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酋长到球长-第4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义了。8

第七十九章 南洋公学与创刊号(上)
   
    等待党内各地分部的人赶回闽城开扩大会议的这段时间,陈健大部分时间都在忙着为三五年后的展览会的稀奇古怪的奇技淫巧做准备、编写教材和做浅显易懂的知其然原理。
    花了两个月完成了大部分短期可以完成的古怪图纸和构件之后,陈健第一次前往闽郡的第二个权力中心,在提议和说服了组织内成员后,陈健向闽郡的第二个权力中心请求了一件事,并且很快得到了允许,还得到了不少人的捐款。
    他求批了闽城外、靠近子午线天台的一大片土地,开始筹备成立免税的“南洋公学”。
    此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地或是农田,并没有展开建设,不过筹备工作已经开始。
    南洋公学肯定是都城所不承认的学历,但获得了闽郡的第二权力机构新的郡议事会的承认,可以作为等同于学宫地位的学历成为闽郡的地方公务人员。
    这一点已经很难得,也算是闽郡的各方势力开始为长远打算的一个信号,或者说是十多年的灌输之后造成的知识过于有用论的反馈。
    这所筹备中的南洋公学将会合并蓝翔技校、科学与技术实用研究院,同时开办高等中学和大学,以及伪装成航海用的军官培训学校。
    教材的世界观完全是按照陈健所编写的各种“假设”或是“猜想”的世界观为基础,第一批基本上从闽郡的墨党之前控制的教授自然常识和代数几何的学生中考核挑选,而且大学暂时是空的,先从高等中学开始招生。
    大学的先生也是以陈健的师兄师妹、制碱公会科学会议的参与者、被闽城的科学吸引来的学者、被陈健诱骗或是出面相请的老先生为主。
    这十年来闽城作为共和国的第二个学术中心,吸引了不少人在此定居,经常举行的各种研讨会也让这里的学术氛围很浓,就算在旧时代的知识上比不上学宫那些人,在新世界观下的理工科知识并不比北方的学宫差。
    大学暂时先开办十三个学科,外加三个对外交流的科。
    师范、数学、化学、物理学与建筑工程、冶金采矿及爆炸学、地理学、博物学、农学、简易机械原理、天、医学、政治经济学、会计记账和统计学,这是拟定的十三个先行开办的学科。
    三个对外交流的、史学与国家关系、对外译书所。
    十三个正式学科中,除了师范生外,暂时并不招生。
    所有报考的学生暂时进入高等中学中学习,包括自己带来的那些师弟师妹也是如此。
    等到高等中学的三年制学完之后,选拔其中的优秀人才,再进入大学学习。
    高等中学中,除了数学、冶金、农学、简易机械、天外,并没有先生教,有也是一些预备的大学先生每旬进行一次指导。
    包括力学、化学之类的内容,由陈健和那些来自学宫的先生一起,如同化合与分解新教材一样,编写一套详细的有世界观基础的教科书,同时设置大量的习题由这些通过考核和选拨进高等中学的年轻人学习,每一旬会空出一天时间专门讲学。
    在高等中学的选拔结束后,按照各自的成绩和侧重点进入到不同的学科中学习。名义上是学习,基本上就是直接进入第一线的研究当中,成为那些大学先生的帮手,完成一系列的有目的的实验或是技术改进。
    只要通过考核进入了高等中学,包吃包住,每个月还有少量的补贴。这个钱党产还是出得起的,也是被认为是绝对值得的。
    名义上只要通过了考核,都可以参与进来,但实际上并不那么公平。
    从环球航行之前就开始的基础教育准备,基本上可以确定能够考入高等中学的,大部分都是受墨色思想宣传的、要么就是被墨党控制的开蒙先生和批量培养的自然常识先生们教育出来的年轻人。
    至于十三个学科中唯一直接招生的师范生,只进行类似于九年义务教育的数学和理科教学,这些师范生的作用是作为孵化者,为下一批高等中学的理工科人才做准备,不求他们在进入高等中学之前明白太多,但是最起码对世界有个基本的了解、对世界观有个基本的成型。
