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自立非常清楚,如果纪委、监察局立案,对于这些人意味着什么,按照现在的标准,贪污受贿500元以上,就可以立案,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贪污受贿5000元以上的,检察院可以判刑。这件事情,说起来,完全是查处造纸厂引发的事端,如果大批干部受到处分,罪魁祸首不是造纸厂厂长,是他袁自立。
“袁县长,让纪委去办吧,具体怎么处理,不是还要经过常委会吗。”
袁自立离开杨斌办公室的时候,已经感觉到了异样,不是什么大事情,杨斌完全可以暂时压一压,看看风声以后,再做出决定,什么朱国祥的强调,都是假的,袁自立明白,朱国祥也许打电话了,但不会为这件事情专门打电话,领导不喜欢处理人,特别是这类不大不小的事情。
事情的发展出乎了袁自立的预料。
纪委拿到了检举信,马上召开了纪委常委会,立案调查,检举信涉及到的15人中间,除了金额不足500元的3人,其余的都成为了被查处人,业龙镇分管工业企业的副镇长甚至被纪委、监察局双规了。造纸厂厂长的家属,天天到县纪委,闹着要严惩腐败分子,一定要纪委禀公办理,扬言要将这些人都送进监狱。
宣施县的老百姓议论纷纷,产生了几种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不是什么大事情,没有必要大动干戈,现在的形势就是这样,几千块钱,算个屁,有的认为,一定要严惩,当领导的,坐在办公室,手里有权力,就可以轻轻松松收钱,老百姓怎么办。还有一条最重要的消息,造纸厂厂长是因为厂子被关停了,所以才告状的。言下之意很是明确,造纸厂是政府要求关停的,这些被纪委查处的人,不是倒在了造纸厂手里,是倒在了政府的手里。随着这些议论的流传,舆论方向渐渐变了,很多人认为农民创业不容易,投入了这么多钱,政府说关就关了,根本不考虑老百姓的利益。
袁自立非常愤怒,造纸厂关停了,再来处理造纸厂的厂长,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赵局长的伤势差不多好了,已经出院,赵局长专门找到了袁自立,表示造纸厂已经关停了,就不追究厂长打人的责任了。
袁自立不明白,纪委为什么会大张旗鼓处理这件事情,难道是杨斌的意见吗,纪委是王海涛分管的,袁自立也想到了王海涛,如今的形势,明显对他袁自立不利,因为要处理造纸厂,结果,12名干部被纪委处理,事情都不大,这会造成两个不利舆论,干部职工会认为袁自立不讲人情,处理干部职工不手软,纪委肯定是遵照袁自立的意见办理的,普通百姓会认为,造纸厂这么小的一个企业,就牵出来了如此多的干部,那些大型企业,还不知道会有多大的腐败在里面,关键是袁自立已经处理过火龙村、向阳村、马箭村的问题了。
黄光辉、云海艺以及秦川,都询问了这件事情,他们都是关心袁自立的,袁自立没有做过多的解释,他知道,纪委总是要将调查结果上报县委常委会的,其中牵涉不少副科级以上的领导干部,到时候,在常委会上,袁自立要认真发表自己的意见。
负面影响很快见到了效果,县直单位的负责人,没有工作上的事情,基本上不到袁自立的办公室了,以前,有些负责人见到袁自立,隔着老远,就打招呼问候,现在,问候是照旧,不过,很快就匆匆离开了。
财政局的周义海和袁自立的关系不同了,他想不通,袁自立不是这样的人,所以,周义海特意到了袁自立的办公室,借着汇报工作的机会,转弯抹角问及这件事情。
“老周,你不要遮遮掩掩的,我知道你想问什么,就是这些干部的问题,我告诉你,处理这些干部,我不清楚,为什么会形成目前的局势,我更不清楚,其他的话,我没有说的,老周,我们的关系不同了,你没有能够告诉我县里的人际关系,也许你是不知道,也许你知道一些,不敢确定,今后一段时间,也许会发生一些事情,你要有思想准备。”
袁自立接到了赵天然的电话,赵天然专门询问造纸厂的事情,袁自立没有隐瞒,一五一十将事情的所有经过说出来了,同时,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虑,赵天然听了具体情况之后,很久没有说话,最后吩咐袁自立好自为之,赵天然不经意间说出来的一句话,令袁自立茅塞顿开,市政府班子要调整了,分管工业的副市长调到省工业厅去了。
