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明修点点头说道“考虑过了,没办法,条件好一点的殖民地吧,百姓们自己就会去,各家跟殖民业务相关的公司也会通过招工或者长期雇佣的方式带去人口,守卫方面的工作,会以海军6战队为主,并且辅以新组建出来的藩军。驻屯军团要挥出自己的力量,还是得有一定规模的,没个万人,是做不出样子的。”
白明修继续说道“我初步考虑,关外需要进行一定的驻屯和开,毕竟那可是一块宝地,在满清退出之后,现在是很大的真空,只有我们占据,才不会出现什么新兴民族变成外敌这样的情况。自古以来,我们汉人还是太注重于自己这一亩三分地了。除了东北之外,西域也是一个方向吧,要逐渐地将西域地区跟我们内地连为一体,对于国家安全和展都比较重要。嗯,还有就是漠南,现在费扬古带着蒙古人都跑了,留下了一个几乎真空的漠南,正好,我们就将这里变成汉人的生活地吧。我们在漠南经营畜牧业,不需要搞游牧,科学养殖、集体牧场什么的,就非常好了。当地也有很多资源可以开,我有意将一条铁路修到漠南去,今后也连接到漠北。”
赵旭问道“陛下不考虑将驻屯军团派往更海外吗?比如东南亚、美洲之类的地方。”
白明修道“一口吃不成大胖子,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吧。”
他现在接了系统的任务,美洲这些地方他早晚都要染指的。尤其是美洲现在仅仅是欧洲强权殖民的开始,西班牙人势力比较大,但集中在拉丁美洲,英国人和法国人还集中在北美洲的东北海岸,广大的北美中部、北美西海岸地区,都还是原住民生活的地方。
不过白明修倒是觉得,殖民美洲这样的地方,真的不太需要一支庞大,带有很强军事能力的驻屯军团,普通勇敢一些的武装平民,就能很好地控制住大片土地。殖民美洲的方案现在还很初步,主要是大洋公司跟海军方面在联合开展。所以短时间之内,驻屯军团还是会主要开接邻内地的一些区域,把本土的范围进一步扩张出去。
338 垦殖关外
战马驮着一驾驾大车,如长龙一般的队伍走在天寒地冻的荒原之上。
这里是关外,比起人烟辐辏的关内中原之地,这里荒僻得要命,关外苦寒,汉人很多都没办法接受这样的环境,历代迁出关外的人都屈指可数。
不过白明修是很清楚关外究竟对于中国有多么重要的,曾经共和国靠着东北的工业基地一点点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展为工业制造大国,这里有着丰富的煤铁资源,有着石油,更有着万顷的森林,北大荒是生态的宝库,而北大仓则是国家的粮仓。
从人口压力来说,白明修并不太担忧现有的耕地规模不能够养活大明的子民,更何况随着吕宋、交趾、老挝等地相继入手,成为了大明新的粮食产区,大明的东南亚殖民地有着更好的水热条件。
但东北地区仍旧是白明修希望好好垦殖的地方,他想让明人走向更多更远的地方,获取更大的生存空间。
一开始的垦殖工作,就变得非常困难了。这是纯粹的拓荒,需要的是敢于同艰苦的环境做斗争的精神,需要能够吃得住苦,坚守在这片土地上。
对于驻屯军团的士兵们来说,这并不是什么艰苦的工作,因为他们从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坚决服从来自白明修的命令的。所以白明修命令他们向关外进,他们都是毅然决然。
此时已经隆冬腊月,关外大部分都已经冰冻。这支垦殖部队也并不是要向更远的地方进展,而是先进入沈阳,协助清理满清在关外的残余势力,在开春后再向更北的地方前进。
东北方面驻屯军团的军团长鲁世安裹着厚厚的棉衣,裹着大貂皮,呼出的白气似乎都要结成了冰凌。
他的政委谢青也是差不多的打扮,两人一照面,赶紧钻进了临时搭设的军帐之中,军帐里生着一团火,给人些许温暖。
