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酋长到球长-第2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根本不怕那些黑色的火药,也不怕那些可以骑乘奔驰的战马,这东西就和自己发明的弯弓一样,可以改变一场战斗,却改变不了一个族群。
    相反,他真的对这些古怪的农具担惊受怕,更对那个不曾谋面的据说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年轻人满是好奇。
    话是这样说,可却没有让穹夕陷入绝望,至少这种耕种办法自己也学到了,就算没有铁器,牛自己可是有不少的。抓来的这些奴隶中很多会这种耕种方法,自己又不是不能学。
    而且,想要对付一个人未必非要用军阵对垒的方式。
    他思考了两天,从各个人讲诉的故事中理清了夏城到底是怎么回事,也理清了大河诸部现在的情势。
    两天后,穹夕找来了几个投降的风城人。
    “我会放你们走,但会留下你们的亲人。你们需要给粟岳首领传一句话:榆城离粟城太近了,十年后粟城在哪?夏城在西北,离我们东夷远着呢。”
    几个人琢磨着这几句古怪的话,穹夕确定他们记住之后,很大度地放这些人离开。
    而随后,又找来一群被俘的人,当众宣扬了一件事:“我们来攻打你们,不是你们彼此的仇怨,而是因为我梦到了死去父亲的灵魂,也梦到了奇异的一幕。太阳没有从东边升起,而是从遥远的西北升起,当这颗太阳升到最高的时候,大河会干涸,万物焦枯,我的族人会和你们一样灭亡。我要找到这个人,杀掉他。如果找不到,我会一直向西攻打,直到找到这个人为止!”
    这个时代灵魂是很可怕可敬的东西,没有人会拿死去亲人的灵魂说谎当然是那些喜欢拿灵魂说谎的人宣扬的。
    这番话说的很有灵魂的色彩,诡异而又可怕同时又让人隐约感觉到了什么。
    穹夕给了这一群俘虏一些粮食,驱赶他们离开,除此之外什么都没说。
    随后他又找到了自己族群中精通大河诸部语言的人,也是自己最信任的两个族弟,让他带着自己的口信秘密去见两个人。
    “告诉粟岳首领,如果杀掉姬夏,我会战败,放弃靠近你们这边的六座城邑,粟岳首领的威望将与当年的华一般。告诉他,养狗是用来杀了吃肉的,当这条狗已经吞噬主人的时候再杀,已经晚了。”
    “再告诉粟岳首领,没了夏城的一切,粟岳仍旧是粟岳。可当夏城的一切铺遍大河两岸的时候,粟岳便只是粟岳了。”
    这是第一个人。第二个人要见的则是另一个。
    “找人带着你去榆城,找到姬夏。告诉他,我想要铁器想要夏城的耕种办法甚至想要夏城的学生和百余人族人。”
    “如果他愿意,让他把我要的东西运到我们的城邑。一旦运到,让他带人出征,我会佯装不敌,会主动给他一半的奴隶,让大河诸部认为是他的战功。甚至只要他不再提供这些东西给大河诸部的城邑,我会在三年内灭掉粟城。”
    “三年时间,姬夏的威望难道还不足以统领大河诸部吗?到时候以粟城为界,之西尽归夏城,绝不逾越,因为我要之无用也管不过来,他会明白我的意思。”
    族弟摇头道:“他会信吗?”
    “如果他不傻,会信。”
    “那我们接下来怎么办?”
