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林门闺暖-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黑点,淡出了视线。
    “暖暖,飞了就飞了,爹爹下次给你放个更大的!”虽然是暖暖让剪的,可是看着,一脸茫然望天的暖暖,林父很怕她小孩子性子,再闹起来。
    “哦,飞喽,飞喽,飞走喽!”林暖暖片刻失神之后,开始欢呼起来。
    “飞走吧,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今生,有如此包容疼爱她的父母,为了她们,她要好好活。”
    林暖暖知道,身处的朝代对于女子的种种限制,女子要笑不露齿,要三从四德,要“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女子不必有才学“妇德不必才明绝异”,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可是从林二爷和李氏平时的教导可以看出来,林二爷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用这些“无才便是德”来约束暖暖。
    “父亲,我要吃饭饭!”“我要吃饭饭”身为小孩子情绪当然是说来就来的,林暖暖很是擅长变脸,而且耍的一手好无赖。
    “暖暖,爹爹抱你去用膳”林二爷不懂,为什么,用膳叫“吃饭饭”,但是暖暖说的总归很好听,也就随她去了。
    李氏早就让小丫鬟去催他们了,这父女倆一疯起来可是没个边。
    “娘亲!”林暖暖今天玩的开心,就很乐意哄父母高兴。
    李氏一听,暖暖这么点小人儿,一改往日稍显老气的“母亲”,亲亲热热的叫着娘亲,两指乐开了花,接过林二爷手里的暖暖,甜甜的亲了两口,也不服侍林二爷,只一门心思的让林暖暖多叫几句娘亲。
    林二爷摇摇头,也不用边上的小丫鬟,自己笑着边去打水,不提。
    午膳很丰富有酒醋三腰子、三鲜笋、炒鹌子,腌笃鲜,烤鸭掌,鲜菇豆腐汤,龙井竹荪,佛手金卷,还有已经被林暖暖记入暖暖食单的彩虹面条。
    暖暖的口水自有主张的流出来,她自从满了周岁后就不再吃奶了,开始沉迷于各种食物的体验中。甜酸苦辣咸,没有暖暖不想尝试的。
    李氏还记得当时暖暖误食茱萸的事儿。此地有“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头上,辟除恶气”的习俗,当时大家都忙着,谁也没有注意到小不点的暖暖。
    暖暖早就盯着那个茱萸了,她才知道此间辣味都是靠茱萸调味。
    她很是好奇,这茱萸跟辣椒的辣味有什么区别。趁着大家不休息,暖暖飞快扯了几个放进嘴巴里。
    “呸,呸,呸!”这是什么呀?哪里辣了明明是又苦又涩的。
    “哎呦,我的小姐,这个可不能吃呀!”王嬷嬷首先发现暖暖的异样。
    “这孩子”李氏轻嗔林暖暖,“春意,快点让暖暖漱漱口”,李氏抚了抚暖暖的头“暖暖,这个看着鲜艳,其实不能食。是饿了么?一会儿就用膳!”
    林暖暖也不吭声,这种味道就他们称之为“辛辣”呀!对于“无辣不欢”的女汉子,林暖暖来说,是很痛苦的一件事。
    “小暖暖!”林二爷进屋,春意几个如常服礼,退下。
    “暖暖怎么了,看着不大高兴呐?”知女莫若父,林暖暖的脸上,一看就写满了沮丧,这么点小小人,知道什么叫沮丧。
    李氏很不给暖暖面子,轻笑着将暖暖误食茱萸的事情一一讲给林二爷听。
    林暖暖捂着脸,“都不要跟我说话,我羞羞了!”
    “暖暖,”林二爷抱过她“这个叫山茱萸,还有一种叫吴茱萸和食茱萸,前二者入药,后者入馔入药两可。川人爱吃的鱼鲊、肉羹、面条,皆用辛辣的食茱萸调味。”林二爷捏捏暖暖的小脸蛋,“一会儿让秋渠带你下厨去看看”
    林二爷一点没有“君子远包厨”的想法,“暖暖的食单,还可以再加一个吴茱萸,哈哈哈哈!”
    林二爷越想越好笑,干脆朗声大笑起来~
    备受打击的林暖暖此刻心情复杂,脸呈神游状,“太丢人!”
