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无限召唤-第4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陶商却不以为然一笑,傲然道:“曹操降与不降,那是他的事,朕给不给他机会,那是朕的事,朕行事,向来只求念头通达,问心无愧便是,至于其他,朕根本就不在乎。”
    陶商这坦坦荡荡,近乎于有几分霸道的话,却再次深深的震撼了上官婉儿,一时间令她心神震荡,竟是失神在原地,不知该说什么。
    这时,尉迟恭入帐,称那徐晃已到,正在外求见。
    上官婉儿这才从震撼中,清醒了过来,不敢再多问什么,福身一礼,盈盈告退,退出了帐外。
    傍晚的徐风扑面而来,夹杂着几分西北近夜的寒气,左右的士卒们都禁不住打了个寒战,下意识的束紧了衣甲。
    上官婉儿却感觉不到丝毫的寒冷,相反,此刻她的身心竟都是热乎乎的,思绪尚自沉浸在陶商那些霸道却又洒脱的话语中。
    “这大魏皇帝,当真是非同凡响,莫非真如传言中所说,是天策真龙,圣人转世不成,若真如此,我上官婉儿能遇上他,还能侍奉他左右,岂非是前世几百年修下的福份……”
    喃喃的唏嘘感慨中,上官婉儿窈窕的身影,徐步而去,消失在了重重营帐之间。
    身后,徐晃深吸了一口气,掀起帐帘,心怀着复杂的情绪,步入了皇帐之中。
    皇帐中,大魏之皇高坐地上,正以一种欣慰加欣赏的笑脸,迎接他的到来。
    陶商这般亲切的态度,打消了徐晃不少因投降而产生的愧疚感,忙是上前几步,单膝跪伏于地,拱手道:“罪将徐晃愿归顺大魏,为大魏国效犬马之劳,还请陛下收纳。”
    徐晃果然投降了,不容易啊……
    陶商如获至宝一般,大笑起身,将徐晃扶了起来,抚其肩笑道?
    4000
    ??“能得公明这员大将,足抵十万雄兵啊。”
    “陶下……”徐晃得到陶商这般盛赞,又是激动又是惊喜,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
    陶商却大度笑道:“什么也不用说了,一切尽在酒里,来,咱们今天喝他个痛快。”
    陶商的大度和大度和豪气,深深的感染了徐晃,令他疑虑尽收,遂是哈哈一声豪烈大笑,便胸开胸怀,跟陶商痛饮起来。
    酒过十杯,君臣间的心结尽已解开,气氛愉悦之极。
    徐晃见得陶商高兴,想要开口说什么,却几次三番又犹豫不决,没有开口。
    陶商看出了他有心思,便拂手笑道:“朕向来喜欢听大实话,公明有什么心事,尽管直说便是,在朕面前用不着藏着掖着。”
    徐晃见状,便轻吸一口气,拱手正色道:“陛下,臣有桩难事,想请陛下答应。”
    “说吧。”
    徐晃便站了起来,再次跪伏于帐前,一脸慷慨,正色道:“臣归顺陛下,乃是因上官小姐开导,恍然明悟陛下乃天命之主,故臣才顺应天命,归顺陛下。只是那秦帝于臣有知遇之恩,臣也实不忍心看他身死名灭,所以斗胆想请陛下放他一条活路。”
    徐晃竟然在为曹操求情!
    左右尉迟恭见状,皆是脸色微微有变,不约而同的看向了陶商,以为他会因此而生怒。
    陶商却非但没有恼怒,相反脸上还浮现出了赞许之色,心中暗忖:“这个徐晃,果然是忠义之士,虽然投降了我,却不忘报知曹操的旧恩,倒也是个性情中人……”
    感慨归感慨,陶商却冷冷道:“公明你不是忘恩负义之辈,自然是很好,但你也要知道,自古以来,天无二日,民无二主,曹操既然敢自立为帝,那他跟朕之间就只有你死我活的关系。试问,如果今日形势颠倒一下,曹操会放过朕吗?”
