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栖特种兵-第3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国、天军将决定他的命运。
    麦轲早就决定,此役一定拿下这个镇压太平天国的罪魁!
    其实,麦轲有更加积极的想法——在这里改变老僧王的历史轨迹,也是挽救了他,让他没有机会成为罪魁,而是把他的能力放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岂不一举两得。
    因此,看着虽然处于绝对下风,依然不屈不饶的老僧王,麦轲决定亲自出马!
    僧格林沁带领的两万骑兵,现在已经减少了一半,依然是左中右三军。
    中军他自己带领,右军是镶白旗为主,整红旗为辅,统兵大将,他没有沿用原有的都统副都统,而是自己的心腹僧格岳。
    左军是整蓝旗为主,镶红旗为辅。统兵的也同样没有使用旧将,而是另一位心腹僧格川。
    中军则是僧王爷自任都统的盟古八旗。到了这个时期,盟古八旗实际比满清八旗的战力要高上不少。
    天国大将胡以晃、石达开各领两万大军,两道洪流已经像两把尖刀,切入了八旗骑兵。
    胡以晃把僧格岳交给了陈国瑞和李容发去对付,自己专心来斗僧格林沁。
    左边的石达开也是同样的心思,把僧格川放过,留给杨辅清和林林启荣,也放马过来直取僧王爷。
    这时的僧格林沁年届四十,虽然不比年轻。依然有余勇可贾。
    他挥起手中的重型武器狼牙棒和敌将缠抖;这柄狼牙棒重达八十斤。不知道饱饮过多少强敌之血。
    石达开手中的青龙偃月刀也是重达八十斤,二人对撞连连,“哐啷”“哐啷”巨响不断声震四野,火花四溅。
    果然势均力敌!
    僧王爷是吃了年龄较大的亏;石达开则是马力有所不及。
    毕竟盟古是产马之地。最好的马也必须配给最有能力的人。
    这两条老僧王都占了第一。所以他的坐骑。也是最棒的。
    二人是势均力敌了,可是这边还有一个胡以晃呢!
    胡以晃综合武功指数比石达开只高不低,单拿出来可以对敌任何强大的对手!
    但是。这不是个人逞英雄,他当然也不会讲什么单打独斗。
    二人酣战良久,突然,一根丈八长矛森森白刃,神出鬼没地刺到了老僧王的前胸!
    眼看王爷就要命丧当场,一杆明晃晃的禅杖截住了长矛的去路!
    原来这是老僧王的一个护卫,他一直没有出手,关键时刻,一举解除了危机!
    两种兵器一个碰撞,二人都感到一股大力传来,各退一步!
    又是势均力敌!
    然后,双方斗智斗力,一致缠斗下去,竟然打了个旗鼓相当!
    中军有了护卫出手,抵挡住了石达开,维持了均势;这护卫单轮武功,比老僧王只高不低,对付石达开正好!
    但是,左右两军的情况就不一样了。
    右军是镶白旗为主,整红旗为辅,统兵大将,是老僧王的心腹僧格岳。
    胡以晃把僧格岳交给了陈国瑞和李容发去对付,这二位别看年龄不大,可是一个一个更狠得住。
    陈国锐不是别人,正是历史上太平天国陈玉成手下的童子军首领。
    机智勇敢自不必说,单说他得狠劲比绝大多数青壮年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今天是他的出战,狠戾的尽头,更加高涨了三分!
    因此,他已接到任务,立刻及如同饿了一个月的猛虎,挺直手中红缨枪,一道闪电一样扑向了僧格岳!
    僧格岳能得到老僧王的看中,自然也是当今豪杰,手中一柄板门大刀,不但刀术娴熟,而且力大无比!
    他眼见敌将势若疯虎,以不变应万变,板门大刀,迎面一栏,正好挡住那势在必得的一枪!
    “当!”
    僧格岳在马上纹丝不动,只是战马后退了一步!
    反观陈国锐就没有那么好受了,他在马上一阵乱颤,显然在力气上大有不如。
    他的坐骑影响更大,后退了三四步之多!
    陈国锐年龄只有十四岁,自然比不上僧格岳,他正是年富力强。
    不过,狠人就是狠人,陈国锐根本就不管这些,拍马舞枪,又抢了上去,连喘口气的功夫都不耽误!
