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妖皇-第1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中途不能受到任何骚扰,否则极有可能会走火入魔,甚至精神崩溃。
现在,解开恶魔封印的仪式正在进行,一派旖旎的春光。
晴朗的金虫分身和业火金身,却隐藏在四周,一丝不苟的防护着。
三天三夜的抵死纠缠,晴朗终于将金莲和春梅的恶魔封印解开了。
从此,她俩只会迷恋与晴朗恩爱时的滋味,而不会再迷恋西门庆。
邪恶的封印,竟然是以这种方式解开,在那些正人君子的眼里,确实挺无聊的。
这只是尊重自己的欲望,又有什么错?
残留在西门庆体内的三昧真火的气息,已越来越弱。
不过,就在昨天,西门庆已停止移动,应该是躲在哪个地方疗伤。
晴朗施展天眼通,发现那一点微弱的气息,竟然是在扶桑国。
他立即联系上无影门的紫鹃,询问与西门庆有关的消息。
原来,西门庆与扶桑国的天杀组织,关系十分密切。
天杀组织派出人字组的十三人众,专门保护西门庆。
所谓十三人众,又叫七刀六剑,实力与七枪差不多。
就算西门庆不是天杀组织的头目,也肯定是大主顾。
这次,西门庆到华夏国寻访佳丽,由潘金莲和庞春梅做伴,七刀暗中保护。
六剑留在扶桑国,表面上是保护西门庆的家眷,实际上是监视那些女子,不让她们勾搭汉子。
可没想到,西门庆刚到华夏国,竟然遇上晴朗,赔了夫人又折兵。
西门庆能从冥河召来恶魔,让其附身,跟那些家伙的关系很不错。
那些家伙一旦依附在西门庆的身上,就会想方设法享用他的女人。
那些恶魔的行为,非常粗鲁凶狠,有的甚至很变态。
因此,西门庆的七个老婆,早就想脱离他的魔掌,只可惜一直被恶魔封印折磨,根本逃不了。
晴朗决定去扶桑国,找到西门庆,抢光他的老婆,霸占他的产业。
虽然此行十分凶险,西门庆必定会找天杀组织帮忙,但以晴朗目前的本领,就算打不过,也肯定可以安全逃脱。
况且,就算被杀,也可以复活,大不了暂时被冥河老祖控制。
当然,如果灵魂和身体都被禁锢,那时真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从南海去扶桑国,会经过一个叫龙王坞的地方。
龙王坞在南海的东面,老大叫管承,是个虬髯大汉,豪爽大方,人称‘赛孟尝’。
据说,路过龙王坞的人,不管是什么身份,只要去找管承,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招待。
晴朗想在龙王坞附近,让妖精小夜留一个记号。因此,快到龙王坞时,晴朗特意停下,让小夜从锦绣珠中出来。
小夜一飞出来,就在半空滴溜溜的转了好几个圈,嘟囔着:“可把人家憋死了!!”
晴朗微笑道:“你先留个记号吧!”
小夜摇头道:“不干!人家一干完,你就会立即让人家回去!”
晴朗:“听话啦,我有急事。”
小夜连连摇头:“不干!不干!不干……人家就是不干!”
晴朗苦笑道:“早知道这样,就不让你出来了……咦,是不是有人在哭?”
他虽然没有施展天耳通,不过耳朵很灵光,隐约听到远处的哭声。
小夜微微一愣,凝神倾听,点头道:“是真的耶!人家先过去看看!”便拍打着翅膀循声飞去。
“小心有诈!”晴朗赶紧跟上去,来到声源处。
只见一个看上去二十来岁的漂亮女子,正垂着头,倚着一棵树,哭得十分伤心。
晴朗站在一边,让小夜飞过去问个明白。
那个女子看到有人来,急忙用袖子擦去眼泪,盯着晴朗,似乎戒心很重。
小夜虽然很调皮,但在苏樱等女子的调教下,已懂得怎么察言观色。况且,她是个妖精,天生就很敏感,能看穿普通人的心思。她与那个女子聊了一阵,就已将她的身份和经历套出来。
原来,那个女子叫崔莺莺,出生在地星华夏国。
在多年前,她与张君瑞在冥界相遇,再续前缘,过着幸福的日子。
就在今天早上,两人路过龙王坞,慕名去拜访管承。
可没想到,管承竟然把张君瑞留下,让崔莺莺离开。
不管崔莺莺怎么哀求,龙王坞的人就是不让她进去,更不让张君瑞出来。
崔莺莺越想越伤心,才会在龙王坞的附近大哭一场,惊动了晴朗。
小夜继续套崔莺莺的话,晴朗听得很仔细,越想越奇怪:怎么回事?我只听说过强抢民女的,这强抢小白脸,还是第一次听见!
