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酋长到球长-第4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把他们的本质露出来,我们才能夺取这件事的主导权,从而以进为退争取到郡属工厂和微额累进税,顺带着救他们一次。”
    “不以进为退,这件事根本没办法解决。虽说他们今天摆了我们一道,背后插了我们一刀,但终归大家曾经同气连枝,早晚他们也会沦为一无所有只余劳力的人,算是做件好事吧。”

第三十一章 主导权(九)
    那场有些急躁的讨论之后,闽城正式进入了一种暴风雨前的宁静当中,宁静中透着一股股的狂热。
    闽郡驻扎的士兵并不多,两千名士兵,根本不能够完成镇压。
    况且,有权请求士兵出面镇压的官面人物诸如郡守,对这件事的定义只是“民变”,而非“叛乱”,可以弹压或是达成请愿去解决,还不至于用到平叛这两个字。
    领导这一次起义的几方人物,心中都如明镜一般。本身就不是一个派系,而是数个派系的联合,或者说处在凄惨地位和对未来担忧的不同阶层的联合,内部的意见都还未统一。
    他们都清楚,事到如今只有两条路可走。
    要么就是采用最为激进的政策,变革土地制度,煽动整个闽郡的底层来一次北伐,彻底改变共和国。
    要么就只能采用妥协的政策,寄希望于第三方的绝对权利,制衡这些大机器和大作坊,从而达成小市民自己的诉求,从而和平地解决这件事。至于土地,小市民并无需求,那些闽城内的大部分小市民为基础的活动家对于土地制度并无太多的想法。
    然而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第一条路根本走不通,按照第一条路走下去的结果就是闽城又多出了一排绞刑架。
    而且如果把这件事的性质从民变变为叛乱,不要说北边那些力量的镇压,就是闽城内其余势力的拼死反扑也会让这一切都变得毫无意义。
    最开始的那批理想派、激进派们,在起义中冲在最前面的那群人,此时已经沦为边缘,根本不能在主导起义的这些人中占据多数。
    根本不需要墨党的人去质问什么,这些人的内部已经开始分裂,或者说原本就存在不可调和的裂痕与矛盾,只是之前被共同的痛苦所凝聚在一起,但终究不是一路人。
    传统的力量是巨大的,数百年的传统的习惯也是不容忽视的。
    起义之后这些人用族群最为传统的习惯去解决面临的问题承认议事会的权利,但不承认旧议事会成员的组成。
    所有的行动都力图要控制在一个不是彻底毁掉传统和毁掉旧时代的范畴之内,虽然口号喊的十分响,但是除了控制了粮价、拿出一部分粮食发给最底层之外,暂时并没有太过过激的行动。
    他们希望让新的议事会去决定所有的事,去分担所有的责任,而且按照传统获得所有今后行动的合法性。
    在折腾了几天之后,起义的领导层将闽城当下最为重要的任务定为:重新推选议事会,按照二十岁以上、无犯罪记录的男子一人一票的形式,推选出新的议事会成员,从而做出关于种种制度的决定。
    数日之间,街头、酒馆、茶馆、茶铺凉棚等地,到处都是宣扬各种思想的演说者和活动家。
    墨党的纠察队武装起来后,帮着起义者维持城市的秩序,双方都保持了极大的克制,墨党承认二十岁以上一人一票推选议事会成员的进步性,而对方又将此时最重要的事定位推选新的议事会,双方在推选出新的议事会之前并无不可调和的矛盾。
    虽然之前发生了诸多不愉快,可是对方也明白墨党这些人是他们在新议事会这件事上最为可靠的盟友,这时候闹翻得不偿失。
    他们有足够的信心在闽城内击败墨党的宣传,占据多数人优势,从而占据传统习惯的制高点,如果墨党以武力反对那么墨党就会在闽城成为众矢之的,传统习惯是难以忽视的力量。
    当然,暂时的和平和互不侵犯只是双反的意愿,挡不住一些希望双方杀的血流成河的人从中破坏、煽动,只能一件又一件地去挫败这些挑拨,在不打破旧习惯的前提下进行宣传鼓动。
    每一天,都有新的活动家成为许多人信任的政治家;每一天,都有新的思想与对未来的设想出现在闽城的街头。
    八年前就开始准备的各个党派的补习班,这时候终于有机会尝试大规模的街头政治。
    茶馆酒肆之中、桥头街角之处,混乱而又带着一股说不出的锐利的仿若春雨般的味道。
