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哈哈,也算你运气,你要找的人恰好是我们关注过的,所以找起来并不费力。”司强笑道,说完,又问道:“冯处长,你看咱们现在怎么安排,是先去宾馆住下,还是先去找人。”
冯啸辰不假思索地说道:“先找人吧,不把这件事情办妥,后面的事都没法安排了。”
“好,那我们就先去找人。”司强道,接着又说道:“对了,冯处长,既然是去找人,咱们把称呼换一换吧,你别叫我司处长了,我比你年纪大一点,就托个大,你叫我一句强哥吧。”
“没问题啊,你本来就是哥嘛。”冯啸辰道,“不过,为什么是叫强哥,不是叫司哥呢?……呃,好像的确不妥。”
司强哈哈笑道:“本来你叫我一句老司也可以的,可这样一来,我就占你的便宜了。这边的同志们都不叫我的姓,年纪轻的称我强哥,年纪大的叫我一句大强,这也是港岛这边的习惯叫法了。”
南方人的发音里,“司”和“师”是分不清的,老司有可能被误会为老师,这就是司强说占了冯啸辰便宜的原因。同样,司哥也容易被听成是师哥,冯啸辰可不希望自己变成二师兄。这样一想,叫一句强哥的确是最合适的,而且也的确显得有些港岛范儿。
商量好称呼的问题,三个人又聊起了一些闲话,顺便看着街景。杨海帆是第一次来港岛,看着一切都觉得新鲜。冯啸辰前一世自然是经常到港岛来的,但这一世也同样是第一次来,对于80年代的港岛同样有些新鲜感。以时下内地人的眼光来看,港岛的确是繁荣富庶,满眼是灯红酒绿,让人目不暇接。
汽车钻进一条小巷,停在一幢单元楼前。三个人下了车,司强用手指了指一个单元门,说道:“张教授就住在这个单元,508室,正常的话,他这个时候应当就在家里。”
“走吧,咱们去拜访一下。”冯啸辰说道。
司强点点头,没有提出质疑。张和平拜托他给冯啸辰帮忙的时候,就说过一切听从冯啸辰的安排,当然,这是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安全部门的人做事原本也就是不拘一格的,不管什么样的怪事,他们都能够从容应对,不至于像其他一些部门的人那样大惊小怪,凡事都要问个究竟。
三个人进了门,顺着狭窄的楼梯向楼上走。杨海帆皱了皱眉头,低声说道:“港岛这边的居住条件也这么差吗?张教授不是大学教授吗,怎么也住在这么简陋的房子里。”
司强答道:“这不奇怪啊,港岛也就是这十几年发展得快,但因为土地不足,居住条件是非常差的。这边的人一个月的工资抵得上内地一年的工资,可要论住房条件,还比不上那些稍微好一点的内地企业呢。”
“如果是这样,我就有信心了。”杨海帆笑着说道,“啸辰说要来请张教授去帮忙,我还担心我们出不起价钱呢。现在看起来,我们虽然付不起高薪,起码我们可以给他分大房子啊。”
一席话说得三个人一齐笑了起来。司强也是直到这个时候,才知道冯啸辰让他打听这位张教授是存着要聘他去内地帮忙的念头,心里不禁有些不以为然。从港岛请一位教授回内地去工作,这可不是容易的事情,薪水是多少且不说,内地的生活环境哪有港岛好,人家哪里会愿意回去吃这个苦。
正想着,已经来到了五楼。他们顺着楼道找到了508室的门牌,冯啸辰抬手敲响了房门。
“谁呀!”
一个小姑娘的声音在屋里响起来,说的却是粤语。
“请问,张国栋先生是住在这里吗?”冯啸辰隔着门问道,他不懂粤语,只能说普通话了,希望屋里的人能够听懂吧。
门开了,出现在冯啸辰面前的,是一个七八岁上下的小萝莉,长得粉粉团团的,煞是可爱。她仰着头看了看门外的三个人,用带着一些港味的普通话问道:“你们是谁啊?是我外公的学生吗?”
“你是张先生的外孙女吗?”冯啸辰露出一个怪叔叔的微笑,说道:“麻烦向你外公通报一句,说有两位大陆南江省的晚辈来访。”
第三百六十九章 我和你父亲以兄弟相称
“阿莫,是谁啊?”
