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小富即安-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

整件事冉敬也觉得莫名其妙,他行医多年,从未遇到过这种情况。

“堂祖父,那你昨晚开的药方,还在不在?”

“哎,坏就坏在这。看病留药方存根的,要么是给贵人或者大户人家见看病,要么就是初出茅庐的新手。我一向都是做小户人家的生意,又想着自个经验丰富,断然不会搞得出人命,哪里会想到会这样。”

大户人家和贵族家大业大,子子孙孙也多,不免会发生各方为了争夺利益下毒手等见不得人的事。去这两种人家看病,为避免一不小心被栽赃嫁祸,药方的存根是一定要留的。开药方时,大夫会开两张一摸一样的,给主人过目后,大夫和主人一人留下手印和签名。日后真的出事了,好证明自身的清白。

所以,伪造存根药方,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虽然没有留存根,但我记得开的药方,对王夫人那样的病症,根本就没问题。”

“堂祖父,您也别太担心。牢里的伙食不好,我给您带了些吃的。明天就开堂审理此案,等会去请位状师。”

冉樱还想说些宽慰的话,只听牢头喊道:“姑娘,时间到了,时间到了。”

她只得把带来的点心吃食交给冉敬:“堂祖父,放心,孙女一定会还您清白的。”

 第十三章



冉樱的直觉告诉她,这事八成是王家那边有问题。

二人从牢里探望完毕,又向牢头打听了成都的状师,几相权衡后,选了位价格中上,又有些名声在外的周状师。

周状师接下此案后一个时辰后,去了冉家住的客栈找冉樱。

冉樱把她的猜测说与周状师听了。

周状师三十出头,在状师这行混了十多年了。他一应承下此事,就往衙门走了一遭,一是向衙门的朋友打探消息,二是去向冉敬了解案发前的具体信息。

“冉小姐,周某应下此事后,就去衙门找朋友打探消息。我那位朋友是个押司,和师爷平日里很熟悉,消息最灵通准确不过。冉小姐猜的不错,这事确实是王家那边的问题,冉大夫不过是被人当了刀使。”

冉樱心中一沉,既然官府的人都知道堂祖父是冤枉的,却关着不放人,只能说明,县老爷已经被王家人收买了。

“那王家想把堂祖父置于何地?”

“按律条处置。大余的律条规定,杀人者偿命。但如果年满六十岁,且在街坊相邻有美名,可改为终身监禁。加上治死人属于过失杀人,和故意杀人的性质有所不同,冉大夫估计要被判关押十年左右。”周状师没想到冉樱的脑子转的挺快,自己才说一句,就猜到了其中的关键。

冉敬今年已经六十有二,关押十年期满,都七十多了。牢里阴暗潮湿,饭菜难以下咽,能不能挺过十年还是另一说。

“周先生,您可要替冉家想想办法,祖父都六十多的人了,还要替人背黑锅受牢狱之灾。”冉樱此刻有些绝望,目前的冉家既没钱又没势,这种情况下,面前的周状师是唯一的希望了。

尽管这个希望很小很小,冉樱对之也抱有幻想。

“冉小姐,周某能理解你的心情。俗话说民不与官斗,这事周某只能尽力争取,让冉大夫少受几年牢狱之灾。”

周状师也很为难,这事摆明了就是个死结,他只能尽力把结解松些,却不能解开。

“那混进王家查证据呢?”

冉樱心里很清楚,这种方式是绝对行不通的。王家出了这事,暗地里早就把证据销毁了,怎么还留着等别人来查。她只是不甘心,不甘心祖父替人背黑锅。

“冉小姐是个聪明人,定然知道此法是行不通的。王家不仅打通了县衙里的关节,连知州府上也去过了。今日周某告之之事,冉小姐千万不要透露给他人,此案周某定会尽力而为。”

冉樱才不会干这种蠢事,她还想在这人权没保障的古代多活几年。看来此事除非是空降一位青天老爷来,否则堂祖父的牢是坐定了。

“周叔叔,希望您再去一趟衙门。告诉祖父,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审讯时就认了,这样还能少受些皮肉之苦。”既然坐牢免不了,冉樱只求堂祖父在牢里少吃点苦头。

县老爷都被买通了,屈打成招这种事也不不远了,冉敬认不认都是一样的结果。

“冉小姐放心,这话周某刚刚已经给冉大夫说过了。时间不早了,周某先告辞。”

