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震动-第5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哼,不在会议在哪开,还是内心里不很健康的思想意识在作祟。省里的会议多了,都这么虚张声势、大张旗鼓的?“林东生对杨群山的附和很满意,可还是装作不以为意地说:“城市不在大小,关键还是发展观和为政思路,小市就不一定没有大作为,这就看主政者的认识了。“
    林东生环视着车中的众人,神情凝重地说:“这就是所谓的大局意识,也就是格局意识,说到底还是底气和能力的问题,有了这些小县城一样可以谋划一篇大章。只想着时间紧迫,想着自己的年龄和仕途升迁,难免就会急功近利,抓住一切可有可无的所谓机会,进行表现。这就是投机,也就是过去常说的机会主义,这样的风气要刹,不能任由蔓延,侵害我们正常的办事程序,伤害更多认真做事干部的心。“
    林东生说着话,眼睛看向齐天翔,神情温和地说道:“在这方面,华沂的王铭轮和清河的老潘,就做的很不错,踏踏实实地埋头做事,不作华而不实的表面章,更不哗众取宠,认真谋划适合当地发展的方略,凝心聚力为百姓谋福利。这才是真正做事的样子。“
    “这就不得不说干部的成长环境和经历了,老话说英雄不问出处,可不问出处的英雄也还是有出处的,只是英雄的辉煌掩盖了影响的出处,草莽英雄和贵胄子弟,本质上还是有区别的。“也许是知道车辆还要行驶一段时间,林东生扯开了话题,慢条斯理地说道:“这样说似乎有唯心主义历史史观之嫌,忽视和诋毁底层英雄改变历史和创造历史的功绩,可针对到我们现今的干部构成,也还是有一定事实依据的。“
    林东生严峻的脸上微微绽出些笑容,继续说道:“省机关成长起来的干部,由于工作环境和成长氛围的影响,相对来说规矩意识和秩序比较强,当然这也是与基层干部相比较而言的。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环境制约,使得这些干部眼界一般较高,行为方式也基本中规中矩,方方面面考虑的比较多一些。反过来看基层成长起来的干部,大多敢想敢干,开拓意识较强,胆略和勇气都是值得赞许的,可不走寻常路的结果,却是往往不受约束,时不时会做出出格的事情来。这样两种干部在地市这个层面,表现和差别是比较明显的,这就是后劲和底蕴的区别,也就是我刚才说的格局意识和方向感。“
    “书记说的很有道理,也很有针对性,寥寥几句画龙点睛,很有启发意义。“看到车里的人都不好意思接话,杨群山接着林东生的话意说:“现实也就是这样,有规矩的开拓力不足,开拓力强的不受约束。视野宽、格局感强的墨守成规,听招呼却没有闯劲,实践能力强,敢想敢干的理论修为不足,匪气太大,扒豁子的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成正比,不走寻常路可也不听招呼。这就造成了两难的境地,不可不用,也不敢重用,有时候也只能通过班子配备进行平衡。可两种本就水火不相容的从政理念,想要实现融合难度不少。省里成长的干部和基层锻炼的干部,只有相互取长补短,格局和活力才能更好地建立起来,将相和万事兴,互为制约、互相助力,才能建立有序、良好的局面。“
    “群山同志这话可谓是用心良苦啊!“林东生含笑看向杨群山,由衷地赞叹道:“只有咱们坐在这辆车里的几位,能够参悟透其中的玄机,想明白这中间的来龙去脉,可却是将难题揽到了自己怀里。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谁让咱们处于决策者的位置,又担负着这项使命呢!“
    林东生似乎是随口说着,可意味深长的眼神却是投向了齐天翔身上,传递的也是明确地信息。齐天翔如此敏感的人,怎么能不清楚林东生话里的深意
    肖朝贵曾经担任过一段时间林东生的秘书,虽然时间不长,就被林东生以变相提拔的名义调走了。可即使时间不长,林东生真正调他离开的原因,也是能力不足,可这却成了肖朝贵赖以自豪的资本。不长的副省长秘书经历,使得秘书处长摇身变为省政府的副秘书长,不明就里的人又怎么知道这其中的原因呢?
