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酋长到球长-第2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兴奋的叫喊声将那些已经沉浸在文字中的人唤醒,几个人站起身走到了那个中年人的身边,想要看看到底是什么东西能够让这个中年人如此的震惊。
    中年人将桌上的纸向上放了放,微微侧着身子让旁边的人可以一起观看,同时大声地将那张纸上的内容念了出来。
    题目听起来很古怪,有些拗口,甚至听起来并不像是应该送到这里的一篇文章,因为听起来似乎和科学什么什么太大的关系。
    归纳和演绎,我们认识世界最重要的两种方法,这便是文章的名称。而在下面,很快给出了两种方法的一种简单的定义。
    “我养的猫爱吃鱼,你养的猫爱吃鱼,隔壁老王家养的猫也爱吃鱼于是,我说,猫爱吃鱼。这便是归纳。”
    “已知,猫爱吃鱼;已知,我养了一只畜生名叫大黄;已知,大黄是一只猫。所以,大黄爱吃鱼。这便是演绎。”
    “我们靠着眼睛去观察世界,正是从归纳法得出了猫爱吃鱼的结论。在这个结论成为不可改变的规矩之后,那么我们就不再需要归纳,便可知道我养的畜生如果是只猫那么它大体上一定是爱吃鱼的,同样的,如果我晒得鱼干被偷吃了,那么猫一定是要先被怀疑的。”
    “这是看起来很简单也很理所当然的事,却是我们不断认识世界的基础。”
    “在我看来,归纳总体上来看有五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应用在很多学科之上。”
    “第一种,可以称之为求同法。考察几个出现某一被研究现象的不同场合,如果各个不同场合除一个条件相同外,其他条件都不同,那么,这个相同条件就是某被研究现象的原因。”
    “譬如甲乙丙、甲丁戊、甲己庚三种情况,除了甲相同外,其余都不相同,但结果却是一样的,那么我们便可以尝试着去归纳为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甲。”
    “用最基础的数学做例子,三角形的一个角为矩角,除了这个条件之外,剩余的各个边的长度都不同、另外两个角的大小也各不相同,但结果却都是一样的:勾股的平方相加都等于弦的平方。那么便可以归纳为:三角形的一个角为矩角是勾股的平方相加都等于弦的平方的原因。”
    “第二种,可以称之为求异法。比较某现象出现的场合和不出现的场合,如果这两个场合除一点不同外,其他情况都相同,那么这个不同点就是这个现象的原因。”
    “譬如在完美条件下,有甲乙和甲乙丙两种情况,在这种完美条件下,除了丙之外,其余所有的一切情况都相同。那么假如甲乙和甲乙丙这两种情况表现出了极大的差异,便可以归纳为丙是这两种情况截然不同的因素。”
    “同样是用一个简单的例子,同一块地,水、阳光、风雨、温度、种子、除草等都完全相同的条件下,一半施用了鸟粪石,而另一半却没有用;但是同样的,除了鸟粪石这个不同的条件外剩余的一切都相同。那么我们便可以归纳为:鸟粪石可以让庄稼长的更好,可以让产量提升。”
    “第三种,可以称之为”
    在这五种归纳法之后,又有几种关于逻辑演绎的推理方法,用的都是极为直白的语言,举的也都是最常见也最简单的例子。
    这里面看起来没有任何新的东西,既没有宏伟的、关于天体运行的新规矩;也没有微小的、关于草木鱼虫的新现。
    可就是这样一篇看起来没有任何新事物的文章,在经过中年人的诵读后,却吸引了屋内所有人的倾听。
    他们放下了手中原本的工作,静静地听着这篇被木老先生送来的文章,仔细体会着这篇文章中的东西。
    这些东西初一听,很寻常,甚至有些人觉得的确就是这样的。可正是因为这种寻常,才让这篇文章变得不同寻常。
    他们细细回忆着自己取得的那些成果,却现自己所现的那些东西的过程与办法,竟然都与这里面说的东西相合,甚至一模一样。
    沉浸其中的沉寂中,一个人在众人不知道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沉默中表了自己的评价。
    “我们现新的法则,而这篇文章,则是那些新法则被现背后的法则!”
    “它什么都没说,但却说了一切!”
