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哼!”绿袍见到大手抓来,冷哼一声“你当本座泥捏得不成?”绿袍将身一晃,疏忽间遁出数百丈,躲过大手抓摄。
“哪里走!”来人见到绿袍躲过抓摄,不由喝道。又是一只大手凌空摄来。
绿袍把手一扬,四周雷电精气掀起万丈波涛,滚滚雷光凝聚成一枚枚雷珠,滴溜溜飞舞,大手一把捞住雷珠。绿袍把手一指,轰隆一声,雷珠尽数炸开,将个擒拿大手炸得支离破碎。
来人冷不防吃了个暗亏,擒拿法术也被绿袍雷法破去,心里惊疑不定。这人方才正收集雷霆之精气凝练神雷,却见雷云中竟然有一尊神魂,正在借助天雷之力洗练神魂,恐是修炼什么功法才要借助雷霆之力,亦或者是甚么阴神鬼物正在渡雷劫。他伺机在旁,欲要将这神魂一举擒拿,他手中正有一桩法宝,尚还缺少一个强大的主魂,正好将这尊神魂擒来炼入法宝作为主魂。
本以为手到擒来之事,却不想踢到一块铁板。绿袍举手投足间引来天雷之威,将天雷瞬息间炼成一枚枚神雷霹雳子,将擒拿法术一举破去。
破去擒拿术法,绿袍伸手一招,一道灵光破空而来,灵光中打开一道门户,其中落下一具身体,正是他的肉身。将阴神遁入肉身,略略运转法力,法力滚滚而下,瞬息间与阴神联结一体。
来人猛然见到虚空跌落一尊肉身,天雷中央的神魂竟然遁入其中,暗道不好。方才雷电中这人挥手搅动天雷,轻易破去法术,如今竟然得回肉身,必定不是其对手,来人慌忙架起遁光欲离去。
却不想绿袍伸手往前一指,玄牝之门悄然浮现,玄牝之门猛然一震,落将下来将那人镇压在门下动弹不得。将来人反手镇压,来人方知绿袍法力之高强。面上不胜惶恐,不住对绿袍高呼告饶道:“前辈饶命!”
绿袍高高在上,看着这人翻手间被玄牝之门镇压住,心中对玄牝之门的威力满意无比。淡淡地看了一眼玄牝之门镇压住的人。绿袍嘿声冷笑道:“自我修成道业以来,还未有人敢打本座的主意。你这惫赖,却来欺到我头上来!”
这人连道不敢,拼命祈求绿袍能放过他:“在下也只是见前辈神魂强大,千不该万不该想拿前辈的神魂来做法宝主魂。求前辈绕我一命!”
绿袍面色平静,看不出丝毫喜怒,越是这样,来人越是惊惶,瑟瑟不安地看着绿袍。绿袍也不问这人名姓,心念一动,玄牝之门一震,将这人震为齑粉,绿袍冷笑道:“既然敢打本座的主意,便要做好化为化为灰灰的准备!”
绿袍将这人化为灰灰,正要默算天机,忽然又放弃演算,招手收起玄牝之门,一道遁光遁破虚空,迅速离去。
绿袍离去之后,一道佛光降落高空,滚滚雷电都被佛光冲散,佛光散去,现出一尊矮瘦女尼立于雷云之上,看了看四周,随即闭目掐指默算,却毫无所得。
忽的又飞来一道佛光,佛光散去,一个面容清奇的老僧,老僧见到矮瘦女尼,笑道:“心如神尼也来了!”这矮瘦女尼竟是佛门中赫赫有名的心如神尼。
这心如神尼乃是昔年旁门散仙中数一数二的人物女仙辛如玉,此人以前虽是旁门,却具极**力神通。因其刚直任性,善善恶恶,专以意气用事,所积善功虽多,无心之恶也不在少。一般正教中的同道知她心性不恶,只是太刚愎任性,不去惹她,便可无事,无故并不害人。后来偶遇遇一前辈神僧点化,当时醒悟。只三日夜静坐,便领会得佛门真谛。由此发下宏愿,欲以佛家降魔愿力,扫荡群邪,拯救群生。此人一入佛门,便成佛门顶尖的高人,几与天蒙禅师,芬陀神尼并列。
心如神尼见到老僧,急忙前来见礼:“竟是天蒙大师当面,心如却是失礼了!”
“无碍!”天蒙禅师摆摆手笑道“还需再等两位道友!”
