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重工-第1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买高档轿车的机会收受外宾礼品的机会。这些都属于引进项目中的潜规则,上头的领导不是不知道,而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水至清则无鱼嘛。
    这一屋子人,都是有实际工作经验的,甚至夸夸其谈的潘卫华也是一个懂得基层想法的人。没人会认为基层有这些私心杂念是不对的,如果一点好处都拿不到,人家凭什么这样辛苦地工作呢
    冯啸辰恐怕是对这些情况了解最少的人,因为他的经验主要来自于后世。后世的官员不会像现在这样热衷于出国,有些外贸部门的官员甚至视出国为负担,换成谁,一年有一半时间在天上飞着也不是什么愉快的事情。
    我觉得,无论是于公还是于私,要想劝说郑处长或者滨海省放弃全盘进口日本设备的想法,都是办不到的。冯啸辰总结道。
    的确如此。饶志韬点头赞同道。
    冯啸辰接着说道:但是,引进技术形成我国自己的大化肥装备制造能力的决策,是中央下达的。即便不说中央的要求,就咱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来说,重大装备不攥在自己手上,毕竟是不行的。
    冯处长这句话我不赞成。潘卫华插话道,据我了解,甚至包括美国在内,人家也不是自己非要掌握所有的技术,而是各有所长,通过国际合作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潘处长,你说的这是美国,咱们是中国。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可以互通有无,咱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没有自己的技术,万一人家卡我们的脖子怎么办牛克安提醒道。
    潘卫华略带几分讥嘲地笑道:牛厅长,你这种思想是不是太左了咱们现在已经和美国建交了,我们从资本主义国家引进的设备,什么时候被人卡脖子了相反,同是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却在对我们进行封锁,我们过去吃亏就吃在太讲意识形态上了。
    牛克安无语了,潘卫华这话还真没法反驳。自从中美关系和解之后,中国从西方世界获得了不少工业装备,时下也正是中美关系的蜜月期,在这个时候说美国会卡中国的脖子,好像是有些不合时宜的。
    冯啸辰微微一笑,道:潘处长说的没错,不过,你怎么解释巴统呢
    巴统的正式名字叫输出管理统筹委员会,是由美国牵头,于1949年成立的一个非官方国际机构,因为总部设在巴黎,所以俗称巴黎统筹委员会,简称则为巴统。
    巴统的宗旨是限制西方发达工业国家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战略物资和高技术,列入禁运清单的产品除了军事武器装备之外,还包括尖端技术和一些稀有物资,数量有上万种之多。
    中国一直处于巴统禁运名单之中,近年来中美关系缓和之后,美国开始允许向中国出口一部分高技术产品,但也仅仅是把巴统清单上的项目减少了一些而已,并未全面取消。中国曾经希望能够从西方获得一些高性能计算机数控机床等装备,但都因为巴统的缘故而未能如愿。
    听冯啸辰说起巴统,潘卫华的脸色又有些难看了。他在那些老头们面前游刃有余,屡屡能够用一些新观念把人家顶得哑口无言,唯独在冯啸辰这里,他丝毫占不到上风,反而处处受制。
    冯处长,你说的这个,毕竟是一个历史问题嘛。咱们国家过去搞左的那一套,人家对咱们有所提防。现在咱们改革开放了,融入国际社会了,我相信,巴统对中国的限制迟早是会取消的。潘卫华说道。
