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震动-第4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似乎是意识到了口气中过重的责问成分,林东生舒缓了一下语气,微微笑着对齐天翔说:“从你来到河海省纪委挂职,咱们就算是正式打交道了,算下来也有几年的时间了,无论是我在省政府,你在省纪委,还是我到省委,你到省政府,交道咱们打的不少,彼此的秉性、脾气也熟知,坦诚交流应该不难吧!”
    “当然不难了,不但不难,作为领路人和老上级,您对我的关照还真是多到难以细数。”齐天翔真挚地望着林东生说着,随即变换了神色,微笑着对林东生说:“这些都在我心里了,说不尽也就不说了,留在心里吧!”
    林东生深邃的目光望着齐天翔,似乎不是很相信地质疑道:“你今天就是专程来给我灌汤的,是不是在贵水县你就是这样对付老姚的,我可是听说你精心安排的一桌接风宴纵横半个中国,穿越近半个世纪,什么时候也给我来这么一会呗!不过事先声明,这一套在我这里不一定好用。”
    “这您可是冤枉我了,对待姚部长我可是全心全意,而且自始至终都是执弟子礼待之,没有任何非分之想,对您也是如此。”齐天翔听着林东生的责备,不但没有紧张,反而有些嬉皮笑脸地说:“不论是在贵水县,还是在清河市和河中市,姚部长都是事必躬亲地投身到工作之中,而且常常是出则前呼后拥,入则群贤毕至,哪有我近距离套近乎的机会。何况在当时的情况下,满脑门子都是救援和事故处理的事情,哪有心情兼顾这些虚情?”
    林东生知道齐天翔说的都是实情,可还是不依不饶地说:“你姑且这样说,我也姑往信之,圈子已经绕的差不多了,还是说正事吧!知道你最近有些想法,也准备采取些行动,说出来听听。”
    看到齐天翔沉吟不语思考的神情,林东生又略带鼓励地说:“作为政府省长,通常的情况下是应该先烧三把火的,可半年来,时至今日也没有看到你准备火烧何处。尽管从内心深处来讲,我不是很赞成你今年内采取过多过大的行动,内外部环境都不是一个很好的时期,可你天翔同志是一个负责任、勇担当的人,不让你做些事情,或者设置障碍阻挡,不但不合常理,也不是我的本意,只有让你做些什么,才能使你的满腔抱负得以施展。”
    林东生坦诚的话语,虽然声音不高,可却使齐天翔内心深处涌起一股暖流,也完全明了林东生的良苦用心。这些发自肺腑的言语就如贵水县与姚秉新的深谈,都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之后,借助于合适的环境和气氛,才能够说出来的。
    林东生的苦衷齐天翔很清楚,临近退休的年龄,不希望河海省的政治和经济形势发生大的变故,特别是齐天翔的现状不出现巨大的波折,在自己还能掌控局势的时间里,做好必要的过渡和交接,使得齐天翔能够平稳顺利地度过这一个关键时期,尽到自己的责任。
    明白这些,可齐天翔却不愿按部就班地平稳过渡,心中纠结的责任使他不愿意看着眼前的乱象无所事事,这不是他的性格,更不是他为官的目的。
    他要做些什么,而且是义无反顾地去做,这些需要林东生的理解和支持,更需要与他达成共识。这些显然违背了林东生的初衷和善意的想法,也是让他改变固有的准备,这才是齐天翔最难以说出口的困惑,可这却是必须说,也是必须做的。

第四百一十章 寻求共识(5)
    齐天翔暗暗下定着决心,可脸上却是恭敬的神色,慢慢地站起身来,端起茶几上茶壶,给林东生面前的茶杯里续上热茶,然后转身坐回到沙发里,拿起自己的皮包,掏出了小张按自己要求准备好的几个方案,缓慢地放着林东生面前的茶几上,认真地说:“我带来了几个方案,请您过目。£∝頂點小說,www。”
    林东生疑惑的眼神似乎是在询问齐天翔,而齐天翔在拿出哪几个方案的时候,就已经下定了决心,而且决定单刀直入,就从机构改革开始谈起,贵水县的事情不再提起,留待以后合适的机会再说。因此迎着林东生的目光,平静地说:“这是省交通厅拟定的机构改革和精简草案,还有就是编办初步整出来的一个精简方案,请您给把把关。”
    林东生听着齐天翔的解释,缓慢地拿起茶几上的方案,又拿起茶几上的老花镜戴上,在看资料之前又抬手示意齐天翔喝茶,然后才埋头在方案里,认真地看了起来。
    齐天翔静静地等待着,专注地观察着林东生看方案的神情,直到此刻齐天翔的心绪才慢慢平静了下来,尽管只是一种试探,可却对结果有了明确的预期。
    办公室里变得安静了下来,除了林东生翻动纸张的声音,就是两个人粗细不一的呼吸了,空气仿佛也凝固了起来,这样持续了十几分钟的时间,直到林东生看完了材料,才由恢复了自然的流动。
    林东生将手中的材料整理好放在了面前的茶几上,又摘下了老花镜慢慢地放在茶几上,摆摆手拒绝了齐天翔递来的香烟,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又放回的茶几上。
    林东生的动作很慢,似乎伴随着思考,做完这一切之后,深邃的目光望着齐天翔,缓缓地说:“这些工作准备怎么着手,谁来挑头做这件事?”
