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诵淖匀怀鱿指《�
宁波府衙外,已经陆续有毛遂自荐的士子,前来归效,其中甚至还有不少白明修在历史上看过名字的名士,也有一些士林中颇具名望的先生。白明修倒是对这些人没有什么特别兴趣,他对所谓的名士和读书人反倒觉得用得不顺手,倒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开了窍之后反倒是很有才干。
只是白明修对那些大事不成,经史子集倒是精通的士子不感冒,可是宁波士子们倒是对白明修格外热切。白明修入宁波的第一天,就跑去天一阁去参观,并且找张煌言派驻义军在此守卫天一阁藏书。
太子殿下当时说:“我大明汉家江山之所以锦绣千年,是因为自古传承教化,圣人之言,精义道理代代传承,薪火不息。天一阁富藏书卷,堪比宝山,贵重无比,哪怕战火席卷江南,只要如天一阁这样的藏书之馆不倒,传承道理的先生死不完,我华夏便可屹立不倒,鞑子杀掉多少我汉人,我汉人都能重生,带着我们的怒火,再将鞑子统统杀绝——自古以来都是如此,匈奴、柔然、突厥、羯氐不外如是。”
白明修还祭奠了当初抗清的义士郭京第等人,按照他的习惯,殉国的烈士不管出身,不管成就,都是要追封的,郭京第就给封了一个子爵,当年义士的子孙亲族,如有留存的,只要没有投靠满清,白明修都发了告身,让他们继承爵位。
自然,白明修给的便宜爵位就是一套衣裳,一道诏书,甚至连俸禄都无,连爵爷们的印鉴,都得自己去搞定的。
不过即便如此,太子的一番行动已经赢得了宁波士林的极大好感,说明太子是有道明君,果然跟行止凶顽的鞑子不同。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跑来投效,比较有名的人包括万斯大、万斯同兄弟,甚至还有那位在野史中地位很高的吕留良,江南隐士如高斗魁,两日之内就有近百士子前来。
“怎么整,还是按照广东那边的办法,先开国子监,送进去培训一段时间吧。”白明修还真的不太敢信任这些人办事的能力,即便如万家兄弟等人出身于“浙东学派”,已经是讲究经世致用的儒学学派,但是在白明修看来,根本也没有多少实务,是不堪用的。
原本的干校体系,已经彻底地因为士子们私下传播,被认为是国子监,现在连白明修自己也管干部学校叫做国子监了。
张煌言对于士子们的投效是很激动的,他对白明修道:“江南英贤,十之六七都不愿出仕满清,殿下大军甫至,仅宁波一地便有近百士子前来为国解忧,何愁天下贤才不尽入殿下之毂。”
白明修对于张煌言倒没有什么遮挡隐瞒,这位苍水先生是个能人,这段时间以来都在很努力地研究“新儒术”,接受程度也比较好。
“说实在的,江南贤士可能各有才华,但是像是阁部这般能当大用的,恐怕现在还没有。别说入阁拜相,或者说一省封疆,哪怕县务琐事,都可能料理不清楚。阁部知道,朝廷现在要的都是实务过关的公职人员,与之前无为而治的父母官是不同了。不懂得地方民政,不晓得便利经济,不懂得财税政策,这样的人怎么用?我相信编纂史书、写一些诗文,好多士子是厉害的,可经史之事,分有院、史学研究所之类的机构做,诗文音律那都是业余爱好,于国于民都没有好处。我欲改革大明,便是要从吏治入手了。今时今日,士子踊跃投效,是件好事,但是究竟他们中有多少人能通过国子监最终的考核,任用公职,我倒是要打个问号了。”
张煌言听白明修的一番话,倒是对太子格外欣赏。他也觉得有明一代,士子们空言空谈过多,而真到实质做事上,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居多。
白明修道:“现在的大事,还是要尽快平定江南,舟山那边,田雄的兵力被我困住,不过我预计他们很快就要想办法偷偷登岸。瀛王已经按计划率领舰队即将抵达江南,我也打算先灭田雄,再攻绍兴、杭州。”
张煌言精神一震,道:“瀛王的舰队也要到江南了吗?”