    一席话,一句反问,把徐晃问到哑口无言。
    “唉——”徐晃自知陶商言之有理,自己确实没什么好抱怨的,也只能无奈的摇了摇头。
    陶商见徐晃那副难过的样子,余心不忍,话锋缓和几分,又道:“不过,朕对曹孟德也是相当欣赏,也不是不想给他一条活路,除非他能自去帝号,归顺于朕,朕才有理由饶他一死,给他后半生一个富贵。”
    此言一出,徐晃精神顿时一振,如同看到了希望一般,忙拱手道:“陛下如此气度,当真不愧是天命之主,既然如此,请陛下给臣一个去劝降秦帝的机会,也算臣最后报答秦帝对臣的知遇之恩。”
    陶商就知道,这个徐晃是个重情重义之人,哪怕有一点机会,也要报答曹操的知遇之恩。
    陶商便想如果不答应的话,徐晃心中总会觉的亏欠曹操,无法全心全意为自己效力,自己倒不如大方一点,给他这个机会去解这心结,成与不成,都总算是能卸下心理包袱,安心为自己效命。
    思绪一转,陶商遂是大度一笑:“难得公明如此知恩图报,好吧,朕就准你所请,机会一旦成熟,朕就准你去劝降曹操。”
    “多谢陛下!”徐晃是感激到快要哭出来,当即拜倒于地,三叩拜谢。
    陶商再次将他扶起,笑呵呵道:“好了好了,再这么下去,今晚你就要跪个没完,朕就要扶个没完了,咱们什么也不说了,接下来只管喝酒。”
    当下陶商也不再议军争之事,只管与徐晃畅饮。
    ……
    次日,魏军再次开拨,绕过了被烧成废墟的张掖城,继续向凉州腹地挺进。
    经历过了张掖一役,曹操损兵过半,麾下兵马已不足七千步骑,当然不敢再跟陶商正面抗衡,只能选择节节后退。
    不到十日的功夫,曹操是连弃武威、张掖诸郡,七千残兵是一路退至了酒泉郡的治所禄福城。
    而曹操在后退途中,则将沿途诸郡的库府粮草,乡野的牛羊,统统都席卷一空,能带走的就带走,带不走的就统统烧毁。
    曹操的战略意图也很简单,一路后退,尽可能的拉长陶商的补给线,同时实施坚壁清野的战术,让魏军无法就地取粮,以期逼迫陶商因粮草不济,被迫撤兵。
    而曹操在退兵之时,也在向凉州诸郡尽可能的征集粮草,同时向周围的羌人部落,大肆宣扬当初魏国击灭他们五万羌胡铁骑的仇恨,号召羌人们团结在他周围,为抵御魏军的入侵做最后的血战。
    曹操的战术,终于还是起到了一点作用。
    通过征集地方郡兵,曹操勉强凑出了两三千兵马,而元气大伤的羌人诸部,也东拼西凑出了几千兵马,前往禄福城会合。
    半月的时间里,曹操好歹是拼凑出了近一万三千兵马,虽说战斗力远不及先前,但好歹在声势上有所壮大。
    至于曹操的坚壁清野战术,确实也给陶商的粮草补给,带来了不少的麻烦,为了不使补给线过长,粮草运输跟不上,陶商不得不放慢行军速度,多次等待粮队跟上。
    就在这种打打停停的状态下,陶商大军连克姑臧、番和、屋兰、表氏等西凉诸城,是日黄昏时分,终于率两万多步骑先头部队,进抵了禄福城下。
    大军安营已毕,陶商履行诺言,派出徐晃单骑前往禄福东门城下,去劝说曹操开城投降。
    m。。

第八百一十四章 我已问心无愧
    ,。
    “徐公明在此,请曹公移驾,前来一叙。”奔至城门前的徐晃,向着城头大喊。
    徐晃乃秦国大将,秦军上下谁人不知,谁人不识。
    当他单骑前来,出现在城外时,值守的秦卒们很快就认出了他,个个兴奋起来,还以为他们的徐大将军从魏营中逃了出来。
    徐晃那番话出口,却令城上秦卒们大感意外,一个个都茫然不解。
    他们的徐大将军不直接要求开门入城出就罢了,竟然还敢不尊称天子为陛下,竟然改称为曹公!
    他是怎么一回事?
    众人惊异茫然时,值守之将曹真,眉头已是一凝,咬牙暗暗道:“徐晃,莫非你已经背弃我大秦,投靠魏贼了么……”
    曹真不敢擅作主
    4000
    张,只能派人飞马去报知曹操,说徐晃在城外求见。
    此时的曹操正在军府之中,琢磨着御敌之策,听说徐晃归来,在城外求见之时,不由又惊又喜,匆忙的带着一众文臣武将们,赶至了东门。
    登上东门城楼,曹操举目一扫,认出城外那武将,果然是他的心腹爱将徐晃。
    “公明啊,没想到你竟还活着,快快打开城门,放公明入城。”曹操一时还没有觉察到异常,整个人还处于惊喜的状态之中。
    曹真一时迟疑,却并没有下令打开城门。
    而城下的徐晃,已深吸一口气,高声道:“曹公,晃眼下已归顺大魏,已是大魏之臣,不方便入城,咱们就这样说几句话吧。”
    归顺大魏?
    大魏之臣?
