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嘶!嘶!”
沉寂半响,心中几个翻滚,袁绍终于坐了回去,又将那份扔掉的书信捡了回来,他恨袁术不假,可‘唇亡齿寒’的道理更真!
一笔毕竟写不出两个‘袁’字来,如果曹操灭了袁术,吞并淮南之地,实力就会暴涨,那他下一个要对付的是谁?
除了他袁本初还能有何人,所以,为了自身的安全考虑,他也该出兵拉袁术一把,可就这么被人使唤,又特别的不甘心,真是左右为难,不知该做何抉择了!
“来人呀,把众谋士们请来,后堂议事!”
……………………………………………………………………………………………………………………………………
府邸,后堂,袁绍麾下几大谋士就是否出兵的问题上吵成了一团,其中田丰、沮授主张立刻出兵,解寿春之围,而逢纪、郭图则拼命反对,认为一兵一卒也不能派!
“曹操远征寿春,许昌必定空虚无比,主公应该立刻出兵偷袭,行‘围魏救赵’之计,不但可以解寿春之围,还能把小皇帝抢到邺城来,以此号令天下诸侯!”
田丰对上次没能把小皇帝抢到手上的事情,一直耿耿于怀,如今天赐良机,自然不肯再放过了!
谋士沮授表示支持,正所谓‘兄弟阋于墙犹外御其侮’,自家主公和袁术毕竟是手足骨肉,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更何况唇亡齿寒,救淮南,就等于是救河北;于情于理都该出兵!
“二公此言差异,那袁术擅自称帝,是为逆贼,已自绝于天下,主公乃是朝廷钦封的大将军,此时应该速发一道‘讨逆檄文’,以示大义灭亲,岂能反过来出兵助贼呢?”郭图是坚定的反对派,而且他还站在了一个道义的制高点上,让人无法反驳!
“没错,袁术是自取灭亡,我们又何必趟这股浑水呢,再说袁术一灭,‘四世三公’的身份可就为主公所独有了!”逢纪也是反对派,如果说郭图的话占了个‘义’,那他的话就占了‘利’,都是让人心动的好东西。
“立刻出兵!”
“坚决不行!”
“你……”
“我……”
四个人,八只眼睛,死死的盯在了一起,各说各的理由,听得袁绍头昏脑胀,更加难以抉择了!
整整争吵了一个时辰,最后众人的目光齐聚在一个一言不发的人身上………许攸!
许攸在众谋士中是一个特殊的存在,论谋略水平,他属于垫底的那个,论人品,更是差的一塌糊涂,有名的‘贪婪无厌’,不过他有一样厉害的本领却是无人可比,那就是………‘和稀泥!’
无论多尖锐的两种意见,他总是能想办法把二者柔和在一起,也幸亏许攸的这种特殊能力,才让河北集团有个最终决策,否则光是谋士之间的内耗,就会让他们一事无成!
看到众人的目光都聚拢在自己身上,许攸也有些自鸣得意,才干再高有什么用,最后还不是得靠他来左右逢源吗?
“出兵,但不过黄河!”许攸的办法果然还是折中!
“出兵算了全了兄弟之义,同时也让曹孟德心有忌惮,不敢放手施展,淮南的战事必然拖延下去,而他们耗的越久,死伤就越大,对我们自然也就越有力!
而不过黄河,就避免了把我们河北一方也拖下水,毕竟‘逆贼’的骂名不是那么好背的,所以说派颜良、文丑二位将军,统大军十万,屯住黄河沿岸,向许昌施压就足够了!”
“好,此计甚妙,就这么决定了!”袁绍赞许的点点头,不管怎么说,这也是一个可行的办法。
至于其他谋士,虽然都没能达成自己的目的,可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各退一步,总比一步也迈不出去强吧!
看过《大魏能臣》的书友还喜欢
第四十七章三方齐聚
推荐阅读: ? 刘备的那双大耳朵也许真有‘聚气招福’的功能,自从他来到寿春城外后,阴云四散,艳阳高照,淮南的大地再次变得干燥,坚硬起来!
趁此机会,曹军立刻调整布防,再次锁紧了包围圈,同时砍伐树木,在军营里日夜不停的打造大型攻城器械,至于填河用的沙袋,更是垒的跟小山一样了,只等时间一到,就强攻破城!
