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过关-第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做什么?搞精神刺激?

    自从年头离开了文化市场办,弹指瞬间,已经有七八个月没进过县府大门了,刚刚从进到县大院开始,冯喆就总是觉得似乎哪个地方、哪个房间的哪一扇窗户后面有哪个人在看着自己,但其实也明白这只是一种心理作用,可是故地重游,心中没有想法那是不可能的。

    听李开来说着话,冯喆只是点头,李开来问:“工作顺利吧?有什么困难,可以向组织反映,也可以直接给我谈,对于基层工作者,我们总是要赋注以更大更多的关怀的。”

    “谢谢领导关心。”

    刘奋斗心里又想,冯喆被调到了建设发展中心,李开来凭什么知道,全县公务员多了去了,李开来这个常务副县长一天事情多了,怎么能知道冯喆的具体动向?非亲非故的,关心的过来吗?

    “小冯是岭南大学毕业的吧?”

    冯喆就点头说是,李开来笑:“我和你们的校长陈和福是同学,算起来,你和我,也算是师兄弟了。”

    原来李开来也是岭南大学毕业的,那算是校友,不过陈校长似乎已经调离了吧?李开来和颜悦色的降低身段和自己说这些,究竟有什么用意?

    “我是学中文的,小冯的专业是什么?法律?哦,那我算是儒家,你就是法家的。”

    “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这句我很是喜欢。”

    李开来说的是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的话,不过冯喆倒是深以为然韩非子的另外一句话: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快,苦则求乐,辱则求荣,生则计利,死则虑名。

    吃不饱、穿不暖,颠仆流离的,讲什么礼义廉耻,那是不切实际的胡扯,所以才有穷生奸计富生良心的话流传。

    李开来叫自己来,绕来绕去的,还不断的在提及自己和他都是一个学校的,算是校友,他究竟想说什么?

    “同学就要经常联系,就要经常走动,小冯有没有同学在咱们县里、市里工作?”

    冯喆没有迟疑的回答说:“有一个同学,叫赵枫林,在市里政策研究室。”

    “哦?赵枫林,是赵副市长的孩子吧?”

    刘奋斗一听,眼睛就看着冯喆,心说深藏不露啊!你小子有这关系怎么从不给我提起?

    看到冯喆点头,李开来又问:“那,有没有同学,在省里工作呢?”

    正在这时,县里水利局的局长刘玉顺到了。(未完待续。。)

第124章昨是今非旧时光(二)

    岭南大学是岭南省高等学府,生源来自于岭南的,自然不在少数,冯喆是岭南大学毕业的,即便人缘再差,也必然会有几个同学熟悉,那么这些同学在省里工作的,也肯定有,可是李开来到底在问什么?想从自己这里知道什么?

    李开来是常务副县长,刘奋斗是副科级干部,冯喆是政府工作者,按照李开来的话题演绎下去,他问话的意思就限于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对象,李开来那句冯喆有没有同学在省里工作,只能理解为冯喆有没有同学在省政府工作。

    刘玉顺这是第二次见到冯喆,他提着一个包,等和几个人打招呼坐下,冯喆就回答刚才李开来的问话:“……好像,是有一个同学,是在省发改委工作?……很久没联系了,不太确切。”

    李开来今天煞费其事的让刘奋斗将自己叫到了县府,这会水利局长也到了,虽然不明白他们找自己到底有什么事,冯喆本着谨慎的心态,将话说的委婉些,免得张口就说自己和柴可静认识,最近还经常三更半夜短信来往,那不是在没明白李开来想干嘛的情况下就将自己的底牌给掀开了,那样也就没有了迂回退缩的余地。

    有实有虚,虚虚实实,赵枫林是自己同学,这没什么可隐瞒的,因为梅山和武陵市离得太近,调查一下就清楚了,因此冯喆回答的很干脆,但是提及了柴可静,冯喆就要格外留意,所以就含含糊糊。再说。自己真的和柴可静不熟。如果发几个短信就可以说算是关系默契。那么和提供电讯服务的客服小姐都可以算是家人了,因为和柴可静发短信却没有过语言交流,和手机通讯客服代表直接用语言沟通,这比短信的文字交流直接得多。

    刘玉顺没有听到李开来和冯喆之前的谈话内容,但此刻听到冯喆说发改委的话,眼睛就看着李开来。

    可是李开来却不继续话题了,看着刘玉顺说:“刘局长不是有话给小冯说吗?”

