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大唐逍遥王-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混账你还嫌自家媳妇儿受的苦少了崔崇狠狠瞪了他一眼,扬声道:赏接生婆双倍,不,三倍赏钱府里上下发两倍月钱
    宣阳坊崔府一片欢腾。
    崔瑾高声问那婆子:我阿娘怎样了
    崔芮也忙趴到产房窗户前,问:阿娘,嫂子,怎未听见隽娘的声音隽娘还好吧
    小王氏走到门前,掀开门帘,探出头来,笑道:二郎放心,弟妹一切都好。啧啧,从未见过如此顺利的
    崔瑾才长长舒了口气。女人生产如过鬼门关,特别是在如今,没有现代先进的医疗条件,生产只能苦熬着,若是遇到难产,很可能便是一尸两命,好不容易将孩子生下来,或又因产后大出血身亡,实在是惊险不已。高度紧张的精神一松懈下来,他眼前一黑,再也支撑不下去,缓缓倒在琴上。
    小郎君宁大娘急唤道,将他抱起。
    一直候在院中的大夫忙上前诊脉,道:无妨,只是先前抚琴耗神太过,歇息几日便好。
    这孩子崔崇摇摇头,令宁大娘抱下去好生服侍。
    孩子清洗干净包裹妥当,让崔崇先看了看,然后与隽娘被送回房间。崔芮伸长脖子瞅了瞅王氏手中的襁褓,握着隽娘的手道:辛苦隽娘了
    隽娘虽已累极,但精神还算好,笑道:有几次妾身都痛得受不了,累得快晕过去,隐隐约约听到了瑾儿的琴声,立刻又清醒过来。咦瑾儿呢怎不见他
    你也知抚琴耗神,便让他先下去歇息了。崔芮道。
    阿娘,瑾弟的手指都流血了崔瑜心疼地道,眼里泪光点点。
    这孩子隽娘又怜惜又担心。

24。第二十四章 洗三
    崔瑾悠悠醒来。 恍惚中,分不清在梦中还是现实。似乎,还是在沁园,刚想张嘴唤凝玉,但又感眼前的情景有些陌生。摇摇头,再睁开眼睛,看到古色古香的窗棂桌椅,才清醒过来。前世早已是梦境。
    宁大娘听到声响,忙进了里屋,红着眼眶,道:小郎君,您可算醒了
    大娘,现在是何时了阿娘还好么崔瑾问,声音有些沙哑。
    宁大娘端来水,将他扶起,小心地喂他喝了几口,道:天色刚暗下,已戌时。小郎君已整整一日未进食,老奴让人炖了燕窝粥,一直在火上温着,您先喝一碗,老奴这就去煮饭食。
    崔瑾点点头,爬起来,想接过青竹手中的帕子,却发现自己的双手被裹得厚厚的,稍一动弹,便有些刺痛。毕竟年幼,手嫩,一连弹奏了两三个小时,哪里受得住一小碗燕窝粥喝下,再靠着床榻歇息片刻,他便起身想出去走走,不料竟有些头重脚轻。青竹青兰忙扶住他:小郎君,慢着些大夫说要多歇息几日的。
    这身体仍是太弱啊崔瑾定了定神,借力于青竹,下了床榻。原本腿脚就不灵便,此时更是乏力。慢慢挪步到了屋外,天色完全暗下,屋檐下点了灯笼。他道:就到内书房去吧
    可是,郎君说,这几日不能让您再耗费心神青竹道。
    崔瑾笑笑:无妨,我只是瞧瞧几幅字画罢了这阵子收获不少,有的字画还未来得及细细观赏品鉴。
    您自个儿说的,只是瞧瞧青竹想,只要不动笔墨,不看书诵读,想来也不会费多大神。再说,刚食用燕窝粥,让小郎君待会儿再进食也好,以免不好克化。
    如此过了两日。其间,也让宁大娘抱着自己去探望了隽娘,见一切均好,才放下心。这日,崔瑾的精神已大好,经大夫把脉,终于得以恢复自由。
    这日,天色甚好,是崔芮嫡次子崔玦的洗三之日。
    礼记&;8226;内则有载:子生,男子设弧于门左,女子设帨于门右,三日始负子,男射女否;又云:凡接子择日,郑玄注:虽三日之内,尊卑必皆选其吉焉。隋唐以前,洗三被称作落脐炙囟礼,即去掉新生儿的脐带残余和熏炙婴儿的囟顶,表示新生儿就此脱离了孕期,正式进入婴儿阶段。但此说无史料依据。不过,洗三,也叫三朝洗儿,确实是中国古代诞生礼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仪式。婴儿出生后第三日,亲友们会聚一堂为婴儿祝吉,一是洗涤污秽,消灾免难;二是祈祥求福,图个吉利。