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妖皇-第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教的总坛,就设在小村庄贝希斯敦的附近,距离贝希斯敦摩崖石刻铭文并不远。
经常来这里参观的人,实在太多,明教便乘机招收教徒。
波斯国的高层竟然不知道,或者某些人假装不知道,以致明教日益壮大。
俗话说,最危险的地方,有时也最安全,还是有一定的道理。
只不过,明教的十二位宝树王,还有云风月三使,已被晴朗消灭,如今总坛只剩下一个空壳。
总坛虽然有上万人,却多数是筑基期以下;结丹期以上的,也只有教主。
而明教的教主,只能由圣女担任,可以学习圣火令中的神功。
所谓圣女,是神圣的,一生信奉着自己的信仰,天生就拥有一定的神通,譬如预知未来,或者具有与神灵交谈的能力,可以左右一个国家的命脉。
然而,她注定只能独自一人,终生保持处子之身,不能生情,不能有欲。
但是,在某些地方,圣女的称号,却只是一块遮羞布。
譬如佛陀国,有一种与其历史一样古老的传统:来自穷人家庭的女孩,年纪轻轻便开始为寺院服务,成为那些高级僧侣和长老的床伴,居然也称为圣女。
这些地位低下的乡村女孩,十岁时就不得不放弃传统的婚姻模式,将自己一生的幸福,都献给当地的神,为本村的村民,进行宗教仪式和做祈祷。
她们刚刚进入青春期,便在仪式和庆典上嫁给寺院,然后伺候那些高级僧侣和长老。
圣女一般与家人生活在一起,在衰老之前,一直为寺院服务。然后就如同世界各地青楼老鸨的命运一样,年老的圣女开始退居幕后,为下一代圣女出谋划策。
在佛陀国,圣女可不是个体面的称呼。尽管人们对她们恭敬畏惧,磕头碰地;但是谁都清楚,那些高高在上的姑娘,究竟充当什么角色。
所谓的圣女,既不是女王,也不是女明星,反而是命运最凄惨的苦孩子。
如果家里有条件,谁肯把亲闺女送出去,受人凌辱呢?
这话听起来挺别扭,但说到底,还是佛陀国古老的文化传统使然。
走进寺院,向神灵献身的少女,注定要出卖青春和身体,也注定要过一辈子没有婚姻的生活。
她们必须把青春献给冥冥之中的神,将身体投入那些僧侣们贪婪的怀抱。
这些圣女不穿僧袍,日常生活也在自己家里。但是寺院需要时,她们必须无条件的报到。除了免费的身体服务,其它的根本就用不着。
这些圣女招之即来,挥之即去,酷似庙里的‘应召女郎’。她们红颜尚在时,定然是长老们的香饽饽;可惜一旦年老色衰,便沦为榨干汁水的甘蔗渣子。
无论新老圣女如何算计,却也始终跳不出命运的轮回。
当然,明教的教主,是十分高贵的圣女,必须终生保持处子之身,是神的代言人,修为极高。
如果晴朗想灭掉波斯国的明教,就必须先控制住教主。
以晴朗目前的神通,如果要灭掉明教和那位圣女,并不如何困难。只不过,他不想做得太绝。留着明教,去牵制波斯国政府,会对华夏国比较有利。
晴朗曾经炼化云风月三使的神识,自然知道明教总坛和分坛的确切位置。他不必动用浩然宗的那些成员,就轻易的将明教总坛控制住。
他留在总坛十多天,这才离开。期间,他跟现任教主黛春丽,非常亲密。
因此,有教众认为,教主已不是处子之身,亵渎了神灵,以致怨声四起。
黛春丽为着表明清白,当众显示自己的守宫砂,并且让人检验,果然还是圣女之体。
那些教众打消了疑虑,便死心塌地的信奉明教,继续跟波斯国政府作对。
事实上,晴朗确实已破掉黛春丽的处子之身,再修补好那一层膜,做得天衣无缝。他知道黛春丽是一个颇有野心的女子,便没有带走她,只是种下一缕神识,使得她永远无法背叛自己。
这一段时间,晴朗解决了血族和狼人族的世仇,又将明教控制在手中,可以利用他们来牵制花旗国和波斯国,得以为华夏国消除了一些外患。
真正的圣火令,依然留在明教总坛。而铭刻在圣火令中的武功,已被晴朗复制了一份,先简单的修炼一下,日后再将适用的内容编进《浩然秘诀》。
暂时,也该放松一下了。波斯国是个美丽的旅游圣地,既然来了,应该好好的游玩一番。
