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妖皇-第1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武大与武松,虽是一母所生,却差异很大。
武松身长八尺,相貌堂堂,浑身上下有千百斤气力,能打猛虎。
而这武大郎,身不满五尺,面目丑陋,头脑可笑。
清河县人,见他生得短矮,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什么‘三寸丁谷树皮’。
那清河县里的一个大户人家,有个使女叫潘金莲,年方二十多岁,颇有些姿色。
因为那个大户要缠金莲,她只是去告诉主人婆,意下不肯依从。
那个大户以此记恨于心,却倒陪些房奁,不要武大一文钱,白白的嫁给他。
自从武大娶得金莲之后,清河县里有几个奸诈的浮浪子弟们,却来他家里骚扰。
金莲见武大身材短矮,人物猥琐,不会风流,自然是自怜自伤。
她原本是个好人家的女儿,差点被那个大户糟蹋,又嫁得武大这种人,便生出了许多想法,跟那些浮浪子弟们不干不净,颇有些破罐子摔碎的意味。
武大是个懦弱本分之人,被这一班人,不时在门前叫道:“好一块羊肉,倒落在狗口里!”
因此,武大在清河县住不牢,只得搬来这阳谷县紫石街,租房居住,每日仍旧挑卖炊饼。
此日,他正在县衙前做买卖,看到晴朗,便以为是武松。
晴朗跟武大闲聊一阵,便随他回家。
他替武大挑着担,由武大引路,转弯抹角,来到紫石街。
两人来到一个茶坊间壁,武大叫一声:“娘子开门。”
只见帘子开处,一个妇人出到帘子下,应道:“怎地半早便归?”
武大笑道:“你的叔叔在这里,且来相见。”
便从晴朗手中接过担子,入去便出来道:“二弟,入屋里来,与你嫂嫂相见。”
晴朗揭起帘子,走进里面,与那妇人相见。
武大得意的笑道:“娘子,原来那在景阳冈上,打死大虫,新任都头的,正是我这兄弟。”
那妇人正是潘金莲,叉手向前道:“叔叔万福。”
晴朗微微一笑,陪着武大和金莲寒暄一阵。
金莲看了一眼武大,笑道:“我陪叔叔到楼上坐,你去安排些酒食,来管待叔叔。”
武大:“最好。二弟,你且坐一坐,我去去就来。”便去张罗了。
金莲陪着晴朗,到二楼上,真是越看越爱,心道:武松与那死鬼,是嫡亲兄弟,偏偏生得这般高大。我嫁得这等一个,也不枉了为人一世!你看我那三寸丁谷树皮,三分不像人,七分倒似鬼,我直恁地晦气!这武松能打倒大虫,必然有好气力。他未曾婚娶,何不叫他搬来我家里住?不想这段姻缘,却在这里……
她是那种想到就做的女人,笑意盈盈的,问了晴朗一大堆琐事,无非是要套近乎。
晴朗想着武松的事儿,不知道他会怎样考验自己,因而只是随口敷衍着金莲。
两人正在楼上说话,武大买了些酒肉果品归来,放在厨下,走到楼梯口,笑着叫道:“娘子,你快下来安排。”
金莲笑骂道:“你这不晓事的!叔叔在这里坐着,却教我撇了下来!”
晴朗微笑道:“不碍事的,嫂嫂请自便。”
金莲只想陪着他,哪里肯走开,望向武大道:“何不去叫间壁王干娘安排,只是这般不见便!”
