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周碧云的态度是可有可无,但是却似乎跟她们二人交心不起来。也许是因为在周碧云心中,其他几府的郡主和她从小相处到大的,自然是可以无话不说。况且仔细论起来,周碧云和姚书玲已经相处的极好。
有姚书玲在,她们二人在周碧云跟前便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况且姚书玲的姨妈是当今的皇后娘娘,在几个郡主跟前也硬气几分,那才是真正的相交,以朋友的立场,而不是像她们姐妹二人,在周碧云跟前一定要刻意的讨好。
想到这里,她不禁看了一眼和黛玉牵着手的肖凌薇,脸上出现了一抹不甘和嫉妒。
她是嫉妒自己的这个四姐姐的,因此肖凌薇回京的时候,她和肖凌静二人才对这位堂妹不冷不热,就连对肖凌薇的庶姐肖凌燕态度都好上一分。但是即使是这样,肖凌薇似乎根本毫无芥蒂,简单点说,她们姐妹二人的冷落对肖凌薇来说,根本就微不足道。
这才是肖淑雅最嫉妒肖凌薇的地方。
肖家直系有四房,虽然都同朝为官,而且外任的大伯比肖凌薇的父亲品阶还要大一些,但是孟氏在肖家几位太太之中,说话做事是最硬气的。就连一向在内宅中最有发言权的老太太,对孟氏都要让一分。
二房身后站着孟家和西宁王府,所以老太太和老太爷虽然更喜欢三房,但凡事都会以二房为主。大太太是继室,在老太太眼中没有资格管家,二房上京之前内宅的权利一直在肖淑雅的母亲田氏手中。
但是二房刚一回京,老太太便劝田氏把内宅交给孟氏管着。明面上别人都说孟氏是嫂子,但是暗地里谁不知道是因为孟氏背景和为人都太过强势。
虽然她还是很得老太太的宠,但是肖淑雅知道二房回京并不是她从三姑娘变成五姑娘那般简单而已。肖淑雅的父亲只是一个正五品的礼部郎中,若是田氏管着家,将来她们得到的嫁妆起码要比如今多一倍。
但是肖凌薇上京来了,这个和自己同岁的堂姐出身比她好,背景比她好,将来谁还会记得肖家还有个五姑娘,遇到什么好事也都是肖凌薇优先。她和肖淑静,都是跟在肖凌薇身后拣她挑剩的。
这前前后后一比较,着实是让人想着就生闷气。
“淑雅,在想什么呢,该你出了。”坐在肖淑雅上家的白丹霏敲了敲桌子提醒。
肖淑雅连忙笑了出来:“正在犹豫出那张呢……”
那边的情况黛玉自然不管,她此刻已经和肖凌薇掀了出了屋子。
这厢房和刚才她和肖凌薇待的那间布局相同,也是一道外廊延伸出来。只是现在是冬天,隔帘便由水晶帘子换成了厚厚的棉帘,看起来似乎便是两间屋子一般。
外廊比起屋内自然要冷一些,黛玉这才发现原来外廊已经有人在坐着了。这外廊设计的很巧妙,三面向外,都用水晶帘子隔着,外面看不清楚里面的具体情况,倒是杰上的人只要稍稍拨开水晶帘子,楼下的景色便能一览无余。
外面坐了四个人,有两个黛玉倒是熟悉的,却是护国公府的赵蓉淓和赵梓清,另外两个却是面生的紧。
那两位姑娘倒也热心,见到黛玉和肖凌薇,便让姚书玲相互介绍,黛玉才知道那两位便是其他两府两位郡主的侍读。相互见了礼,黛玉才和护国公府的两位姑娘打招呼。
黛玉知道护国公府二房的两位姑娘性子都不算太好,只是那赵蓉淓毕竟是庶出,此时赵蓉沁不在,她到底脸上还是带上了笑意,跟黛玉和肖凌薇相互见了礼。
瞧了一眼躲在赵蓉淓身后的赵梓清,黛玉却是矛盾了起来。即使是亲兄妹,但是同样百米养百样人,赵梓清和赵渊之间给黛玉的感觉却是大相径庭。同样是和佳公主亲生的,赵渊给黛玉的感觉随时都带着侵略性,但是赵梓清却像是永远都提心吊胆的小兔子。
想到这位小姑娘的舅公,黛玉脸上便多带上了一分笑意,等赵梓清唯唯诺诺的给她行了礼,她也快速的答了一礼。
赵梓清偷偷瞧了黛玉一眼,见黛玉不错眼的看着自己,脸色立刻就红了,恨不得把头埋在地缝里一般。黛玉想到她的兄长,比较之下倒是忍俊不禁起来。
只是从上次见面时,她对赵梓清便带着疑惑了。
赵梓清年岁小了一些,跟那些姑娘玩不到一处去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她是今上的外甥女,是和佳公主的嫡女,若不是和佳公主早逝,她若是封个县主也是可以的,怎么赵家的另外两位姑娘还敢对着她摆脸色?