晴朗飘落在郊外,将三千多个浩然宗成员放出来,十人一组,以纱巾遮面,先后入城,各玩各的,免得太张扬,引起某些有心人的注意。
虽然,很多人认为,大流士大帝,是个弑君篡位者,但波斯帝国在他的执政时期,趋向辉煌。
一方面,他大肆进行军事征服,建立一个庞大的帝国;另一方面,他厉行改革,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大流士当上皇帝后,大力加强中央集权,树立权威。他不仅自称众王之王,宣扬君权神授,还追求形式上的威仪。
上朝时,他头戴闪闪发光的金皇冠,身穿绛红色的长袍,腰系金丝腰带,手握黄金权杖,端坐在金阶之上。他的身后站立着大群的随从和侍卫,高擎羽扇和大伞。
大臣要跪在地上朝见。为着避免大臣的呼吸亵渎皇帝,在皇帝和大臣之间,还要用帷幕隔开。
为着保卫身家性命,大流士建立了一支由一万波斯人组成的卫队,称为‘不死队’,人数永远不变,随时有预备队补缺。
为着防止出现叛乱,大流士把全国分成五大军区,军区长官只对他一人负责,任何人无权调动军队。行政上以波斯贵族取代当地贵族,担任行省总督,实行军政分治,直属国王。
他还下令修筑了大量驿道,最长的一条全长二千四百公里,称为‘皇道’。沿途设有一百多个驿站,那些信差用接力的方法运送物资,十分快捷。
据说,大流士此举,是为着把爱琴海产的鲜鱼及时送到王宫。因为,这些鲜鱼,是他的最爱。
因此,希腊人羡慕的说:“波斯王住在巴比伦,爱琴海鲜鱼进宫廷。”
大流士还开通了尼罗河与红海之间的运河,据说这是埃及法老尼科未曾完成的工程。
驿道和运河,多数为军事目的而建,且不止一条,却促进了各地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大流士还从法律上稳固自己的统治,编纂法典,修订各地原有法律,以适应帝国的统治。他即位后,就将各行省的贡赋固定下来,还统一度量衡。
他下令铸造和使用金币‘大流克’,正面是他本人的头像,反面是一个弓箭手。
在解决国内民族众多、语言文字互异的问题上,大流士没有实行‘民族沙文主义’,而是把西亚流行的阿拉美亚语,确定为全国通用的官方语言,用以发布诏令和公文。
此外,他允许各地继续使用本地语言,处理本地事务。
所谓沙文主义,原指极端的、不合理的、过分的爱国主义,因此也是一种民族主义。
如今的含义,也囊括其它领域,主要指盲目热爱自己所处的团体,并经常对其它团体怀有恶意与仇恨,是一种有偏见的情绪。
晴朗等人,在波斯国游玩多日,十分痛快,知道了不少当地的风俗。
譬如,波斯人晚上看到新月后,如果碰巧又看到一些美好的东西,可以是金子、镜子、泉水、美丽的少女等,就会认为那个月份会很幸运,随即觉得自己的好运也要来临。

第139章

波斯人认为,‘七’是吉利的象征。因此,春节要在餐桌摆上七种食物,妇女化妆品有七种颜色,结婚时给新娘腰带上打七个结,在快乐的星期三要点燃七堆火等。
如果他们无意中将五只茶杯或五只茶碟放成一排,这表明会有客人来访。
家里人要为出门三天的人做面条,以求平安。一旦生下孩子,要用铁签子叉上十个葱头,放在孩子头上。一个代表一天,过一天就扳下一个,一边丢,一边说:“灾难走开吧!”
晴朗等人,在波斯国游玩十多天,忽然接到欧阳锋的神识传音,让他们立即赶回去。
原来,扶桑国竟然倾全国之力,妄想侵占华夏国!
之前,晴朗在扶桑皇宫将八十八个圣斗士消灭,已经使得扶桑国的修真界大为震惊。
在一些好战分子的鼓动之下,那些原本不过问世俗界之事的修士,竟然也参加这次的侵略行动,混在军队中,疯狂杀戮,肆意吞噬敌对修士的元神。
这次的入侵行动,扶桑国显然筹备已久,竟然以极其丰厚的报酬,从花旗国、佛陀国、波斯国、高丽国等修真大国,聘请到一大批修士助阵。
原本与政府不和的海盗,也加入到这次的侵略行动中,还收买了一些华夏国的修士。
在那些修士的协助之下,扶桑国的军队突然发动攻击,使得华夏国的军队损失惨重。
消息传开,华夏国的修真界,立即沸腾起来!
