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中银锭是出手最快的,也最容易出手的,所以他更是查找了大量资料。
所以,现在莫邪也算对国内的银锭价格,有所了解,比如这个摊位上的一枚银锭,这是清代Js咸丰七年江海关”五十两银锭。
具莫邪所知,江海关为魔都海关前身,历史悠久,而江海关银锭与东海关、江汉关相比较,数量稀若星凤,所以这种银锭的价格很高。
目前除了中国人民银行钱币博物馆、魔都博物馆中,有“咸丰七年江海关”五十两银锭收藏之外,其他地方都很少见。
而就是这样的银锭,莫邪已经看到了三枚,之所以出现这么多,肯定是因为它的价格达到了3o12ooo元。
当然,这里的小摊之中,还有价格更高的银锭,比如清代sx西a安省义兴炉院足色纹银”五十两银锭,上面有戳记“方”,这种银锭也是品种极罕,拍卖成交价格在575oooo元。
莫邪看到的那枚通体带银光,宝面完美,底部气孔均匀,光泽亮丽,银质洁白,如果它是真品,绝对堪称近代五十两元宝里的珍品。
可惜,制造这么精美的银元宝,只不过是镀银的假货,制作出来的时间不过一年,所以才会那么亮。
刚刚走了十几米,莫邪又在一个摊位上停留了一下,因为他又看到了一枚价值更加高昂的银锭。
这是一枚民国“hn黑铅炼厂民国十五年”五十两银锭,锭面带金色光泽,底部金珠挂底,算是民国时期hn特有的银锭,可惜也是假货。
看了一个小时,莫邪也了解了这里的鬼市,这里面鱼龙混杂,真品肯定是有,但绝对不会轻易出现。
现在已经四点了,莫邪没有功夫继续耽误,所以他找了一个角落,蹲下准备开张。
而就在这个时候,莫邪现,不远处居然出现了一个熟人。
拿出一张报纸铺在地上,这个时候莫邪也想起来了那个熟人是谁,那个年轻人就是出现在岷江大桥,吆喝着高价收购金银饰的家伙。
莫邪一边从兜里掏出了几个拇指大小的碎银子,仍在了报纸上,一边查看那个年轻人的反应。
而就在莫邪有所动作的时候,几个年轻人迅聚集在了他身边。
莫邪从背包里面掏出头灯,打开照射在报纸上,而他自己则隐藏在了阴影之中。
想了一下,莫邪又从身下背包之中,掏出来了一顶草帽戴在了头上,遮住了大半脸庞。
这个时候,又过来了三个人,换下了那三个年轻人。
“小银锭?”一个老头的度最快,拿起一枚碎银子,就出了一声惊呼。
“刚出水的?怎么可能?”另外一名中年人也惊讶的低呼出声。
碎银子只有拇指大小,形状有点不规则,加上略微黑,看起来就更是不起眼。
但就是这么一个东西,立即吸引了三个人。
“小银锭?怪不得能卖到一千二百块。”莫邪暗自嘀咕道。
这是今天莫邪从那位饭店老板的嘴里,打听到的消息,最近几年,这样的传说在川府流传的太多了,不过具体是不是真的,却没有多少人知道。
比如那位店老板就曾经告诉过莫邪,几年前有人拿了一个拇指大的银锭,卖了一千二百元钱。
莫邪手中的几个拇指大小的银子,形状有点难看,所以莫邪从来没有想到,这也是银锭,因为跟五十两、一百两的金银锭比起来,相差太大了。
如果不是刚才那名老头,突然开口说是小银锭,莫邪还真是的不知道这是银锭。
这样的小银锭,莫邪手中一共有七枚,本来以为能够换点路费就不错了,现在看来还能卖出生活费。
心里有数了,莫邪自然是稳坐钓鱼台,有着级探测器的存在,这些人想要在他面前玩花活,那绝对是找打。
莫邪一言不,就坐在那里,看着几个人翻来覆去的查看。
“老板,过过手?”还是最先过来的老头仙开口。
老头使用的是普通话,很标准的京腔,一点本地口音都没有,所以这很可能是京城人。
莫邪直接伸出手,跟老头握了握手。
老头伸出了一根手指,这就是一千?
