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重工-第1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几乎要藏进怀里去了。
    “啸辰,你来就来,怎么还带了那么多行李,都是些什么东西啊?”杜晓迪看着骑行在前面的弟弟妹妹车座上的大旅行袋,没话找话地问道。
    “一些烟酒布料啥的,还有出差的时候下面的单位送的一些礼品,正好带过来送人。”
    “送谁呀?”
    “先当然是丈人丈母娘了,还有小舅子小姨子,你看他们俩叫姐夫叫得多顺溜,我这个当姐夫的不得表示一下?”
    “你可别乱说,咱们俩还没……那啥呢。”
    “呃呃,口误,口误。除此之外,还得去看看李师傅,小高、小刘,再就是你们厂领导了,这次要把你借调到京城工业大学去,还得他们点头不是?”
    “厂领导那边,我爸已经去找过了,……给他们也送了点烟酒,他们已经答应了。”杜晓迪低声地说道。
    关于离开通原去京城一事,杜晓迪心里很是纠结,既想去和心上人终日厮守,又舍不得离开父母以及自幼在此长大的工厂。父亲是个办了病退的残疾人,母亲只是一个家属工,而弟弟妹妹又都还在读书,杜晓迪算是家里唯一的顶梁柱,她这一走,这个家可就没个能担事情的人了。
    但父母对于她去京城的事情却是十分积极的,这事关女儿的前程以及终生的幸福。京城是一个全国人民都向往的所在,而未来的女婿又是一名年轻有为的副处长,无论从哪方面来说,他们都应当支持女儿到京城去。接到冯啸辰写来的信,杜晓迪的父亲杜铭华专程去找了厂长马承程和书记艾秋奇,请求他们同意杜晓迪借调的事情,同时奉上了茅台酒和中华烟作为礼物。这酒和烟还是上一回杜晓迪从京城带回来的,老杜一直没舍得享用,此时便拿出来派上了用场。
    听说杜晓迪有可能被借调到京城去工作,而且是参与国家的重点项目,马承程、艾秋奇二人自然不会有什么异议。慢说通原锅炉厂还有好几名优秀的电焊工,并不缺杜晓迪一个人,就算是杜晓迪真的不可替代,作为厂里的老领导,他们也不会耽误杜晓迪的前程。更何况,他们早就听到了一些风声,说杜晓迪在京城处了一个对象,是国家经委的一个副处长,年轻异常,前途无量,谁犯得着在这样的事情上为难一个普通工人呢?
    冯啸辰这一次就是送借调函过来的,拿到借调函,杜晓迪就可以在厂里办借调手续了,最多再在家里过个年,她就要启程前往京城。如果不出什么意外,她这一走,除了探亲之外,就不会再回到通原来了,用父母的话说,嫁出去的女儿就像泼出去的水,一去就不能回头了。
    想到此,她心里又浮起了一桩心事,那也是一直想和冯啸辰商量的,只是不知如何开口。此时此刻,似乎也不是提这件事的时候,她只能先把心事压回去了。
    “啸辰,你看,那就是我们厂!”
    前面,出现了一片用青砖围墙包围起来的建筑,杜晓迪指着那片建筑对冯啸辰喊了起来。m。。

第三百三十八章 杜家
    “叔叔,阿姨,你们好!”
    “哎呀,是冯……呃,冯……”
    “叔叔,阿姨,你们叫我小冯就好了,或者叫我啸辰也行。”
    “哎哎,那我们就叫你小冯了……”
    与杜家二老见面的第一件事,是先把称呼确定下来了。尽管杜晓迪在父母面前已经说了无数次,让父母把冯啸辰就当成一个普通的晚辈看待,但这对工人夫妇在面对这位京城来的处长时,还是犹豫着要不要称呼一下对方的官衔。待看到冯啸辰那一脸真诚与谦恭的模样,二老才真正地适应了自己的角色,不管对方的地位有多高,他毕竟也是自家的姑爷,自己是对方的长辈。
    一家人前呼后拥地把冯啸辰领进了家门,让他在客厅里坐下。杜铭华与他对面而坐,掏出香烟,向冯啸辰示意了一下,冯啸辰赶紧摆手,称自己不抽烟。杜晓迪的母亲车月英从厨房里端出来茶壶和茶杯,招呼了一句,让这爷俩边喝茶边聊,自己则返回厨房继续准备饭菜去了。杜晓迪不好意思在客厅里久呆,也一头钻进厨房去给母亲帮忙。杜晓远和杜晓逸两个人躲进了杜晓迪的房间,兴高采烈地摆弄着准姐夫刚刚送给他们家的四喇叭录音机,尤其是杜晓远,心里狂喜不已,这个年头,喇叭裤、蛤蟆镜,加上四喇叭录音机,那可是时尚青年的标配。
    客厅里,准翁婿二人正在漫无边际地聊着天:
    “小冯,你家里几口人啊?”
