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明日不落-第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背后是洪承畴的幕僚周培公。
    事实上在相同的时间段,满清尝试了许多类似的行动,不是找亲戚朋友拖话就是写信什么的,基本上都算不上什么情报活动,离间的效果也是感人。他们是无法想象南明对于军政体系的控制有多么的严密,而且见识过了南明的实力后,没人觉得满清能翻盘,所以这个时候不可能有人反叛。
    白明修也陆续接到了满清策反自己这边的军官和官员的消息,他原本以为规模会更大一些、更隐蔽一些,但事实上根本没有造成什么波澜。一个重要因素是,那些有名有姓的官员基本上投清之后再投明,除非白明修觉得有必要,都没有得到重用。而大量新培养的年轻干部,外加白明修的系统人才撑起了南明的行政,清廷这边也一时无从下手。
    “野猪皮是看上了我们军队的装备啊,想尽一切办法都想要搞到我们的武器。”白明修在看了汇报之后,露出了一个笑容。
    狮姐轻笑道:“大概他们还认为,自己施展小惠,就能引逗着复国军的将领投靠他们呢。”
    这点是完全不可能的了,白明修对于军队的掌控力极强,系统本身都有很数据化的忠诚度和士气之类的信息供他参考。现在他的部队忠诚度都在75以上,就属于基本不可能出现投敌的情况,手下将领也是一样,存在投敌可能的军官根本不可能被任用在重要位置上。
    满清的情报和刺探工作做得十分差劲,甚至这个时候也没有考虑到从源头入手,去南明的军工厂搞相关的武器,白明修相信现在他们连自己有多少生产枪炮的兵工厂都没有搞清楚。
    因为这一次的战役,海军不会有什么太多吃重的任务,所以狮姐就变得很清闲,明明是一个正牌的海军司令,现在倒是老呆在白明修身边。作为一个大美人,放在旁边养眼倒是很不错的。只是狮姐日常就坐在白明修的另一边,瞧着白腻的大长腿喝茶看报,白明修做什么她也不管,说真的还挺分散太子殿下的注意力的。
    白明修最近长了一些个子,慢慢跟一米七多的狮姐差不多身高了。他穿越后的再度青春期还是挺难熬的,好几次冲动少年差一点就要犯错误。那位小姐姐日常也不露骨地勾引他,但奈何长得太美了。
    如果是普通生活中接触到的女性,比如穿越前遇到的邻家妹妹,学校里的同学,街上偶遇的路人,哪怕是女白明修都不会这么被动,他固然不是什么撩妹达人,但还是自信的。可偏偏是从系统里跑出来的舰娘小姐姐,白明修有一种撩她也不是,不撩她生理也不适的尴尬局面。
    狮姐捧着一本书卷,漫不经心地问他道:“这一次还准备亲自领军出征吗?”
    白明修放下手里的水笔,吹了吹纸面让字迹干起来,说道:“不去了,现在复国军中可堪一用的将领已经越来越多了,我把这次战役完全交给他们就可以了。华东军区这边,我准备用苏叔桓作为军团司令,我已经给晋王发了调令,让他从西南军区转任华南军区,由他来带领华南军团的作战,西南军区主要是打策应,所以第一师师长靳统武来配合,应该就足够。”
    狮姐笑了笑,道:“妾身还是觉得殿下您才是妾身心目中无敌战将呢,能开无双的那一种。”
    白明修悻悻地摸了摸自己的鼻子,他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作为军事指挥官,白明修更多给出的是方略上的指挥,具体的执行还是都是靠复国军严密的组织架构和执行力强大中基层军官们。他不觉得自己有多么高明,之所以没变成光头运输大队长那样的人物,还是因为他手下部队能人多,士兵们也足够给力。
    在白明修的办公室里,挂着一面非常大的黑板,上面有千头万绪军方准备战役的事情,最中间白明修用粉笔画了个圈,里面画了一个进度条,他以这样的方式来表现距离大战还有多久。
    现在进度条上显示的数字,已经是85了。
    在他看不到的地方,南明的战争机器在全速运转着,一队队士兵调防,并且进行准备,新的装备在换发,大量的物资在囤积。
    河流之上,成百上千的小船在船工们努力下输送着士兵们和物资。也同样成败上千的锦衣卫人员在湖广、江西、福建,乃至河南山东这些地方都在奔走着。
    江南和广东的百姓们,已经能够感受出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了。他们总能看到严肃的士兵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跋涉,登上船只,从广州府、应天府等重镇,去往其他地方。
