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轮回开端-第2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名士兵这一声吼,瞬间燃爆了整个大军阵列,一个接一个的士兵站了起来,他们各自吼着不同的话语,最后,所有人都站了起来,而那杂乱的吼声最终汇聚成了两句话。
    “我们是大明禁军,我们要打仗……我们是大明禁军,我们要打仗……我们是大明禁军,我们要打仗……”
    史可法与孙传庭等人也纷纷站起身,惊喜莫名的看向城墙下那些将士,他们发现,这一刻的大明禁军变了。
    在将士们的身上,多了一些之前不曾有过的气势,对那种气势,吴三桂十分熟悉,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虎狼之师。
    那些立于城墙上的关宁铁骑,看向禁军将士的目光也发生了改变,之前他们是瞧不起这些禁军的,可此刻,一种叫做认同的意味,从他们眼底浮起。
    或许他们久疏战阵,缺乏训练,但有了这种气势,即便是拼不过对手,至少不会再一触即溃,战斗意志强了不止一筹。
    高鹏嘴角勾起一丝莫名的笑意,没想到这给众人吃定心丸的做法,竟会有意外收获,这帮兵痞之师,变成了虎狼之师。
    “你们不是乌合之众?你们是大明禁军?你们要打仗?拿什么打?用嘴吗?”
    高鹏一声爆喝,直接压过了五万人的齐声大呼,他指着东北方向,接着淡淡道:“你们觉得自己不是乌合之众,不是老爷兵,你们是精锐,是勇卫营战士,是大明禁军,很好……”
    说到这,再次怒喝道:“那你们就证明给本督师看,证明给你们的皇上看,证明给你们自己看,不要光有一张嘴在这说大话。”
    “原本,本督师计划让你们休整三日,因为本督师怕累着了你们这帮老爷,本督师怕你们还没到鞑子面前,就自己先趴下了。”
    “既然你们认为自己是精锐,好,明天,咱们明天就开拔,鞑子就在那边不到四百里外,速度够快,三天就能赶到。”
    “但是本督师给你们五天时间,只要你们能在五天赶到锦州,本督师就承认你们不是老爷兵,若你们面对鞑子能不跑,本督师就承认你们不是乌合之众。”
    高鹏说完这几句话,便径自降落到城墙上,吴三桂等人身边,高鹏最后这段话,无异于火上浇油,将禁军将士们胸中那把火烧得更旺。
    孙传庭激动的看着下方那些嗷嗷叫的禁军将士,口中不住道:“军心可用,军心可用啊……”
    吴三桂等人此刻对高鹏早已是敬若神明,看向他的目光,只剩下狂热的崇敬。
    将士们收兵回营,今日的营地,莫名的安静,所有将士都沉默着,他们胸中憋着一口气,心里燃着一把火。
    这把火目前却是没法泄出去,只会越烧越旺,越积越凶,一直要到面对鞑子大军那一刻,才会彻底爆发出来。
    史可法等人坚信,当那一刻到来时,这些将士们一定会给他们一个惊喜。
    ……
    高鹏回自己的住所打坐恢复功力了,一记万佛朝宗,耗去了他近七成功力,不过一晚上也足以恢复过来了。
    次日清晨,大军开拔,吴三桂只留了五千兵马守关,其实山海关如今守不守都没关系了。
    因为这次他们是进攻,不断的进攻,根本无须守御,留下五千兵马也只是以防万一。
    高鹏尽起七万五千兵马,号称十万,浩浩荡荡的杀奔锦州而去。
    大军一开拔,昨日那一幕产生的效果就体现出来了,没有任何人拖拖拉拉,几乎一路都是小跑着前进。
    大军开拔第一日,竟行了一百五六十里,结果第二日戌时,便到了距离锦州只有五十里的磨盘山。
    高鹏下令就地扎营,休息一晚,明日进攻锦州鞑子,同时派出探马斥候打探锦州鞑子动向。
    对于大明军队的到来,阿巴泰自然已经探知,他却并未将这十万明军放在眼里,他唯一的感觉就是:“哎呀,这帮乌合之众胆儿肥了啊!居然敢主动跑到自己眼皮子底下来耀武扬威了。”