    然而隐藏在这一切短暂的平静背后,是各种不同目的的人在开始活动操作。
    小市民阶层们的代表们在小市民人数不少的闽城,自然收获了不少的支持,毕竟此时是在变革的前夜。
    大量的小生产者和行会时代的市民还没有完全被资本和机器碾的一无所有,反而正经历着那种毛虫蜕羽的痛苦,而且蜕羽之后很明显不是成为鲜艳的蝴蝶而是成为更为丑陋凄惨的蛾子。
    这种情况下,一场名为“让王上和都城的与共和国同龄的家族们看清闽城的情势并且请求他们的怜悯”的请愿书签名活动,先于新议事会的选举进行,并且很快成为闽城暂时的平静中作为浩大的事件之一。
    “尊敬的王上、尊敬的与共和国同龄的曾无数次站出来拯救共和国的共和国之柱的家族们,来自闽城的贫苦的劳动者国人送上我们的祝福。”
    “你们远在都城,并不能完全知道闽城这些年发生的事,或许会把我们之前所做的一切当成一场叛乱,毕竟选出的国人议事会的大人物们根本不管我们的死活,他们所说的一切蒙蔽了诸位的双眼。但我们相信你们是睿智的,而且相信你们是怜悯我们这些同属一个祖先的国人的。”
    “如今的闽城,正在发生一场可怕的、缓慢的吃人事件。水力作坊在与民争利,这些机器和与之相对应的分工制工厂和大作坊正在吃人,虽然不是那样的鲜血淋漓甚至没有违背法律,但确实在吃。”
    “一个小的纺纱从业者,本来可以养活自己的一家老小,经过努力在行会中成为师傅也有可能。孩子可以在开蒙学堂可以学到共和国先辈们的历史与荣耀,即便最普通的徒工也不至于饿死。”
    “然而现在,一切都变了。小纺车怎么可能争得过那种可以带动几十个纱锭的水力纺纱机呢?纱线的价格一天天在下降,棉花的价格却一天天被那些投机商所操控上涨,纺纱不但不能养活自己,甚至可能要赔掉自己的祖辈所积攒下来的所有家当。”
    “去年的风灾过后,很多闽郡的女人拿着出嫁时候从古时候就流传下来的簪子去售卖,只为了买几斤米度日。而在机器和分工制作坊出现之前,这些女人可以聊着天经营着自己十几台小纺车的家庭作坊,并且可以在旬休的时候出去游玩,至少不用考虑明天是否有米下锅的问题。”
    “闽城的很多人,都已经在这场机器与国人争利的恐怖过程中失去了一切。仓廪实才能知礼节,这样下去很多国人就要沦为下贱的最容易犯罪的一无所有的贫民了。”
    “我们相信,王上与那些共和国同龄的家族们不会无视我们这些人的痛苦和磨难,只不过你们被那些人所蒙蔽了。”
    “因而,我们请求尊重的王上与那些有教养有情怀的家族们,帮帮我们,救救我们,不要再让水力机器把我们都吃掉。”
    “闽城的这些苦难的国人对独裁亦或是有些人诟病的大家族执政,都没有丝毫的怨念和反对。只要王上和这些家族们把自己当成是国人的王、与普通国人共同祖先的只是更为优秀的家族,那么闽城的这些苦难的国人倾向于将王上看成一个与唯利是图的大商人大作坊主完全不同的、有利于绝大多数国人利益的体现者包括家族执政和隐性世袭,也都是我们所认可的。”
    “我们建议王上能够派遣专门的检察官,来禁止水力作坊的修建。因为水力作坊和大工厂是与民争利的、将大多数人逼入绝境的可怕的东西。”
    “我们建议王上能够派遣专门的均输官,控制棉花等原材料的价格。那些唯利是图的奸商,根本不管我们的死活。”
    “我们建议王上能够收回闽城的银行的所有权,并让银行属于那些大家族和每一任王上控制。这样就能够以低廉的利息,将款项贷给我们,从而帮助我们建立合作社,并且可以有足够的金钱购买原材料。”
    “我们建议王上能够收回闽城的南洋公司的垄断权,这个公司完全可以由王上和那些与共和国同龄的家族经营。我们曾想过,将公司的股票国人均分认购而不是垄断在几个人的手中,但除非禁止交易,否则终究还会转回到那些人手中,所以比起他们,我们更信任你们这些家族的势力,至少你们不靠唯利是图生活,那些土地和军功土地就足以过上很好的生活。”
    “共和国应该用奴隶贸易来获得足够的金钱和更为便宜的棉花,这些金钱可以帮助我们这些自食其力的国人,更为便宜的棉花也可以让我们有利可图,对外扩张也可以让棉布棉纱的价格更高,这也是我们所期待的”

第三十二章 主导权(十)
    这封请愿书洋洋洒洒数千字,得到了很多市民阶层的认同,但也引起了一番轩然大波。请大家搜索(六零文学)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说
