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大唐逍遥王-第1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没有在场,否则,不知会担心害怕成怎样了?反正,他以后是再也不会吃这劳什子的燕窝了,果真是采燕人的血汗与生命啊!
    如今,不仅是柴令武,柴绍等人和世家代表们有如此想法。以后,这燕窝是真不忍心吃了。
    最后,一统计下来,统共采摘了五千余个燕窝,这还是半天的时间。柴绍与众人商议了一下,决定留下部分人员继续在此采燕窝,其余人等就到琼台一游。
    从大洲岛到琼台,也不过小半个时辰便可到达。因为距离近,所以在这些船舶驶近时,早就被对岸的渔民见到,并赶紧报告给当地的官府。
    如此高大的海船,上面高悬的旗帜,无不表明了来人的身份极为尊贵,所以一层层地上报,万宁县衙官吏们居然也能在柴绍等人靠岸之前便到了海岸边等候。
    万宁县的县令、县丞、县主簿、县尉以及那些有头有脸的乡绅一大群人全都恭候在岸边。见到那高大如楼宇的船只,一个个都屏住呼吸,天啊,这比三国东吴时的楼船都还要壮观,主要是那包裹着船身的铁皮,让他们连连惊叹,这简直是刀枪不入了,被这样的船只碰撞,那只有船毁人亡的份儿了!什么时候大唐能制造这样的海船了呢?
    崔瑾见到这大群人,有些不解,如此近的距离,怎么就没人上大洲岛采摘燕窝呢?随即又想,也幸亏无人去,不然,那岛上的燕窝早就没有了。不过,除此之外,在印度、东南亚、马来群岛及爪哇西部等地也有金丝雀栖息地。哼哼,只要占领了那些地方,只要科学合理地开发,还怕没有源源不断的燕窝吗?反正后世这些国家或地区对华夏都不怀好意,都是西方某大国制约华夏的武器,还不如就此将他们消灭在尚未萌芽状态,让这些种族永远成不了气候。
    乘坐侦察船停靠到岸边,走上跳板,士卒们首先上岸,将一干人群全都撵开。
    一名校尉大声喝道:“本地官吏何在?”
    县令上前拱手道:“这位郎君,下官乃是万宁县县令王海,请问是哪位上官前来?”
    校尉傲然答道:“镇军大将军、谯国公柴驸马,节制淮南、江南兵马,另有当今天子之王弟汉王、天子之嫡子晋王、博陵崔氏嫡子武阳郡公,以及两位驸马爷和五姓七宗等世家子。”
    王海眼睛直跳。这是怎么啦,莫说是在这鸟不拉屎的荒野之地,就是在遍地是官宦的京城,这些人都是算得上极为尊贵的,怎一个个往这分配之所来?难道,是那个了不得的人物被贬为庶民押送到此?
    柴绍等人一个个走上岸。王海赶紧领着人前上见礼。
    柴绍淡淡地道:“途经此地,因为一路困乏了,便上岸来歇歇脚,尔等也不必多礼。”这毕竟是岭南道管辖,自己也不好多说多管。
    又见过两位王爷以及武阳郡公等等,县衙官吏和乡绅们真是兴奋莫名,这辈子还从没见等贵人啊,如果能巴结好,还愁什么富贵不能得?
    马匹也牵上了岸,士卒护卫在前开路。路上并不好走,不过是些渔民踩踏出的小路,但好在万宁县也隔得不远,不过半个时辰便到了。这让崔瑾十分好奇,即便这样,王海等人怎能提前知道他们要到此处登岸呢?
    随即,王海解释,原来,他们正在乡间查看,这里种植了不少竹子,他在寻思着是否能制作些物什,这样也能让乡民多些收益。虽说出海打渔能赚些钱财,但这里四处靠海,最不缺少的就是海产品了,所以,这海鱼也是最不值钱的,除非是采摘到珍珠红珊瑚之类。说着,就眼巴巴地瞧着柴绍,眼中全是期待。随即又叹了口气,人家可是巡海来的,哪有空闲理会这些闲事儿杂事儿?
    对这位看似很为乡民着想的王县令,崔瑾很感兴趣,便问:“不知王县令可是想到了如何利用这些竹子?”一路行来,他果然见到了成片成林的青竹。
    王海愣了愣,随即苦涩地道:“下官只能想到可以制作竹篮、竹筛、竹笊篱等等,不过售价太低,忙活半天也卖不料几个钱。”
    崔瑾笑道:“可以制作竹席、笔筒、竹帘,以及桌椅凳床柜等等家具,甚至可以制作竹丝画帘、竹雕等,这样价格不就抬高了么?”