    大量的军队正在朝着明清实控区接壤地带聚集着,这个表象不仅是老百姓看得到,满清也看得到。
    布木布泰孝庄提出的明清议和已经彻底不能实现了,积蓄了巨大力量的南明在无声中已经尽显决心。反观清军这一边,则是人心惶惶。除了李率泰在金厦击败了郑经取得了一次难得的胜利,清军在面对正牌的大明复国军的时候居然连一次胜利,哪怕微小的战斗胜利都没有取得过。
    包括李率泰、达素、穆里玛等将领都不能够理解,为什么在极短的时间内,明军就能拉起那么庞大的军力,简直就是跟天上掉下来的、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士兵一样。
    每一次他们都认为白明修会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进行休整,可是每一次白明修都最多用两三个月的时间,就会发动下一次的大规模攻势。钱粮从哪里来,士兵难道不会疲倦和胆怯吗,火药为什么会备这么充足,这些疑问始终没有人回答清军。
    不止一次他们想方设法了解南明,但是都只是一鳞半爪不得真意。

217 降雪
    李定国策马走在前线,他穿着一件军大衣,非常厚实,就连双手也是一双皮手套。从物资供应上来说,大明复国军与他以前带领的部队不可同日而语,不仅士兵们吃得好了,而且用的东西也越来越全乎。军中多了各种工具,就以那多用途工兵铲来说,李定国第一次见到的时候就惊为天人。这种能铲土、砍树,甚至削掉敌人半边脑袋和煎鸡蛋的神器,让李定国再次想到了曾与太子殿下聊天时,殿下提及的一个词,生产力。
    作为大明最尊贵的亲王,而且实权在手,李定国尊荣无限。而这一切距离他走投无路前往缅甸援救永历皇帝,不过才过去了一年多一点点的时间,有的时候李定国午夜梦回,梦到的还是在贵州与孙可望战斗,乃至在广东与尚可喜耿继茂作战,他对于发生的一切都有一种不真切的感觉,生怕都是一个梦,梦醒之后一切皆空,大明已无,而他也只不过是客死异乡的野鬼一头。
    他的小儿子李润兴也骑着马,提醒他的父亲道:“司令,不能再走太远了,咱们下午三点钟还有学习会要参加。”
    大明复国军有着浓厚的革命军队的气质,一系列的组织行为都令穿越者可以似曾相识。除了日常的训练,大明复国军内部每周至少有三次集体学习,士兵们以自己的建制为单位进行学习,普遍上是学习文化知识,最主要的就是思想学习。军官们的集体学习则以学习新学为主,目的是领会中央精神,再就是讨论实战战法和战术。
    越是在这个军队里呆的久了,李定国越能感受到这样一支军队的可怕之处,从内在的思想到外在的指甲,似乎士兵和军官们的每一个部分都已经打磨好了,如同最锐利的宝剑,一出鞘就能杀敌。
    哪怕贵为亲王和军区司令,李定国都是以身作则,一定是要遵守军中安排和纪律的。他在二十年的军旅生涯中会在营中饮酒,后来太子颁布了营区条例和纪律之后,李定国也硬生生地不再饮酒。司令部组织的各种学习活动,李定国也一定要参加的。
    他本身读书并不多,对于新学这些东西也没有什么敏锐的接受,但是李定国一定也要跟其他官兵一样,坐在下面,摊开军队发的小笔记本,用一支水笔并不太顺畅地记录笔记。
    在学习会上,他也懂得了什么是先进生产力,什么是科学和民本精神,慢慢了解了为什么前代大明会濒临灭亡,也懂得了解决阶级矛盾对于大明来说是不亚于驱逐满清的大事。李定国真心觉得,越学习自己认识世界的眼光就越敏锐。
    李定国勒马,北望河山,对儿子叹道:“接下来的一场大战,我们就会收复整个南方了。经乱世二十余年,这天下终于将要迎来一个新的盛世。”
    年轻的李润兴说道:“我大明中兴,父王功劳巨大,必将名留青史。”
    李定国却叹道:“那些事情,为父从来不想的。在我还只有你这么大的时候,我就跟着别人杀官造反,为的不过是自己能够吃一口饭。快要饿死了,谁能坐以待毙?为父这一生,总归是错乱的,前二十年造反杀人,后二十年抗清护明,有的时候,我自己都不知道都是做了些什么。但毕竟到了今天这个位置,也读了些书,学了道理,便明白了太子的大宏愿便是为父的大宏愿,此后若为父还有二十年,那都是为了实现太子理想而战的。”
    李润兴毕竟还年轻,问道:“太子的大宏愿若是实现了,那么咱们大明便不再有饥馑寒冷了吗,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
    李定国斩钉截铁,“一定能!”
