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段飞和他们的级别不同,虽然段飞一直听陆笙指挥指哪打哪,但段飞在玄天府算是和陆笙平级。陆笙和段飞,也是以兄弟相称。
段飞的脾气不错,这也是在玄天府公认的。否则换了谁,这时候也该是脚丫子踹上去了。
“什么情况?我才离开一天,陆笙又招新人了?”段飞随手将外套脱下,接过手下递来的外套穿上。
“是,在路上遇到的,大人见才猎喜,收在账下。盖英,还不快给段统领陪个不是?”
盖英很乖巧的上前躬身,“卑下鲁莽,还请大人见谅。”
“免了,误会而已。小子,多大了?”段飞脸上依旧有些不自然,但也没有计较。
“二十。”
“好小子,二十岁竟然是先天之境了。”段飞眼中精芒闪动,认可的点了点头,“陆笙呢?”
“在书房!”
“弟兄们的房间准备好了么?”段飞带走了数十个弟兄,现在也都回来了。
“准备好了,冯建,带弟兄们去休息。”卢剑连忙对身后的冯建招呼道。
其实冯建的心底是不太情愿的,冯建原本是飞陵卫,后来调在陆笙的账下。在陆笙看来,这是无关紧要的事,但是在冯建心底却不那么认为。
飞陵卫即是护卫,又是军团,他被调离在飞陵卫眼中算是某种背叛。所以冯建自从来到陆笙的账下也很少和以前的弟兄们接触。
心底有些不愿,但冯建也没有半点犹豫应承了下来。
陆笙的书房之中,烛火微微摇曳。
从半年前开始,倭寇就屡屡犯境。主要的登陆地点在吕四港和近海村一代的海岸线上。
半年来,登陆的次数就有七八次。
看着卷宗的记载,陆笙的眉头却不禁皱起。并不是说倭寇这段时间的入侵给海岸线百姓造成了多大的损失。坦白说,损失大大低于陆笙的预料。
而更令陆笙疑惑的是,海防军的战力似乎并没有在节使大人口中得知的那么不堪。倭寇登陆七八次,但每一次都被海防军打退,七八次交手,海防军竟然是全胜。
“由此战力,还有整顿军纪的必要?”陆笙挠了挠头。
“哒哒哒——”清脆的敲门声响起。
“进来吧!”陆笙放下卷宗,微笑的看着推门进来的段飞,“怎么样,那小子一剑够不够味道?”
“你还笑我?要不是你没有交代好,我能有这待遇?这小子……可以的。你没看到那一道剑气有多快,要不是最近一段时间发生了这么多事,我的修为有了点长进。
我段飞一世英名怕是直接变成后世笑话了,堂堂飞陵卫左卫领,没能死在战场没能死在贼人手中,却被自己的弟兄给宰了。”
“别埋怨了,我在此怎么忍心看着你死呢?一天就回来了?调查的怎么样?”
“只能调查个大概,详细情况需要花时间。陆笙,这批倭寇有点蹊跷啊。”
“我也看出来了。”陆笙轻轻的将卷宗递给段飞,“在数十年前,常有倭寇犯境,尤其是在五十年前,更是猖獗。
东海倭国虽然是弹丸小国,但他们的武功却是别具一格。追求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击杀,所以他们的招式很少,但杀伤力不俗。
五十年前多次犯境,朝廷屡屡镇压却无功而返。要不是当年北坎公创建深蓝海军对抗倭寇,怕是无法保住东海五十年承平。
当年的倭寇极为凶残,很多武林高手前去助阵却皆被对方一刀斩杀,就连先天高手都死伤惨重。胆敢来大禹边境做倭寇的,还真得有几把刷子。
但这次,他们竟然屡次犯境皆被海防军击退,看来海防军还是有些实力的。”
“有实力个屁!”段飞不屑的瘪了瘪嘴,“这群海防军,压根就没和倭寇交过手。”
“没交手?”陆笙诧异的问道,“怎么可能?要是没交手,倭寇怎么会被打退?如果海防军谎报军情……不可能,谎报军情绝对瞒不住。不说节使府,就是百姓伤亡也该有个数目才对。”
“所以为才说这次倭寇有点蹊跷啊。”说着,段飞站起身来到陆笙背后的通南府地图边上,指着地图海岸线的一处区域。
“从吕四港,到这一代,连绵五十里的海岸线,倭寇如入无人之境的上岸了七八次。而每一次,海防军都象征性的出兵抵御。
但不知为何,这群倭寇仿佛无心恋战一般。海防军一到,他们就撤。他们自己撤了,当然算是海防军打退的。
而有过两次,海防军根本没有出兵抵御。倭寇最远侵入上岸十五里便再也没有深入。而且这群倭寇简直……简直根本不像是倭寇。
在我们认知中,倭寇是凶残且无人性的。但奇怪的是,这群倭寇进村劫掠,只要百姓不反抗,他们竟然不伤人命?