谢青手里拿着一张折叠了两次的纸,冻僵的手指有些笨拙地展开,放在了鲁世安的面前“司令,这是黑龙江那边传过来的消息,老毛子在黑龙江流域的活动已经越来越值得警惕了,他们修建起了一座座的城堡,并且对当地的部族进行袭扰。”
鲁世安从帐篷里的一个行军包中取出了半拉冻梨,咔哧咔哧地吃了起来,说道“对于关外的部族们,大概我们跟老毛子也没有什么两样。”
谢青笑了笑,不置可否。他又道“从沈阳、辽阳等地逃出去的满洲人,这个冬天冻死了不少,咱们的侦察队在很多地方都看到了死在路边的满洲逃人。有些人甚至是被鄂伦春等部族给截杀的,抢走了财物和女人,将他们扔在了野外。比较有组织的逃人,看路线应该是准备往蒙古去了,不过这一路也并不好走。”
鲁世安笑道“让这一群已经享受到文明生活的鞑子,再回到林子里,可是不容易的事情。不着急对他们动手,等春天来了,暖和了之后,慢慢再弄。”
鲁世安稍严肃了一些,说道“我们的任务还是很艰巨的,陛下要求我们关外垦殖,并且要尽可能地驱逐沙俄人。像是雅克萨之类的俄国人的城堡,我们一个不剩都要拿下来的。对俄国人这样的侵略者,我们不能手软,必须像杀鞑子一样杀得干净,才能震慑住这些家伙。这个时候来‘探险’的老毛子,全特么是一群土匪。对于土匪,我们决不能有任何讲文明的念头,统统杀干净,一了百了。”
鲁世安和谢青坐到地图跟前,指着广阔的地图说道“外兴安岭一带的老毛子,都要赶走,我们甚至还要去到贝加尔湖,干掉那里俄国人。我们军团的人不多,满打满算也就是五万多人,我们不仅是来打仗的,更是来搞建设的。初步计划,我们不搞大集中,而是要以团、营为单位,分散到整个东北平原和林区去,建立一个个垦殖农场,一些比较优越的地方,我们可以将之扩展为城镇。要知道,我们驻屯军团的真正任务并不是包干一切,我们只是做一个开始,到了未来,会有更多的百姓来到关外的。”
鲁世安的这张地图上,标注了上百个小点,都是东北方面驻屯军团准备要建立的垦殖点所在地,从辽河平原一直延伸至松嫩平原,再到三江平原,甚至还包括建设海参崴的港口。
垦殖是一件艰难又寂寞的事情,但是对于大明却是极为重要的,这个重任就交给了驻屯军团去做。
“我们会不断地向北和向东扩展,勘察加,乃至岭北,很多地方的条件都十分艰苦,甚至我们不可能建成什么有规模的农场,那也没有办法,设置驻守点,派遣战士在那里进行自力更生的驻防,过几年进行一次轮换。”
沙俄在不断地向远东推进殖民,大明也自然不能坐视沙俄人不断地出现在自己的家门口,唯有自己主动地向岭北地区扩张,建立据点和冬季营地,才能够守住这片区域的主权。
大明始终没有真正的在岭北建立过什么统治,这里甚至到了21世纪都是大片的荒芜之地,没有什么开,但对白明修而言,岭北就是一个大宝库,有着大量的矿产资源,更是珍贵的土地资源,同时也是未来接入北极的一个好入口。
在白明修的计划里,他会在关外设置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同时设置外兴安岭之外的地区做岭北宣慰司。西伯利亚这样的舶来词汇他不打算用,自然就沿袭元朝的叫法。
鲁世安能够做的,只能是尽量扼守在关键的位置,以确定大明对于岭北广大区域的主权,对于唯一的竞争者沙俄人,自然就是杀光就好。在可预见的两三个世纪之内,岭北都不可能是大明展的一个核心区域,但是白明修必须为子孙后代计,所以岭北他一定要拿下来。
这个冬天,明军和沙俄土匪们都在各自的据点里猫着冬,只是沙俄并不清楚,一支强大的军队已经下定决心,要把他们一网打尽了。
339 报告皇帝
1664年转眼就到来了,由于大明正式采用了公历为公务历,所以元旦一过,大明的各公文开始正式采用光复年号进行纪年。不过没有人将元旦叫做过年,甚至在这一天,都不是大明的公众假期。
辛劳的新任皇帝陛下,仍在太平宫批着各种公文,参加着各种会议。统一南明的办公效率相比较前代,提升了不止一个数量级。从国子监中培养出来的合格公务员们,也慢慢习惯了这种做事方式。