    有麾下将领建议阿巴泰,趁着明军立足未稳,立刻发动攻击,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阿巴泰并未采纳,他甚至认为,这伙明军到了磨盘山,多半不敢再往前,月前的故事会再次重演。
    估计是这次他们在青州与兖州烧杀抢掠得太狠,惹怒了大明皇帝,所以他派出大军来征讨。
    却不知,他麾下的军队,早已被他们大清铁骑给打怕了,别说主动进攻,恐怕他这边刚刚调集军队,对方就逃之夭夭。
    这些明军逃命还是很快的,所以他也懒得让将士们费那个闲工夫。
    这次阿巴泰却是彻底失算了,第二天,明军不仅未退,反而尽起大军气势汹汹的往锦州赶来。
    阿巴泰听到斥候的禀报后,顿时大怒,立刻集结大军,针锋相对的向着明军迎了上去。
    锦州有六万兵马,他带了五万军队迎敌,在距离锦州不到二十里的女儿河边与明军相遇。
    双方便相距两里,于河边列阵,准备开杀,然而高鹏在双方大军阵形都还未整好之时,便纵身而起,直接掠到了阿巴泰的中军大旗上空。
    今日晴空万里,青天白日,鞑子们自然将高鹏的身影看得清清楚楚,见这么一个大活人竟身上冒着金光飞到了半空,鞑子士兵们不由有些不安。
    阿巴泰对身旁之人手一伸,喝道:“把鸟铳给我。”
    身旁立刻有清兵将一把火绳枪递到阿巴泰手中,点燃火绳头后,阿巴泰举枪瞄准了盘膝凌空坐在头顶上方十余丈的高鹏,扳机扣下,枪上被金属弯钩夹住的火绳头立刻触向火门。
    “砰”
    枪响,然而高鹏却一点反应都没有,连重机枪子弹都打不穿他的护体佛光,区区火绳枪又怎么可能伤得了他?
    “万……佛……朝……宗。”
    那末日般的景象在大明将士们眼前重现,然而这次,末日属于鞑子士兵。

第十一卷 第三十章 屠城
    “轰轰轰轰……”
    第一重雷霆的攻击,就干掉了近千人,第二重天降佛掌,更是让四五千人外带两千余匹战马变成了肉饼,最后一记绝杀,阿巴泰与靠近他身边的大将们全部化作肉糜。
    高鹏一招,鞑子阵列当中空了一大片,地上到处都是巨大的掌印坑,血肉与泥土混为一体,不分彼此。
    静,战场上死一般的寂静,鞑子除了信奉萨满教,信奉佛教的人也不少,当看到那尊金佛之时,不少鞑子士兵都恐惧的跪倒在地,叩头不止。
    高鹏却丝毫没有对那些向自己叩拜的鞑子士兵手下留情,手一翻,金蛇剑出现在手中,爆喝道:“大明将士,给我杀。”
    喝完金蛇剑一转,已对着人群密集之处开始发射剑光,一招万佛朝宗消耗了近七成功力,可高鹏依然还剩二十余年的功力傍身,且真气在源源不断的自生。
    “咻咻咻咻……”
    “轰轰轰轰……”
    悲催的鞑子,等同于遭受了一枚大当量导弹的轰炸后,又被激光炮密集轰炸。
    “将士们,杀……”
    “咚咚咚咚……”
    吴三桂手中长柄大刀一紧,高高举起向前一挥,急促的战鼓声在大明军阵中响起,两万五千骑关宁铁骑瞬间如潮水般向清军涌去。
    紧跟其后的,是禁军骑兵,最后面才是高举雁翎刀,两眼发红,如同野兽般嚎叫着的步卒。
    不出高鹏意料的,清军发生了大溃败,古代军队,在伤亡率超过一成还没有溃散的,就已经是精锐中的精锐。
    可清军在高鹏一招万佛朝宗之下,便已经折损超过一成,主将阵亡,帅旗消失,这几种情况,无论出现哪一种,都可能造成大军溃散。
    可此刻是三种情况同时出现,若清军还没有溃散的话,那只有一种可能,绝不是清军精锐到可以战至最后一兵一卒,而是他们已经吓傻,忘了逃跑。
    高鹏那一招万佛朝宗造成的恐怖效果,让清军瞬间士气全无,而明军却是士气大盛。
    憋了几天的火终于发泄了出来,明军拼命追击砍杀清兵,骑兵绝不去理会清兵步卒,而是全力追杀骑兵,步卒自有身后跟上的大明禁军招呼。
    清军士兵快疯了,而大明将士则是已经“疯了”,他们忘记了一切,只知道将手中锋利的武器不断砍向溃逃的清兵后颈、后背。
    女儿河边鲜血横流,流入河中将河面都染得通红。
    高鹏直接飞到鞑子大军溃逃的前路上,内力不要钱一般的输入金蛇剑,剑光首尾相接,几乎连成一线,鞑子骑兵成片落马,被剑光炸得七窍流血而死。
