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轮回开端-第2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场两国之交,可谓以皆大欢喜收场,不欢喜不行啊!赵煦虽然不是什么昏庸之辈,但颇有暴君的潜质,行事丝毫没有顾忌,说杀人就杀人,说杀你全家就杀你全家,谁来都不好使。
    除非你有把握能扛住东京八十万禁军的攻杀,否则,你就照着皇帝的旨意办事吧!
    但赵煦也不是一味的搞一言堂,除了关于变法一事,没有任何转圜余地外,你若对他的主张有什么异议,可以在朝堂上提出来,他也会耐心与你分说,但你绝不能阻挠。
    一旦他下定决心要做什么,你可以在朝堂上向他提异议,可当一切形成圣旨,你若敢在下面做小动作,阻挠他政令的执行,那他是真会杀人的,才不管你是哪根葱。
    目前是赵煦刚刚亲政的时候,一切都需要快刀斩乱麻,他如今的执政态度就是,我的政令你能不能干?不能干我就换人,而你活着也没用了。
    国丧期间,赵煦很是杀了不少人,当然,都是那种家族根深蒂固,但没什么名满天下之人的世家中人,如苏家兄弟这等人,他却是不能杀的。
    在他以雷霆手段,将一个传承数百年的古老家族连根拔起后,满朝上下顿时老实了。
    大宋之前重文轻武,身居高位者都是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而武官根本无须赵煦操心,因为武官之中,十之八九是他的脑残粉。
    ……
    汴梁城外一处山头,一张矮桌,桌上一壶好酒,两只酒杯,三碟炒得喷香的花生米,这花生米自然是来自大理了。
    高鹏与赵煦相对而坐,阿紫坐在侧面,为他们斟酒,偶尔自己也往口中丢两颗花生。
    “段兄,这花生米既可为菜,亦可榨油,的确是良物,不知我大宋可否引进?”赵煦咽下口中花生,对高鹏笑问道。
    高鹏挑了挑眉,笑道:“有何不可?正好阿紫也喜欢吃花生,若大宋没有,她又要上哪去吃?”
    赵煦闻言,欣然道:“你的确是个好兄长,别人都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你却连妹子吃的好不好都关心着。”
    高鹏习惯性的揉了揉阿紫的头发,笑道:“那是自然,妹妹始终是妹妹,就算嫁出去了那也是我妹妹,我大理的公主殿下,无论到哪都要过得好。”
    “我把妹妹交给你,你可得给我照顾好了,要是我妹妹受了委屈,那一定会有许多人受更大的委屈。”
    阿紫眼中闪过一抹晶莹,心下感动不已,以前她一直很怕这个哥哥,可随着慢慢长大,她也明白了许多事理,知道哥哥对她严厉,都是为她好,曾经对这个二哥那点芥蒂,早已消失无踪。
    赵煦失笑的摇了摇头,道:“这一点你可以放心,我哪怕自己受委屈,也不会让阿紫受委屈。”
    高鹏摇摇头,正色道:“那不行,你是大宋天子,这世上谁敢让你受委屈?若连你都要受委屈,你又拿什么来保证不让我妹妹受委屈?”
    “你要是受委屈,那只能证明大宋还不够强大,你自己不够强大。”
    赵煦闻言面色一整,举起酒杯道:“受教了,小弟敬二哥。”
    高鹏欣然举杯与他一碰,两人喝干杯中酒,放下酒杯后,高鹏看着乖巧的为他们斟酒的阿紫笑道:“当然,要是阿紫让你受委屈,你可以告诉我,别以为嫁出去了,我就不能管教妹妹了。”
    阿紫抿嘴一笑,娇声道:“二哥自然是什么时候都可以管教妹妹,但是我不会再给你管教我的机会,如今的阿紫,可再也不是以前的阿紫。”
    “呵呵呵呵……”高鹏与赵煦齐声轻笑。
    “对了妹夫,辽国的耶律涅鲁古最近似有异动,现下寒冬将至,今年估计是不会动手了,但明年开春,很可能会对大宋动手,你要做好准备。”
    听了高鹏的话,赵煦眼中闪过一道厉芒,沉声道:“二哥放心,从两个月前开始,我就已经在准备这件事,明年,便让我好好跟契丹蛮夷较量较量。”
    高鹏点头道:“到时候你不妨御驾亲征,二哥带护龙军去助你一臂之力,这一战咱们必须胜,而且得是前所未有的大胜,要胜得漂亮,胜得干脆利落。”
    “有了这份不世之功,相信你日后执政,将再无丝毫阻碍,全国上下所有反对你的声音,定会尽数消失。”
    “到那时,大宋便可安安心心的厉兵秣马,操练士卒,囤积粮草,十年后,咱们兄弟携手横扫天下。”
    高鹏一番话,说得赵煦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不过他也有些不解,“二哥,为何我们不趁机反攻辽国,一举收回燕云十六州呢?”
