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这个时候华夏想要毁约。我们只要撤回在华的机构,中断投资即可。那留给华夏的将是耗费巨大但是又没有完工的工厂。这对于他们来说是资源的极大浪费,而因为各种标准不一样,他们同样无法在其它国家的帮助下恢复工程。而在资金方面,我们给他们的贷款并不是直接将钱交到他们手中,而是在我国国内换成产品运往华夏,我们不担心他们拿德意志帝国的钱去做别的事情。”冯卡普里维首相不紧不慢的说道。
“而在将来,我们在巴尔干地区的行动也不仅仅是为了华夏分担压力,我们有自己的计划,比如说罗马尼亚的油田,如果我们可以通过震慑让罗马尼亚屈服,并且乖乖的把油田开采权交到我们手中,那么我的燃料问题就彻底解决了。而同理,如果华夏真的在东南亚站稳了脚跟,英国要么放弃对东南亚的主导权,要么就把相当一部分兵力送到远东,而对于前者,我认为英国人不会放弃,因为过了马六甲后,就是大英帝国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印度了。英国没有退让的习惯。”亨利亲王说道。
而随后,在德国代表团同意了为华夏提供资金和技术用来完善华夏的工业体系之后,华夏共和国也同意将部分装备的设计来和德国分享。在物质方面,无论是资金还是粮食原材料,正准备大战的华夏很难为德国提供,毕竟自己这边还未必够用了,这里的够用不是说只打败俄国人,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
在外人看来,德国的付出和回报并不成正比,数年内超过2亿马克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换取的仅仅是一些技术图纸和需要战争检验的战法。但是如果从长远来看,德国人并不亏,首先,德国人的资金绝大部分用来购买德国自己的产品,至少做到了肥水不流外人田。其次,在战争结束后,华夏需要用各种产品来偿还这笔援助。说白了就是,华夏推迟了数年的还款期限,并不是说不换了,虽说利息很低,但是从战略上看,德国人得到了自己继续的东西,对德国人来说绝对物有所值。
这仅仅是个表面帐,资金和物资的交换只是华夏和德国之间合作的基础,而更高级的,则是华夏和德国在陆军战术上的合作与研究。徐杰有好的战术,虽然在1战中未必能打穿法国人的钢筋混凝土防线和重炮。但是对付装备落后的俄国陆军来说却是有极佳的效果,原因很简单。俄国人没有足够的资源去修筑一条从北起东普鲁士南到巴尔干半岛的钢筋混凝土堑壕体系。面对这个处处都是漏洞了,以野战为主的战场,机动部队快速穿插分割包围还是十分有前途的。
想法虽然很好。但是华夏共和国积贫积弱的工业根本无法支持华夏组建一支机动部队,拼装卡车尚且还可以,但是要拼装坦克和自行火炮什么的,依靠华夏现在的工业来看,还是洗洗睡吧。所以依靠德国的工业去研发和制造这些大杀器,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而德国人虽然通过兵棋推演了解到了机动部队的强大杀伤力,但是同样对于这种未经实战检验的部队的战斗力抱有一丝的怀疑。而且因为耗资巨大。德国政府内部对是否组大量组建这样的部队有很大的反对声音,现在德国人的心思就是既然有人可以帮助自己试验一下,那么倒不如让别人去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自己负责研发和生产,如果对方成功了,依靠自己积累的大量经验和设计,这样的装甲部队很快就可以走进德国陆军的作战序列。而如果尝试失败的话。依然有华夏买单自己不会有丝毫的损失。
总体而言,在前期,为了保证对俄作战的胜利以及获得荷属东印度的部分殖民地,德国必须在战争结束前卫华夏大量输血,而作为汇报,在战争结束后,华夏将开始逐步偿还借款,并且开始按照协议为德国提供各种原材料和粮食。而这个合作将只是第一阶段。
到了第二阶段。随着华夏工业水平的提升,两国之间除了继续扩大原材料换技术这种基础合作形式外。两国将开始共同研发各种技术,这里面不仅仅包括战舰和坦克这一类的军事项目,同样也包括冶金、机械制造和电器产业这些重工业。当然了,考虑到双方的技术差距,真正的研发项目分配则依然以德国为主。但是徐杰并不是十分担心,在不久的将来即将出现的航空产业中,作为穿越者的徐杰有足够多的创意。
而在合作的第三阶段,则是双方对整个亚欧大陆利益的划分,这个方面虽然并没有进行深入的交谈,但是此时双方已经心照不宣了。欧洲大战的开打必然会导致世界局势的改变,因为毕竟此时的欧洲依然是世界的核心,欧洲政治版图的变动必然导致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欧洲之外,只有两个大国可以对世界产生影响,一个是华夏,一个是美国,华夏在1战结束前将是休养生息养精蓄锐,而美国因为美西战争的原因,其影响力大减,不但欧洲各国不予看重,甚至连美国人自己都怀疑自己的力量!