这时,收生婆子会用槐条艾子熬水,给小孩儿洗澡。前来祝贺的亲友会拿金银钱或喜果儿放入澡盆中,即添盆。一边添盆,婆子一边说吉祥话,如添凉水,就说长流水,聪明伶俐;若放枣栗,就说早立子儿;若搁莲子,就说连生贵子;若搁桂元荔枝,就说枝元桂元,连中三元等等。待添完盆,便给小孩儿洗澡了,先拿棒棰在盆里搅一搅,且说些寓意儿子满堂的话。总之,极是遭罪。反正,崔瑾在一旁很是担心这番折腾会让自家小弟崔玦着凉。崔玦在盆里哇哇大哭,手舞足蹈,但众人却笑得更欢,这表示孩子底气足,身体壮,不像崔瑾当年连哼哼声都没有几下,仪式尚过半,便脸色煞白,呼吸急促,唬得大家面面相觑,极为尴尬,洗三便草草结束了。
    好不易结束了,收生婆子得了一笔丰厚的赏钱,乐滋滋下去了。众亲友吃完面,也各自离去。李俊一家却留了下来。
    瑾儿,听说你前两日特地又为你阿娘作了首诗李俊看了看崔瑾仍被包裹着的双手,和蔼地问。
    这个当日侄孙见阿娘生玦弟时痛苦不堪,便想到阿耶与阿娘这些年为我操碎了心,即便得知我魂魄不全如同废人也并未嫌弃,而是四处寻医问药求神拜佛,故此心有感悟,再吟一曲劝孝歌,只望阿娘在过鬼门关时能怜惜儿女的一片孝心,顺利迈过生死劫。崔瑾诚恳地道,但对自己的抄袭行为颇感无奈和羞愧。谁叫咱是后世重生之人
    音乐对人类情绪的引导作用,后世自有科学解释。不仅如此,对动物也一样。比如古人常说的对牛弹琴便很有道理。科学证明,常对母牛弹奏轻快舒缓的曲子,能促进其产奶;优美悦耳的曲子,能让母鸡产蛋更顺利。不仅如此,连植物也对音乐有各自的偏好。如玉米和大豆听了蓝色狂想曲,心情舒畅,发芽特别快;胡萝卜甘蓝和马铃薯偏爱音乐家威尔第瓦格纳的音乐,而白菜豌豆和生菜则喜欢莫扎特的音乐。而当它们听到喧嚣的摇滚乐时,就会加速花朵的凋谢,甚至死亡。
    动植物尚且如此,何况人乎所以,当见阿娘神情紧张时,崔瑾一曲接一曲地弹奏下去,在阿娘产子的生死关头,以琴声唤起她的勇气。
    百善孝为先,你有此孝心,也不枉你阿娘这几年为你担优受苦李俊满意地抚着短须道,此刻你便把那两首劝孝歌写来
    是不过,其实只是一首而已,后面的那首不过算是解说罢了。崔瑾解释道。
    待墨迹干透,李俊便带着一家子离去。崔崇有些郁闷,这位黄门侍郎总是不待见自己,就像崔家怎生怠慢了他李侍郎的侄女似的,不都是成年老事儿了么,偏记得清楚,当初为崔芮订亲时,不就嘀咕了一句李氏三娘这模样也太娇艳了些用得着耿耿于怀到如今既入崔氏门,自守崔氏规。哪有已出嫁多年,娘家还事事管着
    不过,无论崔崇如何怨念,他都只得暂且忍耐着,毕竟崔李卢郑王四姓相互守望,互为姻亲,更何况次子有那位叔父看顾着,仕途也顺当些不是再长远,还有堪为崔氏千里驹的崔瑾,再有才学,若帮衬提携的少了,路也艰难些。大唐虽初定,但圣人企图通过科举大力提携寒门士子而抑制世家的发展壮大,许多人不以为然,道世家能历经千年而不败,岂是这一朝一代便能压制得住的还道,这科举不是正是世家子弟出人头地插手朝政的最好机遇么他们未见到,圣人先是通过科举扩大官员来源,使大批门第不高的庶族通过科举参与朝政,以滴水穿石之功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从而起到了抑制门阀的作用;二则,通过科举,将读书和仕途紧密联系在一起,大大提高了寒门士子的积极性和忠诚度;三则,将选拔官吏的权利逐渐集中到朝廷手中,还不如说集中到圣人手中,增强了皇权的统治;四则,跟随李唐而起来的新兴豪门,再李唐的扶持下,再经数代经营,也会对老牌世家造成冲击。哎,世家若还是高高在上,自以为是,恐怕会逐步走向衰退,甚至灭亡。
    崔崇忧心忡忡,想到孙儿崔瑾的那个所谓的大表兄,心中甚是犹豫。在此事上,他与李俊被未取得共识。看着让自己既骄傲又头疼的孙儿,他叹了口气,心道:还是如李侍郎所言,静观其变吧且,那位不是也乐得其见么只是,得提醒瑾儿,不要交往过密。

25。第二十五章 太子殿下
    且不说崔崇为了自家早慧的孙儿而忧心。