    王海眼睛一亮,拍了一下大腿:“哎哟,下官怎就没想到呢?还是武阳郡公想的长远周到啊!”
    李治撇撇嘴,这拍马屁的功夫也太浅薄了吧?“哼哼,吾家表兄可是文曲星转世,也是大唐的财神,也是你积八辈子的德,今日能遇到表兄!”他不屑地道。
    王海一听,忙上前恭恭敬敬地作揖拱手道:“求情武阳郡公指点!”虽然不知晋王所言真假与否,虽然这位武阳郡公的年龄看上去并不大,但就冲着博陵崔氏的名号,自己行这大礼也不丢人过分。
    最快更新无错小说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第295章 四大名菜
    崔瑾转悠着手中的茶盏,淡淡地笑道:“法子甚多,只看王县令有何章程。比如,这竹林的数量,有多少人能制作,售卖对象和地点等等。要知道,这琼台虽不小,但人却不算多,即便是雷州,也人烟稀少。除非,你们有自己的船只,将这些竹制品售卖到繁华之所,但如此,除非制作竹丝画帘和竹雕等艺术作品,否则,单单是那运费,便得不偿失了。”
    王海一听,大失所望。其实,他也知道,靠这竹子生钱发财,在这琼台是不可能的。这些年,虽说琼台岛上的人有所增加,但又能有多少?除了那些犯官家属在此生息繁衍,便是从雷州等地迁来的汉人,以及最早迁来的僚人。而武阳郡公所说的竹丝画帘和竹雕哪里是一般人能够制作的?但是,这治下除了这些竹子便是靠渔民出海捕鱼了。所以,这里的人过得极为清苦,若非自己是土生土长,哪里愿意做这个县令?
    崔瑾又道:“你们这里是不是有一种东山羊?其肥而不腻、食无膻味,且滋补养颜防湿热。若有,可否捉几只来?还要那和乐蟹,也网几兜来吧。烹制法子,待会儿某会相信告知。”这海南文昌的白切文昌鸡、琼海的嘉积鸭、万宁的东山羊与和乐蟹并称为海南的四大名菜。东山羊产于万宁市东山岭,据传是因羊食东山岭的稀有草木所致,具有膘肥皮薄肉嫩无膻及皮下脂肪适中、肥而不腻、汤味浓稠乳白、气味芳香、味道鲜美、营养滋补和美容之特点。从宋朝开始,被列为“贡品”。而那和乐蟹产于万宁市一带海中,膏满肉肥,为其它青蟹罕见,特别是其脂膏,金黄油亮,犹如咸鸭蛋黄,香味扑鼻。虽说这个季节不是吃蟹的好时候,但既然来了,怎么着也得尝尝啊!
    李治呵呵笑道:“表兄对这些吃食最是精通,哪里有好吃的都知道呢!”
    “可不是,这一路上咱们可是吃尽了天下美食,瞧瞧,某这脸都长圆润了不少!”柴令武也连连点头。跟着小十三郎,永远不愁没好吃的。
    李治白了他一眼:“是啊是啊,小心巴陵姐姐嫌弃你长肥了不要你!”哼,都这样强壮了,还想与我抢食儿,姑父也不管管。
    怎么从民生就一下子说到吃食儿了?王海觉得自己有些跟不上节奏。柴绍见他还呆愣着,轻哼了一声,道:“若是让人学会了这两道美食,还愁没有钱赚么?”
    王海顿时醒悟过来,对崔瑾深深地鞠了一躬,赶紧出门儿让人去捉羊捕蟹。那时候,还没有这东山羊与和乐蟹这种称呼,但根据崔瑾的描述,作为土生土长之人,他自然不会认错的。此外,既然是朝廷重臣和两位王爷驾到,此等重要之事,必是要及时汇报与上官知道,即万安州州衙。这一来一去,也得要些时辰。
    崔瑾便开始给大家普及海南四大名菜,说得众人直咽口水。
    “要不,咱们在琼台多歇息两日,也可以多收购些药材。哎,这一路也没赚多少钱,这打造船只的本钱不知何时才能赚回来呢!”李治提议道。
    若是自家的孩儿,肯定会被柴绍狠狠地揍一顿的。整日就提“钱”,也不怕被人笑话!
