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石木陶等字写完,又让夏城人按照剩余那些没在作坊做过的人数,写了一个人字和数字,叫人分发下去。
基本上这些人不要说陶石等字不认得,就是一二三也不知道那是什么,只觉得都长得差不多,完全看不懂这都是什么东西。
陈健也知道他们的疑惑,却不解释,这些人将来必然是要被逼着学数数的,争取在一个月之内让他们能数到一千,明白自己是几号就行。
你们将这木片收好,不得丢失。以后劳作后,便按照这木牌支取粟米盐货,上面的字你们也不用管,只要别丢了就行。
我与外面氏族的人盟誓过,不准任何外城的奴隶跑到这里,人活着誓言就要遵守。你们的木牌如果丢了,我只能认为你们是从外面逃到这里来的,我又不认得你们许多人,害怕你们骗我。把你们送回城邑,后果你们应该都知道。
一群人捏着手中轻如蚌壳的木片,忽然间感觉沉重无比,上面那些不认得的虫子一样的弯曲似乎比石头还要沉重,一个个小心地收好,不敢丢失。
至于城外的那些奴隶,他们已经没有力气去管了,因为他们逃到这里的目的从不是让天下之奴都做人,只是为了自己不做奴隶罢了,自然也就没有人胸怀天下。
而且,陈健说的似乎也有道理,誓言是应该被遵守,这是氏族时代就留下的习惯,并不难以接受。
连说带吓地让这群奴隶接受了连名字都没有只有代号的身份后,陈健卖了个好,让人乘船回到岸边运了几千斤早在岸边堆积的粮食,让众人放开吃了一顿真正的没有野菜蚌壳混杂的饭。并告诉这些人以后只要干活,填饱肚子是不成问题的,一时间反响热烈。
草草算了一下,这么多人每天需要至少一万五千斤的粟米,一年要五百万斤,以夏城现在的土地支撑这些人的吃饭不成问题,但转运不易,绝不可能从夏城运粮。
附近土地倒是可以开垦成雇佣农庄,以方便管理和盘剥,但那至少也要在明年五月份才能收获新麦。
不过凭借从春天就开始的布局,夏城大量的可以兑换粮食的货物已经转运堆放在了粟城的仓库中,大部分都是军用品,动荡在即,各个氏族都需要兵器火药麻布皮甲之类,又赶上连续三年好年头,粟米众多公产丰足,换个三五百万斤粮食还是可以的,平摊到二十多个城邑和数十个氏族的头上也不过是十几万斤。
再者从岛上换到的各种毛皮,等到一个月后作坊建起,再教岛上的女人做成皮甲卖给各族甚至东夷,又能换回不少好东西,可比单独的皮子要换得多。
大致算计了一下各种缺口和将来的收入,陈健觉得应该没什么问题。第二日花了三天的时间将岛上的三五千人运到了山岬岛,看了一下榆钱儿和红鱼分配众人劳作已然井井有条,看了下劳作进度心中已然放心。
叮嘱了众人几句后,给榆钱儿和红鱼留下了五十人,自己带着剩下去的返回了粟城。
七月初九,夏城在粟城新建的小码头上,两艘船正在装载粮食,旁边的仓廪中堆积着青铜兵器换来的大量粟米,还有夏城从春天到现在转运到粟城的各种货物。
粟城人已经熟悉了夏城,陈健骑着马入城的时候人们已经习以为常,刚一下马,便有粟城人来请,只道粟岳首领有事相商。
今年大河并无水患,东夷内乱动荡无心向西,而如果对同族征战需要各个首领汇合,陈健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自己虽然暗里是草河会盟的领袖,但名义上仍旧是三城共盟,这种事不好自己一个人去,还要带上在城中的娥黾卫西等人。
几个人刚一走进粟城的厅堂,便听到里面传来一阵哭诉声,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男子跪坐一旁,看起来有些眼熟,应该在去岁冬天会盟的时候见过,但绝不可能是任何一个氏族的首领,这一点陈健很确定。
墙壁挡住了外面的熙攘,隐隐地听清了那个年轻人的言辞。