袁自立迅速理解了赵天然的话,赵天然不会无的放矢,市委今年迟迟还没有调整人事,说不定有提拔下面县市委书记的打算,一定是有人听到这个风声了,宣施县出现这样的事情,难道是巧合吗。
本书来自
第一百二十九章 据理力争
检举信的事情不复杂,很单一,县纪委很快调查完毕,纪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决定了对12名干部的处理意见,其中有普通干部,有副科级以上的领导干部。请大家搜索()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说
袁自立是县长,本来是不能直接干预纪委办案的,不过,这件事情的起因是因为造纸厂的事情,袁自立一反常态,直接给县纪委书记张登才打电话,要求县纪委慎重处理,话语中,对县纪委如此大张旗鼓办理案件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张登才不笨,听出了袁自立话语中的意思,他压下了普通干部的处分文件。
县委召开常委会,研究了其他的工作之后,张登才最后汇报了造纸厂厂长贿赂干部案件的查处情况。会议室里面非常安静,只有张登才的声音,大家都发现,袁自立的脸色很不好看。
“纪委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相关规定,对这件案子进行了查处,对县委管理的干部提出了处分意见,请大家发表意见。”
“杨书记,同志们,我是分管干部和纪委工作的,宣施县出现了这么大的事情,12名干部受贿,我是有责任的,今后一定要强调党风廉政建设,加强思想教育,避免出现类似的情况,我同意纪委的处理意见,建议业龙镇副镇长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王海涛的话说完,会议室里面很安静,没有人发言支持。
“我来说几句吧。”
袁自立将茶杯轻轻放到了桌子上。
“县纪委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规定,处分干部,我是没有意见的,党员干部出现问题和错误,当然要处分,不过,对于如何处理干部,如何对待犯错误的干部,我有些不用的看法,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谁都会犯错误,有大错误,直至犯罪,有小错误,批评教育,同志在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中曾经提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观点,新时期中央纪委对干部的处理也提出以教育为主、以处理为辅的方针,我觉得,我们处理干部的目的,好像医生治病一样,完全是为了救人,而不是把人整死。这12名同志,收受贿赂,犯错误了,在普通百姓看来,似乎是了不起的大错误了,可是,在我们在座的同志看来,是不是十恶不赦了呢。”
会议室里面鸦雀无声,谁都明白袁自立说这些话是什么意思。
“我们的同志犯错误了,要允许他改正错误,一棒子打死,不是我们共产党人的作风,所以,我建议,县纪委按照教育从严、处理从轻的角度,重新考虑对12名同志的党纪政纪处分,我不同意将业龙镇副镇长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袁自立说完,端起了茶杯,重新开始喝茶。
没有人说话,没有谁会明着和袁自立作对,造纸厂事件的所有经过,大部分的常委都是知道的。
“咳,没有新的意见了,我来说两句吧,刚才袁自立同志发表了意见,我认为有一定的道理,县纪委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规定,处分干部,做的好,县委对纪委的工作是满意的,不过,在对干部的处理问题上,还是要教育从严、处理从轻的,纪委按照县委的这个意见,重新讨论,下次的常委会,再来研究这件事情。”
散会以后,袁自立离开会议室,准备上车的时候,王海涛从后面赶上来。
