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重工-第3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思考,更遑论将其付诸实施。林重这一次的事情,给他提了一个醒,让他意识到建立全球售后服务体系的事情应当纳入日程了。时下国内出口到海外的装备还不多,但增长的势头是有目共睹的。建立一个全球性的售后服务体系,需要好几年的时间,现在开始做,也相当于是未雨绸缪了。
    单凭林重一家,在海外建立售后服务中心既没有必要,也难以办到。这种事情,由装备工业公司来牵头,是最为合适的。冯啸辰想明白了这一点,并没耽搁,他从林北返回京城,马上召集相关人员进行讨论,接着又与各家装备制造企业进行沟通,最终确定了具体的方案。
    按照设计,装备工业公司将在海外建立10个售后服务中心,分别位于欧洲、非洲、西亚、东南亚、澳大利亚、南美、北美等地,其中有些地区幅员辽阔,需要建立两三个售后服务中心。
    服务中心的人员由各家装备制造企业选派,这些人将接受几个月的专门培训,此外还要去各家企业学习,掌握各企业出口装备的技术细节,最终成为多面手。当然,了解的领域多了,对每个领域就不可能都精通,这些人的主要职责就是当出口到本地的装备发生故障的时候,他们能够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然后在国内对应厂商专业人员的远程指导下,确定故障的原因,对于那些简单的故障,能够及时排除,对于那些较为复杂的故障,则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使问题不再扩大,等待国内派出专业人员前来维修。
    售后服务中心除了承担设备维修的任务之外,在平时还可以帮助宣传一下中国的装备产品,了解当地客户的需求,这自不必说了。
    冯啸辰在忙着推动中国装备走向世界,那头内田悠与赵辛未的谈判已经进行了十几轮,私底下的会见也有几十次,赵辛未自己已经隐隐感觉到事情有些蹊跷,内田悠作为一条老狐狸,心中的疑惑就更强烈了。
    “赵先生,你们到底是什么意思?”
    在池谷制作所中国区的办公室里,内田悠虎着脸向赵辛未质问道。他们刚刚结束了一场谈判,当着外贸部、装备公司等机构的人,内田悠当然不便直接向赵辛未问这个问题,他只能等到谈判结束之后再来发问。
    “我感觉,冯啸辰似乎是真的在拖延时间,而不是假装。”赵辛未讷讷地应道。
    内田悠说:“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感觉到这一点的?或者你其实从一开始就知道冯啸辰的意图?”
    “不不不,内田先生,我发誓,我真的不知道冯啸辰的意图是什么。”赵辛未赶紧辩白,他可不想让内田悠觉得自己是在故意骗对方,天地良心,他是真的想和内田悠站在一条战线里的。
    内田悠用狼一样的眼神盯着赵辛未,说:“我想知道,冯啸辰拖延时间的目的是什么?难道他并不想从池谷制作所获得工艺授权吗?”
    “也许他想利用这些时间从别的企业那里获得工艺授权吧?”赵辛未猜测道。
    “他向你透露过这个打算吗?”
    “没有没有,他始终跟我说,务必要从池谷制作所拿到工艺授权。”
    “但你现在却说他是故意在拖延时间,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我只是猜测……”赵辛未连哭的心思都有了,他想起了三国时候的蒋干,似乎自己就是那个自作聪明,实际上却被人家耍弄得团团转的大傻瓜。他越来越感觉到,冯啸辰把他从环球国际交流中心借过来,压根就没安好心。而他与内田悠私下接触的事情,冯啸辰即便不是了如指掌,至少也已经猜出来了,于是便将计就计,拿他当了一个反间。
    古往今来,当反间的人有一个有好下场的吗?
    “内田先生,我刚得到一个消息……”
    中国区负责人中村宪一脸色铁青地跑来向内田悠报告道:
    “德国勃朗公司,荷兰埃尔公司,美国克雷默公司,都收到了中国装备工业公司的邀请,请他们派出专家到中国来参加一个技术鉴定,是涉及到一种新的合成氨工艺的。”
    “新的合成氨工艺?”内田悠一惊,“你是说,中国人真的从其他企业那里获得了新的合成氨工艺?”
    中村宪一摇摇头,说:“不,听勃朗公司的人说,中国人是自己开发了一种合成氨工艺。”
    “这怎么可能?”内田悠脱口而出,“他们从来也没有这方面的技术积累,这么短的时间里,他们怎么可能开发出新的工艺?”