    冯啸辰道:我也认为巴统迟早会取消,但并不意味着西方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就会结束。现在,我们和美国是盟友关系,有着防备苏联的共同目标,所以美国愿意向中国提供一些支持,帮助中国强大起来,以便有力量制衡苏联。但如果有一天,苏联衰落了,中国崛起了,中国成为美国最大的竞争对手,美国还会这样支持中国吗
    冯处长,你想得太天真了,苏联衰落,中国崛起,那恐怕得是50年后的事情吧潘卫华不屑地说道。
    冯啸辰笑道:潘处长,咱们可以打一个赌,在坐的各位领导都可以当一个见证人。我认为,苏联最多在10年之内就会衰落,沦为一个但求自保的二流国家。而中国则最多在20年之内就会成为美国最大的竞争对手。你敢和我赌吗
    这有什么不敢的潘卫华自信地笑道,也就是20年时间嘛,咱们都能看得到的。
    唉,胜之不武啊。
    冯啸辰在心里感慨道。
    如果不是一个穿越者,站在1982年的这个时点上,恐怕他也不敢相信未来苏联的解体以及中国的崛起。此时的中国官员,跑到日本来觉得什么都新鲜,什么都先进得让人绝望,谁能想到中国会有gdp超过日本的那一天
    那个时候,东芝在国人心目中简直就是一座丰碑。谁能想到30多年后,它会徘徊在破产的边缘。它那曾经辉煌无比的白色家电业务早已花落中华,而收购这桩业务的那家中国企业,此刻才刚刚起步,弱小得让人觉得不堪一击。
    这话说远了。看到大家又在习惯性地歪楼,王时诚不得不出来纠偏了,重大装备研制是国家的政策,是咱们必须坚持的。受制于人的滋味不好受,我们这一代人都是尝过这个滋味的,所以中央领导才会做出这样的重大决策。小冯,你还是说说看,既然你觉得滨海省那边的要求我们无法推翻,那么引进技术的问题,我们又如何解决呢
    冯啸辰道:我觉得,郑处长和邓厂长打架这件事,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我刚开始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还以为是各位领导让他们俩唱的一出双簧呢。
    双簧王时诚心念一动,你说说看,怎么就成了双簧了
    冯啸辰道:咱们有意引进大化肥设备,这一点乾贵武志是看得很清楚的。咱们是一个农业大国,极缺化肥,日本人完全可以在这个问题上卡我们的脖子。他们知道,即使他们不向我们提供技术,而只是卖设备,我们也得捏着鼻子认。这样一来,咱们想通过引进设备来获得技术的想法,就很难实现了。
    说得有理。饶志韬道,咱们国家的思路是买设备,同时引进技术。但如果我们掌握了这些技术,日本人的设备就卖不出去了,所以他们肯定是不愿意卖技术的。现在他们发现我们急于要获得大化肥设备,相当于我们有短处捏在他们的手里,我们在谈判的时候是非常被动的。
    冯啸辰点点头:饶司长的意思,也正是我想说的。这些天,乾贵武志看起来是陪着咱们参观游览,其实一直在观察咱们的动静。郑处长在不经意间也向他流露过希望全盘引进设备的想法,这就让他们看到了我们的底牌。
    什么不经意,他完全就是故意饶志韬道。
    冯啸辰笑笑,不接这个茬,他当然看得出郑斌是在故意放风,只是这话他不便说而已。他转头对着王时诚说道:郑处长和邓厂长这一打架,就向乾贵武志传达了一个新的信息,那就是咱们内部是有矛盾的,而且这种矛盾还非常激烈。下一步,只要各位领导给邓厂长一些支持,哪怕只是表面上的支持,也会让乾贵武志感觉想单纯卖设备是不容易的,如果不带上一些技术转让,这桩生意就有可能做不成了。
    妙王时诚拍案叫绝,咱们可以明确地对乾贵武志说,机械部门这边的压力非常大,如果他们不肯转让技术,我们就没办法引进设备了。乾贵武志是想做成这笔生意的,面对这样的压力,他肯定要妥协。
    这样一来,咱们就把坏事变成好事了。牛克安笑着说道。
    王时诚也笑道:老牛,你说什么呢,这件事从一开头就不是坏事啊,小冯不是说了吗,这是一出双簧嘛。

第二百三十八章 签字画押
    第二百三十八章 签字画押
    郑斌和邓宗白打架,最恼火和最郁闷的莫过于王时诚。
