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妖皇-第1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飞燕册封为皇后之后,移居建筑豪华的东宫,汉成帝特意赐给她一把古琴。
每当月白风清之夜,赵飞燕抚琴而歌,宫苑一片宁谧,只有琴韵歌声回荡在花丛林梢。
成帝每每为之尘虑顿消,心道:两人倘若置身水上舟中,自当别有一番风味。
即想即说即做,立刻命人,在太液池中起瀛洲台,作千人舟。
台竣舟成之时,恰好是金风涤暑,玉露生凉的季节。
汉成帝与赵飞燕,双双登上瀛洲台,遥见帝京繁华,俯视宫苑景物,笑傲云霓,兴寄烟霞,心中为之大乐。
汉成帝和赵飞燕,从瀛洲台下来后,泛舟太液池中,相对饮酒谈心。
酒兴来时,赵飞燕颤巍巍的站起身,高歌《归风送远》之曲。
汉成帝以玉管击节,侍郎冯无方吹笙相和。
舟在湖中,忽然一阵风来,赵飞燕的衣袂随风飘舞,大有御风而去之势。
汉成帝一时情急,连忙命冯无方拉住皇后的裙角。
只听得‘吱啦’一声,薄如蝉翼的裙幅,被扯下一片。
赵飞燕趁势跌入汉成帝的怀中,撒娇道:“要不是你命人拉住我,我岂不成了仙女了嘛!”
自此以后,宫中佳丽都将裙后留一缺口,以为时髦,名为‘留仙裙’,走动起来,一双玉腿,隐约可见。
人们都以为,是赵飞燕为着吸引皇帝视线的巧妙构思,又哪里知道是无意之间被扯破的呢?
在多年以后,妇女的裙后开叉,仍然是汉宫服饰流传下来的规格与习惯!
赵合德虽然比不上姐姐的蛊惑手段,但是她那丰满的身躯,状若含苞待放的蓓蕾,酷似粉装玉琢,着体便酥,恰好形成了对汉成帝另外一层强烈的补偿心理。
他与赵飞燕日日夜夜缠绵得昏天黑地时,情不自禁的就会想到赵合德,总觉得心中的遗憾只能从另外一个角度,得到充分的满足。
在赵合德与汉成帝度过第一个不眠之夜后,汉成帝就在欢畅无比、欲仙欲死中,把赵合德叫做“温柔乡”,说是“我当终老是乡,不愿效武帝之求白云乡了。”
却没想到,这话有如谶语,后来果然应证。
比较起来,赵合德的寝宫,无论是气派、格局和设备,都无法与东宫相提并论,甚至还有一些陈旧与寒怆的感觉,简直是糟蹋了赵合德的美貌。
于是,汉成帝下旨,要为赵昭仪建一座美仑美奂的宫殿。
据说,赵合德的一身肌肤,如赛上酥。
按照今天的说法,是属于油性的皮肤,必须经常沐浴,才能保持通体舒泰。
自从一次无意间,汉成帝从门窗隙缝中,窥见赵合德洗澡后,生出一种新鲜的刺激:从赵合德宽褪罗衣,玉骨冰肌,兰汤潋滟,到自我欣赏,顾影自怜,关窗锁户,轻醮细拭……一幕幕活色生香的旖旎画面,有景象,有动作,有表情,更有声音。
这是汉成帝的经验里,从来没有汲取过的,从而更激发他许多激越的联想。
所谓:“宽褪罗衣玉色鲜,兰汤莫遣湿双莲。那能不称檀奴意,自抚凝脂亦可怜。玉骨生凉粉汗轻,冰绡拂拭雪肌明。锁窗严密无窥处,时听香罗醮水声。”
因此,这次为赵合德修宫殿,汉成帝特意关照,用蓝田玉镶嵌了一个大浴缸,注入豆蔻之汤,更显水光潋滟。
另外,用白玉、黄金,配以翠玉、明珠,做成一张特大的合欢床,悬挂着粉红纱帐,帐顶装饰万年之蛤所产的夜明珠,发出璀灿的光辉,照耀得长夜如昼。
自此,赵合德浴罢,一身轻敷露华之粉,通体皆香,钻入合欢床上,与早就等在那里的汉成帝,彻夜缠绵。