崔莺莺与张君瑞的爱情故事,晴朗在地星恶人谷的时候,就已听屠娇娇阿姨说过。
这个故事,因为戏曲名作《西厢记》的广为流传,在华夏国几乎是家喻户晓。
而追究其根源,最早描述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故事的作品,是唐代文人元稹的传奇《莺莺传》。
作品中塑造的男主人公张生,实际上是作者元稹的化身,而西厢故事也就是元稹对自己年少时期一段凄婉历程的追忆。
元稹的西厢故事,原本是一曲爱情悲剧,但历经文人的不断修改、润饰,到元代王石甫编成剧本《西厢记》时,已演变成一个爱情喜剧。
青年男女冲破礼教束缚,并在丫环红娘的巧妙周旋相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种故事,在如今看来,已经很狗血,但还是有很多人喜欢。
有些东西,在某些人的眼里,是永恒的。
《西厢记》的美好结局,很多人十分熟悉。
在这里,却要回溯到故事的最初面貌,讲述一段崔莺莺情梦断西厢的爱情悲剧。
话说唐德宗贞元十六年,相国崔鹏病死京城,遗下夫人郑氏和孤女莺莺。
母女二人,在京城无依无靠,只好扶相国灵枢,返回家乡。行至蒲州时,听人说前面去路上有大盗孙飞虎,聚匪占山,拦路打劫,颇不太平。
崔家母女,势单力薄,又携带家资细软,此去必定凶多吉少,因此只好暂时停留在城东的普救寺,慢慢再作打算。
有一位青年书生,名叫张君端,年方二十三岁,长得是清秀儒雅,一表人才,饱读诗书,性情孤傲,除了诗词酬答外,很少与人交往。
这年春天,他游学来到蒲州,一次偶然的郊游,经过普救寺,见这里远离街市尘嚣,满院古柏修竹,绿荫森森,幽静宜人,很快喜欢上这里。
他索性把行装从城里客栈搬出,在普救寺的西厢院借了一间客房,决定在这里住上一段时间,静心读书,准备来年进京,参加科举考试。
恰巧,张生住的房子,就在崔家母女的隔壁,院中间隔着一堵矮墙。
一个温和宜人的黄昏,张生有些累了,便放下书卷,信步走出自己的小院,到外院享受一番花香风清。他走到邻院门外时,不经意的朝院内望去,只见里面还藏着一个春意盎然的世界。
院中植着一排柳树,清风吹来,柳丝款款拂动,如舞如诗。

第348章

几个大花坛,几乎占满了不大的院子,花坛中各色花儿开得正浓,花枝高低参差,把整个院落妆扮得花影迷离。
张生正待将脚步移近半开的院门时,忽闻花丛中响起一串女子笑声,声音低浅,但婉转清丽,宛如出谷的新莺,娇啼声穿荡在花木间。
这里竟还住着女眷?
张生甚感惊讶,忙停住脚步,但又忍不住目光向院中留连,想探个究竟。
院内的正是相国小姐崔莺莺,带着丫环红娘,在赏花探春。
莺莺出身名门,自幼受着严格的礼节教育,养成一副文静娴雅的大家闺秀风范。
而红娘天性聪慧活泼,因是下女身份,也就没有那么多约束,一举一动都透着机灵、顽皮和爽直的性格。
红娘看见一双彩蝶,忽上忽下的翻飞在一丛芍药花中,便对莺莺道:“小姐看它们,成双成对,留连花蕊,多么幸福呀!”
莺莺其实也正望着彩蝶发怔,经红娘这么一说破,又觉得十分不好意思,羞红了脸,佯嗔道:“你这小丫头,可真不知羞!”