在张煌言想来,郑家驰骋海上多年,难逢敌手。但实际上,郑成功现在率领的舰队却是大明复国军海军舰队,对于这样一支新舰队,郑成功也其实有些不适应的。
177 混编舰队
郑成功是一个非常爱面子的人,讲究伦常和体面,其实他本来是不想任职于大明复国军中的,原因是他的逆子郑经还在金厦,手持两万人马忽视南明朝廷权威,不奉调行事。按照正常的情况,郑成功一定要被看管起来的,就像是当初清廷对待他的老爸郑芝龙一样。
但是,太子殿下反而并不太管束郑成功,在广州的时候,任其到处走动,甚至约见老部下,走亲访友什么的都没问题。期间郑成功还试探地要求前往南澳岛,表示要协助监督海防建设,也得到了批准。郑成功才是知道,要么是太子殿下非常信任他,要么就是太子殿下其实根本不太在意他究竟有什么小九九。
国姓爷反正现在也看得十分明白了,大明复国军绝对是一支天下无敌的部队,不说武器装备,但从训练和组织上,郑森就知道任何部队都难以望其项背。他从大明复国军的军容军貌上感受到了一股铁血气息,领军多年的郑大木知道,这样的一支军队会有多么的可怕。
如今南明的三个异姓王都是有军职在身的,晋王李定国最为显赫,以上将军衔,任西南军区总司令。瀛王郑成功也是上将,不过是海军上将,不过并没有带领实际舰队,而是任国防部海军司令部副司令——总司令是狮姐来着。原巩昌王白文选属于不太被太子殿下重视的,现在还在澳洲,任澳洲卫戍部队总司令。
所谓卫戍部队其实是类似武装警察或者国民警卫队一类的东西,现在只在澳洲有,而其实澳洲省的卫戍部队总人数只有一百来人,最近主要忙的工作是防森林火灾。
以郑森的资历,其实任海军司令都不为过,但是白明修重视海军建设,还是启用更懂得现代海军的狮姐来做这件事,倒是这一次出征江南,白明修除了带了新旗舰东海号铁甲舰,外加两艘护卫舰伴随运兵船行动,主要的海军战斗任务,都交付给了郑成功。
郑成功也获任此次行动的任务混编舰队的舰队长,不过实际上白明修还配了一位来自系统的b级海军人才,名叫楚由信的副司令,来辅佐郑成功。
即便是郑成功统帅过的舰队,几乎每一次规模都比这一次的混编舰队大得多,但混编舰队却是他统帅过吨位最大的一支舰队。
他的旗舰是一艘二级风帆战列舰,92个炮位,舰名平蛮号,是平贵级战列舰的二号舰。白明修海军中的一级舰祥飞级(祥飞、祥云),二级舰平贵级(平贵、平蛮)都是之前海战副本里的奖品。此时拥有大约三十艘风帆战舰的白明修,即便有了祥飞级和平贵级的造船图纸,也不会继续建造这些庞大的风帆战舰了。狮姐做过计算,最为经济实用的舰型还是74炮的宁海级,尤其是现在摸索出一套成熟的造船法之后,基本上从安防龙骨到建成服役,只需要八个月的时间。
其实,白明修也没有快速扩充他的舰队的需求,以这样一支三十艘主战舰艇的规模,称霸东亚地区已经完全可以了。不过当南明的贸易利益开始扩展到更遥远的地方时,白明修势必要修建更多这样的战舰。
郑成功的舰队中除了旗舰平蛮号,就有7艘宁海级风帆战舰,以及4艘镇东级风帆战舰。这些船不仅体型比郑成功原本率领的船只更大,而且火力更不可同日而语。不过这些战舰基本上都没有完成舰炮的换装,总计12艘战舰的所有火炮都是老式的青铜滑膛炮。
几乎大半辈子都在海上,可郑森此时统管这支舰队,还是有点如履薄冰的意思。他已经恶补了许多复国军海军中的新知识,诸如“战列线”、“集中使用舷侧火力”、“丁(t)字头”一类的术语,有时候也会将他搞的头昏脑涨。不过好在,其实这支舰队的技术水平并未超出郑成功之前舰队太多,让郑成功上手也比较容易。
在船长室内,郑森一身洁白的海军上将服,英姿飒爽。他一开始还对于这多少有点像西洋人的军服有些不太满意,但是穿多了还是发现不管是从行动还是外观上来看,大明新军服都足够好。布料剪裁好,且也很有华夏特色。
舰队副司令楚由信相当年轻,看上去也就是三十岁,实际他的年龄也就是二十多岁,主要是楚由信不留胡子,下巴光滑,让人觉得更是不牢靠。