    整篇请愿书没有一处涉及到土地问题,也没有涉及到那些一无所有的城市最底层的人该怎么办,所有的出发点都是有点小产业的小生产的角度。
    土地问题他们不敢谈,在他们看来的请愿而非“起义”成功后,那些无政府小国寡民均分土地村社激进派们已经没有价值了,反而和他们继续联合很可能将来遭到镇压。
    所以以违背所有权的理由在内部驳斥了激进派,并且主动制造了分裂,怒斥那些冲在最前面的那批人是妄图剥夺被人财产的疯子。
    而想要得到北方那些大家族的支持,土地问题是个禁区,如果谈了土地问题也不可能得到北方那些大家族的反对,因为北方的那些大家族是靠土地支撑的——对这些城市的小生产者而言,土地不是问题,只要没有大机器和大资本的竞争好,反正他们也不以土地为生,而且他们并不想把这场“民变请愿”变为“叛乱革命”。
    他们一方面盛赞小手工业者生产是共和国的支柱,自由平等的基础,尊严的体现、勤劳与懒惰一眼可分的最好的制度;另一方面又担心那些大资本的“不正当”的竞争,以及分工制工厂的“蔑视人的自由让人如同机器一般遵守时间”的让人无自由和尊严的表现。
    至于一无所有的最底层的、十几天前还和他们一起同仇敌忾的一无所有的城市流民,他们遮遮掩掩地给出的解决办法是:通通征召为士兵,对外抢占土地和奴隶,以共和国垄断的、全体国人的奴隶贸易和奴隶制种植园和粮食原材料种植地,来保证“绝大多数国人”的利益。
    换而言之,一如几十年前一样,这些人又一次把最底层给卖了,而且卖了一个好价钱。
    在起事之前,他们明白自己的力量不足以撼动整个闽城,造成巨大的影响,所以需要最底层那些人的帮助,而且算将来出了事也有更多的人分担责任。
    然而起事之后,引导最底层的那些激进派希望继续扩大成果,变革土地制度和所有权制度、真正建立起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小国寡民的村社无政府联合体的时候,这些人开始害怕了。除了害怕自己的利益被影响之外,还害怕惹火烧身,将来被绞死在绞刑架下,于是迅速地和那些激进派划清了界限。
    他们认为自己已经得到了一些更为强大的势力的支持,因而不再需要原本的盟友,只要达成自己的利益行。
    议事会的重新推选还在进行的过程,这封请愿书便引起了一场严重的冲突。
    在小市民和家庭作坊们聚集的谈论“国事”的茶馆附近,一人正在发表关于真正“理想社会”的演说。
    “私有制是最好的制度,这个可以激发人们的勤劳、创造力以及最大限度的丰富社会的财富——我们相信劳动创造财富。”
    “然而现在的这一切问题,根源在于我们没有得到十足的劳动成果,因为经由一部分人偷走了我们的劳动成果,破坏了其的公平。”
    “最美好的社会应该是什么样?应该是建立在私有制下的平等自由的社会。”
    “我们诚实的劳动,然后占有十足的劳动成果,再用以劳动为价值衡量的公平的交易,从而获得十足的价值。”
    “这种条件下,将是国人自由的巅峰,也能最大程度地促进个人的发展。”
    “私有制当然是好的,市场交换当然也是好的,而且这样一来,只要勤劳只要聪明能人人发财。”
    “这样的社会怎么实现?很简单,在保证私有制的前提下,按照一种劳动的价值的货币来公平的交换一切东西。只要能够做到自己占有全部的劳动成果,公平的获得同等的劳动价值的货物,没有人可能破产,这样的社会下唯一衡量贫富的标准,是这个人是勤劳还是懒惰。因为只有劳动才能交换,那么勤劳的人一定富足,而懒惰的人一定贫穷。”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大机器出现之前,也一样有贫穷的有富足的,如现在那些底层,他们原来穷,因为他们一直懒,而且缺乏头脑。”
    “而我们则不同,我们现在之所以濒临破产,那是因为水力机器的不正当的竞争,违反的公平的道德——像是一个人骑马另一个人赤足看谁跑得快,输了有情可原。”
    “但之前可没有水力作坊,怎么有人还是穷呢?那你们说这不是懒是什么?或许有人说,是因为他们没有一丁点的资产,这可笑了。难道我的父母祖辈都有很多的资产吗?为什么我们家能积攒下一些产业,他们不能呢?难道这不是说明他们骨子里懒惰、蠢笨、缺乏头脑吗?”