红娘其实很明白小姐的心思,本是春心暗动,又碍着种种顾虑,不愿表露。她知道小姐这么说自己,并无怪罪之意,因而也不还嘴,只是拉小姐转到花坛旁。
院外的张生,听了两位女子的对话,心中也被撩拨得痒痒的。
红娘拉着莺莺移步,正好走入他的视线。
首先从花影中飘出的,是一位穿红衣短裙的少女,步履轻灵,神情活泼,看装束是一位使女。
红衣少女之后,又款款走出一位姑娘,一身淡黄衣裙,身段颀长苗条,在夕阳映照下,好似嫩柳迎风,惹人爱怜。
细看之下,只见她脸如杏花含烟,眸如秋水凝碧,眉似远山微蹙,唇似丹蔻轻点,神情淡淡,似喜非喜,似忧非忧。
这么一看,竟令张生顿时不能自持,几次想冲过去,抚慰一番那位楚楚动人的姑娘。
不过,他始终是一位知书识礼的书生,素来行为方正,不敢轻薄,就站在那里,怔怔的痴望。
两位少女渐渐行近院门,红娘抬眼朝这边看过来。
张生猛然一惊,怕显出自己的失态,急忙离开了院门口。
回到自己屋中,张生对隔壁的小姐始终无法忘怀,伺机向寺中的小和尚打听到,原来那黄衣姑娘,是已故相国的独生女儿崔莺莺。
一次偶然的惊艳,使张生的心再难平静下来。强忍着思念,坐下来读书,书中却又浮现出莺莺似喜似悲的神态,扰得他心神不定。
日子稍长,张生与常常出入院内院外的红娘,渐渐熟悉。
张生是心有所求,而红娘见他温文儒雅,招人喜欢,所以两人慢慢有了言语来往。
这天,张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荡,写成一首言情之诗,表达他对莺莺的一片爱慕和思念之情。
诗写成了,却无法让莺莺看到。
他左思右想之后,悄悄找来刚要进院的红娘,求她代传心意。
爽直的红娘,大惑不解的道:“既然如此倾慕我家小姐,为何不大大方方的托媒人说合呢?”
这一问,倒难住了张生。因是孤身在外,无父母作主,他确实没想到应该找媒人求亲!
怔了一会,他嗫嚅着道:“这些天来,因思念小姐,我食不知味,行不知所,简直无法度日。若托媒而娶,数月半载难有结果,岂不让我成为枯池之鱼。远水难救近火,拜托姑娘不行么?”
也许因为,同是怀春的年龄,心易相通。也许因为,红娘生性热心,对张生有一丝怜悯之念。
红娘竟不惜涉嫌冒险,应允了为张生与莺莺设法撮合。
于是,张生的第一封情书《春词》,便由红娘之手,传递到莺莺的梳妆台上。
词云:“春来频行宋家东,垂袖开怀待晚风。莺藏柳暗无人语,唯有墙花满树红。深院无人草树光,娇莺不语趁阴藏。等闲弄水浮花片,流出门前惹阮郎。”
诗词中暗藏“莺莺”两字,词句含情,充满诱惑。
满腹诗文的相国千金,见到梳妆台上的诗笺,心里不禁荡起春意。
诗词中的心意,她自然领会殆尽。
实际上那日赏花,她也瞟见了站在院外发痴的张生,春心也曾为他相倾,但碍于少女的羞涩,不便表露出来罢了。
不过,她是大家名媛的身份,深受礼教陶冶,自然不便私许男女之情。
因此,张君瑞刻意策谋的这封情书,投出后就像石沉大海一样,了无回音。
一介儒雅书生,能放下面子,求红娘传书,已是相当不易。书去无音,他当然也就无可奈何,除了长吁短叹之外,再也想不出博得佳人青睐的良策。
可谓无巧不成书,正在这时,当地打家劫舍的大盗孙飞虎,风闻普救寺住了一位艳丽如花的美娇娘,一时色心大发,决定来抢,做他的压寨夫人。
于是,孙飞虎率领手下喽罗,将普救寺四周团团围住,然后派他的军师进院提亲。
崔夫人一听这事,不禁勃然大怒:“堂堂相国家眷,竟遭这帮山匪毛贼欺侮,真真岂有此理!”
俗话说“虎落平阳遭犬欺”,曾经显赫一时的相国夫人,如今是客居异地,无权无势,强贼压头,怎不叫她好生悲伤!
但究竟是见过世面的人,不一会儿,她已勉力镇定下来,忙叫红娘找来寺中住持相商。
普救寺中无人习武,几个护寺僧人,顶多只能赶走几个无赖泼皮。
如今孙飞虎是颇有阵容,住持也对他无可奈何。
最后,还是崔夫人自己拿定主意,派了一个可靠的家人,随孙飞虎军师去见孙飞虎,传话说:“小姐新承父丧,尚未服满孝期,不便议婚,请‘将军’改期再来迎娶。”
孙飞虎一听,甚嫌罗嗦,而一旁的军师提醒:“此说甚有道理,将军不妨等些时日,反正来日方长,宜从长计议。”
孙飞虎念这次要抢的姑娘,不但才貌双全,又很有身份,并不想跟以往一样,糟踏后就抛弃,而是打算长期留在身边,侍奉自己,所以不便一开始就把情况弄得太僵。
于是,他让崔家的家人带话回去:“留些时间给小姐尽孝道,半月之后再来迎娶。”
孙飞虎等人,又怕其中有诈,答应放宽时限后,并不撤兵,而是在普救寺四周驻扎下来,准备就地等上半月。
寺院内,急坏了崔氏一家。柔弱的莺莺小姐,从未见过这等阵势。这关头,除了对着母亲悲哭不止外,再也没有其它办法。
这时,一切担子都压在崔夫人的肩上。
她极力冷静下来,冥思苦想,知道只靠自家的力量,无论如何是解不了围的。
最后,她只好命家人,召来寺中所有的僧人和住客,对众人道:“如果有谁能设法解救我家危急,事成之后,必以重金相酬。若是年貌相当者,以小女莺莺下嫁为妻!!”