    还是崔瑾说得好:“行!都说琼台生活清苦,其实遍地是宝,只是无人发现罢了,最重要的是距离中原太远,若是能与当地人达成定期收购各类药材、木材及海产品等的协议,那么,不仅能帮助当地人摆脱贫困,也能更快更好地发展琼台,将其建设为大唐的农产品等基地。”
    柴绍点点头:“小十三郎此话甚好,若是真能让琼台变成大唐的粮食基地,那可是大功!”大唐,最缺少的还是粮食,只要有了充足的粮食,那就有了充足的人口,那就能确保国家安定。都能吃饱饭穿暖衣,谁还整日想着犯上作乱?即便有几个不长眼野心勃勃的,那也得有人愿意去给他当炮灰不是?作为皇亲国戚,最终依靠的还是皇家,若是大唐李氏都被人替代了,柴家还能安稳吗?
    柴绍想得长远,崔瑾想得更深远,只是出发点不同,所站的高度也不同。
    于是,当王海得知谯国公等人准备在琼台待上三五日时,正合他意。因为,从州府赶到县衙,一个来回也得一整日,还是快马加鞭。
    这县衙极小,后衙只有寥寥几间住房,于是,大家不得不搭建帐篷。崔瑾便要求晚上住在帐篷里,说如此更能体会到琼台风光。李治自然也是要跟着他住一窝的,把王海急得差点落泪。因为,这些帐篷搭建在海边,说是为了更好地观日出日落观潮涨潮落。李治等人如此,自然其他人也不得不住帐篷了。所以,到后来,只有柴绍住进了有墙有瓦的正经房子。
    “谯国公,下官这里简陋,但各家凑凑,倒也能凑出些房舍,汉王、晋王和武阳郡公如此,下官如何吃罪得了啊!”王海连连拱手,恳求柴大总管劝劝几位贵人。
    柴绍挥挥手,却道:“不用管他们,也不用吃多大苦。”他自然是知道这些小郎君的心思,不过是嫌弃这住所太过狭窄简陋,还不如去听海观潮。
    崔瑾极为认真地教授马云天和知术如此整治烹饪东山羊与和乐蟹。和乐蟹的烹调法甚多,可蒸、煮、炒、烤,尤以清蒸为佳,蘸以姜醋配成的调料,既保持原味之鲜,又兼原色形之美。而东山羊则有红焖、清汤、椰汁、干煸及火锅涮等多种吃法,每种吃法都有各自的特色,均美味无比。
    崔瑾一一道来,说得极为详细,这些,主要是说给王海特意找来的厨子听的。因为菜式多,到最后烹饪时,动手的不仅有马云天和知术,还包括那些厨子。
    王海大为吃惊,不是说君子远庖厨吗,怎么贵为世家之首的博陵崔氏嫡支嫡子居然如此精通厨艺?李治便忍不住给他上了一堂何为“治大国若烹小鲜”,让王海汗颜不已,晋王殿下还如此年幼就懂得这么多治国理政的道理,真不愧为皇家子啊!
    一路上,因为很多时候崔瑾不便于直接动手,所以他们的饭食,基本上都是马云天和知术整治的,倒是将二人培养出了极好的厨艺。没办法,宁大娘不再,出海不能带女眷,而那些行军打仗的士卒,只要能填饱肚子就行了,哪里懂得如何将食物整治得更美味。还好,经过李宝、马云天等人的培训,至少烧烤这方面他们是比较精通了,不然也不能在吕宋岛教授那些土著人烤制野味和海鱼。
    既然是海南四大名菜之二,哦,现在被崔瑾称为琼台四大名菜,大家肯定是要好好地品尝一番。各种味道一一品尝,果然都是极为美味,再喝一碗洁白浓郁的汤,夹几口鲜嫩的蔬菜,这日子真是赛过活神仙了!小儿郎们不能喝酒,那就敲几个岛上最常见的椰果,那清香爽口的椰汁儿也不错,这些日子大家都离不开这饮品了,船上堆放了不少呢。
    面前的美食还没吃完,李治就开始叹息:“哎,不知这文昌鸡和嘉积鸭又是如何滋味了?”
    李元昌摇摇头,他是看出来了,稚奴除了赚钱就是吃喝,均非君子所为。他却是忘了,这些都是受了崔瑾的影响,不光是李治,他身边的那些小儿郎们哪个不如此?
