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甲午之华夏新史-第1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这些蒸汽汽车虽然解决了支线交通的有无问题,但是随之而来的各种问题让徐杰始料不及。首先第一个问题就是保养和维修问题,这主要是两个方面造成的。首先北洋在开始缺乏足够的工业和科技人员对这些娇贵的各种汽车进行保养。以至于刚一开始的时候,汽车在修理厂待着的时间远比在路上的时间多!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东北的道路交通情况实在是过于恶劣!而这两打“强敌”的共同打击下。徐杰刚刚组建的汽车运输力量差点胎死腹中!其次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在冬季,气温极低的情况下,对新生的汽车实在无异于大敌。冬天汽车几乎集体趴窝。让好容易建立起来的运输体系差点崩溃。而在这种情况下,让一直顺风顺水惯了的徐杰感到无力。
    但是周围的各种条件逼迫着你必须去做某些事情,即使徐杰曾经想打退堂鼓,即使下面的部属也有反对意见,但是东北悲催的交通运输环境让徐杰不得不坚持下去。一方面大量引进相关的设备和技术人员,另一方就是改善东北的交通运输情况,在保持铁路工程进度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修筑公路,同时大量设置兵站和检修站为这些娇贵的交通工具提供必要的服务。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也逐渐适应了东北的恶劣环境以及比较坑爹的各种汽车。一天天好转的交通运输状况也让徐杰送了一口气。而就在此时,彭毅突然提出了一个建议。既然汽车可以用于运输。那么可不可以用于战争呢?其中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直接在汽车外面加挂上一些钢板用于防弹,然后撞上机枪或者小炮。伴随步兵作战。虽然各种汽车存在着结构脆弱,故障率高的问题。而且这装甲也绝对加不了太厚。但是彭毅紧接着从战术角度来指出了改型战争的意义。
    首先。这毕竟汽车,也就是说速度上比人跑的快多了!即使是运载大量步兵用于迂回包抄的话也将十分有意义。其次,东北地形平坦面积广阔,绝对不是像在朝鲜那样被动防御就可以解决问题的,所以必须提高部队的机动xìng,在步兵冲锋的时候。机枪和火炮很难及时提供火力支援,虽然迫击炮和轻机枪可以再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些。但是受到弹药量的限制,这种支援还是不够的。而且中口径直瞄火力的缺失让进攻一方还是十分吃亏的。
    面对彭毅提出来的这两条意见,立即有很多人发出了反对的声音,首先老将聂士成就认为将如此昂贵和易损失的产品送到战场上本身就是一种浪费,另外一点就是在野外情况下,并不适合现代的汽车行进,而对方的各种口径火炮完全可以轻易摧毁这些单位,毕竟就算加上钢板,最多也只能防弹片和子弹,面对炮弹可是一点办法都没有的!
    而面对老将军提出的质疑,彭毅没有放弃,首先在他眼中,战争中对宝贵的是人,尤其是那些百战老兵,如果可以用钱或者装备来解决问题的话,就不应该用人命去堆。而且彭毅强调,这些车辆更多的是用于机动和火力支援,并不是要冲在第一线。所以被火炮直接命中的概率并不是很大。为了证明这个论断,武卫军还专门进行了一番测试,用车辆着大小相当的模型以不同的速度行进,然后用火炮打靶,结果,实践证明,面对各种移动目标,火炮的命中率实在不高,尤其是如果对方没有速shè炮的话,那么想打中的难度实在是太高了!