    一句听起来显然是过誉的赞叹,却没有人站出来反驳,而是不由自主地点点头,认同了这句听起来极为过分的赞赏。
    也因为这种赞同和震惊,屋内的人不约而同地望向了那些还没有仔细看的剩余的内容。
    本来是木老先生送来的,他们已经颇为重视,可却没想到之前的那种重视根本不符合对这些文章的定义。
    既然随意的一张都有这样震撼的效果,那么其余那些纸张上又会写着什么样的内容?
    人们再次安静下来,推开了身边其余的纸张,专心地看起来那些剩余纸张上的内容。
    片刻后,震惊声再一次在房间中回荡起来,因为这些人现那第一篇关于归纳和演绎的文章只是一个开始,也是一个基础。
    按照文章下面标注的页数,将这些文章联系在一起后,产生了一个可怕的、惊人的、却让人不得不去接受的结论。
    就像是一个狡猾的猎人挖了一个陷阱,将好奇的猎物一点点地引入到坑洞之中
    由电堆电解产生的气体化合的分析,从早已经存在的一些旧文章入手,用归纳法得出了一个结论。
    因为电堆出现的很早,玻璃器和度量衡的展,也让很多人沉浸其章上的内容都是旧闻,而且都是一些平日根本联系不到一起的旧闻,很少有人去想这其中有什么联系的旧闻。
    比如用电堆电解水后,氢气和阳气的体积比例大约是二比一;比如电解食盐水后氢气和氯气的比例是一比一。这是早就已经知道的事。
    比如氢气和阳气之间点燃会爆炸或是燃烧变为水;比如氢气和氯气也会燃烧变为一种酸气,而这种最佳的燃烧比例也已经有人现,并作为一种观察后的情况写了出来。
    这篇文章没有任何基于观察的新现,用的都是已经有人观察后并写出来、被众人所接受的结论。
    可这篇文章在最后,却将这些看上去根本联系不在一起的结论用一种规矩给结合在了一起:参加同一反应的各种气体的体积互成简单整数比,而由此可知参加反应的气体中的最小微粒的数量也应该是成简单的整数比。
    这是一个基于以往观察到的事实的归纳和推测,而在这篇推测之后,又有一篇基于这个推测的新的推测和质疑。
    从电堆电解水所得两种气体体积的分析,借助上一篇文章的推测和最开始归纳和演绎法的逻辑,这里面得出一个结论。即水是由两个氢气和一个阳气化合而成的,氯化氢是由一个氢和一个氯化合成的。而氢气是会爆炸的、水却不会。
    所以新的化合物会改变组成它们的最小微粒的特性,形成一种新的物质。水就是水,已经不再是氢气和阳气,而是成为一种新的物质。
    除了这些,还有一大堆基于以往的旧现为基础的新假说,而这种假说连在一起后,却可以很好地自圆其说地解释世界。
    到最后,则是一篇名为大胆假设:一种关于构成世界的最小微粒的假说,掀起了整个房间内的震动。
    由前面几篇文章的归纳和演绎以及推测,这最后一篇提出了一种假说和新的名词。
    世界是由几十种不可再分之物的最小微粒构成的,可以称之为原子。这是自盘古开天辟地之时就已经存在的、并不会改变的。
    而整个世界的一切则是由这几十种原子互相之间组合和变化产生的,而这些原子化合成的新的物质会改变原本原子的性质,成为一种新的物质。而这种物质可以用某种方法得到初始合成的原子,但又拥有自己的特性,而且还可以再分,所以可以称之为分子。
    水是有重量的,而重量是不可能凭空产生的,所以气体也是有重量的,而这些重量就是某体积之内所有最小的气体微粒加在一起的重量。
    所以最小的微粒,不论是原子还是分子都是有重量的,而这种重量从开天辟地的时候就是固定的,世界的变化从某种角度上是没有变化的。
    火焰的燃烧、火药的爆炸这些,都不过是分子重新组合的过程。正如两份的氢气和一份的阳气可以全部变为水一样,只要找出了分子的构成、重新化合的方式、化合的原理,便可以找出一些隐藏在其中的规矩。比如火药的最佳配比,就是化合过程中的参与重新组合的最小分子的重量的比。
    最小的原子也拥有阴阳二元的特性,阴阳之间的协调保证了最小原子的稳定,但这种协调并不是不可更改的。