    “继续向西,在粟岳回来前攻下几座城邑,缴获的火药可以炸开城墙,反正我们也不会配制,这次就用完。一件武器,改变不了什么的,我更怕那些牛耕铁器还有夏城的那些国人。”
    穹夕揉了揉眼眶,第一次露出了疲惫的神色。(未完待续。。)

第三十三章 瞩目
    既然决定要在粟岳大军回来之前继续攻打大河诸部的城邑,穹夕便在风城犒赏了跟随出征的族人。俘获的一万多奴隶分给各个氏族六千,自己留下了小半,叫人先押送一批奴隶回到东夷的土地。
    风城虽然两年前经了变乱,但是之后的休养生息和逐渐发生的农业变革让城邑积累了不少的财富和粮食,足够穹夕大军的食用。
    在风城休息了十几天后,靠近的东夷城邑又来了几个氏族的轻壮,由他们守卫风城。穹夕鼓动了各个氏族,加之破城迅速造成的气势和掠夺来的奴隶,让各个首领信心大涨,决定继续向西,至少也要多掠夺一些铁器铁锅之类。
    随后又攻破了一座城邑,利用在风城获得的火药和一些投靠的人挖掘了城墙后在下面埋下了缴获的半数火药,炸开了城墙,轻而易举地撕开了城邑的防守。
    又是一场大胜,穹夕的威望一时间突破天际,氏族首领们折服不已,因为又掠夺了几千的奴隶,还有大量的粮食铁器牛马之类。
    然而再之后,穹夕的万余大军就遇到了麻烦。
    很多骑着马的斥候开始尾随他们,或是游走于大军附近,或是趁机袭扰一些落单的人。
    造成的伤亡不大,但是严重扰乱了队伍前进的速度。
    穹夕倒是不怕这些骑手,这些骑手只能用标枪攻击,距离很近,根本不能靠近弓手充足大军。
    可这些骑手明显就是夏城的士兵,折让穹夕觉得有些不安,总觉得那个叫姬夏的人就像一条毒蛇在暗中盯着自己。
    夏城人不多,这是他知道的,据说新建的榆城中只有千余国人,剩余的都是奴隶。
    临阵对敌他自然不怕,就怕自己攻击其余城邑的时候,这群夏城人从后面袭扰那就让他很难受。
    现在大河诸部的城邑人人自危,粟岳又在外,没有一个人可以说服各个城邑氏族聚合在一起,因为那些城邑都担心自己重蹈风城的覆辙,正是一个各个击破的机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袭扰的骑手越来越多,他们会利用骑马的优势不断在清晨制造一些混乱,拖延时间。
    可一旦军阵凝聚弓手上弦后,这群骑手又会一哄而散,几乎没有正面冲突。穹夕在风城俘获了十几匹马,可是根本不会骑,会骑的风城人都是新投降的,他也信不过。谁知道这群人会不会骑马逃回,所以他把那些人和抢来的马都送回了东夷。
    执掌大军,斥候自然重要,可穹夕派出的斥候只能控制三五十里之内的情况,再远一些就是那些夏城斥候的活动范围了。
    六月末,穹夕亲自指挥,让人引诱了七个夏城骑手进入了泥塘地。抓了三个,杀了四个,这才知道原来夏城大军已经出动到了一个叫“馍”的地方。
    夏城的战略意图只传达到百夫长之上的军官,被俘获的人并不知道具体要做什么,但却说出了榆城前两个月的种种变故。
    穹夕首先是东夷诸部的政治首领,然后才是军事首领,所以他对榆城发生的那些事极为惊讶,更对两个月后就能平静不敢相信。
    尤其是听到不管夏城内乱继续出兵准备抵抗东夷的盟誓后,穹夕确信这个夏城的首领绝不是那种心胸只在一城一邑的人。
    对于俘虏的审问他只信了一半,但确定夏城的士兵不多,最多也就三千到四千,正是可以一举击溃的时机。
    至于夏城的战车骑手之类,穹夕也不担心。
    自己手中有六千多勇士,七千多氏族士兵,力量悬殊不是靠几匹马就能战胜的。拉宽正面,预留两千人防守两翼依然是对面的两倍。如果对面不拉宽正面,自己的两翼可以包抄;如果拉宽到自己一样,阵线必然薄弱,一处被突破整个阵线就会崩掉。
    一个月的时间,也根本不可能修筑起一座可以以为屏障依托的城邑,那个叫馍的地方就是一座简单的营寨。
    对面的首领既然想做大事,肯定是要和自己对阵的。只要解决掉这批意外的敌人,至少在九月粟岳大军回来之前可以在大河诸部的土地上纵横一阵,而且可以极大地削弱夏城的实力。
    他根本不把粟岳放在眼中,只要击溃了夏城军队,夏城内部的矛盾就会让城邑彻底分裂,而榆城这块肉更会让许多大河诸部的城邑眼红,对于整个东夷来说这才是长远的考虑。