“禅师佛法高深!”心如赞了一声天蒙禅师佛法修为,随后也朝远处望去。过不了十来息,又来了两道佛光,佛光散去,现出两个人来,一个白眉老长慈眉善目的老僧,另一个却是老尼。
“芬陀,白眉见过天蒙师兄!”两人上前拜见天蒙禅师。天蒙禅师得道极早,辈分又高,白眉芬陀与他虽是一辈,却不敢怠慢。
佛门有数的高人竟然汇聚于此,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大事?竟然引得几位神僧神尼汇聚于此,恐怕是与方才绿袍在此渡雷劫有关。
天蒙禅师看了看四周,当先开口说道:“方才我以宿命通算定逆命之人就在此处,想不到竟然来晚一步!方才心如道友最先来此,也不知有甚么发现无有?”
“逆命之人?究竟是何人竟然当得禅师一句逆命之人?方才我到此并未发现什么人物,我早先并不知逆命之人在此,只是此处有一至宝搅动天机,心有所感方才赶到此处!”心如神尼对于天蒙禅师所言疑惑不已,对于逆命之人所知也不多,方才是感觉到有至宝搅动天机,方才赶来查看。
天蒙禅师闻言,默默不语,似在入定查看因果天机。只是遍观气息因果也算不得什么,无奈退出定境。
三人齐齐朝天蒙禅师看来,天蒙禅师摆摆手,几人见此,面色微微一变,白眉面色凝重地说道:“不如我等四人联手演算一次天机,看看究竟如何?”
“大善!”另外三人都同意此法。
第一百十一章 暗窥视佛门谋绿袍
天蒙禅师当先出手,伸手掌心向前,掌中发出一道佛光。接着心如神尼,芬陀神尼与白眉大师也各发佛光,四人佛光交汇一体,结成一片圆光,圆光如镜,照彻四周。四位佛门大德高僧联手施为,恐怕世间能遮挡天机的没有几个,便是如今天机渐渐混沌,四人联手之下也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只见四位佛门神僧神尼施展佛法,佛光交汇成圆光如镜,圆光中走马观花一般显现出方才雷云中的景象。首先出现的是一尊伟岸的门户,随后如时光倒流,显现出被门户震为灰灰的一个修士,在雷云中一直矗立着一尊朦胧的身影。诸位佛门高人仔细观看圆光中的身影,可是任他门如何观看,也看不清圆光中的身影究竟长得是何等模样。
诸位佛门大德交换一个眼神,继续加力施展法术窥视过去时光。圆光中时间倒流到绿袍阴神渡雷劫的那一刻,朦胧身影被天雷震碎,一道灵光,性光与玄光交融而成的光辉照彻圆光宝镜。
看到性光出现的一刹那,天蒙禅师眉头一跳:“心光!”
诸位佛门高人见识不浅,自然认得性光光辉,此光在道门名唤性光,在佛门便叫做心光,两者同出而异名,只是佛道叫法不同而已。凡是明心见性,必现性光。见此光辉,必定是道行高深,证得天仙道果亦或者是修成阿罗汉金身的佛道高人。
四位神僧神尼自然已证见性光,自然知道证见性光的人若是渡过诸般劫数,必定是飞升正果。
四位佛门大德不敢怠慢,佛光益发炽烈,圆光一阵波动,画面越发清晰,镜中身影仿佛被拨开一层迷雾,声影逐渐清晰。
忽得一道灵光悄然浮现,圆镜中浮现一尊门户,门户猛地一震,圆光宝镜支离破碎。不过四位佛门高僧神尼在圆光破碎之前惊鸿一瞥,清晰瞥见圆镜中身着青袍的身影。
圆光碎去之后,诸位佛门高人相顾无言,默默回想有什么人物是显现童子之相,遍数正道旁门与邪魔左道,具有童子之相的人物诸位也都识得,却没有什么人物是眼前这人形象。
心如神尼开口问道:“禅师为何会如此看重这人?逆命之人究竟有什么玄妙之处?”
天蒙禅师闻言,微微一笑:“逆命之人乃是逆改天命之人,自从数年天机突生变数,接着一年之前天机陡转。天命中异军突起,别于正邪之外,再生一道,未来天机受此影响,已然改变不少,虽说峨眉大兴之势未曾彻底更易,却也几欲动摇根基。昔年长眉真人所预言之三英二云,峨眉大兴之人也不再是天命所归,虽是出类拔萃,可天下风起云涌,不知要出多少英雄俊杰!”
“禅师之意,莫非是要渡此人入我佛门?”
“不错,能将此人渡入我佛门,自是大兴我佛门气运。若是不受渡化,囚禁封印不使其继续更易天命也是好的!”
“此事怕是难!”芬陀神尼皱眉说道“方才一道门户震碎我等佛光,看此宝,竟已是一件最为顶尖的天府奇珍,便是佛门降魔至宝‘七宝金幢’也略有不及,方才匆匆一瞥,那门户竟仿佛有灵一般,不输于半步金仙。若是这逆命之人再有些机缘,将此宝更进一步,便是我等也将无可奈何!”