    僧格岳虽然第一个回合占了上风,但是也没有绝对优势,见到对手丝毫不惧,继续攻击自己,只好集中精神,对付他暴风骤雨般的枪击。
    可是还有一个李容发呢!
    这个李容发,在真实太平天国的历史上,是李秀成的义子,智勇双全,被公认为“少忠王”,也就是说,他的能力和人品,完全可以子承父业,把忠王那一摊儿接过来,发扬光大。
    可惜的是,他后来兵败被俘,本可不死,却因为他的智勇和名声,被清军断然杀死,以绝后患。
    趁着陈国锐在前面主攻,他悄悄的接近敌人,别看他只是十二岁,可是行动起来,却比任何一只老鸟都天衣无缝。
    李容发手中也是一杆红缨枪,他伪装成和其他清兵交战,逐渐接近僧格岳,在距离适当的时候,突然枪锋一转,死毒蛇吐芯,陡然扎向僧格岳的后心!
    周围的清兵,看到这一幕,惊叫声还没有出口,一尺半长的矛头已经没入了后背!
    前面的陈国锐抓住敌将微微一顿的机会,也将长矛扎进了他的前胸!
    然后二人同时用力,把僧格岳挑起一丈多高,然后狠狠地摔了当地!
    清军上将就这样当场被杀!
    周围的清军这才惊叫出声!
    可惜,要提醒的满清将领已经命丧环黄泉了。
    二员小将密切配合,转眼之间,就灭掉了敌军一员上将,下破了清军的胆魄,众童子军纷纷上前,开始砍瓜切菜!
    左军是整蓝旗为主,镶红旗为辅,统兵的也同样没有使用旧将,而是老僧王的另一位心腹僧格川。
    左边的石达开也是同样的心思,把僧格川放过,留给杨辅清和林启荣。
    他放马过来直取僧王爷,杨辅清和林启荣却把僧格川给缠上了。
    这二位虽然不如那两个童子军将领狠辣,却胜在稳重,而且武功也是非常之高,两人一对红缨枪,二龙戏珠,直奔僧格川的前胸要穴。
    僧格川的武器是一个狼牙棒,重七十多斤,武艺出众,估计如果单打独斗二人中的一个,应该是棋逢对手。
    可惜,现在他是以一敌二,平常的心应手的狼牙棒,现在变得不必沉重,一会儿功夫就浑身冒汗了!
    还好,这二人没有使出要命的招数,只是稳稳地压上,迫使他一步一步的后腿。
    主将不敌,手下的士兵也同样受到天军士兵的压迫,最终与老僧王率领的清军合在一起。
    虽然,也有不小的伤亡,可是比僧格岳的全军覆没好多了。
    这些清兵和老僧王的亲兵队、扈从队,混合在一个,站稳了脚跟,死命抵住天军的进攻,不让他们扩大战果。
    正在僵持,麦轲到了!
    看了看负隅顽抗的老僧王忠清兵,麦轲决定出手!
    不但出手,而且使用他最近得到的宝物——原素!
    力争用最小的代价,活捉僧格林沁,斩断满清的脊梁!

第804章 麦轲初用原素
    麦轲决定用六大原素对付顽抗的老僧王,并非临时性的心血来潮。
    六大原素得自神山,而且拿彼得作过试验,证实威力无穷。
    同时,他得到了明确的指示,这个时机他获赠六大原素,这种绝无仅有的至宝,就是要他用在反清举义上面。
    根据那个老头儿提供的线索,麦轲又把《驭物诀》读了一遍,看看上面有没有关于使用六大元素的指导。
    麦轲一翻之下,不禁大吃一惊!
    有关的六大原素的内容竟然有三十页之多,而且他绝对肯定,这些书页以前没有读过。
    没有读过的原因,就是这些书页都是新增加的!
    这真是一本奇书,竟然可以自动增加内容。
    根据一个简单的介绍,麦轲知道了这新增的内容,不但介绍了六大原素的性质,而且介绍了基本的使用原则和使用方法。
    麦轲一口气读完了这新添的三十页,不禁再一次感叹神的造物奇妙。
    同时,也让他更加谦卑,知道了自己以前知道的许多东西实际上并不知道,至少知道的不深刻、不全面。
    而他自己呢,却经常以自己的博学,沾沾自喜。
    读过以后,他感到相当羞愧,不对!十分羞愧!