天下万事,有一喜,必有一悲!
寿春城内,袁术现在可谓是…度日如年,河北的援军一点消息也没有,城外的曹军却是步步紧逼,不断的缩小包围圈,尤其是从淮河上游漂下来大量的木屑,这说明敌军正在日夜赶制攻城器械,而且数量一定相当庞大。
徐州牧…刘备也领兵前来助战了,站在城头上就能看到他的旗帜,因为那个‘刘’字太大,太显眼了,此外,当初从自己手里溜走的那只虎崽子……孙策,如今横扫江东六郡,拥兵数万,大小战船近千艘,已经变成一头真正的斑斓猛虎!
而且有消息传来,这位‘江东小霸王’,正在调集兵马、战船,准备北上汇合曹、刘大军,合围他的寿春城,“哎,养虎为患,真是悔不当初呀,要是听了紫木的计策,早点下手……”
袁术明白,寿春城能坚守到现在,全靠有水道沟通四方,不断的有兵马、粮草运过来,如果孙策的水军一到,封锁住淮河,那么他就成了瓮中之鳖,早晚会被敌军生擒活拿,到那个时候,他的皇宫,他的‘仲氏王朝’,全部灰飞烟灭了……
虽然合围还没有形成,可那种感觉就像死囚在等待着最后一刀的落下,其中滋味,真是生不如死,袁术现在整夜被噩梦缠绕,不是梦到皇冠落地,就是梦到自己被五花大绑的装在囚车里,送往许昌问罪,经常是一夜之间几次惊醒,身上的黄龙袍都被冷汗打透了,“早知如此,自己就不该急于称帝,龙袍这东西,穿上容易,再想脱下来,难呀!”
“不行,孤绝不能束手待毙,鸡雏临死还要挣扎一下,更何况是大活人呢!”
………………………………………………………………………………………………………………………………………………
伪皇宫,大殿!
“诸位爱卿,寿春城兵连祸劫,皆是孤一人之过,为一己之私,连累满城百姓,于心何忍呀,所以孤意已决,让城别走,救百姓于水火!”
‘小霸王’…孙策起兵北上的消息正式传来后,袁术立刻决定听从紫木公子的建议,南渡淮河,躲避兵锋,说白了,就是要逃跑!
虽然是逃跑,可袁术的借口却很高、大、上,如今所有的灾祸不是由他一个人引起的吗,那他一走,不就等于把灾祸也带走了吗,寿春城的百姓就得救了,所以他袁术逃跑,不是因为贪生怕死,实在是为了满城百姓考虑呀!
“陛下仁义无双,万民敬仰!”听说袁术要逃跑,‘仲氏王朝’的大臣全都伸双手大拇指赞同,同时表现出一副忠肝义胆模样,纷纷表示愿意留下来守城,要誓与寿春共存亡。
古人云,做官要三思,思危、思退、思变!
三峰山一战,袁军几乎全军覆灭,势力一落千丈,不少‘仲氏王朝’的文武百官们就开始‘思危’了!
等到曹军压境,把寿春层层围困,几乎所有人都在思考退路,恰好曹军粮草不足,他们就把自家庄园里的谷物以平常的价格,甚至是白送给曹军,为的就是给自己和宗族留下一条退路。
如今连‘伪天子’袁术都要跑路了,百官们也就准备走出最后一步………思变!
不少人已经私下串联过了,只要曹军大举攻城,他们就开门献降,将功赎罪,如果运气好,马屁拍的到位,也许还可以去许昌的真朝廷里弄个一官半职,岂不是比现在强上百倍。
袁家‘四世三公’,是当今第一官僚家族,对于官场的黑暗,和麾下文武百官的心思,袁术自然知道的一清二楚,如果把寿春城交给这些人,恐怕自己前脚刚离开,后脚他们就得开门降曹,所以必须留下心腹之人守城才是,毕竟寿春城高池深,粮草充足,还是有坚守下去的希望!
“李丰、陈纪、乐就、梁刚,孤任命你们四个为尚书令,留守寿春城,记住了,一定要严防…死守!”最后四个字,袁术是咬着后牙说出来的,他的潜台词很清楚,严防的是城内这些随时可能生变的官员,死守,才是对付城外的曹军!
