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栖特种兵-第4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这些东西处理起来是比较麻烦,却对天军没有大的妨碍,队伍一直前进不止。
    逃跑的叛军路途也是不熟,加上都是步卒,所以一直没有拉开距离。
    到此为止,叛军已经把追兵杀死一千多人;而李小龙的部队也死了四五百人,伤得不算。
    二支队伍你追我赶,终于把这段最难走的路走完。
    前面已经是开阔地。赵一敬和蛇三就准备全力以赴地逃跑。
    他们为此在窄谷的出口,布置了三百人。死守这个关卡,宁死不让天军过去,追赶其他人。
    蛇三又一次担任这支队伍的长官。
    李小龙已经看到这个局面,也抖擞精神,准备打破敌人的封锁,一鼓作气。最后歼灭敌人!
    两军又一次决一死战!
    突然,拐角处,一杆大旗迎风飘出,上书三个大字——老小子!
    其他的天军来不及援助,惊怒交加之下。冲杀过去,想为自己的营长报仇!
    没想到,敌军个个都是硬手,将不是对手,兵也占不到便宜!
    而那两名杀死营长的敌军将领,更是如入无人之境,哪里打得激烈就到哪里支援,把攻击得比较凶猛的天军将士斩杀。
    本来也是武功不错的天军士兵,竟然没有一合之将!
    大家这才知道,那两个营长被杀不是偶然。
    麦轲见势头不好,立刻加派了两个营上去支援,同时,从卫队中派出两位丄人,专门对付那两员厉害的敌将。
    援兵上去以后,原来的天军才被从敌军的包围中解救出来,避免了更大的伤亡。
    两位丄人也和敌将交了手,没有想到的是,也只战了个平局!
    只是因为天军人多,敌军才撤了回去。
    二员敌将在后队掩护,撤退进行的井然有序。
    麦轲心知遇到了劲敌,立即分兵两路,一路继续向北建立枢纽战线,另一路留下来,解决敌人。
    麦轲对股敌人的情况作了一些了解,知道这个城市叫做大庸,是一个州府所在,有两胁清兵。
    但是,今天来攻击的不是清兵正规部队,而是当地的团练!
    也就是说,麦轲想要占领湘西,终于和当地最强大的势力发生了直接的冲突!
    他今天遇到的这个团练,也是曾国藩提前办团练的一个结果,而他们的根基却早就建立起来了!
    这个团练使当地最大家族主导下成立起来的,就是张氏家族。
    张氏家族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
    汉高祖刘邦对张良的评价是“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可见张良是智慧型的军师人物。
    是不是和历史吻合,没有人知道,但是这张家却一直把张良墓保持在祖坟中。
    张家大发展是在明代,张家出了武将,因功受封,大片山林都成了张家的产业,形成了大片专属张家的区域。
    满清灭明以后,张家偃旗息鼓,执行韬晦之计,多年没有动静,但是暗中却一直养精蓄锐,直等到曾国藩倡导团练。
    当代家主张天赐认定这是张家再起的机会,立即行动起来,组织了一个由三千人的团练,由他的三个儿子主导。
    其中长子张龙,继承了他的军师角色。担任团练的军师,兼任中军团长。
    其次和三次,张虎、张豹分别担任军和右军团长。
    今天的袭击天军,就是这哥儿三个的合作成功。
    首次与天军正面战斗,就取得了杀死二名军官、士兵几十人的战绩,可见这个团练武装颇有战力。
    张虎、张豹有点飘飘然。说天军也不过如此。
    “不得胡说!”大哥张龙喝道,“这是在敌明我暗的情况下,才有了这个结果;天军如果重视起来,我们就难以对抗的!比如,后面你们遇到的那两个人,你们能杀了他们吗?”