    不仅如此,随着林东生在省政府地位和权利的前移,肖朝贵更是时时以林东生身边人自居。尤其是省政府从机关工作人员提高行政管理经验,锻炼办公厅组成人员理政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一次选派几位秘书长、副秘书长到地市任职,肖朝贵也如愿下派莱州市任副市长,这就更为他增添了资本和依据了。
    时间的推移,曾经的省政府副秘书长,已经经过了基层的历练,有了更加硬气的资历,身份也从副市长变身市长,随后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莱州市的市委书记,成为权倾河海的一方诸侯,经验和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可唯一不变的还是林东生身边人的自诩。已经成为河海官场,特别是莱州官场人人皆知的秘密。
    尽管肖朝贵是这么认为,也是这么坚定地标榜,可林东生却不是这么认为,甚至还很反感这种攀附。可不管是正色的警告,还是当面的告诫,迎来的都是肖朝贵唯唯诺诺的连连点头称是,既没有任何的解释,也没有什么辩解,而是一脸诚恳接受批评的神色,小心谨慎、虚心真切,让人发不起火来,可事后的结果却依然我行我素。
    对于这样的结果林东生心知肚明,也知道无论自己做什么,或者说什么,都不能真正杜绝这种攀附,而且不管自己怎么威言厉色,也都只能是在私下无人的场合,单独向肖朝贵提出来。毕竟自己和肖朝贵的情面都需要维护,还真是当不得什么真来,而且林东生也很清楚,如果自己认真起来,以自己的脾气和行事风格,肖朝贵也不敢明显的违背。
    问题就在于自己没有办法认真,肖朝贵也充分揣摩到自己的真实心事,虽然当面点头称是,可却并不能阻止事态的发展。肖朝贵是林东生的人,这已经是河海官场,或者说莱州政界尽人皆知的事情,即使肖朝贵不再散布,也已经达到了目的。只要肖朝贵不出面更正,或者林东生在公开场合辟谣,这种深入人心的结论就已经成为定式,不可改变了。
    林东生不是初入官场的新人,他知道这件事情的轻重,肖朝贵是不是自己的人,或者别人怎么认识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认为和看法。肖朝贵在自己身边工作过一个阶段,即使因为能力问题调整离开,也并没有对外公开内情,而且还是升迁离开的,就更是不能细说缘由了,毕竟关系到自己用人挑剔的问题,更关系到肖朝贵个人的前途。自己知道肖朝贵的能力和经验不足,回旋能力欠缺就可以了,通过锻炼这些问题都可以弥补,自己也没有必要堵死肖朝贵攀附的用心,毕竟肖朝贵处在上升期,年龄优势明显,何必自己给自己找难过,将错就错也不失为一种策略。
    林东生的这种微妙的心态,齐天翔很清楚,肖朝贵是林东生的人,这也不过是一厢情愿的事情,没必要认真。可肖朝贵是林东生推荐下基层锻炼的,而且也是林东生比较关注的干部,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即使不考虑肖朝贵的存在,林东生的感受,特别是爱惜自己羽毛的心理,还是不能不顾及的。
    这也是齐天翔不能不设想到的问题,因此齐天翔采取的方法,就是只笑不说话,更不发表意见,充分表达出对林东生的尊重。相信这样的表现,林东生能够明白。

第七百四十八章 莱州盛会(2)
    中型客车里原本就没有几个人,偌大一个车厢里除了林东生和齐天翔,就是杨群山和省政协主席韩雪斌了,另外还有省委办公厅秘书长秦亮和省政府办公厅秘书长周通两位了,其余常委或副省长都主动回避了。
    这即是出行惯例,也是通常采取的方法,省委书记和省长同时出现的场合,想必会进行一些交谈或交流,即使不进行私密的谈话,可也是一般人员不适合在场旁听的,虽然没有刻意的要求,但如果不是林东生邀请,所有人员还是自动避嫌了。
    河州市到莱州市有一百多公里的路程,即使走的是高速,还有警车开道,可还是需要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这么长时间的旅途过程,谁也不知道林东生和齐天翔会说些什么,又有哪些是不适合过多人知道的事情,不听不尊重,听到了尴尬。最好的办法还是避而远之,又不是没有代步工具,何不去找这个不自在。
    自从中央发布轻车简从的要求之后,只要是多人出行的场合,或者是需要多人参与的活动,基本上都是中型客车代步,已经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林东生也不愿搞特殊,在这样的场合单独专车,可同车的乘客却使秦亮犯了难,一辆中型客车也不能只坐林东生和齐天翔两个人,这也是无论如何说不过去的。两位秘书长可以陪同,下来的人选也只能是省人大和省政协的杨群山、韩雪斌了。其他的人实在不好安排同车,如果算上要来迎接的莱州市委书记肖朝贵和省政府法制办主任李前方,基本上还算是齐整,可林东生明确不要迎接和陪同,肖李两位都只好在莱州静候了,一辆中型客车也只能是寥寥几个人了。