    高鹏微微一笑,道:“因为现在反攻辽国不划算,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辽国虽然逐渐在走下坡路,但其底蕴还在,强行攻打必然死伤惨重。”
    “且大宋如今的军队,不是二哥打击你,根本打不了仗,守土就已经很勉强了,另外……”
    说到这,高鹏指了指东北,接着道:“东北女真人在逐渐崛起,若你现在打下辽国,到时候就得直面女真。”
    “要知道,草原游牧民族的人,可是在马背上长大的,辽国又大多是平原地形,对于不善骑战的大宋将士来说十分不利。”
    “这十年,就是你操练军队,发展骑兵的时间,而女真人与契丹人早晚会有一战,到那时,鹬蚌相争……”
    赵煦恍然,接口道:“渔翁得利。”
    高鹏微笑着举起了酒杯,两只酒杯在空中发出一声清脆的碰响。

第十二卷 第八十二章 雁门关
    大宋元祐九年春,辽帝耶律涅鲁古起大军二十万,南下雁门关伐宋,大宋天子元祐皇帝携段皇后率三十万禁军御驾亲征。
    丐帮也接到帮主令,集结了三万三袋以上弟子赶赴雁门关助战,只不过帮主并未与他们一路,言道他将在雁门关与兄弟们汇合。
    大理镇南王率五百护龙军北上助战,同时他给少林玄慈方丈去了一封信,令他广撒英雄帖,号召大宋武林群豪赶赴雁门关参战。
    在书信中,高鹏告知了玄慈,虚竹就是他与叶二娘的儿子,玄慈有把柄在高鹏手中,又感念高鹏大恩,一改少林寺独善其身的行事风格,亲率两千少林弟子,带着近万武林群豪往雁门关而去。
    这一战,大宋朝廷与武林可谓空前凝聚,上下一心,誓要保家卫国,抗击契丹蛮夷。
    ……
    雁门关两侧双峰夹峙,高耸入云,这关所以名为“雁门”,意思说鸿雁南飞之时,也须从双峰之间通过,以喻地势之险。
    雁门关作为千古雄关,自古以来都是易守难攻,南北两边都有关墙阻拦,关墙所在地势较高,进攻方基本都是呈仰攻状态,防守方则居高临下。
    雁门关上最大的防御据点,位于勾注山顶铁裹门外,铁裹门因石峡呈黑褐色而得名,为人工开凿关隘。
    关口上方宽阔,下方狭窄,形势险要,壁垒森严,东西宽约七丈,南北长约半里,关城门顶书刻雁门关三字,南门为天险门,北门为地利门。
    天险门上立一木制门楼,称“雁楼”,与雁门关北的烽火台遥遥相望。
    故而要攻破雁门关,必从天险门或地利门攻入,但此二门外那特殊的漏斗型地形,使得大军一旦进入这条半里长的道路,必然遭到三方夹击。
    除了前面城楼上的攻击外,左右城墙上也可攻击下方关口中的军队。
    说得直白一点,雁门关关口前的道路,它就是一条巷子,一条一开始很宽,越靠近城门越窄的巷子。
    可以想象一下,一旦大批人马从宽阔的巷口冲进去后,越往前越挤,到最后恐怕挤得连动都不能动弹,只能在里面站着挨打。
    正常情况要攻破此关,至少也得拥有十倍于守关方的兵马,日夜不停的换着班进攻,拿人命往里填,将守城方活活累垮,耗尽守城方的守城物资,这样还有可能攻破。
    否则,这座比虎牢关、潼关、函谷关还要难以攻克的雄关,根本就不可能被人攻破。
    当然,这是在双方军队战斗力、士气、战斗意志等各方面相当的情况下。
    可大宋多年来扬文抑武,军队久疏战阵,缺乏训练,士兵身体羸弱,开弓几次便两臂酸软,就算守城也扔不了几块擂石滚木,便后继无力,靠这样的军队守关,又如何守得住?