    不过想到辣味可以有,瞬间又觉得开心起来:在这种,大喜大悲的撞击下,小小的暖暖,一口气吃了一碗的彩虹面条。
    林二爷,林二奶奶,目瞪口呆“暖暖是真的饿了,难怪连茱萸都要吃一口”。。。。m。。

第六章 做寿
    ,。
    自从茱萸事件后,暖暖很是“消沉”了一段时间,仿佛不似从前对食物很有兴趣的样子。
    故而,暖暖的食单,这一段就只有彩虹面条和茱萸。
    食单是暖暖央着林二爷帮她订的一本厚厚的册子。她还请林二爷在封面作了“暖暖食单”的提字。
    目前册子上只两页,一页是暖暖让李氏帮她记得的某年某月某日某个时辰,暖暖点石成金的创造出了彩虹面条。还要求,详细描写彩虹面条的样子,味道以及众人的赞赏。
    至于另一页,那是林二爷强自加上去的,详细的描述了,暖暖误食吴茱萸的过程,山茱萸,吴茱萸,食茱萸的区别,效用。
    林宇泽林探花用小狼毫在册子上画出了茱萸的形状,并附前人的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林暖暖认真的看了看图及诗,嗯,图不错,诗不好,“独在异乡?”哼!林二爷看着暖暖煞有介事的拿着册子念念有词,仿佛能看懂似的,深觉好笑。林暖暖瞪着眼睛,“爹爹,不许笑,要端重!”“……”林二爷一愣,……有次,林二爷跟同僚喝多了,正遇林二奶奶正哄暖暖睡觉,灯下的李氏,只简单挽了一个发髻,垂着头,露出雪白一段长颈,侧脸温柔,秀美,嘴角处噙着笑,还现出淡淡的酒窝来,他一时情难自禁,忍不住就俯上去,果然甜过竹叶青,香过女儿红。正想采撷更多,就见,小暖暖睡眼迷蒙的盯着他,羞得李氏赶忙推开他,并嗔道:“端重点儿!”这丫头,给他记着,还用到这儿了,幸亏李氏没听到,不然,今晚又要睡书房那张硬梆梆的床了。
    暖暖可不懂自己无意识的一句话带给林二爷这么多的纠结,她看了看这首诗,心道,这才不是异乡,我也不是异客,吾心安处是故乡!这里就是她的家,因为这里有她爱的人,还有两辈子,她渴望的亲情。
    江南苏州郡这个小县的林家,惬意,温馨。京城林府此刻正忙碌着。
    林府不同于普通有品级而无实权的勋贵人家。林琨林国公位列三公之一,是本朝少有长实权的勋贵。
    三月初三是林琨母亲长公主林老夫人的寿诞,早在多日前,林府就已经在准备了。
    “蒋嬷嬷好!”大厨房里众人见一位头戴蝙蝠银簪,皮肤白皙,身材富态的婆子进来,忙施礼道。
    蒋嬷嬷可不是一般的嬷嬷,她可是林老夫人身边第一人,她自小在长公主身边服侍,等年级稍长又自梳不嫁,一直侍奉林老夫人左右,情分不同于一般仆妇。:“”
    “老夫人让做的彩虹面条,做得了没有?”蒋氏上前看了看案板上切好的面。
    “蒋嬷嬷,早就做好了,还要您亲自来一趟,您让下面的人来就得。”白案上的刘婆子一脸谄媚的陪笑道。
    “这是咱家二爷家的暖暖小姐的一片孝心,可马虎不得。”蒋嬷嬷撇了一下刘婆子,“面要多做点,今天的面食都用这彩虹面,也让宾客们沾点喜气。”
    “您放心,材料从昨儿个就开始准备了,保证到时候让宾客们都看到暖暖小姐的孝心。”
    “主要是老夫人喜欢这个好口彩,你这老婆子,心思不要多!”蒋嬷嬷看了一圈,再次敲打了一下刘婆子,转身回去。
    “您慢走!”刘婆子恭敬看着蒋嬷嬷,直到她走出大厨房的院子,这才松了一口气。
    “刘姐姐!这老夫人和夫人不是不喜欢林二奶奶和暖暖小姐吗?”边上打杂的赵婆子道。
    “你皮又痒痒了,主子们是你我能议论的?”刘婆子呵斥着“快去再榨点儿那种汁水来,今天这个估计得要好多。”
    “有些人就是眼皮子浅,说什么老夫人不喜二奶奶的话,那都是老黄历了,二爷现在是没有归京,凭二爷的本事升迁是迟早的事儿。”刘婆子心想。
    她就说林二奶奶这么好的人,老夫人肯定会喜欢,夫人喜欢,那也是迟早的事儿。
    刘婆子到现在都感念林二奶奶。
    “刘婆子,快点把菜洗洗”
    “刘婆子,还愣着干什么?把碗洗了!“
    那年她还是个厨房打杂的,家里的男人常年有病,两个孩子又小。就只靠她每个月的微薄收入。
    那年冬天,她男人的病又加重,家里实在是没钱,神思恍惚之下,她把二奶奶屋的饭菜,打翻了。
    因为不得林夫人喜欢,李氏就在自己院子里用饭。这天中午,春意去大厨房没能拿来自己屋的。
    刘婆子忐忑不安的跪在厨房门口,虽然林二奶奶不得老夫人欢心,但是林二爷眼睛里揉不得沙子,她说是无心的,但放在有心人眼里,就说不清了,那么多菜,你不打翻,偏要打翻才不久,因为林二爷拒不要通房,而被林夫人责罚的林二奶奶?