    好在林东生并不在意这些,上车之后简单地寒暄几句就不再说话,后来更是闭目假寐了,车厢里也就不再有人说话。只是在下了高速公路,进入莱州收费站,林东生才睁开了眼睛,并针对环境的布置,发表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讲话,除了杨群山接话附和之外,齐天翔和韩雪斌都没有作出回应,这未免使得车厢里的气氛显得沉闷,好在这样的气氛没有持续太久,主会场就到了。
    所谓的主会场,其实也就是莱州市体育馆临时充当的,只是进行了必要的整修,显得规整了许多。不仅只是体育馆有了明显的变化,整个场馆周边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个体育场齐天翔是有印象的,春季的全省执法现场会,就是在这个场馆举行的,只是当时特殊的情况,现场会没有过于宏大的场面,更没有精心的布置和运作。
    对于莱州市这个城市,齐天翔尽管来的次数不多,可总体印象还是不错的。一个基于莱州钢铁集团建立的城市,有着很强的企业特征,也有着浓厚的企业化特色,有着很明显的企业办社会的特点。
    一个以企业存在衍生出的城市,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和城市之间是没有明确的分界的,企业的就是城市的,城市的也就是企业的,成为了相互融合的一体。这也是时代造成的,莱州钢铁是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开工的重工业项目,是满足河海省机械制造对钢铁的需求,布局整个半岛地区工业发展的重要规划,也是倾注了很大财力物力建设的重工企业。也就是有了莱州钢铁,所有的配套也都为了莱钢的需求而建设的,商店、学校、医院、影剧院,以及食品加工、被服制造、纺织印染、鞋帽生产等配套企业和设施,相继应运而生,使得企业除生产外的城市管理功能日益增多,逐步形成了城市的特征。
    为了减轻企业管理城市,特别是广大的农业地区这些非生产性工作,也是为了更好地统筹服务企业生产,莱州市才应运而生,可主要的功能也还是服务和配套,只是一个县级行政级别,与如日中天的巨无霸钢铁企业,根本就不是一个等量级。企业管理城市的问题并没有有效得以解决,相反还因为企业和政府各自独立的机构,以及职能和管理权限的交叉,不断出现企业与政府事物的冲突和矛盾。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很多年,也困扰着省市管理部门,也就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企业剥离社会化功能,问题和矛盾才得以缓解。可大企业小城市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以解决,直到莱州市升格成省管地级市,地方和企业的关系才最终得以理顺。往常自负的企业负责人,面对与自己级别相等的政府官员,态度和认识都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尤其是企业的社会化功能交给地方政府之后,企业对当地政府的依赖日益增强,教育、治安、生活保障等具体事物,反而要看莱州市政府的脸色。
    随着城市化功能的发展,曾经地县级市莱州市,也开始谋划新的发展路径,以往围绕莱州钢铁建立起来的城市格局,厂里有城、城里有厂、厂城不分的状况,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莱州市作为一个城市的需要,更与城市发展规划不相适应。城市升格为地级市之后,首要的改变就是将钢铁集团所在的区域,变为了钢城区,而且围绕钢城区,在改造和布局以往的老城区的同时,建立了一个新的莱州城区。新旧两个城区从东西两端,一左一右将钢城区夹在了中间,形成了以钢铁生产为主体,商业贸易为辅助,农工商协调发展,旅游生态齐头并进,环境优美的宜居城市格局,短短几年就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城市架构初步建立了起来,成为河海省十七个地市中最为袖珍的城市。