武大讪笑着走开,去央求间壁的王婆,把那些酒肉果品安排端正了,都搬上楼来,摆在桌上。
武大叫金莲坐了主位,武松对席,他自己打横。
都坐下后,武大筛酒在各人面前。
金莲拿起酒来:“叔叔,休怪没甚管待,请酒一杯。”
晴朗谢过,陪着她闲聊。
武大是老实人,只顾上下筛酒烫酒,哪里来管别事。

第326章

金莲笑容可掬,满口儿道:“叔叔,怎地鱼和肉也不吃一块儿?”拣好的递将过来。
她是使女出身,惯会小意儿。武大又是个善弱之人,哪里会管待人。
金莲吃了几杯酒,一双眼盯在晴朗的身上,仿佛能滴出水来。
晴朗是久经风月之人,已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欲望,自然不为所动。
当然,如果他真的动起来,是很疯狂的,是那种不动则已,一动惊人的家伙。
吃过酒菜,金莲便让晴朗搬来这里住。
晴朗想弄清楚武松的意思,自然不会拒绝。
第二天,晴朗跟知县说过此事,便收拾行李铺盖,有那新制的衣服,以及之前赏赐给打虎英雄武松的物件,叫个土兵挑了,引到武大家里。
金莲见了,就像是半夜里拾到金宝一般欢喜,堆下笑来。
武大叫个木匠,就楼下整了一间房,铺下一张床,里面放一张桌子,安两个杌子,一个火炉。
晴朗先把行李安顿了,吩咐土兵自回去,当晚就哥嫂家里歇卧。
第二天,金莲早起,烧洗面汤,舀漱口水,叫晴朗洗漱了口面,裹了巾帻,出门去县里画卯。
金莲:“叔叔,画了卯,早些个归来吃饭,休去别处吃。”
晴朗笑着点点头,就去县里画了卯,伺候了一早晨,回到家里。
金莲洗手剔甲,齐齐整整,安排下饭食。
三口儿共桌儿吃,晴朗吃过饭,金莲双手捧一盏茶,递给他喝。
晴朗谢过,说是要让县里拨一个土兵来使唤。
金莲连声叫道:“叔叔,却怎地这般见外?自家的骨肉,又不是服侍别人。便拨一个土兵使用,这厮上锅上灶,也不干净,奴家眼里也看不得这等人。”
晴朗只得作罢,取些银子给武大,教买饼馓茶果,请邻舍吃茶。
众邻舍都来还人情,武大又安排了回席。
过了数日,晴朗取出一匹彩色缎子,给嫂嫂做衣裳。
金莲笑嘻嘻道:“叔叔,如何使得。既然叔叔把与奴家,不敢推辞,只得接了。”
自此,晴朗只在武大家里宿歇,每日自去县里画卯,承应差使。
闲暇之际,便修改《浩然秘诀》,希望能摸索出一套快速有效的修炼法门,让浩然宗的成员,可以修炼到更高的境界。
武大依旧上街挑卖炊饼,别人已不敢欺负他。
晴朗不论归迟归早,金莲都是顿羹顿饭,欢天喜地的服侍,让他有点过意不去。
武大不在的时候,金莲常把些言语来撩拨晴朗,但他都是微微一笑,让人爱不得,又恨不得。
不久,已是十二月天气。连日朔风紧起,四下里彤云密布,一大早便纷纷扬扬的,飞下一天大雪。当日那雪,直下到一更过后。
次日,晴朗去县里画卯,直到日中未归。
金莲将武大赶出去做买卖,又央及间壁王婆,买下些酒肉之类。
她去晴朗的房里,簇了一盆炭火,心道:我今日着实撩斗他一撩斗,不信他不动情……
她想着事儿,又是微笑,又是叹息,像是初次堕入爱河的少女。
她独自立在帘儿下等着,冷冷清清的,许久才见晴朗踏着那乱琼碎玉归来。
金莲揭起帘子,笑得很媚:“叔叔,冷么?”
瞧见她的那种眼神,晴朗也不禁心神一荡,微笑道:“多谢嫂嫂忧念。”
入得门来,便把毡笠儿除将下来,金莲双手去接。
晴朗笑道:“不劳嫂嫂生受。”自把毡笠儿上的雪拂开,挂在壁上,又解开腰里缠带,脱下身上的鹦哥绿苎丝衲袄,入房里搭起。
金莲:“奴家一早起。叔叔,怎地不归来吃早饭?”
