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是这样。”林丹燕点点头,然后郑重地说:“这位酒井女士,是我过去的同事。如果可能的话,还请田雄先生和其他各位同事多多关照她的生意。”
第八百八十六章 让美国重新伟大
2012年秋,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处竞选现场。
共和党推举的总统候选人梅普站在主席台上,对着台下数以千计的选民,正在发表自己的竞选演说。在台下前排就坐的,有来自于全球各地的数十名新闻记者,他们得到了授权,可以在现场对梅普进行提问,这也是梅普竞选宣传的需要。
“过去的一年,中国人在全球发起了超过1200起并购案,总金额达到近500亿美元。目前,中国在核电、高铁、火电、水电、风电、太阳能、石油化工、海洋工程等方面,都达到或者至少接近了世界一流的水平,进而威胁到了美国的全球地位。2012年美中贸易逆差达到1500亿美元,中国人通过这种不合理的贸易从美国人手里至少攫取了300万个就业机会,这就是美国人贫困的根本原因!”
“总统先生,请问你认为美中之间出现巨额贸易逆差的原因是什么?”一位美国记者举手提问道。
“当然是中国人采取的不公平的贸易条件。”梅普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中国人盗窃了美国人的技术,而且他们还违背国际承诺,疯狂扩充产能。以发电量为例,1990年,中国的发电量为6000亿度,相当于美国的1/5;而在去年,中国的发电量却达到了5万亿度,比美国的发电量高出20%。中国人消耗了大量的资源,任凭中国这样发展下去,世界经济都将受到严重的影响。”
“可是,中国的人口数是美国的4倍,即便总发电量比美国高出20%,人均数依然是低于美国的,总统先生对此如何评价呢?”一位来自于欧洲的记者怯怯地问道。
梅普答道:“这位记者先生问得好。事实上,你的问题是应当这样表述的,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即使它的人均资源消耗比西方国家低,总消耗也将远远超过西方国家。如果中国人的消费水平和西方国家一样,那么地球上的资源将会被他们耗竭。”
“梅普总统,你说得太对了。我也觉得中国人实在是太多了,这决定了中国人不能像美国人一样消费,否则将会危害全人类的福祇。”一位长得黑头发、黄皮肤的女记者用赞赏的语气说道。
“抱歉,请问这位女士……你不会是日本记者吧?”旁边的一位西方记者同行小声地向那女记者求证道,女记者的英语发音极标准,怎么听也不像是日本人。
那女记者向对方亮了一下自己的胸牌,上面赫然写着中国大陆某报社的名称。
“你是中国记者,可是你刚才……”西方记者同行有些凌乱了。
“你是说我的立场吗?”那女记者自豪地说,“没错,我是中国记者,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就没有普世关怀,我从来都认为,新闻是无国界的,中国人的确不能像美国人一样生活,否则地球的资源是不够用的。”
“佩服,佩服。”西方记者同行感慨地点着头,“你这种行为,等我想想,我记得我的一位中国朋友教过我一个词,唔,对了,它的中文发音应当是fanjian!”
台下的这段插曲,自然不会影响到台上梅普的演说,他挥舞着手臂大声地喊道:
“中国人正在从经济上侵略我们的欧洲盟友和日本盟友,中国人也正在大举收购美国的企业,并把它们变成掠夺美国百姓财富的工具。政客们坐视美中贸易逆差不断扩大却无动于衷,我们的人民正在失业,我们的经济正在衰败!到了改变这一切的时候了,我们要遏制中国的发展,我们要改变不合理的贸易规则,我们要使美国重新伟大!”
“让美国重新伟大!”
竞选团队安排在台下选民之中的托儿大声地附和道。
“让美国重新伟大!”
“我们要就业!”
“遏制中国!”