    出国期间,考察团团员在大庭广众之下打架,造成恶劣国际影响,严重损害国家形象,这样一件事,有心人如果想拿去利用,无论如何拔高都不为过。王时诚不知道考察团里有多少碎嘴子,又有多少人居心叵测地想看他的笑话。从事件发生开始,他一刻都没停止琢磨如何遮掩,如何洗地,让这件事对自己的仕途影响下降到最小。
    冯啸辰的话,给了他一个启示,让他眼前豁然开朗。如果把这件事解释为自己故意导演的一出双簧,目的是为了欺骗日本人,以便达到迫使日本人转让技术,那么这件事就非但无过,反而有功了。
    在此前,他一直在想能不能把这事瞒下去,如今,他已经不打算隐瞒了,而是准备当成一个天才的决策写到出国汇报材料里去。冯啸辰连说法都已经帮他编好了:日本厂商察觉到中方迫切希望引进大化肥设备,准备以此为要挟,拒绝向中方转让技术。本团长灵机一动,指使郑某邓某二人在公开场合斗殴,向日方传达了一些中方存在矛盾的假信息,从而使日方意识到如果不转让技术,则大化肥设备采购有可能会受到影响
    上级领导当然不会是傻瓜,不至于看不出其中的破绽,但谁又会去揭穿这个破绽呢下级单位在国外斗殴,这件事深究起来,上级领导也是脸上无光的。现在自己给大家都找到了一个体面的解释,大家何乐而不为呢
    赵丞饶志韬等人也都迅速地明白了王时诚的想法,也知道这个点子其实是来自于冯啸辰,都不禁对这个小年轻产生了几分佩服。连潘卫华也酸溜溜地承认,冯啸辰的脑子的确转得比自己更快,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把一件坏事转化成好事,而且还为完成重装办的任务创造了机会。
    冯啸辰的这个主意一出来,王时诚是不可能不接受的。而他如果要接受这个解释,后面就必须照着冯啸辰写的剧本演下去,那就是向乾贵武志施压,迫使日方答应在提供设备的同时转让技术。而众所周知,重装办要的就是这个结果。如果没有今天这件事,王时诚只会站在中间打酱油,不可能如此卖力地替重装办去说话。
    在这一刻,每个人心里都泛起了一个念头,这不会真的是一出双簧吧不过,幕后的导演没准就是这个冯啸辰
    小冯,你觉得乾贵武志会就范吗王时诚有些忐忑地问道。这已经不像是一个上级在和下级说话了,简直就是学生在向老师求教。
    冯啸辰道:这取决于我们能不能保证口径一致。只要我们所有的人都一口咬住,说对方不转让技术,我们就绝对不买设备,那么乾贵武志是不敢冒这个风险的。
    各位,咱们大家能做到口径一致吗王时诚看着众人,问道。
    我肯定是举双手赞成的。饶志韬第一个表态了,他是机械部的官员,引进技术是机械部的要求,他当然是全力拥护的。
    牛克安道:我也赞成。
    从化工系统的角度来说,引进技术和引进设备都是有好处的,牛克安其实算是一个骑墙派。不过,王时诚问到他头上来,而且事情已经不纯粹是公事,其中还包括涉及到王时诚仕途这样的私事,牛克安即便是心里不太赞成,嘴上也不好反对了。
    来自于农业部的赵丞一向是更倾向直接购买设备的,化肥才是他关心的事情,装备制造什么的,与他无关。不过,饶志韬牛克安都表了态,重大装备研制又是政治任务,他也只能是点头认可了。
    潘卫华孤掌难鸣,于是也点点头,道:既然大家都赞成,我也赞成吧,总不能让外商看咱们的热闹吧。
    听他说得勉强,王时诚有些不悦,但两个人隔着部门,他也不便去斥责潘卫华。他转向冯啸辰,说道:小冯,你觉得现在这样行不行
    冯啸辰摇摇头,说道:不行,这种口头的承诺,太靠不住了。
    你不会是要让我们签字画押吧潘卫华忍不住了,黑着脸质问道。
    冯啸辰笑道:当然不是签字画押,只是在书面表明一个态度而已。我想,大家的态度不必强求一致,同意或者不同意,都可以。不过,不论是同意或者不同意,态度都必须明确,外交无小事,万一王司长向外商表明了我们的意见,而我们内部却出现了其他的声音,那不就麻烦了吗
    王时诚心领神会,跟着说道:小冯说得对,大家不必强求一致,不同意这个方案也是允许的,如果有同志不同意这个方案,我们就换一个方案好了。
    黑啊真特喵的黑
    这是潘卫华在心里发出的一句感叹。
    用书面形式表明态度,这就让人无法反悔了。冯啸辰表面上说同意或者不同意都无所谓,但谁敢在书面上声明自己不同意这个方案呢
