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有点害怕给大明丢脸。”
李银林不禁笑道:“这是什么话,咱们藩军也不差好不好,我从本土过来九年,服役于藩军,不觉得藩军有什么不好的。怎么说比起莫卧儿军队来,都应该强不止一筹才对。加上咱们兵力也充沛,指挥战役的还是皇帝陛下本人,怎么都不会有任何差错才对。”
他最后拍拍宋忠平的肩膀道:“好好干!”
576 奥朗则布的火刑台
这场莫卧儿帝国和大明帝国在恒河平原上的大决战,其实没有以双方认为的方式进行,出现了不少始料未及的事情。
地球上两大人口最多的帝国,各自集结了自己的部队,在开阔地形上进行作战,也是非常引人瞩目的事情,听到了大明跟莫卧儿展开战争,不少来自欧洲的军事观察家都前往印度,这是一次最好的了解大明真正的军事实力,衡量现代军事战术和理论发展的机会。
大明军队的“轻率冒进”使得自己的后勤补给线暴露在了莫卧儿军之下,奥朗则布率军回击,拦截在了大明军队的后方,实现了他抄后路的作战目的。为了避免损失,大明的补给车队已经暂停向西方的友军输送军需品了,这导致藩军约5万兵马,第12集团军约6万多人的总计11万大明兵力,处于低保障的状态。
不过大明军队习惯前置性地处理补给问题,所以实际这11万兵力的武器弹药和军粮,都够他们维持超过两周的时间。
然而,莫卧儿帝国没有算到的第一点,就是大明已经实现了用庞大的运输机群,向前线直接空运大量物资。大明运…3式大型运输机能够运送12吨的货物,而大明在这一次印度战场投入了总计七十多架运…3式大型运输机。
利用运输机运送货物,其实成本并不比道路条件奇差的陆地运输高多少,而且根本不受莫卧儿军队的影响,莫卧儿军队此时也完全不具备拦截空中目标的能力。
所以大明的补给,并没有特别被莫卧儿军队的行动影响。
第二个让莫卧儿军队没有料到的是,在发现莫卧儿军队的踪迹之后,明军的动作相当快,白明修立即抽调明军主力第12集团军的大部,以及印度模范旅向后机动,已实现跟后续藩军部队的会师,而后续藩军部队也不断抽调兵力向前,这就形成了对莫卧儿军队的挤压。
奥朗则布现在很头疼,他望着面前的沙盘眉头紧锁。
“为今之计,必然是要阻止明军两路会师,如果他们合流,那么兵力可能比我军还要多,而且装备的优势会更大,现在必须先吃掉一路,再力图跟另一路进行周旋,寻觅胜机。”奥朗则布毕竟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如果他的对手不是大明,也许他会非常有希望,在他统治的时期,莫卧儿帝国的疆土达到了全盛最大,不过如汉武帝一样,也是莫卧儿帝国由盛转衰的开始。
他的谋士向奥朗则布建议道:“陛下,明军力强,尤以其本土军为甚,各种最新最强的装备,都是优先提供给他们本土军的。而这次明军更是抽调了一整个集团军来印度作战,显然也是其中精锐。以形势看,缺乏补给的明军本土军,其实更加困难一些,只要拖的他们时间越久,他们的战斗水平下降也就越明显,而孟加拉藩军,不过是一群附庸明朝的仆从军,实力有限,只要陛下能够领军破之,那么还能得到他们的武器装备,并且收缴明军大部分补给,这时候再回师击明朝的本土军,自然可一战而胜首发
奥朗则布听后,觉得谋士的看法非常中肯有道理,深深满意,然后打赏了他。
走出自己的军帐,奥朗则布来到了一处刑场,此时他的表情已经变得极为阴冷。
“那些叛徒已经被带齐了吗”奥朗则布问一军官道。
“回禀陛下,所有投靠明军的贵族和官员已经都被我们擒拿了。”
这刑场上,怎么地也得排满了上千人,每个人几乎都哭哭啼啼地,朝着奥朗则布哭喊着。
“陛下,臣只是迫不得已啊,若是不跟明军虚与委蛇,全家都会被他们杀死的。”一个当地的印度教王公朝着奥朗则布哭诉。
奥朗则布却冷着脸,说道:“没关系,明军不杀你的全家,孤也会杀你的全家的。孤最恨你们这些不懂得忠诚和操守的异端了,没有真主的感化,果然是不可信任的,好了,这一次就将你们彻底烧死,净化你们的罪行。”
“不要,不要啊!”这些当地贵族们大哭着,但是他们都被种种的锁链捆着,就像一群待宰的牲口一样。
奥朗则布令人设置了一个个的火刑台,下面都是干草枯木一类的燃料,凶狠的莫卧儿士兵们直接把这些印度教的王公贵族们像是叠罗汉一样仍在火刑台上,以使得每一个火刑台能够处决的人更多。这个场景倒很像后世印度的火车,到处都是人,各种加塞悬挂。
“烧死他们!”
