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白玉堂同人)少年风流-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强身健体已够,出入江湖尚不足。”白玉堂笑着点了点头,“以你的年龄,既不是以武打功夫为生,平日里还要读书,练到如此地步已是不错。只要稍稍勤奋,不放弃,定能学有所成。”听了这话,几人都是满脸欣喜,白玉堂有道:“你既想去大漠,不是我夸口,一路上若说一点危险也没有是不可能的,不过如今国泰民安,也不必太过担心,但也要有些功夫在手。我等你四年,四年后,我来接你,你若剑术可以,我便带你去,如何?”

“是!”宁管叫的响亮,满声遮不住的兴奋,宁家老爷夫人也一脸笑容。几人说说笑笑,亭中品茶,吃着巴掌大小各种口味的酥饼,倒是惬意悠闲地很。

不知不觉两日过去了,一年一度的花节即将来临。青城人爱花,什么花都爱,却不是每种花开得时候都有花节,由此可见青城尤其热爱桃花。在青城人看来,桃花仿佛融合了牡丹的热烈,莲的素雅,菊的淡薄,以及梨花的柔美,它象征着吉祥与长寿,为人们带来好运。

花节来临之际,青城好似变了一个模样。一改往日的淡然素朴,青城里各家各户挂起了大红灯笼,放起了炮仗,震耳欲聋的劈啪声响了一巷又一巷,炸开的红炮纸洒落一地,铺遍街巷条条。青城山外,漫山遍野的桃花盛开,红润了溪涧和缓坡。城中一簇簇桃花过门而去,妆点了白墙黑瓦。游人们人手一枝桃花,从山坡开始往上漫步,边走边说笑,赏花观景,一路上也少不了摇签算卦者在桃花林中吆喝,也少不了各种买糕点泥人糖葫芦的摊子,放眼望去人影幢幢,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好不热闹。

“五爷,你不抽个签子么。”

一大早出门,此刻白玉堂等人已经悠闲地走在了平缓宽阔的山路上。顺着宁夫人温柔的目光看去,前面不远处便是一个摇签的摊子,那算命先生衣袍宽大,倒有几分仙风道骨。

“试试么?”

回过头来看见宁家三口一脸灿烂,白玉堂笑着摇了摇头。

“五爷真的不试试?很准的哟,尤其是姻缘签!”看见宁管眼睛都亮了,宁夫人轻轻拍了拍他的头:“莫拿五爷开玩笑。”自己却也偷偷抿嘴笑了。见白玉堂有些迟疑,宁管连忙抱了他的手臂往前带,满脸的兴奋劲儿就好像是他要讨媳妇一样,边走还边不停嘴:“五爷试试嘛,花节可是青城仅次于青伞节的乞情节,每年有好多人在这儿求姻缘,也成了好多呢。当年爹娘就是在这里相识的,可准了!”一听这话,宁老爷顿时变了脸色,欲言又止。宁夫人也红了脸,嗔怒道:“你个小子,好的不见你学……”

“宁老爷,这……您和夫人怎么会在青城……”白玉堂有些吃惊。

“是这样,”听他询问,宁老爷叹了口气,脸色好了些,“当年我是偶然路过青城,恰好赶上了花节,于是就来看看,就这么遇见了……夫人她,祖籍青城。”

白玉堂恍然大悟:“怪不得夫人做得一手地道的青城菜,原来本是青城人。想必夫人是跟着老爷一起去的……,那事之后便搬了回来。”

“是啊,想着别处没地方去,也不想再待在那儿了,就回了来。”

“那还是这里住的舒心些。”白玉堂点了点头,“不过,为何花节又是乞情节呢?不是有元宵么?”

“元宵自然是要过的,不过青城对男女之情颇有感慨,便比别处多了花节和青伞节。另外,七夕我们也过。”宁夫人笑了笑,“不过原本,花节是没有那么多寓意的,单纯因为青城人爱花,为了赏花而已。只是后来……五爷可读过那首诗?”

“什么?”

“《题都城南庄》。”

“这是自然。”

“崔御史与绛娘凄美又圆满的爱情让人感动唏嘘,慢慢的,花节也就多了这层意思。自此之后,许多男子都在花节特地表现,希望赢得美人芳心。许多姑娘也细细打扮,一路上左右悄望,期待一位少年俊才为她折下一枝桃花,从此携手共老,留下才子佳人的美谈。”

才子佳人的故事,一直都是让人心动的吧。但多少年过去,也只有崔护才能写出这么动人的诗句,也只有绛娘才担得起那句“人面桃花”。

“公子不摇个签儿么?很准的。”身旁的算命先生一亮嗓子,摇了摇手中的木签,把白玉堂唤了回来,“公子生得如此俊俏,若不寻个佳人相伴,岂不可惜?”

