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顿饭刚吃完,维拉尔又接到了一封来自大明的要求。大明提出了很多要求,可是维拉尔这边执行能力有限并不能够全部实现。比如大明要求维拉尔带领法军坚决抵抗这个,维拉尔也是徒呼奈何了。
“要求你部弃毁全部重型武器,在距离海滩20公里范围内的目标区域,重点设置防线,等待按照顺序进行撤离。”
维拉尔有些发愣,“这不是主动缩小被包围的圈吗?要求我们的是士兵连夜修建海滩上的加固工事,这是要固守海滩了?把除必要的重武器全部毁弃,这种做法是不是有一些太极端了。”
维拉尔有一些不情愿,但是他却根本意识不到,白明修所提的这些要求全都是现阶段最好的解决方案了。
按照要求,维拉尔连夜要求士兵们向后撤退,并且在划设出来的几个目标区域内,也是距离海滩仅有10…20公里内的区域上,建构新的防线。大量的士兵仅带着一些军粮和他们的轻武器,来到了海滩上。
实际上法军基本上等于放弃了外围的断后工作,他们的防御已经变得特别基础。
天亮后,清军发现了法军进行了后撤,立即派兵上前压迫,希望将法军一网打尽。
维拉尔就在距离海滩很近的一处指挥所内,心绪不定。
“这真是一个糟糕的决定,所有的士兵像是沙丁鱼罐头一样被挤在细长的海滩之上,根本没有什么防御能力,只要被清军包围攻击,他们就没有任何办法,只能投降了。”
“没有人断后,也没有人会登上撤离的船舶,真是糟糕。”维拉尔在目睹了拥挤的海岸之后,觉得那位指挥这场撤退行动的大明皇帝,完全是在乱来了。
大明和英国派出的海船还没有到,只有焦急的法国士兵们呆在沙滩上等候着。连最不懂军事的人都能看得出来,这些法国人现在根本没有任何战斗的心思。
年轻的清军少将乌勒登远远地望着阵地上那些如同等着他们去接收一样的法军,不由露出了鄙夷的冷笑。
“真是一群可悲的猪猡。”
“既然那么想要走,那么我们将他们赶下大海吧!”乌勒登对自己身旁的美少年副官拉尔宾说道。
拉尔宾道:“将军,此战之后您将获得更大的战功,也许马上就要升衔了。”
乌勒登哈哈大笑,非常满意。
清军开始进攻了。
他们向海岸上进行炮击,这也是他们非常标准化的操作。不过乌勒登很快发现了一个问题。
“炮击效果不太好?”
拉尔宾很聪明地得出了结论:“是因为沙滩和比较松软土质的海岸土壤,这些沙滩和土壤吸收了大部分的爆炸。”
“哼,反正我们的地面部队过去,他们就全被绞杀了。”
可乌勒登还没命令装甲兵和步兵开始攻击,突然轰隆隆的炮响传来,在清军前置的阵地上,顿时爆出了大量火光和爆炸。
“什么?!”乌勒登大惊。
“是战舰!该死的,是大明海军的战舰,正在向我们这边炮击。”
乌勒登也算非常聪明的将领,他立即就明白了为什么法军龟缩在了海岸上,没有组织出像样的防线——实际法军也组织不出什么像样的防线了,只会被清军随意地突破。
可是在海岸上,海上大量的大明海军舰艇,有着大大小小的火炮,直接就对岸上进行支援射击。
同时出动的还有大量的海航战机,此时大明海军已经在英吉利海峡当面汇聚了五艘航空母舰,加上不列颠岛上的机场,大明能够一波调动上千架战机进行行动。整个海岸线上,多达七艘战列舰、战列巡洋舰,十艘巡洋舰、二十多艘护卫舰,各种口径的大小火炮上百门,配合着海航、空军的战机,直接在海岸上,用炮火和轰炸塑造出了一道死亡之墙,清军的装甲兵根本没办法通过这样的一堵墙,只要接近,就会被炮火和轰炸砸个稀巴烂。
明军的火力在这一时刻显露到了极致,甚至让一贯自负的乌勒登都大为震骇。他曾自信能够通过一切敌人的把守,可是面对这样的火力,他根本不敢尝试。
670 撤退结束
眼前的一幕,绝对是人类工业伟力的集中体现,大量的大明军机、海军舰炮汇聚成的一首无与伦比的死亡交响乐!