    刘玉顺点头说:“是,李县长。”

    “小冯。是这样的,前一段许副厅长到咱们县视察工作,对咱们县的水利工作比较满意,于是呢,省厅给咱们县水利系统拨了一些款,其中对你个人也有五千块钱的奖励。”

    刘玉顺说着拉开包,从里面拿出一沓钱,又拿出了像是荣誉证书之类的红本本,他起身将钱和证书放在了李开来的办公桌上,然后坐回去。继续说:“小冯在基层做出的贡献,咱们水利局是心里有数。所以,水利局党委决定,给予你一千块钱的物质奖励,同时也有荣誉证书。”

    刘玉顺再次从包里掏出了一个红包,将红包里的钱抽出一截,让李开来、刘奋斗以及冯喆过目,然后将钱装好,再次走到李开来办公桌那儿将红包和荣誉证书放在那里,回身坐好说:“小冯是我们水利工作者的优秀代表,局里本来是想开个表彰会的,因为有重要的事物急着要办,就耽搁了。是金子总会发光,相信小冯无论到了哪个岗位上,都会做出成绩来的。”

    听刘玉顺这样讲,刘奋斗知道今天的这一幕都是李开来和刘玉顺商量好的,可是他们到底要做什么呢?

    冯喆却另有心思:是金子总会发光?自己像被野狗撵的兔子一样跑来跑去的,在一个单位根本干不长时间,浮光掠影,哪里能体现出是金子!自己已经不在水利站工作了,这会省厅和水利局的奖励和荣誉证书却来了,这和人死了却被追认为什么标兵什么楷模有何区别,意义何在?而且县水利局的荣誉证书显然比省厅给的还要大,还要制作精美些,倒像是在遮掩奖励上的份额不足,可是这难道不是有些迟了吗?

    这真是有些讽刺。

    省水利厅和县水利局这份迟来的荣誉,又能改变什么实际性的问题呢?说得好听的是荣誉代表过去,人总要往前看,说的难听的,他们这是马后炮。

    他们总不会让自己再次到水利站去上班吧?那有些不可能。

    “是这样的,小冯,咱们县在半间房那里不是有一座水库嘛,那个水库始建于上个世纪,可以说是年久失修,经过县里市里的不懈努力,省厅答应将水库扩建,省水利厅的许副厅长前些日子来,主要也就是为了实地考察水库的具体情况。”

    “原则上,水库扩建改造的事情,水利厅已经同意了,但是呢,工作途中总是有些小的细节难以被照顾周全的,在发改委那边,我们需要做一些后续工作。现在的事情就是这样,但凡做工作就要找门路,就要找关系,找关系,就要找熟人,熟人好说话嘛,效率也会高些,虽然都是为了公事,可是公事也需要人去做,是人都有情感,感情好,心里亲近,政策都会倾斜。再有,在发改委和水利厅看来是这样:一块蛋糕,给谁都是给。可是具体到基层的县,就是生死攸关的大命题了,因为位置在这摆着,出发点也就不同:咱们是抢蛋糕的人不是发蛋糕的,要是不尽快拿到批文,钱不等人,水利厅那边答应给咱们县兴修水库的资金可能就会被别的县别的项目挪走,这样的话,我们县的事情就黄了,所以,我们各种方法都要用到,各种关系,都要考虑进去,多一个人多一份力,众人拾柴火焰高,为了全县几百万的老百姓吃水问题,也为了我们县的经济发展,小冯同志作为梅山县的一员,总是和我们县委县政府是一条心的,要是事情在你我的手里办成了,全县人民都会感谢你、县里领导们,也都会心里有数的。”

    刘玉顺的话怎么听着这样别扭?

    说全县老百姓的吃水问题冯喆还可以理解,可梅山的经济发展和自己有个什么关系。自己是梅山县委县政府的决策者吗?自己一个乡镇建设发展中心的副主任。对梅山的经济发展能负什么责任?全县人民都会感谢自己?冯喆并不认为自己是梅山县的政治明星。全县的老百姓哪个知道冯喆是谁啊!这话说的,难道梅山县的老百姓离开自己就不活了?难道自己的作用有那么大吗?