台下的选民们跟着大喊起来,他们中的一些人并不知道梅普的经济主张是什么,但就业、伟大之类的概念让他们那被阿片麻痹多年的荷尔蒙又重新迸射出来了。
在此前,政客们在竞选时宣称的都是美国如何强大,世界如何渺小。美国大兵在世界各地横行,掀翻了一个又一个所谓的邪恶政权,这让美国百姓充满了自豪感。此外,好莱坞的大片也在时刻地给美国百姓洗脑,告诉他们蓝星随时可能遭遇外星人的挑战,是美国英雄战天斗地,一边泡着妞,一边干掉了数以万计的入侵者,这才捍卫了蓝星的和平。
可是,再美的梦也敌不过万恶的现实。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美国蓝领的工资水平上升了不到50%,社会财富不断地向华尔街集聚,普通美国百姓的生活水平却没有明显的改善。美国人一度可以通过怜悯中国人的贫穷来获得满足感,但最近几年,他们发现到美国旅游的中国人越来越多,这些中国人衣着光鲜,手里拿着最新款的手机,在商场购物时一掷千金。这种感官上的冲击让美国百姓开始有了挫败的感觉,他们开始怀疑政客们的宣传,开始向政府表示不满。
梅普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了,他一改此前总统候选人的腔调,直言不讳地声称美国已经落后,预言美国即将被中国打败,美国人民将沦为世界的二等公民——除非大家能够投票让他当上总统,因为只有他才能够带领美国人民重振产业,让美国重新伟大。
不得不说,梅普这种贩卖焦虑的营销方法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他的所到之处,万人空巷,选民们高举着写了“让美国重新伟大”字样的旗帜,来到竞选现场,疯狂地为他喝彩。
“据美国的民调显示,梅普的支持率又上升了1个多百分点,离民主党的德雷顿也就差不到5个百分点了。”
在冯家的小院子里,上门拜访的冷飞云向冯啸辰说道。
冯啸辰辞去装备公司总经理的职务之后,王根基接替了他的位置成为新的总经理,冷飞云则担任了副总经理。不过,王根基和冷飞云也都是奔六的人了,他们在这个位置上只是短暂过渡一下,未来会有更年轻的干部接替他们。
虽然冯啸辰已经离开了装备公司,但王根基和冷飞云等一干老人还是会时不时地到他家里来坐坐,有时是请他帮忙对公司里的一些工作提出思路,有时则是纯粹的聊天,交换一些对时事的看法,当然,这些也往往是与装备工作的工作有关系的。
这一回,王根基和冷飞云又是联袂上门,在聊完几件装备研发方面的事情之后,大家的话头便转到了美国大选上面。梅普在竞选中发表了许多针对中国的言论,王根基他们自然会对他有更多的关注。
也许是由于冯啸辰的穿越扰乱了地球磁场,这一次的美国总统选举与冯啸辰记忆中的历史颇有不同,梅普和德雷顿这两位候选人都不曾在曾经的历史中出现过。不过,梅普的竞选纲领与冯啸辰前世知道的那位美国大统领颇有一些相似,只是梅普更年轻一些,而且也不是地产商出身。
竞选开始之初,来自于民主党的德雷顿得票呼声很高,民调支持率一度甩下梅普十几个百分点,大家都认为德雷顿是必然胜出的。但谁知梅普抛出了“让美国重新伟大”的口号,以振兴制造业,增加工人就业为诱饵,赢得了大批蓝领的赞赏,支持率一路走高,隐隐有取德雷顿而代之的意味。冷飞云刚才说的,就是从美国媒体上传来的最新选情。
“据高层的智囊分析,梅普当选的概率已经上升到50%以上了,如果这种势头持续下去,他很可能会超过德雷顿,赢得这次大选。”王根基说。
“现在就说他的当选概率超过50%,是不是太早了?”冷飞云说,“我看媒体分析,梅普虽然竞选势头很猛,但也只是在蓝领中影响比较大,白领阶层还是倾向于德雷顿的。民调结果也依然德雷顿更高。”
“民调结果不能说明什么。”冯啸辰说,“这一轮的美国大选,与以往都不一样。以往两党的分歧主要在一些细枝末节的社会问题上,类似于吃豆腐脑放盐还是放糖这种事,民调的准确性还是比较高的。但这一回,梅普打的是经济牌,矛头直指阶级之争。支持梅普的大多数是底层百姓,而这些人是媒体平时不屑于关注的,媒体进行的民调,往往也会不自觉地忽略掉这个群体。”