    这一场追杀一直延续到锦州城下,出动的五万大军,跑到城下时只剩不到三千。
    而高鹏先行了一步,赶到锦州城上,以金蛇剑剑光将鞑子安放在城墙上的数十门红衣大炮全部炸成废铁,其他弓箭手与火枪手也被他屠戮殆尽(原为红夷大炮,鞑子忌讳“夷”字,故改为红衣大炮)。
    随即将城门轰成渣渣,守城的一万清兵全线撤退,锦州城中大量满人百姓尚未来得及撤离,滞留在了城内。
    当吴三桂带着大军杀到锦州时,他们面对的就是一座城门大开,城墙之上毫不设防的城池。
    高鹏的怒吼在锦州城上空响起,所有大明将士清清楚楚的听到了高鹏的声音,“所有大明将士听着,进城之后,屠城三个时辰。”
    “所有穿满清服饰,剃满清金钱鼠尾辫者,无论满汉,杀无赦,着汉服,留汉发者不得伤其分毫。”
    高鹏此项命令在这个时代是大有道理的,如今这个时代鞑子还没搞什么“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运动,那些穿满服,留辫子的汉人,不消说,自然是主动如此做,自甘投靠鞑子,等同汉奸。
    而那些在鞑子治下,还坚持穿汉服,留汉发的人,哪怕在帮鞑子做事,也多半是逼不得已,至少他还记得自己的身份,这样的人,大可饶其一命。
    “崇祯十六年秋七月己未,高鹏战于女儿河,清努尔哈赤第七子阿巴泰死,歼清军四万,克锦州,尽屠鞑虏。”摘自《明史·列传第二百二十三·高鹏》。
    ……
    夜,锦州城,原阿巴泰府邸,此时府邸大厅之中灯火通明,酒宴正酣。
    高鹏高据首位,举杯道:“诸位将军,今日一战,本督师很满意,大家辛苦了,本督师敬诸位。”
    在场所有大小将领齐齐举杯,喝道:“敬督师。”
    饮罢一杯,吴三桂笑言:“督师一人,可抵百万大军,我大明有督师,定可江山永固。”
    “末将十分好奇,却不知督师先后于山海关及女儿河边施展的那一招万佛朝宗,究竟是何来历?”
    高鹏此时心情不错,也就有了跟众人吹牛打屁的兴趣,“吴总兵可看过西游记?”
    吴三桂闻言一怔,点头道:“闲暇时倒阅过一二,督师的意思……”
    高鹏笑道:“本督师所学,名唤如来神掌,便是那如来佛祖降伏孙猴子所用神通。”
    “哦……”
    场中大小将领尽皆惊叹不已,却听高鹏接着道:“不过本督师功力浅薄,自然是远远比不上佛祖了,这一招若由佛祖施展,那佛掌不仅要大千百倍,更可化为一座五行大山。”
    吴三桂叹服,突然轻笑出声,道:“在末将看来,如今满清鞑子便似那佛祖掌心的孙悟空。”
    吴三桂话音一落,立刻有人附和道:“吴总兵说得好哇!那满清鞑子再如何蹦跶,也蹦不出督师的五指山。”
    “哈哈哈哈……”高鹏与厅中众将齐声大笑。
    叶禹钟接口笑道:“督师神通广大,法力无边,不应是大明太师,当为大明国师才对。”
    高鹏摆摆手,自嘲的道:“休要胡言,自古以来,但凡国师者,除少部分外,余者皆为祸国殃民的妖人,本督师虽不至祸国殃民,却也没那闲心当什么国师。”
    “要复兴大明,得靠朝廷上下一心,齐心协力方能成事,本督师也就是大明的一把刀,替皇上荡平天下,征讨不臣还凑合,让我治国,本督师却是没兴趣的。”
    孙传庭等大明重臣心下暗暗点头,拥有通天手段,却无野心,高鹏这样的臣子,无疑是帝王最喜欢的臣子。

第十一卷 第三十一章 直扑辽阳
    次日,高鹏巡营,同时听史可法汇报战后统计。
    “此战除折在督师手中的六千余人外,我军将士斩首两万余级,余者皆溃散时自相踩踏而亡,缴获战马六千余匹,粮草物资……”
    高鹏一边在大明军营中缓步走动,查看将士们的精神面貌,结果让他很满意,在他的作为下,将士们以大明禁军为荣,军纪尚算严明。
    并未出现一打胜仗就军纪败坏,骄傲自大的情绪,他们也很清楚,之所以能打胜仗,全仗督师神通,他们也没什么好骄傲的。
    听完史可法的汇报,高鹏点点头,道:“我军伤亡情况如何?”