而当两个欧洲以外的大国不参与这场纷争后,这场战争结束后,整个亚欧大陆的局势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德国人的意思是在俄国先政府倒台后,俄国新政府正式脱离英法联盟之外后,配合华夏实现对俄国的削弱。(华夏不会参与欧洲的争霸,但是在旧俄国崩溃后,华夏是一定会有所行动的。)俄国这个国家太过庞大,对于德意志和华夏来说都将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也许现在他还不是很强,只不过是没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而已。一旦由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领导的话,那么俄国的实力必将飞速上涨,而这是两国都不愿意看到的。
而在东南亚,随着大英帝国的削弱和颓废,德意志帝国将承认华夏共和国所获得的土地以及支配地位,而华夏则尊重德意志帝国在中东的主导权,但是华夏享有一定的开矿权利。当然在中东的表述上和现在的中东是不一样的,徐杰特意说明是波斯帝国以西的范围为德意志帝国的主导区域。至于印度地区,双方还没有太多的想法,在大英帝国彻底衰落之前,这里还是大英帝国的逆鳞,德国想获得东胜西和的结局,华夏也不想和英国人动手,所以,暂且没有讨论。
感谢书友山轻盈的打赏。昨天上推荐第一天,为啥订阅还没有平时多呢……!作者很郁闷啊。
第五百八十一章 俄荷联合舰队
就在华夏和德意志帝国为国家的将来而达成一项项合作协议的同时,俄国和荷兰之间的扯皮也进入了尾声。大家都是有共同利益的,俄国人离开了荷兰人,这仗就不用打了,而荷兰人要是没有俄国海军壮胆,那么东南亚这片殖民地的丧失只是时间问题。
双方最先达成的谅解是后勤补给方面的。荷兰人表示自己可以为俄国舰队在远东的驻扎提供包括粮食、燃料和各种船坞保障设施在内的所有后勤服务,但是俄国人必须为此买单,粮食和燃料自然是一个子不能少,船坞建造和运作因为有俄国人的加入,所以可以酌情减免一些。荷兰人是实在没有足够多的资金在遥远的远东为一支世界排名前五的舰队弄一个综合性的基地,所以这方面就必须仰赖俄罗斯人。
而在弹药和零部件的采买方面,则是俄国舰队负责自己的零件采买,也可以用自己的运输船来运输,但是荷兰人要为这些运输船提供各种便利。比如说免费的泊位什么的。同时俄国人将帮助荷兰把巴达维亚等地的港口建设成一个真正的军港,以便应对北洋舰队的进攻。
双方真正较劲的部分是联合舰队的任务和指挥体系,在俄国人看来,如果把俄荷联合舰队比喻成一家公司的话,俄国人就是那个占了8成以上股份的大股东。那么这个公司里的事务自然要自己说了算。荷兰舰队必须无条件的服从俄国舰队的指挥。
但是荷兰人不这样认为,荷兰是为了保住一块富庶的殖民地才和俄国人走到一起的。如果俄国人不能为这块海外属地提供保护,那么荷兰还和俄国人联手个毛啊?直接一拍两散的了,而且还有另外一个原因荷兰没有明说。那就是荷兰惧怕俄国人将本来就十分脆弱的荷兰海军当枪使!
荷兰海军虽然弱,暗示毕竟还有两艘不错的快速战列舰和一些辅助战舰。为了攒出这样一支舰队,荷兰人把多年的积蓄都拿出来了,并不是说为了听个响就完了!俄国舰队中的快速战舰都没有荷兰人的先进,那么俄国人很显然有充足的理由让荷兰舰队打前站。而荷兰人这点家当在华夏海军眼中,这是不够看啊。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让俄国人当消耗品用掉了!