    可这些变化和成就,都是建市之初哪一届班子的所为,与肖朝贵没有太大的关系。如果硬要做些联系,也就是肖朝贵出任莱州市副市长时,新城区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展开着,而肖朝贵作为市政府班子中的一员,曾经参与过城市的谋划和发展,这就算是最大的成绩了。
    随着肖朝贵职务的升迁,工作重心和发展思路也在不停地摇摆变化着。正如林东生对他的评价,能力一般,信心很足,而且还喜欢根据形势与政策跟风调整,某种意义上还有些好大喜功。
    应该说莱州市新旧两区的规划,适逢莱州经济和社会发展最好的时期,钢铁集团正处于热火烹油的鼎盛状态。改革开放使得整个社会都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各行各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极大地促进了对钢铁的需求,钢铁集团效益和产能都达到了极致,加之企业去社会化,也为企业减轻了投入,利润率和全员能效都成为建成以来最好的状态。
    钢铁集团生产和销售形势的喜人,直接带来的是莱州市税收收入的增长,财政有钱了,很多事情也就可以谋划和着手了,尤其是城市规划和新城区的建设,都因为有强大的财政支持,变得顺利和简单,短短的几年莱州市三城区,就都形成了规模,城市布局也在按照最初的规划变为现实。
    可天有不测风云,也就在肖朝贵准备抡起膀子大干一场的时候,钢铁形势急转直下,随着多家钢铁企业的建立,特别是经济形势的低迷和市场的饱和,钢铁集团遇到了产销困局。以往市政府的钱袋子、提款机,瞬间变成了巨大的包袱,减员增效和提高效能,将众多老旧企业和职工推给了市政府,特别是剥离的服务型企业,更是生存艰难,众多下岗失业职工成为市政府社会稳定的重要隐患。这对于刚刚走马上任市长职务的肖朝贵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难题。
    在这种困难的情况下,肖朝贵每天都主要任务,就是筹措资金,下岗失业职工安置需要资金,新城区建设需要资金,广大的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更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更为要命的是,随着城市规划布局的实施,旧城区改造又变得迫切起来,而且还上升到了党和政府关怀的政治高度,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耗费了肖朝贵巨大的精力,也使得他很难集中精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几年来,特别是肖朝贵成为莱州市的市委书记之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始终困扰着他,而好大喜功和谨小慎微的矛盾性格,又很好地体现在他的行为方式和工作思路上。一会是新城区建设,建设环境优美、生态和谐的宜居城市,一会说老城区改造,让老城区的老百姓享受到改革的成果,一会又要以城市高大挺拔,显露出小城的优美和高度,一会又要经济高起点和大发展,跻身河海省地市三甲行列。
    口号没少提,动静没少闹,可莱州市的变化始终还是不温不火,既没有大踏步的前进,也没有大幅度地倒退,依然还是全省各地市中的小弟弟,经济中等的小城市。

第七百五十一章 莱州盛会(5)
    当林东生与齐天翔等省领导缓步登上主席台时,全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而且全体与会人员集体起立,整齐地鼓掌欢迎着领导们的到来。
    主席台的位置,其实也就是体育馆的裁判席,只是将以往冷冰冰的水泥座位和水泥条台,座位包上了红色的软垫,条台铺上了红色的绒布,使得简陋的裁判席,瞬间显得高贵和大气了很多。梯形的裁判席有好几排,经过了这样简单的包装,会议的庄重气氛立时凸显了出来,也与体育馆内其他的座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了主次。
    主席台面对着的,就是与会人员集中的区域了,以往运动员比赛的环形跑道,还有跑道环绕的草坪,此刻站满了参加会议的人员。随着领导们陆续在主席台坐定,场地上的与会人员整齐有序地席地而坐,瞬间整个场地显得丰富了起来。
    由于参加会议的单位不同,制服色彩和格式各异,形成了快快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