怔了怔,白玉堂笑着摇摇头:“还是不了,多谢先生好意。”

“那五爷去折枝桃花吧,”站在一旁的宁管拉了拉白玉堂的袖子,“或许会遇到好姑娘嘞。”

“那你怎么不去折?”

“我,我还小嘞……诶呀,五爷你别笑啊……”

一笑过后,白玉堂抬眼远望,只见满山的桃花开得灿烂,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更加明艳。姑娘们长裙轻荡,仰头拈花,水眸染上了桃花的颜色,越发潋滟动人。她们倚树而立,身姿愈发柔美妙曼,因为各怀心思,不等桃花摘下,只听男子谈笑声起,便红了脸颊。

崔护当年见到绛娘的时候,也是那么惊艳以至于犹如身在梦中一般吧。幸亏他心念绛娘,题诗完数日之后再去拜访,这才留住了绛娘的性命,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而那首《题都城南庄》也永远地流传了下来,惊羡了世人,一代又一代。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花节是才子桃花赠佳人,而青伞节刚好相反,是姑娘主动送伞给小伙。这样来看,青城人倒真是别有心思,“不拘于时”,人家都凤求凰,到这儿便成了凰求凤。

青伞节不能没有伞。青城的人,不管男女老幼——除了刚出生的娃娃,都会做伞,而且手艺颇高,几乎家家都有“祖传秘方”,不仅速度快,做出的伞耐用又耐看。因为素爱淡色,除了花节和迎亲办喜事,在青城几乎不会见到那么热烈的颜色了,青伞节的伞虽然不都是青色,但大体都是青色调,也逃不开“淡”“素”“雅”“巧”四字,便统称青伞。青伞不一定都是青色,但都是淡色的,月白,浅紫,天蓝,或者混在一起,加上黛色花边,或者坠些剔透的玉石,精巧漂亮。

花节过去,再过两天便是青伞节。这两天时间可是家家户户最忙的时候,不为别的,只为做这青伞,过这青伞节。青城的青伞节,可谓是全城过节,举城欢腾。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全城人的节日。青伞节前夕,所有商铺俱关门下牌,草棚帘席和街边的小摊也全部收起,所有街道空无一物,青城又规规矩矩,道横巷直,从南边高亭上一望,北山门都能看见。

等街巷完全空出来后,便是两天心血展示世人的时候。家家户户在门前连起青藤架,挂上自做的青伞,伞上缀着青纸,写着集全家智慧写出来的句子或是优美抒情的诗文,站在街角顺着一望,街街巷巷青伞连成一片,便是一片独特的风景。

青伞节是在晚上才开始的,总共三天。白天人们不会出家门,就在家中守着,好似为了晚上蓄力。姑娘们用白天所有的时间细做一把伞,等到晚上带着出去送给心仪的男子。这把伞与挂在门口的不同,这一把只能姑娘们自己做,不容旁人插手,字更是要自己写,不仅做工精细且用时最久,是姑娘们最用心的一把,承载了她们对飘渺爱情的渴望。

青伞节不仅是情人的节日,也是交友寻乐的节日。许多高雅之士或有家室之人则把才华抱负倾洒于青伞之上,更有人在伞上系了对子,灯谜,诗词供人们猜赏,所以青城的青伞节虽然只有青伞和人,没有路边摊贩,没有花灯,没有玩意儿,但却丝毫不显单调无聊。

因此,节日前两天是所有人最忙的时候。不仅要全家合力做伞,还要提前买办好过节这几天吃穿用的东西。伞纸一般都是提前便买好了的,伞骨也是早之前上山伐竹削好的,甚至连画都早就开始绘了,所以说这两天的做,只是把这些个修补修补,再抹上熟桐油罢了——若是事到临头才动手,连半个都做不出来。而姑娘们随身带的那把,更是倾注了心血。若是今年的青伞节过了还没嫁出去,她们便开始准备明年的伞,从选竹到削伞骨,从选纸到选笔,从修边到定型,再到一笔一划地描绘,上油,姑娘们亲力亲为,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不怕山林露重黑夜长苦,也不怕一面之后再难相见,送出的伞饱含爱意,尽管如此,送便送了,她们不求一伞定姻缘,只求青伞节灯火辉煌中那回眸一瞥。