    简单来说,绝大部分原子都是阳性大于阴性、或是阴性大于阳性的,因而原子本身也可以简单地看成二元的:外在体现出的则是阴性和阳性。
    比如铁的阳性强于铜,因而更容易与阴性的胆矾酸反应,也就可以从胆矾中换出铜。
    又比如阳气的阴性强于空气中的另一种气体,所以阳气更容易与阳性的炭反应,生成碳酸气,而空气中的另一种气体因为阴性不强,所以相对于阳气来说更难和炭生反应。
    再比如氢气和阳气只需要点燃,就能剧烈地反应;而氢气和空气中不能燃烧的那种气体却可以用电堆放电的方式在瓶中反应,生成一种新的气体。由此可以验证,空气中那种不能燃烧的气体其本身的阴性要远远小于阳气的阴性。
    极阳极阴的结合极为容易,而阴阳都不强的结合则需要更复杂更难的条件。
    所以没有生命的、环境温度都不变的、永恒的世界下,所有原子的化合都是趋向于最容易生成的、当前条件下最为稳定的分子。
    屋内的人读完了这一切,相对而视。
    相对于第一篇的归纳演绎的交口称赞、相对于中间的关于一些新物质的制备化合分解的精妙实验的折服,最后这一篇假设,却无人敢轻易表意见。

第三十六章 扬名(上)
    许久,一位老人打破了沉默,询问道:“诸位以为如何?”
    “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大部分都是猜测。虽然可以自圆其说,但是很多东西还有另外的解释。比如说,为什么相同体积的气体,其微粒的数量应该是一样的?这只是一种猜测,我们的眼睛看不大那么小的微粒,所以也就没法验证。即便看起来再合理的猜测,也仅仅是猜测……就像这个年轻人说的一样,大胆的假设。”
    一个人思考了很久,给出了这样一个评价。
    这是个很难说的评价,之前现的很多东西都是基于已有事实的猜测,但大部分都得到了验证。
    虽然现在看来,按照今天这个年轻人所写的归纳演绎和实验对比的方法来看,很多之前所得结论的验证过程都是不那么完美的、也是存在漏洞的。
    可是今天看到的这些猜测,却是根本无法验证的,完全没有任何的机会去验证:这是一种对原有基础的颠覆和新解释,而不是根据已有基础的逻辑演绎。就像是重新定义了什么是直线什么是圆,而不是在知道什么是圆之后,按照已有的一切得出新的结论。
    谁的眼睛可以看到这些微小的微粒?谁能看到文章里猜测的原子和分子?
    更何况这一系列文章背后的假设,实在太大,而且完全在原有基础之上形成了一个完善的体系,给出了那些经过观察得出的结论一个完美的解释。至少现在这个解释听起来是合理的,但是人们还是不敢轻易地下结论。
    最先问出众人以为如何的老人看了看皱眉思索的众人,苦笑道:“这样吧,咱们静下心来,重新看看这个年轻人所有的假设,看看有没有可以完全推翻的地方。”
    这或许是唯一可行的解决办法了,只要有一处极为不合理、事实与猜测完全相悖的情况,那就证明要么是事实错了、要么是推测错了。如果的确存在,那就按照这些文章中关于完美实验的方法重新验证那些已有的事实,看看到底是事实不是事实,还是推测并不科学。
    夜已深,众人却毫无睡意,纷纷埋头从纸张上寻找一些可以轻松推翻的漏洞。
    不多时,一个人说道:“假设这个年轻人的推测是合理的,那么同样体积的氢气和阳气中所含的微粒相同,两体积的氢气所含的微粒是阳气的一倍。那么问题就来了……两体积和氢气和一体积的阳气,生成的两体积的水蒸气……虽然有汞蒸汽的影响,但大体上这是经过验证的。”
    “那么这样的话,岂不是一个氢原子和半个阳原子生成了一份水?要不然怎么可能正好是两体积?那么他又假设,原子是不可再分之物,也就是说世界上并不存在半个阳气原子,所以这一点是相悖的,解释不通。”
    扬了扬手中的纸,说话的人有些失落。第一眼看到关于归纳演绎的逻辑时,他最先兴奋不已,认出来这其中的价值。由而等到看到最后关于组成世界的微粒的假设时,他也是极为兴奋的,因为这样一来完全靠观察的化学终于成为了一个真正的体系:有逻辑自洽的体系。