“臣等遵旨,誓与寿春共存亡!”四名臣一脸苦瓜相跪倒接旨,没办法,谁叫他们是最合适的守城者呢!
首先,四名臣都是土生土长的淮南士人,庞大的家族和产业都分布在寿春城内外,这里是他们的根本,谁跑了,他们几个也跑不了!
其次,忠诚度上也绝无问题,四名臣是绝对不会投降的,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就像所有大恶人身边都有几个帮凶一样,他们就是‘伪天子’袁术的爪牙,名声顶风臭出八百里,早就上了朝廷的‘必杀令’了,所以除了死守,他们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最后议定,由四名臣统兵八万,继续死守寿春,而‘仲氏天子’袁术,则带着他的皇后、太子、嫔妃,少数心腹大臣,以及御林军两万,渡过淮河,逆流而上,去庐江暂时躲避兵锋!
庐江是袁术治下另一座重镇,土地肥沃,人口众多,论富庶程度不此寿春城逊色多少,借助那里的资源,也许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
“皇上要搬家了!”
一声凄惨的叫声在‘伪皇宫’里响起,顿时引起无数的慌乱,尤其是那些要随同离开的嫔妃们,更是大包小包的拼命收拾东西,衣服、首饰、私访钱、花瓶、桌椅、家具,一样也舍不得丢弃,就连皇宫里的假山她们都恨不得一起搬走,结果整整忙碌两天,逃跑的队伍还是没能出发……
这下可把袁术给急坏了,都快刀压脖子了,还顾那些身外物做什么,最后下了死命令,“二个时辰内,必须登船,否则,就在寿春城内自生自灭吧!”
伪皇宫外,紫木公子也属于跟随逃跑的人员之一,不过他就简单的多了,随从只有两个,‘大肠管家’和侍女初见,外加一大一小两个包袱而已,大的是三人的换洗衣服,小的是一点金银细软!
至于他在寿春城里的那座小宅子直接丢弃,仆人们也给了安家费遣散,除此之外,紫木公子是一丝一毫的产业也没有的。
“公子,咱们还能再回来吗?”抱着小包袱,小侍女…初见一脸的不舍,虽然他们的那座宅子很小,也不富裕,但住在那里,让她很安心,也很快乐。
“寿春,恐怕永远也回不来了!”看着那些背着大小包裹,怀里抱着花瓶,胳膊上挎着首饰盒,哭哭啼啼的嫔妃们,紫木公子一脸的蔑视。
其实袁术和这些嫔妃也没什么两样,如果他能舍弃这些无用之物,只带走那些精兵强将,日后也许还有再起的机会,可现在,连几个女人都舍不得,还能有什么作为,仲氏王朝,完了!
“走,咱们上船,公子会带你们走出一条活路的。”
…………………………………………………………………………………………………………………………………………
就在袁术一行人狼狈不堪的逃向庐江郡时,长江水道上,一支庞大的船队正在迎风破浪,逆流而上!
船队规模庞大,前后首位相连十余里,由大小数百艘船只组成,全是外蒙生牛皮,关键地方包裹铁甲的艨艟战船,黑压压一大片,盖满了宽阔的江面!
为首的是一艘纯白色的‘余皇大舟’,长十五丈,高四丈余,分上下三层,可载数百名将士,绝对是长江上的巨无霸,在船头上还竖着一面‘青底黄边涯角大旗’,中画白圆,里面是一个斗大的‘孙’字,在江风的吹拂下,前后飘摆,好不威风!
大舟顶层上,一身镔铁战甲,手持宝剑的小霸王…孙策,正和白衣飘飘的义弟周瑜在谈话……
“公谨,你既然劝我北上会盟曹、刘,合围寿春,为何又让船队如此慢行呀?”
孙策此时是骄傲的,大半年前,他还是寄人篱下,带着几千残兵,靠吃河蚌过活,可是现在呢,他打下了江东六郡的地盘,手下有一批能征善战的将领,更有数万大军,军械、钱粮充沛,就是比起他父亲孙坚当年的威势,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呵呵!袁术倒行逆施,擅称伪帝,伐之,可收天下名望,而且寿春城富甲天下,破城以后,我军可以得到大量的钱粮、器械、财宝,所以小弟才劝兄长起兵北上!”
