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极品新贵-第5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敏不再说话,她没必要跟唐林争论什么,事情其实很简单,最终的决定还是卢展行自己做。唐林说完了也没有走的意思,看着赵敏不说话直接催促,“我刚好在这边看会书,你可以去跟卢先生请示,谢谢!”
    很显然唐林现在就要结果,这让赵敏有点吃惊,心说这人也太心急了吧?不过她也实在没理由把这件事拖延,她站起身往外走却突然又停住身子,“你打算看什么书?要我推荐一本么?”
    唐林来到书架旁边,他喜欢这种氛围,喜欢站在书籍之中,这时候他会觉得自己是安全和踏实的,这跟他在部队的精力关系不大是他从小的习惯。小时候满月的时候家人在他跟前放了好多东西代表不同职业,他直接抓住一本书,怎么都不肯放开。所以家里人才不管怎么窘迫也要让他上最好的高中,妹妹才会那么甘愿牺牲自己。家人都十分确定他将来会是个秀才,会吃公家饭。只是没想到他从县里最好的贵族高中直接去了军校然后成了军人,那当初他为什么抓住书不放呢?
    那时候他才刚满月自然是没有记忆的,只是现在想想唐林能给出的答案也许很简单,那就是他喜欢书本中那种印刷的墨香。
    “你推荐什么?”唐林其实再跟赵敏面对的时候已经采取了一种新的策略,那就是速战速决绝不纠缠。赵敏重新走回来,来到第7排的位置然后拿出一本《曾国藩家书》递给他,“就看这个吧!”
    语气十分自信肯定,但这本书跟他现在有什么关系?亦或是这女人对他的一种特别暗示?唐林不得不思考一番,跟赵敏这样有经验又极度聪明的女人打交道还是小心为上。他低头目光落在书的封面上。
    曾国藩早年致力学问,其学术研究从历史、古文到书法、理学以及各种典章制度。他渴望多做学问,与当朝大学问家梅曾亮、何绍基等名士媲美,但他最终没有成为一位著述丰富的大学者,主要原因是他还来不及著书立说,就已升至二品高官,从此忙于官场之争,再后来投身于戎马征战之中,使他不可能固守书苑,一心研究学问。当代著名学者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中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有两套,其中之一就是《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在攻克天京后,权势极大,功高震主,清朝对其极不放心。咸丰帝曾在湘军克复武汉时叹道:“去了半个洪秀全,来了一个曾国藩。”曾国藩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和历史知识,熟悉历代掌故,因而在击败太平天国后一方面自裁湘军,一方面把家书刊行问世,借以表明自己忠心为清廷效命,以塞弄臣之口。曾国藩家书自时起便风靡流行,历久不衰。这本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
    唐林之前早就看过这本书,他一直认为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尽管曾国藩留传下来的著作太少,但这一部家书就完全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了。
    换句话说这本书其实是一个教人做人的百科全书,虽然相隔甚远但是仍然具备很强的现实意义。只是推荐这本书表面上看并不高明,因为这本书很多人都看过,赵敏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按道理说赵敏推荐完以后就可以直接离开去办她该办的事了,可是她却站在原地纹丝未动,看着唐林的反应。唐林没有翻开书,只是盯着似乎平淡无奇的封面看。然后突然咧嘴一笑,“我想这图书馆中的镇馆之宝应该是另一本《卢展行家书》吧?只是非卢氏子孙不得观看对吧?”
    赵敏对唐林的反应颇为满意,点点头然后转身走了,唐林被这女人弄得有点蛋疼于是对着她窈窕的背影大喊,“喂,你啥意思?逗傻小子呢?”赵敏却回过神手指放在小嘴上做了一个嘘声,然后指了指旁边十分明显的警示标志。
    肃静!
    尼玛,这女人绝对是故意的,拿他逗闷子!
    唐林拎着《曾国藩家书》大步追了上来,赵敏嘴角带着一丝寻常不见的坏笑,“你要干什么?动武么?没错我就是逗你玩,那你要怎么样?”
    唐林直接拦住她的去路,“把《卢展行家书》交出来,否则你今天哪也去不了!”赵敏却笑的更加开心,“你是土匪么?再说这里四处都是摄像头,你就不怕?”唐林才不怕,脸上也闪过一丝特别的笑意,“我这个角度刚好可以把你挡住,也就是摄像头只能看见我的背影却看不到我对你做什么。如果我没猜错你是想跟我做个交易对吧?”
