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大唐逍遥王-第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荆呛牵荒芴ぬな凳底鍪拢龊檬伦鍪凳拢帽鹑丝丛谘劾锛窃谛睦铮庋攀钦馈U獾览碜匀皇嵌模槐叵杆怠
    房遗爱揉揉鼻子,道:小十三郎啊,某想问问,还有啥法子赚钱,这钱吧,谁都不嫌多,某还想也想买庄子种种地啥的,嗯,最好能像你那样多养牛羊,嘿嘿,偶尔也能沾沾腥不是
    崔瑾瞟了他一眼,见所有人都竖起耳朵听,淡淡一笑,道:有啊,某准备办一份报纸,有些类似于朝廷的邸报,但范围更广,性更强,这件事从西山回来某便一直在筹备,后来因闭关修行而暂停。他将准备创办长安周报的计划一一道来,只是提出,这次是自己和李承乾各占三成股份,其余才能分给大家。另外,他们只有分红权,如此经营管理,均不得插手,如有兴趣,可一家交两百贯作为启动资金,并一家推荐一个文笔极好吃苦耐劳品行端正的文人士子,另需记者若干。具体职责见细则。他将自己的计划书交给长孙冲,请他负责念,若有不解之处待会儿解释。原本,他想只是和李承乾一起做,但是细想,这件事肯定要受到世家豪门的关注,到时候说不定还有人会眼红,还不如就大发发发地分一些份子给这些京城顶级家族的代表,堵住某些人的嘴。
    长孙冲一边念,心头掀起惊涛骇浪,如果真按照这份计划书所言,随着其影响力的不断扩散,那将是何等的威力,到时,这长安城乃至大唐就只有一个声音存在。
    崔瑾见在座某几人面色渐变,神情严肃起来,知道他们或许想到某些关节。优雅地端起寒瓜汁,美美地喝了一口。这世上,人与人之间唯有利益关系是最实际的。
    长孙冲终于念完,赶紧大大地喝了几口果汁,幸亏只是数万字的计划书,无需念细则,不然真要累死了。
    柴令武摸摸脑袋,问:这个能赚钱么纸张可不便宜,印刷成本也颇高,若是依照表弟所言,每份定价十钱,岂不是买的人越多,这亏得也越多啊他细细算了下,除了崔瑾和李承乾,这里还有柴房杜长孙李五家,合计可筹集2500贯,而这报纸的售价仅仅十钱,得卖说少份才能转回本钱啊还别提纸张人工等等了。
    只要是关系到赚钱的事情,房遗爱都很认真地听和记,所以很快就反驳:你未见那些广告活动啥的吗收费可不便宜,不仅够填补成本,还能有所结余。
    崔瑾欣慰地点点头,这几年的调教没有白费。其他未听明白的赶紧把计划书仔细再读一遍,不懂的赶紧提出来。两百贯对于他们来说并不算多,即便是杜府,因为有了崔瑾给予的份子,小日子过得比杜如晦在的时候还要宽裕。

162。第一百六十二章 长安周报
    当柴令武房遗爱杜荷长孙冲和李崇真等人将各自抄写的创办长安周报计划书给自家爹娘看后,各自的反应不一。小说
    柴哲威和柴令武无需和家人商议,霍国公柴绍还在华州当刺史,阿娘平阳昭公主早于武德六年离世,反正两个家伙在家也闲得没有事儿,就将自己派到报社做点杂务。至于真实的想法,就是反正着小十三狼不会吃亏。父亲在数次来信中可是交代了,紧跟太子的脚步,紧紧围绕崔小十三郎。
    杜府主母张氏瞧了半晌也没瞧出啥名堂,但是,她很快就想清楚了一个道理,跟着崔小郎君走肯定没错,所以痛快地令人取了两百贯钱赶紧送到崔府。钱是小事,关键是不要被隔离出那个圈子。
    房玄龄很快就想清楚了其中的关节,大手一挥:赶紧送钱去,问小十三郎两百贯够不,可否要追加啊,库房钥匙在你阿娘那里。遗爱啊,酒楼玩具店啥的你们不要再多费心了,把精力投入这个长安周报当中,找小十三郎要个职务,有啥不懂的回来问为父。哦,为父也会亲自撰写文章给你们助威的,顺便问问小十三郎润笔费如何算凡是涉及钱财的事情,房遗爱是最灵醒的,赶紧回答说已经问过,若是像自家阿耶这等一等大员,每篇文章起价一贯钱,看篇幅大小,看影响力,可酌情增加润笔费。房玄龄抚着胡须连连点头,这才像话嘛,难不成市井之言能与吾等文章相提并论