一切都有着严苛的记录,所有公务员头上都压着任务,上面关心的是你的kpi,搞得跟后世的企业一样。不过这份工作虽然辛苦,但在中国社会中,当官的地位还是不一样,最起码是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官员们有着稳定的收入,有着完善的福利,更关键的是手上有权。
比起前明、满清,南明都是一个非常不一样的存在,一个已经脱胎换骨的现代国家,治理上是完全数目字的,虽然灵活处理的空间存在,但是灰色的东西已经缩减了很多了。
经发会的小科长王勉武抱着一沓文件跟在自己部门的大佬身后,对于进入太平宫还是十分忐忑的。王勉武是最近才从江南省提拔上来进入经发会的,在之前王勉武担任安庆府的一名府同知,相当于副市长。在他这三十才出头的年纪,已经算是相当飞黄腾达了。
王勉武出身一般,是耕读传家的普通读书人,算不上穷困,也算不上富裕。家里只有爷爷辈有人中过举,到他这一辈,家中几个兄弟都考了童生,尚没有人中举。满清乱华之时,王勉武没有继续考功名,就在家读书耕田。后来江南光复,王勉武便取考了应天府国子监,名次不错,毕业后先是在应天府实习,后来调去了安庆府任府同知,因为考评全优,写了一些很有见地的报告,被拔擢进入了理政院中央,进入了权力重大的经发会。
王勉武在一开始当官的时候也未免有些飘飘然,不过很快他就发现了当南明的官儿有多么的不易。由于大明公署分工是极其细致的,他这种分管经济的官员,甚至是接触不到财税这一块。税务都是由专门的国税局在管着,他们拿到的预算只有国税局按照比例截留分下来的。
以往的那些地方官,有着很大的权力贪墨一些火耗之类的钱,这些都是正常的操作。那么大个衙门,官员们还要养着自己的家族和幕僚行政班子,都是需要钱的。可是大明的行政改革之后,地方官的薪资上涨了不少,但是绝对没有可能去截留税务了。
去年就发生了一个广东地方公署强制截留国税局地方分局的钱款的事情,结果地方公署相关的官员全部被法办。
这就是从制度上杜绝官员伸手的可能,公署管不了国税系统,只能巴巴地等着财政拿来钱。
就算是靠着下面的人送礼也是行不通的了,公职人员是有纪律的,收受超过一定金额的礼品是犯法的,一旦被检举,那么仕途基本上就完蛋了。王勉武已经亲眼见到几个不把规则当回事的有前途的官员落马的事情了。大明公署对于官员的管理严格,这个都是老百姓们人尽皆知的事情了。
公务员团队现在有一条格言,要想发财不要当官,可以说是很现实了。
王勉武跟着上司在太平宫光复殿一间休息室内等待了一会儿,终于轮到了他们经发会进去作报告。刚才走掉的一拨人是文教部的,大家都是说完了事赶紧走,毕竟皇帝陛下还是很忙的。
经发会来做报告的是一名侍郎,名叫蔡佰。
王勉武是第一次拜见皇帝陛下,多少还是有点小激动的。他不由暗自打量这位新近登基的年轻皇帝,不由心中一赞,虽然皇帝打扮可以说是比较随意了,一件衬衫,外面套着一件灰色的毛衣,但是真个人气质不凡,从容淡定。
两人鞠躬行礼,白明修随便挥挥手说:“坐。”
白明修低着头快速地扫着文件,张口道:“……你们先前送来的报告,我大致看了一下,先不说正题,我要批评一下你们经发会的工作,这份报告写了十几页,内容倒是很翔实了,但是重点没有提炼出来,还要让我做阅读理解吗?不好意思,我知道你们的工作能力都很强,但是我时间有限,如果我感觉真的有必要,我会去看你们做的分析和描述,但是请你们在报告前面做一个摘要,把要点列出来。”
蔡佰脑门上立即就出汗了,王勉武也是有些心惊胆战,因为这篇报告的撰稿者,就是他。
“是,陛下,这是我们的工作失误……”
白明修仍是摆手:“道歉没有必要,我准备发个文件到各机关,做工作一定要抓住重点,不能老搞形式主义,把时间浪费在次要的事情上。好了,批评完了,你们再跟我讲一下这个棉花供应的问题。”
蔡佰忙道:“这位王勉武同志是我们主要负责这块的人,请他给您讲解。”