    如果没有夏城这一支势力的忽然出现,穹夕只需要联络那些退出盟约的大河氏族,每年春种后攻伐一次,掠夺回去一万奴隶便能让东夷强盛一分让大河诸部削弱一分,也更利于他的威望和在东夷各族中的名声。
    但现在掠夺回去的一万奴隶,还跟不上三百头牛和三百个犁铧一年的产出,而据说榆城那地方每年都可以生产数倍的铁器,这才是让他最头疼的地方。
    面对这种状况,在七月初穹夕最终决定南下大河沿岸的“馍”。
    出征之时,他让人给附近的几座城邑送去了消息,自己这一次只打夏城人,倘若有那个城邑出征便会移师先攻下这座城邑。
    那几座靠近风城的城邑长松了一口气,他们也知道一旦夏城被击败自己也不能自保,可是如果夏城和东夷人争斗到九月份粟岳回师,一切就好说了,自己的很多族人也履行了结盟的义务和为了分战利品而跟随粟岳出征,此时只能自守不能野战。
    这些城邑在受到穹夕的威胁后,也派出了人前往夏城大军驻扎的地方。
    他们需要知道战况,以确定自己到底怎么办夏城人战败自然好说,可若夏城人万一获胜,自己必须要痛打落水狗,否则夏城人可是要质疑他们是否背叛了盟约的,携带着胜利之势来到城外,到时候再重演一边风城之乱可就头疼了。
    一时间“馍”这个刚刚有名字不过几天的地方成为了两个族群争斗的焦点。
    一年前那里遭过水灾,附近也只有一座称不上城邑的氏族聚居点,四五千人口。
    自六月初建造司的人提前来到这里,这里就开始变了模样。
    通过去年救灾获得的名声和夏城的部分货币和金属农具等硬通货,雇佣了这里氏族的底层平民以原本简陋的小码头为中心,建造起一座防御性的营寨。
    说是营寨,但只有一个月的时间,整体的建筑根本不像是一座拥有强大防御的城邑。
    整个营寨大体是半圆形的,以码头为中心背临大河,和其余城邑最大的不同就是没有高大的外墙,因为没时间搭建。
    陈健也清楚这个时代拥有高大城墙的优势,问题是这么短的时间内根本建不起来,而且这里只是一个战略跳板的支撑点,没必要把大量的资源投放到这里。
    整个营寨最外面有一层一人多高的土墙,很容易就可以越过去。但内部却不是一马平川,要么是不高的夯土墙,要么就是被挖掘后灌水的泥塘渠。
    整个半圆形的古怪城邑到处都是地面被泥塘、沟渠分割的不成样子,就像是一座根本没有用心建设的城邑。只不过这座城邑没有屋子,只有被夯土墙分割的各种街道院落,以码头为中心各种道路向四周蔓延。
    能筑墙的地方就筑墙,不能筑墙的地方就挖沟,保证每条可以通行的道路不超过八十步就会被夯土墙或是沟渠挡住,只适合短兵相接并不适合战阵冲突。
    每隔百步左右都会有一处木头搭建起来的泥塔,作为附近百米之内的制高点,用以观察附近的情况。
    码头附近是仓房,还有一座高达六步多的木塔,用以观察整个城邑的动静,距离外围大约有六百步的距离,最好的射手也绝无可能射到这里。
    仓房附近是唯一的大空地,可以集结不少的人,除了码头地带的宽阔广场外,没有一处能够集结数百人的空地。
    从一开始陈健就没准备在这里和穹夕决战,他只是要拖延时间而已。
    东夷人善射、人多,这是东夷的优势。
    夏城这边有战马,但最好的骑手都在夏城的阳关归白马管辖,负责每年突袭草原抢掠,这边的好骑手不多;夏城有战车,但是数量也不多。
    在野地决战他没这个信心,也不想把有限的夏城人都扔在这。
    夏城人少,不善射,而且很多作坊工士兵第一次经战阵,这是夏城的弱势。一个好射手不是一朝一夕就培养起来的,少说也要三四年时间,这样的老兵都是夏城的中坚力量。
    不过陈健也看到了夏城四个最大的优势:整个大河两岸直至东海之滨纪律性最好的方阵戈矛手;三十步内可以投掷的火药炸弹;刚刚获得人的身份的极高士气;安插在各个有组织的军队中的宣传部门。
    将这座用以拖延时间防御的城邑弄成这样古怪的模样,既是因为时间所迫,也是为了最大化地发挥夏城的四项优势。
    利用沟渠夯土墙和沟渠作为天然的侧翼掩护,让戈矛兵可以不用担心左右的威胁,只需要面对前方的敌人。他们还没有面临过真正的战争,陈健不确定他们能否在第一次的战斗中就保持阵线的平齐。
