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大唐逍遥王-第1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快更新无错小说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第243章 手心手背
    大安宫,大殿前,远远地便听闻一阵鼓乐声。李世民驻足片刻,慢慢踱步进入。每次进入这里,对于他来说都是一次勇气的考验,看到那日渐衰老的父亲,心里既是愧疚又是懊恼。
    见到李世民,李渊微微抬起头,眯缝着眼,随即冷冷一笑,但却未如往常那样讥讽和咒骂。
    “父亲,儿子有一要事与您商议。”李世民恭敬地道。
    李渊真想大笑了,如今有什么要事需要和某商议呢,这整个大唐都已经是你的了,难道七年了你还没能将这江山坐稳?他挥挥手,令所有人等全都下去。
    李世民默默地等着那些乐人和嫔妃退下,然后大殿门被关上,这才慢慢地坐下。
    “说吧,何事?是不是你哪位兄弟或儿子要造反?呵呵,即便是造反也不必找某这个早已废掉的父亲吧?”李渊咧嘴笑起来,满脸的不屑和嘲弄,“听说,青雀企图谋夺太子之位被你幽禁,哼,不都是你自己宠溺出来的么?若非你给予他希望,他岂能有非分之想?不过啊,这不正是血脉延续吗?只是他没有你果敢,不够心狠罢了!”
    李世民握紧了拳头,指甲深深地陷入手心。每次都要刺痛自己的心才能舒坦么?这些年来,自己常常是夜不能寐,一闭上眼便见到大哥和三弟满脸鲜血地瞪着自己,还有那些年幼的侄儿侄女们,笑嘻嘻地向自己挥手要求抱抱,但随即便是一副狰狞的模样。后来,还是李淳风在寝宫内做法,又让秦叔宝和尉迟恭守在寝宫门前整整一月,从此才算安生了。
    “父亲,此次是汉王元昌之事。”李世民深吸了一口气,将李元昌的事情一一道来,除了李承乾说的那些,还有自己调查到的。
    李渊一听,瞪大了眼,随即咬牙切齿地道:“孙嫔那贱人居然如此给元昌说?她是想作死么?”李元昌究竟是谁的儿子,他自然是一清二楚的,从孙嫔怀孕到产子,都是在洛阳行宫,而那时李建成一直留守长安,如何能与孙嫔勾搭上?以为会神仙之术一日千里么?恨恨地将身前的案桌掀翻,想到自己现在仍然比较宠爱的嫔妃居然曾与自己的长子暗通款曲,到如今也念念不忘其人,为了给他报仇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儿子,一口怒气涌上心头。该死,统统该死!“杀,立即杀了他们!”他红着眼怒喝道。
    李世民赶紧倒了一杯温水送到李渊嘴边,又抚着他的背,好不容易才让他平息下来。
    李渊喘着粗气,瞪着李世民:“将那孙嫔碎尸万段,令那蠢货赶紧进宫见朕!”
    “父亲,此事皆由那孙嫔引起,七弟也是受了蒙蔽,再说承乾发现及时,尚未受到伤害。承乾建议,让七弟到江南散散心,过一阵子也便能明白过来了。”李世民温声道。发生了青雀之事后,他也能明白父亲的心情了,手心手背都是肉啊,伤了谁都是痛。所以,得知李元昌所作所为后,虽然愤怒,但也能竭力地让自己冷静下来,尽量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李渊倒是有些意外,盯着他看了半天,发现他毫无虚伪做作之色。哼,这个逆子什么时候如此宽宏大量了?若当初也是如此想,即便是那两个儿子没了,那些孙儿们的命说不定还能保全下来。
    “他到江南能去做什么?就不怕给你孙女婿添麻烦么?”李渊冷冷地道。对于那个长相俊美的小子,他倒是打心眼儿里欣赏。可惜,自己的长子没有承乾这个福分,没有如此才识卓越的人忠心耿耿地待他、提醒他、辅佐他。否则,眼前这个儿子还有机会么?这阵子他常在想,若是没有小十三郎,承乾会是怎么样?会不会也走上建成的老路?但是,他并不看好青雀,百无一用是书生,除了耍小聪明还会做什么?那么,到时候又是谁能渔翁得利呢?李恪?不会,有前朝血脉的他不会得到大臣们的支持。那么,只有稚奴了。虽然年幼,但也聪慧过人,且孝顺体贴,但是啊,这小子表面懦弱,实在心狠手辣啊,连自己嫡亲的兄长也能下得了狠手。呵呵,不过是空想罢了,如今承乾的位置坐得稳稳的,若无意外,以后也会是稳稳当当地继承皇位。
    李世民回道:“七弟也是一时糊涂,另外,这也是小十三郎给承乾提议的。”
    崔瑾倒是给李承乾说,凡是不要处置的人就都送到江南去吧,他必定会让他们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比如李安俨和赵节,如今就服服帖帖的,再也没有一丝公子哥的气息,人家那些世家子都能吃苦耐劳,你怎么就不能了?原本他们是以为要当文职的,不料却被丢进了军营,美其名曰身体太差,以后不能胜任船上的生活,所以得加强锻炼。等等,某何曾说过要在船上当职的?不是在刺史府么?但是,没人听他们的争辩和控诉,到了那里,谁会认识你?从士卒做起,和武氏兄弟一样,每日训练得死去活来,还不能有任何差错,不然会连累整队的袍泽,大家会恨死你的。只是,李安俨和赵节还有个盼头,因为安修仁告诉他们,只要通过训练各科目,便可升职。毕竟身份不一样,崔瑾也不好往死里整治,再说,如今他们可还没鼓动李承乾造反呢!后来,李安俨和赵节看到包括崔瑾兄弟在内的小郎君们也要参加军事训练,其训练强度不弱于这些士卒,甚至更要严苛,这才服了气,也暗暗咬牙,自己岂能连几岁的幼童都不如?