晴朗:“县里的一个相识,请吃早饭。刚才又有一个作杯,我不耐烦,就回家了。”
金莲:“还是家里好。叔叔,向火。”
晴朗答应一声,便脱了油靴,换了一双袜子,穿上暖鞋,掇个杌子,近火边坐下。
金莲把前门上了拴,后门也关了,搬些按酒果品菜蔬,入晴朗房里,摆在桌子上。
晴朗:“哥哥哪里去未归?”
金莲:“你哥哥每日自出去做买卖,我和叔叔且饮三杯。”
晴朗:“等哥哥回来再吃。”
金莲:“哪里等得他来!等他不得!”话犹未了,早暖了一注子酒来。
晴朗:“嫂嫂且坐,我去烫酒。”
金莲:“叔叔,你自便。”也掇个杌子,近火边坐下。
火头边桌儿上,摆着杯盘。金莲拿盏酒,擎在手里,凝望着晴朗媚笑道:“叔叔,满饮此杯。”
晴朗接过手来,一饮而尽。
金莲又筛一杯酒来:“天色寒冷,叔叔,饮个成双杯儿。”
晴朗:“嫂嫂自便。”接来又一饮而尽,然后筛一杯酒,递给金莲喝。
金莲接过酒来吃了,却拿注子再斟酒来,放在晴朗面前。
她将胸脯微露,云鬟半松,脸上堆着笑容:“我听得一个闲人说,叔叔在县前东街上,养着一个卖唱的,端的有这事么?”
晴朗笑着摇摇头:“嫂嫂休听外人胡说,我不是这种人。”
金莲:“我不信,只怕叔叔口头不似心头。”
晴朗笑道:“天地可证,日月可表。嫂嫂不信时,只问哥哥。”
金莲笑道:“他晓得什么。如果他晓得这种事,也不必卖炊饼了。叔叔,且请一杯。”
又连筛三四杯酒,陪着晴朗喝了。
她已有三四杯酒落肚,哄动春心,哪里按捺得住,只管把闲话来说。
晴朗早已明白她的意思,却只是微笑,让她恨得牙齿痒痒的。
金莲起身去烫酒,晴朗就在房里,拿起火箸簇火。
金莲暖了一注子酒,来到房里,一只手拿着注子,一只手便去晴朗的肩胛上只一捏,媚笑道:“叔叔,只穿这些衣裳,就不冷么?”
晴朗还是微笑,不去看她的眼睛,也不答话。
金莲见他不吭声,劈手便来夺火箸:“叔叔不会簇火,我与叔叔拨火,只要似火盆常热便好。”
晴朗把头垂得更低,也不知他在想什么。
金莲已是欲心似火,便放下火箸,筛一盏酒来,自呷了一口,剩了大半盏,凝望着晴朗,嗲声道:“你若有心,吃我这半盏儿残酒。”
晴朗轻叹一声:“你这又何苦?”接过酒盏,却不喝酒,把那酒盏捏得粉碎。
鲜血,一滴一滴的掉落在地……
金莲默然片刻,竟然斜着身子,依偎在他的怀里。
她的身子热得发烫,就像她的心一样……就在此时,忽然金光一闪!
场景立即转换。晴朗已不在武大的家里,而是在西门府的大厅,正与潘金莲拜堂成亲。
此时,他不再扮演武松,而是扮演西门庆。
这肯定是武松在捣鬼。他究竟要干什么?所谓的考验,怎样才能通过?