    这日,崔瑾在提前禀告了老爹后,便乘车赴约。此次,与李大郎约好一同到西市去逛逛。在宣阳和崇义两坊交汇之处,二人见面。到西市,要经崇义开化等五坊。已近年末,家家户户都开始过年的准备,街上比平常要热闹许多。
    表弟,为兄见你怎消瘦许多听说姑母生产时你接连弹奏了几个时辰,还因耗神过度而晕倒,手指也破了,如今好些了么李大郎关切地问。为了方便聊天,他也坐进了马车。
    崔瑾将手伸出来,笑道:多谢大表兄关心,小弟早已无碍。
    李大郎握着那手仔细瞧了瞧,见果然已不见半点伤痕,这才放心。责怪道:你呀,虽担心姑母,但也得顾着自个儿的身体,姑母知你为她晕倒,她心里该是如何着急
    是,大表兄教训的是。祖父和阿耶也令今后不得再如此费神了,还让小祥子他们看好时辰,一旦超过时辰便不许我读书习字和练琴。崔瑾笑道,其实,还是怪自个儿的身子太弱。小弟已禀告阿耶,年后便开始学习武艺,想来那时小弟的腿脚已灵便了。
    这也好。请的哪位师傅李大郎问。
    还没呢,也不用马上取功名,不用学那杀伐之功,不过是多些锻炼,让身子骨强壮些罢了。而且,小弟抚琴时,若时辰稍长一些,便感力不从心,而那字画,也总显笔力不足。崔瑾道。
    我大唐乃马上得天下,当今圣人更是文韬武略无不精通,而那些有开国之功的武人,无不是成为国之重臣。时年八月,朝廷命兵部尚书李靖为行军总管张公谨为副总管,前去征讨突厥。前些时日,突厥俟斤九人领三千骑兵降唐,拔野古仆骨奚等酋长也帅部众降唐。其后,东谢酋长谢元深南谢酋长谢强进京朝圣,牂牁酋长谢能羽及兖州蛮入贡,党项酋长细封步赖降唐。这些,无不彰显我大唐天威故此,读书固然重要,但练武强身也不可忽视。李大郎说得眉飞凤舞,极为振奋。
    大表兄说的极是崔瑾倒也赞同。唐代侠义之士迭出的朝代,不少剑客背负剑囊游历四方,以彰显出英雄气概。文人也不似后人那般手无缚鸡之力,上马提剑杀敌的并不在少数。如那被后人誉为诗仙的李太白,便能一射两虎穿,转背落双鸢,可见武艺之高强。所以,在唐代,文人拥有一身武艺并不是稀罕事,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能文能武才更是仕大夫的标配。上辈子崔瑾只是基于练身学了太极拳,还从未接触过真正的武艺,就不禁有些憧憬。哪个男儿没有英雄魂
    这日天色甚好,便挽起了厚厚的帘子,只余一层薄纱,冬日的阳光透过那纱帘洒进车内,影影绰绰地映射在崔瑾精致的脸上,那迷离的目光挺直的鼻梁樱红的唇瓣淡淡的笑容,让李大郎不禁呆住,不由自主地伸出手来,轻轻放在那张脸上。
    崔瑾一惊,随即回过神来,笑道:大表兄,是小弟脸上有甚东西
    李大郎忙垂下眼,缩回手来,轻咳一声,道:是为兄看花了眼,以为表弟脸上有灰尘,不料却是那阳光。心里却是砰砰乱跳,深怕崔瑾不耻自己的行为。
    崔瑾哪里知道他的心思,不过一笑了之,还自我嘲笑道:说到这张脸,小弟就有些无奈,阿耶一直嫌弃,说男儿家怎能长得比小娘子还秀气,可是,这不是爹娘给的么能怪得我况且我不是年纪还小嘛,以后长大了哪能还这般清秀而这也正是小弟要练武的原因之一了。说着,捏了捏自己细嫩的脸。其实,自己也挺担心的,每回照铜镜看到那张眉目如画的脸,便心生忧虑。如果以后仍是如此该如何无论前世今生,他都不喜欢娘娘腔。如此一来,他更是坚定了练武的决心。
    虽然在长安城内不能纵马而行,但道路宽敞无塞车情况发生,所以聊着天,很快也到了西市。这里,较之东市来说更是活跃,不仅有各个阶层的唐人,还有不少打扮怪异的胡人肤色如墨汁的昆仑奴,杂耍的,叫卖的,来来往往,很是热闹。
    表弟,这里不少酒肆有胡姬侍酒,若是被哪位达官贵人及文人士子看上了,可以与店主商议买回府去。此外,有来自波斯大食的胡商运来玛瑙床无孔珍珠各种药材及波斯三勒浆龙膏酒葡萄酿等西域好酒,再从此处收购丝绸瓷器金银器茶叶运回去,还有高丽百济新罗倭国等商人李大郎介绍道,随即赶紧澄清,为兄也是听说,这西市也只是来过两三次而已。