但接触了一段时日之后,郑成功已经明显地察觉到,这个副司令的本事比自己要大得多,不论带兵还是航海,楚由信处理起来都是驾轻就熟。
说起来郑成功居然是整个舰队里唯一留胡子的人,为此郑成功还问过楚由信,楚由信回答,船上淡水稀缺,而且保持个人卫生困难,所以要求所有海军官兵不留胡子。说是这么说,不过郑成功斗争了一下,还是保留了自己的长须,毕竟这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楚由信趴在桌子上正在画图,这一手画图的本领,郑成功是不具备的,他也能够看出来在航海本领上,更加科班的楚由信能甩出自己两条街,尽管郑成功自己也不太愿意承认。
“司令。”楚由信敬了个礼,算是打过招呼。
海军中颇多的细节都让郑成功不太适应,比如在舰队里没人叫他国姓爷、王爷,或者瀛王殿下,都是以司令或者首长来称呼他。郑成功也在这支舰队里感受到了新的风气,士兵水手们对他是尊敬的,但是这些士兵们却会直接向他表达意见和看法,甚至有的时候邀请自己这个王爷,跟他们一起享用餐食。
也就是说,水兵们并未觉得自己的身份与他大明亲王有什么本质性的差别,郑成功已然多少感知出来,那位如妖孽一般的太子,到处都在推销四民平等的理念,哪怕是在军中,军令执行即便十分严格,但士兵们却仍旧能有权利有勇气直面他们的长官,说出一些问题,或者是表达看法。
这让郑成功很新奇,也不由得思考,这种模式究竟有什么好处。
178 舟山海战(上)
“我们的舰队很快就会抵达舟山了。”郑成功说道,多少有一些情绪,他抗清十多年,多次来到江南,在沿海地区打了大大小小的战争,尽管在海上和沿岸,郑成功赢多败少,可是局势却并没有转好。尤其是南京之役郑军决定性的失败,彻底崩坏了抗清形势。
郑森出走台湾,选择驱逐荷兰侵略者,一个羞于启齿的原因就在于,其实他自己对于能在陆地上击败清军,都没有太强的信心了。他希望能够维持大明正统的格局,不愿剃发易服,更不愿有损气节,但他的进取心始终是有限的,能割据台湾,待时变而动,就是他的全部打算了。
直到上天送来了一个白明修。
郑成功现在不得不承认,非常之人具有非常之能,他抗清十余载,接触过隆武、张明振、鲁王、张煌言等不同的人物,可是只有在白明修的面前,郑成功生不出任何分庭抗礼之心,只觉天下本应归属此人,他是天命所归。
国姓爷观察了南明朝廷的诸般运作,尤其是看到其中官员的做事,大明复国军的状态,心中便产生了一个想法——这神州没道理不重归大明,这朱慈煊没道理不坐这天下。
哪怕是现在与自己共事的这位舰队副司令楚由信,郑成功都不禁生出爱才之心。如果楚由信是自己郑家派系的人,郑成功一定会对其大力栽培的。
楚由信是不清楚郑森的想法和欣赏,他和被认为是“太子海军嫡系”的孟辉舰长不太一样,楚由信年轻,不免有些飞扬跳脱,但是他治军非常严谨,楚由信少了一些海军这一贵族军种的讲究和贵气,反倒是多了几分对水手们的接地气,和搏击风浪的狂放不羁。
“浙江水师反应缓慢,根据先行舰队的反馈,他们甚至没有对太子殿下独立旅的登陆做出任何反应,是在之后才发现我们大明舰队抵达的。不过孟准将的编队已经开始执行封锁任务。”
郑成功对楚由信道:“舟山与宁波之间,不过是狭窄海域,别说行船,就算是游泳都能游过来的。浙江提督田雄也是能征惯战之辈,孟准将的舰队规模不大,如果田雄百舸齐发,能拦截的数量恐怕也是有限。”
楚由信倒是笑起来,道:“如果他们真这么做,那么在海里就大概会被干掉不少人,就算到了路上,那些小船再集结的难度会有多大瀛王很清楚。殿下帅才,独立旅更是强军,必然在象山港有所布置,上来多少清军,恐怕就要给赶回海里多少。”
郑成功发现这个楚由信看上去总是笑呵呵,但实际上骨子里孤傲,不太服人,哪怕自己是当朝亲王,三大异姓王之一,更是他的顶头上司,但楚由信也是有自傲的本钱,舰队中大小事务,其实总体都是由楚由信在操持的。
