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92 漏网之鱼
大明复国军花了差不多一整天的时间,到进城当日晚间,京师算是彻底地控制在了白明修手里。
相比普通的攻城,这次的攻城复杂在白明修要求将内城的旗人全部包圆了。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跟一次“屠城”也有些类似了。明军兵力足,效率高,所以一天就搞定了,要不然像是这样全城大搜捕的活动,往往要花上数日的时间。
白明修并未让所有的明军入城,这是没有意义的。他手上四十多万兵力,就连自己都吓得慌。这些明军被他分派了不同的任务,有的是追击逃出城的满清贵族,有的则是攻占京畿周边和直隶的其他州县,还有一股则被白明修派去山海关,抢先将大门关上。
限制他使用这些大军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后勤,即便他也是从副本中收获了相当多的物资,够支撑这四十万大军一段时间的,但比较麻烦的事情是,如何保证补给线,将各种物资运送到上百公里外的前线。临时征发民众显然不靠谱,白明修的手段就是直接转战兵为辎重兵,一个师打仗,四个师运粮。副本中收集到的大量马匹和马车这个时候算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白明修在第一晚并没有进入皇城,明军还在对皇城进行全面地搜索,并且将宫人集中起来,防止残留下什么别有用心的危险分子。另外,明军还需要清点皇宫中的各种珍宝,各种古玩字画,都算是文物,以后就交给博物馆了,而金银之类的东西,自然是上交国库了。
太子殿下自己则在什刹海暂住,城里晚上还是有点乱糟糟的响动,明军仍旧在管理着那些没来及逃跑的旗丁。
马走日风尘仆仆地来到了白明修的面前,带来了一个让白明修极为惊愕的消息。
“我们的探马在城外发现了大军行动的踪迹,从规模上看,这支军队至少有四五万人。”
白明修皱着眉头,说道:“不可能吧,清军最后的这点兵力,都让我们在城内一勺烩了,怎么还会有额外这么大规模的部队。”
马走日严肃地说道:“我们找了附近的老乡问,说这些清军每一个都扛着步枪。而且老乡还指着我们士兵手里拿的汉阳造,说非常像。”
“!!!”白明修这回事真的吃惊了。
他问系统道:“系统,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是副本里的军队自己跑出来了吗?”
系统却很直接地否认:“挑战任务中的幻影军队是不可能跳出挑战任务空间的,除非……”
“除非什么?”
“除非有人进入了挑战任务空间,并且干掉了幻影军队的头目,掌握了这支军队。”
白明修脸色不好,他知道一定是这样了。这兴许就是系统留下的一个大坑,系统是没办法明着坑自己的,但是总能够留一些什么首尾,让自己非常麻烦。
马走日此时道:“殿下,属下很好奇一件事,既然这支部队装备水平和训练水平都不低,甚至还可能在副本中得到了不少好处,那为什么不尝试反攻我们呢?”
白明修笑了,伸出了四根手指头,说道:“我们有三十几个师四十万人啊,不管这支诡异军队的统帅是谁,都不可能跟我们硬碰硬了,必死无疑。”
他可是在副本中连百万大军都挑过的,这条幸运的漏网之鱼不管是谁,恐怕都不会有超过十万军队,对付白明修那自然是力有未逮。
“对方走得很急,甚至连在周边停留,建立对峙根据地的想法都没有,看方向,应该是去漠南的草原了。”
白明修摸了摸自己的下巴,沉吟道:“这样的话,他们要么是准备靠着漠南蒙古诸部跟我们对抗,要么就是准备渠道漠南蒙古,回到他们的关外去。”
白明修最后又补充了一点:“嗯,还有一种可能。”
马走日问道:“什么可能?”
“他们准备向西,逃得越远越好。”
马走日有些惊奇:“往西逃,难道还要逃到漠西,逃到西域去吗?”
当年耶律大石就是带着契丹人往西逃,在西域建立了西辽,一直维持到了蒙古帝国西征,将他们彻底消灭掉。毕竟有旧事在前,也难保不会有效仿者。
白明修笑了笑,说道:“不知道为什么,我有个预感,这群人可能会逃得更远。”
马走日又问:“殿下并不担心吗?”
