞,奏请越国公称帝。
    此时政事厅臣,李渔、武蕴藉等武将齐聚一堂,不仅如此,还多出数十位生面孔出来。
    李青笑眯眯说道:“各位都是原先神庭嫡系,我就不多介绍了,也没时间给各位熟悉情况,目前各地都在欠缺官员,各位在政务厅熟悉几天后就要走马上任去了,趁此机会大家正好叙叙旧情”。
    “此为臣等本分”
    众人齐声说着,能重活一次,每个人都很激动。
    李青含笑不语,与原先根据地连成一片顿时盘活不少资源出来,原先的属神、神将正好将目前欠缺职位补上。
    打量着这些原先的属神、神将,又将眼前任命书仔细核对一遍,不时根据个人才能进行微调。
    随后李青公布最新任命:“朝廷有内阁辅助君王,为避嫌我设政务厅辅助政务,今后政务厅由陈情负责,下设黄门侍郎、侍中等官职“。
    “臣遵旨”
    陈情坦然受之,神庭第一属神,又为神君起家老臣之一,实无必要谦虚,只是燕正谊神色有些微妙,陈情在神庭中地位在那,就算是他也不好出言。
    “任命燕正谊为益州刺史、姜思远为荆州刺史”说到这里李青微微停顿片刻,随后接着说道:“你二人负责一州之地,位高权重,务必小心谨慎”。
    “臣遵命”
    二人出班谢恩,都很激动,这可是封疆大员,本以为主公会暂时不设刺史,以防官员有不臣之心,此刻却是异常惊喜。
    李青微微点头,按理说四州之地没必要设刺史,就怕臣子做大反噬其主,但他所任命之人都是神庭属神,生死皆操于他手,又有何顾忌之处。
    “原户司主事王徵、礼司主事何永安、工司主事曾文广原先职位不变,刑司主事由赵岭担任,吏司主事和兵司主事由樊光远担任”
    吏司为诸司之首,兵司掌管四州兵马后勤、训练、调动,都是核心之职,此二职位均由同一人担任,可见对其信任。
    樊光远眼武判官,为诸属神之首,陈情为文臣接管政事厅自是恰当,他本以为会掌管一军,没想到主公还照顾着他的想法。
    “据我最近观察,大庆军制还是太过粗略,不利于行军打仗,吾将军制进行修改,五人为伍,十人为什,五十人为队,此为古例我不修改,五百人为都,设偏将;五千人为营,设副将,两万五千人为一军,设主将”
    众人开始消化主公公布军制,发现如此改动后主将军力增加,更适合大军团作战,看来主公已经开始为统一天下做准备了。
    “今设七军,金乌玉兔两军仍有候元勋和危子平为统帅,玄武劲卒改为白虎军,扩军至一万,全部着纸甲;武蕴藉仍为蛮旗军统帅;尤兴业准备组建玄武军,加上历元龙的应龙军,李鱼的麒麟军,总计七军”
    “加李渔为征北将军,负责攻略凉州、雍州;加武蕴藉为征东将军,负责由交州攻略扬州,加尤兴业为镇北将军,负责防御豫州、徐州方向敌人兵马”
    这三名大将都有帅才,即可镇守一方又可攻城略地,实为镇守一方之良将,如此四周稳如泰山。
    七军总计十六万兵马,这还不算禁卫军,飞马军等,负担过于沉重,因此各军除非执行战备任务,其余都不会满编织,最多维持一半的编制。
    见李青公布完毕燕正谊笑着问道:“近期各地官员上书请主公称帝奏折很多,不知主公如何考虑”。
    此事关乎所有人利益,凡是亲近李青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