去岁会盟之后,父亲身体渐疲,我连日祈祷,巫医用药,然而终于还是在上月月末去了。父亲去时,我在城外收缴夏赋,待我回城,城中黔首愚民已被那人蛊惑,推选他为首领。他平日虽有贤名,可父亲却知道他难当重任。如他做了首领,只怕三五年后,城邑疲敝众人生怨,劳力者如何能分清谁更适合做首领况且推选之时我并未回城,他也没有首先为父亲的葬礼准备,却先推选首领,这是天地所不能容忍的。
我与一些族人质问他,一言不合竟然亲族相残我请粟岳首领与诸位首领,为了城邑数千族人数年之后不至蒙受苦难,主持这个公道未完待续。
第五十六章 武装干涉(二)
陈健的脚步声不再轻盈,年轻人看到陈健后急忙起身行礼,陈健记起这人是下游一座城邑的首领之子,回了一礼致以哀悼。小说
几番礼节之后,年轻人被带下去休息,陈健也让娥黾卫河两人相陪而去,屋内只剩下自己和粟岳。
问题再明显不过了,老首领临死之前为儿子铺好了路,但是不想城邑内还有人名望太高,结果做儿子的没争过人家。
没争过人家,又不愿遵守规矩,索性带人军事政变结果还是败了,简而言之玩不起推选制有没实力政变成功的典型。
众氏族盟誓的时候,其实誓词中是不干涉各城内政的,但陈健相信粟岳为了自己,为了儿子,这件事一定会管的。
名正言顺,其实简单。武王伐纣的牧誓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纣王不用人牲祭祀怠慢了天地,想找借口总能找到。
重要的不是借口,而是干涉他城内政是否会被城邑族人反对这个时代的血缘意识还很强,前世中商灭夏周灭商都是留下封地封君的,不敢赶尽杀绝,即便伊尹政变又被夺位后,他的儿子仍旧被重用有封地。
陈健率先打破了屋内的安静,问道:粟岳首领找我,可是因为这件事
正是。刚才你也听到了,你怎么看劳力者不懂劳心,目光短浅,愚钝无知,容易被蒙蔽啊。
一听这话,陈健便明白了粟岳的态度,急忙跟着点点头道:粟岳首领所言极是,太有道理了。只是那人真的做出了先不安葬老首领却要先推选首领这样违背天道的恶事
他对刚才那个年轻人的话信了一半,最重要的就是这一点,能混成首领的人会不知道这样做容易导致众人的反感
粟岳摇头道:那人只说要先选出一人总理安葬祭拜之事,顺便选出了首领。要按他所说,也不能说不对,就算是安葬祭奠,总要有个人主持。
粟岳首领知道这事
我昨天知晓的。城内那人派人告诉我,如今城邑多事,邀我们去吊唁,等安葬之后再来粟城,与众城首领相见盟誓。
陈健点点头,心道:只怕是要先稳住城邑,此时不敢离开就是。看来这人的优势也不是压倒性的,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
不用想,粟岳肯定是准备干涉,他要为儿子开个好头,如果能够在同盟内形成一个新的父死子继的规矩那就最好。
陈健这时候自然不会大言民意之类的屁话,此时要做的就是搞好与粟城的关系,至少在三五年之内必须要和粟城紧贴在一起,作为同盟当然要想盟友之所想,急盟友之所急。
再者干涉他城内政,日后这个年轻人必然会对粟岳言听计从,这是雪中送炭,粟岳应该不会去做锦上添花的事。
只要干涉的口子一开,以后很多事就容易的多了。实力在手,借口随便找找便有一堆,敢开这种口子的都是对自己十分自信的,粟岳倒也真有这个资格。
考虑了一番,陈健问道:我对大河亲族不算太熟悉,这孩子平日里做的可好
不差。自小跟随父亲征战,掌管夏赋秋收,在城中还是很有名望的。就算城民愚钝,但其实支持他的人也不少。
陈健背着手转了两圈,怒道:既是这样,那个僭取了首领诸位的家伙做的实在有些过分。
其一,老首领的安葬是第一要事,不先安葬却要先推选首领,这是有违天地之道的。
其二,亲族既已盟誓,首领推选,需得有亲族在场,否则与不盟誓之时有什么区别日后都这样了,誓词虽在,盟约已散。
其三,若是那人贤明,首领之子定会信服,岂会逃到粟城哭诉他是首领之子尚且如此,还有多少人心中不服却不敢言语呢由此可见这人也未必多贤明,这种人要是当了首领,数年之后还真有可能是祸事。