    可越是兴奋,也就越是慎重,慎重的审视中终于现了整个体系内部似乎都难以自洽,这种兴奋瞬间变成了一种失望。
    然而说完这些话后,立刻有人摇头道:“你说的这些,这个年轻人显然想到了,所以他才提出了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他的这篇文章里,说过这问题。”
    “就是他制取出了一种新的不可分之物,称之为磷的那篇文章里。里面说如果隔绝空气加热磷,会变成一种红色的磷。既然隔绝了空气,显然没有其余的物质参与反应,只是磷本身的变化。”
    “可是白磷是有剧毒的,红磷却是没有毒的。所以他说,同一种原子组成的新分子,其性质也是不同的。既然磷是这样,那么阳气氢气这些气体也会是这样的,所以他推测,氢气和阳气都是两个原子组成的分子作为最小的微粒的。这样一来,氢气和阳气生成水的问题就解决了,他说这就像是一个牵着手的孪生子一样。想一下,这样可以说得通了。或许有单个氢原子组成的最小微粒,也或许是三个氢组成的最小微粒,只是我们没有现罢了。”
    “两个原子组成的阳气和单个、或是三个阳气组成的分子是不同的。就像是红磷和白磷的区别一样。这个实验是经过老木重新验证过的,的确如此,这样一来倒也能够解释的通。”
    众人想象了一下这种情况,听起来很好理解,也很容易明白过来这是什么意思。而且按照这种假说来看,的确可以自圆其说。
    当然,还有另一种解释:同条件下同体积的气体微粒的数量不同,所以化合的时候才会产生之前那种效果。如果越轻的气体就所含的微粒越少,越重的气体所含的微粒越多,那么就很容易解释这个问题。比如说水其实是一个氢一个氧的模型,不过因为氢气更轻所以两体积的氢和一体积的氧所含的微粒相同。
    但是这种模型并不太符合此时研究问题的这些人的哲学观,从一开始他们大多都认为世界是完美的而不是无序的,有一种规矩在其中。因而相对于同体积气体微粒数量不同这个看起来就不和谐而又无序的观点,还是这个新的观点更容易被他们所接受。
    这个问题被解释过之后,那个最先怀疑的人又重新兴奋起来,他在心里已经接受了这种假说,并且思考着这种假说背后的整个体系,越喜欢。
    剩下的人又看了许久,继续寻找着这个假说内部自身逻辑的漏洞。
    半晌,又有人说道:“按照这个年轻人的假说,一些物质的阳性极强、而一些物质的阴性极强。按照他这个假说,的确是有道理的,也能解释一些问题,比如铁和胆矾的事。”
    “但是,怎么解释火碱、盐、石灰这些东西呢?”
    “现在,大家公认的,把石灰石煅烧之后生成的生石灰是一种不可再分之物,按照这个年轻人的说法这是一种原子,可是这种物质是阳性的还是阴性的呢?”
    “如果是阳性的,就拿铁来比较,如果生石灰的阳性比铁要强,那么将生石灰扔到胆矾铁汁中,应该是可以换出铁的。如果不如铁强,那么将铁投入到石灰水中,是可以置换出生石灰的。”
    此时虽然有了钙这个概念,但他们心中的钙并不是一种金属,实际上此时主流观点的钙,其实就是氧化钙。
    同样的,钠、钾这些物质,因为太

第三十七章 扬名(中)
    这个提议的具体内容在木老先生的那个弟子说完陈健的文章全部通过之后,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先生。``し
    这并不完美,却足以让木老先生屋子中的这些人兴奋起来。
    一个之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却可以拥有两篇排在第一篇的文章刊登出来,即便剩余的推测只是放在小册子的最末尾,那也足够震撼。
    引起这样震撼轰动的年轻人是先生的小弟子,自己的小师弟,怎么看也是一件值得庆祝的大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