    既然是崔瑾要求的,李渊也便放心了。想必只是受些苦,还是没有性命危险的。“好吧,听那逆子说过,极为钦佩崔景瑞,就让他跟着学学也好。”他道。
    李元昌并不知道李渊传唤他进宫是何事,以为是与往常那样想让自己给他说说宫外的新鲜事儿。所以,一得口谕,忙拿了些才买的新奇小玩意就进了宫。到了那个极为熟悉的宫殿,还没等他献宝似的将小玩意儿拿给李渊看,便发现今日的情形很是不对劲儿。环视四周,那些妖艳的乐人呢?那群妩媚的嫔妃呢?怎么全都不见了?“阿耶,今儿您是不是身体不适?”他忙凑过去。
    李渊冷冷地看着他,让他心中发寒。这位是怎么了?难道是吃错了药?那么是自己的母妃耍性子不小心说错了话?李元昌在心底猜测。
    “蠢货!”李渊冷笑道,“居然会轻信愚妇之言!你那母妃得了失心疯,难道你便不会自己查证?哼,还想着去害承乾,这是你这叔父能做到事儿么?”
    李元昌一下子跌坐在地。自己如此隐秘之事怎就被发现了?自己还没来得及施行呢!等等,阿耶说什么?是母妃胡说的?不会啊,母妃岂会自污名节,那可是杀头之罪啊!
    李渊恨不得将这个愚蠢透顶的儿子狠狠地揍一顿,但如今自己哪还有力气,只得拍着桌案怒斥,将李元昌骂得狗血淋头。
    骂声中,李元昌终于明白,自己真的被母妃骗了,自己并非隐太子余孽,心中那份憋闷顿时烟消云散。这两年,因为母妃的话,自己是寝食难安,既是担心被人发现,那时除了一个“死”还能有什么?同时,在母妃的一再逼迫下,也不由疯狂起来,反正都要死,还不如多找几个垫背的。也正如此,他才将目光转向李世民这个名义上的兄长最看重最得意的长子身上,若是能让他们父子反目,能让李世民心痛,也算是为自己的亲生父亲报仇了吧?可是,到头来自己居然是被最信任的母妃骗了。不过,自己怎么有一种如释重负地感觉呢?
    “阿耶,儿子知错!”李元昌伏在地上,留下悔恨和释怀的眼泪。
    “走吧,到江南去吧!”李渊无力地挥挥手,“崔景瑞和小十三郎不会亏待你的。”但愿如此吧,他想。
    “但是母妃她?”李元昌虽然愤恨孙嫔欺骗他,但毕竟是自己的亲生母亲,哪能不管不顾的。
    李渊眼中闪过一丝愤恨,但仍是竭力忍住怒气:“此事,你便不要多管了。若你当某是你父亲,那就多替某想想!”