汉成帝于今,才真正体会出个中滋味,几乎有一种不忍亵读的意念。
有时甚至都不知道如何是好,只是无休无止的拥抱着,揉捏着。
赵合德沐浴,确实勾人心魄,有词为证:水清如镜,偷得佳人一个影,反覆回旋,飞舞盘中体欲仙。几何着色,妙在娇憨元气力,红沾罗衫,一树桃花露半含。兰汤初整,未识檀郎可睡醒,为怕偷看,不敢轻将裙带宽。
还移莲步,低唤小环来守户,如若来时,咳一声儿使我知。果然潜到,咳嗽声中微带笑,已在眼前,揭破窗几偷眼看。忙将裙系,未曾由他窥妙处,一缕水纱,遮处何曾真个遮。
赵合德知道了自己入浴的过程,竟能使皇帝神魂颠倒,便将计就计,不予揭穿。
她更运用欲擒故纵的手法,尽量铺排无限的妖艳风光,甚至连浴罢的情态,也加以刻意的美化,以捕捉汉成帝的注意力:
第355章

“兰汤晚凉,鸾钗半妆,红巾赋雪吹香,擘莲房睹双。罗纨素珰,水壶玉床,月移花影西厢,数流萤过墙。”
果然,赵合德入浴时的美态,紧紧的扣住了汉成帝的心弦。
赵飞燕听到了风声,也如法炮制,想要吸引她的皇帝丈夫。
然则‘西施捧心’,越显其楚楚可人的美态。而‘东施效颦’,则丑态毕露,不堪入目。
须知赵飞燕体态轻盈,适合翩翩起舞,而有飘飘欲仙之感。赵合德体腴饱满,最宜斜歌横陈。
姐妹各有所长,岂可反其道而行之。
史料上多有记载,赵飞燕入浴的场面,使得汉成帝倒尽了胃口。
她自己不但不检讨事情的缘由,硬要说皇帝丈夫不解风情,又有什么用呢?
‘情惑’之为物,十分奇特,来无影去无踪,看不见也摸不着,却能强烈的感受到它的存在。
当它以排山倒海之势来临时,直逼得人喘不过气来。但是,当它悄悄的溜走时,又会使人百无聊赖到极点。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汉成帝的情惑,快速的从赵飞燕怀中撤出,转移到了赵合德的身上。
从此,宫槐秋落,孤雁哀鸣,青灯映壁,衾寒枕冷。
赵飞燕冷冷清清的,饱尝孤独的寂寞,苦涩的滋味。
她不甘心芳华虚度,更不愿就此结束那绚烂的生活方式。
于是,她开始诱使心腹太监,把一些年青力壮的美男子,暗地里引进宫来。
初时还躲躲闪闪,一方面为了享受青春,另一方面也期望借以生育一男半女,日后承继皇家香火,好永保富贵尊荣。
一个人做了坏事,就像是陷入泥淖一般,越陷越深,而不能自拔。
日子久了,原先的罪恶感反而逐渐冲淡,而变本加厉,终于肆无忌惮。
长久以来,汉成帝不曾踏进东宫一步。
赵飞燕竟明目张胆的与其面首饮酒作乐,甚至白昼荒唐。
赵合德知道后,曾经声泪俱下的劝告姐姐。
无奈赵飞燕已经走火入魔,哪里听得进去,依然日复一日的胡闹下去。
纸是包不住火的,终于有一天闹出乱子来。
那天,汉成帝前往中宫王太后处请安,并陪侍母后午膳,饭后有些疲累,便想就近到东宫歇息片刻。午后人寂,宫女们正在廊下打盹。
皇帝驾临,赵飞燕仓皇出迎,但见云鬓偏坠,发丝散乱,衣衫不整,满脸春情。
汉成帝以为她是午睡方浓而被惊醒,并未十分在意。
突然,在寝宫内,竟有一声郁闷的男子咳嗽声传出。
汉成帝刹那间明白了一切,拂袖而起,一声不响的愤然离去。
虽然朝廷大权,都在舅舅的手中,然而处理后妃间的事情,汉成帝仍然具有无上的权威。
此刻绿云压顶,是可忍,孰不可忍,何况贵为天子?