“楚上校,切莫轻敌。”郑森不疼不痒地教育了一下楚由信。
“嘿,谨遵瀛王教诲。”
他们率领的舰队很快便进入了舟山群岛海域,好巧不巧,正遇到舟山清军大举渡海。
舟山群岛一带岛屿颇多,海域相对来说比较狭窄,并不太适宜非常大规模的舰队展开。由于大明海军在日前已经对舟山港口内的清军船舶进行了攻击,并且采用了火船放火的手段,破坏了一部分清军的中大型船只。不过,提督田雄和水师提督张杰并不会善罢甘休,而是料理船只,拉大了纵宽,企图以数量的优势穿过大明海军的封锁,抵达大陆。
楚由信方向手里的海军专用双筒望远镜,悠悠笑道:“还真的被瀛王您说中了,田雄真的就百舸齐发,想要突破孟准将的海上封锁了。”
郑成功肃容道:“恐怕田雄志不止于此,还要击破孟准将的编队。”
楚由信嘲讽地道:“那可是真的小看人了,太子殿下带来的新‘玩具’,我倒是很想看看究竟威力有多么惊人。”
楚由信说的新玩具,果然在很快就投入了战场,一艘舰体漆黑,庞大得让人瞠目结舌的战舰,烟囱中喷吐着黑烟,犹如哥斯拉一样就这样开进了战场中。
这也是郑成功第一次见到东海号,望着这等庞然大物,郑成功一时之间也有些出神:“太子殿下曾与我坐论,我们谈天命,殿下说他已经掌握了天命,要普及科学于大明,崇尚技术以实现大工业,我那时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究竟所谓大工业能带来些什么,今日看到东海号,倒是有些明了了。”
楚由信嘿嘿笑道:“可不是嘛,那上面可是载了咱们大明现在最狠的230毫米大炮,这一炮下去,可是真的一炮灭一营了。”
郑成功露出了些许笑容道:“咱们混编舰队也不能落于人后,全舰队,阻击清军!”
这是郑成功第一次率领复国军海军舰队,虽然不是真正的海上大决战,但是郑成功也还是比较好地贯彻了他新掌握的海军战术。
平蛮号一马当先开入战场中,许多清军小船根本没有反应过来,航速更快的明军战舰便已经开到了他们左近,并进入了射程之中。
“左舷侧,开火!”
一个舷侧几十门中大口径的滑膛炮,呼啸着向那些小船开火。复国军海军炮手在操炮的时候,习惯与欧洲的同行差不多,都是在二百米这样比较近的距离上开炮。风帆时代的炮术讲究的不是射程,而是射速。一般英国皇家海军的炮手能够比法国海军的炮手射速高两倍。而复国军海军炮手,比起英国皇家海军不遑多让。
看到12艘友军战舰加入战场,东海号上的孟辉也露出了些许笑容:“帮上大忙了,这样一来至少能将清军的这些船只击沉七八成。”
大明海军不断地以自己优势的火力攻击,而他们的对手甚至都无法给予几声炮响作为有效回应。清军水师的火炮数量不多,而且多是设在船头。往往他们发出炮的时候,自身也已经被明军的跨射给笼罩了。
179 舟山海战(下)
作为浙江提督,田雄在浙东征战已久,对郑成功、张煌言这些人已经算是老对手了。但是他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的明军,战船高大,火炮繁多,火力密集。
“恐怕这时候,宁波已经落入伪逆之手。”田雄站在舟山的岸边,望着海上,发出感慨。
舟山本岛距离大陆不过是二十公里左右的距离,天朗气清的时候是能够看得见的。海面上的战斗他都能尽收眼底。他坐镇舟山,而水师提督张杰则在一条赶缯船上督阵。
“以五点梅花阵破袭贼船,必能收奇效。”张杰当初是这么跟田雄说的,但是田雄此时观战却并没有感觉出来。
“明军的船速明显要快过我军。”田雄皱着眉头,默然不语。
海面上的激战已经越发白热化,只不过这战斗其实也不能算是战斗,更多像是一面倒的炮术表演。
孟辉编队中的一艘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