以赵梓清的身份,以黛玉观察到的赵家另外两位姑娘的性子,赵梓清应该要被她两位堂姐捧着,怎么连这位庶出的堂姐有时候都敢给赵梓清脸色看?
这样想着,黛玉便多瞧了赵梓清两眼,却没注意到姚书玲看着她的眼神逐渐深邃了起来。
“那是护国公府大房嫡出的姑娘,说起来身份倒是尊贵,是今上的亲外甥女呢。”姚书玲突然凑到黛玉跟前说道,“她从小胆子便小,若是有什么热闹了林姑娘,还望林姑娘不要见怪。
若是你了解梓清之后,便会觉得她心性好了。”
黛玉见姚书玲不错眼的看着自己,便只是抿着嘴笑了笑,没有接话。
姚书玲见她的试探像是打进了一团棉花里,被试探的人根本没有任何反应,她心中也逐渐烦闷了起来。
163 探究
而这是肖凌薇第一次见护国公府的姑娘,她为人不知避讳,便睁大眼睛上上下下的打量着赵梓清和赵蓉淓,直把赵梓清看的又往赵蓉淓身后躲了躲。
见如此,肖凌薇便冲着黛玉眨了眨眼睛,恐怕心中也无法把这个兔子一样性格的赵梓清和赵渊联想在一起。
肖凌薇便往黛玉身边挪了挪,正想着问问,却听到姚书玲这样对着黛玉说了一番话,心中倒是越发觉得不可思议了。
而黛玉虽然面上带着笑意,心中倒是深思了起来。她上回在西宁王府是见过赵梓清的,虽然没说上几句话,对赵梓清也不怎么了解,但是姚书玲特意到黛玉跟前说这些话,便带着试探的意味了。
只是她的目的到底是什么,黛玉却有些迷惑。似乎从第一次见面开始,这个姚姑娘便对自己有着若有若无的关注。而且,她确实是明里暗里的试探过自己几回了。虽然黛玉一次都没有回应,似乎完全看不出来姚书玲的试探,但是黛玉心中还是存着好奇的。
一拳打在了棉花上,虽然姚书玲心中也有些焦躁起来,但是却还是和黛玉攀谈了起来。
姚书玲的父亲姚三平往年也外任苏州和杭州和扬州,她便和黛玉先从江南的景致开始谈起。姚书玲的口才很好,逻辑清楚明了,江南的景色在她口中竟然浮出了框架,再加之她又说当地的民俗和趣闻。就连在一旁的几人都听的入神了。
黛玉和肖凌薇算是长在江南,只是联想着姚书玲说的,倒是又有了一番趣味性。
看得出来姚书玲在上京之前,是去过很地方的,她的父母教养她的方式似乎并没有那么刻板。这边造就了现在的姚书玲,她的身上带着一种超越闺阁女子的豁达。若不是前两次她似有若无的探究让黛玉起了疑心,说不定黛玉还会很喜欢姚书玲的性子。
只是其他人到底还是小孩子,听别人说话倒没有下面的热闹吸引人,一列舞狮的队伍从楼下经过,又重新把其他人的视线勾到了夜色中。
黛玉正想随波逐流跟着肖凌薇一块儿看下面的夜景。**却没料到姚书玲似乎不准备放过她。她轻巧的往旁边挪了一步:“林姑娘可能陪着我说说话?”
她这样直截了当的说出来,黛玉却是不怎么好意思越过她走了。
“说起来先前在江南的时候,倒是远远的看过林姑娘一次,也不记得是在哪个府上了。当时便想着若能和林姑娘相交便好了,却没想到还真有这样的机会。”姚书玲见黛玉带着疏离的笑意看着自己。便先开了口。
黛玉不知道姚书玲在卖什么关子,只是姚三平曾经外任扬州,当年姚家并没有现在这般显眼。况且林如海在江南揽着大权,黛玉对姚书玲没有印象也是可能的。只是姚书玲现在攀扯起这些话来,本意便不会那么简单了。
“肖姑娘我也是见过的,只是也不敢同她说话。”见黛玉没有什么说话的兴致。姚书玲便自顾自的说了起来,“说起来我倒是颇为佩服林姑娘的。前两年进宫的时候,倒是听姨妈还提起过林姑娘一句。”
姚书玲的姨母便是阮皇后,黛玉心思一动,倒是想起了贾敏中的半月香。她没有机会查阮皇后,从姚书玲下手倒也不错。想到这里,她便试探性的问道:“不知皇后娘娘说了什么?”