    两个武人想了想,只好诚实地说:“不能!”实际上他们对上这种水平的敌人,只有招架之功。
    “估计天军下一步就要找上门来!我们赶紧去和家主商量下一步的对敌。”张龙在大事上都是依靠当家主的父亲作拿主意。
    在大庸州衙内,三个人正在聚谈。一位是知州文佐,一位是总兵赵猛,还有一位就是张家现任家主张天赐了。
    三人正在议论张家派兵袭击天军一事。
    “这是犬子龙儿的主意,草民觉得早晚也拖不过去,就同意了。草民来见两位大人,就是通报一些这个情况,一切责任自然有草民独自承担。”张天赐说。见到二位军政大员,目中颇有责怪之意。赶紧解释;尤其是表示自己来承担所有责任。
    见到张天赐这样说,两个人脸色好了许多。
    他们也是没有办法。现在官场就是这样,头等大事就是逃避责任。
    而逃避责任,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不要作事!
    因为做起事情特别费劲不说,即使做好,也要凭空惹出麻烦来!
    文佐担忧地说:“如果龙儿贤侄得胜了。一切好说,万一失败,我们需要早作准备!”
    “失败得胜,没有多大区别!天军一定要来攻城的,我们都要早些准备!”一个瓮声瓮气地声音说。正是总兵赵猛。
    正在议论不绝,三兄弟急匆匆走了进来,他们也是和这两位文武大员颇为熟悉,就直接走了进来。
    听了二人的汇报,张天赐马上再一次提出了计划。
    这个计划以前已经提出过,但是被否决了。
    这回马上就真刀实枪地干了,这个计划又被提了出来。
    二位军政大人,这个时候也比较识大体了,没有犹豫就同意了张天赐的谋划。
    要论排兵布阵,所有人加在一起,也不如张天赐。
    三个人联合修书一封,去两处催促援兵,一封送到上司长德府,一封送到省城常沙。
    这些书信,不但是求援,也是通报情况,让他们知道天军的进展。
    然后,主力部队,包括清兵还有大部分张家团练,布置守城。
    最后,派出张豹率领一千张家子弟兵,出外执行任务。
    所有军事部署,都由张天赐负责;文佐则负责安民和动员他们支援守城。
    赵猛也放下骄傲,表示听从指挥,让干啥就干啥。
    张天赐父子四人回到张家大院,立即召开了紧急全族大会。
    待大家到齐,张天赐也有啰嗦,直接发布了族长令,把族内的第二梯队团练预备役直接提升为现役,在组织一支三千人部队!
    他让张龙率领这些人,然后做一些准备,等待招呼的信号。
    张家人也确实是训练有素,族长令一发出,这三千人立刻就集合在一起,一支战斗力强大的军事力量已经形成。
    张天赐自己则登上了城墙,到第一线去指挥。
    这时麦轲率领大军已经尾随而至,共有八个团,外加特种部队二千人,包括各种原素和各种智慧要素的专家。
    按麦轲的策略,就是杀鸡用牛刀!泰山压顶,速战速决!
    。

第921章 道德考试三题
    老小子一边领着人去他们家族聚集的地方走去,一边给麦轲等人讲述他们的风俗习惯。
    几个人听得,一边津津有味,一边瞠目结舌!
    心道,这肯定是李聃的后代了,否则,怎么会如此的不拘一格?如此的独具特色?如此的与风俗习惯格格不入?如此的对这个世界大多数人都遵循的的东西不屑一顾?
    比如,他们的倒骑青牛,就有说头,说头还不少。
    张果老倒骑毛驴,就一个人及惊世骇俗,大众以为只有仙人才这样倒行逆施。
    可是老小子家族呢,人人都如此。
    听老小子说,他们的家族有青牛十万头,这些青牛都是和老子骑的那头一样,从来就没有和其他牛种混杂过。
    所以老子的后裔,人人骑青牛,这既是他们的代步工具,又是他们的伙伴。
    为什么倒骑呢?
    据老小子讲,这是老祖宗老子思想和行为的集中反映。
    老子骑牛西去,实际上是一种返古的集中体现,因此,倒骑牛代表了思想和行为都要与古代的标准看齐。
    为什么要返古呢?那是因为老子认为人类在古时候,生性纯朴,最接近那种没有污染的自然状态,而人类发展的结果,就是越来越败坏,而老子所处的那个朝代,函谷关东的中原地带、以及他自己曾经当官吏的楚国,都是奢华,远离了他所崇尚的道德标准。
    因此,他就毅然弃国而去,出函谷,反而去那些没有开化的胡夷之地。
    听老小子这么一讲,麦轲才知道。老子本人,老子以降的老子家族,所有人的思想和标准,都是和后人、尤其是近现代人不但格格不入,而且正好相反!