哪怕清军在欧洲大战中多么的猖狂和成功,哪怕如乌勒登这样的将领是多么的心高气傲,在这一时刻,他们不敢越雷池半步。
没有断后,没有铁桶一样的防线,大明的海空军愣是用自己的弹药作为铁壁屏障,助力欧洲神圣同盟的残军开始撤退。
法军指挥官维拉尔在目睹着遮天蔽日的大明战斗机、强击机、轰炸机的表演时,也不禁瑟瑟发抖。
“这是何等的力量啊!”维拉尔发出了感慨。
“如果拥有这样的力量,何愁清军不退呢?”
这位将军稍稍放下了一直提着的心,他知道只要炮火不停歇,法军就能够从容地撤退。海滩上数百艘各式船舶已经陆续登岸了,靠得最近的还是之前就多次使用的大明登陆舰。这些用于两栖作战的舰艇在撤退军队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为浅水的缘故,不要说大型船舶,就连很多普通船舶也不敢轻易地靠近海岸,担心会搁浅。
而这些本来就是为了直接冲上滩头的登陆舰,则完全没有这个担心,他们直接登上岸边,然后舰艉处的舱门打开,士兵们可以陆续登上这些登陆舰,然后离去。
其他的民船就稍微麻烦一点,吨位比较大的船必须占据港口,而且敦刻尔克港实际上水深有限,大明空有几艘数万吨的货船,却没有办法让它们停泊。只有吨位比较小的各类民船比较好派上用场。从渔船到客船,甚至是英国王家海军的军舰,这个时候都变成了撤退船舶。
登上船的士兵们们松一口气,还没有登上船的比较焦急。甚至一些部队还爆发了口角冲突,希望能够早日上船。毕竟谁也不知道大明的火力战场遮断能够执行多久,一旦大明放弃了,那么他们就完了。
维拉尔没有留下来,这一次他还是登上了船。
作为指挥官,维拉尔看得更加分明,他知道,撤退只能再这样进行一天了,明军这样卖力的进行撤退行动,绝不会出现第二次。为了这次撤退,大明军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至少在维拉尔看来是这样的,几乎无谓地打出炮弹,组织这么多军机进行震慑,这样的消耗如果放在法国身上,估计绝对元气大伤。
但大明不同,大明富有四海,资源充沛,这样的行动不会对他们造成什么影响,但是花费确实巨大。
白明修其实都对这一次的撤退行动感到肉疼,上千架次飞机的大规模行动,将整个大西洋舰队的主力都压过来,七艘战列舰、战巡,外加五艘航空母舰,这样的阵容放在另一位面的二战中,都是举世瞩目的大海战了。
不过他必须这么做,在不能大规模派遣地面军队的情况下,为了任务不失败,自己的金手指币没有打水漂,还能捞回来一点,白明修只能用这样的极端手段了。
而且一到了晚上,大明的战场遮断效果就会大打折扣。那个时候清军进行夜袭的话,法军一定支撑不了,所以今天就是撤退行动的最后一天了,他也还剩三万人的名额,如果能够让所有的舰船都装满士兵,一定能够将任务完成的。
听着隆隆的炮响,互相推搡着,法军士兵们陆续登上船,并挤在满满当当的船舱中,像是一群猪仔一样被载向对岸的不列颠岛。
期间,明军海军停歇了炮击,空军也中止投弹。清军认为明军已经打完了弹药,再度出击,不过他们刚移动,就遭到了明军的迎头痛击,各种海军重炮和空军重磅炸弹就砸到了头上,损失不小。
撤退进行到了傍晚时分,所有的舰船都已经撤退走了,但是海滩上还滞留着十来万的法军,甚至这一时刻他们的统帅维拉尔都已经跟着走了。唯一让他们感到些许安详的是,清军如果向他们进攻,明军海空军立即就是还击,打得清军还是不能靠近。这让他们有了微弱的希望,觉得只要如此下去,早晚他们就能够撤走。
但其实,经历了这一天的鏖战,海岸上的几十艘大明海军战舰,弹药基本上是已经打空了,除了留下来应急的,再没有进行火力压制的弹药了。
而空军也是同样,高强度的执行任务,甚至有的飞行员在执行任务之后短暂休息,立即又升空作战,已经是透支了大明空军和海航的战力。
当夜幕完全降临,海军舰队又朝着海岸上打了一波炮,然后开始撤退了。
敏锐的承麟在听到夜幕中明军的炮击之后,对自己的手下吩咐道:“炮击结束后开始围剿敌军。”
他手下的军官们很是惊愕:“麟帅,明军再度攻击我们怎么办?”