“有什么好担心的?因为害怕我们而夹着尾巴逃跑的敌人,不是值得害怕的对象,而且,我早晚会收拾了他们的。既然他们往蒙古跑,那就去吧。我们的首要目标还是要把关内汉地料理好,接下来才能目光向外。”
实际上在兵力上白明修是准备得十分妥当了,一次副本让他扩军到了疯狂的程度,但光有兵力是不成的,要准备物资,要进行规划,要有后勤补给的安排,打仗并不是随便说说几十万几十万兵力打打杀杀那么容易的事情,打仗是一门非常讲究的科学。
两人站在什刹海边,偶尔能够听到内城中的喧闹。已经被抓捕起来的内城旗丁,哭嚎着被拘禁起来,他们不知道等待着他们的是怎样的命运。白明修听着各种人间百态音,心中若是没有恻隐肯定是假的,但是白明修清楚,自己在这种原则性的问题上不能让。
鞑子对汉人和大明犯下的罪,必须要偿还,这是没有商量的事情。中国人大概自古太重宽仁而失之公道,现在白明修就要将这个东西矫正过来。
城内接近二十万的旗丁人口,基本上算是鞑子最后的一点种子了。白明修相信,逃出去的确实有,但是已然不可能成气候了。不成规模的人口最终会被同化进其他的民族,而那几万夹杂了副本中的幻影军队和逃亡鞑子的队伍,白明修突然有了一些很邪恶的想法。
“灭掉他们不难,不过留着他们,利用他们的剩余价值,似乎更有趣。反正在中原汉地,满洲人这个名号从今天起,也要随着匈奴、柔然、羯氐之类的名字,一并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中了。”
293 祭祀之事
攻克京城之后,白明修就拿到了系统交付的主线任务奖励,这可是他有史以来收到的最丰厚的奖励,千万金手指币和千万两黄金,白明修感觉自己已经富到自己都要害怕了。
只是白明修这人是个无趣的家伙,知道凭借着这些东西是不能让国家富强、人民富庶的。至此,白明修算是覆灭了满清王朝,彻彻底底地改变了历史。
北方一些省还是要相继收回,不过白明修并不认为还会有什么大规模的战斗。毕竟京城都已经拿下来了,玄烨小鞑子被前朝旧宦给刺死,孝庄也被自己拿了。凡是姓爱新觉罗的,昨天晚上就杀得差不多了。
因为白明修这番军事行动,带的民政官员并不多,而且理政院也都在上海,白明修等于现在是个光杆司令。他也一时半会儿不打算把理政院从上海迁回京师,至少再等个一段时间。中国的南北平衡向来都是国家的大事,南方天然就是经济中心,如果再将政治中心也安在上海,必然会出现南重北轻的现象,造成发展的进一步失衡。
“殿下,您准备在京师举行祭祀,可是咱们军中懂祭祀仪轨的人几乎没有啊,倒是京里俘虏的一群汉官们,对这些事情倒是熟悉。”顺天府是军管状态,等于现在府尹就是旅长游龙。游龙压根也没有什么治理事务的能力,他最多是能够维持一下治安,搜刮一些鞑子的非法所得一类。
白明修提起这些汉奸就十分厌恶,说道:“用不着,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他们。而且本来我们的祭祀制度就要进行一些改革,再者准备祭祀也需要很久的时间,所以不用着急。”
白明修都打了主意,实在不行他可以在系统人才列表里寻摸一下,有没有类似的人才。
在古代,祭祀是非常重要的。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尽管白明修已经竖起了科学和民本两面旗帜,很多倾向于迷信的东西是不会再搞了,但白明修并不希望直接放弃许多由前明流传下来的传统。
祭祀本身也许不会灵验,但比较重要的是作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者的一个自身身份认同,以及一种不可或缺的仪式感。没有什么笔祭祀更有仪式感的事情了,通过传统白明修希望能够强化文明凝聚力。
明代的祭祀体系一般上分为大中小三个级别的祭祀,大祀包括朝日、夕月、圜丘、方泽、宗庙、社稷、先农;中祀包括风云、雷雨、岳镇、太岁、星辰、海渎、山川、先师、旗纛、历代帝王、司中、司命、司民、司禄、寿星;除此之外的其他诸神祇的祭祀都是小祀。这里面只有大祀是皇帝亲自去祭拜的,中祀、小祀而是由官员们致祭。每年大祀十三,中祀二十五,小祀八。
白明修在南京的时候已经祭过太祖,这一回光复国都,白明修要一并祭祀前明先帝们和列祖列宗,重点还是要祭奠一下崇祯,毕竟以普遍地看法,崇祯的下场实在是有点差,需要给他弥补一下。
祭祀的事情白明修暂且放下,准备派专人筹划此事。
“话说,这两天都没人跟我提一下把我父皇接回来。”白明修顺嘴说了一句。
游龙一听乐了,对白明修道:“殿下这是准备让皇上回来让位吗?”
