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就好了,老爷您看咱家芷儿也大了,我看这林家哥儿就不错,再说今日我看着他对咱家芷儿也是有想法的,他们小时候也一起玩过,也算是青梅竹马的,两家又是世家,知根知底的,你明日问问父亲的意见,看他老人家的看法……”
已经有些昏昏欲睡的张文熙,在迷蒙中,听到夫人的话,在脑海中反映了会,才明白了夫人话中的意思,一下子从床上坐了起来,“我说那小子怎么笑的那么不像好人,原来竟是打我宝贝女儿的主意,想的美,我绝不会同意的“
☆、第三十九章
张文熙从床上腿脚麻利的站起来;披上衣服就要往外走;刘氏赶紧拉住夫君;“夫君,天这么晚了,你要去哪?”
“我去问问英哲,那小子离家这么多家,我都没训斥他;他这总算舍得回来了;竟然还带回了这么个小子;我要好好问问他”
刘氏听夫君这么说;心里是好气又好笑;无奈之下赶紧下床拉住夫君;“夫君你训斥哲儿干什么,林家哥儿是他师兄,路过京城,难道还能不邀请人来咱们府上吗?”
张文熙气呼呼的坐回到床上,听着夫人说,虽然明白这个理,可是让他知道有人打他宝贝女儿的主意,不但不能赶走他,还要热情的招待着,心里怎么想怎么憋屈,“那我去找那小子谈谈去,没事别乱动心思,明日让他拜见了父亲后,就赶紧回姑苏去,反正他又不走科举路,留在京城也没什么事,还是早日回家的好”
不愧是父子,张文熙和英哲想到的都是赶紧把林渊赶走。刘氏看丈夫又要出去,还是要去找林家哥儿,甚至想明日就赶人家走,手放到丈夫的肩上,把他压回到床上继续坐着,“夫君,你也不看看这是什么时辰了,晚上你们还喝了酒,孩子们肯定都睡了,难道你要把人家在给折腾起来吗?来着是客,咱们怎么能做这种失礼的事”
张文熙最终还是没能出门,但心里总是不爽,在床上翻来覆去,满脑里想的都是自己的乖宝要被黄鼠狼叼走了,一想到这,他就难受的闭不上眼。
刘氏看丈夫翻来覆去就是不睡,还不停的唉声叹气,偶尔还咬牙切齿愤愤不平的嘟囔几声,如果不是知道他这是因为不想女儿嫁人离开才如此,她还以为丈夫是遇见什么重大的难题事件了呢。
不过对于张家父子来说,不能把女儿妹妹留在家里养一辈子,这就是他们遇到的最大的难题。
“夫君早点休息吧,明日还要上朝呢”刘氏终于忍不住,劝说起了丈夫。
“唉,夫人,一想到芷儿要离开咱们,成为别人家的人,我这心里就难受,尤其是府上还住着个黄鼠狼,我怎么睡得着啊”张文熙再次坐了起来,依靠着床沿,郁郁的不开心。
刘氏想着如果芷儿不是她亲生的,不是她疼爱异常的女儿,就丈夫这态度,她肯定会心酸难受的,“夫君,芷儿也大了,这事是早晚都要考虑的,以往那些人选,都被你们一个个排除掉,我也没在意,毕竟芷儿还小,也不急。可是没注意间,芷儿就长这么大了,这人选必须好好考虑了,不然这样拖着,一直拖到芷儿及笄后,等到芷儿到了不得不相看的年纪的时候,难道要满京城随便抓吗?”