    “我们现在日子不好过,那不是因为我们懒,也不是因为什么私有制的原因,而是因为水力机器违背了公平、违背了道德、违背了人的自由,而且在交易过程有人操控,导致我们不能获得十足的等同于自己劳动价值的成果。”
    “你们想,如果交易能够真正公平,假设某种能代表劳动价值的货币叫劳,我干了十个劳的布,换四个劳的棉花,两个劳的粮食,四个劳的其余货物,怎么可能会破产呢?”
    “如果每个人都是小生产者,每个人都耕者有其田,每个人在自己的土地和家凭借劳动,换取所需的一切……”
    “这样一来,决定我能过什么生活的,只有我是否勤劳。我劳的多了,得到的多。”
    “我们当然应该同情那些因为交易过程被偷走了劳动的那些破产的农户,这和我么的境遇是一样的。但是我们可不该同情那些最底层的想要什么公有制的那群人,那群人只不过是懒汉罢了。”
    “对付这些人,最好的办法是送去军营,在军营挨几年军棍学会什么是勤劳。”
    “如果说军队容不下这么多人,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可你们看看墨党那些人给出的解决办法是什么?成立郡属工厂,让这些人留在城市,这是什么馊主意?”
    “他们留在城市,只会让水力作坊的雇工更便宜,而且源源不断,只会破坏公平和自由。”
    “要我说,该把他们全都迁到海岛的种植园,一人发一点土地,但是过去的费用,别问咱们收税,让这些人自己偿还运送的费用,这才公平。反正爱去哪去哪,总之别留在闽城行,没有自由的劳力,那些水力作坊开不起来,这样才能公平和自由……”
    然而话说到这里,本该收获掌声和叫好声的时候,却收获了一句:“放尼玛的狗屁,这是你们给我们找的出路?你们只给自己找路,根本没给我们找路!”
    扭头看去,不知道从哪里来了四十多人,穿的破破烂烂,手里拿着木棍和砖头,带头的人喊了一声,后面的人蜂拥而,拿着棍子朝着聚集在那里的人狠抽。
    从抽打的姿势和熟练度来看,应该是收了大作坊主钱财的职业流氓城狐社鼠之流。
    但明显附近还有一大批的真正的底层失业者,很快卷入这场械斗的人数从几十激增到数百。
    等到墨党的纠察队赶来的时候,已经死了十七八个,还有四十多人被打的重伤。
    双方都被煽动了起来,已经难以控制,一旦议事会重新推选后在一些问题达不成一致,更大规模的械斗近在咫尺。

第三十三章 主导权(十一)
   
    纠察队控制住局面,将参与者全部抓获。
    新的议事会还没有推选出来,各个派别还在忙着扯淡,一个个活动家都得了“议会病”,带着一种病态的使命感参与到这个纯属扯淡的议事会成立之中既没有喊出要改变旧时代,又没有喊出来一场自南到北的变革,甚至连闽城之外的农村还怎么办关心者都寥寥,很多人想的都是一个单纯的手工业的闽城,从未超出过外围贫民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