    助手菊池十郎低声说:“内田先生,我觉得,中国人很可能是真的开发出了新的合成氨工艺。你也知道的,中国一位名叫王宏泰的大学教授在几年前就完成了钌触媒合成氨工艺的研究,只是尚未实现工业化而已。如果中国人投入足够的资金,再给他们一些时间,将钌触媒工艺用于工业化生产,并没有太多的技术障碍。”
    内田悠倒吸了一口凉气:“你是说,那个什么王宏泰搞的钌触媒工艺,就是冯啸辰请勃朗公司、埃尔公司他们去帮助鉴定的新的合成氨工艺?”
    “我只是猜测。”菊池十郎学着赵辛未的口吻说。其实,这段时间里,菊池十郎已经感觉到事情反常了,于是便侧面打听了一些消息,其中便包括王宏泰突然造访滨海第二化肥厂建设工地这件事。他还了解到,滨海第二化肥厂在前一段时间实行了封锁,有一批学者和工程师聚在那里,不知道在干什么。把这几方面的消息综合在一起,菊池十郎便猜到了事情的真相,那就是中国人的确是在拖延时间,他们利用这段时间,完成了钌触媒合成氨工艺的工业化设计,现在到了请国际同行帮助鉴定的时候了。
    这些想法,菊池十郎是不会全部说出来的。说到底,这件事情发展到今天的地步,完全是内田悠犯的错误。内田悠的心里有被冯啸辰接连打击带来的阴影,他怀着报仇的心态,这已经犯了大忌。此外,他还过于自负,觉得能够耍弄对方,想让对方栽个跟头。可谁曾想,对方利用了他的这个错误,为自己争取到了时间。如果钌触媒工艺真的能够实现,那中国人就可以摆脱对池谷工艺的依赖,这样一来,不仅仅是阿根廷项目要落入中国企业的囊中,未来国际市场上的其他大化肥项目,池谷制作所也将陷入与中国企业的残酷竞争了。
    这种话,现在对内田悠说,还有意义吗?除了让他恼羞成怒,甚至迁怒于自己之外,已经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作用了。
    “你从一开始就知道这件事,是不是!”内田悠盯住了赵辛未,恶狠狠地问道。
    最快更新 www。

第六百九十五章 不让客户使用落后工艺
    “冯先生,祝贺你们,你们刚刚完成的钌触媒合成氨工艺,是过去20年中合成氨工业最令人兴奋的成就,这项突破使中国一跃成为全球合成氨工业的强国了。”
    “我敢预言,在未来20年内全球新建的所有合成氨项目都会采用这种新工艺,除非它的业主甘心落后。”
    “我认为这项工艺是成熟的,它是建立在欧洲企业提供的数十项核心专利基础上的,没有人需要怀疑它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滨海第二化肥厂,来自于十几家欧美化工设备厂商的代表在参观了整座工厂,并听取了由浦江交通大学教授王宏泰亲自做的关于钌触媒合成氨工艺的介绍之后,纷纷不吝溢美之辞,对这种新工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西方人并不像东方人那样含蓄,而是喜欢把话说得很满,让人听着就那么有信心。
    同时被邀请来参加观礼的阿根廷农业部副部长哈格纳混在人群中,听听这个人的话,又听听那个人的话,已经进入了懵圈的状态。在此前,他已经听说了关于池谷制作所拒绝向中国企业发放合成氨工艺许可证的事情,他这趟来,本想和中方就此事进行一次最后的磋商,如果中方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拿到许可证,他就打算放弃与中方的合作了。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中方居然声称自己开发出了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合成氨工艺,而且这种工艺的效率比池谷工艺以及欧洲企业拥有的其他几种合成氨工艺的效率还要高出10…20%,这简直是一件让人无法相信的事情。
    中方似乎也知道哈格纳不会相信他们的话,于是一口气请了十几家国际知名企业来给自己站台。哈格纳不算是很懂工业,但诸如德国勃朗公司、荷兰埃尔公司、美国克雷默公司之类的名头,他还是听说过的。这些企业的高管都口口声声说中国开发的新工艺技术水平高,哈格纳又有什么理由不相信呢?
    “可是,你们在这之前并没有提到过这种新工艺啊!”