    而在此时,徐杰的支持让已经陷入僵持的双方最终妥协,这支实验中的部队一共分成两种,一种是一线支援装甲车,另一种则是用于纯运输部队。对于一线支援的装甲车,要求防护标准是能够抵挡机枪和弹片的攻击,绝大部分车辆装备一到二挺机枪,或者是一门57MM炮,这些小炮原本在北洋有一些,不过随着大量新式75MM速shè炮的服役,这些已经有些鸡肋的武器被用于这些改装车辆上,介于当时悲催的动力,所谓的装甲防护也仅仅是在正面和侧线安装了一块厚达2CM的钢板,而且还是敞篷的!这两种战场将伴随步兵冲锋为步兵提供直瞄火力掩护。
    另一种车则是安装75MM速shè炮和82MM迫击炮,这些少量的战车将作为机动远程火力支援单位和反炮兵单位。在广阔的平原上,双方的火炮分布会更加分散,这对于反炮兵作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要机动!否则你拉着火炮到了阵位的时候,人家早跑没影了!双方的105以上的火炮都不会多,所以真正的炮兵主力还是那些75MM火炮,所以徐杰希望这些装了轮子的东西可以快速机动用于压制对方的炮兵。当然,这些最早的“自行火炮”在shè击前肯定要放下炮架,有点像后世的卡车炮,而且对道路要求很高,需要在各个预设阵地之间铺设简易公路。
    至于运输部队吗?徐杰同样将分成了两种,一种就是简单的“乘坐着卡车”的步兵,用于增加步兵部队的机动xìng,来弥补因为骑兵不足而造成的机动兵团数量不够的问题。用于侧翼迂回或者穿插,以及执行某些特殊任务。而第二种则是牵引炮兵,对于105MM甚至150MM重炮来说,单纯用马匹进行牵引实在是过于费劲。所以徐杰计划将一部分重炮用经过特殊改造的牵引车进行牵引。至于这两支部队的具体规模吗,徐杰还真没法确定,毕竟现在可以使用的车辆保有量变化速度太快了。只能尽量提供。
    除了这支连雏形都算不上的“机械化”部队外,为了维持地方治安防备敌对分子的破坏,徐杰还需要一支宪兵部队。这支规模不大,但是全员配马的部队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重点城市和中枢的宪兵部队,作为处于后方的城市和乡镇,遭到对手进攻的可能xìng不大,但是发生各种暴乱的情况还是无法避免的,尤其是当清zhèngfǔ被推翻的时候,一些暴动和sāo乱是无法避免的,所以这些装备了jīng锐轻武器的部队将用于第一线的平叛。而另一支部队则是为了对付可能从战线缝隙处渗透进来的哥萨克骑兵而准备的。他们将在负责重要交通线和兵站的巡逻,并且在必要的时候最为预备队参加到一线战斗中。
    感谢书友xdhxdh的打赏,以及书友有微风拂过的月票支持。4000字大章送上,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三百八十六章 慈禧的应对
    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不透风的墙,所谓的保守秘密最多只是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可以做到,更何况,光绪的措施连“所谓的墙”都不如!在光绪等人眼中认为只要几个人收口如瓶就够了,但是实际上如此大的行动即使所有参与者都保密,也依然会被对方察觉,更何况某些人本身就是慈禧打入到帝党内部的钉子!
    虽然那些人不知道光绪到底通过什么途径获得了大量的装备和资金,但是他们只要知道帝党实力的增强对于后党来说是个天大的威胁就够了!。而这些间谍们则十分迅速的将这些情报送到了慈禧的桌面上。而此时的慈禧也无法再保持淡定了,原先的帝党在他眼中仅仅是棘手而已,而现在,帝党已经具备了将其推翻的可能!这让视权利为生命的慈禧如何能安心?于是连夜召集庆王和荣禄商讨对策!
    “皇上看来是真要动手了。”看了看密探送来的折子,荣禄有些焦急的说道。
    “也不知道袁世凯和翁同龢他们从哪搞到如此多的银子和武备,照这个速度下去,恐怕袁世凯的军队全部换装后还可以再多征召5000人左右的部队。尤其是这些新式的速shè火炮,据说shè速数倍于原有的克虏伯行营炮。在加上这些机枪和充足的弹药,怕是京城的攻守之势要改变了。”庆王看了荣禄一眼,随后说道。
    “你们对这个袁世凯了解多少?谁能在背后为袁世凯提供如此充足的装备?是李鸿章?还是其它人?”慈禧脸sè还算平静,但是语气中的寒意让人胆战心惊。国库有多少银子她可是十分清楚的,别看翁同龢执掌户部,但是也绝对不是他可以一手遮天的!更重要的是国库本来就没多少钱,想拿也拿不出来啊!