    长孙无忌啧啧称赞,这是要握住所有读书人的咽喉啊,只允许发出一个声音。如果单单是崔氏,肯定不行;与皇家联合,其余世家不甘心;利益均分,有麻烦大家一起解决,但主动权掌握在崔氏和皇家手里,说什么怎么说全由他们做主。真是好算计啊不过,真是阳谋,谁也不能反驳,还不得不心甘情愿地跳进去,心甘情愿地为他们冲锋陷阵举旗呐喊。他语气和悦地对几个儿子道:此事你们做主便是,本钱分摊,但也不要老占小十三郎的便宜,好歹也是入了份子的,就要多去瞧瞧,或是学着人家如何修改文章,再不行就当啥记者收集信息,朝廷内的动向,可以透露的为父会及时告知你们的。呵呵,被采纳了好歹也有润笔费吧
    河间郡王李孝恭不仅让李崇真亲自送来本钱,还写了一封书信,提到,以后就将两个儿子李崇晦和李崇真交给他了,写文章不行,但跑腿打探消息还行,就当个记者吧。还道,都是自家亲戚,有啥需要尽管说,若是记者不够,咱家还有不好亲兵家将呢。感动得崔瑾握着李崇真的手差点眼泪汪汪,这都是啥事儿啊,一个个纨绔都要到咱的长安周报当职,还让人好好办报不
    李世民拿着计划书和细则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了三遍,神色一次比一次严峻。末了,正色道:报社必须掌握在皇家手里
    见长子不语,又道:啊,小十三郎的法子甚好,有他总理为父也放心了,不过你也得多多关注,小十三郎才多大啊,不要太劳累了。这话说到李承乾心里去了,表示不仅要自己亲自抓,还要派出东宫最得力的幕僚去协助,那些侍卫也可以分散到市井打听消息。李世民多次张嘴想说,你四王弟不是喜欢舞文弄墨么,就让他去可好但这话又说不出口,因为李泰早就被排斥到那个圈子外,同时,由于崔瑾的名声,那些文人整日就围着品鉴会打转,若是知道还有一个扬名立万的机会,怕是要挤破了头。小十三郎这招狠啊哎,罢了罢了,虽说都是嫡子,但看青雀这几年的言行,也越发看着碍眼。他叹了口气。李承乾轻轻扬了扬眉。经过这几年的亲密接触,他哪里还不住自家阿耶的心思。他是不会引狼入室的。青雀,就安心当一辈子的闲散王爷吧崔瑾出关后,便令人送来一本贴有封条的大信封,打开一看,居然是一本名曰帝王策的书册,这几日他都在细细研读,越读心里越亮堂。哼哼,只要依着这上面的来,只要不是糊涂透顶之人,也能做一个好君王。他甚至产生一种自信,自己将来或许比阿耶做得更好因为,自己有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表弟帮衬,而阿耶是孤零零一个人,虽然有舅父和房公他们,但只能是亲近亲密,但能达到自己与表弟那般心意相通么一书在手,天下我有
    李承乾躬身拱手道:这份报纸,表弟说,他将让武氏二娘子做副刊副主编,嗯,就是除了头版二版的政务,便是三版的坊间动态和四版的文人佳作,至于头版和二版则由表弟和儿子亲自审阅,当然,也要请阿耶过目,待您允许后才能印刷发行。
    李世民很是不悦,不到十岁的小娘子能做些什么但李承乾道,品鉴会的那几个士子将直接进入报社,具体事务由他们负责。阿耶,表弟想聘请您当报社的社长,另设四个副社长,崔李两家各占一个名额,其余由您分配。
    李世民一算,也行,虽说让崔崇和李俊占了两个名额,但好歹自己这边是大份儿。但随即又想,那小十三郎不会啥都不管吧李承乾回答道:儿子为总编,表弟为副总编,另还设四名副总编,这个由我们自行安排,您且放心。
    李世民差点将口里的茶水喷他一脸,能放心吗这些副总编才是真正的负责人,采用啥文章都由他们说了算。哼,连个小丫头片子都能当个副总编,难道就如此吝啬不给两个名额出来李承乾为难地道:崔氏大郎已是内定了,还有原来品鉴会的负责人魏翼干得挺好的,也算一个,剩下的一个儿子也有人选了。哎,我说老爹啊,您就不要再插手了吧,已经给了您三个高高在上的名额,该知足了吧
    李世民看到长子脸上纠结但眸中坚定,皱了皱眉,撇撇嘴,又试探道:那么,那个编辑应该还需要许多吧能弄几个名额也行,反正那些文章都得先通过编辑然后再报副主编,从源头上控制住也行啊。
