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酋长到球长-第1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健蹲下身,大致地画了一下自己的构想,听得榆钱儿睁大了眼睛。
    看着身后砍伐烧过后灰蒙蒙的土地,榆钱儿从哥哥的话中幻想着将来这座可能封给自己的城邑的模样。
    红砖碧瓦耸立,运河笔直如矩,耕田寰圆如规,城东作坊林立黑烟顿起,城西犬马相声嘶鸣,渡口处百舸平齐千帆林立,面朝大泽,看湖天一色;身临高台,嗅荷苇共香。
    单是想象,便觉得有些醉了,连连摇头,只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变成现实,想的多了可就少了日后的惊喜,伸出手捂住眼睛耳朵,可心却堵不住,总不停地幻想着,忽而觉得那黑烟浓密哨声不歇人们排队吃饭做工耕田的场面,就是所有幻想中最为让她陶醉的,如果如果那些作坊排列的都整整齐齐的那就最好了。
    等她从那些幻想中醒来的时候,才发现陈健已经带着人乘船离开了,冲着远处的远影默默祝祷了几句,回身继续忙着让那些人劳作。
    夏城也是从无到有的,人有了,新城还会远吗未完待续。

第五十八章 武装干涉(四)
    七月十二,粟城。小说
    东边城邑的使者在这一天得到了一个让他震惊的消息,粟岳祭拜祖先后当众宣扬了新选出城邑首领的几大罪责,并要以亲族兄长会盟萌首的身份,代替祖先教会自己走错路的兄弟遵守规矩,这是言顺。
    随后陈健双手接过象征着会盟后武力的一半玉斧,暂时由他代替不能远征的盟首问罪东城,此时此刻陈健所代表的是同盟的规矩,是以同盟规矩执行者的身份参与这次干涉而非以夏城首领的身份,这是名正。
    一番洋洋洒洒的粟誓从祖先开始追忆再到东边城邑违反规矩为止,让粟城的使者传遍四方,同时邀请各个亲族首领尽快前往粟城相会。
    陈健的准备工作也已经完成,各种皮筏子木船树皮船等准备完毕,夏城的一百军士与粟城的二百勇士一同登船,粟汤指挥粟城的兵士跟随陈健同行。
    三艘帆船一艘作为陈健与粟汤的旗舰,那座城邑首领的儿子也在其中,他必须而且一定要去,否则陈健的身份就很尴尬,即便有盟约和借口,仍然是侵略者,带上他则就完全不同了。
    另外两艘中,一艘满载着陈健准备的各种作战用品,另一艘则准备了一万五千斤的干饼炒面和肉干,可供三百人食用二十天。
    基本上就算是破釜沉舟有来无回,不过只要拿下城邑,吃喝自然有人供给。
    除此之外,并不携带其余的东西,一切就求一个快字,在东边的城邑稳定下来之前,快刀斩乱麻,每耽搁一天对面城邑平静下来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这是粟城人第一次凭借大河水运做快速的战略机动,夏城人很久前尝试过一次,并不新奇。
    省却了走路的时间,也不需要晚上扎营小心敌人偷袭,更不用说需要走满是荆棘只有脚印的小路了。
    三百多人每天的行进速度将近百里,人越少走的也就越快。
    粟汤还从未见过这样打仗的办法,以往打仗都是选定好平地山谷,两军靠近各自叫骂,然后列阵厮杀。对于城邑也大多数围而不攻,更不要说这种三百里奔袭的事。
    只是一个城邑少说数千人,自己和陈健手里的兵士加在一起不过三百,真的能攻下一座城邑吗
    从去年冬天开始他对陈健已经相当敬佩,觉得这个和自己差不多大的人超过自己许多,也很明白夏城的技术战法会影响到各个氏族,这时候谁先学会了,将来谁的名望就更高。
    带着这种信任,或是一种盲信,他没有提出质疑,而是很恭谨地听从陈健的意见,自己暗暗学习如何约束如何赏罚。
    陈健一路上基本都站在船头,暗暗记下大河下游哪里有曲折哪里平缓哪里湍急,遇到支流便会询问向导河流的流向,附近的城邑等等。