    另一方面,他也感觉到自己的眼界有所提升。
    他从来没有意识到,每天所见的平凡物质,是如此的不平凡!
    而这种不平凡。并不是到现在才变化成这样,而是他的眼界非同以往。
    比如六大原素中原土,一粒尘土,若非当事人是专门的研究者,除非掉进了眼睛,谁也不会把它当回事。
    可是整个宇宙,以及其中的所有一切,都是由诸如尘土一样的物质微粒构成。
    包括人自己!否则圣经也不会说,人死后,尘归尘。土归土了。
    归于原来所从来。无疑是在说,从归回的轨迹,可以找到初始的来源。
    麦轲当然知道,人的灵魂从神而来;这是生命奥秘的一个关键因素;而身体却是六大原素的组合。这是生命奥秘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二者缺一不可。
    光有灵魂。没有物质身体。这不是人;只有物质身体,没有灵魂,也不是人。
    既然人这样最高复杂的被造物。都是六大原素的组合,其他各种被造,只能说次等复杂,自然也是这六大原素的不同组合构成。
    《驭物诀》大略谈及六大原素的使用方法。
    理解这六大要素的使用方法,还是离不开神的指导和神的工作。
    一个任何人都不可推委的事实,神在创造这个世界的时候,就是组合这六大原素,而如何组合,体现了神的全然智慧。
    因此,这个世界才这样完美、这样和谐、这样持久、这样安全、这样可靠。
    所以,神造世界,就给麦轲使用六大因素,不但提供了原则,而且树立了完美的榜样。
    这是麦轲使用六大原素的总原则和基础。
    《驭物诀》首先指明,麦轲得到六小瓶原素,别管看到的时多时少,它们实质上都源源不断,生生不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因此,它们的强大也是没有限制的,具体应用的时候需要多大数量,都由六大原素本身自己确定。
    这一点麦轲很快就理解了,正如珠穆朗玛峰一样,说是八千八百四十四米,就是那么高,不多也不少。
    但是,人不知道,神却事先知道这些被造的标准,因为这都在他的计划中。
    麦轲对这一点觉得非常了解,因此,这个宇宙究竟有多大?
    没有人能回答。
    只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人类已经观测到的宇宙空间,动辄就和我们生存的地球有几十、几百亿光年的距离。
    这么远的距离,是否就是宇宙的尽头?
    又是一个谁也回答不了的问题。
    即使是尽头,那么尽头后面是什么?
    尽头后面究竟还有多大的空间?
    除了造物主自己,谁也回答了这些问题。
    麦轲回忆起,他在美国读书的时候,曾经和同学们分享讨论过这个话题,它涉及到什么是无限,无限的范围在哪里。
    当人们试图理解神的无限的时候,常常对灵界的奥秘苦恼,也不经意间把神的无限限定在灵界,似乎已经知道,或者假设物质界都是可知的。
    其实,再深思一步,事情并非这样简单。
    比如,浩淼宇宙,疆界在哪里?
    后世的人们,借助威力强大的天文望远镜,已经可以观测到多少亿光年以内的范围了。
    其中有一架哈勃天文望远镜,据说可以观测到一百二十亿光年以内的东西。
    可以预见,将来人们还会继续扩展视野。
    问题是,这一百二十亿光年就是终点吗?
    谁能推测这个视线以外的疆域多大?
    谁又能计算不知道的和已经知道的宇宙范围各占多大比例?
    既然必须知道那些未知的范围有多大,才能计算着这个比例,那么这个比例就永远是无法计算的。
    不知道的东西,不可能因为这个计算的需要,就变成知道了。
    人们以为现在知道的东西已经不得了了,也许还不到全部实际存在的万分之一。
    同时,人们不得不想想,即使真有这个终端,那么终端之外又是什么?