白明修摇头:“倒还没有想到这一步,毕竟我还小。”
游龙差点喷出来,不由道:“殿下,人常说古有甘罗十二封相,少年人做出大事业也不少,但殿下您这十五平天下,真个是古往今来第一少年英雄了,哈哈哈,属下平时都没有觉得殿下是个少年人,您不提我都忘了。”
毕竟白明修骨子里是个青年,而且这货生来就老气横秋的,别说穿越后,就是穿越前十五岁的时候都感觉显老。
白明修的身边环绕的基本上都是系统人才和站在他这个利益集团中的人,大家几乎都是下意识地忽略了永历的存在。基本上永历除了会落跑,也不会什么了。所以众人还是把希望都寄托在太子监国身上。太子也监国两年了,虽然仍是年少,但历朝历代十五岁亲政的皇帝也不少。
游龙此时稍稍正色,对白明修建议道:“殿下,这事儿还是得考虑的。陛下如今春秋鼎盛,之前是朝不保夕,能在澳洲苟且便是不错了。可现在,殿下已经把江山打下来了,权力这东西太美,就算皇上他没有这心思,总会有一些不知死活的人,会想将主意打在他身上。”
白明修认真地想了想,便道:“嗯,到了这个时间节点,不处理掉这个事情,总会留下一些不妙的麻烦。”
游龙笑道:“照我说,都不必请皇上回来,写一封退位诏书,加上玉玺,直接给送来顺天府就搞定了。”
游龙本就是生冷不忌的性子,他也算是白明修的亲信,所以没有什么遮拦。他这个提议显然是很粗糙的,至少面子上不好看,不过倒也是最简单可行的。
白明修倒真的不怕出什么太大波澜,哪怕就算是永历真的脑子不好想搞事,兵权可都在他手中,而且满朝大部分人都是他的人,到时候他也来个玄武门之变就好了,白明修还真的不太在乎什么名声这种事。
游龙觉得自己话说的差不多了,便向白明修告辞:“殿下,属下公务繁忙,这边可有十来万鞑子准备装船托运到爪哇呢。嘿,爪哇听说因为您老丢人过去,巴城繁荣的很快啊,那边人口都快有几十万了。”
白明修寻思了一下,又交代道:“对了,现在咱们人手也多,闲着也是闲着,都洒下去做基层工作吧,农业合作社这是咱们的王牌,来到北方也得用起来。尤其是京畿附近,皇庄和八旗圈地严重,现在咱们就把土地分给普通百姓。哦,还得预留一下以后的发展空间。”
白明修这个人对私利并不看重,原本属于满清的皇庄,他压根都不想直接归入司礼监的皇室财产管理,就算是要买土地,司礼监也会真金白银地花钱从国家买。即便是皇室,也不能占国家的便宜,这是白明修的绝对原则。
294 人口普查
顺天府周边的村子中,老实巴交的农民们畏畏缩缩地被集中在了一起,心情忐忑。
在普通老百姓看来,是土匪来了村子或者是官兵来了村子都是没差的,他们都会带走村民们的大量生活物资。去年的年成不好,大家已经处于饥饿状态,很多孩子都营养不良,能吃的东西都非常少。买卖孩子的牙人来了村子好几趟,带走了好几家的娃。
村人们都很担心,他们交不上粮食,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害怕军爷们迁怒于他们。
站在这里列队的士兵们都站得笔直,一动都不带动,像是雕塑一般,这种威严的劲儿还是很吓唬人的。
倒是站在士兵前面的军官,表情还是非常温和的。
“乡亲们,大明回来了!鞑子已经被我们驱逐,以后大家又都是大明国民了。”这位政委同志声情并茂地说道。
离着不远的地方,李万和高宁倚在一辆马车上,看着他们的政委,李万直摇头,说道:“这个政委同志,也真是的。”
高宁分析道:“普通的小老百姓,其实对于头上的皇帝姓什么,并不太敏感的。对于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能过得下去日子。”