“宁夫人,这样便可以了么?”站在院子里,白玉堂好奇地看着宁夫人把一层油涂到伞上。阳光照耀下,青伞微微泛着金光,配着伞上朦胧秀气的山水图,显得虚幻而飘渺。

“若是今天干的完,明天就可以收了。”

“家家户户都是这样做的么?”白玉堂凑上前去看了看伞柄,倒挺精巧。若是在里头藏些机关什么的……好像也挺方便。

“每家技巧不同,绘画笔法上色先后顺序也有讲究,不过大体是一样的。”宁夫人解释道,“伞柄和伞骨倒是有区别,不过这也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法子了。”

白玉堂点了点头,细看那伞上的画和字,赞美道:“夫人真是心灵手巧。不仅绣的好看,连画画写字也独有风格。”宁夫人笑了笑:“五爷的字也不差,可有兴趣写写?”说着拿过一把伞递过去:“这把伞还没上油,五爷去那边向管儿拿笔,尽管写就是了。”

白玉堂接伞一看,这上面倒是没画什么具体的东西,只用线条渲染,像泼墨一样点缀了几笔,却意境开阔。这样的伞倒是适合题诗,虽然他本无此意,看见这画,倒突然灵光一现,便飞身取墨,大笔一挥,随着一行行龙飞凤舞的字跃然而上,一首诗一气呵成。

“五爷可写完了?这诗……”宁夫人垂眸一看,险些轻呼出声。

水墨生几笔,
天光薄雾开。
云深湖海阔,
青龙踏月来。

诗句与画上描绘的意境竟如此契合,寥寥几笔之间又增恢弘大气,字形与画面互补互成,竟是融合在了一起,毫无破绽,他随手而作,却有如此效果,令人惊叹。

“五爷……不愧文武全才!”

“夫人过奖。”

“五爷!”回过头去,宁管满脸墨迹地跑了过来,伸手抹了一把汗,又添一道黑痕。

“管儿,怎么了?”夫人和蔼地说。

“爹要我和五爷出去买东西。家中的伞都画完了,那边还有十多把,就剩涂油了,后天就是青伞节,我们再不出去,等他们关门了,就买不到吃的了。”

“那你便和五爷出去吧,记着小心些。”夫人道,“五爷才来,不知道路,你收收心,别自己跑得快,把人家丢在后头。看你这样子,跟个小花猫一样,还不去洗洗脸。”

宁管笑了一声跑走了,宁夫人又对白玉堂说:“还得麻烦五爷看着这小子了。”

白玉堂笑了笑:“夫人太客气了,管儿还是挺听话的。”

简单打理打理衣着,两人结伴而出。宁家在的这条巷子比较宽,两边既有人家又有店铺,白玉堂打人家门前走过时也不忘朝着大开的院门里看上那么一两眼,有些人见他满脸好奇欢喜,知道是外乡人,还会松松手中的活儿,抬起头回一个灿烂的笑容给他。

接连经过好几家,白玉堂大概估了一下看见的伞的数量,有些疑惑地问宁管:“为什么别人家的伞都那么少呢?夫人那边有六七把,我去拿墨,见你们那儿还有十来把呢。”

“我娘爱伞嘛,平日里准备地多,自然就做得多些啦。”宁管眨眨眼,“一般人家七八把就够了。不过也有更多的,那边王府,诶诶五爷五爷,就是那边,那边那个高一点儿的房子,那就是王府,每年青伞节,他们都挂二三十把呢!他们人多手也多,伞都缀上上好的金或玉,值不少钱呢,不过没有人去偷啦,虽然王府富裕,不过青城人也都不穷。”

如此爱伞以致化成风俗世代流传,怎可能穷?

“挂那么多,节过了岂不是还要收回来?”

“不用不用,青伞节上的伞,只要挂了出来,都是可以拿的。你拿了我家的,我拿了他家的,被拿走得越多,就证明伞越好,越招人喜欢。不过总数还是那么多,所以青伞节后的半年里,青城里只要有外客来,都会赠他一把伞。不过青城地偏,也送不出几把,所以大概每年十月左右,我们都会把不用的伞放到一起,除了姑娘们亲手赠的那一把,其余的全部找老唐他们运到临城或者其他地方卖,可能要卖个两三个月吧……哦,老唐专门卖青伞节剩下的伞,他们唐家世代都是干这个的,我们的伞在外头也有老客商,可有口碑了。”