    “四口,我爸妈,我自己,另外还有一个弟弟。”
    “你爸妈是做什么工作的?”
    “我爸是中学老师,我妈在大集体工作。”
    “听晓迪说,你学历也不太高,但懂的东西特别多,还特别受领导器重。你是怎么到京城工作去的?”
    “这事说来话长了,我爷爷原来是个冶金工程师……”
    冯啸辰老老实实地向杜铭华汇报着自己的简历,其实这些事情他此前也向杜晓迪说起过的,想必杜晓迪也向父母汇报过了。杜铭华此时拿出来问他,一是确认杜晓迪报告的信息是否无误,另外一方面,多少也有些没话找话的成分。别看这种随随便便的闲聊,有社会阅历的人自能够从中判断出对方的性格、人品、能力,这其实就是老丈人对毛脚女婿的一次考校了。
    借着这会工夫,冯啸辰也在观察着杜晓迪的家庭。
    杜家的二老,其实根本就算不上什么“老”,杜晓迪跟他说起过,她父亲杜铭华今年才43岁,母亲车月英是42岁,这样的年龄,搁在后世简直都可以算是青年的范畴了。别笑,后世很多单位里申请青年课题,或者评选什么杰出青年之类的,都是以45岁作为年龄边界的,按这个标准来算,杜家二老实实在在算是正当年呢。
    杜铭华原本是个电焊工,因为工伤,一只手残了,无法再拿焊钳,不得不办了病退,让杜晓迪顶了他的岗位。如今的杜铭华闲居在家里,平时除了做做家务之外,便是在厂子里和那些真正到年龄退休的老工人一起打牌下棋,听起来似乎很是惬意,其实是无聊透顶。冯啸辰在与他谈话的时候,能够感觉得到他带着一种沉沉的暮气,这原本不是应当在一个40刚出头的汉子身上看到的东西。
    车月英没有正式工作,目前在厂子里做家属工,也就是干些在食堂洗洗菜、在办公楼打扫打扫卫生之类的杂活。她是一个很典型的工厂家属形象,热情、开朗,没有太多的心计。冯啸辰进门的时候,她上上下下打量了冯啸辰老半天,看罢之后,又丝毫没有掩饰那满意的神情,这让冯啸辰顿时对她产生了强烈的好感。
    再看杜晓迪的家,这是一套两室一厅的单元房,带有自家的厨房和卫生间,在这个年代里算是很不错的房子了。两间卧室大致都是10平米左右,一间杜铭华夫妇住,另一间则是杜晓迪和妹妹杜晓逸住,至于大小伙子杜晓远,就只能睡在客厅里了。冯啸辰看到客厅一角有一张收起来的折叠床,想必就是杜晓远晚上睡的地方。
    他们现在坐的这个客厅,只有七八平米的样子,中间摆了一张圆桌,确切地说,是在一张四方形的八仙桌上搁了一个圆型的桌面。靠墙摆了一个碗柜,还有几张规格不同的凳子,这就是客厅里所有的家具了。视力所及的范围内,东西都显得简陋而陈旧,显示出这个家庭的清贫。只有餐桌上铺的尼龙桌布是崭新的,甚至能够隐隐闻到一些化学品的异味,明显是为了迎接他这个“贵客”而临时添置的。
    杜晓迪在京城的那些天,冯啸辰也向她问起过家里的经济状况,杜晓迪每每都是语焉不详,冯啸辰只能凭着自己的脑补去想象具体的情况。杜铭华办的是病退,能够拿到一份退休工资,杜晓迪的工资是全部交给家里的,再加上车月英当家属工的收入,全家人一个月大约有130元左右的收入,勉强算是一个温饱家庭。不过,家里有三个还没结婚的孩子,其中两个小的还正处在长身体的时候,吃多少都不嫌够,家里这点收入实在是不敢大手大脚地使用,所以家具陈设的简陋就可以理解了。
    唉,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如果不是这样一个家庭,杜晓迪恐怕也不会那样努力和懂事吧?冯啸辰在心里暗暗地念叨道。
    说话间,菜已经一个接一个地端上桌来了,很快就把桌子摆得满满当当的。为了欢迎准女婿上门,杜家夫妇也是狠狠地出了点血,杀了鸡,买了鱼肉,一桌子全是泛着油光的硬菜,让冯啸辰深深感觉到了东北人的实诚。杜晓远和杜晓逸都被喊了出来,脚不沾地负责拿碗筷、摆凳子,然后宾主各自落座。
    一开席,车月英便给冯啸辰挟了一个大鸡腿,又从一个蒸得烂熟的蹄膀上连皮带肉地给他撕了一大块搁在碗里,足有半斤上下。饶是冯啸辰一向以吃货自居,此时也是瞠目结舌,担心自己能不能应付得住了。
    “小冯,多吃点,别客气!”
