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健拿出毛笔,叫人弄好了松油墨,有些颤抖地提起笔,知道此时自己正在创造一件可以流传千古的事——文化圈或是整个未知世界的第一卷书。
因为夏城的文字从一开始就是用木炭写在墙上的而非印在青铜上的,所以没有那么多适合刀刻的尖锐,简化后的字不算太难写,大多都是些简化的象形和少量的会意。
提起笔压住心中的激动,平息了半晌,陈健抬手写下了几行字。
“一去二三里,山村四五家,孩童六七个,八九十枝花。”
“秋来、麦黄、白露。雁南飞。或人,或一。”
“怀子时节,种葫种豆;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早霞雨、晚霞晴……”
“早晨,太阳在东,影子在西。傍晚,太阳在西,影子在东。”
…………
他一共写了七八首的样子,尽可能地符合这个时代的韵,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文,却蕴含了很多东西,这是他从几年前就开始琢磨的,那时候红鱼还是一个敌对氏族的女祭司呢,这么多年后总算可以用得上了。
第一篇中,有一到十的数,在当初确定文字读音的时候,陈健有意地将最常见的字只取声母韵母,作为日后的反切音以便提高识字量。
包括读作姬的麦,读作特的铁,用了三五年时间小心翼翼地凑够了他知道的将来每个人日常都会常见的东西。
前世的蒙童读物是天地玄黄,不是不好,而是不适应这个时代,也不适合大规模推广,虽然字里行间中的优美让人心醉,却不是下里巴人。
他抄袭的第一篇简单的可笑,可是没有一个重复的字,每一个都是他之前就选定的声韵字。
牢记住第一篇,至少族人们会认得十个数,知道夏城的计量单位是里,一里长一步宽的土地是一亩,以及一步宽是两个垄沟的宽度。
而且也推广了夏城的语法——量词,一枝花,不是一头花,也不是一花。
写完第一篇,陈健在另一卷木简上写了第一篇的注释,从里引导出的度量衡制度、从一枝花引导出的量词语法,以及大量的课后练习题。
写了一上午,只把第一篇的注释写完,最后在后面写了一个“十五天”的字样,意思是十五天之内叫人认得这十个字,不算太难。
至于第二篇,则是启发人们的思考:秋天和大雁南飞的联系,同时引出白露这个节气。
第二篇的备注中,有春夏秋冬的解释,有夏城的各个节气,有四季轮转的种种表象。
在第二篇的后面注了一个“十五天”之后,再由第二篇引出第三篇的各种农业用语,再一次深化节气的划分,同时引入历法的概念。
作为第二篇的延续,第三篇仍旧是以观察性去认知世界的角度来启发学习者,相信学过这几篇的人肯定会去观察早霞晚霞与晴雨的联系。
科学的产生,本就是从观察开始,由观察找出规律,并且这个规律符合所有的观察,这种描述性的科学观足够支撑到科学与哲学的统一之前,在有第二个人可以听懂《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之前已经足够。
第四篇依旧是延续第三篇,引出东南西北的概念和太阳与东南西北的关系,以此为基础升华到大河诸部的光明崇拜和花与华的联系。
剩下的也都和这四篇差不多,一共八篇文章,可笑而幼稚,少了几分文人的风流,多了几分下层人的简陋,没有微言大义,只有潦草简短。
陈健写完后数了数,确定最简单的声韵母词已经在前六篇里写出来了,第七篇开始有了最简单的切音读字,每一个学完前六篇不认得的字在第七和第八篇中都有注音。
这八篇文章学完的全部时间是半年,其中最后两篇需要耗费两个月的时间,主要是联系切音拼字,弄清楚音和字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多出来的几个常见的偏旁部首作为第一批偏旁字,让学习的人知道偏旁和实物之间的联系。
语文之外还有三门课,其中简单的加减法数学和语文同步,是所有学习的人都必须要学的。另外两门课则是劳动和军事训练,主要是为了即将送到这里学习的各个氏族的亲贵子弟。
上午是语文数学,下午是劳动军事训练,从夏城继承来的考试制度也将严格地执行:半年后要求所有的贵族子弟认识所有的声韵母字,能够靠切音拼出不认得的字,能够计算一百以内加减法。
至于那些自由的奴隶,陈健暂时不会强制他们学习,因为他养不起这么多脱产的学生,但是他会在夜晚讲学,所有非奴隶身份的人都可以来听讲,并利用这种自发行为在半年后以物质奖励和身份奖励刺激这种学习氛围,甚至可以用认得五十个字可以每天多领半斤粟米的方式。
熬了三天写完了这些教材的模板,陈健拿着第一卷木简找来了夏城几个学堂里学过一两年的年轻人,比如姬柏。
姬柏学字的时候用的是陶板和滑石木棍,从未见过木简成书,翻开之后吓得双手捧着,生怕这东西掉在地上。
“认得吗?”