    李承乾笑着道:可不巧,姑父叔父还有舅父房公和杜府他们家的小郎君们都非常积极,主动要求当编辑记者,宁可不要工钱,这多划算啊,少了多少本钱,也能少一些亏损。您要知道,一份报纸才卖十个钱,得亏多少啊虽说表弟偷偷告诉自己,已经改进了印刷术和造纸术,但他对此并不报多大希望,再怎么着,这本钱也找不回来吧,只是希望那个广告能将本钱赚回来。因为表弟说,改进印刷术和造纸术的实际效果还是未知,所以他也暂时保密了。

163。第一百六十三章 活字印刷
    崔瑾原本是想用铜活字的,但那玩意儿的雕刻颇为费时,所以想先用枣木的木刻活字,以后有条件了再上铜活字,毕竟那个使用的年限更长久。小说字体则是后世出版物上的常用字体宋体,标题等则可采用仿宋体楷体黑体等等。崔崇父子三人和李俊拿着那些微小的木块,眯缝着眼睛,有些怀疑。
    崔瑾请长辈们到了一排转轮排字盘前,上面密密麻麻摆放着字块儿。就编排一个版面的三字经吧他对陈礼吩咐道。
    陈礼忙唤来几个人,如今作坊单单是排字工就有十二个,分作两班制,每组四人选字两人排版。经过一个月的训练,已经非常熟练了。至于如何分配如何协作,都是他们自行摸索出来的,崔瑾没去干涉,那时也无法干涉,在闭关修行当中呢。他只有两个要求,一是速度,二是准确率。
    陈礼将三字经分发给排版工,就开始让人拿了沙漏计算时间,并解释说,他们天天都是这样练习的,每天的成绩都有记载,每十日两组工人进行一次比赛,成绩最好的给予奖励,若是打破原来记录的,奖励翻倍。如此,大家的积极性更加高涨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使得排版速度和正确率不断提升。一般来说,千字以内是不会出错的。崔崇和李俊一听,不断点头。瑾儿会用人。
    好了,现在你们已经熟悉了吧那就开始陈礼请示崔瑾后,大声宣布。
    只见有俩人不断地转动木盘,手中不断地起起落落,旁边一人接住字块就顺手递给一名排字工,排字工着将木块放进一个个小格子内。大家看得是眼花缭乱,动作太快了。还没看清楚,工人们便停下来。这就完了崔崇等人眨眨眼,再看沙漏,还没到一刻吧
    崔瑾看着简陋的沙漏,寻思着应该制作一个五轮沙漏出来,那个更精确,每到整点或一刻,就能击鼓报告时刻。
    排版工退下,然后还是两名校对工上场,一一对照,然后禀告说正确无误。陈礼点点头,又叫上印刷工,一人刷墨,一人铺纸,一眨眼功夫,一张报纸版面大小的三字经便出现在大家眼前。
    崔崇兴奋地一把抢过来,李俊冷哼一声,口里直提醒着风仪,保持风仪,但手脚也并不慢多少,早就凑过去了。崔芮父子也赶紧围观。只见那字一个个极为清晰,最关键的是结构方正匀称,横细直粗,这种字体是他们从未见过的,虽是略显呆板,但醒目。
    啊,瑾儿,这些字旁边是什么东西崔芮最年轻,所以很快就发现了问题。
    崔瑾笑道:那是便于断字,儿子才特意想出了这些符号。报纸面对的是大众,当然不能让大伙儿对着一排排文字进行猜测。但是,这份报纸的排版,他仍然是采用竖排,还是要尊重当代人的习惯嘛。
    崔崇等人略一研究,立即明白过来,这个带尾巴的是未说完,这个小圈儿是一句话结束。马上,崔慕提出:若是要表示愤怒或者感叹呢,应该有不同的符号吧
    机灵的陈礼赶紧拿来各种符号,放在格子内,印刷在一张纸上呈现给大家看。崔瑾便解释什么是感叹号顿号省略号等等。
    崔崇捻着胡须频频点头,道:不错不错,如此便可省事许多,免得大家还得审文断字,往往为了一句话争论半晌。华夏汉字意义深远,不同的断字方法,就会有不同的意思。
    某以为,可以将此法提交给天子,在天下推广,如此定能让那些士子更便于读书理解。李俊高瞻远瞩地道,又有些犹豫,只是,就担心那些迂腐之人阻拦。若真推行下去,就拿蒙学来说吧,无不是先生在前面一字一字地讲,如何分段都由他们说了算。若真全部用了标点符号,只要会识字,小孩子都能看懂书本了。一本启蒙书做多不过几十页,有的更少,那么,不是一年就能学好几本了么还需要那么先生干嘛