    再由远及近返回来思考。
    就已知的范围来说,根据美国联邦政府的资料,约有百分之八十的比例属于不可知或不可测的存在。比如黑洞。
    也就是说,人类可以知道有这个领域,但是对这个领域中存在什么东西,无能为力。
    就宇宙中可以知道一些情况的领域,这个可知度也是很不一样的。当然可知也不能等同于已经知道。
    已经知道的部分,对比人们对地球的了解的差距也是无比的巨大。
    再说地球本身。
    后世各种科学分支不断出现和建立。
    没有建立的不说,即使建立的也都有各自的课题来研究未知事项。
    也许人类的足迹已经遍布地球的各个角落,但是深度的了解呢?
    还真不敢说知道的已经比不知道的多。
    回到人的自己,灵魂部分暂时放到一边,只说物质部分。
    曾经有一个脑专家。人们问他这个脑专家是不是针对整个脑袋搞研究。他马上纠正说。不对,不是整个脑袋!
    不但不是整个脑袋,而且不是脑袋的某一个部分。
    他所研究的,只是脑袋上某个部分的某个特定区域。
    就这样的一个特定区域。也还是有数不清的难题。一直都没有得到解决。
    他选择的那个主攻方向。就是要试图解决其中的一个问题。
    这也就意味着,他会倾其一生,专注于这个特定的领域。
    实际上每个区域都有数不清的待解难题。
    人身体上有多少这样的区域呢?
    也许今天五百个。明年就增加到六百了。
    以细胞为例,根据诺贝尔奖在生化领域的得奖记录,在从一九五三到二零零三这五十年间,就有五十位科学家在细胞的研究方面获奖。
    专家都不知道答案的问题,普通人也不好说知道吧。
    而且现有问题就是最后的问题了吗?
    焉不知问题会越解决越多?
    从历史发展的趋势看,不幸的是,正是如此。
    而所有这些区域,都是神工作结果的一部分,神的创造的一部分,物质被造的部分,也就是说,这些都在这六大原素里面了。
    而这个领域是人们一般认为是有限的可知的。
    真的是这样吗?
    如果连想象都不知道它的深度和广度在哪里的话,谈有限和可知真的很勉强。
    这就和确定什么数最大相似。
    抽象的数字背后是具体的物质世界,从无限性这个角度看,恐怕依然如此。
    也就是说,当人们想象无限的时候,实际上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无限性,也就是说神造的万物,实际上是不可测的,不管是它的三维,还是数量!
    可能物质世界的无限性不能全部展示神的无限性属性,但是根据罗马书,神的创造显明了神的永能和神性!
    也就是说,无论是六大原素,还是六大原素的难以数算的组合,如果透过它们的物质形式看到本质的话,都是无限而又全能的神,正在使用它们彰显自己的属性!
    因此麦轲认为,人们至少可以考虑到,即使是通过神的创造,也能使人们感知到神的无限性。
    在这种思考下面,任何人岂能不敬畏谦卑?
    想想人作为创造之灵,以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实际上却连一粒尘土都不知道,哪里有骄傲的资本!
    麦轲结合自己的思考,进一步阅读《驭物诀》,从中得到指示,说六大原素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成混合元素。
    把这样的说明书给他,就是让他根据需要,针对各种不同情况,随时组合、随意组合。
    可以说,这又是一种无穷无尽的变化,因为组合的方式没有限制。
    让麦轲感到受宠若惊的是,这些新的文字,也是专门为他写的,就和以前就有的文字一样。
    麦轲这样看了一遍,思考了一番,就把这些新的文字都深深地记忆下来。
    以后,只要没有新的内容,他就不必再来翻书了。
    现在,麦轲清楚地记得《驭物诀》最后的警醒,他在这个时间得到六大原素,绝非偶然,一切都在神的计划和掌控之中。
    目的是让他在使用这六大原素中,深刻地理解神的旨意。让使用者更加圣洁,帮助那些神要解救的人得到神的祝福。
    最后,《驭物诀》也提醒麦轲,任何时候,不要忘记神的全然智慧!
    而全然智慧,就在《圣经》里,是使用六大原素的更高原则,是须臾不可离开的智慧全书。
    麦轲花了不到一秒的时间过完了这些电影片断,又一次扫描整个战场。
    他确认别处已经结束了战斗,只有这个角落还在鏖战。
    而鏖战的主力。就是盟古骑兵和天国的骑兵。
    真正挡住石达开、胡以晃二大高手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