当时,她许下如此重诺,完全是出于无奈,情急所迫。
可是,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崔夫人许以嫁女,并非诚心,而站在众人之列的张君瑞,此时正苦于有情无缘,听到此说,无异于打了一剂兴奋药,心中又萌生希望之火。
与张君瑞有莫逆之交的白马将军,正好此时驻守在附近不远的地方,手下有数千精兵,对付毛贼孙飞虎,可以说是不费吹灰之力。
于是,张生当即写下一封告急书,差崔家一位能干的家人,连夜送出,很快就搬来白马将军,不待大动干戈,就赶走了孙飞虎的乌合之众,并擒杀了孙飞虎。
解围之后,相国夫人设宴酬谢了白马将军及众将士,当然也没忘了把张君瑞让到上座。
酒宴上,人多声杂,自然无法提起事前的许诺。
待白马将军带兵返回驻地后,张生依然留在崔家客厅中品茶,似乎在等待着什么,迟迟不提告辞之言。
崔夫人当然不好冷落他,只是左一言,右一语,不断的表示感激之辞,却并不提及许婚之事。
张生心中暗急,又不便先开口,时间在漫不经心的寒暄中溜走。
待感激的话,说过数遍之后,崔夫人没话找话,问起张生的家世故里,这一问竟问出瓜葛来。
原来张生的母亲郑氏,是睦州刺史郑济之女。而眼前这位相国夫人,是她的亲妹妹、张生的嫡亲姨母。不用说,崔莺莺也就是他的小表妹了。
为何姨表之亲,竟互相不认识了呢?
原来相国夫人嫁给崔鹏后,崔鹏官职不断迁升,最后到京城做了相国。而张生的母亲嫁给他父亲后,家道却不断下落,最初还在地方为官,后因政事牵连,竟闲赋为民。
姐妹两家的家境,相差愈来愈远。姐姐不愿高攀,妹妹也怕自家夫君在官场上受连累,加上战乱频频,两家已是多年失去联系,张生与莺莺姨表兄妹也从未谋过面。
崔夫人见是外甥相见,就命红娘叫来被她安置在楼上的莺莺,让她见过表兄。
一会儿,莺莺轻轻下楼来,只见她淡扫蛾眉,眼中含喜含羞,纤腰微摆,好比新荷临风。
她端庄娴雅的过来以礼见过表兄,秋波盈盈似语,却始终没有说一句话。
张君瑞正暗自欣喜可以亲上加亲之际,崔夫人却悄悄拿定了悔婚的主意。
她一是考虑到,张生家境贫寒。二是张生自己又无功名,若将女儿嫁给他,自己母女二人的后半生,会没有权势可依靠。
因此,她只是细述亲戚之情,绝口不谈婚事。
张生渐渐感到失望,察觉到姨母有反悔之意,而他自己又碍着情面,不敢斗胆提出,叙谈到深夜后,也只好悻悻的离去。
张生回到自己房中,始终无法释怀。莺莺的影子,不断萦绕在他的心间,令他寝食不宁,行止无心,终于忧思成疾,病倒在床上。

第349章

张生得病的消息,传到了崔家。
颇有灵性的莺莺,似乎猜中了他的病因何起,于是派红娘前去探视。
红娘穿花拂柳的来到张生房中,并不说安慰之语,只是笑容可掬的递给张生一方诗笺。
只见上面写着:“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似玉人来。”
这幅诗笺,不啻就是一帖仙丹妙药,正中张生的病根。
看过诗后,他的病仿佛一下子全消失了,从床上一跃而起,感激的对红娘道:“请回复小姐,今夜定践约而来。”
红娘走后,张生喜孜孜的盥洗打扮,坐在书桌前,等待着夕阳西坠,明月东升。
他的心里,就像有一面鼓,呼呼敲响,恨不得还高挂在头顶的太阳转眼就落到山后去。
这时正是二月中旬,入夜后春寒料峭,月明星稀。
张生沿着墙角的一株杏花树,攀上墙头,然后一跃,落到隔壁院中。
这个文弱书生,此时身手竟是如此灵巧。借着月色,他小心翼翼的找到莺莺的闺房,也不叩门,轻轻推开虚掩着的门,就迈了进去。
莺莺小姐正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