    天波府杨家将还在的时候,宋军尚能主动到关外与契丹人列阵而战,可如今,契丹人来攻,守关将士不弃关而逃,就已经算是精锐了。
    原本镇守雁门关的只有万余宋军,是万万守不住的,但这月余间,丐帮与武林群豪相继赶到,关内守城人员一下子多了几倍,让雁门关都指挥使张汉心下暗暗松了口气。
    据说陛下率领的三十万大军已过太原,不日便到,相信这次辽军定然要在雁门关前折戟沉沙。
    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赵煦大军未至,运粮队先进了城关,宋奚陈吴四大长老看着入关的运粮队,顿时动了心思。
    “老吴,咱们是不是该去跟军士要些粮食?大伙千里迢迢赶来帮他们守关,吃的还是自带的干粮,他们总不能连饭都不管吧?”
    吴长风闻言点点头,道:“那是当然,皇帝还不差饿兵呢!咱们是来为国家拼命的,连饭都不管,那不是让人寒心吗?”
    宋长老道:“不过此事咱们还得拉上玄慈方丈,不能单由我们丐帮出面。”
    “有理,走,找玄慈方丈去。”
    四大长老找到玄慈方丈,向他提了这件事,玄慈也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不过有鉴于运粮队刚刚入城,宋军要忙乱一阵子,他们决定等明日再去找这里的守关将领分说。
    谁知没等到第二日,当日下午就有宋军都头带着火头军与将士,将饭食送到丐帮与武林群豪驻地。
    领头的都头找到宋奚陈吴四大长老与玄慈方丈几人,告知他们,陛下有圣旨传来,所有前来雁门关助战的义士,一应吃食均由宋军承担,将士们吃什么,他们便吃什么。
    赵煦此举令众武林豪杰好感满满,许多乔装成武林豪杰的禁军枪棒教头,趁机大肆宣扬皇帝为了给天下万民谋福,不惜与世家大族对立,重新推行新法,在朝堂上可谓步步危机什么什么的。
    当这些消息传开,赵煦顿时获得了江湖中人的爱戴,纷纷表示,他们毫无保留的支持皇帝,任何敢反对皇帝,与他做对的,都将被他们视为仇寇。
    此战结束后,这些消息必将通过这些武林豪杰之口,传遍大江南北,只要赵煦获得了天下百姓的拥戴,那么世家大族们将再也掀不起风浪,只能老老实实的顺从赵煦。
    “呵呵,咱们这个皇帝倒是个明事理的人,讲究,知道咱们老百姓才是一国之根本。”
    “那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在任何朝代都是一样的,咱们的皇帝能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确实难得。”
    “听说皇帝这次御驾亲征,要一雪澶渊之盟的耻辱,是个年轻有为的皇帝啊!”
    雁门关内到处都是关于赵煦的议论,大部分都是对其表示支持与爱戴的,只有小部分持观望态度。
    这部分人认为皇帝是太过年轻,不知天高地厚,御驾亲征这种事,不到国家面临危亡时,是绝不该轻易出现的。
    就在众武林豪杰们议论纷纷之中,皇帝的御驾与其率领的大军也在逐渐靠近,当然,辽帝率领的辽军同样在向雁门关进发。
    直到这一日,雁门关守军都指挥使亲率守关大军出关迎接圣驾,武林群豪们也知道皇帝到了。
    吴长风对着丐帮弟子手一挥,兴致勃勃的叫道:“走,咱们也去迎迎皇帝,看看咱们这位大宋皇帝,究竟长得什么样。”

第十二卷 第八十三章 武林世家,大宋赵氏
    雁门关南天险门外,雁门关守军侍立于道路两旁,众武林豪杰则是聚于他们身后,现场一片嗡嗡嗡的讨论声。
    在关门外等了约盏茶时间,大宋禁军先锋营在林冲的率领下出现在关门外,他此刻已不仅仅是禁军教头,更是大军先锋营指挥使。
    林冲身穿玄色盔甲,骑在高头大马上,手提丈八蛇矛,头盔顶上红缨随风轻扬,可谓威风凛凛。
    到得天险门外,林冲吐气开声,喝道:“陛下圣驾至,众将士接驾。”
    立于道路两旁的雁门关守军左腿一屈,单膝跪地,众武林豪杰虽未下跪,却也纷纷不再开口,雁门关外一时间鸦雀无声,众人伸长脖子,往官道上观望。
    先锋营将士左右一分,林冲翻身下马,走到雁门关守军都指挥使张汉面前,横矛抱拳一礼,道:“张将军。”
    张汉忙抱拳回礼,“林将军辛苦了。”
    并非张汉认识林冲,而是在大军到来之前,早有禁军信使将各军主要将领名单送至张汉手上,对于林冲这个先锋营指挥使,他自然知道。
    见过礼后,二人并肩往来路迎去,官道上一队大军蜿蜒而来,走在最前面的两骑,正是身穿明黄铠甲,披大红披风,头戴凤翅兜鍪的赵煦与劲装打扮的阿紫。
    “咦?”