    引进技术是中央领导的决策,反对这个决策就是自绝于仕途。郑斌赵丞他们从内心来说是希望直接引进设备,不想搞什么国产化,但这种话打死他们也不会当面说出来,更不用说留下书面记录。他们到目前为止能够做的,就是向外商流露出中国迫切希望得到这些设备的信息,以便借外商之手来堵住重装办机械部的国有化企图。
    现在可好,冯啸辰让大家明确表态,并留下书面记录。潘卫华甚至连拒绝签字的选择都无法做,因为届时王时诚就可以拿着这份记录去向领导汇报:我们当时有这样一个想法,不过计委的潘处长没有签字。
    政府里的签字画押,当然不是每人单独写一个声明啥的。根据王时诚的指示,冯啸辰文不加点地写了一个所谓会议记录,大致意思是说为了达到迫使日方同意转让技术的目的,考察团采取了一些特殊手段,参会的各部委同志一致同意,在未来的谈判中采取一致口径,如果日方坚持不同意转让技术,则考察团将拒绝单独采购设备。
    众人对这个会议记录提出了一些意见,由冯啸辰重新抄写后,交给每个参会人员签字表示认可。潘卫华虽然满心不赞成,但在这种情况下也只能屈服,不敢公然声称自己反对引进技术的重大决策。
    王时诚没有等到次日,一散会就让冯啸辰把郑斌和邓宗白二人分别找来了。这二位白天打了架,等气消了之后,才想到自己闯了天大的祸事,如果回国后王时诚把这件事汇报上去,一人一个严重警告恐怕是躲不过去的。
    听到冯啸辰上门来说王时诚要找他们谈话,郑斌和邓宗白都没有一点耽搁,屁滚尿流地便跑到王时诚房间去了。
    王时诚对这二人是分别谈话的。
    对郑斌,王时诚首先是严厉批评了他此前在考察团里散布的各种言论,并指出他在外商面前也说了不少不该说的话。趁着郑斌惶恐不安之际,王时诚甩出了自己的方案,那就是要向乾贵武志传达一个不转让技术就卖不出设备的信息,这话还得让郑斌去说,最好是带着一副委屈的模样去说。
    郑斌听完这个方案,还有几分迟疑。王时诚直接拍出了会议记录,说考察团的各部委官员已经达成了一致,此事已无商量余地。如果郑斌不予配合,那么大家将会众口一词地揭发郑斌的卖国罪行以及当众打架的流氓行径,届时他的下场就可想而知了。
    打发走郑斌,下一个要对付的就是邓宗白。迫使日方转让技术这个方案,对邓宗白当然是有利的,不过王时诚也没有轻易放过他。王时诚先是劈头盖脸地训了邓宗白一顿,然后声称自己绞尽脑汁为他想了一个脱厄的方案,但需要他全力配合。
    按照王时诚的要求,回国之后,如果有人前来调查,邓宗白必须声称自己与郑斌打架是一出自编自演的双簧戏,事先是得到了王时诚批准的。至于在打架过程中表现出的一些不雅言行,纯属演技不高,责任自负,与领导无关。
    没问题,只要郑斌那小子不穿帮,我就这么说了邓宗白忙不迭地答应道,只要不追究他当众打架的责任,他说什么都是无所谓的。
    郑处长那边,我也打过招呼了。在日本期间,你们还可以装作有矛盾的样子,但一回到国内,你们就必须要握手言和,否则就无法解释了,明白吗王时诚沉着脸说道。
    邓宗白咧了咧嘴,道:俺老邓倒无所谓,给那鳖孙一个面子也不是不行。
    你胡说什么王时诚怒道,邓厂长,你这是改正错误的态度吗
    不是不是,王司长,你别生气,我是那啥,说习惯了。邓宗白道,哎呀,王司长,你真是救了我老邓了。我还寻思着,这回回去肯定要挨个处分了,让你这样一安排,我这不是非但无过,反而有功了吗

第二百三十九章 只能是白跑一趟了
    “郑先生,听说前几天你和邓先生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在广岛的一家小餐馆的包间里,乾贵武志单独宴请郑斌。酒过三巡之后,乾贵武志装作不经意地向郑斌问道。
    郑斌和邓宗白打架的时候,日本化工设备协会的工作人员就在现场,这样的大事,他们当然不会不向乾贵武志通报。不过,关于这二人打架的原因,协会的人并没有搞清楚,俩人吵起来的时候,各自说的都是家乡话,这不是光考过八级就能够听得懂的。
    日本人对于情报的重视近乎于变态。生了这样的事情,乾贵武志当然会和同僚们进行研读,分析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