    李元昌哪里还不知孙嫔的下场,哭得死去活来。但是,他也没法,任何人遇到此事都不会善罢甘休,何况还是曾做过皇帝的父亲。“求阿耶给母妃一个体面,儿子求您了!”他恳求道。
    李渊颤抖着手,想拒绝,但看到无比哀痛的李元昌,闭上了眼,半晌,终于咬牙切齿地道:“赐她一杯毒酒。”想要放过那贱人是不可能的!为何,自己的心也变得这样柔软了,难道是因为年迈的缘故吗?居然能咽得下这口恶气。罢了罢了,就算看在儿子的面上,若是让人知晓,这个儿子再也没脸见人了。
    最快更新无错小说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第244章 书信
    史载:贞观八年二月乙巳,太子乾加元服,帝大赦死罪以下,赐五品以上子为父后者爵一级,天下大酺三日,又大宴群臣,赐帛各有差。
    在普天大庆之时,太子未来的良媛苏氏却突然暴病身亡。苏府未做任何吊唁,偷偷埋葬,待太子元服礼后才上奏。
    一时间激起不小的震动,都说这苏氏小娘子也太不省心了,居然在太子如此重要的时候病死,这不是添晦气吗?想到苏氏从太子妃降为良媛,本就是行为不检点,太子也是看在秘书丞苏亶办事勤勉的份上才未休弃她,不料她仍不知进退。哎,谁家养了这样不省心的女儿都是苦恼啊,未见苏亶都羞愧成什么样了么?
    苏媛之死在京城中稍稍溅起一朵小浪花,毕竟这位小娘子曾经为未来太子妃,后又被降为良媛。只是引来一声叹息。大家都能理解,从天上一下子就掉下来,也太让人受不了了。当初,太子是多宠爱她啊,三天两头就送吃的喝的,还为她写诗作赋;当初,她在各种聚会中是多么受人尊敬和吹捧,除了进不去五姓七宗小娘子的那个圈子里。
    徐孝德敏锐地觉察到了一丝不平常,将徐惠唤来,问她这阵子可否收到太子的书信。徐惠微微垂着头,红着脸道:“不曾,但前日东宫送来一些纸张,说是崔氏造纸场新近制作的信笺。”这信笺带着淡淡的兰草香,边沿还印着兰草图样,甚是精美,让她爱不释手。昨日,她便用这信笺给远在江南的崔瑜回了封书信。
    徐孝德将苏媛暴病的消息告知她。徐惠大吃一惊,怎么就病故了呢?不是说今年下半年先让苏媛等几个年纪稍长的进东宫伺候太子的么?自己还想着,若是待自己十三岁时与太子大婚,这几年说不定太子都有好几个庶子了。怎么说没了没了呢?
    徐惠从未见过苏媛。到京城后,除了家族中姊妹之间的交往,便是崔瑜邀请她参加世家的聚会,那些场所,从没见过苏媛,也没人提起过她。而长乐公主等人若是不经意间提到此人,只是轻蔑地一笑而过。由此,她便知道这苏家小娘子是不能结交的。太子已经册封的另一个良媛王氏、两个承徽张氏和袁氏均已上门求见。
    徐孝德再次叮嘱女儿务必要谨慎,切不可恃宠而骄,不可目中无人等等。徐惠一一应承。这些,她都是知道的。
    正说着,崇仁坊崔府便派人送来了帖子,是御史大夫崔慕之嫡女崔琬邀请徐惠参加世家小娘子的赏花会。年后,崔慕由从六品下侍御史升为正五品上御史中丞。
    原本,李世民是准备在三月份驾幸九成宫,留李承乾监国的,但是出了李泰的事情,也没了心情。另外,在长安待着也挺好的,至少有新鲜的蔬菜水果吃,如真到那九成宫去了,也不好让人家崔氏特地送到那里去吧,就算送去了这菜也不新鲜了,诸如草莓樱桃之类的果子早就坏了。再有就是,他此次认真地和李渊谈话后,发现自己这位父亲已经年迈不堪,心中不免愧疚,便想着还是要抽空多陪陪父亲尽尽孝心,弥补这些年父子之间的隔阂。
    不过,还没等李世民从李泰企图谋害兄长和巫蛊诅咒等事件中缓过劲儿来,便得到了柴绍和崔芮发来的紧急奏章,扬州刺史府别驾等伙同当地小世家陈家刺杀晋王李治和崔瑾等人,被查获,除陈家一人走漏,其余全部拿下。并将事情的前因后果和案件审理情况一一道来,恭请圣裁,并请朝廷速速派去官吏,以保证扬州刺史府的正常运转。
    李世民大惊失色的同时,更是暗道侥幸,若非那些小儿郎们的一番虚诈,如何能知道章程等人居然如此大胆?真是愚蠢啊,若稍稍冷静一些,便不会铤而走险想着去拿回证据了。那么,派谁去呢?这个得好生商议。扬州不能乱,因为下面便是苏州,那可关系到大唐今后的粮草和国库问题。
    崔瑾每十日便让人送书信回长安,每家各一封,侧重点各不相同。比如李世民和李承乾这里,便像记流水账一般,将每天的事情无论巨细均说一遍,就当作是记日记。所以,每次都是厚厚了一叠,让李世民父子很是好笑。李世民想的是,这孩子多心了,既然能放你父子前去江南,那定是信任的;李承乾想的是,表弟有心了,知道自己不能出京城,所以才将路上的所见所闻写信告诉我呢!