    这些师范生的招生简单的很,大量的年轻人在之前的蓝翔学堂中就接受过类似的教育,也批量地毕业去当墨党控制的一些学堂之中当自然常识和算术几何的先生,只要选拔其中优秀的回炉就行。
    暂时空出的大学学科不招生,但是学科的先生已经准备好,由陈健出面邀请,同时给予足够的薪水和支持,还提供大量的、几乎免费的试验器具和一些试验申请的经费支持反正此时的大部分实验也花不了几个钱,但是效果往往显著。
    实际上很多学科的大学“先生”也是在这三年里进行一个学习的过程,唯独不同的就是没有老师,而是用一些陈健弄出的奇怪的方式进行学习。
    包括实验室的一些定向实验尝试、陈健提出的一些“猜想”的验证、资本出资的一些实用技术研究的带头人等等。
    每年都会进行一次“科学会”的评选,任何被选入“科学会”的人,都可以享受同等的大学先生的待遇,也可以直接前往大学任教。
    这也给了很多年轻人机会,如今论资排辈的意义不大,有陈健在这搅和,以往的论资排辈毫无用处,很可能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就发现了一些之前没有被发现的东西。
    很多方向基本上是空白的,很多学科完全就是十年之内正式出现的,但幸好力学和数学不分家,这个可以找人客串,最基本的力学原理学会之后剩下的就是完善整个体系。
    化学一科稍微简单一些,受陈健影响颇大的、数年前就在闽郡编写教材和十万个为什么的很多人都是他最早接触的圈内人士,他们对化学这门学科的世界观基本固定,剩下的就是按照这个世界观去尝试发现新东西、测量旧东西、改进新技术。
    航海测绘和天最为简单,这个不需要受陈健影响,天台就在附近,望远镜八分仪也都成型,之前的三角测量术也很成熟,有的是可以当先生的。
    实在不行,从之前的航海学堂中,弄出一批名为航海学、实则一直在学习力学数学和编写炮兵实用手册的那些年轻人,也可以直接暂时将这门学科带起来。天这边,陈健也有不少的熟人,这个面子还是可以卖的,送了对方一个本初子午线的大名头,如今也是该还债了。
    博物学可以暂时让林曦去带,这个名声足够,剩余的则从各地邀请一些人来加入。政治经济学可以让党内的一些最早接触到这些基础的一批人客串,完全胜任。
    农学上问题也不大,有数百年的育种学基础,加上已经提出的氮磷钾理论、外加伪装为阴阳的遗传学基础,只要陈健按照已有的没有走歪的体系稍加修正,就可以独立出来,甚至可以与数学尽快结合成优选学。
    医学有解剖学、血型学和显微镜出现后刚刚开始研究的微生物学为基础,再从欧洲调回一批在名为“救死扶伤国际协会”之中救死扶伤、实则拿两国雇佣兵和贵族们练手的外科医生回来,最起码截肢手术的体系可以尝试建立。
    诸如史学与国家关系、对外译书所这两处,前者需要养一批老学究来教年轻人,后者则完全要靠年轻人挑大梁。尤其是最早跟随陈健出海、最早留在荷兰、最早公派前往意大利的那些人,算起来这些人也可以从欧洲接回来一批把这个架子搭起来了。
    南洋公学的筹备工作是大张旗鼓进行的,一方面整个闽城都在进行宣传,另一方面陈健也不断出面邀请一些知名学者。
    同时公学的校园还没有建立的时候,三个月后的第一次高等中学考试已经开始筹备,并且给出了对一些人而言相当优厚的入学补贴条件。
    风声遍及整个闽郡的时候,陈健又在这风头上添了一把火。
    他和许多在闽城的知名学者们一同为南洋公学的筹备工作做了一项极为让人觉察到一些风声的行为,以南洋公学筹备委员会的名义,开办了四本定期发行的刊物。
    自然与科学、数学新发展、世界趣闻及博物学、政治与经济评论。
    这四本刊物是和南洋公学绑定在一起的。
    问题也就出在这里,除了政治与经济评论这本之外,剩下的三种都城学宫都有类似的刊物,名称虽然不一样,但内容上还是有重合之处的,这算是一种半挑明的独立于学宫的新体系。