冉樱把周状师送出客栈,把周状师带来的消息告诉了冉夫人和冉妈妈。

冉夫人抹了抹眼泪,叹道:“唉,堂叔这事,这样也只怕是最好的结果了,幸好不用偿命。”冉夫人经历过丧夫散财的巨变后,反倒比以前看开了许多。

没有背景又没有钱的平民老百姓,平时的日子还过得去,要是遇上个事,那就难办了。

冉樱叹了口气,不知道牢里的堂祖父会不会为了保存实力,认下不属于他的罪名。

冉敬为人脾气直,从来都是黑白分明。这黑锅不是他的,就休想让他来背。他开始一听到周状师的提议,想都不想就激烈反对。

可周状师给他说了冉樱为了他这事,花了五两探监,又花了五两请状师等事。冉敬想到她们从京城千里迢迢来投靠自己,一路上吃了不少苦头。孤儿寡母的,手头定然不宽裕。为了自己这黑锅,肯花了十两银子,乡下那个亲侄子都没这么舍得。要是自个硬是不承认,被打个半死不活的,岂不是浪费了侄孙女侄媳妇的一番苦心。

罢了,自己硬气了一辈子,也服一回软吧。

第二天辰时,县老爷公开审理此案。

周状师据理力争,又拿出冉樱前一日下午收集到的,按有众街坊邻居们手印,请求轻判的情愿书。

此事本是王家当家的王潜远所为。王潜远和王夫人乃是结发夫妻,八年前二人来到城里,做起了小本生意。王潜远头脑灵活,又会来事,一年多后,夫妻二人就租下店面做米面粮食生意,又把乡下的父母接到城里来。

由于王潜远善于经营,一家人衣食不缺,倒也和和美美。但王家生意越做越大,家中越来越富裕后,王夫人的日子却没以前那么快活了,因为王潜远纳了两个小妾。

更要命的是,二人成婚多年,王夫人膝下只得两个女儿。新纳的两位小妾一进门,王潜远就不大去她屋了。半年后,很受王潜远宠爱的那位小妾居然有了。

王潜远有两位美人在怀,哪里还想得起人老珠黄的结发妻子。见其中一位怀孕了,更不喜只生了两个丫头的黄脸婆了。又禁不起怀孕那位一个劲的吹枕头风,心中起了休妻的心思。

可是王潜远注定是不能休妻的,因为休妻有七出,亦有三不去。其中“娶时贱后贵”者不去。王潜远和王夫人成婚时,王家一穷二白,现下富贵了,是不能休掉糟糠之妻的。

休妻不成,王潜远顿时没了办法。可那边枕头风不停地吹,又请了大夫来把脉,说是个男胎。王潜远一听到是儿子,顿时宝贝得紧,哪里有不依的。遂与那小妾合谋,出了个主意,想要趁王夫人风寒之际,下点猛药。

就这样,倒霉的冉敬就背了黑锅。

这事原本就是王潜所为的,见冉敬这个替罪羊认了罪,就默认了周状师请求的轻判。

案子很快结了下来,冉敬被判关押八年,比昨日里周状师说的十年还要少两年。

县老爷刚拍下惊堂木,宣布判决结果。堂上王潜远心里的石头彻底的落下,这边冉家见比预计的少判两年,也松了口气。

正当县老爷准备喊退堂,突然听得堂外有人喊叫。

“当家的,当家的,夫人活过来了。”王家的小厮边跑边喊,推开堂外围了几圈的百姓,奔到了堂里,重复说道:“当家的,夫人她,她活过来了!”

县老爷听得喧哗,正想一拍惊堂木,训斥几句,待挺清楚那小厮的话,眼睛都直了。这人死了,入了棺材,还能活过来的,他当了几年知县,可从来没遇到过这事。

有这想法的不止县老爷一人,众人听了这话,皆是吃惊。

王潜远此时却是像被雷劈了一般,自己费心费力,还花了不少银子,怎么那个婆娘还活过来了。不对呀,今早上他去确认过,明明身体都冷了。

他一把揪住那报信的小厮:“怎么回事,夫人怎么可能活过来?”