肯定不会是一万,所以莫邪直接比划了个八,意思是八千。
老头再次出价,这次是先一根手指,接下来是两根,这是一千二?
看来这也是一个懂行的,他也知道,这样的小银锭成交价是一千二元。
不过,这样的价格,莫邪是不会出手的,因为他很明白,黑货出手,最多卖到其真实价格的一至三成,三成是最高价,但一般人很难卖到这样的价格。
所以,四五年前这样的小银锭,就价值四千至一万之间,而这四五年来,价格肯定会翻个三四倍。
这样一来,就算莫邪按照一成的价格出售,也必须在四千之上。
老头最多出到一千二的价格,莫邪就绝对不会同意,所以他直接想要收回手,拒绝交易。
此时老头并没有松开莫邪的手,而是再次出了两千的价格。
躲在黑暗之中的莫邪,摇了摇头,接着想起来,老头看不到,所以他再次抽手。
老头叹了口气,缩回了手,但是,他手中的那枚小银锭,却自始至终握在手中,没有一点要放下的意思。
“咱也过过手?”就在莫邪和老头各怀心思的时候,另外一名中年人开口了。
莫邪什么话也没说,这也是一名熟人,在闽江大桥上,跟刚才那名年轻人一快高价收古董的人。
莫邪一言不,直接伸手就是八千,少了八千块钱,他肯定不卖。
刚才逛游的那一圈,如果能够现一些真东西,莫邪也许会贱价处理了这几枚小银锭,但是现在看来,识货的还是有不少的,所以,价格不能低了。
比如现在,只是一瞬间就吸引过来了三个人,虽然可能是别有用心的人,但这样的人莫邪更喜欢。
其实古玩行里面,除了什么都不懂的外行人,只要是稍微懂行的,什么东西应该是什么价位,都很清楚。
而能够淘宝捡漏,那是因为东西的身份错判。
现在莫邪卖的什么东西,只要是懂行的,就很明白价格是多少,因为莫邪这几个小银锭上,还带着淤泥的泥腥味呢!
这样的事情,最近几年在这里经常见,只不过最近一段时间少了,所以,只要东西不错,价格就没有什么好谈的,因为谁也不傻。
第十七章崇祯税银
还差五十张推荐票加更一章。小说
这种小银锭在四五年前,最少也值四千块,现在价格翻三倍就是一万二,莫邪要价八千,最多才七成的价格,这个价格一点都不高。
“可以,不过我全都要。”就在莫邪等到有点不耐烦的时候,那位中年人放开了他的手,直接开口同意了莫邪的出价。
莫邪不用说话了,他直接看向另外两个人。
老头知道莫邪的要价,但是这么高的价格,在这个市场上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他有点疑惑。
“老爷子,要不然你放下东西。”莫邪不说话,那位中年人倒是开口了,他也看出来了,老头在怀疑他做套。
“我还没有出价。”就在这个时候,另外一名年轻人开口了。
“八千,只要你们愿意,就可以成交。”中年人也不想当冤大头,所以直接公布了价格,他看到了老头的反应,明显松了口气。
莫邪好笑的看着这几个人,鬼市上虽然好东西不多,但八千的价格,也不是什么大生意吧?
“太高了,我放弃了。”莫邪不说话,只能是让三个人勾心斗角,年轻人最先放弃。
老头张了张嘴,还想说什么,但是有别人在竞争,他却没法讲价,所以叹了口气,把小银锭放下了。
中年人脸上露出了笑容,迅把另外两枚小银锭拿在了手中。
“老板,你的东西我全都包圆了,不知道我们能不能去那边交易,毕竟几万块现金,谁也不会随便带在身上。”就在这个时候,中年人再次开口。
莫邪心里暗笑,他知道古玩行里套路深,所以并不想搭理,不过,既然人家出招了,他也不介意碰碰机会。
莫邪不做声,只是再次从背包里,接连拿出四枚小银锭,依次放在了他面前的破报纸上。
“只要东西对,我全要了。”中年人没有任何犹豫,立即把所有东西全都拿在了手中。
莫邪头都没抬,而是用手敲了一下地上的破报纸。
中年人皱了皱眉,莫邪不动,自然是不愿意移步了。
“前面的,没钱就赶紧挪地方,没看人家老板不为所动吗?”这个时候,被他们堵在身后的人,终于忍不住了。
“对啊!你们不买就赶紧走人,不要堵在这里。”
莫邪选择的位置就是一个小角落,被三个人堵在这里,后面的人就过不来了,所以不是一个两个的人着急。
鬼市上很难出好东西,但只要是好东西,就很有价值,经常来逛鬼市的人,很明白这一点,所以有人着急起哄是正常的。
“小兄弟,如果还有好东西,我们可以去其他地方坐坐。”这个时候,那名老头开口道。
“对啊!这里人多嘴杂,不如换个地方。”那名年轻人也道。
那名中年人也再次开口道:“我们三家一起看,肯定不能压低价格,更不可能生其他事情。”
莫邪看了看他们三个,如果真是三家,当然有利于出货,但是,莫邪可不认识他们,谁知道他们是不是一伙的?