    “谢谢阿姨……”
    “谢什么,都是一家人嘛,来来来,你再吃块鱼……”
    “别别,阿姨,我真的吃不了了,还是给晓远和晓逸吧……”
    “不用管他们,他们才不会客气呢!”
    “我也不会客气的。”
    “那就对了,一家人嘛……”
    车月英看着准女婿,越看越是喜欢。这个年轻人长得眉清目秀,说话斯文,一颦一笑都和厂子里那些没文化的青工大不相同,显得那么大气。这样一个小伙子能够看上自家的姑娘,还千里迢迢上门来求亲,这真是姑娘的造化。身为准丈母娘,车月英只觉得心里像喝了蜜一样地甜。
    “叔叔,阿姨,我上次写给晓迪的信里,说托了关系,要把晓迪借调到京城去,现在我向你们详细解释一下。京城工业大学的蔡教授,晓迪过去也是认识的,李青山师傅也认识他。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在业内非常有名气,学术造诣也很高。我的打算是,让晓迪在他的课题组里先做一名助手,同时向他学习一些电焊和金属材料方面的理论知识,未来争取能够考上蔡教授的研究生,这样以后就可以分配到京城的大单位里工作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冯啸辰开始向杜铭华和车月英介绍这次借调杜晓迪的细节。
    “这个丫头还能考上研究生?”杜铭华有些不敢相信地问道。
    冯啸辰道:“事在人为。晓迪是非常聪明,只是没有机会读书而已。到京城以后,蔡教授答应找几个研究生帮她补习一下功课,我也会给她补补课,考个研究生应当不会是太大的问题。”
    “姐夫,听说你不也就是一个初中毕业生吗?你怎么给我姐补课啊?”杜晓逸在旁边笑着插话道。刚才从火车站回来这一路上,她和这个姐夫也聊了好一会,觉得姐夫很是平易近人,丝毫没有一点官样,和邻居的张阿毛、李阿狗等等小青工没啥区别,因此说话也就没遮没拦了。
    “晓逸,你胡说啥呢,你姐夫……呃,你冯哥本事大着呢……”车月英训斥了杜晓逸一句,却不留神把姐夫二字也给带出来了。杜晓迪在旁边听着,只能装鹌鹑,把脑袋藏得严严实实的。
    冯啸辰没有去计较称呼的问题,而是把头转向杜晓远和杜晓逸,认真地说道:“晓逸说的没错,我的确就是初中学历。不过,我一直都在自学,先后掌握了五门外语,所以才有机会被调到京城去工作。其实,你们的姐姐虽然也是初中文凭,但她在日本学习期间,自学了日语,现在也已经达到了能够阅读日语电焊专业资料的水平。
    你们俩也应当有这种精神,不要成天只知道玩。咱们国家现在正在搞现代化建设,以后知识的重要性是越来越大的,铁饭碗已经靠不住了,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你们明白吗?”r

第三百三十九章 工资的难题
    “知道了!”
    “明白!”