所以荷兰人坚持留有一定的自主权;除了决战必须参与外;荷兰舰队有权利决定自己的行动,而这对于俄国人来说是无法忍受的。俄国海军的快速舰队实力本身就弱于华夏海军快速舰队。计划中,单纯2艘6炮无畏型战列舰,和2艘8门10寸炮的装甲巡洋舰。2艘6门10寸炮的中型装甲巡洋舰面对北洋的4艘无畏舰和可能伴随的装巡来说根本没有优势可言。
“贵国手中握有2艘七省级快速战列舰,同时还有2艘1万4千吨的装备8门10寸炮的二级战列舰,这个实力已经接近了我国快速舰队,但是却不足以抵御华夏海军。这样分兵作战是海战的大忌。”马卡诺夫强烈反对。
“我们必须保证海上交通线的畅通。在贵国舰队在港口中进行整备的时候,我们需要在海上保证沿岸港口和运输线的安全,两支舰队应该是轮流保持在海上的存在,至于可能出动的华夏舰队,我们完全可以与其保持接触,然后在必要的时候集中兵力击溃对手。”荷兰人之所以敢单独行动其根本原因就是荷兰战舰上的动力系统比较先进,除了装备煤油混烧锅炉之外,还有英国原装的蒸汽轮机。再加上燃料储备方面的优势,荷兰人完全可以在不利的情况下撤离。
荷兰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在决战之前,尽可能的不与华夏舰队交手,除了保船这个方面以外,基础设施的匮乏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无论是荷兰人还是俄国人都清楚,即使用数年时间好好建设荷属东印度的各个海港,其依然无法满足如此庞大的一支舰队的维护,要知道,整个俄荷联合舰队有8艘战列舰,4艘快速战列舰,6艘各种装巡,吨位最小的都有1万4千吨以上!荷兰到哪造那么多干船坞和船渠?
可以预见的是,伴随着战争的进行,大量的战舰需要维修,到时候,荷兰人能不能使用自己的船坞维修战舰都是个问题,毕竟喧宾夺主什么的不只是东方才有,西方照样也有!而且更何况,与荷兰合作的是欧洲最具侵略性的国家!
面对荷兰舰队坚决不上交指挥权的态度,俄国人也没有办法,于是乎在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俄国人建议采取一种折中的办法,那就是划分各自的巡逻区,在发现华夏海军舰队后,俄国和荷兰舰队有选择交战或者跟踪的权利,但是在双方最高指挥官达成一致后,所有前线舰队必须一起行动!而最高指挥权将有一名俄国将军和一名荷兰将军拥有,而且必须是两人都同意时方可生效。
而荷兰人对此也表示同意,自己的舰队拥有了相当的自主权,而当华夏舰队真的大兵压境的时候,无论是荷兰人还是俄国人都会倾尽全力进行抵抗,因为俄国人已经没有退路了,舰队一败结局就是俄国人无缘远东,而荷兰人也没有退路,在身后就是巴达维亚,不过在决战之前,荷兰人相信,凭借自己舰队的高航速和补给优势,荷兰的4艘主力舰绝对不会成为毫无意义的炮灰!
碰上华夏舰队能打就打,能跑就跑,并且寻找机会和俄国海军一起围歼华夏舰队就是荷兰舰队的基本思路,在获得一定的自由行动权利后,荷兰海军和俄国海军就双方负责的海域做了一下规划。
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以及附近的岛屿是防御重点,一方面是因为荷兰的主要城市和海港都集中在爪哇岛,这里是整个殖民地最精华的部分,也是俄荷联合舰队的主基地,所以必须要保护好,在俄国人和荷兰人看来,华夏最有可能的选择就是占领勿里洞岛,然后以此为基地,向爪哇岛发起进攻,所以这里将是俄荷联合舰队的防御核心!而马卡诺夫坚决要求双方把最精锐的兵力集中在这里!
快速战列舰编队负责侦查和前卫,并且伺机消耗对手的实力,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拉家带口决战一次!而作为地主的荷兰舰队也同意将精锐部署在这里,毕竟后退一步就是巴达维亚!虽然惧怕华夏海军的兵锋,但是荷兰还是将全部的4艘主力舰部署在爪哇海的西部,而俄罗斯舰队也同意部署不少于4艘的快速战列舰和巡洋舰配合荷兰舰队行动。而整个东爪哇海则交给两艘新式巡洋舰和一些老式舰艇负责监控,顺便对付可能出现的华夏袭击船!