古籍记载,大宋徽宗皇帝政和年间,在山东省东平府的清河县中,有一个风流子弟,叫西门庆,二十六七岁,生得状貌魁梧,性情潇洒,有万贯家财。
他的父亲叫西门达,原是走川广贩药材,就在这清河县前,开着一个大大的生药铺,住着门面五间到底七进的房子。
西门府呼奴使婢,骡马成群,虽算不得十分富贵,却也是清河县中的殷实人家。
西门达夫妇,生前对西门庆百般爱惜,听其所为,使得西门庆不甚读书,终日闲游浪荡。
父母双双早亡后,他就在外眠花宿柳,惹草招风,学得些好拳棒,又会赌博,双陆象棋,抹牌道字,无不通晓。
结识的朋友,也都是些帮闲抹嘴,不守本分之人。
第一个最相契的,叫应伯爵,表字光侯,原本是开绸缎铺应员外的第二个儿子,因落了本钱,跌落下来,专门在本司三院帮嫖贴食,因此人称应花子。
他又会一腿好气毬,双陆棋子,件件皆通。
第二个叫谢希大,字子纯,是清河卫千户官儿应袭子孙,自幼父母双亡,游手好闲,把前程丢了,亦是帮闲勤儿,会一手好琵琶。
应伯爵和谢希大,与西门庆最合得来。
另有七个,都是些破落户,没名器的。
一个叫祝实念,表字贡诚。一个叫孙天化,表字伯修,绰号孙寡嘴。
一个叫吴典恩,是本县阴阳生,因事革退,就在县前与官吏保债,也与西门庆往来。
还有一个云参将的兄弟,叫云理守,字非去。
一个叫做常峙节,表字坚初。一个叫做卜志道。一个叫做白赉光,表字光汤。
说起这白赉光,众人中也有说他这名字取得不好听的,他却自己解说:“我原本打算改的,只为当初取名的时候,有个门馆先生,说我姓白,以前有一个什么故事,是白鱼跃入武王舟。又说有句古话,叫‘周有大赉,于汤有光’,取这个意思,所以表字就叫做光汤。我因它有这段故事,也就没改。”
清河县的那些帮闲抹嘴,以这九个人为首,都是些认钱不认人的主。
他们见西门庆手里有钱,又撒漫肯使,就都乱撮哄着他耍钱饮酒,嫖赌齐行。
后来,西门庆还与那九个人结拜为兄弟,叫什么清河十俊。
西门庆的那些老婆,有不少是这些人帮忙,才成功娶回家。
晴朗转换到这个场景的时候,西门庆把武大害死还没多久。
就在前天,西门庆与潘金莲,烧了武大的尸。
到次日,他又安排一席酒,谢过王婆。
当晚,他就将金莲的箱笼,都让人带去西门府,剩下些破桌、坏凳、旧衣裳,都丢给了王婆。
到得今天,一顶轿子,四个灯笼,由王婆送亲,心腹玳安跟轿,把那已换上一身艳色衣服的金莲,抬到家中来。
那条街上,远近人家,无一不知此事,却都惧怕西门庆有财有势,不敢来多管,只编了四句口号:“堪笑西门不识羞,先污后娶丑名留。轿内坐着浪荡妇,后边跟着老牵头!”
西门庆娶金莲到家,收拾花园内楼下三间,给她做房。一个独独小角门儿进去,院内放着花草盆景。白日间人迹罕至,极是一个幽僻去处。一边是外房,一边是卧房。

第327章

只是不知,武松将晴朗送到这个场景,用意何在?如果是在幻境,又怎么会这般真实呢?