当奥朗则布的命令下来,火焰开始在每一个火刑台下面燃烧,所有被行刑的人都发出了痛苦的嚎叫,而在奥朗则布听来却是极其悦耳的。
“该死的异教徒,让你们活着都是亵渎!”奥朗则布一直对这些非本宗教的王公们深恶痛绝,他在治理帝国的过程中,不断地在接近着最纯粹的教法,也使得整个帝国开始了分崩离析。
烤肉的味道开始弥漫,焦黑的人尸在火焰中滴落着油,奥朗则布心想:“那来自明朝的皇帝和他的士兵们,也是一群没有神的异端。要是将明朝皇帝绑在火刑台上,看着他在烈火中灼烧,究竟会是怎样一件愉悦的事情啊,哈哈哈哈哈!”
烧完了背叛他的王公贵族们,奥朗则布的心情大好,自信也得到了提升,似乎自己真的做了一件什么非常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事情。
“全军整备向东,我们要抢在明朝本土军回来之前,将孟加拉藩军彻底击垮。孤要用成千上万的孟加拉士兵的尸体,作为送给明朝皇帝的礼物,让他知道莫卧儿帝国是不可能被击败的,让他吞下失败的苦果!”
十六万莫卧儿大军在奥朗则布的带领下开始进军了,带着巨大的胜利希望,而他们的动向,已经被盘旋于数千米高空中的大明侦察机,洞悉得一清二楚了。
577 陛下的指挥风格
奥朗则布烧死背叛他的王公贵族们之后,立即率领他的大军向东进发,目标是后续的大明藩军部队。可以说这也是在现实情况下,奥朗则布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寻常的军队在被截断补给线之后,维持不了太久的时间,就要宣告完蛋了,他们后撤也后撤不了多远的距离,而且在缺乏补给的情况下向敌人挑战,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举动,失败的可能非常大。
然而明军被中断补给后,好像一点事儿都没有,士兵们仍旧按照最高标准的伙食在吃饭,他们的弹药和油料也相对充足,白明修率领第12集团军主力立马向后撤退,数日之内就已经抵近了奥朗则布所部,这让莫卧儿皇帝感受到了强大的压力。所以他不得不一改普通古代作战抄掉后路就稳如泰山的做法,而是选择主动出击,先灭掉相对薄弱的大明孟加拉藩军的后续部队,然后再拖上几天,在白明修率领的12集团军主力陷入困境之时,再对其进行决战。
这绝对算不上一个很好的办法,但是也是现在奥朗则布不多的办法之一了。
白明修也意识到了奥朗则布想要干什么,所以一方面他在加速12集团军行军的速度,尤其是集中了集团军的高机动性装甲力量先行,力图早日抵达战场,实现最佳的突破冲击;另一方面白明修则要求藩军后续部队执行大集结命令,一方面以空间换时间,避免旅级这样小战术编制的部队与奥朗则布所部直接遭遇,而以尽可能大的兵力来面对奥朗则布。
不仅在印度,明军在各种计算和推演着战场形势的更替,在大明本土京师的兵部参谋总部中,明军的一众将官们也在做着相同的事情,甚至还半带吐槽地评价一下皇帝陛下作为一名军事指挥官的手腕。
“陛下还是比较谨慎了一些,后路藩军部队是大约11个旅六万左右的兵力,照程度上来说,并不是不能跟奥朗则布的十六万莫卧儿军队一决高下。只要妥善部署,积极调动敌军大队,来回穿插分割,奥朗则布的大军一定灰飞烟灭。”年轻气盛的参谋孟青甫很大胆地发言道。
明军现在兵部充满了一股少壮派的力量,这些三十多岁的军人基本上是生在甲申之变之后,经历过战乱和亡国的时期,又在少年时经历过光复战争,最后接受大明新的教育成长起来的。这群军人比较年轻,而且心气非常高,他们也有着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和技能训练,很多人都认为他们其实比老一代光复战争时期的大明军官们更加出色。