    刘婆子吓得一大冬天头脸的汗。“刘婆子,起来吧!”刘婆子到现在还记得那位春意姑娘的话“我们奶奶说,你也不是故意,这次就不罚了,只不过下次当差,要小心,家里男人病了,也不能在主子们面前不尽心,”刘婆子听得汗又下来了,林二奶奶不管家,她的事情都明晓,可见林二奶奶的厉害。“喏,这是二奶奶赏你的,快拿回去给你男人看病吧!”刘婆子接过银子,口里呐呐不言。
    她感念林二奶奶,精明却又仁义。靠着二奶奶的几十两银子,她家男人的病居然渐渐好了,穷人家里有病没钱治,就拖着,请医后,只吃了几个月的药,她家男人就病愈了。现今,他俩和大儿子都在府里当差,家里的日子,也是一天好过一天,这都是拖了林二奶奶的福。
    “大家都注意点儿,这面也多揉一遍再醒”刘婆子想,即使蒋嬷嬷不来,这一趟,她都会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给暖暖小姐,做好这面。
    况且,刘婆子隐隐觉得,这次对她自己,也是个机会。
    “紫苏,你再把小二家的暖丫头的信,拿给我看看。”林老夫人用完早膳,想起昨儿个看的信,又是一乐。
    “这个小丫头,这么点子小,却颇有几分玲珑心思!”林老夫人看着孙儿的信,哈哈大笑。
    “老夫人,您说这暖暖小姐玲珑心思,我只觉得娇憨可爱。”从厨房出来的蒋嬷嬷接口说。
    “昨儿个,老奴听您说暖暖小姐吃茱萸那出,老奴可是乐了好久”蒋嬷嬷接着道“您说这小小三岁孩童,可不是天真无邪么!”
    “是呀,暖暖这丫头跟煜之一样,最是赤子之心。”林老夫人感慨道。
    一旁的紫苏递过帕子,垂眸低看了下林老夫人,只觉这个家里,小一辈的地位恐怕要变一变了,这个未谋面的暖暖小姐可真是厉害,这还没有见过老夫人呢,几封信就让老夫人惦记上了,还把她跟逝去的老公爷,相提并论,这样的殊荣连林大爷家的嫡子,林誉昊都没有过。
    其实,人和人是要讲缘分的,蒋嬷嬷觉得,虽然素未谋面,但是林二爷家的暖暖小姐算是投了老夫人的眼缘,一方面是因为林暖暖她会挑时辰出生,偏偏和老太爷一样,都是赶在花朝节出生。蒋嬷嬷还记得,当年林老夫人最爱打趣林老太爷的生辰,老太爷也生气,跟着林老夫人一起乐,惹得老夫人直喊他傻。记得每年的花朝节,老夫人最开心了,后来老太爷出了那件事情后,府里再不敢提花朝节,小辈们也只是偷偷过个节应应景。
    老夫人有多念叨老太爷,应该就有多恨李家吧,唉!谁知林二爷,林老夫人最爱的孙子,居然看上了李氏,虽然最后,拗不过,让他们成了亲,老夫人也说,既然成亲,李家如何,那是老一辈的事情,不迁怒到小辈,可是林夫人有了心结,再加上李氏成亲两年,没有生下个一男半女的,还善妒,不让林二爷纳妾,这让林夫人更加不喜,最后因为嫣红的事情罚她跪祠堂,还引得林二爷跟林夫人争吵,翻脸。林老夫人无法,只得让林国公给林二爷谋了给个外放的缺,那晓得林国公误会了林老人的意思,以为要惩罚他们,居然把林二爷外放到江南府苏州郡,一个偏僻的小县,蒋氏觉得,林国公简直太愚孝了,林老夫人对林二爷,那可是比林夫人更疼。
    想当年,林大爷是世子,注定要习爵,林家走的是从武的路子,林大爷从小就培养他习武。林二爷呢,先是习武,在习了三年后,林国公说林大爷将来要习爵的,林二爷还是应该从文,其实当时林二爷,习武已经有模有样了,连交武的师父都说林二爷有习武的天赋。二爷自己也很爱习武,而且当时二爷都已经八岁了,虽说也在家学念过书,可是谁都知道,勋贵家的家学,跟走科举路的书院,所学还是有区别的。当时林二爷想不通,就是不同意,小小的人儿,跪在祠堂里一夜,就是不妥协,林国公脾气执拗,林夫人是什么事都听林国公的,当时的林二爷,很是吃了一番苦头,后来还是林老夫人亲自去了祠堂,把林二爷领了出来,把老国公一生戎马,最后战死沙场,林国公出于对儿子的疼爱,才让林二爷从文,“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蒋嬷嬷到现在还记得,林老夫人劝勉林二爷知学上进的话。林老夫人还亲自找了当时灵山书院的院长,当世的大儒董鹏承。