    一看到赵煦,丐帮四大长老与地位相对较高的长老弟子们,尽皆发出了惊疑之声。
    “这……这是怎么回事?帮主他……”
    “别胡说,那是我大宋皇帝,怎么会是帮主?”
    “不,就是帮主,若只有他一个人,尚可以人有相似来解释,可他身边那女子……”
    “是啊!那分明就是阿紫姑娘,原来阿紫姑娘就是大宋段皇后。”
    “这可怎么说的?帮主怎么会成为大宋皇帝?”
    丐帮中人齐齐风中凌乱了,那些与新任丐帮帮主有过一面之缘的武林豪杰也陷入了错愕之中。
    最为沉稳的宋长老沉声道:“大家稍安勿躁,我相信帮主会给我们一个解释的。”
    行至天险门外,赵煦手一抬,领兵将领立刻将止步的命令层层传达下去,大军立即停步不前。
    赵煦在人丛中看到了宋奚陈吴四大长老,对他们微微一笑,暂时没有与他们说话。
    张汉与林冲并肩行至赵煦马前,单膝跪地,抱拳喝道:“恭迎陛下圣驾。”
    两旁将士齐声喝道:“恭迎陛下圣驾。”
    “将士们请起。”
    “谢陛下。”
    将士们起身,赵煦身形一动,纵身而起,从骑坐变成了稳稳立于马背上。
    “好……”
    “好身手……”
    他这一动作,顿时引来了江湖中人的一片叫好声,而宋军将士双目之中却是浮现出狂热的神色。
    赵煦微微一笑,提起一口真气,吐气开声,“将士们好。”
    “陛下圣安。”迎驾的众将士齐声喝道。
    “将士们辛苦了。”
    “保家卫国,万死不辞。”
    赵煦与宋军将士的这一互动,让众武林豪杰也受了感染,这个皇帝,似乎真的有些不一样呢!
    与将士们寒暄过后,赵煦将目光投向了那些武林豪杰,朗声道:“诸位武林中的英雄豪杰,你们好。”
    场中静了两息,似是没人敢贸然搭茬,最后还是吴长风这个脑袋比较大的家伙开口回道:“皇帝陛下你也好。”
    赵煦头一转,见是吴长风,双目一瞪,这下可把吴长风吓得够呛,其他武林豪杰则是暗暗庆幸,自己没有贸然开口。
    却听赵煦没好气的道:“别人叫朕皇帝陛下也就罢了,这是你吴长老该叫的吗?”
    “呃……我这……这……那我该……”吴长风满脸无辜,结结巴巴的道。
    赵煦脸上终于浮起一丝戏谑的笑容,接着道:“怎么,你不认我这个帮主了?”
    “什么?”赵煦此言一出,无论是其他武林豪杰,还是大宋将士,尽皆一片哗然,只不过将士们纪律性要好一些,只愕然惊呼了一声,便即住口,而群豪却是议论纷纷。
    “这究竟怎么回事?是丐帮帮主成了皇帝陛下,还是皇帝陛下做了丐帮帮主?”
    “不知道,不过按理说多半是后者。”
    “想不通啊想不通,皇帝陛下为何要来做丐帮帮主。”
    “……”
    赵煦两手一抬,场中立马安静下来,便听赵煦正色道:“诸位,在场的都是我大宋子民,今日朕就直言了。”
    “朕是大宋皇帝赵煦,同时也是新任丐帮帮主宋邕,当初朕为了解民间疾苦,出宫微服私访,闯荡江湖,听说了丐帮中人行侠仗义,为国为民的英雄事迹。”
    “故而对丐帮英雄心存仰慕,在闯荡江湖时,有幸得遇大理镇南王段鹏,当然,还有朕的皇后,大理紫星公主,便与他们一路同行,惩奸除恶,打抱不平。”
    “后来在伏牛山剿灭为祸一方的伏牛寨时,与丐帮吴长风吴长老结识,朕为了近距离与丐帮英雄相处,便请吴长老代为引荐,加入了丐帮。”
    “后来机缘巧合之下,得丐帮兄弟们信任,坐上了丐帮帮主之位,那段日子,可以说是朕这么多年来,过得最快活的日子。”
    听完赵煦的话,群豪总算明白了皇帝是怎么成为丐帮帮主的,而听到他当初为了解民间疾苦,以皇帝之尊,出宫微服私访,更是由衷的敬佩不已。
    只听赵煦继续道:“对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