青城的伞,的确是与别处不同的。

因为每年都换,所以每一把都是唯一。

因为卖之前先是自己用,所以每一把的制作都认真而用心。

因为青伞节特殊的意义,所以青城的伞,容纳的不仅是传统与祝福,还有这灵秀水土滋润生长的智慧和才华。

与众不同的诞生方式成就了青城油伞,不为买卖而生,却因买卖闻名天下。青伞独特的魅力和饱含的才情吸引着无数的人,经久不衰,和青城的酒舫一样,让人神往。

跟着宁管转了好几个街,走过无数条小巷,白玉堂手中的东西越来越多,宁管在前面蹿得也越来越慢了。折腾了许久,看着自己手中满满的包裹,宁管终于满意地点了点头,在布袋上蹭了蹭脸上的汗,准备和白玉堂一起“打道回府”。

咳咳,好像买得有点儿多了……

“五爷,我看不见路了……你应该还记得怎么来的吧……”

白玉堂无语望青天。

等到两人出现在宁家门口的时候,前来开门的宁老爷可被吓了一跳:“你们怎么买了这么多东西!”只见白玉堂一手夹着竹席还提着大包小包,宁管怀里也抱着一大堆,脸都挡完了。宁老爷连忙叫了个小丫鬟帮忙,自己也搭把手,把东西提了进去。

几个时辰匆匆过去,华灯初上之时,节日之始。大街小巷人来人往,各家门前青伞排排,酒馆店铺关门歇业,庙宇瓦肆静寂无声,人们热情高涨,谈笑行走之声越墙而来,清晰明了,幢幢人影由门缝瓦间漏出,灯火辉映下,城中更显热闹。

宁家门前,人们正准备出门。白玉堂前脚刚踏出去,就见面前冲出来几个人,他还没反应过来,怀里已经沉甸甸的了。几人连忙抬头看去,对面是几个小伙子,左边还站着两个微微低着头的姑娘。几个人互相看了一眼,冲对方笑了笑,四散开来。

他们不是一起的么?略略发愣了几秒,白玉堂回过神来,在灯下一照,怀中抱着的竟是两袋米糕,还有三小袋松糕。有些疑惑地看了看宁老爷,他们却笑了:“五爷好福气!”

细细一问,才知道这也是多年的传统了。青伞节原本寓意颇多,从古流传到现在,也只有互赠青伞一直传了下来,像赠松糕赠米糕这样的老风俗,因为现在少人做,所以能得到才更要运气和福分。

“而五爷一下子就得了这么多,可要羡慕死旁人了。”白玉堂听罢翘翘眉毛,侧目朝宁管一笑,腾出一只手与他轻轻对拳。

小心地把糕点挂在门前,几人顺着巷子一家一家溜过去。白玉堂随着人群慢慢走,突然垫脚朝前一望,便满眼都是人影伞柄,两旁的灯笼时不时被来来去去的衣裳撩挂,弄得淡淡的灯光也轻摇晃悠,一阵恍惚间,倒有些不知是现实还是梦中了。

“五爷,快看这里!”宁管的声音未落,一只小手已经伸了过来。随他过去,刚一转身,就是两排精致漂亮的紫藤架映入眼帘。

白玉堂的眼睛突然一亮。

“王府就是王府,做的伞太下本了!”宁管绕着藤架转了好些圈,满脸兴奋,眼睛里都是伞,就差扑上去亲一口了。宁夫人在一旁笑着,往回扯了扯他:“看你那没出息的样儿。”

宁长文咧了咧嘴,正准备上去拍自家小子的脑袋,却看白玉堂弯着腰一脸好奇地凑在藤架旁边,不禁疑惑道:“五爷,您这是……这紫藤有问题?”

“没。”白玉堂直起身来,侧头想了想,道,“以前有友人告诉我紫藤能解毒,又有人说它有毒……对了,宁老爷,您熟悉酒,紫藤可以防止酒腐变质么?”

“紫藤的种子是可以,不过有些小毒。我们卖的酒倒是没有用过。”

白玉堂点点头,宁长文又问:“五爷发现了什么吗?”他笑了笑,道:“只是觉得亲切罢了。以前在金华的紫藤园里玩过,里面还种着几株白藤,春天一到特别美,赏花的人很多。紫藤虽然说不上稀少,不过这些年也很少见到,今日碰巧看见,有些惊喜。”

离开王府,几人继续向前走。此时,宁管手中已经抱着一把伞了,白玉堂要来一看,做功的确精细,伞柄上缀着的圆玉一看就是上好的佳品,油润亮泽,摸起来凉到心底。

白玉堂正走着,身后猛得一阵拥挤,被推到另一家门口,突然脚下一顿,险些摔倒。稳住身子转身低头,地上竟放着个大木盒,还没细看,几个姑娘就奔了过来。

见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