诸人闻言,俱都沉默。方才神秘门户法宝一举震碎诸人窥探,显现出无与伦比的威能,诸人只是透过时光回溯过去情景,却被神秘门户法宝隔着时空出手将窥探遮蔽,可见这门户已具有大道之玄妙,有此等玄妙之法宝,俱是上界太乙、大罗或者菩萨佛陀的手中。
天蒙禅师忽的闭目掐指演算一番,良久之后,开口说道:“方才贫僧默察天机,此事日后还有一番变数,且稍住,日后自见分晓!”
不曾开口说话的白眉大师若有所思,随即说道:“师兄想必已有成算,既如此,我等便静看风云,看那逆命之人日后如何!”说罢,两位神尼也都点头称善。
却说绿袍驾遁光离去,回到百蛮山之后,心灵一动,察觉有人窥探,催动玄牝之门遮蔽窥探。性光生发果然玄妙,以前绿袍未必有能力发现佛门的窥探,如今轻易便发现佛门的窥探。方才绿袍急急离去,也是心灵一动,事前有所察觉方才急急离去。
可惜到底是晚了一步,被人以圆光窥见身形,绿袍见此略作一想,便知是什么人物。道门旁门有此道行的初李静虚一人之外,其余人大多都已隐世不出,只有佛门的几个诸如芬陀,白眉,心如天蒙之类的佛门高人才有此道行。
对于这些人,绿袍也是忌惮不已,“这些个佛门高僧大德真是讨厌!即以能飞升极乐世界,何必流连红尘,早早飞升享受正果不好么?”
佛门这些高僧神尼都是修成罗汉金身的存在,位比道门天仙道果,这些佛门高人滞留人间,也是为了功行。修菩萨行需得使他人觉悟,所谓罗汉自觉,菩萨觉他,佛陀觉行圆满,三乘具足才可称之为佛陀。佛门修行,四果罗汉,大阿罗汉,十地菩萨,等妙二觉,佛陀果业,各有玄妙。单说四果罗汉,从凡人开始,到觉醒自性光芒,果位递进,修成大阿罗汉便不逊色于八地菩萨,等妙二觉之菩萨甚至不再佛陀之下。佛门四大菩萨文殊,普贤,观音,地藏四位菩萨本身虽是菩萨果,却比许多佛陀还要厉害。
绿袍遮蔽窥探,便暗自琢磨,既然已藏不住,索性将神道推到前台,红尘人道的布置也要一起推行,正好人间王朝需要个制约。
第一百一十二章 合七魄玄光孕阳神
绿袍打定主意,一拍顶门,顶门上冲起两道气流,化作阴神三身中天魂与地魂显现。绿袍略作一想,祭出玄牝之门,将天魂往玄牝之门上一附,玄牝之门一阵变化,依旧化作第二元神的模样。玄牝之门本就是绿袍的本命至宝,其中孕育空白之灵魂,正好可以将天魂附身其中主持第二元神,如此一来便不需本尊意识来主持第二元神,本尊只需一意苦修便可。
玄牝之门挥袖收起地魂,对绿袍本尊点点头,纵起遁光飞去。如今修成阴神三身,除命魂需得驻身之外,其余两尊天魂地魂正好前去主持,地神分身也极其重要,玄牝之门此去,也要讲山河社稷图炼成法宝,才好进行接下来的布置。
却说绿袍将阴神三分,其二出门主持局面,另外本尊端坐洞府,一意苦修。金丹九境:炼煞,凝罡,化元,阴神,玄光,天一,神游,化神,阳神。绿袍如今业已修成神游,化神修行便要开始。阴神修行已然接近瓶颈,接下来却该修行阳神,别家修行,乃是讲阴神炼成阳神,绿袍修行却别出枢机,讲七魄混炼,凝成阳神。在绿袍看来,魂为阴,魄为阳,魂炼阴神,魄炼阳神。阴阳合一,方为元神。三魂炼性,七魄成命,性命双修,大道必成。
七魄各自名为:气,力,精,英,灵慧,天冲,中枢,此七魄乃是维系三魂驻身之根本,七魄散去,三魂无所归依便魂飞冥冥,所谓魂飞魄散即是指此。魄也可称之为体魄,血魄,其根本便在肉身之上,失去肉身精血元气滋养,七魄便渐渐衰弱,最后再也维系不了三魂,自然便死去。凡人渐渐衰老,肉身气血不足,不能供养七魄,七魄渐渐衰弱,自是无法维系三魂,魄一散人便死。所谓情深不寿,慧极必伤,乃是灵魂强大异常,反过来压制七魄,导致七魄衰弱,自是寿命不长。
化神修行,便是捕捉身中七魄,将至凝练合一,化作一尊阳神之胎。这一部完全靠肉身修行,七魄不能离开肉身。待到阳神之胎铸成,接着将身神混同法力,一同炼入阳神之胎。