其四,老首领已薨,不立刻通知各个亲族以备祭奠之器礼,反倒昨日才派人通知粟岳首领,实在不该。
粟岳听的连连点头道:姬夏说的极有道理,我也是这样想的。城邑在下游三四百里处,紧邻东夷,地势险要,这样的城邑若是没有个好首领,那可是整个城邑众人之祸啊。
我昨日听闻小心后便觉得有些疑惑,怎地不先通知我们让我们准备祭奠之物今日那孩子前来我才知道,原来竟有这般曲折。哎这一次找姬夏,是想问姬夏借些快马帆船,通知各个城邑亲族,来我粟城共同商量。这件事慢不得,一旦慢了,那人在城中祸乱人心,愚民竟真的以为他是首领的不二人选,我们再去难免有些
说了几句便唉声叹气地摇摇头,陈健也附和道:盟誓之后,俱为一体,正是要为亲族众人考虑。借船马不是问题,只是纵然有船有马,其余氏族的首领来到,少说也要到八月。到时候那人已然蒙蔽了城中众人,我们去了只怕一时间不能速决,到时候死伤多些难免会生仇怨。
粟岳哪里不知道这种事越快越好的道理可是三四百里的曲折,出兵前往也要十余天,去的少了不能威慑,去的多了又要耗费粮食,沿河而下需要陈健帮着运转粮食,还要请各族首领一同前往,这样才能震得住城邑中的那些人。
一筹莫展之际,陈健忽然说道:那人虽然暂时僭取了首领之位,但是城中必然多有不服者。此时真正支持他的,也就是自家亲族那些人,咱们若是号召各首领同来,他必然知晓。就怕就怕到时候他带着城邑投了东夷也未可知。
姬夏的意思是
越快越好。越晚越乱。如今城邑正乱,不需要多少兵士,有三百人以迅雷之势三五日内直扑下游城邑足以。粟岳首领这边可派人去通知各个氏族的首领,等到亲族首领们来到粟城的时候,乱局已平。那孩子如今就在粟城当中,咱们带着他一同前往,那些城中信服他的人定会拍手称赞,箪食壶浆。如果这孩子说谎,城邑众人并没有人支持他那咱们也需尊重城邑众人的选择,将他交由城邑处置,不可坏了亲族友好。
粟岳笑了笑,心说真心支持现在首领的只有他自己家族的那些人,只要能够快速平定,城邑中的大部分人还是会支持胜利者的。
然而他对陈健的话并不相信,觉得陈健想的简单了。能在三五日之内平定结果不言而喻,可问题的关键是怎么在三五日之内东下三百里攻下城邑
姬夏想的很好,可做起来很难啊。前些年我与东夷交战,围城数月,难以攻克。城墙虽然不高,可是攀登不易,只能围困断水。况且一旦围城,死伤必重,到时候即便咱们是有理讨伐,城中众人又怎么会接受那孩子我哪里能不知道越快越好呢
陈健闭眼算了一下日子,思索了一番,自信地说道:夏与亲族盟誓以来,不曾出力,却多得亲族眷重,心中难安。这一次平定之事,夏愿尽力。今日是七月初九,粟岳首领现在便可派出使者前往亲族通知此事,夏自有办法在七月二十之前平定乱局。未完待续。
第五十七章 武装干涉(三)
素闻夏城人善战,戈矛锐而战车锋,驰骋草原驰援卫邑,我虽然不曾亲见,可单是听粟禾说起就能猜想到夏城族人战阵中的勇武。
只是这里并非草河,姬夏身边也仅有百余人,若在平地上,仗战车惊雷之势,姬夏取胜并不难。可是那城邑濒临东夷,常年征战,族人愚钝未必知晓那人的错误,或被蛊惑与姬夏死战。又有土墙壕河为依,必不肯与姬夏野地浪战,我只怕不能速胜,折损了姬夏的名声,又让他有所防备,再者杀伤城中族人,仇恨越深只怕他们投了东夷,失去了这一城亲族。
陈健心下暗暗摇头,明白粟岳此时犹豫不决的原因,无非是担心一旦不成功,不但干涉的目的没有达到,反而失去了一个城邑的支持。
酝酿了一会儿情绪,心中打好了草稿,故作真情流露地说道:想几十年前,华粟同盟之时,哪一个氏族推选首领时不需要各个亲族的首领在旁如今纵然会盟了,粟岳首领被尊为氏族盟首,可哪里有几十年前亲族之盟的样子战乱不平,戈兵四起,为了首领之位亲族相残,这不是夏所想看到的亲族。