    有时候也会问往年那些地方容易决口,哪些地方容易改道,以及那些地方发生过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或是发现过什么稀奇古怪的动植物石头等等,有传说他也会仔细听听。
    每隔百里他都会取下一罐水晒干,看看干剩后的泥沙剩余多少。
    晚上便根据估算画着根本没有比例尺的地图,琢磨着那里的河弯将来取直,哪里的可以决口改道等等,如今人烟稀少,破坏也就最少。
    粟汤看陈健关系的全都是些与即将到来的大战毫不相干的事,自己内心些微的不安也平定下来,可随后又有些嫉妒地叹了口气:自认为自己在城邑中已是相当聪慧的,可到现在还想不出如何破敌,对方不过和自己差不多大,却是安定自若想来早有办法。
    三天后,带路的向导告诉陈健再往前三十里就是城邑了,陈健看看天色还早,叫人停下船,暂且休息吃饭,等到下午出发,在傍晚时候到达。
    此时的组织力并不支持夜战,但同样夜晚也会让双方的人数抵消,粟汤以为陈健是准备夜晚偷袭,心下忽然又舒服了些:和自己想的差不多,自己想了三天觉得唯一可以决胜的办法就是趁夜偷袭,只要杀了城邑首领,城邑之子再做安抚,一切就会安定。
    傍晚时分,船停泊靠岸,再向前十余里就是城邑,此时金乌将坠,圆月初升亮如黎明,可城外已经没有人了。
    陈健叫人从船舱中搬出一些东西,分了十余人,又从粟汤那里借了二十余人,将一些绸布做的口袋分给这三十人。
    粟汤知道那船里有什么,也知道这些绸布口袋是陈健找城中女人做的,用苇杆支撑,四周蒙上丝绢,下面放着一块沾满了松脂牛油的麻布。
    看起来就像是一个陶罐,只是远比陶罐要轻。
    陈健拿出一个,用绳子拴住后叫人生火点燃了涂满松脂牛油的麻布,片刻后,三百多人惊叫了一声,这长得如同陶罐的绸布袋竟然摇摇晃晃地飞了起来,要不是绳子在陈健手中拿着,只怕已经飞到了天上与星星作伴。
    夏城人见多了风筝,对于人力不能飞的固有见解在年前的怀子节上已经被陈健击碎,再看到飞天的东西也没有太过震惊,但震惊和太过震惊还是有区别的,尤其是飘在头顶闪闪发光的时候。
    这是何物
    天灯。还有个名字,你看风筝能飞,但是浑身就是一张布帛,若是开了孔可就飞不起来了,有孔无孔便是这东西和风筝最大的区别。这东西有孔如罐,闪若明星,我觉着叫孔明灯也不错。如今夏城各种东西的出现也让孩子的名字多了许多,轩辕筝骏铧等等,都是以物为名,日后你们有了孩子,倒也可以以孔明为名嘛。
    陈健随口胡诌,众人仰头看着天空中闪烁的火光,觉得这名字倒真的不错。
    暗暗擦了把汗心道总算糊弄过去了,陈健又道:你们这三十人带着这些天灯,跟随向导去往城邑东边树丛中,等到月亮爬到天河附近的时候,便点燃这些天灯,全都飞出去,以让城邑中人怀疑那里埋伏着兵士。这东西一飞,他们一则诧异惊起,二则借着东风飞到城上,数量一多,他们猜不到到底有多少人。
    粟汤一怔,奇道:如果要是夜晚偷袭的话,不正要不被人发觉才好姬夏这样一来,城内不知道来了多少人,又有了防备,必然不肯出城与我们决战,这又怎么趁夜偷袭让对方意料不到
    陈健笑道:就是让他们缩在城内,要是出城与我们决战,我就这点人,战马战车又未跟随,哪里打得过再说,我什么时候说过要夜晚偷袭夜晚多有不便,又不能迅速安民平定,这场仗若分成十份,三分在军阵,七分在道理,晚上大家乱哄哄的,道理讲给谁听未完待续。

第五十九章 武装干涉(五)
    月起东山的时候,陈健已经带着人来到了城邑附近,这时候战争的艺术还没有完全地发展出来,沿河机动三五日行进三百里的事任谁都没有想到。
    城墙上有些火光,此时人心不稳,城邑夜里封闭也是理所当然,城墙上还有些人来回走动。
    接着月光,陈健带队潜伏在外面的一片谷子地附近,看看天空,约莫时间快到的时候,叫人点亮了篝火,用松枝打起了火把。
    三百人忽然点亮的火把顿时引来了城墙上的恐慌,几声犬吠源于听到的外面的动静,随后响起的吠叫则只是盲从。
    陈健叫人故意弄出动静,带人来到距离城墙一箭之外的地方,大声吼叫。
    很快城墙上便传来声音道:什么人