“袁县长,今天讨论处理干部的问题,我不知道你是这么想的,先发言了,真是不好意思啊,你可不要见怪。”
“王书记,你说哪里话,你是管干部和纪检监察工作的,当然要发表意见了,我事先没有和你通气,还要请你谅解啊。”
“哪里,袁县长今天的发言,对我触动很大,纪委要处理干部,更要保护干部,如果没有这样的认识,纪委和检察院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袁自立接到了检察院检察长贺耀明打来的电话,电话里,贺耀明用请示的口气,要求将业龙镇副镇长移交检察院处理,袁自立没有客气,直接要贺耀明给杨斌书记打电话。不一会,杨斌打来电话,说是市检察院接到了检举信,市检察院检察长、副检察长都做了批示,要求宣施县检察院查证落实。袁自立在电话里明确表态,不支持检察院的要求,县委还没有讨论结果,检察院就要依法办案了,什么意思,不听县委的领导了吗,如果是这样,叫县检察院直接听市检察院的领导就可以了。袁自立的话语有些尖锐,杨斌在电话里劝袁自立不要激动,这件事情,检察院一定要办,县委是不好过分干涉的。
或许是贺耀明听到了杨斌转述了袁自立的话,下午,贺耀明来到了袁自立的办公室,带来了市检察院领导的批示,一再解释,检察院是按照上级的指示,依法办案。检察院是双重领导的,市检察院是县检察院的直接领导。
袁自立重申了自己的意见,表示,不会干涉检察院独立办案、依法办案,不过,县委对如何处理业龙镇副镇长还没有明确的意见,希望检察院慎重考虑。
淮扬市检察院副检察长、反贪局局长来到了宣施县,他们是专门为业龙镇副镇长的事情而来的。
袁自立再次感觉到了异常,这是什么意思,自己的态度已经非常明确了,检察院为什么一定要办理这个案件,而且,市检察院专门为了这件事情,到宣施县来,看来是高度重视了,一个普通的副镇长,还不会入市检察院的法眼,究竟是谁在后面推动,袁自立不会相信是造纸厂厂长的家人,他们还没有这个能力。
吃饭的时候,杨斌和袁自立都表明了态度,杨斌这次没有说软话,明确表态,县委不赞成检察院插手,县委还没有处理意见,就是有处理意见,多半考虑不移送。市检察院的领导坚持要处理,双方的意见不一致,当然,吃饭的时候,他们是不会争执的。
5。1假期之后,县纪委重新讨论了对12名干部的处理意见。5月4日晚上,杨斌主持召开了常委会,专门研究纪委的处分意见,常委会通过了业龙镇副镇长留党察看、行政撤职处分,决定不移送检察院。
常委会讨论的事情没有什么保密性,袁自立的话语,几个被处理的干部很快知道了,业龙镇副镇长专门到了袁自立的办公室,表示感谢,激动之余,竟然流下了眼泪。
袁自立的心思总算是从造纸厂事件中转移出来,这件事情,虽然处理的不是很满意,总是还在掌控之中,自己的意图,干部职工也知道了,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5月中旬,袁自立听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业龙镇副镇长被处分之后,检察院展开调查,在掌握了证据之后,反贪局传讯了这个副镇长,正式立案,要处理这个副镇长了,目前,这个副镇长已经被取保候审了。
袁自立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心情,检察院的举措,已经违背了县委的意志,难道造纸厂厂长及其家人有这么大的能力,居然能够搬动检察院。袁自立马上给杨斌打了电话,杨斌在电话里解释说,市检察院督办这件事情,所以,县检察院决定立案查处,县委也没有办法,总是不能和上级检察机关对抗吧。
袁自立当然不会和市检察院对着干,但是,县检察院的举动,彻底激怒了袁自立,上次的离奇火灾,袁自立为了大局,放过了检察院,这次,县检察院居然不听县委的意见,一定要查处业龙镇的副镇长。袁自立不管检察院是什么心思、什么意见,不管检察院背后有什么人在支持,袁自立决心让检察院吃苦头了。
袁自立唯一能够做的,是在经费上面想办法,公安局、法院、检察院的经费,县政府历来是满足的,因为财政状况好,这些职能部门,事情多。
“老黄,从今天开始,县检察院的经费,严格执行年初的预算,不准多拨一分钱,你要是顶不过了,直接推到我身上。”