承麟却很确信:“他们不会管了,这种强度的火力投射,维持个一天时间已经很了不得了。这种战法非常不符合明军重视效率的特征,也是我们把明军逼到这个份儿上了。正常情况下,这种火力规模,配备上一个集团军的明军,那么我们这七十万大军,都有可能被击败。”
众人听了纷纷不信,可是想想明军那可怕的炮击和轰炸,还是心有余悸。
承麟是很明白,兵多是没有什么作用的。哪怕是70万军队,再被强大火力打击,进行分割包围歼灭之后,大量的士兵也只不过是被扫射炮击灭杀的一个靶子,人类的军事力量已经进化到了这一步,去消灭几十万人都是很容易的事情。
撤退的最后一日,白明修用了这么大的阵仗,从敦刻尔克撤回了73000人,算是顺利地完成了系统布置的主线任务,但同时近十万欧洲神圣同盟军士兵被清军在是夜击溃并俘虏。法国最大规模的一股反抗军力彻底毁灭,在其后的三周内,成建制的法军纷纷被歼或投降。
最终心灰意冷、身负重伤的路易十四离开了法兰西,乘船前往北美法属阿卡迪亚殖民地,迁都魁北克城,以这样的方式象征法兰西仍未灭亡。
671 意大利准将
法国的陷落如同为整个欧洲敲响了丧钟,包括英国、意大利、巴斯克、加泰罗尼亚在内许多国家此时都充满了失败主义的气氛。强大如法国,纠集了近一百万军队,居然仍旧败在了西清帝国的脚下。
而同时被欧洲国家视为最强大国家的大明帝国,在整个战争中表现居然乏善可陈,时至今日大明都没有真正地在陆地上同西清帝国动手,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居然是从已经注定完蛋的法国撤回二十来万法军。
很多人都搞不懂大明在做什么,欧洲人觉得大明拥有强盛的军力,不管是空军海军都是远比清军强大的,可是大明始终没有真正的出兵。于是,一些舆论就出现了。
一家风格高贵典雅的酒店之中,穿着有些普通的年轻人富朗索瓦·欧根拿着手中的报纸,询问对面自己的表亲巴登藩侯道:“路易,你真的认为像报纸上说的那样,大明担心自己的陆军打不过清军,从而不敢轻易动手,害怕自己的画皮被戳破。”
他对面的巴登藩侯有一些颓废,曾经的巴登藩侯是神圣罗马帝国的重要将军,拥有实权的贵族,深受国王利奥波德一世的信任。可是现在巴登藩侯只不过是一个流亡者,要不是他有一笔丰厚的家财,他甚至无法在意大利过得潇洒,要为衣食住行而奔波。
奥地利失败了,在西清的手上败得是那么的轻松。哈布斯堡家族在欧洲建立起来的几百年威望,在这一战中彻底消散。即便奥地利长期以来在欧洲都是以数一数二的强国的身份存在着的,可是在西清帝国面前根本算不上什么。欧洲人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力量,他们所敬畏着的王权、军队,根本就是土鸡瓦狗。
从某种角度来说,西清侵略欧洲的战争对于欧洲人是一段极为屈辱的经历,更是让欧洲人领悟了什么是挨打,明白自己跟世界上顶级的力量有着何等差距。
其实这样的情绪生活在大明的人们也有,尽管现在的大明蒸蒸日上、富强文明,但是在大明的舆论传播乃至历史教材中,甲申之变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各种思想、各种理论和反思层出不穷,人们反思前明的失败,白明修还非常牵强附会地重新复制出了“落后就要挨打”的理论,带动明人奋发图强、知耻而后勇,明白什么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些道理。
欧洲现在正在亲身经历着这一切,欧洲相比于西清帝国是全方位的落后。尽管欧洲人鄙视地将西清帝国称为“鞑靼人和斯拉夫人的混种”,是一群落后的野蛮人,但实际上西清帝国无论从科技实力、工业生产规模到社会组织度,都是在现在的欧洲国家之上的。
这些东西也是巴登藩侯这些日子以来思考的问题,尽管他现在是流亡人士,但仍关注着欧洲局势的变动。
“这个问题不需要我回答,我的表亲,欧根,你自己就是一名意大利军队的军官,你接触过大明陆军,他们是什么水平,我想你比我要清楚。”
欧根笑了笑,拿着手中骨瓷咖啡杯,轻轻啜饮:“至少我所见到的大明陆军,是强大到令人怀疑人生的。那种强大并不仅仅是他们装备着多少先进的武器,而是他们那种上下同欲,严格到可怕的纪律。我相信,即便面对着最困难的情景,这些大明军人都会眼也不眨一下地往上冲。而对比起这样的明军,法军真是烂透了。”
巴登藩侯笑道:“所以你从法国跑来意大利了吗?”