    ()

1536。第1536章 守株待兔
    赵敏对于唐林突然展现出来的痞气有点吃惊,不过很快就镇定下来,看起来她根本不惧怕唐林隐秘之中的武力威胁。
    “交易?你觉得我要跟你做什么交易?”她风轻云淡的问道。
    “这个只有你自己知道,我又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唐林抬手摸摸鼻子表示不愿意不着边际的胡乱猜测。
    “其实你这个人远没有看起来那么斯文有礼,也没有看起来那么年少老成,你……你身上还是武夫的作为。”赵敏突然对他有了一个新的评价。
    唐林咧嘴一笑,“彼此彼此,其实你也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心无旁骛忠心耿耿,你不是卢家人也不是卢先生的"qing ren"什么的,所以你在卢家必然有你的目的。”
    赵敏脸色微变,“你果然调查过我!”唐林却摇头,“没有调查,即便调查也查不出什么蛛丝马迹,我是看你的眼睛看出来的。”
    “你会看相?”赵敏反问。
    “我会看人,看女人!”唐林十分坚决。
    赵敏忍不住抿嘴一笑,然后绕过柱子一样的唐林,“你根本不会看女人,你还差得远,今天的事我当没发生,我不希望有下次,否则吃亏的一定是你。”
    然后就那么消失在楼角……
    唐林拿着《曾国藩家书》回到沙发上,继续思考,他才不相信这女人的鬼话,这女人刚才的种种作为根本就是在对他进行试探,她绝对有她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但到底是什么他还不清楚。他的目光禁不住再次落在手里的这本书上。脑海里不自觉的回忆起一些东西,他不是过目不忘可是他当做重点看的书却都能知道其核心内容和核心用意。
    他觉得其实看书就是跟作者在对话,看《曾国藩家书》其实就是在跟这个华夏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在沟通。
    在为人处世上,曾国藩终生以“拙诚”、“坚忍”行事。他在致其弟信中说:“吾自信亦笃实人,只为阅历世途,饱更事变,略参些机权作用,便把自家学坏了!贤弟此刻在外,亦急需将笃实复还,万不可走入机巧一路,日趋日下也。”至于坚忍功夫,曾国藩可算修炼到了极点。他说:“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尝谓余怄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徐图自强。因引谚曰:‘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此二语,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诀。余庚戌辛亥间,为京师权贵所唾骂;癸丑甲寅,为长沙所唾骂;乙卯丙辰为江西所唾骂;以及岳州之败,靖港之败,湖口之败,盖打脱牙之时多矣,无一次不和血吞之。”曾国藩崇尚坚忍实干,不仅在得意时埋头苦干,尤其是在失意时绝不灰心,他在安慰其弟曾国荃连吃两次败仗的信中说:“另起炉灶,重开世界,安知此两番之大败,非天之磨炼英雄,使弟大有长进乎?谚云:‘吃一堑,长一智。’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费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徒然自馁也。”
    在持家教子方面,曾国藩主张勤俭持家,努力治学,睦邻友好,读书明理。他在家书中写道:“余教儿女辈惟以勤俭谦三字为主。……弟每用一钱,均须三思,诸弟在家,宜教子侄守勤敬。吾在外既有权势,则家中子弟最易流于骄,流于佚,二字皆败家之道也。”他希望后代兢兢业业,努力治学。他常对子女说,只要有学问,就不怕没饭吃。他还说,门第太盛则会出事端,主张不把财产留给子孙,子孙不肖留亦无用,子孙图强,也不愁没饭吃,这就是他所谓的盈虚消长的道理。
    在治军用人方面,曾国藩对于武器和人的关系,他认为“用兵之道,在人不在器”,“攻杀之要在人而不在兵”。在军队治理上主张以礼治军:“带勇之法,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我辈带兵勇,如父兄带子弟一般,无银钱,无保举,尚是小事,切不可使他扰民而坏品行,因嫖赌洋烟而坏身体,个个学好,人人成材”。为使官兵严守纪律,爱护百姓,曾国藩亲做《爱民歌》以劝导官兵。
    在战略战术上,他认为战争乃死生大事,应“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在用人上,讲求“仁孝,血诚”原则,选拔经世致用的人才。选人标准是“崇实黜浮,力杜工巧之风”,因而石达开说“曾国藩不以善战名,而能识拔贤将”。曾国藩的幕府就是一所人才培训基地,李鸿章、左宗棠、彭玉麟、华蘅芳等都在其左右共事。
    等等,唐林突然猛地一动,随后起身蹬蹬蹬追下楼去。果然赵敏这女人一直未走,就在楼下的沙发上安然的等着他,似乎知道他过一会肯定要追下来一般。唐林几步冲到他跟前,“根本没有《卢展行家书》,卢先生成功之学都在这本曾国藩家书上,你刚才是从第7排第67本书的地方拿来这本书,周围的书都崭新如初唯独这本书已经破损严重,而且这之前不知道已经被卢家人看破了几本甚至几十本《曾国藩家书》,因为卢家每个直系子孙都必须在图书管理把这本书研读很多遍,从小到大都不能停止。哪怕是卢先生自己到现在也仍然在读这本书。卢家图书馆的馆藏十分丰富,可是卢先生其实却认同一辈子读好一本书便可成就一番了不起的事业。这在他几年前的采访中提到过,那时候记者问他这一生读的哪本书,他笑而不语,没有回答。这也成为卢家发家的一个谜团,很多人都在打听都想知道卢先生一辈子看的究竟是哪本书,所以,赵敏,我跟你没什么亲近关心,你为什么要这么帮我?”