大半年的沙场征伐,让周瑜原本就很英俊的面容上,又多了几分英武之气,在江风吹拂下,长发飘散,真有如神仙中人。
“袁术蠢如猪,可那曹操却是头名副其实的恶虎,如果猪吃完了,这头恶虎下一个会扑向谁呢?
所以,我军缓行,给袁术留一条活命,让他在淮河一带继续纠缠住曹操,兄长才有时间‘南平山越,西取荆襄,巴蜀’,发展自己的势力,最后再大军北伐,一统九州天下!”
“善!公谨知我心也!”孙策虽然骁勇,但绝不独断,相反,他是个从善如流的人,而且周瑜分析的有理有据,确是目前江东集团最好的战略部署了!
“报~~寿春急报!”
船队正行使间,一艘快船突然顺流而下,迅速靠近了‘余皇大舟’,并用无头弩箭,射过来一封军报,士卒们连忙取下,献上!
“袁术逃了,而且很狼狈,连嫔妃都扔下不少!”看着军报,孙策开心极了,当日仇,今日报,‘断绝军粮,索取玉玺’的仇恨,他可从未忘记?
“如此,升帆,下浆,全速前进!”说着周瑜让手下在船头挂出三面红色小旗,这就是全速前进的军令!
“吼!吼!”
看到红旗,所有大小船只连忙升起风帆,同时腹部也伸出了更多的划桨,水手们喊着号子拼命划动,迎风破浪,直逼寿春!
看过《大魏能臣》的书友还喜欢
第四十八章喧宾夺主
?
推荐阅读:?‘伪皇帝’袁术跑了,‘小霸王’孙策却来了,大小战船七八百艘,搭载了五万战兵,从长江入淮河,浩浩荡荡,逆流而至!
各船上皆插五色旗帜,迎风飘摆,遮天蔽日,船队到来的当天,就在寿春城南扎下水、陆大寨,死死封锁住了出口,同时还派出信使请曹、刘二人到他的‘余皇大舟’上商讨军机,摆出一副‘喧宾夺主’之势来!
大营,一处高坡上,曹操带领营中众将登上瞭望台,察看江东大军的虚实,放眼望去,只见水、陆两寨旌旗摆动,遥相呼应,陆寨依山傍林,壁垒森严,前后出入有门,中间进退有法,深得用兵之妙!
再看江东水寨,就扎在淮河水道上,数百艘艨艟战船,大船在外,排列犹如城郭,小船在内,往来穿梭不绝,更有一艘‘余皇大舟’居中指挥,旌旗一展,各队如臂使指,深不可测……
“孙文台有子如此,虽死犹生呀!”观看良久,曹操发出这样的感叹,当初十八路诸侯讨董,他曾经和‘江东猛虎’孙坚共事,深知此人勇猛刚烈,是大将之才,没想到他这个儿子竟然更胜一筹,真是让人羡慕的紧呀!
曹操还拿自己的儿子私下里做了一下比较,长子曹昂聪慧仁孝,好读书,知礼仪,处理政务的能力也不错,就是武略上差了些,心肠也太软……
“老夫有生之年,必须除掉此人,为子修扫清障碍,否则,要是二人对决两军阵上,自家儿子恐怕会被孙策这头‘小老虎’吃的渣都不剩啊……”
察看完毕,大家一致认为江东大营很实,一点也不虚,这个结果可以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当下他们多了一个有力的盟友,围攻寿春城,更添三分胜算,忧的是,日后也多出了一个强大的对手!
至于孙策派出使者,邀请曹、刘二人去他的水寨里会盟,更是一种明目张胆的挑衅,三家联军,论地位,论实力,论战功,曹军一方都是当之无愧的龙头,所以刘备来了之后,才会第一时间来拜码头,表示服从,可孙策显然不信这个邪,试图把盟主大权抢到自己手里,号令三军,真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呀!
对于邀请,曹操当然是不会去的,否则就等于变相承认了孙策的盟主之位,可如果不去,就是一种示弱,而且道义上也输了三分,所以当下最好的办法就是,派出一个全权代表,替曹操出使江东军营!
而且这个人身份得够,否则不显诚意,勇武得有,否则镇不住那些江东的骄兵悍将,最后智谋也不能差,否则无法调理两军之间的关系,再被人家坑一把,签下什么不平等条约,那就