    对于林东生突如其来的问话,齐天翔没有觉得意外,倒是很钦佩林东生的老到和虑事周详,这么大的一项工作,复杂和艰难程度将超出想象,面临的阻力和压力也是可以想见的,弄得不好可能前功尽弃。林东生不可能不考虑这些因素,没有这些疑问就不是他惯常的行为方式了。
    “初步的设想成立一个领导小组,我来挑头,具体工作由省政府办公厅和编办负责,各单位一把手进入领导小组,省政府先来,然后地市跟进。”齐天翔认真望着林东生,斟酌着词句说着自己的想法,紧接着补充道:“办公厅这边准备让周通同志具体负责,先把架构立起来,由省交通厅先行试点,年底之前全省铺开。”
    听着齐天翔的讲述,林东生神情专注地望着他,似乎是在快速地思考着,良久才果断地说:“成立领导小组是必要的,办公室由周通同志负责我也没有意见,但挑头人选你来不合适,还是我来吧!”
    望着齐天翔略显急切的神态,林东生微微叹了口气笑着说:“全省范围的机构改革和人员精简工作,牵扯面大,涉及的部门和人员众多宣传动员、部署实施、干部安置、违规处置,以及监督落实,方方面面需要协调配合的单位和部门很多,应该是省委、省政府共同协力领导实施的工作,作为省委书记,我责无旁贷,你负责省政府方面的事情,组织动员和督促监督我来做。”
    “机构精简,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是伤筋动骨,牵扯到很多人的利益,而且还是切身的利益。”林东生似乎还是想说服齐天翔打消念头,可语气显然已经不是那么坚决,“这么多年了,无论是中央和地方,精简的决心都很大,利害关系也很清楚,可真正达到效果的精简又有几次?而且往往是精简后的反弹更为剧烈,机构更为臃肿和庞大,这已经成了顽疾,不是一日之功可以改变的。”
    “这样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困难和阻力肯定不小,可不改变实在难以维系了。”齐天翔耐心地等待着林东生说完,才慢慢地说道:“河海省的经济状况您是知道的,看上去繁花似锦,数字也好看的很,可实际表现却并非表面这么好看,大而不强,甚至大而羸弱是现实存在,支撑经济架构的除了房地产,就是金融,而政府财政来源依赖土地出让金的情况,越往基层越严重。”
    齐天翔缓了口气,认真地看着林东生,观察着他对自己话语的反应,看到林东生表情很平静,情绪也足够耐心,就略微放下心来接着说:“这次在贵水县,忙里偷闲也到清河市、河中市,以及山阴市都走了走,三个地市的财政收支,都不同程度存在过度依赖土地出让的情况。清河和河中两个地市,由于经济成分比较平衡,对土地出让的倚重还可以控制,山阴市情况就特殊一些,没有过多的实体经济支持税收,仅仅靠农林和商业服务业收入,要支撑庞大的政府序列运行,压力的确很大。有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土地出让金收入,达到全部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四十五,可全年收支相抵赤字还是达到了两亿多元,又占到了今年财收的三分之一。”
    “好在山阴市委、市政府还是清醒的,没有大量举债搞城市建设,银行政府性贷款和付息压力相对要少一些。”齐天翔斟酌地字句说着,在说到山阴市情况的时候,还不忘为他们说好话,以免林东生产生不必要的误解,看着林东生渐渐严峻的神情,齐天翔更为谨慎地说:“这才是三个地市的情况,全省其他地市大致也是大同小异,依赖土地和金融支撑庞大的政府开支,短期内还看不出什么危机,可没有实体经济做有效的补充,一旦出现风吹草动,或者整体经济处于下行空间,社会恐慌情绪蔓延开来,再去着手机构和精简人员,势必更加助推社会不安情绪,会造成大麻烦的。”