修真界的五大奇人,正道魔道的各大门派,立即动员各地的散修,联合起来,抵抗侵略,一定要将那些卑鄙的强盗赶回老家!
华夏国东部的修士,由黄药师和移花宫带领,多数擅长木系法术。
华夏国南部的修士,由段智兴和逍遥派带领,多数擅长火系法术。
华夏国西部的修士,由欧阳锋和天星宗带领,多数擅长金系法术。
华夏国北部的修士,由洪七公和妙音门带领,多数擅长水系法术。
华夏国中部的修士,由王重阳和青云宗带领,多数擅长土系法术。
平时这些修士各自为政,甚至为着争夺地盘,而屡次出现流血事件。但是,在国家危难之际,他们立即团结起来,保卫自己的国土。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都是华夏国人民!
三国时期的那位猛人诸葛亮,吸收了井田和道家八卦的排列组合,兼容了天文地理,创制出八阵图,是古代不可多得的作战阵法。
黄药师等领导者,将那些修士编入军队,又把八阵图的要旨融入其中。
八阵图的组成,是以‘乾坤巽艮’四间地,为‘天地风云’正阵,作为正兵。
西北者为乾地,乾为天阵。西南者为坤地,坤为地阵。东南之地为巽居,巽者为风阵。东北之地为艮居,艮者为山,山川出云,为云阵。
魔道四大派,掌管‘天地风云’四阵。极阴岛在乾地,掌管天阵;千幻宗在坤地,掌管地阵;邪日教在巽地,掌管风阵;鬼王宫在艮地,掌管云阵。
而正道五大派,以木金火水,为‘龙虎鸟蛇’四奇阵,作为奇兵。
左为青龙阵,由移花宫掌管;右为白虎阵,由天星宗掌管;前为朱雀阵,也叫鸟阵,由逍遥派掌管;后为玄武阵,也叫蛇阵,由妙音门掌管;而中间是核心,由五大奇人和青云宗掌管。
这八个大阵,在《武穆遗书》中也有记载,分别是:天覆阵、地载阵、风扬阵、云垂阵、龙飞阵、虎翼阵、鸟翔阵、蛇蟠阵。
总阵为八八六十四阵,阴阳各三十二阵,加上游兵二十四阵组成,八阵布于总阵中。
凡行军、结阵、合战、设疑、补缺、后勤等,全在游兵。
自古便有赞歌,颂扬八阵图威力无穷:“阵间容阵、队间容队;以前为后,以后为前;进无速奔,退无遽走;四头八尾,触处为首;敌冲其中,两头皆救;奇正相生,循环无端;首尾相应,隐显莫测;料事如神,临机应变。”
“八阵之法,一阵之中,两阵相从,一战一守;中外轻重,刚柔之节,彼此虚实,主客先后,经纬变动,正因为基,奇因突进,多因互作,后勤保证。”
在五大奇人和各大修真门派的合力之下,军队反败为胜,将扶桑国的那些强盗杀得落花流水。
而晴朗接到消息,没有赶回华夏国帮忙,而是全速飞到扶桑国,来一个围魏救赵、釜底抽薪!