    两父子望着如画河山,心情都是一般激荡。就在这个时候,天空中忽然微微飘下了零散的雪花,李润兴伸出手来,看雪花落在了自己的手中,略微惊喜,“下雪了。”
    然而李定国的脸上却更多是忧色。
    因为他们所在的是粤北,已经是大明本土快要最南端的地方,以往都是瘴疠炎热的所在,而现在连粤北都下起了雪来。这个冬天一开始还并不怎么冷,但是越是到了临春近的时节,天气却变得越来越冷了起来。
    如果不是大明复国军的各种过冬储备充足,还有厚实的军大衣,在营区都有暖炉,这个冬天恐怕对于他们会很难过。李定国很自然地联想起来,他们军队的条件很好,有赖太子关照,可是普通百姓们呢?广东百姓仍能姑且撑一撑,那湖广的百姓呢,更北方的百姓们怎么办?
    李定国是南明的权力核心级别人物,见到的内部文件很多,许多白明修那边有的材料,他这边也都是有的。他曾经就见过一份材料,里面就有太子所写的部分,主题就是小冰河时期。
    写报告的人直指崇祯时期的天下大乱乃至满清入关,都与极端的天候变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天气转冷、自然灾害频发且严重,就被称为小冰期。里面的学者“预言”,小冰期仍可能会持续几十年的时间,虽然程度上可能没有崇祯年间那么严重了,但是局部可能仍有破坏性。
    报告也说了,由于战争导致的人口损失严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灾害的烈度,不过国家仍旧不能放松对自然灾害的防控,以及对灾民的赈济。
    后面李定国还见过一些文件,有些他没有细读。比如一些培育耐灾作物,加强基层组织的互助和对小农的扶助,全国范围内建立集中供暖系统等,都是太子预计在未来让百姓们能够安然度过小冰期的做法。
    可是毕竟现在还是战争时期,太子的诸多天才设想都在纸面上。可是就在春天到来前,酷寒摧残了华夏,李定国有了非常差的预感,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因为这场寒冬而丧命。

218 流民事件(上)
    白明修裹得厚厚的,走在黄浦江边,他眉头皱着,问长江物流的傅山道:“说有些河段甚至出现了小规模封冻的情况,是真的吗?”