而也是这批少壮派军官力量,在渴望着战争和在战场上表现自己。
年纪四十来岁的高宁不算做这些少壮派,而算作是光复一代,他参加过光复战争,在光复战争中属于比较年轻的一批军官,属于在光复战争中成长起来的。那个时期二三十岁的年轻军官和士兵们,经历二十年时间的历练,现在已经是军中最核心骨干的力量了。
也许是因为光复一代是带着光复战争的巨大功勋走过来的,所以他们并没有如少壮派一样渴求战争和胜利,很多时候他们都算是军中相对保守的势力,但也很大程度上稳定了大明的军界。
高宁则道:“并不是陛下谨慎,而是陛下本来就是这样的指挥风格,善战者无赫赫战功,陛下从不打无准备之仗,在战场从来不冒过高的风险,但真正打起来,陛下带兵之风相当剽悍,有万夫莫当之勇。以最高效率、最小的代价获得胜利,这是陛下的作风,也深深地融入到了我大明军队的风格之中。”
高宁说的话其实是很中肯的,但是年轻的孟青甫却有一些不以为然的样子,他只是觉得高宁这话很狗腿,皇帝不在这里也拍皇帝的马屁,非常不好看。少壮派的军官们是非常骄傲的,他们也受到了大明新派思想的影响,他们崇敬着大明光复皇帝,认可他是古往今来最伟大的华夏帝王,但同样将他的位置更多放在了大明第一国民的位置上,而不是事事以他为先。
而高宁这人本身还是李来亨的养子,算是军二代,就让一些靠着自己打拼上来的少壮派军官看不上眼。
有人问苏叔桓道:“苏帅,您认为陛下此招如何呢?”
苏叔桓道:“甚好,若是我指挥,多半也是要做差不多的事情的。六万藩军相较莫卧儿军队的优势没有那么大,赢可以赢,但是一场惨胜,于我大明无益。陛下通过几手调动,能够集结超过十万藩军,引逗莫卧儿军队继续向东,其实就是将地利进一步向我大明引导。待第12集团军抵达,两方就是一对铁钳,可以将奥朗则布一举夹碎。”
连在军中威望最高的苏叔桓也是这么说,便没有人对这个策略再提出一些见解了。
“只是,孟加拉藩军现在里面掺杂着大量的新兵蛋子和归建的预备役,这样的战斗力可以保证吗?”有人对此提出了质疑。
高宁又道:“难道莫卧儿军队就更好吗?他们军中有相当部分是被抓去打仗的壮丁,现在已经被强迫服役超过一年或数年的时间,加上我们之前的成果,莫卧儿军队的士气其实不高,完全靠奥朗则布的铁腕在维持着。尽管孟加拉藩军相对较为新,但是编制都是老编制,还有大量靠得住的军官士官和老兵,我们的装备水平更不用说,其实这样的一支孟加拉藩军,战斗力还是相对不错的。”
苏叔桓也道:“孟加拉藩军的作战任务其实不重,稳守住阵地,抗衡住莫卧儿军队的攻击,真正击垮敌人的事情,其实是交给12集团军来做的。不过以陛下的性子,八成是要集结孟加拉藩军跟莫卧儿军队正面打对攻的,到时候场面应当会相当好看,我们要多多收集相关的情报,对于我军的改革和战术检讨还是很有帮助的。”
578 纵深穿插
一群汉孟军官们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连雨伞也不打,在中雨之中在临时机场等待着专机的到来。
冒着风雨而来的正是大明光复皇帝陛下本人,在印度大决战开始之前,白明修离开了第12集团军的司令部,乘坐专机,在一票战斗机的护航下,来到了后路藩军的司令部。
秘书给皇帝打着伞,皇帝穿着一件并无肩章胸章的军装,走下了这架由运…3改装而来的专机。仅仅从外观上来看,这架专机跟普通的民航机,没有什么分别的,甚至还有大明民航公司的标志。运…3本就是由销量大好的民航机进行深度改造而来的军用飞机,所以也很难分辨。
“辛苦各位等候了。”白明修对来接机的汉孟军官们说道。
“陛下哪里话,都是臣子们的分内之事。”
“上车吧,到司令部再说。”
孟加拉藩军总司令赵令吉道:“陛下不用先休息一下吗?”