“当家的,小的可不敢说谎,夫人真的活过来了,现在正坐在棺材前喝茶呢。”

“快快,回去看看。”王潜远心下惊骇不已。他原以为是诈尸,从棺材里坐起来,被下人误以为是活过来了。哪个诈尸的还会爬起来喝茶的,那黄脸婆多半真是活过来了。

冉樱此时心中一个激灵,她见王潜远要走,一把拉住他,说道:“王老板,既然尊夫人没死,那么堂祖父杀人的罪名就不能成立,您先别走,我们在县老爷面前先把这事说清楚。”

县老爷一听这话,从死人复活的吃惊劲缓了过来,说道:“对对,按理来说,王夫人既然没死,冉敬的杀人罪也就不成立了。不过因为这事因冉敬而起,害得本老爷白忙活了一阵,又害得王老爷伤心了两天,银子也是要罚的。冉敬,本官就判罚你四十两银子,你可服气?”

冉敬见自己免了牢狱之灾,哪有不愿意的,他欣喜之下,自动忽略了自个的积蓄不足四十两银子的这事。

听了这个结果,冉家人都雀跃起来。不过冉樱高兴了几秒后,就愁了,这几天探监,请状师,只剩下三十两银子。

还好,堂祖父行医术多年,还是有二十两的积蓄的。一家人高兴的回了家,凑够了四十两交到县衙。

生活终于恢复平静,冉樱想想王夫人死而复活这件事,就觉得是神来之笔。

看看手中只剩下十两的家当,是时候该准备去夜市摆摊赚钱了。

 第十四章



大余朝工商业发达,全国从事商业的人口众多。

商人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利润最大,收益最高的,当属长途贩丝茶等货物的商行;次一点就是在城镇中开商铺的;最差的就是没有固定店面,只能靠在街边摆摊子的小贩了。

如今冉家的银子剩下十两,要去租店面,那真是天方夜谭。

冉樱已经打定主意,赚钱的第一步,自然要从夜市摆小摊做起。

她带着冉妈妈先去夜市转了两晚,试吃了数种很受欢迎的小吃,发现成都人的口味偏好麻辣,和夔州人的口味差不多。又仔细观察了整个夜市众小贩们卖的小吃的种类,见大多数小吃都是现代没有的,而且自己打算卖的,夜市也没得卖。

踩好了点后,冉樱就着手做准备工作了。

首先是调料问题要解决。大余朝的百姓,都有做菜时使用花椒和辣椒的习惯。只是因各地气候差异,在用量的多少上有所区别而已。其他的调料,诸如八角、茴香、胡椒、肉桂等,虽然都存在,但都是入药用,并没有被用来当调料。

冉樱先去药房各买了一斤八角、茴香和胡椒,又去买了舂成面的辣椒和花椒。回家后,冉家其余人负责把前三样用药碾子碾碎。

又带着画好的图纸找到了个木匠,做了一个和现代小吃车差不多的推车。这样每次出门去夜市,就方便多了。

接着,冉樱带着冉妈妈,比着小推车的尺寸买了个平底锅和一个煤炉子,买了些煤炭,大余朝各大城市燃料都是用煤炭,柴薪基本上都绝迹了。

柴薪乃是城市附近的农人农活的得闲了,上山砍了柴,自家用不完,才会挑到镇上城里去贩卖。且柴薪的采集费时费力,运输成本也高,所以价格也不便宜。在煤矿没怎么开采前,还是有一定优势的。十几年前,蜀中发现数个煤矿后,朝廷便大力开采,还修了官道直通煤矿区。供应量大,运输便捷,导致柴薪在煤炭面前没有丝毫竞争优势。到现在,整个成都城中,每家每户基都是用煤炭做饭烧水。

比起柴来说,煤炭干净便捷,热量高且持续性长,对于要去夜市摆摊的冉樱来说,最方便不过。

接下来,就该去买所需的食材了。

此次打算做的,是前世四川大街小巷非常常见的一种小吃锅巴土豆。土豆这种食材,存放时间长,生长又不挑地,所以价格便宜。二人先去油铺子买了菜籽油,买了一袋子土豆。又到杂货铺子,买了用牛皮纸做好的纸杯和牙签等所需物品,雇了辆马车拉回了家。

点了点摆夜摊所需的物品,都买齐了,可以开工了。

一家人吃过午饭后,就开始各自忙活起来。

冉夫人在房内绣一些小东西,打算绣好后去绣铺换些银子。只剩下十两银子,家里是暂时没办法供小宁和大牛念书,两人都知道家中挣钱不易,更不愿意之前上私塾花的银子都打了水漂,乖乖的趴在桌子上温习。冉敬趁着天气晴朗,在院中翻晒着草药。