那两次劫掠,倭寇只抢夺粮食,却对财物秋毫不犯。当然,也有可能是百姓家里除了粮食就没值钱的东西了。”
“这是倭寇么?”陆笙盯着眼前的卷宗表示怀疑。
“这是倭寇登陆的时间表。”段飞从怀中取出小本本摆在陆笙的面前。
“最近一次登录是在一个月前?按照往常的时间来看……最长的也没超过一个月。”陆笙低沉的说着,眼中精芒顿时闪动,“他们快出现了?”
“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我也是这么想的。陆兄,你说我们要不要把弟兄们安排到黄海边?下次他们来,好叫他们留下点东西。”
“不可!”陆笙立刻否决道,“你看这倭寇没有伤人,但不代表他们没有伤人的实力。而且你看他们每次上岸的记录和速度,显然这群倭寇是经过训练的。
我们只带了五十个弟兄,万一倭寇的实力很强,弟兄们就悬了。”
“早知如此,我们就多带点人过来了。”
“那也不行,江北道有驻军有海防军,我们带的人多是什么意思?弟兄们不用去,但我们几个还是可以去的。只要他们敢来,我们就给他们点教训。”
第二百十九章 烂到根了
第二天一大早,陆笙带着卢剑冯建盖英三人离开了提刑司,跨上快马,扬鞭而去。
启海县,位于黄海岸边,黄海海岸线连绵向南,一直连接到沪上。这条漫长的海岸线,既是神州边境所在。大禹国土,东至于此。
天上白云朵朵,迎面的微风中带着丝丝的咸味。越是靠近海边,土地的咸度就越高,在这里,很难能够种植出水稻,就是小麦的产量也是不高。
通南府和沪上府虽然都是临海州府,但两者的发展却是天差地别。黄海为浅滩,每次潮涨潮落,海岸线能向外推出十几里。
这个天然的劣势,让通南府根本无法成为一个大型港口的可能。没有大型的港口,贸易自然无法流通。所以,就算通南府的地理位置再靠近沪上府,它注定无法走沪上府的路。
耕地不够肥沃,地势不够优越,但通南府有着连绵的海岸有着丰富的海产资源。故而,出海打渔,成了靠近海岸线的百姓家里主要的收入来源。
但是,自从倭寇犯境以来,整整半年,百姓们都没有人下海了。无法下海,光凭着贫瘠的土地根本无法养活一家老小。
因此,百姓们的怨声越来越大,也有多个村庄集体来到州府向朝廷请命尽快荡平海盗还东海岸太平。
朝廷的国家大计他们不懂,牵一发而动全身他们更不理解,百姓们只关心自己的身上有没有衣服穿,肚子能不能吃饱。
只要能活下去,百姓就不会闹腾,可一旦百姓活不下去了,那闹腾起来就是野火燎原。
倭寇犯境,解决的根本之道在于海防驻军。正因为如此,钱塘才会如此关注海防军军纪问题,在发现问题之后立刻上书朝廷要求整顿军纪。
大禹百年承平,对外没有大型战争,海防军的问题绝对不是特例。但军改却非一朝一夕所能实行的,其中触犯到的利益实在太多。
东海海防军军营,就坐落在启海县东郊外,南可顾守吕四渔港,北可顾守到近海鱼镇。
作为军营,其守卫应当严密,尤其是在倭寇时常犯境的前提下,海防军应该时刻进入到战备状态。
但是,陆笙等人一身便衣,就这么大摇大摆的来到了军营之外。一路行来,没有关卡,没有梢台,没有人上前阻拦,更没有人前来问话。
就这么顺利的,如入无人之境的来到了军营外,还能看到军营的操场之上杂草丛生,一只只兔子在草丛之中欢快的奔跑。
“这是军营?”看了许久,冯建忍不住道出了一句吐槽。
飞凌卫出身的他,实在无法想象眼前荒草丛生,日上三竿都见不到几个活人的地方,竟然是军营?要是换了飞凌卫的军营营地,这等情况伍长以上的士官估计都得军法处置。
“这已经不能算是军营了”陆笙心底早有预料,但却没想到现实情况比他想象的还要糟糕,“就连土匪窝都不如。”
“起来了,起来了出操了”一声高喊响起。
“去你的出操,才什么时候?这么早就喊老子起床?”