    徐晃一席话,如惊雷般轰在了城头,秦军士卒们无不为之哗然震动。
    曹操更是身形剧烈一震,神色惊变,一脸难以置信,仿佛以为自己耳朵听错了。
    那可是徐晃啊,他曹操亲手提拔起来的大将,对自己理应是忠心不二,宁死不会背叛的爱将,怎么可能会投降陶商呢!?
    曹操的精神受到了沉重一击,一时间陷入了困顿茫然,震惊错愕之中,竟是没有反应过来。
    马超却第一个从惊愕中清醒,不由勃然大怒,指着徐晃大骂道:“好你个徐晃,陛下待你不薄,你竟然敢背叛陛下,你这个背主之贼,不得好死!”
    同样愤怒的还有曹丕,他也怒不可遏的怒斥道:“徐晃啊徐晃,你这个不知廉耻之徒,你忘了你当初是什么卑微的身份了,你不过是一个黄巾余孽下属的小小都尉而已,如果不是父皇提拔赏识你,你焉能有今日之名!你不思报答父皇的恩情也就罢了,竟然还吃里扒外,投降了陶商那奸贼,你就不怕遭天谴吗!”
    他二人这一主一臣这么一开骂,城头上,庞德、颜良等大将们,个个都怒火冲天,大骂不休,就连刘晔这等文人,也忍不住大骂起来。
    什么不知廉耻,什么猪狗不如,什么忘恩负义,各种各样极端的骂声,回荡在城头。
    而面对这等恶毒的大骂,徐晃只是脸色阴沉的驻马而立,任由他们没完没了的大骂,却不还一下嘴,只泰然处之。
    震惊中的曹操,却已回过神来,意识到发生了什么,脸上的惊怒之色渐渐落下,取而代之的,则是阴沉如铁失望。
    他猛然一抬,左右臣下们都知道,天子有话要说了,纷纷闭上了嘴巴。
    东门一线,转眼鸦雀无声,所有的目光都看向了他们的天子。
    曹操深吸了一口气,阴沉着脸,沉声质问道:“徐晃,朕把你从白波贼里面提拔出来,让你成就了当世名将,朕自问待你不薄,朕哪里亏待了你,你竟然背叛朕!”
    面对曹操的质问,徐晃并无愧色,只昂起头来,坦然道:“曹公你确实对晃有恩,但这么些年来,晃为曹公东征西讨,出生入死,立下了多少汗马功劳,金城一役,晃更是以一支孤军吸引魏军,拼死为曹公的突围争取到了时间,晃自问我为曹公所做的一切,足以报答曹公对我的恩德。”
    曹操眼神微微一变,张口又想斥骂,但转念一想,徐晃所所说也确确实实没有错,若论功劳的话,徐晃也确实足以功过相抵。
    尤其是金城那一仗,说白了,他曹操知道让徐晃去吸引魏军注意力,乃是有去无回,但徐晃明知死路一条,却还是去了。
    光凭这一点,徐晃确实是不欠他什么了。
    只是,明知如此,但曹操一想到自己现在这等败落的处境之下,徐晃竟然还选择投降陶商,无异于对他,对军心士气是沉重一击,这就让他咽不下这口气。
    暗暗一咬牙,曹操攥着拳头,沉声道:“既然你已投降了那陶贼,今日你来这里又是做什么,难道就是为了告诉朕,你徐晃已经降贼,想要告诉朕你给朕立了多少功劳,好让自己求个心理安慰吗。”
    “当然不是!”
    徐晃断然打断了曹操对自己的揣测,正视着曹操锐利的目光,大声道:“我徐晃行事向来是问心无愧,我之所以归顺大魏皇帝,乃是认定魏帝乃天命之主,乃是终结这乱世的唯一人选,我徐晃为他赴汤蹈火,乃是顺应天命,我坦坦荡荡,何需求得心理安慰。”
    天命之主,顺应天命,唯一人选……
    徐晃这一句句对陶商的评价,如同一柄柄的刀子般,狠狠的扎在了曹操的心头,扎到滴血欲碎。
    强忍着心中的愤怒,曹操冷哼道:“谁是天命所在,可不是你说了算!既然你自认跟了陶贼问心无愧,又何必来见朕,自取其辱。”
    徐晃轻吸了口气,表情缓和了几分,遂也不再拐弯抹角,直言道:“晃归顺大魏虽是问心无愧,但晃毕竟是追随曹公多年,实不忍看到曹公落得个身死名灭的境地,所以晃特向魏帝求了承诺,只要陛下能放弃抵抗,归顺是大魏,魏帝必保陛下后半生荣华富贵,也会保证曹氏一脉血脉不断,还请曹公三思。”
    徐晃终于道出了他的真正目的,此言一出,沿城一线又是一阵哗然,众人方才恍悟,原来徐晃这个叛将,竟然是来劝降的。
    曹操已猜到了徐晃的意图,尽管如此,当徐晃亲口说出来之时,他还是身形剧烈一震,精神遭受了沉重一击。
    此刻,他感觉到的不仅仅是背叛,更是羞辱。
    前所未有的羞辱!