    陈健拿起火把,在老首领之子的脸前一照,又回头映了映众人的打扮,喊道:老首领的血脉你不认得也就罢了,束发右衽的亲族怎么也认不得难不成亲族到来,竟要闭门以弓戈相见
    身后众人一起鼓噪,几个粟城的人大约是认得城墙的人,喝道:当日粟岳首领讨伐东夷时,咱们同袍共敌,如今才过去三两年竟不认得了
    城上那人一慌,仔细看了看陈健身边的年轻人,隔得太远看不清模样,但也知道城下的人必然是亲族不假,自己正拿不定主意的时候,远处走来一人道:先不开门,待首领来了再说。
    早有人前去回报,新得位的首领一听,惊出一身汗。自己派去粟城的人还没有回来,他也不知道粟城那边出了什么事,按说就算粟城做出什么动作也不可能这么快来到这里。
    回报那人跟随他许久,也曾在去年冬天跟随老首领前往粟城会盟,新首领问道:是哪个氏族的人
    有些粟城的人,另一群,似乎是冬天弄出很大动静的夏城人,他们的声音有些怪,我又跟着姬夏学过一阵,不会听错。
    姬夏他他来做什么这里距离草河千里,他管这事于他有什么好处他带来多少人
    打着火把,明亮亮的,大约在三百人左右。
    三百人这点人想干什么
    带着心中的不解,急忙叫人通知自己的族人,全都准备好以备不测。他被推选为首领的时候,不是没想过各方的反应,这已经不再是一城独处的年代了。可是思来想去,觉得自己作首领和别人做并没有什么不同,自己也第一时间派人前往粟城表示自己会遵守老首领留下的一切规矩盟约,绝不会有什么出格的事。
    粟城新约初立,正是最需要稳定的时候,他有九成的把握认为粟城不会管这件事,而且城外只有三百兵士,一时间他竟有些参不透了。
    城中因为权利交接造成的不稳定暂时被他压制住,为了表示自己对老首领的尊重,丝毫未动老首领的家族私产,自己又拿出粮食丝绢之类分给城中众人,只说老首领之子虽然做错了事,自己却因为对老首领的尊重不会计较,只待那孩子回来继承老首领的田产奴隶,并且会让他分担自己治理城邑的疲惫。
    他是殷切盼望此时东夷人打过来,这样自己的位子便能更快地稳固下来,同盟之内必然会对自己极力支持,城邑中任何反对自己的势力也会在东夷人的入侵前变成叛族的行为,会被人唾弃。
    然而东夷人忙着内耗,即便自己第一时间就将城邑的变故告诉了东夷人,就差遣使求着东夷人来打自己了,可东夷人却充耳不闻并不关心,丝毫没有出兵的动向。
    东夷人没来,大河诸亲族却来了,这是他最不愿看到的情况。
    带着几分忐忑来到城墙上,看着城下远处的松枝火光,一眼认出了老首领的儿子与陈健,问道:城下可是姬夏
    正是。
    姬夏不在草河,不在大野泽,怎么跑到这里来了冬日一别,如今已有半年,姬夏可好
    还好。既然认出来了,怎么不开城门难道城邑的规矩就是这样对待客人的吗
    我在粟城听闻姬夏讲学,对姬夏相当敬佩,尤其敬佩姬夏讲规矩这一点。我被众人抬爱推举为首领,自然要遵守城邑的规矩。老首领过世前立下的规矩,日落之后城门闭锁,任何人不得开门,有什么事明天再说。这里不比草河三城,向东便有东夷人出没,这规矩大家都得遵守。不是我怠慢姬夏,而是老首领新去,我就坏了老首领留下的规矩,这叫我如何面对城中众人
    姬夏既然自己最讲规矩,难不成要让我坏了规矩我这就叫人安排饭食,明日一早便宴请姬夏与诸位亲族请各位亲族万万不要见怪,也请不要让我做坏了规矩的人,首领都不守规矩,又怎么让城内众人守规矩
    城下寂寞了片刻,陈健一旁的粟汤小声道:正好,明日一早入城,以三百勇士在宴会上擒住这人,再说他的罪刑。咱们三百人断然打不下城邑,姬夏这办法果然好,入了城,这三百勇士便足以胜过他的亲信族人了。
    然而让粟汤意想不到的是陈健摇了摇头,而是大声冲着城墙上喊道:这一次我们不是来与你欢宴的,粟岳首领让我来质问你四件事
    大声地将他自己何患无辞的欲加之罪喊了出来,城墙上下全都愣住了,粟汤更是迷糊了,这到底是要干什么既不偷袭,又不入城后忽然起事,竟然直接喊了出来,这不是让人防备吗难道说粟城三十年不曾与西戎交战,西戎人如今衰败城这个样子,竟会败在这种人手中