“啸辰的分析,和高层智库的分析一模一样。”王根基翘起一个大拇指赞道,“高层认为,梅普的竞选纲领迎合了美国民众中间的一种焦虑情绪,对于处在社会中下层的选民有很大的吸引力。这些人在以往的大选中投票率偏低,但不排除这一次他们会为了支持梅普而参加投票。如果这部分人的投票率提高,梅普当选就是大概率事件了。”
“如果是这样,那对我们就非常不利了。”冷飞云沉着脸说。
冯啸辰笑着说:“我判断,梅普当选是百分之百的事情。不过,即便是梅普当选,对咱们来说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中国的崛起,不是他梅普能够阻挡的。”
第八百八十七章 做最坏的准备
梅普的出现,并不是历史的偶然。当中国的崛起威胁到美国的霸权时,美国国内必然会产生出遏制中国的声音,梅普就是这种声音的代表。美国社会是一个成熟的社会,指望美国选民集体出错,进而选出一位软弱的领导人,未免太不现实。梅普的出现是必然的,冯啸辰在这个问题上不会存有任何侥幸心理。
但冯啸辰同时也知道,中国的崛起是大势所趋,一个13亿人的大国,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大国,只要步入正确的发展轨道,其崛起的势头就是不可遏制的。美国进入工业化的时间比中国要早100年以上,中国要想在几十年里达到和美国一样的发展水平,或许不太容易,但人均指标达到美国的1/2以上并不困难。而一旦中国的人均水平达到美国的一半,总量就将达到美国的两倍,这就是一个人口大国的优势。
综合国力的比较,比的是总量,而不是人均。要论人均数,太平洋上的某个小国也可自称是军事强国,其人均步枪数量可能比中国要高出十几倍,然而这并没有什么蛋用,中国的一个郊区基干民兵连就可以碾压这种国家的国防军。
2009年,中国的工业增加值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这是一个极具象征性的事件。它意味着从此以后中国将比美国有更高的工业产量,有更丰富的生产数据,更多的生产实践机会,这些经验日积月累,将最终导致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的位置易主。不管经济学家们如何把第三产业吹得神乎其神,真正决定一个国家国力的,还是其工业水平。这一点,经济学家或许不懂,但资深的政客是懂的。
梅普看到了这样一种趋势,他希望扭转这种不利的局面,让中国的发展停下来,让美国重新进入高速增长的轨道。然而,套用一句不太恰当的话,他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中国发展的大势已成,拥有2亿产业工人、5000万理工科大学毕业生、数十万家工业企业的中国,就像一艘高速航行的巨轮,谁能够阻挡它的前行?
“美国国内针对中国的声音越来越大,美国政府的政策倾向也越来越不利于我们。上个月,美国海菲公司宣告破产,罗冶试图接手,被美国商务部以可能损害美国安全为由阻止了。还有,林重风机参与美国俄亥俄州风电场设备招标,各项条件都优于美国本土的风机企业,但当地政府声称风电场建设涉及到当地的地质资料,而这些地质资料对境外企业是保密的,所以拒绝了林重风机的设备。类似于这样的事情,在过去半年里还有好几起。我们担心,如果梅普当选,美国针对中国的政策会变本加厉,届时我们对美国的出口以及技术贸易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冷飞云忧心忡忡地说。
“这个可能性很大啊。”冯啸辰说,“梅普当选几乎是定局,即便他落选,以美国朝野现在的舆论形势,其他人当总统也同样会对中国进行遏制。中美之间,一场贸易战是不可避免的。”
王根基说:“这一点,我们也有心理准备,现在就希望贸易战的规模不要太大,别影响到我们对美国的整体出口。”
冯啸辰说:“老王,老冷,我劝你们还是做最坏的准备为好。这场贸易战,美国可能会倾尽全力,届时中国所有出口美国的商品都会受到影响。此外,美国还有可能会动用其他手段,包括对中国进行更严格的高技术禁运,以及联合它的盟友共同抵制中国商品。”
“不至于吧?”冷飞云瞠目结舌,“啸辰,美国人真敢这样做,他们还讲不讲世贸规则了?”