张文熙也知道夫人说的有理,芷儿已经十三了,京中那些蠢蠢欲动的人家,又开始打女儿的主意了,他又不能留着芷儿不让她嫁,那不是疼女儿,那是害她。
想想女儿的性子,喜欢悠闲自在舒服的生活,喜欢看看书弹弹琴配配药,喜欢慵懒的享受美食,喜欢和家人一起谈天说地,喜欢把日子过的轻松舒适。
女儿最是讨厌麻烦,随着她的长大,打她婚姻主意的人肯定不会少,那么从现在到女儿定下来之前,肯定都没有清闲的日子。
想到这好像已经看到,女儿苦恼的表情,看到女儿嘟着嘴不开心的样子,这样想来,好像早日挑好人选,给女儿定下来更好。
定下来又不意味着女儿立刻就要离开家,女儿还小,都还没有及笄呢,多留几年也是可以的。
不过那个林家的小子就别想了,他才不要把女儿嫁去姑苏呢,他一时半会的也不会致仕,姑苏离京城那么远,一旦嫁去姑苏,他又要像几年前那样,很久才能见女儿一面。
如果嫁到京城,就算女儿不好意思总回家,他自己可以上门啊,总比嫁去外地后见的多。
“嗯,回来我会把京城中适合的青年才俊,再次筛选一遍”
刘氏对京城的那些少爷们,却是不抱什么希望,家里不想女儿嫁给那些未来会掺和进夺嫡的人家,可是京城的这些人家,不想掺和进夺嫡,除非家里有一个像他们家老爷子那样睿智老道的主心骨掌着家族的舵,要不然就是小家小户的,夺嫡的事件他们根本就插不上。
第一种人家很难找,第二种人家绝对不行,那种小家小户的怎么配得上她的宝贝女儿。除了这两种人家,别的有出彩子弟的,都是朝中重臣,现在都能看出他们的行事已经开始偏向某位皇子了,肯定不行。没有偏向性的,嫁给嫡长子做宗妇太累,麻烦事太多,那些大家大族的,里面纷纷扰扰的事太多,他们张家没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事,一向很清静,女儿心思简单干净,那种事多的人家不行。
再说京城这些年奢靡之气太过,那些大家子弟哪个房里都是美妾通房俏丫头的一大堆,就算世家公子,没成亲前,身边也多是长辈赐下的丫头掌着房中事,这种丫头一看就是备用妾。
跟京中现在盛行这种风气比起来,江南的世家不少还都依然保持着那些清贵的规矩,就像林家的三十无嗣方可纳妾的规矩。
其实如果芷儿嫁入刘家或宋家,她会更安心。可惜,她和大嫂都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本身和哥哥们就差了些年龄,芷儿又是她最小的孩子,这样使得芷儿和她的那些表哥都差了太多,都不合适。
刘氏嫁给张文熙这么多年,他心中想些什么,她自然能猜个差不多,知道他不舍得让女儿远嫁,想着女儿嫁了也能常常见到,她当然也想能经常见见女儿,可是和女儿的幸福相比,他们的这些思念,都是可以接受的可以忍耐的。
“夫君,我看着林家的哥儿就不错,你明日找父亲和大伯,关于芷儿的事,好好说说,林家老太爷和父亲是好友,林家的情况父亲最是了解,合不合适父亲也最有发言权。你现在想再多也没用,芷儿的事,那一件最后不是父亲拿主意的,这事还是问过父亲的意见以后再说吧”
张文熙想到父亲就叹了口气,明明是他的乖宝,父亲没本事生个女儿出来,就和他抢,可惜芷儿都这么大了,在女儿的事上,他就没一件事争的过父亲。
张文熙郁闷的睡了,刘氏有老爷子出马,就不用她担心了,老爷子那么疼芷儿,最后无论结果是什么,反正都是为了芷儿好的,她等着老爷子的决定就好。
英睿回到自己的院子,儿子墨儿已经被妻子哄睡了,妻子正捧着一本书在灯下看着,暖暖的烛光,映照在她身上,让因怀孕而充满母爱的她更加的温润暖人心。
英睿止住丫鬟的通报声,让她们去准备洗漱的东西,自己走到妻子的身后,抽出她手里的书,在妻子回身看他时,轻声说道,“说过多少回了,你现在身子不方便,要早点休息,晚上看书伤眼,怎么就是不听呢,看来我以后还是早点回来看着你点的好”
方氏听着丈夫那微带斥责的话语,心里一点不开心都没有,反而舒心无比。她是白鹿书院山长方竹幽的嫡女,英睿在白鹿书院读书的时候,和方氏的哥哥是好友,山长对英睿也很赏识,方氏在家里也见过英睿,当时心里对这个儒雅大才的男子,心里就有些小心思,后来两家商议婚事,母亲问她意见,她虽然很羞怯,心里却开心庆幸,忍着羞意点了头。