“认得啊。”
“念。”
“一去二三……”
一连念了几篇,陈健又问道:“明白是什么意思?”
“当然明白啊。”
“一去二三里的里,是怎么来的?”
“一千步长是一里。”
“那一亩和一里什么关系?”
“一步宽一里长,就是一亩。”
“一步是多长?”
姬柏楞了片刻,挠挠头后恍然大悟,从身上解下包头巾道:“夏城有规矩,士兵的包头巾一步长,半尺宽。”
展开后指着长长的包头巾道:“这就是一步。”
“为什么要有一步?”
“因为交换布匹、土地的时候,每个人的步不一样,所以就选一个一样的步。同样是两步,孩童和大人的差很多。”
“你刚才说规矩,什么是规矩?”
“规是规尺,用来画圆。矩是矩尺,用来画方。没有规矩,画不出真正的方圆。”
说完后瞟了一眼陈健,见他笑了,这才松了口气道:“姬夏,你这是考我呢?”
“不是考你,是考我自己。你能听懂,就算是我考试通过了。去,好好捧着这东西,让红鱼找几个和她管理数目的女人,屋里还有木简,抄第一篇一百卷。谁抄的最快最多,让红鱼记下来。”(未完待续。)
第七十八章 粟夏有限主权体系(十)
“等等!”
姬柏转身要走的时候,又被陈健叫住。
“把木简告诉完红鱼,你去通知留在这里的士兵来这集合,我让他们出去找点东西。”
姬柏一听找东西,就想到了陈健的古怪癖好,笑道:“又去找石头?我们跟着你从夏城沿河到了粟城,你找了一路的石头,船上都放满了。”
“对啊,各种奇怪的石头,你去告诉他们吧。告诉完后,你就不用来了,我会再留下二十个人……作为你在大野泽呆了那么久的奖赏。”
姬柏压住内心的激动,小心地捧着木简快步离开了。
半晌,留下的士兵已经集合在了这里,陈健挑出来十几个平日训的最好的人让他们先回去,对着剩下的人说起了去找石头的事,也说了他想要找的各种古怪石头,并拿出船上之前捡到的一些石头分发下去,让他们按图索骥地去找。
“我个人要的,和公产无关。找到奇怪的石头,通通赏赐,如果能找到我说的那种石头,奖赏三十奴隶,五匹马,一百亩夏渠附近的土地。看看你们谁的运气好。你们是知道我的田产有多少的,绝不会拿不出,也不需要司货姬同意,这是我的不是公产的,找到就给。”
士兵们很清楚想从司货那里得到超过规矩的奖赏很难,一个个嘻嘻笑着,牢记下陈健说的几种古怪的石头和一些奇怪的地形,将陈健准备好的各色矿石拿到手,三五个人一组分别存放着。
“姬夏,赭石这山上就有,我见过不少,咱们以前也用来涂脸,可是你说的那种赭石我还真没见过。你说山上有赭,下必有铁,难道铁和赭石就像是翠石和铜一样?真要是找到那种石头,咱们就可以如同炼铜一样炼铁了?再说这山上就有赭石,怎么你去看了看就走了?”