“没那个功夫了,莫卧儿军队已经冒雨行军而来,我们能多准备一个小时,就能多几分胜算。”
一系列军用越野车开道,大明最受欢迎的军车莫过于此,将皇帝和诸位将官们送到了司令部,白明修便直接来到了沙盘之前。
“最迟四十八个小时,奥朗则布的大军的左前锋部队或右前锋部队,将会跟我部产生遭遇战,我们总体执行的是一个阵地防守的态势,莫卧儿军队的骑兵数量比较多,不过我们对此也做出了专门的准备,设置了大量反骑兵的装置。”
白明修听人讲解后,稍稍点头,说道:“莫卧儿军队最近的表现能够看得出来,他们接受到了欧洲方面的培训,对于阵地作战这回事已经相当熟稔了。我们虽然建构了防线,挖了各种壕堑,但是我们不是为了打一场固守待援战役的,我们还是要主动出击,寻求胜利的机会,并不断地给莫卧儿军带来严重的杀伤。”
赵令吉等将官们都有一些愕然,原本他们司令部是按照这次战争的安排,筹划准备的这一次战役,为此他们调集了多达23个旅,总计十万人的兵力,甚至还包括临时从缅甸坐军列过来的三个旅的兵力加强。尽管如此,莫卧儿军的兵力还是比他们多的,所以赵令吉就准备着,依靠大明藩军比较好的武器装备,加上成体系的防御构筑,直接将莫卧儿军挡在外面。
可白明修绝不是这种类型的指挥官,他向来反对打呆仗,而是强调在运动中杀伤敌人的。在清楚了后路藩军的准备之后,白明修立即赶过来,准备亲自指挥战役。
“我们有强大的侦搜优势,我们的侦察机几乎是全天24小时不间断地在盯着敌人的动向所以,敌人的一举一动我们都清楚,他们的薄弱和缝隙也都在我们的眼里,这给了我们非常好打穿插的机会。”
将官们互相对视了一眼,心中全部了然:“果然是这一套。”
纵深穿插可以说是作为军师指挥官的白明修的一大招牌,实际上由于明军的火力相当出色,往往是敌人的数倍乃至数十倍,明军遂行最多的还是步炮协同的战术。但白明修却偏偏对步兵机动、纵深穿插这个战术情有独钟。他明明有着优势的火力,却用来打牵制,当扯动了对方防线之后,立即便有一支步兵或隐秘、或强行地穿插进入了敌人的纵深,分割敌人阵型、打乱部署,到时候正面的炮兵不平再轰再打,这支军队基本上就全散了。
在孟加拉藩军的军官们都认为他们可以凭借稳固的阵地,数量和威力都大的火炮,直接打得莫卧儿军不能靠近的时候,白明修却想要发挥主动性,直接调动明军打穿敌人的纵深,收获到最大的胜利。
没人会讽刺白明修疯了,实际上皇帝早就打了好几个这样的成功案例,甚至还被送进陆军大学作为典型案例分析学习。
白明修指了指沙盘上的一条河流,“第一阶段的目标,我需要一个旅穿插到这里,为正面部队要有弹性,在穿插成功后立马反手歼灭掉被分割出来的莫卧儿军队。随即下一阶段继续向前突出,攻击莫卧儿军队的腰部,这样我们能够形成前后呼应、左右呼应,并不断地吞吃掉莫卧儿军力。”
众人都知道要完成这一系列操作,对于藩军的要求有多么的高。这些军官们,不论是汉人还是孟加拉人,都是有一些担忧,丢了面子事小,万一误了皇帝的大事,那么他们就毁了。
赵令吉连忙道:“是,陛下,保证完成任务。”
白明修面上带着严肃表情,对赵令吉道:“朕把话撂在这里,这穿插任务一点都不好打,非常难!所以,我要你手中作战意志最顽强,独立战斗能力也是最强的部队来担纲这工作,不管落入到几万十几万敌人的包围之中,仍然能带着我的命令往里打,把莫卧儿的部署全部给我打乱打散。这不是一般的部队能做得到的,这一仗打得好,战后我给这支部队授勋,亲自加番号。”
所有的军官一听,眼睛都亮了起来。皇帝陛下亲自授旗的这个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