“袁县长,是不是慎重一些,检察院这件事情,的确没有做好,不过,他们也是按照市检察院的意见办理的啊。”
“老黄,我们共事一年多了,你看我是那种不顾大局的人吗,恰恰相反,检察院发生火灾的事情,你是明白的,我计较了吗,这次的情况不同,县委已经有了非常明确的意见,检察院不听从县委的意见,一定要按照市检察院的意见办,这是什么性质,今后,县委的意见,检察院都可以不听了,他们可以完全依法办案了,好啊,我们县政府完全支持他们依法办案,不过,他们能够依法办案,我们就要严格执行预算,各自有各自的原则嘛。”
“袁县长,我明白了,你放心吧,矛盾不会转移到你这里来,除非是县委领导有什么意见了,再说了,谁都知道,这件事情是你决定的,所以我想着,这样做,对你不利。”
“没什么,老黄,你照做就是了。”
县直单位的经费,都有预算,不过,宣施县从来没有严格执行过预算,预算就是人头经费和工资,还有小车费,四大家每台车一年8000元,其余部门每台车一年5000元,当然不会按照实际有的小车数量拨付经费,除了这些,其余什么都没有,所以说,县直单位的经费开支,主要还是依靠平时递交的增加经费的报告。
县检察院马上感觉到了异样,所有的经费报告,到了县政府,如同沉入大海,没有任何回应,财政局严格按照年初的预算拨付经费,多的一分都没有,这些钱,不要说解决出差、接待费用,就是小车,都养不起。分管机关的副检察长赵凯无数次找到黄光辉,得到的回答都是一致的,检察院的经费,年初有预算,县政府按照预算,不会少一分钱的。赵凯明白其中的原因,找了多次,没有任何效果,索性不找了,回到院里,请求不分管机关了。贺耀明迫不得已出面了,找到了黄光辉,依旧是这些话。贺耀明知道,在处理业龙镇副镇长的事情上,检察院彻底得罪了袁自立县长,于是,他找到了杨斌,请求杨斌帮忙协调。杨斌给袁自立打了电话,袁自立的回答很巧妙,检察院教会了县政府,做事如何讲原则,县政府按照预算拨付检察院经费,就是坚持原则的表现。
县检察院的苦日子马上来了,外面接待的费用,没有钱支付,眼看着半年过去,按照规矩,半年是要结一次账的,可是,暂时没有钱支付,几台小车出门,需要加油,油钱不足,单位上的会计出纳天天叫苦。贺耀明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吞,这件事情,起因在检察院,怪不到其他人,如果县政府严格执行预算,到年底了,检察院要闹翻天,其他单位干部职工过年笑嘻嘻的,检察院干部职工不会有一分钱的补助。
贺耀明感觉到了问题的严重,在业龙镇副镇长的事情上,虽然有外力的因素,不过,他也想着能够独立办案,借助这次的契机,提高检察院的威信,没有想到是这样的结局,他不能向市检察院反映,那样,将彻底和县委、政府闹翻,县政府拨付了预算经费,检察院不能够停止办公,从目前的形势看,县政府现在和以后,不会为检察院解决一分钱的预算外支出的。贺耀明考虑很久之后,决心向袁自立屈服了。
本书来自
第一百三十章 迷雾重重(求鲜花)
检察院要屈服,不可能是嘴上说说而已,没有实际的行动,袁自立县长是不会理睬的,现在的关键是业龙镇副镇长的问题,案件早就查完了,过程再简单不过,按照法律规定,检察院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不过,实际的*作中,这种数额不大的案件,检察院也可以免予起诉,现在检委会还没有讨论,还有挽回的余地。 www。9
贺耀明的心里有些憋屈,独立办案、依法办案是检察院的职责,政府为什么要插手,再说了,这件案子,是市检察院直接督办的,贺耀明也不想办,可是,开会讨论的时候,副检察长赵凯支持对业龙镇副镇长采取措施,说是借此机会,提高检察机关的威信,彰显依法办案、独立办案的精神,所以,贺耀明支持了审查业龙镇副镇长的决定。贺耀明知道,这样做,可能会得罪县委、政府,不过,贺耀明以为,这件事情是市检察院要求办的,县检察院不过是按照上级的要求执行,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没有想到,居然出现了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