随着声音,一位头发花白、腰板挺直的老者从里间屋走了出来。他走到门边,伸手抚了抚小姑娘的头发,看着门外的几个人,问道:“你们几位是来找我的吗?”
“外公,他们说他们是从大陆南江省来的,不过,只有两个是,还有一个不知道是干什么的。”名叫阿莫的那小姑娘像邀功似地向外公报告着自己打探到的情报,同时用亮晶晶的大眼睛在三个人身上来回逡巡着,想找出谁是被排除在冯啸辰介绍的“两位南江晚辈”之外的第三者。
“南江省?你们是南江省来的!”老人眼睛一亮,脸上露出了惊喜之色。
“您是张国栋先生吗?”冯啸辰问道。
“是我。”老人答道。
冯啸辰向对方深躬了一躬,然后说道:“晚辈冯啸辰,是南江省冶金厅子弟,拜见张爷爷。”
张国栋愣了一下,旋即用手指着冯啸辰,用猜测的口吻问道:“你说你姓冯,是冶金厅的,那么冯维仁先生是你的……”
“他是我爷爷。”冯啸辰答道。
“你是冯老的孙子!”张国栋的眼睛里一下就闪出了泪花,他下意识地伸出手去,拉住冯啸辰的胳膊,便往屋子里拽,一边拽还一边招呼着:“快进来,快进来,还有你们二位,也都赶紧进来吧。”
三个人随着张国栋进了屋,来到狭小的客厅里。张国栋一边招呼众人在一张小小的沙发上坐下,一边喊着阿莫进里间去拿凳子。看着小姑娘跑前跑后乐呵呵的样子,张国栋笑着向众人介绍道:“这是我外孙女,大名叫刘青莉,小名叫阿莫,今年8岁了,这孩子就喜欢热闹,家里来个客人就乐得像过年似的。”
众人分别坐下,冯啸辰把杨海帆和司强二人也都介绍给了张国栋,张国栋向他们各自寒暄了两句,便又急不可待地向冯啸辰问道:“小冯啊,你怎么会找到我这里来了?是你爷爷让你来找我的吗?他老人家身体好吗?”
“我爷爷已经去世了。”冯啸辰道,他接着便简单地把冯维仁那些年的情况向张国栋做了个介绍。张国栋听罢,唏嘘不已,还掏出手帕拭了拭眼泪,显然是颇为伤感的样子。
“冯老是我的老师,我一直是对他执弟子礼的。”张国栋道,“小冯,你叫我张伯伯就好。我认识你爸爸冯立,当年我们也是以兄弟相称的。冯老对我有恩,如果不是冯老,我恐怕早就没命了。”
这位张国栋,来头可不小。解放前,他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留学,学的是机械工程专业。新中国成立后,他和当年的许多留学生一样,选择了回国报效。因为是南江省人,他被安排在南江省机械厅工作,与冯维仁有过很长的一段交集。那时候,冯维仁已经是国内知名的机械权威,而张国栋是个20来岁的小年轻,虽然教育背景不错,但经验远远不及,冯维仁给过他很多的指点。他称冯维仁是他的老师,也正因为此。
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冯维仁与张国栋的关系亦师亦友,张国栋也经常到冯家去做客,因此与冯啸辰的父亲冯立关系也不错。细说起来,张国栋甚至还见过幼年时候的冯啸辰和冯凌宇小哥俩,只是冯啸辰对于这位伯伯并没有任何的印象。
运动年代里,张国栋因为家庭出身以及留学背景,受到了冲击。与冯维仁不同的是,张国栋平时喜欢说点牢骚怪话,被革命群众记了黑档案,因此遭受的打击更为严重,照他刚才的话说,连生命安全都受到了威胁。
无奈何,张国栋只好向冯维仁求助。冯维仁通过自己的人脉关系,帮张国栋联系到了一个去南方出差的机会,张国栋便利用这个机会,带着夫人和女儿偷渡到了港岛,并在这里滞留了下来。因为这件事,冯维仁还受了一些牵连,这一点张国栋是能够想象得出的。