    后人认为是越现代化越好,老子则认为越现代化越糟糕!
    怪不得老子逃离那些俗世的繁华;怪不得老子后人全都倒骑青牛!
    这个简单的怪异行为。原来隐藏着如此之深的思想和标准。
    麦轲和老小子谈得投机,浑然不觉到了一处地方,已经远离函谷,有一片场地,四周围绕山岭,上面松柏茂盛,哪怕是初春各处都是枯黄的野草,那些树林毅然郁郁葱葱。
    又走了一会,前面又是一亮。一片辽阔的原野。
    靠山根的地方,有左右两片茅草屋区,右边有一个高大石碑,上面刻有四个大字——尹氏家族。
    老小子说,这个住宅区,都是老子出关的时候,时任关长得尹喜家族。
    尹喜就是那个坚持留住老子,一定要洗出他的思想和观点。否则就不放他出关。
    结果老子就来了个急就章,凑合了五千多字。急急出关去了。
    这个临时交出了的卷子,就是后来脍炙人口的《道德经》,据说成了世界上除圣经以外,读者第二多的书籍。
    所以《道德经》如果是一本书的话,作者老子固然是关键,因为这些思想都是出于它独一无二的脑袋;但是。如果没有尹喜,《道德经》就会永久地留在来自的脑袋里。
    他的脑袋再独特,他的思想再高端,也只有他一个人知道,无法传给别人。甚至不能传给他的后人。
    因此,尹喜就如同发现千里马的伯乐,就如同发掘出明星的星探,对老子的思想的保存、传播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因此,老子的后裔非常感激这位关长,当然他本人成了老子的学生。
    因为有这层关系,或者二个家族世世代代相邻居住,互相支援,保持老子的传统和理想。
    两个家族之间,有一座大屋,上书《太初宫》三个大字。
    这个太和宫和尹喜请求老子写书有关,但是老子写书的时候,还没有太初宫,这是后人
    为了纪念这件事,在老子著经的地方修筑了太初宫。
    太初宫为殿宇式古典建筑。
    殿脊和山墙檐边上塑有麒麟、狮、虎、鸡、狗等珍禽异兽,神形兼备。
    殿顶飞梁纵横,椽檩参差,虽然屋架复杂,但却自成规矩,殿宇宽阔,中无撑柱。
    太初宫正门,立有石碑两通,一通立于元大德四年,一通立于清顺治年间,上面都记载着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的故事。
    右边的才是老子的后代居住的地方,大概有千户左右。
    房屋的建筑材料基本都是草木坯石之类,很靠近自然。
    麦轲不禁问道:“贵先祖老子至今,已经二千多年,难道仅仅这一千户人家吗?还是其他地方还另有居所?”
    老小子说道:“对!只有这么多!先祖提倡小国寡民,这自然不能大肆生儿育女;因此,家族成员大多数都是一脉单传。”
    原来如此!简单的一个小国寡民思想,竟然需要计划生育。
    涉及到这个方面,麦轲有一大堆问题要问,但是他还是控制住了自己的好奇心,他们还有正事要干呢。
    麦轲忽然想到,既然这两个家族促成了《道德经》问世,或许他们还保存着老子的真迹手稿呢!
    老小子把麦轲让进了一个中间稍大一点的房子,进去以后,每人发了一个草垫,直接席地而坐。
    老小子告诉大家,这是全家族最大的一所房子,主要是用来开家族会议,今天请大家来,实际上是有史以来第一次邀请家族之外的人进入家族范围。
    “麦轲,你和你的人对我们的家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为你们的回答,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先祖老子的道,所以我破例邀请你们来我族作客;下面我们就直接谈这个话题。麦轲,你,或者你的同伴,我就问三个问题,如果你们给出的回答符合我们的标准,我会送你们一样东西。为你们做一件事情,听清楚了吗?”
    “什么东西?什么事情?”李秀成到底年轻,不禁问道。
    “什么东西?当然是好东西,独一无二!什么事情嘛,当然是好事情,应该是你们做不到的。我们出马就能成功的。到底是什么,我先不说!如果你们赢了,东西给你们,是请我为你们来做好,自然就不必说了;如果你们输了呢,就更不用说了!你说是不是,小兄弟?”