    林东生静静地听着齐天翔的陈述,对齐天翔的观点不是完全认可,甚至觉得齐天翔有些杞人忧天了,可也不能不承认,齐天翔的说法是有事实根据的,也是经过了详细的调查和深思熟虑的,不是心血来潮,更不是急功近利的哗众取宠,因此自己的态度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也将影响到河海省未来一个时期的大局走势。
    作为省委书记,林东生一直很注意自己的位置和态度,全省最有权势的职务,既造成了他敏感多疑的性格,又刻意控制着自己的言行,一言九鼎的话语权来自于权力,更来自于自己长久对河海省的经营。无论是做省长,还是做省委书记,林东生对于自己的能力和控制力,始终没有产生过任何的怀疑,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还是在尽力收束着自己的锋芒。
    与赵浩南搭班子的时候,就是因为自己性格中的刚烈,以及对省政府工作的过度控制,曾引起赵浩南的不满,特别是高层的关注,尽管没有引起大的矛盾冲突,但不愉快却是显而易见的。几年的磨合,并没有出现各方乐见的其乐融融的和谐场面,几经权衡之下中央调走了赵浩南,并将他放到了省委书记的位置上。
    能够走上这样一个位置,除了自己的资历和经历之外,更重要的因素还是来自于本土干部和空降干部之争,这由来已久的矛盾纠葛力量之强大,范围之广,超出了他的想象,可以说他是本土势力推上了省委书记的位置,他也是代表了本土干部行使着权利,这点他很清楚。
    与陈能亮的交往,林东生就刻意收敛了很多,作为金融专家空降河海省,明眼人都能看出陈能亮的志向不是谋取更高的位置,而且短平快积累政绩,或者更简单地说就是金融试验,是金融理论在实际经济运用中的验证,对林东生的位置和地位根本构不成任何威胁,甚至连意图都没有。
    为此,林东生坦然了很多,也有了很多时间来谋划下一步的步骤,完全放任陈能亮的金融试验,以及对经济布局进行的调整,只是默默地关注着,并没有实际的干预。
    对于齐天翔,他关注了很久,对于他的为人和务实的工作作风,特别是一心做事的执着和信念的坚定,以及悲天悯人的文人气质,很是赏识。尤其是齐天翔在关键时刻出手,化解了河州重机集团严重的财务危机,替他解决了一件重大的难题,使他对齐天翔广博的视野和知识积累,以及勇于担当的坦荡印象深刻,并对齐天翔的为人处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举荐齐天翔出任河州市委书记这件事情上,林东生考虑的很多,齐天翔的能力和作为,以及曾经为自己排忧解难的举动,使他觉得应该给与齐天翔更高的平台和机会历练,以便让齐天翔发挥更多的作用,支持自己的工作。同时,权衡利害,林东生也不否认自己的私心,没有想到齐天翔除了威势不减的老岳父,在北京高层还有那么多的人在关注着他的作为,林东生尽管不需要刻意借助齐天翔的力量,可也知道顺势而为能给自己带来的助益。

第四百一十一章 寻求共识(6)
    齐天翔在河州短短时间的作为,很是出乎林东生的意料。原本只是希望齐天翔历练一下,补齐没有基层从政经历的短板,然后在合适的时间回省委做专职副书记,协助自己处理党务工作。
    让林东生没有想到的是,齐天翔这个从未主政过一个城市的学者型干部,却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从不懂基层工作,到很好的把控河州市全局,谁也不知道齐天翔是怎么做到的。
    特别是齐天翔立足河州市实际,推出了一些民心工程,更是得到了高层的肯定和赞赏,也使得林东生对齐天翔的能力刮目相看了,以至于最终认定齐天翔为自己的接班人,倾尽全力将他推到省长的位置上,并做着交接班的准备工作。
    可以说是陈能亮的突然调离,打乱了林东生的计划,也使他对齐天翔的倚重更加强烈了,或者说权衡再三才下决心举荐齐天翔上位。