婚后丈夫很好,公婆也很好,张家也是有规矩的家族,婆婆不是那种不明事理,会给儿子塞通房赏丫头的人,甚至连她有孕,婆婆都没有要求丈夫和她一定要分房,只是私下嘱咐他们一通。她一嫁进来,虽然没有掌家权,婆婆却也把他们小院的事都交给了她管理。
婆婆不交管家权,她是理解的,毕竟婆婆还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没有成家,儿子的聘礼女儿的嫁妆都还要她准备,这些不是长嫂就能解决的事。
如果说有什么不满意的,那就是夫家的人,对小姑子实在是太好了,虽然她在家当姑娘的时候,作为家里唯一的女儿,也很受家人的宠,可是没有像小姑这样,不管是公公丈夫甚至是祖父,只要出门,不管远门和是就在京中街上逛逛,绝对不会忘了给小姑子买东西,大到古玩字画,头面首饰,小到泥人套娃。
丈夫会忘记给她带东西,却绝对不会忘了小姑子的东西,她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宽宏大度的,从不觉得自己小肚鸡肠,可是每日里看着全家对小姑子的宠溺,就连隔壁大伯府上,隔几日都会给小姑子送东西,她心里总是忍不住酸涩难受。
好在她也只是在心里不爽而已,并没有表现出来。小姑子对她很好,每次得到什么好东西从来都记得让人给她送一份,等有了墨儿,小姑子对墨儿更是好的,有时候她这个当娘的都要自愧不如。
墨儿吃的穿戴的玩的用的,每一样小姑子都给他准备了,还都是些一看就是精品的东西,有些她都觉得给小孩子用太过浪费,小姑子却是一点都不心疼的给了儿子。人家如此对待她对待她儿子,她还有什么好心理不平衡的,真心换真心,她也开始用真心回馈小姑子。
她应该感慨自己心思转变的快,小心思隐藏的好,不然她不会有现在这么幸福的生活。从她和小姑子感情越来越好起,丈夫对她也越来越好了,这种好是真正把她放进了心里,当做家人爱人的好,而不是对一个带着责任的单单是名义上的妻子的好。
就像这会她有孕,丈夫不管回来多晚,都会来她这里看看,如果她没睡,丈夫会跟她说说话,问问她今日做了什么,有没有孕吐,有没有不舒服,然后一起休息,晚上有什么不舒服的,丈夫也不会叫丫头,而是自己照顾她。
想当初他们成亲不满一年就怀了墨儿,当时丈夫回来晚了,就让人传个话,说歇在书房里了,别说捏腿了,连见都很少见到。
对于现在的生活,方氏很满意,丈夫说什么她都听着,不过该等的时候,她依然还是会等的。方氏接过丫鬟手中的毛巾,不假丫鬟的手亲自服侍丈夫擦了脸。
“夫人,今天有什么不舒服的吗?还有孕吐吗?”英睿在妻子给他擦完脸后,拉过她坐在自己腿上,手附上妻子的肚子,想着里面会不会是一个像小妹一样娇娇软软的女儿呢。
虽然丈夫经常这样让自己坐在他的腿上,说这是闺房情趣,没什么可害羞的,可是她还是忍住不的羞红了双颊,注意到房中伺候的丫鬟都退出去了,还顺带给他们带上了房门,方氏才好了点,听丈夫问,也就抬起还有些红的脸回道,“昨日妹妹送了一罐她自己腌制的酸梅子,吃了后就没有在吐过了,今日二弟回来了,只顾着给二弟送东西,还没来得及谢谢妹妹呢,明日定要好好谢谢妹妹”
英睿听妻子说妹妹送了梅子,知道小妹出手,那就没问题了。想着小妹的好,再想到再过不久,不知道什么时候,小妹就不是自己家的了,刚才还艳阳天的脸色整个就黑了下来。
☆、第四十章
方氏发现丈夫的心情突然不好了起来,“夫君;怎么了?”
英睿知道妻子和妹妹的关系很好;也就不避讳妻子;“今天二弟带回来的那个师兄;是姑苏林家的小子;那小子竟然对小妹动了心思;一想到小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成了别人家的;我就难受”
不出所料,又是和小姑子有关系,方氏虽然心里已经不会难受了,但还是在丈夫看不到的地方;很不淑女的对天翻了个白眼;“女孩家大了;嫁人是难免的,只要张家不倒,小妹无论嫁入什么样的人家,都不会受了气,再说有父亲和祖父把关,夫君也不用太过担心”
英睿这边和妻子抱怨妹妹长太快,还没宠够呢,怎么就到了要嫁人的年龄了。
泽羲园里,英哲已经在丫鬟的服侍下,饮了醒酒汤睡下了,林渊被安排在了离英哲卧房不远的客房里。
林渊躺在床上,一点睡意都没有,双眼明亮的瞪着床顶的幔帐发呆,脑中好像想了很多,有很多的画面轮番的呈现,却又什么都没有停留下来,直到月上中天了,林渊才迷迷糊糊的睡去了。