    胸中气血翻滚,心中恨意滚滚如潮,怒不可遏的曹操,突然间放声狂笑起来。
    那笑声中,充满了讽刺的意味,仿佛在嘲笑徐晃的无知和可笑。
    徐晃岂能听不出其中味道,不由浓眉微微一皱。
    笑声嘎然而止。
    曹操抬手一指徐晃,以讽刺的口吻,冷冷斥道:“徐晃,你这个无耻的叛贼,算朕是看走了眼,没想到你竟然是这等不忠不义的小人,背叛朕也就罢了,还敢来劝降朕,羞辱朕!”
    徐晃神色一变,急道:“曹公,我徐晃绝非你说的那种小人,我也绝不是在羞辱你,我只是不想看着你落得个身死名灭的下场,更不想看着这些跟随于你的将士们死无葬身之地而已!”
    “徐晃,你给朕闭嘴!”曹操被深深激怒,声音都沙哑起来。
    徐晃却慷慨激昂,继续大声道:“明眼人都知道,秦国到了这个地步,已经是大势已去,无可挽回,跟随曹公你的这些将士们,都已经尽了力,难道曹公就忍心为了一己所谓颜面,非要带着这些将士们走向毁灭吗?”
    这一番话出口,城头上的秦军士卒们,无不为之动容,仿佛被徐晃这番般所打动,顿时都默然下来。
    曹操却被刺激到恼羞在怒,手中倚天剑愤然出鞘,剑指徐晃,怒骂道:“叛贼,休得扰乱我军心,只要朕有一口气,就绝不会降陶商那奸贼,朕也不允许我大秦儿郎,有任何一人投降陶贼,哪怕是死,他们也要跟朕和大秦共存亡,给朕放箭,射杀这叛贼!”
    曹操是有点接乎于疯狂了,被徐晃气到冲昏了头脑,竟然说出了要带着士卒们去死的话来。
    左右那些秦军士卒们,无不色变,眼神中皆闪过不易觉察的寒心。
    要知道,他们之所以跟着曹操在此,一方面是出于曹操的威望,另一方面,则是他们依旧抱着一线希望,以为可以复国。
    他们的希望,是通过战斗活下去,而不是为了走向死亡而战斗。
    曹操方才那番怒骂,听起来竟似曹操自己都承认,秦国覆灭已成定局,明知如此,还要继续带着他们战斗,哪怕知道结果必然是毁灭。
    明知没希望,却还要命令他们继续战斗,秦军士卒们焉能不感到心寒。
    一时间,他们竟忽视了曹操的命令,没有动手放箭。
    “你们没有听到父皇的旨意吗,还不快放箭,射死那个无耻叛贼!”曹丕却咆哮怒吼道。
    众士卒们被曹丕这般一吼,自然不敢再犹豫,纷纷搭起了弓箭,朝着徐晃射去。
    徐晃看着这般场面,长长的叹息一声,抢在对方放箭之箭,拨马飞奔而去,只将数不清的利箭,留在了身后。
    几百步外,陶商驻马而立,远望着敌城东门方向,徐晃被利箭逼回的结局,早在他意料之中。
    片刻后,徐晃奔回,陶商感叹道:“徐公明,看来你的一番好意是付渚东流了,曹操是铁了心一意孤行吧。”
    徐晃摇头一叹,却又拱手正色道:“陛下能给臣这个机会,臣已感激不尽,臣已尽了人事,问心无愧,接下来曹孟德是生是死,再与臣无关。”
    有了徐晃这番话,陶商便也满意,遂是一拍徐晃肩膀,宽慰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你已尽力,没什么好遗憾的,走吧,回营陪朕先喝个痛快再说。”
    陶商便与徐晃策马归营而去。
    城头上,曹操望着“逃去”的徐晃,愤怒了许久,方才平伏下怒火,恨恨的下城而去。
    众臣皆已陆续下城,曹丕却立在城头,望着魏营方向,摇头喃喃叹息道:“连徐晃都叛国了,莫非我大秦真的走向了绝路了么,若是如此,我就算是当上了太子,又有什么意义,唉……”
    而这时,贾诩却已不动声色的站在了他的旁边,目光看似漫不经心的望向城外,口中却压低声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