    “嗯,您说得对,就这样吧!”李秀成郁闷地沉寂下来。
    麦轲一方的其他几个人。除了李秀成以外,加文、卫理、穆藤额、鄂顺安、福安健、主持智深、土司座山虎,也就福安健和主持智深比较熟悉《道德经》,其余的读过就不错了。
    而福安健和主持智深二人,一个是研究孔孟之道的,一个是研究佛学的,对道家经典的理解,其本上就是那个时代他们那个阶层的理解水平。
    其核心就是找到大家都能接受的部分。然后加以接受,也就是僧道儒互相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了一大大杂烩。
    原始的《道德经》当然不是这个意思,所以就不要在根红苗正的老小子面前丢丑了。
    因此,大家眼睛都看向了麦轲,只有他才能回答问题了!
    不过。抱着希望的同时,大家也对麦轲的信心严重不足!
    其他方面你是不错,总不能连这些偏门你也精通吧?
    “第一题:《道德经》第一句就提到道,也提到名,那么道和名的关系是什么?”老小子问道。
    “这个问题的回答。依赖于对‘道’、‘名’这两个字的理解。根据老子在道德经经文中自己的描述,‘道’,就是宇宙万物中初初的、最根本的存在,老子把这个东西称之为‘道’;世间万物,都是从这个‘道’中产生的。
    “‘名’,就是名字,它是反映这个存在的,初始的、根本的存在,其名字就是‘道’。
    “因此,‘道’和‘名’的关系,就是二者说的是一件事情,道,就是实际存在;名,就是对这个实际存在的称谓,也就是在人们的理解的前提下,对这个存在给予的描述。”
    麦轲这一番话说出来,不但让那些不懂《道德经》的几位恍然大悟,就是老小子本人,也是豁然开朗。
    老小子得到的教导正是这样,但是没有麦轲这样清楚易懂。
    震惊之余,老小子嘟哝了一句:“这事闹的!到底谁是老小子呀?怎么你一个外人似乎比我还像?”
    他摇晃了一下脑袋,接着来!
    “第二题:《道德经》要实现的总目的是什么,也就是说,它指向的总方向是什么?”老小子心里话,我就不信这个你也懂!
    没想到麦轲嘻嘻一笑,说道:“这个简单!为什么叫道德经?因为里面包括了两个内容,一个是‘道’,一个是‘德’,二者合起来就是‘道德’。前面说了,道是这个世界的根本存在,‘德’呢,最根本的意思就是‘得到’,‘得到’什么呢,‘得到’‘道’!而这个‘得到’‘道’的主语,就是人!人得到了‘道’,就是有‘德’!因此人得到了‘道’,有了德,成为有德的人,也就是‘道’延伸到了人的身上,就实现了《道德经》的目的!换句话说,人有了德,这是道在人身上的体现!”
    众人一边听,一边吐糟,这还简单?这个要是简单,世界上没有复杂的了!
    不过,这对于老小子,就可以说简单了,因为二者的关系,是老子留下来的特殊指示的重点,生怕儿孙不明白!没想到麦轲几句话就给说清楚了!
    而且根本就不用引用经文,直接一个解题就解决了问题!
    “第三个问题……”
    。

第922章 青牛复出函谷
    麦轲连着回答了老小子两个问题,不但无比正确,而且高出了老头子一大截,弄得他老人家又佩服、又无言。
    心里再一次冒出谁是家主这个无解的问题以后,立马抛出了第三题。
    他心里想着,事不过三,如果再让麦轲这小子答对,答得更高明的话,我这老小子干脆让贤给他算了!
    “第三个问题;你觉得现在外面的世界上,有人真正理解道德经、正确运用道德经吗?”老小子眼睛中冒出狡诘的目光。
    这个问题太大了!太广泛了!
    不过,麦轲的信息量比所有人都要大,如果有出类拔萃的《道德经》专家出现,他应该知道。
    至于真有怀才不露、深藏功与名的高人,既然没有显明于世,麦轲也无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