………………………………………………………………………………………………………
英睿官居光禄寺少卿,正五品的官,在他这个年纪能做上五品官职,是相当有能力的,不过在这个一砖瓦砸下来都有可能砸中俩皇亲宗室的京城,五品官真的不算什么,也少有人特别注意。五品除了百官觐见的大朝会,平时根本就不用上朝听政。
英睿早早的去衙门漏了个面,看这衙门没什么事,就早退回家了,他的顶头上司是外祖父的学生时任光禄寺卿的赵明瑞,对于他的早退,衙门中人都持着睁只眼闭只眼的态度,没有谁会自讨没趣的阻拦他。
英睿回到家直接去了英哲的院子,英哲宿醉有些头疼,林渊正陪着他一起喝醒神汤呢。
对于弟弟出门那么久,酒量竟然一点都没见长,英睿皱了皱眉头,对于弟弟明知自己的酒量,还做出这种没有自知之明的事,他颇有些恨铁不成钢,“二弟,以后饮酒注意些,别让母亲河妹妹担心”
其实真正让英睿不爽的,是桌子上那醒神汤,分明是妹妹院子里的小厨房做的,二弟刚一回来就和他争夺妹妹的注意力,真是不懂事的小子,欠教训。
英哲自然知道自家大哥的德行,妹妹的关心他很受用,不过他也没想着去招惹大哥那个小肚鸡肠的家伙,曾经和大哥争抢妹妹注意力后的悲催结局,他这辈子都不会忘。
英哲刚刚还满面享受的喝着醒神汤,在英睿出现后,立刻大口吞咽,几息之间,就把剩余的半罐醒神汤都喝进了肚。
放下碗,英哲才空出嘴来和英睿说话,“大哥,师兄由我带着去给祖父请安就好了,你现在是朝廷命官了,不像弟弟我时间充裕,这里不用你操心,你还是去当值吧”
英睿看了蠢弟弟一眼,一点搭话的意思都没有,林家小子和他做了这么些年的师兄,竟然都没发现他的心思,还堂而皇之的把他带回家了,这分明是引狼入室,他怎能放心让他带着林渊拜访祖父,逛京城呢,万一他不小心把小妹的底都露给了他,可就亏大了。
英睿不知道,英哲那个爱显摆的,早在过去的五年里,关于小妹的事情,能说的都已经漏干净了,没漏的,也是他离家多年,所不知道的。
林渊喝完从英哲那抢来的醒神汤,满心喜悦的用完后,方才把注意力放到了张家嫡子的身上,小时候就知道英睿哥是个难缠的人,现在想来应该更是厉害了。
“自从老太爷回了京城,小子就在没见过他老人家,往日里祖父也多和小子提起老太爷,师弟回来后,也还没去拜见过老太爷,那咱们现在就走吧”
老太爷在京城住在大儿子的府上,毕竟没有不跟嫡长子而跟小儿子住的,虽然老太爷和老太太都还在,按规矩是不能分家的,可是京城张家没有祖宅,下面儿孙又多,他们兄弟俩个有都是有能力的,住在一起,反而麻烦多,不如早早的分好。
老太爷早就受到了消息,知道林家的小子来了,还把主意打到了他的乖孙女的身上。一早起来用过早膳后,老太爷就在迎客厅里,煮茶等待着他上门。
刘氏一早用过早膳后,就到隔壁大伯府上,找嫂子和老太太,把事情所了一遍,包括她的想法。
女人毕竟更了解女人,更知道女人最想要的是什么,尤其是他们家的芷儿,高官厚禄封妻荫子那些芷儿并不稀罕,她想要的是舒适自在的生活,是相濡以沫的另一半,是相亲相爱的家人。
在三个女人看来,林家的小子既然身体已经好了,于子嗣方面不在艰难,那林家显然比之前考察的那些人都要适合芷儿。
女人们的想法,自然也传达给了老太爷知晓,对于人老成精的老太爷,那些后宅*争斗,他也是知道的,他自然不想让他的宝贝孙女过那种生活。
林家或许真是个好选择,先不说林家的那条家规,就说芷儿三岁时在林家出的那事,林家就不会亏待芷儿。
林家嫡系虽然有两支,但另一支和他们家已经出了五服,只要不是灭家绝嗣的事,那一支是不用管的。
那些旁支在当年的事情过后,林老头也已经清理了一回,那次清理吓破了那些旁支的胆,如果不是看在一个宗族的份上,林老头都恨不得也让他们断了根,旁支自然也无需担心了,他们是在没有胆子算计了。
老太爷把林家所有的事,前前后后想了一遍,发现林家真的是个不错的选择。
等到英睿英哲还有林渊上门的时候,以为老太爷会给林渊来个下马威,让他不要痴心妄想的英睿和英哲失望了。祖父不但没有撂脸子,还满脸笑容的考校起了林渊,从四书五经到诗词歌赋,再到经济庶务,甚至人情往来交际应酬都涉及到了。
英睿和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