    “这袁世凯当年在北洋也算是一员猛将。jīng于世故城府很深。而且对于权力有着极大的yù望,当年甲午战争之前。因为和李中堂的门生在陆师的问题上产生过冲突,彼此之间积怨很深。所以在甲午战争中袁世凯称病在家,结果战争结束后,李鸿章的那位门生在北洋体系中如rì中天,这袁世凯也因为在甲午战争中的做派而被李鸿章疏远,在这种情况下,袁世凯可能感觉在中堂大人那里没什么前途了,于是便退出了北洋。同时带走的还有北洋旧军中的一部分。所以,对于这个袁世凯。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徐杰,都不会有什么好感。”庆王别的不行,但是对于这些官员们的履历倒是十分清楚。
    “如此说来,这袁世凯倒还是有些本事的。如果不是那位从海外归来的徐大人。恐怕这袁世凯就可以在北洋中大展拳脚了。”荣禄说道。
    “这袁世凯的新军到地战斗力如何?与我西北练军相比谁更强一些?”慈禧对袁世凯倒是不关心,她关心的是双方的军力!
    “虽然袁世凯的陆军出自北洋,但是据臣所知。这些部队都是那些被淘汰的旧军,战斗力无法和北洋新军相比,装备上也差了不少,当初刚组建的时候,所拥有的不过是李鸿章碍于面子随便拨了点打法了事,不过这袁世凯还是有治军之能的。再加上这些武器。微臣的西北练军怕是无法抵挡啊。”荣禄说道。
    “为今之计只有迅速正军备战,一旦皇上动手。我们可真就成了案板上的鱼肉了!这人倒是好找,但是这武器可就不好找了,现在北洋和南洋都不好说话,各地总督巡抚们都在大力整备地方军队。而且就算军工厂有产品,国库也没有足够的钱去购买!现在各地已然有了藩镇割据的局面,中枢能控制的地方实在太少了。”庆王说道。
    “这中枢没钱,他光绪又是如何搞到这么多银子的?既然李鸿章不给,刘坤一张之洞等人更不可能给,到地是谁这么大方给了光绪如此多的银子还有先进装备呢?将宫中的藏品卖出去一部分自然可以换取不少银子,但是这些速shè炮和机枪可都是各军的紧俏物资,不是有银子就能买到的!”慈禧皱着眉头问道。
    “会不会是洋人在背后捣的鬼?”荣禄一句话瞬间让整个屋子的气氛降到冰点!北洋和南洋都不可能,其它的满族巡抚提督手中有没有这么多的东西,那么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有某个国家在支持光绪!这可太可怕了,别的不说,仅仅是一个面积只有清国三十分之一不到的rì本都差点打败清国,其它的那些列强更加强大,如此一来,恐怕还没开战,就已经知道输赢了,慈禧可对自己后党中的某些人是什么德行十分了解,别看现在一个个表现的忠心耿耿,一旦帝党得势,恐怕他们会毫不迟疑的改换门庭!
    面对这千钧一发的境地,慈禧等人终于明白了,再不搏一把肯定是要完蛋的,在这种情况下,慈禧毫不犹豫的动用了自己的小金库,这也是她头一次如此爽快的扩充军备,当然,她的目的是为了自己的“权利”而不是为了国家。钱不是问题,一支将国家当成自己私产的慈禧自然有足够多的银子,但是如何购买这些装备就很成问题了,直接大肆购买不是不行,而是怕引起光绪的注意,更怕光绪身后的某个国家在暗中阻碍。
    “李中堂到目前为止似乎依然是中立,至少没有到皇帝那边去。如果可以的话,太后是否可以委托李中堂购置一批武器?如果李中堂肯帮忙的话,这武器的数量肯定会比较充足,而且也不容易走漏风声!”庆王想了想说道。
    “如果李中堂不同意的话,我们还可以寻求其它地方大员的帮助。总比坐以待毙强。而且地方上效忠太后的力量也要在暗地里向京城集结了,我们需要的是百战老兵,需要的是绝对忠心的人。”荣禄补充道。
    听到自己荣禄和庆王的话,慈禧心中十分的郁闷,没想到到头来,不是李鸿章要讨好自己,而是自己必须给李鸿章送钱,她心中非常明白,作为直隶总督和北洋老大的李鸿章才是整个政局中的决定力量,要是李鸿章肯帮忙,自己现在就可以和北洋陆军把帝党连根拔起!而要是李鸿章支持帝党,帝党估计也用不着这么费事的和外国人联合了。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到目前为止李鸿章至少还是中立,单纯从这点来看,自己争取到他的支持还是可以的。哪怕明知道自己在这次军火贸易中要被宰一刀,她也没有别的选择。想通了这一点,慈禧只得点点头说道:“既然如此,那两位就负责督办此事吧,李鸿章要什么,只要朝廷给得起的,我们就可以给。另外,告诉那些奴才们,让他们尽可能的把人都送过来,要是皇上赢了,我老太婆即使得不到好也xìng命无忧,而他们恐怕就免不了在菜市口开刀问斩了吧!”