    哈格纳找到蒋宪宇,满头雾水地对他问道。这一次中国企业参与阿根廷大化肥项目招标,是由北化机和新阳二化机两家挑头的。蒋宪宇作为北化机的技术处长,哈格纳与他打过交道,在哈格纳的印象中,蒋宪宇一直都在跟他谈池谷工艺的事情,丝毫也没有流露出还有一种新工艺的意思。
    蒋宪宇呵呵一笑,说:“哈格纳先生,不瞒你说,我们这种钌触媒工艺,开发出来已经有六七年的时间了,一直都在进行技术细节上的完善。我们原来也没想到技术定型会这么快,所以没有向贵方提起使用这种工艺的问题,因为我们是不会把一种不成熟的工艺推荐给国外客户使用的。”
    “可是,你们现在为什么就能够把这种工艺定型了呢?”哈格纳问。
    蒋宪宇装出一副沉思的样子,说:“这是因为,我们要对客户负责啊。”
    “……”哈格纳凌乱了,这是什么意思呢?
    “哈格纳先生,还是我来给你解释吧。”冯啸辰不知从什么地方冒了出来。哈格纳到中国来的时候,冯啸辰出面宴请过他,所以哈格纳认识冯啸辰,而且知道冯啸辰是分管装备工业的政府官员,说话的份量比蒋宪宇要重得多。
    “按照正常的进度,我们的钌触媒工艺还需要两至三年的时间才能够完成技术验证,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要承担阿根廷的大化肥项目,就只能使用落后的日本池谷工艺,或者同样仅仅是比池谷工艺稍微先进一点点的荷兰工艺。我们手头明明有非常先进的工艺,却要让我们的客户去接受一种落后工艺,这是我们的职业道德所不允许的。”
    冯啸辰滔滔不绝地说。蒋宪宇在旁边暗自惭愧,这些话冯啸辰是教过他的,但他却不好意思说出来,原因无它,是他的职业道德让他不能说谎。不过,冯啸辰的话还真算不上是什么谎言,因为中国对于钌触媒工艺的研究的确已经有很多年了,也在中型合成氨装置上进行过验证。这一次,装备公司不惜工本,组织大会战,促成了工艺的迅速成型,这样的过程如果忽略掉与池谷制作所耍心眼的成分,也的确是可以说是为阿根廷方面着想的。
    “那么,你们是怎么做到的呢?”哈格纳被冯啸辰的一通大话给忽悠住了,不禁顺着他的话头问道。
    冯啸辰道:“我们把原本需要花两年时间才能完成的工艺验证,压缩到半年时间就完成了,为此我们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我带你去看看我们的废料场,你就明白了。”
    哈格纳被带到了位于厂区一角的一个废料场,在那里,横七竖八地堆着上中国人搞出了新工艺,这种新工艺的效率还挺高,并且得到了十几家国际知名企业的认同,哈格纳的心理天平就向中国这边倾斜过来了。
    “伯利,回去之后你就开始启动招标程序吧,让中国企业和日本企业分别提供他们的标书,我们把选择权交给招标委员会的专家们。”
    哈格纳对伯利说道。

第六百九十六章 这是我们高校的职责
    轰轰烈烈的一场技术鉴定会结束了,勃朗公司、埃尔公司等西方企业的代表带着装备公司赠送的丰厚礼品,离开了中国。哈格纳则带着伯利等随从,由蒋宪宇、赵赫等企业里的干部陪同,前往北化机、新阳二化机在其他省份的几个工地继续进行考察,这种考察有助于他们更全面地了解中国企业的技术水平,增强他们对中国制造的信心。
    送走各路外宾,冯啸辰这才有时间会见专程从浦江过来做技术报告的王宏泰。这一次,冯啸辰是打着技术研讨的旗号,把那十几家欧美公司的代表请过来的。钌触媒工艺是时下化工领域的一个热点,而中国在这方面颇有一些建树,所以大家都想看看中国在钌触媒合成氨工艺方面有些什么样的创新,这些创新是否能够对他们有所启发。
    王宏泰作为钌触媒领域的权威,他的出现无疑提高了这场技术研讨会的档次。无论蒋宪宇等人在背后如何嘀咕,他们还是不得不承认,王宏泰的学术地位是比他们这些企业工程师要高得多的,只有他出面才能镇得住场子。那些外国公司的代表所以会对中国的钌触媒合成氨工艺给予高度评价,一定程度上也是看在王宏泰的面子上。
    王宏泰对于滨海二化的工艺情况了解不深,他在研讨会上的发言稿,完全由博士生徐致远撰写的,甚至于在与国外专家讨论的时候,有一些地方都是由徐致远替他说的,否则他还真有可能露出破绽。不过,王宏泰对此倒没什么纠结,博士生的成就也就是导师的成就,这是学术圈子里的规则,不管具体的事情是谁做的,最终的风头都是属于他的,这就足够了。
    “王教授,非常感谢啊,这一回如果不是王教授亲自过来主持研讨,勃朗公司和埃尔公司的那位专家,可能就不会这么好说话了。”冯啸辰请王宏泰在自己的临时办公室坐下,笑呵呵地向他说道。
    王宏泰带着几分矜持,笑着说:“冯总言重了,钌触媒工艺是我多年的心血,在我看来,和我自己的孩子一样。现在孩子要成家立业,我怎么可能不来看看呢?”