夏城诸姓得到祖先指引,自山林中走出,重回亲族,夏一直不敢忘却祖先的指引,但求兄弟亲族之间不再流血。天下安定亲族不残,只有如同几十年前团聚一起共奉首领定于一城才行。只有到那时,亲族之间方能不再流血,这是祖先所期盼的,夏不敢不从。
若亲族城邑能够再定于一,夏即便战死也心满意足,更别提什么名声之类,那又算什么呢这一次的事,就是让要会盟的各个氏族城邑知道,既然已经会盟,再不是当初一城一邑各行其政的时候了。
要让各个氏族知道,誓言既出,如果违背是要被惩罚的。之前我已经说了那人做错的几处,先推首领后商安葬亲族之间不和厮杀种种这些,都是他的罪错。
正如律法规矩一样,惩罚那些犯错的是人,不是为了杀掉他们,而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不去犯错啊纵然夏兵败,可至少能让其余氏族的人看到不遵守规矩誓言的后果,纵然失去了一城的亲族,却也多出来几十城近百姓的遵守誓言规矩的亲族啊
粟岳听得连连点头,嘴上不住赞赏陈健的心思,心里只信了一半。只是夏城远在草河,那城靠近东夷,东西相隔千里,他想不通陈健为什么如此热心,难道真的是因为他说的那个理由
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听听就好,粟岳明白陈健能带着氏族从山中走出短短时间内筑城建邑连败戎狄,肯定不是那种鲁莽无知的人,说的如此坚决,难道真有办法在十天之内平定这件事
如果能,那就太好了,拖得越久,人心一稳,那就会越发麻烦。平定后,自己作为同盟首领的威望又能上去一番,其余城邑的人也不必担心,他可以暗中与各个城邑首领缔盟:将来只会支持他们的嫡系血脉继承首领的位置,将氏族同盟变为家族暗约,二十余城近百氏族相互支持暗中变革推选制为子嗣继承制,但联盟首领的位置不在此列,这样各个首领都不会反对。
一举两得的关键,就是陈健是否能够如他所说的那样快速平定这件事。
看着陈健坚定的神情,心下琢磨了一番,最终下定决心,这一次要出面给陈健背书,于是朗声道:好既然这样,我便着急亲族首领前来,将那人的罪状告知众人。我便让粟汤带上城中最强壮善战的二百勇士与姬夏同往,将会盟时的玉斧暂交姬夏前去问罪,我与诸位亲族在粟城等着姬夏的消息
陈健连连拜谢,便将出征的日子定在后天,还有很多名正言顺的套路要走,这一点马虎不得。
粟岳自去准备的时候,陈健也迅速带人前往了山岬岛,将这次出征的事告诉了夏城人后,让他们不要说出去。
这一次前往粟城,他带的人不少,工匠学童等等,新军只带了一百,这一次肯定要都带上,担心山岬岛上出问题,便大张旗鼓地让人通知岛上的夏城人,说是夏城又沿陆路来了千五勇士,已经靠近大野泽,让岛上的人去接应帮着运送粮食,准备一同筑城。
暗暗告诉榆钱儿这几天改善下岛上的伙食,适当给那些年老身弱留在逃奴岛的人分发些粮食盐之类,暂时不要有任何激化矛盾的事。
哥,你不用担心,他们现在根本不想反抗,昨天你没在,没听他们吃饭时候说的那些话呢。你这一次要去多久
多则两月,快则一月。
那等这附近的树木砍完之后,又干什么
工匠都在岛上,让他们领着建造陶窑砖窑炭窑,不要在清理出的这片空地上建,适当靠西北。砖窑陶窑建起后,便在现在清理的空地上挖掘黏土,这里都是堆积的黏土,正适合烧砖筑墙。挖出的土坑要纵横成道,将来灌上水作为城邑内河,方便转运,也省了修筑道路。一时间也做不了许多,挖土的时候就先挖一条主干吧,四步宽,高于湖面就行,引岛上河溪为源,如何水平你也知道,做就是。等我回来后再与大野泽贯通。
你是说,这里要建一座以水为路烧砖为坯的城邑
不止呢。将来呀,这里会是大河最大最美的城邑,你等着看吧。
陈健蹲下身,大致地画了一下自己的构想,听得榆钱儿睁大了眼睛。
看着身后砍伐烧过后灰蒙蒙的土地,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