张国栋临走之前,冯维仁告诉了他几个人名,都是冯维仁过去认识的同行,当时在港岛的几所大学里任教。张国栋到港岛之后,就是借助这些人的关系,谋到了一个教职,这才养活了一家人,并且在十几年后得以以教授的身份退休。
冯啸辰在家的时候,偶尔也曾听爷爷和父母聊起过张国栋这个人,长辈们有时候还会猜测一下张国栋的现状,说不知是死是活,而如果还活着,又是混得怎么样,等等。因为港岛那边与大陆少有信息往来,而且张国栋是逃港人员,存在着政治问题,不敢与家人联系,这一断音讯,就是十多年时间了。
冯啸辰是在冶金局资料室查资料的时候,偶然发现张国栋的名字的。那时候,冯啸辰受罗翔飞的指派,查阅学术期刊,准备做一份关于露天矿设备的情报综述。在一篇港岛理工大学的论文上,冯啸辰看到了张国栋这个名字,写的内容是有关矿山机械方面的,与他知道的那个张国栋情况相符。
在当时,冯啸辰并没有打算与这位张国栋联系,只是把它当成一桩八卦,稍稍关心了一下,在随后还曾经向父母说起过。父亲冯立因此而又给他讲了一些张国栋的轶事,最后的总结是:像这样一个逃港人员,最好不要去联系,以免惹上政治麻烦。
冯啸辰再次想起张国栋,是因为起了要搞工程机械的心思。国内搞工程机械的企业并不算少,他的企业要想脱颖而出,必须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时候,他突然想到了张国栋,这位老伯可是个机械大牛,看他到港岛之后搞的专业,恰好就是工程机械。冯啸辰读过张国栋的论文,发现他提出了不少后世得到过验证的新思路,只是眼下没受到大家的关注而已。
冯啸辰的打算是,把这位大牛请过来当个总工程师,自己再给他提供一些后世的思想。以张国栋的能耐,不难举一反三,设计出几种有竞争力的好产品。
当然,请张国栋加盟,还有其他的原因,那就是要利用他在港岛攒下的人脉,来帮冯啸辰达到其他的一些目的。
起了这个念头之后,冯啸辰便托张和平帮他调查张国栋其人。张和平把这件事交给了司强,而刚才司强在车上提供给冯啸辰的,就是他们调查的结果。根据司强提供的资料,这个张国栋的确就是当年从南江省逃出来的那个张国栋,这些年一直在港岛工作。司强的资料还显示,张国栋虽是逃港人员,但在港岛期间并未与任何敌对势力接触过,也没有干过反动的事情,这就意味着要请他回大陆去工作,并没有太多的障碍。
逃港这个经历,在当年是挺恶劣的政治问题,但到80年代之后,逐渐就被淡化了。冯立不了解政策走向,担心与张国栋接触会带来麻烦,冯啸辰却是非常清楚,请张国栋回大陆不会有任何问题,甚至还有可能得到“有关部门”的赞赏,列为什么引进海外爱国人才的重要典型。
“我父亲经常在家里说起您呢。”
听张国栋说起冯立,冯啸辰笑道:“他说您特别爱吃炒年糕,每次都要吃得消化不良,可过后还是忍不住嘴馋。”
“哈哈,他还真记得这事呢?”张国栋爽朗地大笑起来,他乡遇故知,最让人兴奋的就是说起陈年往事。有些事情在当年觉得就是一些琐事,时隔20年再提,就充满了温馨,让人觉得心暖,同时又忍不住落泪。
聊了一会家常,张国栋对于冯啸辰的身份已经确信无疑,而且还说了几件冯啸辰小时候尿床之类的事情,让大家又笑了一通。笑罢,张国栋问起了冯啸辰的来意:
“对了,小冯,你现在在哪工作,到港岛是来出差的吗?这二位是你同事吧?”