姚书玲见黛玉面上出现了一丝情绪,心中便有些得意起来。饶是一团没有反应的棉花,听到皇后娘娘说起自己,也是该有些反应的。
“姨妈说林姑娘有勇有谋,我倒是要多跟林姑娘学学。”姚书玲说着便笑了起来。“当时我还不服气呢,但是听到林姑娘做的事情,还真是自叹弗如。”
前两年?有勇有谋?黛玉微眯了眼看了姚书玲一眼。却立刻换上了一副疑惑的表情:“我倒是真不知道姚姑娘在说些什么了,前两年我人在扬州。平日里都是闭门不出,也就是去其他府上略坐坐,去寺中上上香,都是跟在我母亲身后。”
姚书玲笑的古怪,黛玉却没理会她的笑:“黛玉素来胆子便小的很,至于皇后娘娘说的有勇有谋,莫不是姚姑娘听错了人?”
黛玉见姚书玲面上闪过一丝疑惑,心中倒是有了一些猜测。只是那只是猜测而已,黛玉便先放到了一边,提起几分精神去对付这位满肚子怀疑的姚姑娘。
除了两年前在普陀庵的那件事情,黛玉确实也想不出来自己还有什么其他“有勇有谋”的事情了。只是当时她年纪小,除了赖嬷嬷以外,似乎没有什么人相信救了赵渊的,只是一个五岁的孩子。
黛玉不知道赖嬷嬷对肖夫人说了些什么,也不知道肖夫人传到西宁王妃耳中的话是什么,更不知道宫中的皇后娘娘究竟知道了多少。就连赵渊本人,在中途晕过去几次,知道的恐怕也并不完整。
但是黛玉心中清楚,从赖嬷嬷到皇后娘娘,这中间必然是丢掉了不少信息的,或者说是被中间的人隐瞒了一些信息,不然姚书玲也不会这般试探。
赵渊的这件事情在当时虽然说是秘辛,但是随着今上坐稳了位子,倒也不怕被人提起。本来这世道便是成王败寇,都是用手中的权力来说话。
阮皇后敲打贾敏是因为不想节外生枝,能少一件事情便少一件,但是这位姚姑娘这般纠结,定要探个究竟到底是为了什么?
想到这里,黛玉不禁想起了在船上遇到的尹哥儿,他也是帮着别人问同样的问题。只是尹哥儿比较直接,姚书玲只是暗地里试探罢了。
她心思一转,便问道:“虽然我在家中读了不少游记,但是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倒是实在羡慕姚姑娘能走过那么多地方。这大兴朝便足够大了,却还有南洋还有更远的地方。以前扬州经常有舶来品,大部分都是从南洋来的香料啊药材啊之类的,不知姚姑娘知不知道还有什么新鲜的。”
黛玉话音这样一转,姚书玲一愣,连忙说道:“倒是听说过那个地方,却是不怎么清楚。”
姚书玲简单的带过一笔之后,又试探性的问黛玉的话,见黛玉回答滴水不漏,却也不知道是她心思深还是自己太过多疑,脸上便显出了一丝懊恼。
这是黛玉第一次明明白白的看到姚书玲把情绪停顿在了脸上,只是姚书玲是什么情绪黛玉也管不着了。
宫中是没有半月香的,当初了缘也说过,这半月香是私下流传进大兴的。姑且先不论动机,若说是阮皇后下的毒,那半月香必然就是她从娘家带来的。
黛玉曾经听贾敏说过,很多世家里的姑娘要出嫁之前,母亲便都会给她一味压箱底的毒药。这些毒药都是从外面寻来并且一代一代的传下来的,为的就是无声无息的除掉内院之中对自己有威胁的人。
贾母在嫁进贾家之前,也是从自己母亲手中得了一味药,只是那味没有配方的药到贾母手上便是最后一味了。而林老太太没有姑娘,林家是否有这样一味毒药,便不得而知了。
阮家在大兴,也算是几代书香了,若是她们家中有这样的规矩,那既然阮皇后得了,姚夫人手中必定也会有。只是试探了一下姚书玲,她似乎真的不怎么清楚。
黛玉便歇了心思,她不动声色的看了一眼,突然之前加大了声音:“看,那边是不是龙灯过来了,前面亮堂的地方太多了,远远的倒是看不真切。”
姚书玲一愣,却听到前面一个姑娘的应和声:“我瞧着有点像……真的是……”她跳起来一溜烟便跑到了栏杆边扶着栏杆眺望着,“我瞧着龙灯似乎比去年的还要长一些,占了前面的半条街呢。”
她这样一说,廊外的姑娘们便七七八八的说开了,黛玉趁机蹭到了肖凌薇身边。肖凌薇神色也兴奋的很,连连指着越来越清晰的龙灯跟黛玉介绍。