    “回督师,我军伤两千余人,阵亡六百余人,虽是追杀溃军,但鞑子的战斗意志的确不俗,部分鞑子眼见逃生无望,回身死战,这些伤亡便是这种情况下产生。”
    “不过我军缺乏训练,在配合上有很大的不足,这也是产生重大伤亡的原因。”
    高鹏叹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这场征伐,但愿能让将士们在实战中得到锻炼。”
    明军看似损失轻微,九牛一毛,但要知道,这是在追杀已经毫无士气可言之溃兵的情况下产生的伤亡,这样算伤亡就不小了。
    高鹏说完这句,忽然顿住脚步,因为他看到了一个士兵,那名士兵看上去只有十六七岁的模样,身上作关宁铁骑打扮,他身边放着一堆雁翎刀,正在磨刀。
    高鹏走到那磨刀少年战士面前,少年感受到面前被阴影遮挡,抬头一看,见是高鹏,忙倒提雁翎刀,站起身向高鹏行礼,“属下参见督师。”
    高鹏点点头,和声问道:“你今年多大?”
    那少年神色一紧,似乎十分紧张,“回督师的话,属下今年二十……”
    “嗯?”高鹏似笑非笑的看着他。
    少年额头见汗,又弱弱的道:“属下十九岁,就快满……”
    “说实话。”高鹏脸色一沉,淡淡道。
    “呃……是,属下刚满十七岁。”少年见此反而平静下来,他知道面前这位督师神通广大,在他面前说谎,殊为不智。
    高鹏这才满意的点点头,道:“你为何年纪轻轻就来当兵?”
    少年闻言沉声道:“我要为惨死在鞑子刀下的亲人报仇。”
    说完这句他又颓然的道:“可统领看我年纪太小,不让我上阵杀敌,只让我干些辅助的活,其实我武功很厉害的。”
    高鹏失笑的看着少年,道:“你杀过人吗?”
    “没有,不过我杀鞑子绝不会手软。”少年神色坚定的道。
    高鹏看了看他手中的刀,对他伸出手掌,少年见状忙将手中雁翎刀递到高鹏手中。
    高鹏举起雁翎刀,以大拇指指肚刮了刮刀刃,摇头道:“太锋利了。”
    “呃……兵器不是越锋利越好吗?”少年弱弱的问道。
    高鹏笑了笑,道:“磨刀也是一门技术活,打仗用的刀,不可太锋利,也不可太钝,太锋利容易豁口,甚至断掉。”
    “太钝的话,砍进骨头会卡住,很难拔出来,刀尖则一定要够尖,刺进去要迅速,拔出来要爽利,明白吗?”
    高鹏一边讲解,一边做了个刺击的动作,那少年在脑海中想象着高鹏形容的画面,暗暗咽了口唾沫,脸色略微有些不自在。
    高鹏见状微微一笑,果然是个雏儿,他将刀递还给少年,笑道:“你还是先学好磨刀吧!上阵杀敌,不急于一时,对了,你叫什么名字?”
    少年接过刀,闻言答道:“回督师,属下叫王进宝。”
    高鹏闻言微微一怔,随即是眼前一亮,问道:“你是甘肃人?表字可是叫显吾?”
    王进宝略显诧异,他说的明明是正宗的“京片子”,督师怎么知道他是甘肃人?而且……督师怎么知道我的表字?
    “督师英明,属下是甘肃靖远人,督师……知道属下?”
    史可法也诧异的看了高鹏一眼,一个小兵而已,督师怎会一口叫破对方底细?
    高鹏笑了,原来是这小子。
    王进宝,字显吾,甘肃靖远人,清朝名将,河西四汉将之一。
    这小子就是鹿鼎记世界的云南副将,因不是吴三桂嫡系,被派到京城。
    因其善于察看马迹,抓到了潜逃的吴应熊,与韦小宝、张勇、赵良栋、孙思克结为兄弟。
    因与赵良栋都是脾气火爆之辈,故此经常吵架,在平定三藩时仍争吵不休,相互弹劾。
    他生于大明天启六年,即公元1626年,如今是崇祯十六年,即公元1643年,正好17岁。
    这家伙的确是员勇将,三藩之乱时,王进宝在陕甘屡破叛军,被授为陕西提督、奋威将军、一等男爵。
    原本其会在明年被吴三桂挟裹着一起投降满清,可如今被他遇上,自然不会再浪费这个人才。
    想到此,高鹏对王进宝道:“王进宝,你可愿跟随本督师?”
    “啊?”王进宝猛然怔住,似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