如果不能禁制自己的妻子红杏出墙,还有什么面目治理万民!
汉成帝一言不发,满脸严霜,来到昭阳宫。
聪明伶俐、心细如发的赵合德,立刻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急忙跪在地下自责道:“臣妾孤寒,无强近之爱,一旦得备后庭驱使之列,不意独承幸御,立于众人之上,恃宠邀爱,众谤来集,加以不识忌讳,冒触威怒,臣妾愿赐速死,以宽圣怀。”说罢泪流满面,叩头不已。
面对这个梨花带雨的美人儿,汉成帝心中的怒火,已被她的汪汪泪水浇熄了一半。
不过,他依然忿忿不平的道:“不关你的事,只是你姐姐闹得太不像话,我一定要杀了她,方泄我心头之恨!”
一听到“杀”字出口,赵合德心中一惊,但是很快就冷静下来,故作镇静的缓缓譬解。
首先说明她们姐妹的情感深厚,姐姐若死,妹妹义不独生。
再说明自己得以忝列后宫,侍奉皇上,完全是靠姐姐引荐。
最后说到为了皇家的威严与声誉,岂可大事张扬。姐姐固然是罪有应得,如果累及皇上的圣德,就太不划算了。
汉成帝认为赵合德言之成理,于是答应对赵飞燕的事不再追究,却派人夜搜东宫,捉住几名美俊壮硕的男子,神不知鬼不觉的斩首了事。
他从此恨透赵飞燕,不再踏进东宫一步。
糊涂的汉成帝,以为就此可保无事,但是天下美俊壮硕的男子多的是,杀了一批,不久赵飞燕便又找来一批,甚至白昼掩窗行事,浪声浪语溢于户外。
宫庭之中尽人皆知,朝堂之上也窃窃私议,只有汉成帝被蒙在鼓里。
光禄大夫刘向,看到赵皇后如此秽乱,实在忍无可忍,但又不便明白指出,只好费了许多工夫,引经据典,搜罗昔时贤后贞妇,兴国保家之事,写成一册《列女传》,呈献汉成帝作为讽劝,力斥孽嬖为乱亡之征兆,以盼望朝廷有所警悟。
汉成帝嗟叹至三,频频予以嘉勉,可惜就是不讲实质性的话,也终究未因此做出实际的行动。
刘向的《列女传》,却因此而流传下来。
赵飞燕正处在生理的旺盛期,纵欲已到疯狂与变态的程度。
虽然汉成帝已将她置诸脑后,然而赵合德放心不下,整日胆颤心惊。
为了挽救姐姐,她声泪俱下的进行了一次恳谈。
她忆及幼时的家贫,三餐不继,如何与邻家少女一起做草鞋,如何把草鞋卖掉换回大米,如何路遇大风雨,如何无柴可烧,在饥寒交迫下,夜长不能寐,相拥而泣。
谈到今天的富贵,是别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现在你竟自毁如此,倘若再犯下过错,成帝震怒,事情就会不可挽救!那时身首异处,岂不贻笑天下!
今天,妹妹还能救姐姐,但实在是没有把握。倘若妹妹死了,姐姐还依靠谁呢?
这一席话,说得声情并茂,姐妹俩忍不住抱头痛哭。
声音哑了,泪也干了,却还是要面对现实。大错已经铸成,如何才能挽回?