    董大儒可不轻易收徒,要不是林老夫人长公主的面子,二爷连面都见不着,也是林二爷争气,董大儒一番考校之后,欣然收他为学生,要知道,董大儒亲自收的学生,当世两只手都数的过来。林二爷也争气,未到弱冠就摘得探花,多少人到现在还记得,当年“玉面探花”打马游街的风姿。林二爷大婚,京城一众少女也知揉了多少帕子,碎了多少心。府里人都道林老夫人和林夫人都不喜氏,就蒋嬷嬷看,其实林老夫人对李氏并无恶感,毕竟那些都是老一辈恩怨,林二爷和李氏的婚事,还是林老夫人最后定下的。
    要说这李氏也是命好,几年未孕,林二一直守着,这生了个丫头,又跟老国公一个生辰,更兼还是这么伶俐可人,这幸亏是没见面,要是归了京,可就把这府里的一众人都比下去了!蒋嬷嬷是真佩服林二奶奶,就说二爷对她这情分,京里那是独一份!
    “哈哈,你看这小丫头,吃了茱萸的亏,尽跟茱萸较上劲了,也不怕辣,今儿个,咱们也吃锅子放茱萸!”林老人笑着跟蒋嬷嬷道。
    “那老奴也沾沾您和暖暖小姐的福气,也吃吃这种茱萸锅子”蒋嬷嬷凑趣道。
    “准了!”林老夫人大笑。“这个小丫头倒也有趣,说是不喜人口水,故而只要锅子里的红白汤,将食物放入,再蘸食,嗯,颇有意思,还将这锅子取名鸳鸯。”
    林老夫人拿着信看个看,“你当为啥取名鸳鸯?”林老夫人忍住笑,问蒋嬷嬷“想必,暖暖小姐还小,胡乱起名”蒋嬷嬷想着,这点幼小孩童,林老夫人,必不会多想,看林老夫人的样子,也不像是生气。
    “哈哈,这丫头,有意思!说是一日看到湖中有着的鸳鸯,追着问李氏,这鸭子可吃否?李氏道是鸳鸯,不可吃。她就心心念念想着,这不,白锅子和红锅子,让她想到鸳鸯的白眉纹和红眉纹,这丫头就给这个锅子取名为鸳鸯锅,哈哈,这个小丫头。”
    “。。。。。。”蒋嬷嬷目瞪口呆,敢情自己真是想多了。
    m。。

第七章 鸠杖
    ,。
    “母亲,请您移步寿堂,儿子给您拜寿”林国公领着一行人进来后,向林老夫人行礼后道。
    寿堂是林国公在林老夫人满六十后林国公让人在萱鹤堂东首的东厢房内搭建的,堂分两层。
    一楼萱厅用作拜寿,二楼三面有窗,推窗而看,左边可见水榭里蜿蜒而来的荷塘,在六月荷开后,推窗而立,闻香,赏荷,是一雅事。
    后面是一大片牡丹,这里的窗户开的比较大,人立在前面,推窗望去,有种凭栏远眺之感,四,五月间牡丹开放,在此赏景,颇有诗意。
    此间三月牡丹不能赏,但是在牡丹边上有一排桃树,树虽不多,不能成林,却也“逃之夭夭,烁烁其华”,很有番意境。有道是“萱鹤堂前临远眺,春光远困斜倚微。桃花一簇开数朵,不爱深红爱浅红。”
    初时,林国公想着让花匠在此栽满梨树,地上间种牡丹,因着林老夫人不喜“梨”通“离”音,后改的桃花。没想,无心插柳,却很有一番意境。
    按说,内宅后院,林国公只需交代一番就可。他一个武将,惯会舞刀弄枪,哪里有这闲情逸致,移花弄草的。这一番举动,除了林国公确实侍母至孝,与林夫人不问后宅俗事,也不无关联。
    林夫人是大夏仅有的两国公薛国公的女儿,薛国公仅有一女,又在西南一战中重伤不治,薛夫人当时身怀六甲,已有七个月的身孕,惊闻噩耗,动了胎气,都说七活八不活,可能薛夫人悲伤太甚,孩子落地就没了声息,薛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