冉樱和冉妈妈则在厨房忙活,为晚上出摊做准备。

川式小吃,调料是关键。冉樱拿了个磁罐,洗净晾干后,把辣椒花椒面和碾碎的八角、茴香、胡椒等调料,按一定比例配好,搅拌均匀。又烧了适量的菜籽油,等油温七层热后,在倒进装有调料的瓷罐中,盖上盖子捂严实,以免被油浇出来的香气挥发掉了。

这法子,其实就是做辣椒油的法子,只不过多了几味调料,味道层次更加丰富。

再把买回来的土豆洗净去皮,切块后装入盆中,放入锅中蒸熟。盆中的土豆一定要密封好,防止蒸的过程中有水滴入,不然等会煎土豆时,油会四处乱溅。

由于煤炭炉子才生火时烟会特别大,冉妈妈先把炉子固定在小推车上,然后又生了火。等火渐渐大了,烟少了,把炉子的进风口虚掩上。又把晚上出摊需要的牛皮纸杯、牙签、煤炭等物品通通收拾好,放进小推车中。

说是小推车,其实一点都不小。古代没现代那条件,出摊卖小吃,带个小煤气罐,能源问题就解决了。这次冉妈妈装了一框煤,比小煤气罐的体积大多了。加上杂七杂八各种所需物品,冉樱定做的小推车注定是不会小的。

准备完毕,已经是申时末了。二人带着大牛和小宁,推着推车,赶到离家不远的夜市。小贩们已经来了七成左右,转了了一圈,占了个地理位置不是很优越的位置。

根据冉樱这些天的观察,食客们成群出现,差不多是从酉时二刻开始。但酉时初也是有三三两两的食客的,所以她一到,就立马安好平底锅,倒上油,开始煎起土豆块来。

做锅巴土豆,讲究的不仅是要味道好,而且土豆块的口感,讲究外焦内软。煎土豆就是很关键的一步,必须要仔细的把土豆块的每一面都煎得焦黄香脆。

冉樱专注的煎着土豆,快煎好时,依次放入香菜,葱,蒜,盐后,一股香气渐渐蔓延开来。

有几个食客闻到这股味道,好奇的走过来询问。冉樱趁机拿了根牙签给食客,尝了尝做好成品。

那食客捏着牙签戳了一块锅巴土豆,放入口中,咀嚼了几下。只觉得土豆外焦内软,特别是那层锅巴,吃起来十分香脆。香脆中还混合着辣味和麻味,以及一种说不出来的味道。这位经验老道的食客马上就尝出来,这应该是一种他从来没吃过的调料的味道。

“味道不错呀,小姑娘,多少钱一份?”这位食客虽然对未知的调料好奇,但他知道问了也是白问,这可属于独家秘方,怎么会轻易示人。

“客官,五文钱。”

“行,给我们二人来两份。”

众人见不到一刻钟就有了第一单生意,自然很兴奋。大牛手忙脚快的舀了两份,询问了两位客人的口味后,适量加了辣椒,又洒了点辣椒面和花椒面,搅拌均匀后递给二人客人。小宁则负责收钱。

虽然冉樱的位置不太好,但靠锅巴土豆的香味,依然有不少客人被吸引了过来。

四人分工有序,倒也有条不紊。冉妈妈负责看火,冉樱负责煎土豆,大牛负责分装和放调料,小宁负责收钱。

别看看火轻松,实际上是个技术活。火力太大,容易把土豆烧糊;火力小了,煎出来的土豆口感绵软不香脆。冉妈妈有十几年的厨房经验,这种活由她来做最适合不过。至于放调料的大牛,前几天在准备摆摊所需的物品时,冉樱就专门培训过他,完全不成问题。

其他路过的食客,先是闻着一股诱人的焦香味,闻着香味寻来,又见摊边围着四五位食客,立马上前一探究竟。冉樱就楸准时机,让食客免费试吃几块。这样一来,被香味引过来的食客,见这家摊子前有人围着,想买的欲望就多了一分;又亲自尝了尝,味道确实不错,便买了。

如此忙活了一晚,带出来的土豆全部卖光了,推车里的煤炭也所剩无几。

冉樱没想到初次出摊,就能全部卖光。四人收拾好,推着推车回家时,已经是戌时末。

回家后,一家人围在一起,数了数今晚出摊的收入,竟有两百六十文。冉樱又算了算成本,差不多有一百二十文左右,第一天净入一百四十文。要是每天都按这个数算,一个月就是四两多的银子,这让大家都很开心。

按这个进度,加上堂祖父每月给人治病,有二两左右的收入,明年就能租家铺子了。

第一次出摊试水,生意不错。冉樱决定明天多蒸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