王勉武心肝颤着,赶紧说道:“是,陛下。我尽量说得简短一些,简单讲,江南地区和广东地区因为快速的工业化,兴建起了一大批的纺织厂,各家机械厂的纺纱机、织布机、和缝纫机等设备,订单基本上都已经排到了三年以后。因为纺织业的利润非常好,再加上南方农村已经实现了农业合作化,统购统销的策略使得农民产出实现了货币化,农民发现他们自家纺纱织布的成本要比直接购买市场上的纺织品成本更高、质量还不如,于是纺织品的消费量爆炸性增长。我们甚至统计到了投产一个半月就盈利收回成本的企业。这种推动下,一大批纺织企业扎堆出现,同时对于棉、麻、丝、毛等纺织原料的需求剧增。尤其是棉花,在几个月来,棉花的价格近乎增长了三倍还多。甚至,早前有一批企业,包括国企就已经看到了这个趋势,囤积了一批棉花,现在拉高价格。我们已经发现,在原料方面,我国纺织业已经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供需不平衡。”
340 棉花供应危机
白明修第一次听到类似这样的事情,也觉得非常不可思议。
按照正常的市场供求关系,会出现原料暴涨,也是非常正常,可是像是棉花这样不正常地狂涨,也是足够值得警惕了。
“纺织业的利润有这么好的吗?”白明修觉得自己有一点跟不上形势了。
王勉武点头,严肃地说道:“是的,其实长期以来,我国中下层百姓在纺织品需求上都处于一个低值,甚至是灾年衣不蔽体。我们前年、去年都经历了寒冬,由于农村地区实行的全面的农业合作化,并分田分产,统购统销等一系列的配套措施,使得农民们获得了货币,农民一方面受到统购统销政策限制,没办法进行私人大规模储粮,但是棉布一类的纺织品对于农民来说,是同样的具有重大价值的储备物资。不论是江南、广东还是两湖的农民,他们发现自己家犄角旮旯田头种的一些土豆、地瓜,足以让他们在饥年活下去,那么统购统销收取他们的剩余粮食也自然不是特别大的事情。拿到货币之后,农民们很自然地投向了供销社……”
王勉武稍微咽了咽口水,继续说道:“由地方公署、各国企乃至私企一起撑起来的庞大供销社体系,虽然成立时间短,但是因为直接勾连农合,所以很快满足了农民们很难保障的商品交换的需求。我们经发会走访各地进行调查,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那就是供销社基本上有什么商品,农民们就会买走什么商品。农民对于我们现在发行的纸币,仍旧存在一些不太信任的感情,能够换成可以用的东西,他们就去换,于是我们发觉农民们到供销社买棉布、买盐、买糖、买酒,能买的他们都在买,各地的供销社都时不时出现缺货的情况。销售端的火爆,自然引动了供应端。这个情况几乎所有的生产者都能看得到。以前没有人想过会存在供销社这种销售力强大的东西,只要把货扔给供销社,钱就回来了,这种好事不做白不做。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大量的资金涌入到了纺织业,雇佣技术工人,购买机器,建造厂房,好歹供销社的采购还是有把关的,不然一大堆质量有问题的产品都会流入市场。”
白明修听懂了一些,点头道:“所以,现在的这个需求暴增,其实是一种报复性消费?”
王勉武道:“也不能完全这么说,因为城市里的纺织品消费也在增长,大家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会消费更多的纺织品。只能说,我国本身就是一个人口众多、存在很强消费力的大市场国家,以往是生产力不足,难以供应广大劳动人民的纺织品消费,现在因为我们纺织业工业化了,刺激出这个需求来了,就产生了现在这个局面。”
蔡佰这个时候也插了句嘴:“其实,最差的情况就是,市场根本是不理性的,原本棉花供应减少,价格上升,很多纺织厂已经提前把价格反应到了产品上,供销社的棉布类纺织品价格已经提升了,可是价格越高,农民就越买。我们当时还担心可能是存在炒作的可能,不过走访之后,发现只不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