    按照中央以往的干部安排惯例,陈能亮作为政府省长,起码要在这个位置上坐够三年以上,才可能会有再次攀升的机会,但国务院金融办主任突然离世,使得中央的部署被打乱,一切的人事安排只有提速,也只能是在未到换届之年,提前将陈能亮放到了原本几年后才应该放的位置上。
    但对河海省政府省长的继任者,中央却并没有确定的人选,或者说并没有选定确定的人,只好在职位暂时空缺的情况下进行选拔和组织考察,林东生推荐了齐天翔,还有其他几位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其中就包括侯哲海,以及西南和华南两位在职的省长。经过认真地考察和测评,最终顺应了林东生和河海省的意愿,任命齐天翔为代省长。
    在遴选省长的过程中,林东生是清醒的,也是经过权衡和比较的。按照长期形成的不成文的规律,省委书记是本土干部出任的时期,省长人选原则上应该由外地干部担任,或者是在中央部委中选派,或者从其他省份调任,而有本地干部出任省长职务的情况不是很多,也不是常例。
    在陈能亮调回北京,省长职务出缺之后,林东生最先想到的就是中央会安排一位什么样的人,来给自己搭班子,而在被动等待的同时,几经思虑和比较,林东生想到了齐天翔,与其接受和熟悉一个陌生的同志,倒不如选择齐天翔更为合适。
    林东生这样的选择也不是心血来潮,或者说是只为了自己权力的维系,一则齐天翔的年龄、经历、资历,特别是突出的能力和人脉关系,完全可以胜任省长这个职位,而且在几年的时间里,也从省纪委书记到省会城市市委书记,完成了过渡,成为副省级也已经有几年的时间,具备再上一级的资格和条件。另外一点,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齐天翔尽管已经在河海省工作了几年,可实质上也还是属于空降干部,符合中央对地方干部配备的原则和要求,而且齐天翔也是进入了后备干部培养体系的学者型干部,受到中央组织部的关注。
    理顺了这个脉络,林东生就竭力举荐齐天翔接替陈能亮的空缺,出任河海省省长,而且是以省委组织部和个人要求双重渠道,郑重地向中组部提出了举荐,附带了祥实的齐天翔近几年工作业绩总结和评价报告,在等待组织部甄选考核阶段,也是做了很多工作。
    如果说初期的举荐,还有林东生个人意愿在起作用的话,中后期的考察和测评,林东生和省委组织部却是完全按照组织程序在做,完全是出于工作要求来做,中规中矩,得到了中组部的肯定和高度评价。
    省委的努力,以及林东生竭力的举荐,特别是齐天翔出众的个人能力,使得齐天翔最终从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完成了他人生中重要的一次跨越,跻身省部级干部行列,实现了他本人,以及很多人的心愿。
    自从得到齐天翔最终胜出消息的那刻起,林东生内心如释重负的同时,也在做着交接班的预想,年龄和身体状况带来的变化,使得林东生不得不做着这样的思想准备,也在按部就班地实施着自己的计划。
    齐天翔上任之后,林东生也在调整着与齐天翔的关系格局,而且特别注意着自己的言行,给齐天翔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的影响。作为曾经的上下级,或者曾经受惠于己的齐天翔,林东生刻意保持着疏离的关系,既不对他的工作方式和方法进行过多的干预,也不过多插手省政府的事情,完全交由齐天翔自己去处理,以极为宽松的环境使齐天翔快速的成长。
    但不管自己怎么让步,怎么做,林东生都非常清醒地知道,在自己和齐天翔的内心深处,都始终有一道鸿沟是难以跨越的,自己曾经的主导地位,行为方式和刚健工作作风,以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