所谓围魏救赵,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来泛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
既然华夏国的军队,已将扶桑国的那些强盗赶出华夏国,堵在星辰雾海屠戮,那么晴朗也不急着回国,而是去强攻扶桑国的首都东京。
如此一来,扶桑国那些所谓的爱国人士,会因为国家陷入困境,而不得不撤退。至少那些普通士兵会记挂家中的妻儿,以致人心浮动,军心不稳。
所谓釜底抽薪,是把柴火从锅底抽掉,可消除对立势力的生存根源,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古今战争中,粮草都是部队生存的根本,也是部队战斗力的本源,因此总是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当年曹操与袁绍作战,如果正面交锋,曹军可能永远无法击败袁军。曹操很聪明,烧掉袁军的粮屯,断了袁军之根本与能源,因而大败袁军。这就是极为高明的釜底抽薪。
晴朗决定来一次狠的,趁着这个机会,一举铲除扶桑国的修真界。
他首先要灭掉的,就是神道教的靖国神社。
该神社位于东京都千代田区九段坂,供奉着自明治维新以来,为扶桑军国侵略主义战死的军人及军属,一直由军方专门管理,是国家神道的象征。
晴朗飘浮在靖国神社的上空,先布置好十二都天神煞大阵,血红光芒笼罩整个东京。
他又放出三千多个浩然宗成员,散布在四周,迅速布置好星宿大阵,这才发动攻击。
他屈起双手的食指,同时弹出一点三昧真火,性质却不同。
右手的是阴性火焰,寒冷无比;左手的是阳性火焰,炽热无比。这两点火焰,迅速将周围的火元素汇聚,眨眼之间已形成两片火云,笼罩在靖国神社的上空。
在晴朗的操纵之下,炽热火云首先飘落,燃烧着靖国神社。里面的扶桑修士,多数还没跑出,已被烧成灰烬。那些法力比较高强的修士,迅速用结界保护自己。
寒冷火云接着飘落,将整个靖国神社笼罩,把那些还没死的修士冻结在里面。
然后,晴朗又祭出山河鼎和雷神鞭,保护着自己,开始炼化那些修士的神识。
十二杆都天冥王旗,疯狂的吸收着四周的怨念,使得旗面上的魔神越发狰狞。
晴朗故意闹得这么大,是要将那些还留在扶桑国的修士吸引过来。
首先赶到的,是神道教的修士,被三十六天罡星和组成青龙七宿的成员拦截。
接着赶到的,是天台宗的修士,被七十二地煞星和组成白虎七宿的成员拦截。
最后赶到的,是真言宗的修士,被那些组成朱雀七宿、玄武七宿的成员拦截。
神道教是扶桑国的传统民族宗教,各地都有神社,因此来得最快。
天台密宗的总部是睿山延历寺和园城寺,在东京都的滋贺县,离靖国神社比较近,来得挺快。
滋贺县内,有着扶桑最大的湖泊琵琶湖,自古以来被称为‘近江八景’,十分优美,是皇亲贵族的旅游胜地,而且在县内隐居的修士也比较多。
真言密宗的总部是高野山金刚峰寺,位于本州最南端的和歌山县,路途遥远,因而来得最迟。
高野山是高野龙神国定公园,群峰环抱的山顶上,便是真言密宗的总寺院金刚峰寺。以金刚峰寺为中心,周围星星点点的分布着一百二十多个寺院,形成一个宗教城市。
浩然宗三千多个成员,借助十二都天神煞大阵和星宿大阵之力,将扶桑国上万个修士困在大阵中,杀得日月无光,风云变色,尸横遍野,满目疮痍。
晴朗并不直接参与战斗,而是居中指挥,不让任何一个成员遭到伤害。
大战三天之后,上万个扶桑国的修士,只剩下六千多个。而浩然宗虽有损伤,却无一人死亡。
弥漫整个东京都的怨念,被十二杆冥王旗吸个干干净净。
这天黄昏,又有一个魔神从旗面跳出,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混沌无面目,正是空间速度之祖巫帝江!
帝江只要四翅一扇,可以瞬间飞行二十八万里,奇快无比,还在灵界的鹏魔王和美猴王之上。
鹏魔王是一只修得地仙之位的金翅大鹏鸟,四翅一扇,可以瞬间飞行二十万里。
所谓金翅大鹏鸟,头翼爪嘴如鹫,身躯像人类,面白翼赤,翅翮金色,两翼广三三六万里,住于须弥山下层,为佛教的八部众之一,也叫迦楼罗鸟。
所谓八部众,是八部天龙的别称,是佛教八类护法天神。
美猴王孙悟空的筋斗云,是师父菩提祖师送的,可以瞬间飞行十万八千里。
鹏魔王属于迦楼罗一族,自然和佛教比较亲近,很多修士认为他是佛教放在灵界的一枚棋子。
菩提祖师是准提道人的分身,因此孙悟空也和佛教有点渊源。
多年以前,华夏国有个叫吴承恩的修士,在满天神佛的帮助下,得以周游三界,写出一本奇书《西游记》,在地星广为流传。
后来他还写了《西游记后传》,着重刻画在灵界呼风唤雨的七位魔王,以及佛教的八部天龙。
这七位魔王,都是上古妖族的后裔,又叫七大圣,分别是:‘平天大圣’牛魔王、‘复海大圣’蛟魔王、‘混天大圣’鹏魔王、‘移山大圣’狮驼王、‘通风大圣’猕猴王、‘驱神大圣’金狨王、‘齐天大圣’美猴王。

第140章

所谓八部天龙,是指: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呼罗迦。
天指天神,又称提婆族。佛教中,天神的地位并非至高无上,只不过比人能受到更大更长久的福报而已。佛教认为一切事物无常,天神也是要死的,还死得很凄凉,叫什么‘天人五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