    还县里领导心里会有数的——能不能别恶心我,就算我和县委县政府是一条心?县委县政府和我是一条心吗?

    呵呵呵呵!

    心里有数?没数也罢!

    冯喆明白了,今天这个见面是一种蓄谋,水利厅的五千块钱奖励和县里的一千元奖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之前怎么自己一点都不清楚呢?想让自己去办事去出力了,就拿着好处来鼓励自己了,哄小孩呢?

    也许水利厅的奖励是早就有的。可是因为某些原因,被刘玉顺这些人给暂扣了,如今用到了自己,就一副是你的迟早都是你的模样,将钱拿出来激励自己。可是县里给自己一千块钱,冯喆觉得这个似乎是临时加上去的,就是刘玉顺和李开来或者其他人商量好了,仅仅就是为了表白一种心迹:给你钱,给你好处,你就要办事。别不识好歹。

    刘玉顺看着冯喆说:“按照属地管辖权,半间房那儿的水库已经归县里管理了。今天叫你来,就是看看小冯有什么主意的,就知无不言的说出来,大家齐心协力,将水库的事情早早上马了。”

    冯喆这才知道原来水库的管辖权归县水利局管理了,怪不得刘玉顺这个局长这么上心,可这么大的事情干嘛问自己?

    还有,到底水库的事情办到了那种程度呢?

    仿佛看出了冯喆的迷惑,李开来说:“本来发改委那里已经立项同意了,所以水利厅才有了批文,可是守阳县也在做工作,想将水库改建到他们县去,这里面就有了矛盾,所以,咱们这是各尽所能,八仙过海,谁争取到了,就是谁的。”

    是这样吗?冯喆有些怀疑李开来和刘玉顺的话,他现在怀疑所有梅山县政府成员的话语和说辞。

    “县里最近为这事可谓是东奔西走,小冯不是外人,坦而言之,之前,我们通过方方面面的关系找过方方面面的领导,当然也找过赵副市长,你的同学赵枫林,我们也见过,可是涉及两个县之间的竞争,市里的领导不便表态,赵枫林同志也表示自己作为市政策研究室人,不好对下面具体哪个县的工作表达意见,不过他倒是指明了小冯你和发改委的一个人熟悉,而这个人可能在水库这件事上是起到一定作用的,这一点,小冯同志也予以认可了。”

    李开来的话前半段是对冯喆说的,后半段是给刘玉顺和刘奋斗说的,冯喆一听心说果然,你们都将我摸得一清二楚了,还来问我干嘛?审贼呢!

    冯喆这会有些恼火,他有些生赵枫林的气,怪不得县里放着副市长的儿子不去用,却拐弯抹角的找到了自己这个已经不在水利系统工作的闲杂人等,原来都是赵枫林多的嘴——赵枫林不办事,却将我扯进去干嘛?这不是喝凉水剔牙缝,没事找事?

    刘玉顺和李开来说到自己省发改委的同学,除了柴可静还有谁?

    我和柴可静熟悉?这话从何说起?赵枫林那会在学校是学生会的,倒是和柴可静走的很近,起码比自己近,可赵枫林都不去找柴可静,我这个没和柴可静说话超过五句的人,凭什么去?

    做人怎么可以这样?

    事情不是这样办的!

    不对!

    ——赵枫林到底是不想给梅山办事,还是故意或者无意将自己推到刘玉顺和李开来面前去的?

    如果赵枫林是无意是搪塞,那虽然是不可原谅的,也能理解,也许就是无意之失,可要是故意为之,那赵枫林这家伙不是其心可诛、用心歹毒,也是自私自利,说话不负责任。

    赵枫林应该不知道自己和柴可静互发短信的事情,也就是说其实在外人眼里、在老同学们的眼里,自己和柴可静根本不可能搭上关系,绝对不可能有来往,道理很简单,因为在很容易发生点什么事情的学校两人就没有交集,出了学门,到了纷纷攘攘的社会上,离得又这么远,两人的关系怎么可能比学校时还熟络?