    陈健在大声质问之后,又喝道:老首领之子逃到粟城,将你的事告知了粟岳首领,粟岳首领大怒,遣我来替他质问。你如今速速打开城门,让我们进去,用荆棘负住手脚在祖先面前诉说你的错误才是正途我这三百人风餐露宿数日不曾休息,疲惫不堪,护送老首领之子奔袭而来,就是要与你对质。
    粟汤彻底迷糊了,心道姬夏这是怎么了真以为凭着亲族同盟几句话,就能让人放下武器若是这样,大河诸族之间又何必流了二十年鲜血
    城上的新首领差点笑出来,原本的重压仿佛瞬间减轻了,暗道:在粟城常常听闻姬夏与西戎草原交战斩获连连,看来不过是夏城人吹嘘罢了。他手下只有三百人,从粟城到这里这么快,一定是全力奔跑而来,疲惫无力难以再战,粟岳既然派他带了这点人来,定然是不愿交恶于我,估计是姬夏一直嚷嚷粟岳首领无奈这才让他走这一遭,倒也可笑。未完待续。

第六十章 武装干涉(六)
    陈健于城下又大喊道:既然夜晚封闭城邑是老首领的规矩,我们自然不好违背。         那这样吧,你出城总可以吧这是关乎会盟规矩的大事,一刻不能耽搁,早日说清楚了,我也好与粟岳首领说清楚。
    身边几人又有些看不透了,只有三百人,对方纵然出城在平地野战,这么大的空地摆开阵势,哪里还有忽然突袭的机会如今他不敢开城,纵然说是守规矩,曲也在他,气势上总是弱些。真要是出城列阵交谈,那气势可就足了。
    新首领对于陈健的这个提议倒没有反驳,出城他并不怕。在城中地方狭小,混乱中或许三五十人便能决定胜败,但在平地上奇兵并无用处,再强壮的勇士也挨不过箭镞。
    就算夏城人善战,列开阵势射出一箭之地问答,对方除了冲阵也没有什么威胁到自己的办法。到时候死上些城邑族人,血仇渐深,城中众人必然不肯再支持老首领之子。而且自己出城理论,显得理直气壮,躲在城中难免被城邑众人议论自己心虚。
    外来的干涉,在城邑人心稳定如一的时候,根本没有任何的意义。因为血缘亲族的联系,城邑绝不可能接受外来者的统治,就算是控制也只能扶植傀儡,但这傀儡又不能损害国人利益,否则就会被赶下去。城邑国人的态度是任何一个首领都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包括不能让他们认为自己心虚。
    新首领觉得陈健很傻,这分明是给了自己一个极好的机会,正要同意以示自己坦荡无惧的时候,身边的人忽然仰望着天空,惊恐不安地叫喊了起来。
    东边的天幕下,闪烁起百余星光,比之天空中最亮的那颗还要璀璨,宛如漫天的萤火虫,飘扬到了众人的头顶。
    天灯划过这群人的头顶,惊骇过他们的内心,原本混乱的城墙上更加地嘈杂,国人们对着天空指指点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有人喊着快去找占卜祭祀,希望祭祀能够给出一个答案。
    偶尔落下一两只燃尽的,几个人围着不敢靠前,直到胆大的拿起后才看到了熟悉的芦苇和丝绢。
    人的痕迹难以磨灭,原本惊恐以为天谴的人安下心来,就算是再恐怖的事物,只要是人造出的,那便少了几分未知的不安。
    首领看着那漫天的灯火,看着这古怪的天灯,立刻想到了夏城传来的古怪事物,遥望着黑黢黢的城邑东边,恍然大悟
    城下哪里只有三百人分明还有很多人潜伏在东边,这天灯只怕是为了传递消息告诉姬夏他们已经准备好了。
    想到刚才自己的轻视,忍不住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心道怪不得姬夏敢于只带这三百人,其实不知道有多少隐藏在树林中。定然是姬夏故意示弱,自己要是放他们入城,明日里应外合,城邑哪里还能守得住
    再看城下,陈健也忘着天灯在那破口大骂,隐隐看到他遥指东边破口大骂,随后几个人急匆匆地朝着东边跑去也不知道去干什么了。
    新首领本就怀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