“虎子,你他娘的昨晚什么时候回来的?特么我怎么不知道你回来了?”
“出操出操,一旬才两天出操,你们他娘的抱怨什么?快快快!咱们好歹还是正规军!最近倭寇犯境,上头盯得紧,大家把懒散收一收,万一朝廷真的要整顿军纪,你们有几个脑袋够砍的?”
“哈哈哈统领你就吓唬我们吧。我们上面有侯爷罩着,谁敢动我们?”
“就是!那个叫钱塘的不是病死了么?还整顿军纪侯爷没收拾他,老天爷就把他给收了。”
“闭嘴!别胡说,侯爷说了,咱们的军纪一定要改。否则,就算死了个钱塘还会有李塘张塘来找我们麻烦。所以,从今天起,每旬两次出操要改成三次。
大家快点,站好队,把家伙都拿稳了。你他娘的,拿个芦苇杆子做什么?你的矛呢?”
“不知道啊,昨天还在呢,不知道哪个王八蛋给顺走了。没事,训练嘛,芦苇杆子也能凑合着用!”
站在远处看着操场中松散的队形,一行四人顿时感觉自己的三观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这特么是军队?
“大人,我想砍人!”冯建气的浑身颤抖,眼前的这一幕,根本就是对军人的侮辱。别说飞凌卫,特么就是沪上水师都不敢这么无视军法军纪吧?
“真想把这群酒囊饭袋宰了,难怪倭寇敢屡次犯境。要换了我,就算我是海贼流寇我都敢上岸烧杀。”
“窥一斑以见全豹,整顿军纪刻不容缓。走吧,我们去周边看看。”
虽然是眼见为实,但多少还是有必要从其他人哪里获得更加全面的讯息。
陆笙走访了附近的百姓,出乎预料,那群已经烂到根子里的兵油子,竟然很少有欺凌百姓的事发生。有时候看上了百姓家的东西,还是会出钱买。
他们军纪松散,在陆笙看来是怒火中烧。但百姓们却不懂这些,他们也不懂啥是军纪。所以在百姓的口碑中,海防军竟然还不错。
走了大半天,陆笙几人来到了一个小镇。这个小镇,真的很小,只有两条横竖的街,每条街,也不过一里左右,换算成前世的距离就是两条交叉不过几百米的街道。
一个菜市场,一些小商铺构成了这个小镇。
叮叮当当的声音此起彼伏,在这个小镇上,坐落最多的店铺反而不是杂货铺或者饭店,反而是一家家铁匠铺。
陆笙几人在一间面摊面前坐下,在他的左手边就是一个铁匠铺。
面店老板招呼着陆笙等人坐下,而正在此时,一个手里提着头盔的海防军晃悠悠的走来,来到身边的铁匠铺门口,还没踏进门槛,便扯着嗓门吆喝道。
“铁锤李,老子的铁矛打造好了没?”
“陈冬子?好了好了!屋里太小,我给您拿出来。”
铁匠铺内应声响起,一个老头举着一根九尺长的长矛走出铁匠铺,“你试试,还顺手不?”
陈冬子接过长矛,瞬间呼呼呼的舞动起来。虎虎生风,快如闪电,纯铁打造长矛,看着至少有五十斤重。能舞出凄厉风啸,那陈冬子还真有两把刷子。
但这个赞赏刚刚升起,陆笙就感觉不对劲了。身为习武之人,眼力岂是等闲,眼前这个陈冬子根本没有修炼过内功,而胳膊之上的肌肉也是松弛的。
如果真的是几十斤的铁矛,这样的身体素质连拿起来都费劲,怎么可能还舞的虎虎生风呢?
也许看到陆笙等人的眼神,陈冬子漂亮的舞了个枪花。刷的一声,长矛漂亮的被收在背后。
“不错不错,很趁手。铁锤李,多少钱?”
“二两!”