    崔瑾倒没这些担心,自己有虞师,他和那些大儒关系好着呢,嘿嘿,昨儿个就应该写信过去了。
    既然崔瑾已经考虑清楚,大家也就不再讨论是否施行的问题。这活字印刷看过了,崔崇又担心起成本问题。纸张太贵啊,特别是崔瑾出现后,激励了多少人家的小儿郎勤奋读书写字,让长安的纸张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崔瑾唤过陈礼,让他介绍改进后的造纸术。陈礼知道自家小郎君是想让自己露脸,忙组织了一下语言,将如何在城外寻了一处偏僻的地方,如何组织人手试验,经过反复试验,终于不负小郎君重托,制造出既便宜又适宜双面印刷报纸的纸张。
    崔芮忙追问成本几何这是极为关键的。他看出来了,这次长子是准备大干一场的,其意义远远超过了酒楼之类。若是亏本儿,短时间还成,但是长期下来便是有酒楼支撑着也划不来啊
    崔瑾伸出一个手指。崔芮皱着眉头,十个钱刚刚够纸张的本钱,那么油墨和人工就得亏损了。不过还好,可以印刷其他的书籍,这样也能赚一些回来。崔瑾却笑道:不是十钱,而是一钱,一张纸的成本是一钱,当然,这不算人工和油墨,那些得许多份报纸才能分摊下去。
    崔芮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崔崇等人也以为是听错了。崔慕摇摇头,道:瑾儿,你也不必隐瞒了,若是差钱,给伯父说一声便是,你想独自长期支撑这份报纸是不可能的。
    崔瑾忙信誓旦旦地保证,绝对没有隐瞒,这纸张的成本真的被控制在一个钱之内,当然,这是因为大批量制作的缘故。所以啊,祖父叔祖,你们就赶紧入股吧,孙儿计算过,若是每次卖出十万份,那么我们能有三成的纯利,还不包括广告等的收入。十万份就是百万钱,三成利就是三百贯,七日发行一次,一月就可得一千二百贯。但是,如此便宜的读物,只会卖出十万份么印刷得越多,这成本就越低。若是三十万份四十万份又如何虽说比不上酒楼的收益,甚至连品鉴会都不如,但读书人的事儿能如此计较么何况,品鉴会也纳入其中。只可惜,要分出去七成利,但唯有这个法子,才能让这份报纸长久地生存下去。
    崔慕提出,若是也有人跟风办报怎么办崔瑾笑笑,道,已经写了一份关于出版发行等系列法律法规的建议,涉及著作权出版管理印刷业管理等等,想办报可以,但必须经朝廷有关部门审查批准,遵守大唐的有关法律,接受朝廷监管。
    崔崇等人深吸一口气,这是要提请朝廷收权啊,不少世家都是自己印刷书籍,或是自用或是放在店内售卖,获利丰厚,若这些律法颁发出来,那这些世家能善罢甘休么
    崔瑾呵呵笑道:所以啊,这股份崔氏只要一成,其余两成全都交给世家。单单是这一份报纸,哪里值得他去如此劳心劳肺,以后,不仅只办这份报纸,还要发行各类书籍,既然要做,就做大唐最大的印刷出版发行商,这才是他的最终目的。嗯,这份产业就算是送给武珝的聘礼了,不知她是否能满意。至于是否胜任的问题,这根本不值得考虑。这个远大计划,他在信中给武珝提到,让她自己考虑,如有建议一并提出。
    崔芮实在是舍不得啊,自家儿子好不易又想出一个名垂青史的法子,居然要白白分给那么多人。崔崇瞪了他一眼,道:哼,还不如瑾儿考虑周到瑾儿才多大,就已做出诸般大事,哪一件不是能记载史书的,何况这功劳还不得记在他名下
    崔芮撇撇嘴。崔慕欣慰地看着崔瑾连连点头,因为自家长子也被任命为副总编。这是多大的荣耀这个侄儿没有白白心疼。李俊也提出,以后若是需要李家儿郎,尽管开口,别的不说,李氏子中精通文墨也颇多。崔瑾表示,以后肯定需要大量的文采出众的人才,自然是自家人中用着放心,肯定还需要叔祖大力支持的。李俊满意地点点头,此次他已经决定派出嫡孙小三郎李逸前来帮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