冯啸辰坐正身体,郑重地说道:“张伯伯,您不问,我也正打算向您汇报一下呢。我这几年在国家经委重大装备办公室工作,是综合处的副处长。不过,上个月我已经从单位辞职了,单位要送我到社科院去读硕士研究生。”
“是吗?那可太好了!”张国栋赞道,“了不起啊,年纪轻轻就在国家经委当了副处长,现在又要去深造,以后肯定前途无量,冯老在天上也应当也会觉得欣慰的。”
冯啸辰笑了笑,算是谢过了张国栋的表扬,接着又介绍了杨海帆和司强的身份。杨海帆是辰宇轴承公司的总经理,这一点并没有让张国栋觉得惊讶,毕竟港岛这个地方并不缺乏总经理的头衔。司强是某通讯社的处长,这个身份则是把张国栋给吓了一跳,作为一名从大陆逃过来的人员,他岂能不知道某通讯社在港岛的真实背景,一时间,他差点以为冯啸辰带着司强过来,是要抓他回去归案的。
“晚辈这次来港岛,主要目的就是来拜访张伯伯的,我想请张伯伯回南江去,不知道张伯伯是否有这样的打算。”
冯啸辰的话一出口,张国栋的脸就白了。
第三百七十章 需要什么样的承诺
真是怕什么就来什么,张国栋正在琢磨着司强是不是来抓自己的,冯啸辰便冷不丁来了一句要请他回南江。这个“请”字可是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的,后世说请人喝茶,一般就不是什么好话,……当然,被互联网毁掉的好词可不止是喝茶这一个了。
“小冯,你……你说的是什么意思,你张伯伯我……有点听不懂啊。”
张国栋磕磕巴巴地说道,他倒是想显得从容一点,无奈牙齿不听使唤,咯咯咯地上下磕碰着,像是着了凉一般。
也不怪张国栋胆小,实在是当年的运动在他心里留下了阴影,他现在已经有些像是惊弓之鸟了。近些年大陆的改革开放,他也是一直关注着的。从理性上说,他有些相信政策已经与过去不同了,那个年代不会重现。但一个安全部门的官员突然出现在他面前,再加上这个不请自来的故人后代,由不得他不产生一些不好的联想。
看到张国栋脸色不对劲,冯啸辰有些莫名其妙,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司强却是看出了张国栋的心思,他笑了笑,说道:“张教授,您别误会,我今天陪小冯处长过来,是以私人身份过来的。小冯是我的朋友,他今天来拜访你,也完全是私人拜访,没有其他意思。”
“呃……”冯啸辰这才明白了刚才张国栋的表现,他有些想笑,却又笑不出来。要说起来,这也算是一个冷幽默吧。
“张伯伯,强哥说得对,今天他只是以私人身份过来的,主要是给我和海帆当个司机而已。我请您回南江,是我和海帆的私事。”冯啸辰想到司强此前和他约定称呼的事情,暗暗感叹对方经验丰富。倒是自己说话没有遮拦,差点把老爷子给吓出个好歹来。
张国栋不放心看看司强,见他一脸和善的样子,心里算是踏实了一点。他转头向冯啸辰问道:“小冯,你请我回南江,有什么私事?”
冯啸辰先把辰宇轴承公司的事情说了一遍,当然,他说的版本是晏乐琴投资买下了德国菲洛公司,又以菲洛公司的名义回国合资建厂。张国栋没有怀疑,因为这个故事还是颇为合理的,甚至比冯啸辰自己赚钱开了公司更具有合理性。
介绍完轴承公司,冯啸辰接着便把打算建一家工程机械公司的想法和盘托出,这一回,张国栋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了,眼睛里也闪出了一些光芒。
“你们想搞工程机械?”张国栋问道。
“是的,我们判断,国内未来几十年将是基础建设的高潮期,工程机械市场一定会是非常兴盛的。”冯啸辰答道。
“可是,据我了解,大陆目前的工程机械企业已经有不少了。我当年离开的时候,全国就有50多家骨干企业,还有400多家一般企业。这几年,我零星地看过一些大陆的资料,那些骨干企业现在都还存在,一般企业已经发展到上千家了。产品方面,也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国外有的产品,国内基本上也都有,你们想进入这个行业,恐怕不是太容易吧?”张国栋说道。
冯啸辰与杨海帆对视了一眼,从对方的眼神中都看到了一些兴奋之色。请张国栋加盟的事情,冯啸辰此前是与杨海帆商量过的,杨海帆对于张国栋的技术水平不太了解,只是担心他一直在学校里教书,不见得有多少行业知识。现在听张国栋一说,杨海帆多了几分信心,张国栋声称自己只是零星地看过一些资料,但他报出来的数据,却与杨海帆自己了解到的差不多少,这就说明这位老先生一直都在关注国内的行业动态,这的确是一名总工程师应当具备的素质。
“张伯伯,您说的非常对。”冯啸辰道,“目前国内建筑工程行业有统计的企业是1053家,其中骨干企业66家,主要都是当年建立起来的那批企业。不过,除了那些骨干企业之外,其他的企业规模都非常小,年产量多则千吨左右,少则一两百吨的也很常见,并不足以成为我们的竞争对手。
此外,因为前些年的运动,国内的工程机械技术水平普通不高,除了少数近年来引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