肖凌薇算起来也是初来乍到,因此倒是说得颠三倒四的,那两位面生的姑娘性子也活泼,便跟在肖凌薇旁边补充。东拼西凑的说了一车话,黛玉才弄明白了这京中的惯例。
上元节算是大兴朝最热闹的节日,甚至连除夕都比之不及。不仅民间有灯会和龙灯舞狮之类的节目,宫中每年都会在宫门前放焰火,同样也会舞龙灯游遍京中繁华的街道。
宫中的阵仗自然比民间要奢华的多,因此每年在上元夜看焰火和龙灯倒是成了一种仪式一般的存在。
黛玉见肖凌薇和那两位姑娘说的热闹,就连赵蓉淓也来凑着热闹,那赵梓清却是在赵蓉淓身后好奇的看着她们,脸上的神色也不像之前那般拘束了。
她用余光看了斜后方的姚书玲一眼,她半个身子陷在黑暗中,脸上的表情十分模糊,黛玉倒是猜测不到她此刻心中在想些什么。
164 关联
去年上元节今上刚刚登基,位子都没有坐稳,兵权都还没有握在自己手中。
况且年前太上皇还让昭王和淳王留在京中,上元节的时候,两位王爷还在去封地的路上,许多事情都是悬而未决,今上怎么可能还有心思去管上元节是什么,一切都按照旧制来便好。
而今年情况却截然不同。昭王和淳王已经去了封地,并且有驻军在封地里守着,这社稷便已经安稳了一半。
而且昭王和淳王的余党大半已经获知,暗中都差不多处理干净了。朝中大换血了一次,安插了不少今上的心腹,却没有大的动荡出现。
最让今上悬心的就是各地的兵权,京畿重地的兵权已经交到了吴家手上,至少不用担心京中的安稳。西北的兵权已经到了今上的手里,日后只用慢慢收拢各地的兵权,这才是真正的坐稳了位子。
局势稍微缓解了下来,今上便有兴致关心这个普天同庆的日子。往年的旧历自然要沿袭下来,只是更加奢华了起来。
比如说龙灯往年从第一队进聚安街,到最后一对出这条街,也就只要一刻钟而已,而今年走了两刻钟,竟然还只是走了一大半。黛玉则了咋舌,倒不单单是为了龙灯而已,而是看着楼下一片黑压压的人群,倒还真有“千门开锁万灯明”的盛况。
娱乐缺乏的古代,这样的龙灯便算是盛景了,而对于平日里不出闺阁的姑娘们来说,这样的景象也算是稀奇的很。
肖凌薇和廊外的两位姑娘倒是和得来,早已经围在一起笑成一团。黛玉转头看了一眼姚书玲,她正靠在栏杆上,虽然是看着楼下的龙灯,但是眼神中没有焦距,却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不过外面鼓声喧天倒是没有惊动厢房内的那些姑娘们,大概是这样的景致在京中看的多了,便不觉得稀罕。
隔岸观景倒不如身临其境,黛玉看着楼下疯闹的小孩子,倒是有些感慨。待会儿看完焰火,她还是和肖凌薇单独出去逛逛吧,难得出来一次,难不成还要一直待在这厢房内么。
龙灯走了一大半的时候,厢房内终于有了一些动静,却见厚厚的氅帘被人掀开,首先钻出来的便是方才在打双陆的赵蓉沁和周梦舒。
一直探着头看下方景色的赵梓清见到赵蓉沁出来,立刻缩回了身子,不动神色的往阴影里挪去。赵蓉淓似乎毫无知觉,还在够着脖子看着,最后被赵蓉沁嘲讽了一句。
而周梦舒倒是径直走到肖凌薇身边,她和肖凌薇算是名义上的表姐妹,比起这屋子里的其他人,若是不显得亲近一些倒是空让人嚼舌。
只是先前肖凌薇便和黛玉说过,她和这位表姐真实好不起来,最关键的原因,便是因为西宁王妃的态度。
西宁王妃没有嫡出的姑娘,府中只有庶出的周梦舒。因为周梦舒对周铎并没有什么威胁,西宁王妃平日里待周梦舒倒还是不错。但是这是周梦舒察言观色并且和自己生母保持一定的距离换来的。
但是就西宁王妃来说,她喜欢自己的外甥女肖凌薇倒是比周梦舒真心的多了。若是西宁王妃得了什么好东西,头一个想到的便是肖凌薇而不是养在自己身边的这个庶女。
肖家在江南的时候境况还好些,等肖凌薇来了京中,西宁王妃眼里哪还能容下她这位庶女。就连肖凌薇来西宁王府小住几日的时候,府中那些看惯了主子脸色的老仆,对肖凌薇的态度都比对她的好得多。
而她的兄长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