赵飞燕:“愧悔无及,奈何!奈何!皇上爱汝一身,惟望妹妹援我,就像过去我推荐妹妹般。”
赵飞燕与赵合德,孪生同胞,自幼相依为命,及长投身富平侯府,而后双双入宫受宠,彼此互相援助,与皇帝结成一个情感的‘铁三角’。
贵盛无比的许皇后,才情富华的班婕妤,都相继被她俩击倒,在情感的道路上,真个是所向无敌,当者披靡。
无奈赵飞燕胡作非为,已弄成不可收拾的局面。
“自作孽,不可活”,这又能怪得了谁呢?
虽然如此,为了姐妹之情,更为了免死狐悲的孤单态势,赵合德明知覆水难收,却打起精神,凭着自己的美貌与智慧,加上圣眷正隆这一最大的优势,一次又一次的想尽各种办法,以期弥补皇上与姐姐之间的裂缝。
出于男人天生的自尊和排他性,盛怒之下的汉成帝,产生过要杀掉赵飞燕的想法。
可是,比起那些飞扬跋扈的权臣,居心叵测的外戚,在汉成帝的心里,觉得赵飞燕的乖异心理是微不足道的。
一段时间后,他慢慢想起,赵飞燕曾是自己心爱的女人,因此生出一丝怜悯的情意。
恰好遇到赵飞燕二十四岁生日,东宫里有一个庆祝仪式。
在赵合德的连哄带骗下,汉成帝终于暂时忘记前嫌,来到东宫。
酒过三巡,赵飞燕忽然悲从中来。
汉成帝非常讶异:“又有什么委屈?”
意思是说,我已经不究既往,还有什么好怨怒的呢?
赵飞燕装模作样的跪下来,痛心疾首的道:“妾过去在许皇后身边时,陛下驾临,妾站在皇后的身后,陛下总是频频的注视。皇后知道陛下的意思,特意叫妾来侍奉皇上。
想不到竟承更衣之幸,体血还污了御服。妾欲为陛下洗去,陛下不肯,说要留作纪念。不数日就被封为捷妤,又被封为皇后,当时陛下的齿痕还在妾的颈颈之间,今日思之,不觉感泣。”
这一段说词,是事前设计好的,无非是想以旧日的感情,来打动皇帝的心,收到重拾旧欢的效果。果然,汉成帝念及旧日的恩爱之情,不禁为之恻然,大有不胜今昔之感!
赵合德眼看苦心设计的温柔陷阱,已经牢牢的套住皇帝,便借故先行离去。
这一夕,汉成帝与赵飞燕开怀畅饮,直至夜阑人静,双双携手,进入内寝。
虽然赵飞燕使出混身解数,竭力迎合与讨好,无奈情感已有裂痕,汉成帝终感不是滋味。
这事的结果,出乎意料,令赵合德大吃一惊。
赵飞燕看透了皇帝的心思,心道:这也许是最后一次,获得宠幸了。
于是,她瞒着妹妹,私自作主,在一个月后,假装怀孕,并上表成帝,希望以此来大大改变目前对自己不利的态势。
汉成帝自从十九岁嗣位以来,时光荏苒,悠忽间已经年逾不惑,还无子嗣。
如今听说皇后有了身孕,着实大为兴奋,喜孜孜的批了一道圣旨,对赵飞燕表达无限爱怜之意,叫她好好保重。
一项骗局在宫中进行,被收买的太医,在宫中进进出出,煞有其事。
原本打算在民间找一个婴儿进行偷天换日的勾当,但宫禁森严,谈何容易。
眼看十月临盆之期已到,东宫上下,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实在无法再搪塞下去,才不得不由太医上奏,说是“圣嗣不育,一生下来便夭折了”。
汉成帝日夕盼望的喜讯,成了泡影,失望之余也懒得再去东宫。
他受到的打击,实在太多了。
赵合德最终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对姐姐的这一行为十分忿怒,十分惊惧。
不知什么原因,虽然赵氏姐妹一直蒙皇上宠幸,就是没有怀孕。
因此,她俩十分担心别的宫妃怀孕夺宠,只要后宫中有人怀孕,就千方百计的毒害。