    傅山点头回答道:“是的,江南少数地方出现了封冻的情况,扬州那边前三天降雪很重,积雪有数尺。”
    白明修有些揪心,这次突然的雪灾和严寒让他有些措不及防。酷寒可能导致一部分农作物减产甚至绝产,更让许多百姓生计出现问题。
    内阁首辅大臣唐北庐说道:“江南各府已经提高了紧急状态,并且发动各级基层组织,展开赈灾防灾活动,好在我们日前从澳洲拉过来一批用于发电和炼钢的煤炭,现在理政院已经紧急通知生产部门协调出燃料,分发给各地民众用于取暖。粮食总公司也已经在准备对抗饥馑,我们现阶段已经准备好了第一期的储备粮,但是我们对于可能消耗多少还没有一个准确的预估。粤桂滇黔四省的情况要好很多,四川方面则基本上没有太大问题,人口太少了。”
    白明修问道:“处理这些事务,会对我们接下来的战争造成多少影响。”
    唐北庐坦诚回答:“实话是,影响不会很大,因为我们并没有动用军方的任何物资,江南这边因为一些河流封冻,可能影响物流速度,不过我们已经让百分之七十的物资到位了,有影响但影响有限。”
    白明修点点头,说道:“希望如此。”
    在粤北,李定国准备接下来的战争到了最后的时刻,大明复国军三大军区联动,华南军区这边要一部出粤北入湖广,另一部出潮汕入福建。之前的雪下得并不厉害,在粤北并没有积多少,只不过近日来温度都很低,大家日子并不好过。
    李定国视察了营区之后,忽然看到一个正装的中年男子,面色严峻地等在营区外面。他认识这个人,他叫相行田,是锦衣卫的指挥使,也算是太子身边的重要人物。
    “晋王,有要事相商。”相行田拜见过后,简单地道。
    李定国没有跟相行田单独深入聊过什么,他只知道这个锦衣卫的指挥使手中掌握着非常惊人的力量。
    两人来到一间安全的办公室中,相行田快速地向李定国说道:“有一个重大的情况,这次寒冬雪灾,给河南、湖广一带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北面冻死了不少人,庄稼也有很多冻死在了地里了。很多活不下去的老百姓一面伐木取暖,一面又因为食物不足,向南边迁徙,形成了一股流民潮。我们判断这股流民潮的背后应该是有人推动的,现在一部分流民涌向了江南,还有一部分流民正在涌向广东,我们锦衣卫的特工判断,以现在的速度,三到四天之内,第一波的流民就会抵达粤北韶州府。”
    李定国眉头一皱,“什么?雪灾居然还出现流民了?”
    相行田叹了一口气说道:“因为满清战败,战事吃紧,所以对于老百姓的盘剥更加严重了,三饷加重之后,甚至导致了非常多的自耕农破产,更不要说那些佃户了,本来许多小农自家储备的口粮都只能维持他们吊着一口气,现在一闹极寒雪灾,更没办法了。我的手下给我的汇报中,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凄凉,说向南向东的流民经过的道路,没几百步都可能有一具冻僵的尸体,而很多流民甚至在这样的天气中衣不蔽体,唉岂是一个惨字能够道尽。”
    李定国听到了这些情况,反而变得有些沉默,他年少的时候也经历过类似的局面。当年遭灾的时候,人相食的悲剧他亲眼见过,人为了活着是不择手段的。这乱世中本来就是人命如草,他已经听多了见多了。只是他在白明修建立的新国家下面,看到了太过欣欣向荣的变局,让他充满了希望,离那些过往都远了,只是这一次的灾害又将他拉回了过往。
    “殿下有什么指示?可是要推演进军的时间?”
    相行田回答道:“暂时我们还要看看究竟流民潮的情况怎样,殿下其实在很久之前就做过严重自然灾害的处置方案,虽然并不一定能够完全套用,但多少我们也都有准备。广东省这边自然要调集物资以保障灾民的生计,可能要抽调部分军力进行治安的维持。如果短时间内无法疏散掉这么大批的灾民的话,太子决定将灾民转移进交趾省、琼州府和台湾府。”
    相行田认真地对李定国:“晋王,维持住广东这边的安定局面是第一位的,灾民在进入我控制境内后,一定要将他们全部控制起来,不能到处迁徙,造成纷争和动乱。地方和军方都会加紧调派物资,包括粮食和取暖物资保证灾民的生计的,初步我们设置了十多个大型安置区,可能都需要华南军区抽调部分军力协助。”
    “那北伐的事情怎么办?”
    “还是看太子的安排吧,太子应该也不想要放弃自己准备这么久的一场战争。唉,清廷甩给了我们这么大的负担,我们猜测背后应该有洪承畴的一番手脚的,毕竟这次的灾害不至于造成这种规模的流民潮,极有可能是清廷故意用这种手段来拖住我们。”
    李定国恨声道:“如果是这样,那就更不能让建奴奸计得逞。”
    相行田对于接下来的应对还是有些忧虑的,他再三叮嘱李定国道:“晋王,请你一定让部下们警惕起来,我总感觉这次的流民事件不会那么单纯的,清军现在已经不可能在正面战场上对我们取得什么优势了。所以下三滥的手段是不能不防。”
    “本王省得,也多谢相指挥使的一番告诫了。”
    相行田道:“我这边有管理灾民的一系列的方阵和临时撰写的手册,负责这一块的部队赶紧组织学习一下,到时候是一定用得上的。总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