    作为创刊号,这几本小册子的内容相当丰富,而且很多都是陈健执笔,力求一炮而红。
    除了这种公开的新体系意义之外,这些小册子也算是南洋公学将来的大学先生们的一种教材,不但要新还要有趣,同时还要垄断将来的命名权和话语权。
    为此,自然与科学这本刊物的创刊号上,陈健定义了电的正负阴阳、磁的正负阴阳,同时发表了简易电磁学的基础。
    左手定则、右手螺旋定则、电磁转化等几个内容第一次以正式刊物的形式提出,为了让那些被吸引的“大学先生”们感到好奇和去尝试,陈健也提出了一种最简单的、直流电动机的模型试验。
    一个电堆电池、一个铜丝包裹木漆的线圈,一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铁支架、一块磁石。
    铜丝线圈的一端是裸接触连接到电极上的铁支架的,另一端则是刮掉了一半的木漆使之一半绝缘一半不绝缘。
    直流线圈转起来的时候,本来需要一个换向器。但是因为半边的铜丝刮掉了半圆周的漆皮,所以靠着惯性线圈转到不通电的一半时可以继续转动而不会产生反向力,直到重新让不绝缘的那一半接触到铁支架。
    这相当于转动的头半圈是靠电磁动力、后半圈靠的是惯性。于是不需要换向器、不需要换向电刷,一个最简易的直流电动机模型五分钟就能做出来。
    这足以让那些南洋公学的潜在先生们花上一年半载的好奇与心思去研究这些东西,掌握三种定则。
    而且除了新的三种定则之外,那半周受力半周惯性的运动,也很显然地可以让人思索力学、惯性、力是改变物体状态的等等数年前已经提出的、需要继续让人复习和直观理解的内容。
    顺带着,这也是一种宣言,正式宣告:学术中心南移,还在筹备的南洋公学在自然科学上有不输于北方学宫的潜力和底子。8

第八十章 南洋公学与创刊号(中)
    既是作为一种政治宣言的创刊号,又是为那些时代顶尖的科学家们找点事情做,自然不可能只有这么一个重磅炸弹。
    以基础电磁学作为《自然与科学w的创刊第一篇文章,这是很适合的,有趣而且简单,适合更多的人参与吸引众多的年轻人。
    只是为了定下基调,陈健的第二篇文章就有些复杂,也为更多的人找事做。
    第二篇文章,则是以万有引力和利用钟摆法估测出的重力加速度,做了一个复杂的推演,为那些天文学家和数学家找了一个埋头十年不问世事的地方,同时为科学的证伪与科学的“预言”和神学的“预言”拉开区别。
    “我们可以知道,重力加速度已经通过钟摆法测定出来。同样假设地球是一个纯正的圆形,那么根据纬度和日影来估算地球的,他可以保证让经度精确到十分之内当然仅限于不摇晃的陆地之上。”
    “那么,在八分仪可以确定精确的纬度、木星的卫星可以在陆地上确定精确的经度的条件下,我们除了可以得到一张精确的、前所未有的共和国的全图之外,还可以用视差三角测量法来估测月球到底离我们有多远。”
    “假使闽城和都城处在同一经度……当然只是假使……并且我们可以利用北极星和太阳来知道两地的纬度,同时算出两地的距离。那么,在同一经度下,必然时区是相同的。但是相同的时区上,月球在星空中的位置肯定是不同的……假使在闽郡的晚上八点,月亮在女宿附近;但在我们假设的与闽城经度相同的都城的晚上八点,月亮可能就在虚宿附近了。”
    “经度很重要,因为没有千里传音的手段,所以你不能确定你眼中的八点,是不是别处的八点,同样的八点只能出现在同一条经线之上。”
    “当确定了同一个八点,月球与地表的角度可以用八分仪测量出来,同时又知道了两地的纬度和同一经度下的距离,那么用三角学是可以估算出月球距离我们的距离。”
    “显然,这需要天文学的老先生们出面、需要大约三千枚银币的测量费用、以及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我不是指测量共和国的全部地图,而是找出与闽城同经度的北方并且用视差法算出地月距离的时间。”
    “一年后,我们就可以知道,引力体系的数学法算出的地月距离、和被所有人都承认的三角法估测出的地月距离,是不是相差不多的。”