冯啸辰笑道:“老冷,我跟你讲个笑话,有个小国违反了世贸规则,然后这个小国就完蛋了。有个大国违反了世贸规则,然后世贸就完蛋了。”
“呃……”冷飞云无语了,冯啸辰的这个故事实在是太硬核了,硬得让他无法辩驳。
王根基皱着眉头说:“啸辰,你的意思是说,美国人会不惜撕破脸皮,公然违背世贸规则,对我们采取强硬的贸易手段?”
冯啸辰点点头:“至少我们需要做好这样的心理准备。其实梅普在竞选的时候已经不止一次说过世贸规则是不公平的,如果他上台,就会要求世贸修改规则。你别觉得他只是随便说说,对于美国总统来说,世贸规则不过是一张手纸,你觉得他会在乎一张手纸吗?”
冯啸辰能够这样说,其实也是因为他有来自于后世的记忆。在2017年之前,全世界没有谁会相信美国能够在一年之内退出那么多的国际协议,把自己多年积累下来的国际信用像扔垃圾一样地肆意挥霍。美国曾是关贸总协定的发起国,是世贸组织的坚定支持者,但到了这个年代,它却声称世贸协议不合理,要求全面改变世贸规则,否则不惜退出世贸协议。
听到冯啸辰的比喻,王根基愣了一下,然后笃定地说:“会的,他会重视这张手纸的。只要我们揍得他拉稀,他就会需要很多手纸。”
“这……,呃,哈哈哈哈!”冷飞云被王根基的冷笑话给逗乐了,不由哈哈大笑起来。
冯啸辰也乐了,作为一名有两世记忆的人,他的笑点远比冷飞云要高,所以不至于笑出声来。他对王根基说:“老王,你说得很对,要让美国人重视这张手纸,就必须先让他拉稀。不过,美国毕竟也是世界第一强国,底蕴厚得很,要让他们服软,我们也得付出很大的代价。”
“再大的代价也值得。”王根基难得一本正经地说,“当年我家老爷子在朝鲜战场上就是这样逼着美国人低头的。我老爷子说,美国人不愿意低头,我们就一直打到他们低头为止。”
“没错,刚建国的时候咱们都不怕它,现在就更不用怕它了!”冷飞云也被王根基的话煽起来了。他原先是当兵出身,骨子里是一股血性的。
“你们有这个气势,我也就放心了。其实,这场贸易战咱们能不能打赢,主要取决于我们有没有决心。”冯啸辰呵呵笑着说道。
“什么叫你就放心了!”王根基可不干了,他瞪着冯啸辰说,“啸辰,原来你不当这个总经理,就是想临阵脱逃啊?要跟美国人顶牛,少了你这根顶梁柱,我们可不踏实。你最早说辞职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到欧洲去抄底,兼并欧洲的企业。现在这事干得也差不多了,你是不是也该回来了?”
冯啸辰大摇其头:“这怎么可能?我当初辞职,是说好了承担瑞山电厂的事故责任。现在出尔反尔,舆论会怎么说?”
王根基说:“什么狗屁舆论,不就是高磊那帮人在兴风作浪吗?现在很多人都认清了,高磊那帮人就是误国的,他们的话根本不能听。你到网上去看看,现在很多网友都说你不该离开装备公司,要请你回来呢。”
冯啸辰还是摇头,说:“我是不可能回去的,小刘、小马他们几个人都已经很成熟了,过一两年就能够接你们俩的班。我如果回去,不是挡了他们的路吗?咱们的装备工业要发展下去,总得让这些年轻人上来,我们这些老人赖着不走,算怎么回事?”
“切!”王根基发出一个代表不屑的音节,接着说道:“算了,我知道你小冯也不是池中之物,让你回装备公司继续当这个总经理,也是屈才了。我早就听说了,上头打算给你压更重的担子,你等着吧,也就是这两天,估计韩主任就该召见你了。”
事实证明,王根基作为一名二世祖,消息是非常灵通的。也就在他与冯啸辰聊过没有两天,冯啸辰便接到了发改委副主任韩宏亲自打来的电话,询问他是否在国内,如果方便的话,不妨到发改委去坐坐。
韩宏的话说得很客气,但冯啸辰可不能真的等到“方便”的时候再去见他,他知道,韩宏这样说,就是有重要的事情要与他谈了。他问明韩宏的日程安排,然后便赶到了发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