    利用夯土墙的分割让东夷的弓手无法有效直射,因为视线阻隔只能选择抛射。
    利用分割的无法大规模展开的部队发挥抵近投掷火药武器的优势,同时让东夷人无法将全部的军队展开,只能形成添油争夺的战术。
    如果是无论可退的死守,这种战术根本守不住,只会崩溃。但夏城并非无路可退。
    这里不是夏城,不是榆城,甚至在一个月前连名字都没有,只是个随时可以扔掉乘船而退的地方。
    将大规模对垒变为无法展开部队的小规模冲突,不能战胜也让对方无法施展人数优势,拖到穹夕知道腹地有人袭扰的消息就行,将穹夕想要的决战变为一场消耗战。
    这是对双方士气的考验,不过陈健这边的这群主力的戈矛手刚刚获得了人的身份,自己掌握的宣传机器每天都在宣传为何而战的道理,每个百人队都是平日一同上工的好友,吃住训练生活都在一起。加之榆城根本没有城墙,这群人也不会有外墙被破就崩溃的心思,只要自己能够组织起有效防御就可以。
    这是不得以而为之的情况,因为没时间建造带有高大城墙的防御筑垒,有时间的话他也想建城墙。
    自六月初士兵们开始在这里集结后,便开始了训练,百夫长之上的人需要熟悉地形,以确保进退有路。
    陈健要让穹夕知道夏城军队的强大,又不想拿手中的力量和他硬拼:如果自己不够强大,就算穹夕知道自己绕到了东夷腹地,穹夕也不会担心;如果自己在这里和穹夕硬拼死伤太多,绕到了东夷腹地也没有实力攻下东夷城邑。(未完待续。。)

第三十四章 试探
    第三十四章 试探
    七月初六,放出的斥候回报,穹夕的大军开始朝这边进军,但是他们的斥候很多,走的也很小心,控制住了大军附近三十里左右的地方,不可能伏击。
    而下游返回的船只也在这一天回报,已经袭扰了东夷的城邑,对方已经派出人去报信了。
    建造司的人也已经选好了在东夷腹地的支撑点,正在建造,运输司的人也开始将大量的军械物资粮食沿河运送到东夷腹地的支撑点。
    陈健算了算对方的行进速度,估算了一下报信人的速度,估计自己最多在这里守两三天就够。
    到时候不管穹夕怎么想,他都不会跟随穹夕的脚步。穹夕想继续在这边攻打城邑拒不退兵也由他折腾,自己也会按照自己的战略意图来沿河东下。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反正你穹夕打不下榆城,我陈健也不是大河诸部的首领,没有包袱,你要是把其余城邑都攻破了受指责的是粟岳也不是我,只要我获得一场胜利就足以迎来足够的威望。
    宣传部门开始做最后的宣传准备,将夏城的战略意图传达到每一个士兵耳中,让他们对即将到来的大战充满信心,并不是要在这里死战。
    相对于士兵们的信心满满,那些跟随出征的其余城邑亲贵子女们更多的是好奇,陈健将他们留在了最后,没有给他们冲击厮杀的任务,只说等到了东夷腹地有的是机会让他们立下功勋。
    大部分亲贵子女其实只是孩子,所以热血满腔,但还有一部分则睁大了眼睛充满了警惕。
    就夏城的战略来说,其实每个人都能想到,在他们看来这没什么。问题是想到归想到,任何一个城邑都没有这样的组织力完成战略意图,这才是最重要的问题。
    谁都知道兵贵神速,谁也知道攻敌所必救,可他们想的是如果放在自己城邑,能够做到在半个月内完成动员快速应对吗如果放在自己的城邑,能够跨越数百里完成作战而还保持体系的完整吗
    很显然并不能,他们在观望,如果夏城这一次做到了,自己回到城邑后一定要跟着变革了,否则十几年后谁也无法和夏城抗衡。
    以前他们只是以为夏城的体系很古怪,权利结构看起来和哪个城邑都不像,但是在战争来临的时候,这种官僚体制的效率迅速甩开了其余城邑老旧的氏族议政,整个城邑自上而下地凝聚到一起,每个人都在为战争做准备,忙而不乱。
    至少现在看来是忙而不乱的,这些人唯一怀疑的就是那些曾经是逃奴的士兵的战斗力,在他们看来奴隶是最没有战斗力的一群人,夏城把希望放在这群人身上真的可以吗
    或许,只能用战争来宣告结果。
    七月十三,穹夕的大军已经靠近到五十里之外,陈健撤回了所有的骑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