欧根拍了拍自己的胸脯:“我本来就是意大利的血统,而且在法国,我不会得到任何重视的,那位太阳王是一个粗鲁的家伙,不认为我有什么才能。”
这位欧根就是历史上的欧根亲王,欧洲18世纪的三大军事指挥家之一。他的父亲是萨伏伊一脉的苏瓦松伯爵,母亲则是法国首相红衣主教马萨林的侄女奥林匹亚·曼奇尼,血统上是纯正的意大利人。欧根的母亲奥林匹亚·曼奇尼是路易十四的情妇,通过这个关系欧根的父亲成为了法国香槟地区的总督,受封伯爵。而因此欧根也是在法国宫廷中成长的。
不过随着欧根母亲参与了对路易十四的投毒事件,并逐渐失宠,欧根并未在法国获得什么发展,旋即在亲戚萨伏伊家族维托里奥·阿梅迪奥二世的邀请下,来到意大利从军,并取得了不错的发展,如今已经成为了一名陆军准将。
意大利王国算是一个比较奇特的存在,尽管在很多方面是按照大明路线在发展的,但是还是残留了许多欧洲封建色彩。比如意大利最典型的一个特点就是贵族政治,以前的国王、公爵、侯爵们,不管有没有主动加入王国,现在都摇身一变成为了意大利的政治家族,他们或出任地方长官,或是内阁大臣,或为议会议员,把持了意大利王国大部分的利益。
因为自己的出身,欧根在法国没有什么前景,但是现在却作为萨伏伊家族的一个旁系而被栽培,加上他自身表现出色,还受到了大明方面的青睐,所以才能够在二十多岁的年纪平步青云。
欧根笃定地说道:“外面谣传的那些,我都是一笑置之的。他们以为大明是害怕西清才不跟西清作战的?要知道,西清可是被大明从东亚一直赶到欧洲来的。大明这些年来可不是在虚度光阴,我时常同他们进行交流,我不认为这个世界上有什么军队可以击败他们。现在谣传的东西,根本就是无稽之谈罢了。”
巴登藩侯看到欧根的自信,还是不禁叹息:“真好啊,你拥有这样强大的自信,而不像我,连国家都被踏平了。”
他看了看欧根,问道:“那你觉得,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大明如此吞吞吐吐,不赶紧出兵呢?”
欧根一语道破:“因为恐怕大明的目的就是要看到一个残破的欧洲,西清他们是势在必灭的,而一个强大的欧洲国家绝对不是他们乐见的,趁这个机会,让欧洲也沉沦吧,这就是大明的想法了。”
672 朕的江山(上)
一架大明出产的客机降落在了巴黎机场,只是这架民航客机的运营者并不是大明,而是西清帝国。这架飞机原来是出售给了奥地利,但是奥地利被击败了,其资产也就变成了西清的资产。
现在这架刚刚交到奥地利手中没两年,成色还非常新的大型客机,已经被改造成了西清乾隆皇帝费扬古的专机。
费扬古作为西清大帝,是没有什么支持国产的念头的。他要用就用最好的,这两年西清也开始发展自己的民航业,但随着战争一开始,本来就是帝国控制的民航飞机再次被征用,开始执行军事任务了。而西清生产的大型飞机问题非常多,这些年空难不断。而且从最单纯的乘坐舒适度上来说,也远远不及使用加压客舱的大明民航机。
所以费扬古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生产自大明的飞机作为自己的专机,还专门要求西清航空工业方面的人员逆向工程仿制大明的飞机。
这种事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