既然不知武松是何用意,晴朗干脆假戏真做,与金莲拜堂成亲,进了洞房。
前几天,西门庆已用十六两银子,买回一张黑漆欢门描金床,大红罗圈金帐幔,宝象花拣妆,桌椅锦杌,摆设齐整。如今,这些东西,都让晴朗和金莲用了。
大娘子吴月娘,房里使着两个丫头,一名春梅,一名玉箫。
晴朗就把春梅叫到金莲的房内,让她服饰金莲,赶着叫娘。
他又用五两银子,买回一个叫小玉的丫头,侍奉月娘。
再用六两银子,替金莲买回一个叫秋菊的上灶丫头,性情比较老实。
这金莲一娶过门来,晴朗就在她的房中宿歇,如鱼似水,美爱无加。
第二天一大早,金莲梳妆打扮,穿一套艳色服,由春梅捧茶,走来后边大娘子吴月娘的房里。
照规矩,她要拜见大小,递见面鞋脚。
月娘在座上仔细观看,只见这妇人二十五六岁,生得很俏,真个是:眉似初春柳叶,常含着雨恨云愁。脸如三月桃花,暗带着风情月意。纤腰袅娜,拘束的燕懒莺慵。檀口轻盈,勾引得蜂狂蝶乱。玉貌妖娆花解语,芳容窈窕玉生香。
吴月娘从头看到脚,风流往下跑。从脚看到头,风流往上流。
论风流,如水泥晶盘内走明珠。语态度,似红杏枝头笼晓日。
她看了一阵,口中不言,心道:小厮每来家,只说武大怎样一个老婆,不曾看见,不想果然生得标致,怪不得俺那强人爱他。
金莲先向月娘磕了头,递了鞋脚。月娘受了她四礼。
次后,李娇儿、孟玉楼和孙雪娥,都拜见了,平叙姐妹之礼,立在旁边。
月娘叫丫头拿个凳子让她坐,吩咐丫头和姐妹赶着她叫五娘。
金莲坐在旁边,不转睛的把众人偷看。
那吴月娘二十七八岁,生得面如银盆,眼如杏子,举止温柔,持重寡言。
第二个李娇儿,曾经是个卖笑的,生得很丰满,虽然是那个行业的红牌,但风月比不上金莲。
第三个孟玉楼,三十来岁,生得貌若梨花,腰如杨柳,长挑身材,瓜子脸儿,稀稀多几点微麻,自是天然俏丽。而裙下莲足,与金莲的无大小之分。
第四个孙雪娥,原本是个陪嫁丫头,二十来岁,前不久当上夫人,五短身材,轻盈体态,能造五鲜汤水,善舞翠盘之妙。
金莲一抹儿都看在心里,打着小算盘。
过三日之后,她每日清晨起来,就来房里与月娘做针黹,做鞋脚,凡事不拿强拿,不动强动。
她指着丫头,赶着月娘,一口一声的只叫大娘,快把小意儿贴恋几次,把月娘喜欢得没入脚处,跟她情同姐妹,衣服首饰拣心爱的给她,吃饭喝茶都跟她在一处。
因此,李娇儿等人,见月娘错敬她,都气不忿,背后常道:“俺们是旧人,倒不理论。她才来多少时,便这等惯她。大姐姐好没分晓!”
晴朗自娶潘金莲来家,住着深宅大院,衣服头面既相趁,欲望又强烈,凡事如胶似漆,百依百随,终日欢娱,好不快活。
有时,他会来个双飞、三好、四浴或五人同寝,玩得很疯狂,很荒唐。
不过,吴月娘是大房,持重寡言,就没搀和进来。
因此,每隔几天,晴朗都会抽出一个晚上,单独陪她。
不知不觉的,已过去十多天。
吴月娘、李娇儿、孟玉楼和孙雪娥,竟然觉得,家里的这个强人,虽然比过去更荒唐,却更懂得体贴人,也没出去鬼混。
怎么转性子了呢?不过,这种转变,竟然会让人欢喜。
这天,应伯爵等人,依照晴朗的吩咐,送来了烟火。
晴朗吩咐下人,将烟火架抬出大院,安放在街心里。
须臾,下人点着烟火。那两边围看的,挨肩擦膀,不知其数。
都说西门大官人在此放烟火,谁不来观看?
晴朗与五位夫人,坐在大院的高楼上喝酒,边喝边赏,好不快活。
有钱能使鬼推磨,应伯爵等人花费了不少心思,那烟火还真漂亮,但见那:一丈五高花桩,四周下山棚热闹。最高处一只仙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