    可是赵敏却根本不回答他的问题,夕阳的目光下她突然变得有些肃穆,整个人的气质也随之转变,似乎短暂的陷入到某种回忆不能自拔。
    唐林也已经安静的坐下来,看着她等着她。
    终于,她开始开口。
    “你去过曾国藩故居么?我经常去,如今那里已经修缮一新,去的路上,有乡野之气从深广的山岭里升腾,长辈说前往山海那边的孔府,路途上也是有此灵山之气。听到这些一般我只是笑笑过去,因为我不要相信这种有些牵强的说法。只是曾国藩当时能从这样一个偏僻贫苦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困知勉行,立志自拨于流俗,历尽宦海风波而安然无恙,实乃不易。然后到了地方先看到一个明亮的池塘,一面湘军“帅”字旗在春风中猎猎招展。曾国藩这样一个人物,身处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为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其生前身后,毁誉参半,始终让人争议颇多。早在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时,即有人责其杀人过多,送其绰号“曾剃头”。到“天津教案”,不少人骂他是卖国贼,但敬重他的人也很多,老先生曾言“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先生对他更是顶礼膜拜,认为曾国藩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左宗棠给他的挽联是:“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

1537。第1537章 到底是谁?
    说到这赵敏抬头特意看看对面的唐林,他脸上非但没有了之前的焦急和莽撞,相反多了一丝平静和淡然,很显然他听得很认真,而且绝不会打扰。
    这时候的他可以说跟刚才那个莽夫完全不同,赵敏微微点头,“你没去过那地方,对吧?”唐林直接回道,“我没去过,不过我一定要找机会去看看的,自己亲眼看见那个人生活的地方会跟看书有很大不同。你继续说吧,你去过,算给我做个导游。”
    赵敏安静的继续,“曾国藩故居自称为富厚堂,是典型的沿中轴线对称的明清回廊式建筑群体。但其中他亲自建造的房屋只有一间“思云馆”,屋前有后人捐赠的貔貅辟邪之物。基本体现了曾国藩对建宅“屋宇不肖华美,却须多种竹柏,多留菜园,即占去四亩,亦自无妨”的意思。真正让人羡慕的是他们家族的藏书楼,传统的木楼木梯木窗木阳台,倚一山的清幽竹林,古木参天,并时有好鸟嘤嘤,实乃读书之绝佳境地。在这样的地方读书,曾国藩说要有“旧雨三年精化碧,孤灯五夜眼常青”的精神。”
    “读书之外曾国藩在养生方面也有自己的体会,并为后世效仿。他曾为自己立下课程十二条,摘录于下:“主敬:整齐严肃,清明在躬,如日之升;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镇;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读史:念三史(指《史记》、《汉书》、《后汉书》),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日知其所无: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有求深意是徇人;月无忘其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的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昧耽着,最易溺心丧志;作字:饭后写字半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课程。凡事不待明日,取积愈难清;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曾国藩认为:“养生之法约有五事:一曰眠食有恒,二曰惩贫,三曰节欲,四曰每夜临睡前洗脚,五曰每日两饭后各行三千步。””
    赵敏再次停住,脸上带着那丝在楼上展现的坏笑,“说起养生你肯定做不到,不过卢先生却一直做的很好,一个人的事业有多长首先要看他的生命有多长,这是一个十分简单的道理,可是现在大部分商人或者说成功的人却都是用透支生命的方式来换取权力和金钱。这算是卢先生与众不同的地方,你说这华夏国多少人看这本书?多少人想从中看出点东西?但真正能够去做的又有几个人?”
    唐林抬头看看马上要落下去的夕阳,“看来人未老心先老的不是我而是你,我现在很感兴趣一件事,你到底是谁?”
    可是赵敏却不跟他在这个问题上纠缠,而是转而继续她之前的话题,这个太极玩的很好,丝毫不见刻意的痕迹。
    “曾国藩的遗嘱同样让人玩味。我想这些言论是其一生身体力行留给后辈的箴言。曾氏后代破除富贵不过三代的常律,代有人才出,这样的景象应该说是与其家族一脉相承的家训密不可分的。他说:“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可许,老人徒伤,不胜悚惶惭赧。今将永别,特立四条以教汝兄弟。”
    “一曰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二曰主敬则身强。内而专静统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为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聪明睿智,皆由此出。庄敬日强,安肆日偷。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
    “三曰求仁则人悦。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读书学古,粗知大义,即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初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立人达人之人有不悦而归之者乎?”
    “四曰习劳则神钦。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能而长才识。为天下计,则必己饥己溺,一夫不荻,引为余辜。大禹、墨子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劳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祗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