绿袍冥心端坐入定,阴神与肉身合一。性光照射之下,七道淡淡地虚影在肉身血肉中若隐若现,这七道虚影受性光一照,仿如受惊的兔子一般,潜入血肉深处。这七道虚影便是人之七魄。七魄存于血肉之中,其居所并无定处,只在全身血肉中游走不定。绿袍所创法门修行路径旨在定住七魄,将七魄一一炼化合一。许多门派修行元婴道胎或元神,靠得便是日久功深,将七魄吸住,渐渐化合入元神或元婴中。新创功法修行,需寻找七魄将其化入玄光中,于玄光中孕育神胎,此名为化神。
玄光将七魄照出,绿袍将心念一转,锁定七魄之一的中枢魄,任由其他几魄潜藏血肉深处,只一意追寻这一魄。七魄潜藏血肉中,其潜行速度极快,绿袍将性光与玄光合一,将其一照,中枢魄的速度变慢了下来。玄光乃是真元法力所化,其中含有性光,对七魄有极强吸引力与克制之力。倘若只是单纯玄光,捕捉七魄还需费一番功夫。
玄光缠绕于中枢魄之上,中枢魄定住,也不再动弹,反而任由玄光渐渐渗入体内,随玄光渗透,中枢魄渐渐变得透明,玄光自中枢魄体内照射而出,直至中枢魄彻底化为一道玄光。
绿袍轻易将中枢魄定住,耗费一日时光将中枢魄缓缓化入玄光中,绿袍继续捕捉另外一魄。七魄居于肉身中,能隐能显,能大能小,整个肉身就仿佛似一个天地一般,在偌大的肉身中寻找七魄着实不易,若非玄光与性光合一,能将七魄身形照彻,恐怕寻找七魄要耗费许多功夫。花了七日功夫将七魄一一寻得,将其炼入玄光。玄光中渐渐生出一种玄妙的感觉,其中孕育出一尊神胎,这神胎便是阳神之胎,乃是初具阳神之雏形。
绿袍首先将三景二十四神化入神胎,心念一转,离中丹田最近的心神首先飞出穴窍,心神投入玄光中,随之一道真元法力也投入玄光中,接着,肺神,脾神,肾神等五脏之神投入玄光,一尊尊身神被驱动投入玄光中。待到三百六十五尊主窍身神投入到玄光中之后,玄光中便容纳不下剩余的身神。绿袍默默一算,发现孕育中的神胎现阶段只能承受三百六十五尊身神,剩余的身神还需等待阳神出世,方能继续将之炼入阳神中。
静候七七四十九日,玄光化神终于圆满,一尊神胎自玄光中诞生而出。
只见绿袍顶上冲起一道玄光,结成一亩云光,云上生莲,莲中托起一尊神胎。神胎初生身长不满一尺,全身不着一缕。云光上冲起三百六十五道光柱,光柱上站立着身长一寸的身神,身神各自站定,绽放玄光交汇成一片光海裹住神胎。只见得身神消融化入玄光中,被神胎张口一吸,将玄光尽数吸入体内。
神胎吸入玄光,身形渐渐成长,直到身高三尺,方才停了下来。此时神胎彻底化作阳神,阳神站立莲花之上,面目与绿袍一般无二。阳神却又将身一晃,顶门冲出一道云光,云光中站立着三百六十五尊身形,看模样,与绿袍生得一般无二。
此乃阳神法身之玄妙——分形散影。阳神将身神炼入体内,自然便具有分形散影之法,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尊身神,便有十二万九千六百道分身,此乃自然神通,乃是阳神自带,非是苦修而成。
绿袍见此,不由喜道:“想不到还没真正成就正果,倒是把仙佛的化身亿万的法门给学会了!”
绿袍心念一动,阳神将顶上云光收起,三百六十五尊分身随即消失不见,阳神复又盘膝坐下,莲花合拢,包裹住阳神自顶门投入体内。
却说绿袍将阳神炼成,只待阴神阳神于金丹内阴阳合一,孕育出元神,便可踏入炼神返虚之境,从此便成散仙,与凡人便是天人相隔。
第一百一十三章 归神域地神定章程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却说这边绿袍本尊修成阳神,那边玄牝之门化作第二元神显化,带着地魂前往地神分神之处。
第二元神化身带起地魂,飞上极天高空,万里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