政委显然也是知道这一点的,他对着村人说道:“我大明是以民为本的国家,老百姓能好好地过日子,吃饱穿暖,是太子监国和全体大明官员的头等大事。太子殿下知道各位乡亲百姓,多受鞑子的盘剥,而且今年的年景也不好。所以太子殿下宣布今年和明年免赋。”
百姓们还是对这个东西比较有感,一听都是极为开心,感动地跪下来磕头。
政委连忙上去,亲自将大家扶起来,又说道:“不仅如此,大明今后还要在乡间执行新的管理方法,为了能让大家都有生计,现在我们要对本村进行户籍统计,然后根据这个向每户分配田产。另外,每村都会成立一个农业合作社,大家推举有威望的长辈和有能力的人作为社长……”
政委又介绍了一大堆东西,比如包括共同劳动、计工分、国家扶植农业技术、分配粮种、各村个性化经济作物栽培一类的东西,反正这些东西农民们都是没有听懂,到头来还是对于分田分多少比较感兴趣。
李万这会儿也溜达过来了,他捧着一沓空白的田契,说道:“好了,这田契就是要发给你们的。说好了,我们统计户数分田是按照一对夫妻加子女这样的家庭,那种一大家子人,堂兄弟叔伯都算进去的,是分不到东西的,所以你们得拆一拆。刚才政委同志还有个事没讲,就是谁家要是之前就持有太多田产,比如超过一百亩这种,超出的部分是要交土地税的,这税务可高着。”
李万觉得白明修的这一系列政策都是很好,讲道:“那些地主们,以后你们收租子必须得有白纸黑字跟农民签订的劳务合同,收成分配是有国法规定的上限的。等你们村免赋期过了,田赋是统一由合作社来代收的。”
田租被国家固定为一个定值了,等于压榨了地主们的牟利空间。最严重的莫过于本身农民们分到了土地,而且通过参与合作社,还可以从合作社耕种集体田地,按照工分收入。更重要的还有,收税的权力从地主士绅那里被剥离出来,统一到了农合,这样一来农民对于自己缴纳多少田赋,都是一清二楚了。根据白明修制定的新办法,大明税务机关运转有税务机关的经费的,理政院采用的是现代国家的税法,国家垄断税法的制定,除此之外地方政府或任何个人所制定的税务都是不合法的。举高都察院,会遭到严厉的惩处。
战战兢兢却有些欢喜的农民们,加上愁眉苦脸的士绅们,其实还都没有意识到,这个国家正在经历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不仅仅是王朝更替,或者大明中兴这么简单了。
直隶士绅的反对,相比江南等地要差不少。一方面相比于土地集中严重的江南,北方很多省自耕农比例高,有些地方在六成以上。而且北方士绅经济实力往往不如江南士绅强,被压制也厉害。
满清入主中原之后,完全推翻了前明有利于功名在身的士绅群体的税收政策,而且由于连年战争,摊派也是格外严重的。这一番大明回归,尽管从种种迹象表明,对赤贫阶级的扶助力度更大,但是好歹士绅们发现除了那让人深恶痛绝的土地税,自己理应上缴的田赋是缩减了。
村子里的人排着队,开始接受大明复国军士兵们进行的户籍统计,这其实就是一次人口普查,白明修基本上占领一地,就会对当地进行一次彻底的人口普查。也是一改之前的只统计户数丁口之类的内容,大明现在的人口普查会详细地记录人口情况,包括户籍人数,姓名,年龄,教育程度,职业收入等等。
一个国家能从多大程度上动员自己的多少力量,要看能收到多少税,继而就是看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了解自己的国民情况。
也得亏白明修现在人手充足,大量因为参与副本召唤出来的复国军士兵,在不战斗的情况下就当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