    看到李治送来的书信,让李世民他们一阵好笑。李治大谈特谈自己如此勇敢作战,如何震慑那些贪官污吏,如何巧妙地与狡猾如狐的世家和官吏周旋,末了,说,真是替大兄和三王兄可惜,没能见到扬州的琼花树,哦,自己也还没见到呢,此时连花骨朵都没一个,不过,想来也没有表兄家的那片琼花林漂亮吧。还说,自己参观过隋炀帝修的那一片宫殿,啧啧,太奢侈浪费了,看得他自心疼,得花费多少人力物力啊,怪不得要灭亡。还慎重地提醒自家阿耶和大兄,千万不要学那隋炀帝,虽然享受了一时,却葬送这大好河山,前车之鉴啊!哎,扬州真不好玩,不过过几日便能到苏州和表兄他们团聚了,那时就能出海去看日出、去钓鲨鱼。阿耶、大兄,你们一定没有听说过什么叫鲨鱼吧?嘿嘿,说出来吓坏你们。听说一张嘴就能吞掉一条小船呢,不过,咱们那船大,听说比几层楼还高。真希望能见到传说中的美人鱼,也不知道是否和玦弟写的那个鱼人公主一样的美貌。
    “这小子整日想些什么呢!”李世民一边摇头一边责怪道,但心里却冒出想出去走走的想法,随即赶紧掐灭。前车之鉴啊,杨广三下江南让国库空虚,令各地民不聊生,自己怎么还不接收教训呢?
    高阳趴在小桌子上看完房遗爱写的信,眼睛肿噙满泪水,对长孙氏道:“阿娘,儿也想去海边看日出,也想去和会唱歌的海豚玩耍。”
    长孙氏温柔地抚着她的头发,道:“那你得快快长大,等你像你长乐姐姐一般大小了,就能去江南游玩。”
    高阳“哦”了声,想想自己的身高,不知何时才能比得上长乐姐姐。
    朝廷的旨意很快便到达扬州。但是,那是李治早就离开了,只有柴绍坐镇于此。为了交好各世家,在崔芮的建议下,经李治同意,他让各世家派一嫡子进入刺史府暂领部分职务,虽非最重要的职位,但也让他们看到了希望。世家之所以争,还不是为了一个“权”字。所以,这些嫡子们都非常用心。也正如此,扬州城很快恢复了平静和热闹,在李治离开扬州后的第十日解除了军事管制。
    最快更新无错小说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第245章 游泳训练
    田庄的开垦极为顺利,苏州内外的人都在旁观,想知道崔瑾从万里之外取得的那几张作物是如何了不得的。报纸上倒是有介绍,但谁也没亲眼瞧见,所以便忍不住猜测是夸大其词。据《长安周报》宣传,如果精心栽种,这土豆亩产可达近30石、红薯亩产36石、玉米亩产5石,另外,若是和其他作物套种,这田土产出更多。还说,这三种作为可是一年两季的,若是在常年暖和的地方,更是能栽种三季。这不是疯了么?所以啊,无论报纸上如何吹嘘,还说京城不少地方都开始栽种了,只是种子太少,所以才没能在大唐境内大面积地推广。呵呵,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看看吧,如果真的如此,这苏州人少地广,不正是可以大量栽种么?
    崔瑾将当初李世民派到西山庄子的细作之一的袁义带到了江南,还有几名老农,都是极有经验了,一边教那些士卒如何建设暖棚,一边传授种植技术。而他们得了崔瑾的吩咐,也任由别人前来参观听课,正好,学的人多一些,以后也免得再派人专门传授技术了。人多力量大,不过短短几日,田庄便有了雏形,简易的房子也建成,只是那宅子还需要一些时间。既然是自家的地儿,那肯定要修一所别院的,可惜没有找到温泉。崔瑾记得后世的苏州倒是有几个温泉度假村,比如阳山。东汉《越绝书》曾言:“秦馀杭山者,越王栖吴夫差山也,去县五十里。山有湖水,近太湖。”而明《姑苏志》则道:“阳山,一名秦余杭山,一名万安。”此处蕴藏着丰富的高岭土矿,为后世华夏著名的建材、陶瓷原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