    崔瑾记得唐代文人中对胡姬的描述很多,如李太白便曾写下催弦拂柱与君饮,看朱成碧颜始红和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在千年前的大唐,能见到如此盛世,崔瑾也不由兴致勃勃。
    只是,因已近年关,上街买东西的人多了,马车行驶起来逐渐缓慢下来。李大郎不愿将时间浪费在这路上,自己能出来的时候可是不多,特别是近来事情繁琐,几次都未能出门,所以便道:表弟,行进如此慢,为兄以为还是骑马吧,让马车在后面慢慢跟着便是。
    崔瑾有些为难,看了看自己的身板和腿脚,道:可是,小弟尚未习驭马之术。
    这有何难,你我兄弟共乘一骑便可。李大郎笑道。
    其实,崔瑾倒是更愿贵祥带着自己骑马,毕竟贵祥也是成年人了。只是,看到李大郎热切的眼神,便只得咬咬牙点头同意。被贵祥抱到李大郎的马上,崔瑾有些紧张,这毕竟不是前世所骑的那些温顺的供人闲玩的马匹,不由紧紧揪住马鬃。李大郎拍拍他的肩,笑道:表弟且放心,为兄会保护好你的将他环抱在怀里,拉住缰绳。
    崔瑾有些自嘲地笑笑,将身体紧靠在李大郎胸前。骑在马上,果然视野更宽,与车中完全不同。前世,他也不是好动好玩之人,有限的几次骑马,也不过在马场慢跑几圈。若是在野外纵马而行,又该是怎样的情形他不禁有些期待。
    表弟,骑马好玩多了吧其实,为兄倒是羡慕那些突厥人,在无边的草原上自由飞驰,渴饮青稞酒,饿食牛羊肉,朝看东边日,暮观西方霞,随遇而安,无拘无束,该有多好见这距离侍从也听不见,李大郎低声道,语气中充满了向往。
    崔瑾皱了皱眉,道:叔父想必对大表兄管教甚严,平日也极少带你外出吧
    李大郎叹道:是啊,为兄比那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深闺女子都不如。若非听闻你那番风声雨声读书声之言,阿耶也感颇有道理,又见为兄认识你之后,见识大涨,才许十日出门一次,可这长安就这般大小,时辰又有限,能听到看到什么哎,与你所言之井底之蛙有何区别而那些老师,虽有才德,却整日便是之乎者也,但凡一点小事,便引经据典,让你羞愧得以为自己便是那千古罪人,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其实我也知道自己有些事做得不妥,但人无完人,何况我才多大年纪,肯定有思虑不周的时候啊难不成他们生来便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大道理谁人不会讲,书上写得清楚呢
    崔理有些同情和理解他了。怪不得这孩子竟然会羡慕那些风餐露宿居无定所的突厥人了,哎,整日只见头顶那片天,接触同样的人,听同样的话,做同样的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即便成年人也受不了,何况正是思想活跃的孩子而且,这年龄的孩子,隐约已有逆反心理,若只一味地指责,告诉他,你必须这样做那样做,稍不如意就吹胡子瞪眼,孩子不反感才怪所以,后世网络上才时有报道孩子因压力过大或跳楼自杀或离家出走或自报自弃走向犯罪的。引导,关键还在正确的引导。当初自己不也经历过么
    李大郎又道:表弟,你知道为兄有多羡慕你么虽然前几年你一直无法言语,但姑母姑父带着你四处寻医问药,直到姑母再次有孕才稍有疏忽。但在你能言语后,姑父便将你看作眼珠子般。可是,为兄呢作为嫡长子,从小长在祖父身边,阿耶一直在外忙碌,阿娘忙着侍奉祖父祖母,打理府里的事情,直到两岁,我才见到自己的父亲。可是,父亲依旧很忙,好不易回来,也不过匆匆一见。我不知道,为何别人家的孩子都能长在爹娘身边,只有我不能阿娘很温柔,可是,那份温柔不仅是对我这个嫡长子,也是对所有人。我不得不努力学习,无论什么我都比别人学得好,我担心阿耶阿娘会对我失望。但是,无论我如何努力,依然留不住他们的目光。终于,阿耶回来了,不走了,我被接回府里。但是,伯父和四叔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