陈健摇摇头道:“山上的赭石太少,没什么用。不过你猜的差不多,你要是能找到我说的那种赭石,咱们还真能炼铁。你们去找吧,十五天之内赶回来,不论找没找到,咱们还有大事要办。”
“你们最好沿着河的支流去找,分散开,不要聚在一起。除了我说的那几种石头外,你们在铜山见过的翠石铅石之类,也都要仔细点找。除此之外还要记下你们经过的山林、河流,遇到的没见过的草木也都折些回来,只要我觉得有用的一一奖赏。”
想了半天也没什么可再嘱咐的,这群人三五个一起,身上带着弓箭铜矛,又背着陶雷火药,便是遇到熊罴恶虎也不惧怕。
矿,未必都是藏在深山之下的,前世所见识的矿山都在深山之下,因为露天便于开采的都被先人挖掘过了,这是一种幸存者偏差:不露头的才能活到后世,露头的都被开采了。
以孔雀石找铜,以赭石找铁,这是很久以前最通用的找矿办法,《管子》中曾说,山上有赭,下必有铁。这种露天的矿石被称作露头矿,因为沉淀作用矿石会露出在外,很显眼,在前世古代被称作矿苗。
如果能在这附近找到最好,如果找不到,就只能祈祷在上游找到,以水运的方式将选好的矿石运送到这里。
不是他不明白这样会增加成本,但是如今在法理上他在大河沿岸只能在大野泽附近筑城,更不想将作坊暴漏在其余城邑随意可以攻击的地方。
陨星部族用的是天然的镍铁合金,这是不可复制也不可能大规模生产的,虽然至今陈健还没想明白那些人是怎么达到那么高温度的,但他也不想去弄清楚了,不能规模生产的技术对他而言毫无意义。
一旦找到了铁矿,前期可以用低温锻打炭还原的办法弄出简单的海绵铁,不能打造刀剑但是作为农具很适合,夏城冶铜已经几年了,窑封闭和升温技术已经掌握的差不多了,鼓风机皮橐更是比之前更加完善。
山岬岛上既没有铜矿,也没有成型的铁矿,只有一些赭石,数量不算太多,但就算是这些赭石陈健也不准备浪费掉。
在将士兵们派出去后,他找到了嗟泽等人,让他们把正在制作砖坯的人都叫到一起。
“今日停工。”
“停工?”
“对。”
“那……那停工还有粟米吗?我们不想停工,还想干。”
“那也不行。你们又不是奴隶,只是对我出卖力气。我不想要你们的力气了,为什么还要给你们粟米呢?这是双方自愿的事,你们想干我还不想要呢。”
泽苦笑一声,却知道陈健虽然这么说,断然不可能真的让他们白白歇着,果不其然,陈健又道:“如今已经是初秋了,你们可曾见过一些书的叶子上长一些疙瘩瘤?”
嗟点头道:“见过,还见过不少呢。那些树应该是病了。”
“我呢,是个悲天悯万物的人,见不得这些树生病。让你们今天停工,就是让你们去湖边的山上去摘取这种树叶子上的疙瘩。晚饭还是有的,看你们采的疙瘩多少,按斤给你们多余的粟米。包括树叶的疙瘩、橡子皮、橡树瘤、柿子瘤种种这些,都要。”
说完后陈健拿出一支前些天采摘的五倍子的虫瘿,被虫子寄生的地方长出了一些虫瘤,指着这株植物道:“这个最好,山上有的是。你们能采一斤,我就给你们三斤的粟米。你们只管采,采多少我给你们多少。”
一行人面面相觑,他们知道砖能盖屋子,但是这被虫子咬过的树瘤有什么用?难道这东西能吃?还是说姬夏真是疯了不去悲悯人却去悲悯外面的树木?