    “如果是,那么就证明,引力体系是可以用大家都承认的、之前已经被承认的世界体系所证明。在找不出反例之前,这是可以自成体系的、解释世界的。”
    “换而言之,反对者如果认为三角法、加减乘数、正弦余弦、相似三角形等等所有的定理,并且声称都是错的,那么反对者当然可以用他们定义的世界基础来宣布引力学说是错的。如果他们不想这么无耻,就不得不接受引力学说可以解释世界,而且是可以经受住验证的、以大家都认同的几何和代数学为工具的、内部逻辑自洽的体系。”
    ……文章的后面,是一整套的纯粹的数学公式,但是都很简单,唯一的难点是数年前就已经完成的用原始微积分法推出的简化版的向心力公式,绕开原始微积分就只剩下一个速度平方比半径的开蒙数学公式。
    至于剩下的,都是加减乘除,最难也不过是最后一步的笔算开立方,相当于战国秦汉时代的《九章算术w水平,具体公式早已成型。
    这篇文章对于那些看热闹的人而言,重要的是被望远镜打破了神秘的月亮,终于知道了距离自己有多远,顺带着那么多零的数字也让人感慨宇宙之浩渺。
    对那些已经认同了引力学说、且有三角学和代数学基础的一部分人而言,则可以在闲极无聊的时候,推算出太阳和地球的质量比,不可能知道多重,但是可以知道大致的质量比,而且是个十分吓人的质量比。
    对那些天文学家来说,正好可以正式绘制共和国的全图,顺带着测算很多行星的大致距离,这都是可以载入史册的所谓立功、立言之事。
    对那些沉浸于数学的逻辑世界中不能自拔的人而言,他们将会感觉到今后的世界需要更为顺手的工具,数学作为一种工具已经有些跟不上其余学科的发展了。
    对那些还没有弄清楚什么是佐证的人而言,那两种看似不一样但却被陈健挑明了纯属是一丘之貉的计算方法,则可以告诉他们印证一件事需要考虑到里面的本质。
    对那些一心想要解释世界的人而言,僵化机械唯物主义的思潮将会碾压过之前种种奇怪的世界观,这些人将会去相信可以用数学、力学和运动去解释整个宇宙。
    那个靠数学和计算所做的“预言”,也将开始一种全新的思索未来的方式,一种内部逻辑自洽地构想未来的方法。一种名为物理学和数学的“占星术”和“大预言术”,将会取代以往的任何唯心的预言方式。
    许多厚重之中,唯一很稀薄的,就是于此时的现实世界而言,最多只能得到一张经纬度大致正确的地图。

第八十一章 南洋公学与创刊号(下)
    天文和航海测绘学不仅得到了工部的一万枚银币的拨款,还从南洋公学中获得了三千枚银币的拨款,用以测绘非甲板上之上的陆地的经度,同时用几何测量学验证引力体系数学计算。
    不过南洋公学在付出了三千枚银币的研究拨款后,想得到的不仅仅是验证引力体系的数学计算与经度地图,更在后面提出了另一个研究方向。
    从木星卫星来测经度起步,天文学和数学还需要结合起来测算光速,或者说测算光的速度到底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
    假使木星的卫星按照既定轨道运转,那么一定拥有一个类似于月球的天文月概念,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比现在最为精准的钟表还要准确的天文钟。
    那么这个天文钟在数学概念上是准确的,但是在观察概念中是不是准确的呢?
    已知木星的公转周期是十二年,而地球的公转周期是一年,同时又因为椭圆形轨道而非纯正圆周轨道的缘故,十二年中木星卫星的天文钟所发来的信号,必然会因为距离的原因导致出现观察概念上的不准确。
    想要证明光的速度是有限的,很简单。只需要经过一个周期为三年到五年的观察,确定木星卫星与木星之间的“月食”周期不固定……事实上是固定的,而观察者眼中不固定的原因是因为距离太远,而且因为木星与地球轨道非同步的距离差导致的光速传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