    最快更新无错小说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第296章 观潮听海
    前世,崔瑾还是秦晖的时候,他就喜欢大海,静谧的夜里,聆听海的声音,用心体会潮水的变化,自带悠然而不屈的激情。
    选择一边平坦的沙滩搭建起帐篷,然后在海边漫步。昏黄的气死风灯,烟波的海面也沉静下来,偶尔,浪头轻轻地拍击着礁石,像是在呼喊,又像是在低吟。选择一处岩石坐下,天空中,繁星点点,直落入大海的尽头,再也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海。崔瑾让知琴拿出笛子来。
    “写信告诉我今天海是什么颜色,夜夜陪著你的海心情又如何……”
    是的,他吹奏的是“听海”,以前挺喜欢这首歌,最喜欢听的萨克斯吹奏,深沉而伤感,只是这时代没有那玩意儿。
    李元昌和李治对乐器方面很感兴趣,听得如痴如醉。直到那余音散尽,李元昌才轻叹道:“这首曲子某从未听过呢,这是小十三郎新作的么?曲调非常独特,与平素听到的完全不一样。”
    崔瑾有些汗颜,只得道:“偶发灵感罢了,不值一提。”
    李治咂咂嘴,回味道:“表兄,我觉得这曲儿好像是与海有关呢,似乎是两个人分开,然后一个人写信给另一人诉说心情。”
    没想到这孩子居然一下子就体会到了这首歌的含义。崔瑾赞赏道:“稚奴说的极对,正是此意。”
    李治高兴地眯了眯眼,抱着崔瑾的胳膊连连摇晃:“表兄,你准备填的词儿也是如此么?稚奴体会到了呢,觉得有淡淡的忧伤和怀念,难道是想京城里的人了么?可不是,已经出海这么些日子了,也不知他们如何了。哎!”
    瞧瞧,这孩子又开始多愁善感起来。崔瑾摇摇头,这孩子还是天天寻思赚钱正常些。接着,他又吹奏了“大海”、“哭砂”等曲子,把萧宸、顾霖等也成功地吸引来了,心里震惊不已。
    “好了,最后吹奏一曲‘珊瑚海’,然后大家也该歇息了!”崔瑾接过知术递过来的水盅,润了润嗓子,道。
    李治眨眨眼,有些不解。
    “海平面远方开始阴霾,悲伤要怎么平静纯白……”
    曲罢也该人散才是,但大家围着崔瑾一直不肯离开。崔瑾无奈地道:“明日还有重要的事儿呢,大家还是赶紧洗洗睡了吧!”
    李治眼中亮晶晶的,钦慕地瞧着崔瑾:“表兄真是多才多艺,以前知道表兄琴艺好,不料这横笛也吹奏得如此好!”
    “哎,小十三郎,你这么文武双全无所不能的,让吾等如何活啊!”柴令武遗憾地道。自己书没少读,但对这些文人雅士的事儿就一知半解了,最感兴趣的还是舞枪弄刀、行军打仗,叫他坐一整日学琴练字儿,比被老爹揍一顿还难受。
    李治白了他一眼,怒其不争地道:“令武表兄,你说说,姑父当年可是文韬武略样样都精通,你怎么就没学到一丝半点儿呢?还要我那姑母,也是琴棋书画无所不精,怎么到你这里就只会拳脚功夫呢?表兄说过多次,要做就做儒将,表兄你是怎么说的?”他看向崔瑾。
    崔瑾笑着提醒道:“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对,正是这话!”李治连连点头,继续开导柴令武,“你瞧,这三国的周公瑾既是翩翩美丈夫,又有王佐之资、大将之才,那才是真正的儒将呢!”
    柴令武不觉好笑:“稚奴,那是形容小十三郎的,某就不要去学那周公瑾,既要多才又要多艺,还得貌美,更得上阵杀敌行兵布阵,那得多累啊!罢了罢了,某的要求也不高,今后能统领一方兵将为大唐开疆辟土也就是极限了!”
    崔瑾收好横笛,看着天色也着实不早了,赶紧拉着尚在兴奋中的李治就回帐篷安歇。催着他赶紧洗漱换衣躺下闭眼,自己却接着烛光看书。李治嘀咕着,他还没有睡意呢,但也听话地合上眼,毕竟是小孩子,不一会儿便发出轻微的鼾声。崔瑾开始写日记,他准备将此行整理为游记,发回京城,让武珝登载于《长安周报》上,如此,也能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海上商路中。外面的世界那么广大,单单靠官方的力量,不足以占领那么多地方,就算是占领下来了,还得让人守住、经营发展,如此,才算真正的将其纳入华夏的领土,让千里之后的华夏不受那些强盗的侵略。而要让安于中原大陆的汉人能够不畏生命危险走出来,那就必须让他们看到巨大的“利益”。
    李元昌将手中的画作完成,走出帐篷,便将旁边崔瑾和李治的住所仍有亮光,猜测到定是崔瑾还在看书习字,扬扬眉。怪不得小十三郎如此多才,天赋重要,但更主要的是自己努力刻苦,否则,再好的天赋都被磨灭了。随即,他想到自己,生在皇家,周岁便被封为鲁王,又因年少好学善书擅画备受宠爱,虽不如嫡子,但在其他诸子中却是最得父亲喜爱的,后,兄长李世民继位,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