    任何人或者组织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都会爆发出惊人的效率。尤其是慈禧这个极度jīng明的人再感受到大难临头的时候更为拼尽一切去挽回局面。在资金方面,慈禧拿出来几乎所有的现金和可以用来还钱的东西用来筹集资金,既然老大都这样了,像荣禄庆王这些后党首脑自然也要以身作则,倾尽家财支持这场这场生死攸关的战斗。
    慈禧最后说的那半句话,其实是说给这两个人听得。到了现在,慈禧谁都不相信,甚至连庆王和荣禄都不太相信!光绪这个自己一手扶持起来的皇dìdū要和自己拼个你死我活,更何况这两个人?所以她十分明确的告诉了这些可能已经有些不安分的奴才!一旦失败了,真正倒霉的是他们这些人,而不是慈禧,光绪即使再恨慈禧也很难直接杀掉她,但是面对这些慈禧的走狗们,无论是光绪还是和光绪一起的那些官员们都不会饶了这些人的!
    而在筹集资金的同时,后党的大臣们也把一批批的家丁送进了秘密设立的训练营,虽然让这些游手好闲的家伙们去打仗十分可笑,但是到了这种关头,只能司马当做活马医了。当然,后党自然不会把最后的希望放到这样一群人身上,荣禄和庆王决定从后党一派的封疆大吏中寻求尽可能多的支持,于是一些绿营或者八旗的士兵拖下来号衣,在他们的主子命令下身着便装悄悄入京参与到即将发动的火并之中。
    就这样,虽然帝党趁早和沙俄联系取得了先手,但是在后党察觉到对方的移动后,也开始尽全力弥补这段时间来造成的差距,与光绪单纯靠袁世凯的练军不同,经营多年的慈禧一派有更多的人力资源和资金可以去使用,而在běijīng城中,大多数的满清官僚还是站在了慈禧一边,所以经过这一番整备之后,后党的实力也明显上升,人不成问题,钱也不成问题。但是武器采购方面依然是问题,不要说大量的新兵手中拿着各种型号陈旧的步枪,就连荣禄的西北练军也无法和袁世凯的新军相比,更何况袁世凯手中还有一些新式的75MM速shè炮,而后党万般无奈之下,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李鸿章身上了!
    感谢书友东莞光头王的月票支持,今天作者看了一下上个月的收入。平均每天连一个汉堡都买不了……!这是多么悲剧的事情啊……!各位书友,能否看在作者辛苦码字的份上,多给点支持??

第三百八十七章 一石三鸟
    当后党的密使将慈禧亲手书写的密信送到李鸿章手中的时候,徐杰也乘船到达了天津,并且住进了金钢桥直隶总督府。可以说,徐杰的整个计划都已经进入了实质实施阶段,只要获得李鸿章的首肯和支持后就可以全面展开,所以徐杰必须来到天津,和李鸿章最终达成一致!只有这样,整个计划才可以实施。
    而当这份慈禧同意事成之后让李鸿章封王裂土的迷信落入徐杰眼中的时候,徐杰不由的微微一笑,他感觉到自己即将胜利了,无论是后党还是帝党都已经用掉了最后的一丝潜力。光绪为了成功,甚至不惜出卖主权和俄国人联手。而慈禧为了成功,居然被迫向李鸿章求助,至于所谓封王,无论是徐杰还是李鸿章都一笑了之。对于宁予洋人,不予家奴的清zhèngfǔ来说,无论是慈禧还是光绪都是将李鸿章看成工具,如果慈禧真的赢了,恐怕等待李鸿章的不是封王而是无休止的削藩甚至是滴着血的屠刀!
    “济世,你当初回国之时是不是就已经为今天筹划了?”李鸿章看着徐杰说道。
    “其实学生所图和中堂所图都是一样的,不过富国强兵,使国家不受列强欺辱。百姓能安居乐业而已,所不同的只不过是对朝廷的态度不同。”徐杰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求同存异,寻找双方的共同点。
    “中堂大人早在1880年左右就提出过各项改革措施,可是这一切都在满清朝廷这个中枢的阻碍下举步维艰。而到了1890年,情形已经到了举步维艰的程度,中堂大人才摆脱了这一禁锢。才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