“好,给你!”陈冬子随手给铁锤李抛了一块碎银,而后一扭一摆的来到陆笙边上的桌子上坐下,铁矛随手往桌边一搁,“给我来碗牛肉面,多放肉,不加香菜。”
“好咧,您先坐着!”面摊里面传来一声回应。
突然,盖英的手闪电般的掠过,身边的长矛已经落入盖英的手中。入手的一瞬间,盖英的脸色一变。
“哎!小子你干嘛呢?欠揍啊?”陈冬子怒斥道。
盖英抿了抿嘴,将铁矛放回原处,“空的,顶多五六斤。”
话音落地,冯建的脸色顿时再次一黑,“你是唱大戏的?”
“嘿!老子我像是唱大戏的么?看看,看看,这身行头,是唱大戏的假货么?”陈冬子似乎对自己的身份很是得意,仿佛在炫耀自己的名牌衣服一般炫着自己的军服。
“可你的矛却是假货,这样的矛能上阵杀敌么?就是银样蜡枪头都比你这家伙好使。如今倭寇犯境,海防军有守土御敌之责,你却拿着中空的兵刃御敌?像话么?”冯建努力压制着自己的努力,尽量以平稳的声音说道。
“你们是当官的?”
“你觉得像么?”陆笙笑眯眯的问道。
“不像,倒像是读书人。是秀才吧?嘿嘿嘿”陈冬子拉开陆笙的凳子一屁股坐下,“你们这些读书人,就知道读圣贤书,而后之乎者也的抨击朝政。
这不好,那不对的。但是,你们知道啥是对啥是错么?就说倭寇犯境,咱们有守土之责。这话没错,在理。但是,哪一次咱们没有把倭寇赶下海?实话告诉你,我的弟兄们手里拿的,还真都是这种中看不中用的假货。”
“这种话,你是怎么理直气壮的说出来的?”陆笙诧异的盯着陈冬子,感觉这当兵的,竟然以耻为荣?
“哈哈哈你这书生说话有意思!”陈冬子拍着陆笙的肩膀,“当兵吃粮,这是不是天大的道理?”
陆笙眉头微微一皱,默默的点了点头,“民以食为天,当兵的也是人。”
“可你知不知道,我们海防军已经五年没有军饷了。五年没拿过朝廷一块铜板,没领到过一两粮食。不给钱不给粮,却要我们为朝廷卖命,凭什么?”
“保家卫国是军人的使命,就算朝廷没有军饷,你们身上还有军人的职责。你们是商贩么?你们是军人!你的身后是百姓,是父母乡亲,难道任由倭寇欺凌掳掠?你们像话么?”冯建终于忍不住了,拍着桌子嗖的一声站起。
陈冬子被吓得一愣,警惕的退后了两步。愣了许久,才缓缓的捡起地上的长矛,“关老子屁事?”
说着,扛着铁矛转身离去。
“唉,军爷,你的面”
“不吃了!”说着,一摇一摆的往军营方向远去。
第二百二十章 献策奏疏
从启海县回到提刑司,陆笙的心情有些不好。不只是陆笙,随行的几个都憋着一肚子火。要是靠着这样的战士保家卫国,陆笙觉得老百姓还是自己抹脖子来的爽快。
一个人坐在书房,陆笙再一次拿起那些卷宗资料看了起来。
海防军已经烂到根子里了,这件事并非只有钱塘发现。邢阅作为节使,几乎每年都会向朝廷上报海防军的军纪松散,不思进取。
按照常理来说,军部早就该拿海防军动刀了。但军部似乎对黄海边这一块区域忌讳莫深,最后干脆来了个冷处理。
无论通南府上报多少次,从来都是音讯全无。难道是因为北坎侯?陆笙脑海中不禁有了这个猜测。
想到这里,陆笙蓦然回忆起,在自己动身之前,沈凌再三告诫自己除了使命任务之外,其余的最好不要多管。尤其是关于北坎侯的。
北坎侯,这个浑身上下都充满着谜团和矛盾的人物。
一个拥有道境修为的强者,甚至在数十年前,被誉为大禹第一高手的人物,竟然只是一个侯爵?
甚至,朝廷似乎有意的将北坎侯冷藏,关于他的资料,就连陆笙知道的也很少更别说普通百姓。陆笙所能接触的,只是北坎侯二十年前回到通南府,而后一直足不出户没有消息。
足不出户是不可能的,段飞打听到的是北坎侯还是会经常外出访友,只是为人低调,很少和百姓接触而已。
如今倭寇犯境,在钱塘连续三道奏疏之下,军部勉强给出指示,命钱塘着手整顿军纪,但一切的处理,必须得到军部的认同不可先斩后奏。
这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