    “王教授这个比喻好啊。”冯啸辰赞了一句,“能够把科研项目当成自己的孩子,难怪王教授能够取得这么大的学术成果。”
    “其实,钌触媒工艺的研究能够取得成功,与冯总和吴教授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我始终都不会忘记,我最早到京城去参加项目答辩的时候,冯总和吴教授是如何力排众议,给我提供了50万元的经费,这在当年可是非常了不起的一笔经费啊。”
    “那是因为王教授的选题有价值,今天滨海二化项目的成功落成,证明了王教授当年的判断是如何具有预见性。”
    “这也就是瞎猫碰上死老鼠吧……”
    两个人都装出热情的样子,回顾了当年的友谊,做了一番表扬与自我表扬,最后才慢慢把话题收敛到了眼前。
    “王教授,我有一个不情之请,不知道合适不合适说。”冯啸辰坐直了身子,郑重地说。
    王宏泰面带微笑,缓缓地说:“瞧冯总说的,你是领导,有什么要求就尽管提出来吧,哪有什么不合适说的。”
    冯啸辰说:“这次的事情你也看到了,我们突击修改了滨海二化的工艺设计,把传统的池谷工艺换成了钌触媒工艺,也取得了试生产的成功。下一步,我们肯定要继续完善设计,并将这种工艺应用到阿根廷的四套大化肥设备中去。就我们目前了解到的情况,阿根廷方面对于我们的方案还是比较感兴趣设备报价比日本化工设备协会要低20%以上,这对于外汇与我们一样短缺的阿根廷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判断阿根廷最终会选择我们的方案。”
    “的确如此,这次陪着哈格纳部长前来考察的那几位阿根廷的工程师也去参加了我们的研讨会,在会上提出了不少问题,我想他们应当是对我们的设备感兴趣的。”王宏泰说。
    冯啸辰点点头,接受了王宏泰提供的信息,接着说:“这样一来,我们下一步的压力不是小了,而是更大了。出口订单容不得半点疏漏,北化机和新阳二化机有生产大化肥成套设备的丰富经验,但在钌触媒工艺原理方面积累不足,非常需要你们学术界的专家给予他们大力的支持啊。”
    “这完全没有问题。”王宏泰满口答应是为生产实践服务的嘛,这样说吧,我的实验室大门永远都向你们装备部门敞开,任何时候,你们有什么技术上的困难,都可以到浦交大来找我,我一定尽全力帮助你们解决。当然了,我是说在我能够解决这些难题的前提下。”
    “呵呵,那我就代赵厂长、蒋处长他们感谢王教授的大力支持了。”
    “应该的,应该的嘛。”
    “另外呢,赵厂长、蒋处长他们还有一个要求,就是想借你的博士徐致远到他们那里帮帮忙,因为有些技术上的问题,恐怕需要到现场去看才能知道是怎么回事。”
    “这个……”王宏泰这回没有刚才那么痛快了。
    冯啸辰微微一笑,说:“其实呢,赵厂长他们最希望的,是能请王教授到他们厂里去挂个职,以你的水平来指导他们的工作,当然比徐博士要强得多了。未来阿根廷那边的工程开始建设,肯定还得隔三岔五地请王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