带着种种疑惑要走,陈健又道:“别怪我没告诉你们,这东西不能吃,吃了拉不出屎。我几乎不说假话的,泽你应该知道,所以别让那些人以为这是好东西都给吃了。”
泽尴尬地笑笑,心里却对陈健的话十分相信,一一嘱托下去,拿好了陈健发的木牌,第一次正大光明毫无惧怕地离开了岛屿来到了陆地而不必担心被人抓回去做奴隶。至少在大野泽周围十里内他们已不是奴隶。
留下的一部分人陈健让他们去山顶收集赭石,用石头碾碎。赭石这些人都认得,作为氏族时代就常用的红色涂料他们并不陌生。
最后留下了三百人,被陈健带着,领着七个泥瓦匠在岬湾西边挖掘了一个大坑,用黏土夯实后贴上红砖,又覆盖上黏土重新夯实。
夯实后,分发下大量的粟米让他们煮沸成汤汁,将煮熟的汤汁和粟米全都倒进了夯实过的池子中,并在四周挖了几个坑点燃火堆,以保证池子中的粟米汤是温热的。
不少人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的粮食白白扔进池子,心疼的不得了,劝解道:“姬夏,你要酿酒得用坛子,哪里能倒进坑里?再说将这四周都点上火,温的热了,岂不是很快就酸了?这也就是秋天苍蝇少了,要是夏天三五天便有长尾巴的蛆了呢。”
陈健弯腰够了一把粟米汤道:“离酸了还早呢,找几个人在这看着,晚上天冷记得生火,保证这坑里的粟米汤温热,酸的越快越好。”
“等那些人把赭石带回来后,让他们碾碎了收好,晚上称称那些人带回来的虫瘿瘤,分出点人把那些虫瘿瘤也都砸碎,放在水里浸,用做豆腐滤豆腐渣的办法用麻布将水滤出来。”
“我分给你……嗯,八百个人吧,就负责做这件事。一定要做好。”
被授予重任的七个泥瓦匠欣喜不已,心说自己留在山岬岛果然是对的,回到夏城能指挥八百人的功勋官职,那至少也得直接归六司所管了,整个夏城也不过十几个,自己还差两三个台阶的功勋呢。
带着这种想要好好表现的想法,七个泥瓦匠急忙道:“这点事,哪里用得着八百人,只要二百人就够了。”
“二百人如今是够了,将来却要不够了。这八百人你先管好,二三十人便选出一人做头目。你要在半月之内认全选出的头目才行。你既认得字,又会数数,也会支取粮米的算法,应该不难。”
“这八百人这些天不但要做这些事,还要趁着这些天带着人盖些屋子,全都用砖盖。高宽之数我会告诉你们,其中包括两间大仓房,一个大作坊,以及够四百人住宿的屋子、够二百人吃饭的饭厅。四百人就按照十个人住一间小屋,只要能睡开就行。这些事要在半个月内完成,可能有些难,但我不会管,别人也不管。你们也知道,我让司货回夏城再派些人手来,这一个月内你要是做好了,而且这些人还不怨声载道,等那些人来了只给你们做副手。”
“所需的砖石、工具、粟米、完工奖赏的肉、鱼、盐我会一并计算出来,剩下的由你们分配。而且这些屋子不需要有屋顶,只要有大框就行。”
说完后,陈健伸出一个手指道:“半个月!只有半个月。做到了而且没有怨声载道,你们便比以前高出一个功勋。机会难得,等到一个月后夏城的那群人来了,只怕你们觉得很难的事有人却能做出来,到时候你们可就要慢慢熬了。又给我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以后再有什么好事也不会先想到你们。”
几个人连不跌地答应着,心里将夏城劳作时学到的各种统筹办法和激励手段都回忆了一番,琢磨着怎么分配这八百人手才能在半个月内做完这件事。
至于那一池子的粟米汤,早没有人去想这是用来做什么的了。(未完待续。)
第七十九章 粟夏有限主权体系(十一)
一百份木简,只抄第一篇,一共两千个字,七八个人用了半天的时间就抄完。
这都是些常见的字,也都是夏城最早一批跟着陈健红鱼学字的人熟练掌握的。
认字的未必是好的教师,她们以前学的时候也没有这样系统的课本,陈健将在榆城所有认得第一篇所有字的人叫在了一起,一人发了一份木简,重新教了他们一遍。
字都认得,但是陈健注释的教案他们并未听说,系统地讲了第一篇课文后,陈健告诉他们这第一篇需要达到的目的。
“你们觉得这第一篇,用多久能让从不认得文字的人学会?并且要达成我说的那种结果?”
这些人都是从不认字到认字的,陈健担心自己定下的十五天时间是不是有些急促,然而得到的反馈却都很有信心。
“如果每人都有这样的木简,每个人每天能像夏城的孩童那样从早到晚学的话,三天就够。如果每天只学一阵,平时还要劳作,而且不是每个人都有木简的话,二十天足矣。”
一连问了几人,都是这样的答复,陈健将木简收起,便让众人先离开了。
这八篇最基本的木简,学过字的人学只要三天,陈健决定自己教他们,再由将这三天学到的东西分成半年教给那些没有基础的人,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