所以,莫邪不为所动,只是敲了敲报纸,意思很明白,愿意就在这里交易,他哪也不去。
这个时候,后面已经有人开始推搡,中年人没办法,只能道:“等一会儿,我让人送钱过来。”
莫邪点了点头,也不管他们看不看得到,就在这里等着。
果然,只是几分钟,一名年轻人就走了上来,递给了中年人一个黑色的手提箱。
中年人从容的打开箱子,从里面拿出来一捆还没拆封人民币,这么一捆就是十万。
中年人从里面抽出了五万,把钱放在了莫邪面前的报纸上,道:“七八五十六,给你五万六,这是六千,老板仔细看看。”
莫邪毫不客气的拿起一摞钱,快点了一遍,同时也利用级探测器扫描了一遍。
这些钱完全相同,只要鉴定其中一张是真币,就没问题了。
没现什么问题,莫邪把钱装入了背包之中,接着站起身。
这次过来摆摊的初期目标,算是达成了,如果还有收获,那么就算是意外之喜。
就在莫邪想要走的时候,过来送钱的年轻人开口道:“带来了这么多钱,就花这么一点?”
“不要着急,让你送钱过来,自然是有理由的,这位老板,鬼市就要结束了,不如找个地方吃早餐?我请。”中年人转身看了看,周围还有一些人,所以开口邀请道。
莫邪把玩着手中的灯,灯光照射在他的手上,莫邪的手此时指向了那位年轻人,准确的说,应该是那位年轻人手中的箱子。
这个时候莫邪已经明白,恐怕围着他的这些人,全都是一伙的,要不然,刚才那位老头和年轻人,也不会这么容易就放弃。
所以,莫邪也不想继续试探,反正在这里,这些人也耍不出什么花样。
这个时候,明白了莫邪什么意思的中年人,一言不的拿过年轻人手里的黑色箱子,打开放在了地上。
莫邪调整了一下灯光,灯光照射在箱子里面,露出了满满一箱子的红色人民币,他随之尊下身体,快检查起来,钱没有什么问题,数量也足够。
所以,莫邪再次把手摸向背包,并快从里面拿出一件物品,放进了钱上。
“这。。。。。。需要仔细看,毕竟不是小生意。”中年人神色一喜,不过很快就恢复了正常。
莫邪不做声,反而压了压头上的草帽,他害怕有人突然把灯光照向他,虽然不害怕暴露真容,但是能够不暴露,还是不暴露的好。
箱子里面,还有不足一百万块钱,而莫邪拿出来的这枚明代“徵完崇祯十一年足永通七井盐课课司税课银壹佰两正匠李”的一百两银锭,足以交换剩下的所有人民币。
莫邪拍了拍箱子,又指了指箱子里面的银锭,意思很明白,愿意就交换,不愿意就算了。
所以,在中年人不动弹的时候,莫邪的手,直接伸向箱子里面的银锭,既然不愿意,莫邪也不想浪费时间。
“等等,我需要仔细鉴定一下。”看到莫邪的动作,中年人立即道。
这枚银锭的品相十分完好,在灯光的照射之下,上面的铭文看的清清楚楚,所以中年人心动了,不想放弃这次交易。
不过,毕竟是接近一百万的生意,不小心哪行?
“老李,不要装了,过来看看。”中年人一挥手,对那老头道。
莫邪不为所动,就算他们全都一伙的又怎么样?