    两个孩子乖乖地低下了头。冯啸辰当了两世的处长,天然就带着一种威严的气场,先前为了和大家套近乎,刻意装出了一副和蔼可亲的模样,此时认真起来,两个小屁孩还真是感觉到了一种威压,让他们不敢争辩。
    “晓远、晓逸,既然你们称我一句姐夫,我也就以姐夫的名义跟你们说几句。”
    既然已经开了头,冯啸辰索性也就决定多说几句了。
    自己与杜晓迪的关系确定之后,杜家的生活状况肯定要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他不会让自己的丈人家里依然是这样清寒,以他的经济实力,让杜家一夜之间走进现代化也并非难事。此外,他是部委里的副处长,大小算个实权官员,这个身份对于杜家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靠山。
    杜家的二老都是老实本份的工人,不用担心他们会借着自己的名义去招摇过市。但这两个孩子就不同了,在一个普通工人家庭里长到十七八岁,突然有了个扬眉吐气的机会,没准就变成什么纨绔太妹的模样了。冯啸辰可不希望自己的亲戚里出现这种人,不说对自己的名誉会造成多大影响,就光是给他们擦屁股善后,恐怕就是一件麻烦事了。
    “你们现在都在通原。晓远中专毕业以后,估计会分在通原的哪个单位里工作。晓逸明年面临高考,具体考到哪个学校还不好说。我可以给你们一个承诺,未来会给你们谋一个好的前程,让你们有一个更好的平台。如果你们未来想到京城、浦江这些大城市去工作,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不过,这是有前提条件的,那就是你们必须有足够的能力,不是靠着我这个姐夫的照顾去混吃混喝。
    我现在是国家机关里的一个副处长,说起来是一个干部,但其实只是一个芝麻官。在京城,比我级别高的干部不下几万人。我能够把晓迪借调到京城去,其实根本不是我的本事,而是晓迪自己的本事。
    我刚开始去和京城工业大学的蔡教授谈这件事的时候,他是坚决不愿意接受我推荐的人选的,等到我说出我推荐的是晓迪,他马上就改变了主意,表示非常欢迎。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见过晓迪的技术,知道晓迪有本事。所以,你们要想混得出人头地,就得自己好好学知识、学技术。”冯啸辰滔滔不绝地教训道。
    “小冯说得太好了!”杜铭华赞道,“我先前学技术的时候,李师傅也是这样跟我说的,他说,万贯家财,不如一技在身,这是一句老话。你们看你们冯哥,年纪轻轻,还只是一个初中凭,又没有靠山,现在当了中央的处长,这就是靠本事挣来的。”
    “你们俩记住了吗?”车月英打着圆场,对两个孩子说道:“还不给你们冯哥敬杯酒,谢谢冯哥给你们讲的道理?”
    “谢谢姐夫!”
    两个孩子无奈地站起身,向冯啸辰举了举杯子。在家宴上,他们俩都没资格喝酒,他们杯子里倒的只是汽水而已。好端端吃着饭,突然被教训了一通,两个孩子心里肯定是不痛快的。不过,冯啸辰说的那番话,对他们还是颇有一些刺激,尤其是冯啸辰承诺可以帮助他们到京城、浦江这些大城市去工作,这对于他们这种在小城市里长大的孩子有着特别的吸引力。
    他们在这一刹那都打定了主意,一定要好好听这个姐夫的话,抱紧姐夫的粗腿,以后就会有光明的前程了。还有,兄妹俩是不是应该想点什么办法,把姐姐赶紧塞到姐夫的床上去,把这个准姐夫变成货真价实的姐夫呢
    吃过饭,冯啸辰提出要去拜访一下李青山以及厂里的领导,杜晓迪自然是要负责带路和陪同的。因为冯啸辰给这些人都带了礼物,又不便带着所有人的礼物挨家挨户地走访,因此杜铭华便又派出杜晓远和杜晓逸二人负责帮他们俩拎东西,这样冯啸辰和杜晓迪到某个人家里去的时候,小兄妹俩就可以拎着其他家的礼物呆在外面等着。
    年轻人都出门之后,杜家老两口一边收拾着碗筷,一边谈论着未来的女婿,都觉得颇为满意。尤其是冯啸辰在饭桌上对杜晓远、杜晓逸二人的教育,让老两口觉得这个年轻人品行正派,像个当姐夫的样子。
    “铭华,小冯说以后能够帮着把晓远和晓逸都弄到大城市去工作,你信吗?”
    “这有啥不信的,你看他不是已经把晓迪给弄到京城去了吗?而且还说能给晓迪弄个研究生读读呢。”
    “他真有这么大的能耐?那他自己乍不去读一个呢?”
    “你知道人家自己没在联系?他自己的事情,跟你这个老妈子说个啥?”
    “这倒也是。铭华,我觉得咱们这个姑爷挺不错的,咱晓迪真有眼光。”
    “那是啊!我师傅早就说过,晓迪这丫头人性好,又肯吃苦,小时候没过上好日子,长大了必有贵人相助的。”
    “唉,晓迪这也算是跳出龙门了对了,铭华,晓迪到京城去工作了,那她的工资”
    “这事吧,我是这样想的,咱们苦点没啥,家里不是还有些积蓄吗?熬一两年,晓远就中专毕业了,那时候就有工资了。晓迪的工资,还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