既然任务分配完了,那就是评估华夏海军可能采取的行动和战术了,在马卡诺夫眼中,整个舰队的建造工作速度方面,俄国和荷兰一方有优势,首先,俄国海军本身就有较强的造船能力,现在俄国海军造船厂同时有5艘主力舰在建造,荷兰方面的造船厂也正在建造1艘装甲巡洋舰,美国人承担了2艘战列舰和1艘快速战列舰的建造工作,法国人同样也承担这个3艘主力舰的建造工作,俄国和荷兰一方一共18艘主力舰中同时建造的旧有12条之多!
而反观华夏方面,虽然英国、意大利和德意志帝国都在帮助建造,但是因为英国需要同时顾及自己的建造计划,意大利本身的工业水平不如美法两国,再加上德国为华夏建造的快速战列舰开工比较晚,而且工程量巨大,所以俄国海军会比华夏海军早一些拿到战舰!
而华夏海军自己建造的两艘快速战列舰,虽然说其中一艘动工比较早,但是在俄国人眼中,虽然华夏共和国已经建造过万吨战舰,但是直接跳到2万吨级别这个步子迈的也确实大了一些。所以,在俄国人看来,1905年以前,这两艘自造快速战列舰能否完工还是一个问号。也就是说,俄国和荷兰一方的主力舰会尽早到位!
但是到位早并不代表投入战斗就早,经过两次拼杀,俄国损失的不仅仅是战舰,更损失了一批专业的海军官兵,这个损失甚至比军械上的损失更让俄国人肉痛,培养一名合格的海军军官可不是几年就可以完成的,在考虑到俄国人悲催的文化水平和的政府体系,马卡诺夫得出的结论就是即使新式战舰到位,俄国海军恐怕也找不出足够多的人员去操作这些战舰!所以实际形成战斗力的世界上,华夏可能还会有优势!
“我们需要将部分舰队提前派驻到远东,以抵消华夏海军的成军优势,同时陆军方面要保持克制,不能提前发动对华夏陆军的攻势,我国将率先完成快速舰队的建造工作,然后由埃森将军指挥提前前往巴达维亚,以防华夏海军先发制人的打击,我们希望的开战节点是我率领的主力舰队在到达荷属东印度后,经过数月的修正再正式开战。”马卡诺夫在俄荷作战会议中这样说道。
侧位早晨起来一看订阅,顿时吓了一跳,推荐期订阅居然下了500……!话说现在侧位一般订阅都是700左右啊,心里顿时拔凉拔凉的……!
第五百八十二章 最后的装巡
“马卡诺夫将军,我们的新式战舰为何不能像北洋那样全部建成无畏型战舰,而继续保留装甲巡洋舰的建造计划呢?即使有吨位限制,我的原则依然是宁缺毋滥。同样3万吨的排水量,2艘1万5千吨的战舰战斗力可是要比3艘1万吨级战舰的战斗力要高一些啊。”看着眼前正在加紧施工的新式装甲巡洋舰,埃森眼中并不是满意,而是充满了抱怨与不甘。
“原因很简单,我们的大型船台数量不够,而在遥远的远东,荷兰人也无法为那么多的2万吨级别的战舰提供足够的保障。而且从舰队构成来看,华夏海军依然拥有7艘主力装甲巡洋舰和3艘轻型装甲巡洋舰,这支力量足够掩护主力舰队作战,而我们有什么?曾经积攒下来的亚速海型装甲巡洋舰和装甲巡洋舰领舰都随着一场场海战而化为乌有,我们没有可靠的力量去对付华夏海军的雷击舰和装甲巡洋舰,当然了,造价也是个很重要的因素。”马卡诺夫平静的说道。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敌人状况也不一定比我们好。其实那位华夏海军的缔造者;让北洋水师从一支岸防舰队脱胎换骨成世界一流舰队的徐杰先生,他非常清楚最优秀的船型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但是因为各方面的问题,他的新舰队中居然充斥了4种船型,意大利建造的战列舰和英国人帮忙建造的战列巡洋舰其实就是经费与性能妥协的产物!”马卡诺夫笑着说道。
“您的意思是说,华夏海军本来打算全部装备龙兴级战列舰和9门12寸炮的快速战列舰?但是迫于经济压力。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装备4艘残次品?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