长安市上,早已出现这样的童谣:“燕燕,尾涎涎,张公子,时相见。木门玱琅根,燕飞来,啄皇孙,皇孙死,燕啄矢。”
这事使成帝断绝了皇嗣,一旦拆穿,必定死后无葬身之地。

第356章

而赵飞燕的骗局,就极有可能使这事拆穿。
赵合德狠狠的骂姐姐,使得赵飞燕懔然而惊,懊悔交加,从此收敛形迹,进行一种自我流放式的幽居生活,不再招蜂引蝶,也不再念恋荣华富贵。
赵飞燕自动撤出情感的铁三角,形成了汉成帝与赵合德一对一的局面。
两人在昭阳宫中,相爱相怜,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
其实,汉成帝的内心,是很痛苦的。
他本有亲政的能力,却无法动摇已经十分稳固的王氏外戚势力。
先是元帝皇后王政君的兄长王凤,以‘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的名义辅政。
王凤死后,又由他的弟弟王音自代。
这时成帝已经三十岁,在位十一年。
另外还有‘五侯’,平阿侯王潭、成都侯王商、红阳侯王立、曲阳侯王根、高平侯王逢,飞扬跋扈,不可一世。
古诗中的“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可见其声势之隆。
另外,王太后还有一位早死的兄长王曼,不曾封侯。
他的儿子王莽,矫揉造作,沽名钓誉,将自己伪装成勤身博学,谦躬下士,居然也浪得虚名。
汉成帝在太后暗示下,又糊里糊涂的,封他为新都侯,种下他日后篡夺汉室江山的祸根。
事实上,赵氏姐妹在宫中胡作非为,王氏权臣未尝不知道,只是故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她俩加速刘氏政权的灭亡。
成帝的内心太苦,权力又夺不回来,就纵情声色,来掩盖自己内心的悲哀。
汉成帝荒唐无度,身体状况日见不济。
而赵合德正值女性的鼎盛时期,需索却越来越强烈,因此不得不以药物来刺激皇上的欲念,终于酿成可怕的后果。
绥和二年春天,在一个暖洋洋的春夜里,汉成帝因为欢娱过度,一度昏迷。
等到早晨,起身着衣,他忽然觉得一阵天旋地转,两手一松,龙袍飘落,一头栽倒在地,竟然停止了呼吸。
成帝驾崩,死得离奇,死得突然,连传唤太医的时间都没有,自然引起许多怀疑及揣测。
王太后谕令王莽,会同丞相、御史,查究皇帝起居发病状况。
赵合德方寸大乱,羞愧不已,饮药自杀,算是保全了最后一点尊严。
赵飞燕被打入冷宫,寂寞而终。
从某种意义讲,赵飞燕姐妹不自觉的,担当了外戚王氏夺刘汉政权的工具。
就她两人而言,入宫见妒,不得不采取自保的措施,属于人之常情。
终其一生,并未干预朝政,也未谗害忠良。
只有毒杀有孕的宫妃,断绝皇嗣,才是她俩不可饶恕的罪过。
汉成帝死后,只好由侄子继位。
外戚王莽,在公元八年夺刘汉政权,改国号为‘新’。
赵氏姐妹死后,进入冥界,居住在瀛洲台。
据说,不知是什么原因,从地星华夏国而来的历代名女,都会被送到这里。
她们可以在这里居住,也可以去别处谋生。
后来,瀛洲台被魔族攻陷,以致聚居在这里的历代名女,散落各地。
汉成帝早已来到冥界,却至今没什么消息。
据说,那些有势力的家族,死后会在不同的位面,创建自己的地盘。
汉成帝是刘氏子孙,又是皇族,应该会比一般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