此时中年人和老头,已经凑在一起,两人分别在箱子的两边,正好都能够看到里面的银锭,而别人却什么都看不到。
“明代徵完崇祯十一年足永通七井盐课课司税课银壹佰两正匠李铭文没错。”老头刚刚蹲下身体,中年人就小声道。
“这是税银不会有错。”老头很快就开口道。
这两个人应该是老手,看来没有少经手这样的银锭,只是简单的两句话,莫邪就放下心来,莫邪就怕遇到了不识货的,那样一来,很耽误功夫。
是不是行家,几句话就能够听出来,比如铭文内容,大体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有关赋、税、解、贡方面的银锭属官锭类,不管这些银锭是否官炉所铸都是官锭,
另一类铭文为银楼、炉户、公司、银行吉语等银锭,属商银类,第三类是以个人的名义,铸的银锭为私银类。
莫邪看过这方面的资料,但不是太明白,现在听这两个人一说,立即十分明了。
“铭文錾刻,文字排列有序,但感觉杂乱,这些都对。”老头很快再次判断道。
“恩,明代的特征十分明显。”中年人也开口道。
两个人不停的讨论,莫邪就听着,也不吱声,反正就是这么多铭文,他们怎么研究,也不会有错。
莫邪出来摆摊,自然也是做过功课的,所以他知道,各个历史时期,银锭铭文的格式都是不同的,都有其独特的特征。
比如,唐代的银锭中,没有出现过检验成色的“行人”之类的职位,直到宋金时期的铭文才出现。
唐代的银锭铭文与金银器上的文字一样,如同手写,宋代银锭有錾刻和戳记两种,金代则以錾刻为主,元代早期为戳记,排列无规,背面常铸阴文,晚期则以錾刻为主。
到了明代的银锭,铭文较少现戳记的,除“金花银”之外,一般都是錾刻,文字排列间隔不规范,尽管有序,但依然感觉杂乱。
在中国古代,尚无货币本位制度,一直是以银铜并行的方式铸造货币,而银锭最早出现在汉代,明代时期开始盛行,直到清朝才成为中国主要流通货币。
如今随着钱币收藏的日益普及,银锭也渐渐成为人们收藏的焦点之一,但是对于很多刚入门的新手而言,银锭的鉴别成为了一大难题,而看铭文的技巧,则可以帮助轻松鉴别银锭。
莫邪挑选的这枚一定,是一枚明代盐课一百两银锭,这种银锭曾经上拍,拍卖成交价格是人民币138oooo元。
这种有着明确价格,还能跟张献忠沉银撇开关系的银锭,就比较容易出手,价格也容易谈。
第十八章黑吃黑(四百张推荐继续加更)
这是二百张推荐票的加更,希望兄弟们多多支持。
莫邪拿出来的这枚明代“徵完崇祯十一年足永通七井盐课课司税课银壹佰两正匠李”一百两银锭,重37oo克左右,保存完美,十分罕见,所以根本不愁卖。
崇祯在位十七年,是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十一年即公元1638年,“永通”现在是县,盛产井盐,最早的记载见于汉书十分有名。
莫邪听着两个人谈论,也知道他们是在看铭文、看气孔,看造型、观色和验重。
“成色和锈色都对,重量也很对。”老头只是拿手一掂就开口道。
“称一下,如果在37oo克左右就对了。”中年人道。
说着,他拿出一个弹簧秤,直接把银锭放进弹簧秤下面的一个托盘上,一提,重量就出来了。
“37o2克,重量十足。”中年人道。
“明代一两是三十七克,这是税银,只能多不能少,这么多年下来,重一点也没错。”老头道。
“造型、锈色都对,上面的气孔、铭文和重量都没错,看来已经可以下结论了。”中年人此时的话中,已经带上了点笑意。
老头此时也抬起了头,不再盯着那枚银锭,他有点玩笑的道:“如果加上那浓重的化不开的泥腥味,就更没问题了。”
“只不过,九十四万是不是贵了点?”东西没错,这个时候中年人又有想法了。
莫邪不会开口,但是意思要表达明白,他再次拍了拍箱子,表示愿意要,就只能这么成交,价格不能更改。
这次莫邪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