    那不合情理。

    再说那天在武陵市街头和柴可静偶遇——真的是偶遇,冯喆没有想到,柴可静估计也没想到,因此赵枫林不可能知道这一点(不过事后柴可静有没有给赵枫林说起这个,冯喆不能确定)。

    这样一想,冯喆觉得赵枫林给李开来和刘玉顺说与自己是同学,和发改委里的柴可静是同学,就是想让刘玉顺和李开来找自己,让自己去完成一项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样不是让走投无路的梅山县县委县府领导今后彻底的将自己这个成事不足的家伙打进升迁的冷宫!

    要是这样,赵枫林也太岂有此理了。(未完待续。。)

第125章昨是今非旧时光(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赵枫林这个副市长的儿子生活惬意,家里红旗招展屋外红旗飘飘,工作环境也好,可凭什么拿自己当他的挡箭牌?自己干嘛要做他的挡箭牌?他这样做考虑过别人的感受吗?

    赵枫林没事提自己、针对自己干嘛?

    冯喆有些烦躁。

    再有,梅山县作为一级县府机构竟然在省里发改委那边找不到一个可以说上话的人?竟然不能通过别的渠道找到发改委里面管事有话语权的人?这简直有点不可思议和不能理解,更是有些好笑。

    即便发改委的大门进不去,发改委工作人员的家难道也进不去?再退一步,发改委工作人员总是有七大姑八大姨这些亲戚的,和亲戚沾亲带故的人总是有的吧?再比仿说发改委的人总是会结婚生子的,孩子总是会上学的,学校的老师难道也不能想法子认识?曲线救国,条条大路通罗马,迂回前进的道理总是应该都懂的,通过别的人做个介绍,一回生两回熟,难道不会逐步攻关?

    世上无难事,只怕肯攀登,冯喆越想,越觉得这件事有内幕,李开来和刘玉顺所遇到的都是自己觉得不是问题的问题,而且,似乎这些问题还困扰了梅山县县委县政府,所以他们竟然将自己给叫到了县府来,可自己顶个什么用?

    这件事必然有不为自己所知的隐秘。

    面对常务副县长李开来和水利局长刘玉顺,冯喆心里有很多的疑惑,但是此时却似乎没有自己可考虑的机会了。也没有可选择的余地。不能推脱。所以他只有答应去省里找发改委的同学柴可静,自己只能做到尽力而为,事情将来会怎么样,这个是难以预知的。

    李开来当下就拍板,他自己、刘玉顺,冯喆,还有县府办公室的一位副主任,明天启程。去省里跑发改委的事项,为了不耽搁时间,要今晚冯喆就休息在县宾馆,还说那边已经为防止开好了房间。

    离开了李开来的办公室,刘奋斗说自己在县里有点事,冯喆也说自己需要半间房准备一下,刘奋斗就让冯喆开车回去,冯喆说镇长你去办事,有车方便些,我自己坐公交车就行了。

    刘奋斗客气一下。开车走了,冯喆心说这人都是这样现实。得到了常务副县长的召见,刘奋斗怎么也忽然和自己礼貌起来了。

    冯喆将六千块钱存了,拿着两本荣誉证书回到了半间房镇,其实他根本没什么可整理的,就是单纯的不想在县里停留。在屋里躺了一会,看看时间差不多了,他就坐车又到了县里,直接到县宾馆报了姓名,住进了为自己准备好的房间,心说也好,本来就想过节去省城看看的,这会倒是可以省了一笔坐车费。

    这是冯喆第三次到县宾馆来,前面两次都是到五一九房间找裘樟清,这一次却真正的入住了,洗了个澡,浑身觉得轻松,他躺在床上继续想,这件事奇怪的很,但是这会已经不用多想,自己只想个人的难题——到现在为止,自己甚至都不知道柴可静在发改委到底是哪个部门的,是负责哪一种工作的,怎么求人办事?

    自己心里都没谱,李开来他们就强赶着鸭子上架,还隐隐约约的流露出一种姿态:此事成败,非你莫属。

    怎么自己遇到的事情大多总是有些莫名其妙和无可奈何的?

    时间还早,冯喆拿过手机,想着是给柴可静发短信,还是直接的打电话好。

    在求别人办事前,起码先知会一声的好吧,总不能突兀的就说有事找你帮忙,别人又不欠你。

    不过事情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冯喆打心眼里就没有想过要办成,再说自己有什么能力办成这样大的事情?净是开国际玩笑!这都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